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汉龙腾-第11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第三百一十四章 决战(九)
那刘泽清等人刚刚站定,便听到里面有人大声说道:“该当派一个旧明大臣同去,文官武将都要,这样才能让他们心服!”
自吴三桂以下,所有新降的明朝武将均是精神一振,各人伸长了耳朵,拼命侧身往里听去,却又听那个声音又接着道:“洪某与孙某皆已投降,这两人都是旧明闻名天下的大臣,择一而用即可;再派遣一名明朝镇辽的大将同往,必可不战而屈人之兵。文武之道,一张一驰,陛下可以不必一味依靠武力。臣愚见如此,伏请陛下裁断。”
“载文,文事以武备为后盾,依你之见,咱们竟可不必派兵。只需派几个旧明大臣就能无往不利,那还要汉军做什么?”
“全斌兄,我不是说不需武力,只是适才听诸位将军的见解,殊为失望。各位进言均是以武备为先,不理会政治。战争,实则为政治之延续耳,望兄细思之。”
“彼处无兵无钱,国小民贫,被满人三五万人就纵横自若,如入无人之境,咱们抽调禁军、神策两军兵力一万人,再有万五千人的水师登陆,就是对上八旗大军亦可战而胜之,如此情形,又何苦多费功夫,行无益之举?”
一众明军将军听得堂内吵做一团,说话的诸将军都是语调激烈,毫不相让。各人听的瞠目结舌,当真是匪疑所思,怪异之极。
唯有吴三桂听在耳里,心中一动,心中隐隐然觉得此事是个绝妙的机会,依他的见识,自然知道汉军所议何事,却正好与刘泽清所忧虑之事吻合。只是不知道张伟意下如何,若是果真要派遣上将出战,自已一定要当先请缨才是。
正思谋间,却听得堂内有人低声说了几句,适才还在吵做一团的汉军诸将均是沉默下来,半响过后,方能听得有人窃窃私语,仿似在讨论具体的细节。吴三桂紧张的满手都是细汗,滑腻黏粘,很是难受。正纳闷间,却突见有一禁军侍卫官步到堂前,大声道:“陛下口谕,着即命吴三桂等人入内觐见。”
一众降将同声答道:“臣等遵旨。”
说罢,各人提起十二分的小心,随着那禁卫军自甬道而行,到滴水檐下乃止。由那军官入内禀报之后,方又过来传唤,带着众人入内。由吴三桂打头,各人小心翼翼步过穿堂,到了大厅之内,依次跪下行礼,山呼舞蹈不提。
众将趴伏于地,各人都是手抓地砖缝隙,心中紧张之极。却听得堂上正中有人令道:“诸位将军这几天辛苦的紧,不必这么拘束,全请起来。”
由吴三桂领头,各人又是一叩首,答道:“臣等叩谢陛下天恩。”
说罢,方依命站起。因惶然四顾,只见周全斌与寥寥几位将军端坐在厅内东西两侧,其余二三十名将军环伺站立,并没有坐处。正没道理处,却听得端坐正中的张伟温言道:“厅中狭窄,只好委屈几位了。”
吴三桂等人连忙逊谢,被厅中侍候的武官引领站立在班末。待他们立定,却听张伟又道:“几位将军深明大义,毅然易帜,此是天下之福,庶民百姓之福。”
“臣等惭愧,先前对抗天兵,枉顾大义。幸得陛下恩遇,不以前罪为怪,使臣得以归顺汉朝,诚为臣等幸事矣。今日又得见天颜,臣等当真是感激涕零,惶恐之极。日后自当肝脑涂地,以死报效,方不负陛下之大恩。”
这些都是奏对套话,各总兵入内之前便已商量妥帖,此时由众人中年纪最大的高弟代奏,轻声慢语娓娓道来,虽是套话,到也甚是得体。
张伟虽然知道这些奏对很是无聊,却也知道很难免除。因耐着性子又抚慰众降官几句,方又笑道:“各位既然归我汉军麾下,日后咱们就是一家人。这些客套话也不必再说,今日既然大家相聚一堂,那么就一起议议军务,诸位以为如何?”
说罢,便命汉军参军大将军张载文将适才所议题目通报给这些旧明总兵大将。他们的品格虽然并不甚高,却总是明朝统兵一方的大将,待张载文将军报通传完毕,自张伟以下,便将眼光注视到这几人身上,却要看看他们有何见解。
高弟适才代表诸人说话,此时皇帝问策,他虽然是腹中空空,却也不得不硬着头皮先上前一步,向张伟答道:“臣等身备武职,唯以朝廷指令是从。陛下意欲如何,臣等必定听令而行,必定不敢推诿懈怠。”
说罢,拜舞一番,返身而回。张伟脸上一阵失望,却也并不好如何斥责于他。明朝旧例如此,武将只管打仗,别的事情一概不许过问。想的多了,不但无功,反道有过。如同戚继光那样的大将名将很难再出,此亦是原因之一。
因见刘泽清欲出列说话,张伟便向他笑道:“此便是原山东总兵刘将军么?”
刘泽清不提防张伟居然先向他说话,一时间慌了手脚,忙跪下答道:“臣之贱名竟然妄达天听,亵渎陛下圣音,臣惶恐之极。”
“不必如此。听薛勇适才进来说,你对北上京师的那一番见解,很有道理。我听了很是欢喜,你既然知道需对满虏合围,一劳永逸,那么你且说说看,该当如何料理才是?”
刘泽清又碰一下头,方答道:“臣愚昧!臣的见解不过于此,只知道不可放纵东虏回到辽东,至于具体该当如何,臣实不知。”
他偷瞄一眼张伟神色,见他很是不喜,忙又接着道:“不过,以臣的小小愚见。由朝鲜攻辽东,以汉军战力之强,必可如意。满人进退两难,或是在畿辅一带与汉军决战,或是逃窜草原,除此无他策可言。陛下只需防着他们退入草原一路,就可围而歼之,从此敉灭丑类,永除边患。”
虽然仍在大而无边的套话,却也是真知灼见,张伟听毕,便微微点头道:“诚然,将军此语甚得我心。然则蒙古诸部与满人同声同气多年,语言异而衣冠同,又以结亲固盟,很难以金银破坏离间。”
刘泽清想了一想,因想到那些汉军将军都是直言无忌,便大着胆着道:“不然。蒙古的大部与满虏并不交好,当年会盟奉皇太极为盟主,不过是因林丹汗太不得人心,欺压诸部所致。当日草原会盟十余万人,都是蒙古精骑,今日随同皇太极入关争霸的,不过是科尔沁与喀尔喀等小部落派了兵来,不过几万人,其余大部落并未出兵,与科部等部不同。何况蒙古草场有限,各部都划分范围,皇太极一时立身可也,长久必定会陷入内斗,陛下以强兵轮番扫荡,时间久了,满人必定立身不住,而蒙人恨满人连累,也必定会群起攻之。是以只需防着他们从草原绕道返回辽东,甚至黑水之北的通古斯部落密林之中,只需防住这个,则些许满人逃往草原,又有何忧?”
吴三桂听到此处,因见张伟点头,心中再难忍耐,因大声接话道:“此事与当日曹孟德不追袁氏二子,袁氏二子反而被斩首送回,细细思之,却原来是一样的道理。”
他这么一开口说话,不但唐通与高弟等人为他担心,纵是厅内的汉军诸将亦是惊奇。需知张载文和周全斌等人虽然在厅内高声辩论,一来是这两人一个是由澎湖跟随,一个是台湾入伙,乃是最亲近的嫡系将领;二来两人亦是得了张伟命令,才如此争论,若是无有张伟命令,亦是不敢如此。此时吴三桂以一新附降将的身份,当着如王煊、江文瑨、张瑞、契力何必等汉军一等一的大将身前,居然敢不先回禀便张口说话,其胆色如此,当真是令众人侧目。
张伟亦觉惊奇,因移目去看,却见此人年纪很轻,不过二十三四年纪,面白无须,一副小白脸模样。看衣着打扮,亦很是讲究,显然是郧贵子弟。再细细看来,却是气宇轩昂,英气逼人。他心中一动,已然知道站在自已身前的必定是历史上最有名的大汉奸,冲冠一怒为红颜的吴三桂了。
自他回来,历史已然变的一塌糊涂,许多事情并不以原有的轨道进行。这吴三桂投降之时,张伟想起当年之事,亦很气愤。曾有密谕周全斌将其诛杀的心思。后来转念一想,当年顺朝不得人心,显然不是得天下的材料,而吴三桂与高弟等人不过五六万人,与宁远等城撤进关内的几十万百姓驻于永平府一地,地狭人多,根本不能自立,又与南明政府联络不上,唯一之计,便是与清朝勾结,方能保得他吴氏的富贵。此人为了如此,连老父的性命亦不顾惜,到也真是个狠角色。虽然依张伟想法,男子汉大丈夫,纵是身死陨命,亦不可以大好身体去屈事蛮夷。做汉奸这一条是无论如何不能原谅,只是此人既然投降,又并没有这一条帐可以算在他头上。明末之时士风败坏,士大夫和权贵只以身家富贵为重,哪里顾及什么民族大义,吴三桂投降到也并不是特列,从辽东三王到明朝文官集团,不肯投降的又有几人?是以江阴典史阎应元的那句:“有投降将军,无投降典史。”才能直入人心,千百年下仍是掷地有声。
因念及如此,是以虽然吴三桂以大汉奸的身份投降,张伟到也并没有为难于他。只是此时见了真人站于眼前,心中到也很觉怪异。又突地想起吴梅村的冲冠一怒为红颜一语,想到那陈圆圆此时大概也有十来岁年纪,却不知道流落何处。此女是中国有史以来以美貌为祸最大的女性,到还真想见上一见。
这后堂之内的诸将军却并不知道张伟心思,只见他脸上变幻不定,阴晴莫测,很是揣摸他心中到底所思何事,待后来竟然见他面露微笑,却又更是不知何故,当真是令诸将想破了头皮,也是不明所已。
直过了半响,方见张伟转颜,先向仍跪伏在地的刘泽清道:“刘将军,不需如此多礼。此后见我说话,站立即可。”
见刘泽清唯唯诺诺退下,张伟方向吴三桂笑道:“此必定是吴氏少子,以弱冠年纪成为镇关大将,统领数万精兵,管理数十万百姓的山海关吴三桂总镇了?”
吴三桂适才突然插话,虽然算准了张伟并不忌讳臣下如此,甚至会欣赏自已勇气可嘉,其实也是孤注一掷,很是冒险。此时不但手心冒汗,便是后背亦是被汗水湿透,听得张伟迅问,忙站将出来,因适才张伟有不需下跪之语,他便也不跪,只躬身道:“臣之贱名不想亦上达天听……”
“不必如此。吴将军少年得志,虽然有伊父吴襄为援,亦是因有真材实学所故。不然,你之长兄吴三凤年纪大过你,却也不能继承父业。来,且与我说说看,你对今日所议之事有何见解?”
“回陛下,以臣看来,以大军缓慢推进,压迫京畿,以偏师入朝,攻入辽东断敌后路之策当真是妙极,臣并无异议。”
张伟微觉失望,又问道:“那依你看,是以结纳朝鲜以为援奥,还是纵兵猛攻,灭掉李朝,收归大汉所有?汉军有不少将军都道,朝鲜原是天朝上邦直管,唐朝之后方始独立成为一国,现下不如趁着这个机收将回来,我也觉得很是有理。吴将军世镇辽东,对朝鲜很是了解,不如说说看法,言者无罪。”
第三百一十五章 决战(十)
吴三桂静静听完,却并不急于答话,先是静静思忖片刻,方向张伟答道:“臣启陛下,若是依着此计,臣恐辽东无宁日矣。”
“喔?何以见得?”
“朝鲜虽然国弱民穷,然则脱离中华已久,衣冠同而语言异。种种习俗、语言、居室,都与中国不同。便是蒙元之暴,虽然占领朝鲜之土地,实则亦默许其独立。朝鲜王室一向臣事中国,以藩属自诩。中国属国中,以朝鲜最为恭谨。毛文龙镇皮岛时,朝鲜国王屡次赠粮助守,若不是皇太极屡次入朝,朝鲜不能抵御,明朝又不能救援,朝鲜这才向满夷递了国书,臣服于伪清。纵是如此,朝鲜亦是屡次提到当年倭乱之时大明对朝鲜实有再造之恩,并不肯出兵助战。今明朝已灭,陛下已成为中国之主,以大义名份诏命朝鲜国王相助大军,以土著引路,以粮草供给军需,以军器补给一时之急需,岂不比与全朝军民为敌更好?”
“然则朝鲜一向臣事明朝,今派遣使臣与军队同去,彼辈肯归心否?”
吴三桂心中暗暗激动,知道一身功名尽在此时。是以一小小降将平淡终老,还是能溶入汉军之内,得到真正的信重使用,便在此时,因亢声答道:“朝鲜臣服的乃是中国,乃是因中华文物光耀千古,彼辈敬服的原故。比如衣冠,比如科举文字,都尽服从于中国,此便是明证。至于明朝,除了当年为朝鲜抵御倭成外,成祖时需索无度,一次便索牛万头,又便朝鲜每年献上宗室美女,朝鲜上下其实均是厌恶怨恨。今陛下已为中国主,明朝灭亡,只需派遣明朝旧臣前往宣谕,朝鲜地小民贫,哪里敢与中国大军相抗?臣事满清蛮夷,朝鲜国上下原本就是很不情愿。原朝鲜国王李珲便是因向满夷上陈国书,臣服事夷,朝鲜上下对他很是不满。大臣们发动政变,以‘输款虏夷’的罪名将他撵下台来,扶持现在的国王李倧继位为王。那李倧甫一继位,便愿意继续奉明朝为主,只是后来满虏屡次入犯,不得已之下方又臣服满虏,其实心中怨恨,无时无刻不盼中国大兵救援。”
张伟听到此处,心意已决。他虽然对朝鲜历史略微知道一些,却只知道这个国家一直以小中华自诩,对中国一向以恭谨事上的态度来周旋。是以不论是元、明、清,都对它照顾有加。明朝为它击退倭人入侵,其实是帮它复国;清朝甲午年间,又为它打了一仗,待到了现代,又有数十万中国人的鲜血抛洒在那白山黑水之上。只是后世朝鲜人却不如当年之朝鲜人知道感恩,北部朝鲜事另一强国,与中国交恶数十年,中国人为其征战之事仿似并未发生过一般;南部因有另一大国扶持,经贸发达,小国之民眼界甚浅,竟然开始藐视其尊敬了几千年的强邻。因念及此事,张伟亦很是讨厌这个小国,当属下有人提议灭朝时,他确实为此心动。待听到吴三桂这一番剖析,他是久镇辽东之人,身份地位又能知道许多内幕,确实是比汉军诸将全然不了解来的高明。
虽然如此,张伟却并不想让这个年轻的将军太过得意,因冷笑道:“当年日本进攻,朝鲜全境失陷,王室退到义州,若不是明朝大举援助,现下已经乖乖臣服日本。尔的见解,未免太过悚人听闻。况且,朝鲜王室黯弱,权柄多半落在大臣手里。国王在很多时候,不过徒有虚名。自倭乱之后,全国上下并没有奋发图强,重整军备。反而颓废依旧,被满虏打的溃不成军,不成模样。这么一个腐败至深的国家,民心不附,军无战心,在你嘴里,到成了不可侮的强国么?当真笑话!”
吴三桂被一闷棍打的一愣,额头上立刻密密的沁出汗珠来。他一面诧异张伟如此了解朝鲜局势,一面苦思对策,半响过后,方答道:“陛下,朝鲜虽弱,其势与当年安南同。成祖以五十万军下安南,初时安南全境降服,并无抵抗。待成祖设立都司,调兵回国。安南各地立时风起云涌,各处抵抗不断。朝鲜小国,汉朝以大军驻守劳师费饷,并无实益。不若留其王室,永为中国藩属,岂不更好?”
张伟其实又可以用日本驳他,只是心中略一犹豫,觉得此人年纪虽小,能力胆识都很是难得。到也不必太过压制,且拿他试上一试,若是果真很有才干,又得一大将也是好事。因向他笑道:“虽然是泛泛而谈,到也可知你平时在这些事上很用心。”
“陛下夸奖,臣不敢当。臣今日与陛下一席言,方知臣以往坐井观天,请陛下治臣君前无礼之罪。”
张伟步下座位,行至他身边。只觉得这吴三桂个头中等,与自已差不多高。因又向他端详几眼,方又笑道:“你不必请罪。适才你站出来,想必是要邀出使朝鲜的差使,甚至想指挥军队做战,我说的可对?”
吴三桂吃了一惊,忙低头答道:“不敢。臣部已归汉军统辖整编,臣只愿孑然一身,为前往朝鲜征伐的汉军将军领路。”
“大丈夫想着建功立业,沙场扬名,这也无可厚非。既然你主动请缨,那么便允了你。你所部兵马,自然不能让你带去。可以拨给你一万厢军,协助汉军,守备粮道,搬运物资。此次汉军入朝,实力强雄。粮草补给由日本就近运去。临战指挥,都是由水师都督施琅统领,你可以由天津寻一兵船,带着亲兵护卫,去觉华岛寻施都督就是。你不可一心想着立功,忘了你的首要任务乃是与朝鲜上下交通致意,领路助战,若是因果倒置,误我大事,纵是你立了战功,也断然不能饶你!”
说到此处,他沉吟片刻,又道:“武事由你,文事么,洪承畴乃是明朝名臣,朝鲜那边想必也知道他。内阁大学士们大多降了满人,咱们就派洪阁部过去。你二人好生合作,由朝鲜攻陷辽东之后,朕不吝封候之赏!”
吴三桂听他说到此时,才以“朕”字自称。知道这算是口谕圣旨,一会必定有人颁谕给他。因垂首低头,沉声答道:“臣遵旨!必定竭精尽力,粉身以报!”
张伟挥手道:“我从不要人粉身以报!这些套话不必再说,既然一心为我办事,我就保得他一家大小平安富贵才是。你的父亲现下在北京,来日大战,得便我必招降于他,你放心就是。”
吴三桂虽然下定决心,不以在京师的父亲家人与财产为念,到底是心中一直担心此事。害怕父兄因为他的原故遇害,一直忐忑不安。此时听到张伟竟然提及此事,心中又是感动,又觉惭愧,不觉哽咽道:“臣下家事,竟然亦劳陛下忧心,臣实在是……”
“不必再说,将来好好做一番事业出来,才不枉此生。”
见他叩头离去,张伟默然伫立,心道:“人之际遇,当真是离奇不可预测。谁能想这个历史上有名的大汉奸,竟然会有可能成为我手下可用的大将。”
堂上诸将对张伟如此高看这个旧明降将很是不解,只是张伟行事一向神色莫测,其间自有深意,众人猜将不出,却也只得罢了。只有江文瑨隐约想道:汉军除了厢军系统和禁军之外,都是澎湖与台湾一系,其中除龙武卫是辽东降将外,周全斌、张鼐、张瑞,以及他江文瑨都是台湾出身,各人之间私交甚笃。虽都是张伟一手提拔,都是忠心不二,然而军队掌握在一派手中,纵是有许多防范措施,却总是不能教人放心,现下提拔重用一些降将,分化治之,也是当权者的妙招,到也无可厚非。越是如此,到也不必对开国功臣大加诛戮,思之却是令人放心了。
正胡思乱想间,却听张伟沉声道:“辽东空虚,朝鲜无论是战是降,大局是无可改变。咱们不必对那边操心过多,到是议议,何时进逼畿辅!”
他坐回座椅,向王瑄道:“立刻给孔有德、刘国轩传命。命他们立刻过黄河,把被蒙古人占据的河套地区给我夺回来。然后攻占沙井卫、大同,由北方包抄夹击。”
“山西袁崇焕等人尚未归降?”
张伟脸上一阵青气掠过,向王瑄道:“命他们不必再理会此事,不论袁某人是否归降,山西大同等边境重镇,半个月内都给我拿下来。”
“是,臣这便过去拟旨。”
“张瑞,契力,你二人合力击破清军南下至大名府一带的游骑,斩首三千,我很喜欢。你们现下动身,重回大名,将鄣德、顺德、真定、保定诸府一并扫平,待龙武与龙镶两卫攻下太原、大同,与他们会合一处,断了满人后路。”
见二人起身领命,张伟因笑道:“当年我带张瑞等人远赴辽东,曾与皇太极言道:萨尔浒一战非得汉人出一英主,提五十万大军亲征关外,方能取胜。今日小子无德,忝居大位,手下汉军厢军北伐者亦五十万。待我亲率大军,先行夺取通州之时,到要看看,他这个蛮夷中的英主,如何应对!”
此时乃是他一生事业中的最高潮时,一时感悟说出这番言语,诸将都是心腹之人,如何不解他的报复。此人先是从郑芝龙为盗,甫在台湾立下基业,便辛苦成军,南伐北讨,每一日不以征服建州女真为最要紧之事,甚至灭亡大明,登基为帝,都不见他如此高兴神情。各人自然不知道后世满人祸害中国之惨,流毒之重,此时却也不免为他高兴。
自周全斌领头,张鼐等人居后,各人一起离座下跪,向张伟道:“末将等一定拼死奋战,敉灭鞑虏,一扫神洲妖氛,复使中国清明,以达成陛下之夙愿矣!”
张伟兴奋的脸上放光,心中百转千回,种种过去未来情事辗转涌上心头。因思创业之艰辛,夺嫡之困难,不知不觉间心中酸楚,竟致泪涌双目,难以遏制。他掉转头去,并不给诸人看到,害怕他们诧异。这些年来,他以小小海盗成为中国之主,自天启四年算起,到现在不过十一年光景。外人看起来,他当真是天降神人,比之当年明太祖创业来的更加容易,更令人惊佩莫名。其实他有苦自已知,以现代人的身份回到古时,凡事种种只有自已方才明白,纵然是以多出几百年的智慧成就大业,然而其中的寂寞惶恐,又岂是常人能够明白?就是他身边的枕边人柳如是,为他生了一子一女,这心中的最隐秘事却也是不能与她说起,此间滋味,当真是不足为外人道矣。
正激动间,堂外却有人禀报道:“陛下,军闻司将军罗汝才求见。”
张伟知道此人过来,必定是有紧急军情禀报,因偷偷将脸上泪水拭去,先向堂内诸将道:“回去整顿军务,训练士卒,好生准备着。等咱们这一仗打完,虽不能马放南山,却也很难有这般的大仗可打啦。都给我提起十二分的精神来,去吧!”
挥手命众将出去,方才召来罗汝才进来。见他一副鬼鬼祟祟模样,张伟没好气训道:“我早就说过,你虽然干的是阴私勾当,哪里就需要做出这个怪样来!”
又问道:“有什么要紧军情,特意前来见我?”
罗汝才虽被他训斥,却仍是四顾打量,见堂内再无闲人,方才向张伟禀报道:“陛下,军闻司这些天一直留心北方来往官员及其家人,前天终于得了风声,说是那刘宗周身边的侍书小童,就是前明太子!”
第三百一十六章 决战(十一)
罗汝才虽然努力压抑,却委实难以掩饰住内心的兴奋。张伟见他两眼发光,直搓着双手等自已发话,忍不住向他笑道:“汝才,你来说说,查到了太子后该当如何?”
“依臣看来,既然满鞑子已然杀害了永王、定王,连黄口孺子都不放过,咱们不如也……”
他做了一抹脖子的动作,又突然想起来并不雅观,忙缩回了手,俯首帖耳的等着张伟发话。
张伟并不理他,只皱眉负手在堂上绕行一圈。半响过后,方向罗汝才问道:“汝才,前明太子今年多大年纪?”
“陛下,那太子并不肯说话。臣下们又不能对他用刑,前明宫中亦无人跟随出来,无人知道太子年纪。不过,依臣下观察,那太子至多不过七八岁年纪,甚或是更小一些。”
“他现在何处?”
“已被臣秘密押来天津。他的身份太过特殊,万一传了出去,陛下不论如何处置,都很不好动手。刘宗周和一些知情的刘府家人,还有与刘某人过从甚密的好友,都被臣就地看押在济南。陛下,若是要臣动手,臣这便过去安排,准保是任何人也不得而知。将来史册有载,不过是明太子在京师陷落后不知所踪,帐只能算在满人头上,与陛下绝无关系。”
张伟噗嗤一笑,向一脸忠义的罗汝才问道:“你到真是热心!说说看,为什么一定要杀了这小孩?他毛都没长齐,有什么可惧之处?”
罗汝才瞠目道:“陛下!历朝历代,哪有留前朝皇帝或是太子的活命?别看这人年纪小,落在刘宗周那些人的手中,只要稍微得便,就立时能翻起大浪来。江南虽然稳定,不过北方初下,若是有心人登高一呼,立时就是万夫景从!”
“何以见得就会如此?朕现下是中国之主,数十万将士枕戈待,还有谁敢不要身家性命的胡闹?”
“陛下,明朝几百年天下,崇祯虽然是无能,不过这些年来励精图治,在士大夫口中风评甚高。其子又是如此幼小,很能搏人的同情。陛下,一定不可小视啊!”
见他如此激动,就差声泪俱下。张伟虽然仍不在意,却也忍不住想道:“君权之重,在明朝末年已是远过前代。帝王尊严交较这前代,已然是神话之极。所以自刘裕杀害前朝皇帝皇族后,历朝历代无不以诛杀前朝王族为首要之务。明末时有两次伪太子案,南明的当是假太子。而真正的太子在满清入京之初,便被杀害。永定二王,亦同时身死。就是如此,到得康熙年间,还有人以朱三太子之名造反,竟也有愚夫愚妇冒死相随。”
想到此事,他不免心中惴惴,因见罗汝才挺身站于身侧,浑似一只忠心主人的恶狗一般。他念及将来麻烦,差点儿便要挥手决断,下令让他立时将旧明太子暗中处死。
只是突然想到留在南京的儿子,此时已经一岁多点儿,可以站立行走,经常在南京乾清宫大殿内蹒跚着追的张伟四处躲藏。想着张开双臂,格格直笑的儿子,张伟脸上不禁露出一丝微笑,向罗汝才令道:“先将他带过来,我要问话。”
罗汝才不敢再劝,当即应诺一声,立时出门而去。张伟端坐堂上,令人送上一本新出的简体横排的明人笔记小说,看的心旷神怡,兴致盎然。他身为帝王之尊,甚少娱乐,以前的什么电影电视,书报杂志一概没有,电脑游戏自然是想也别想。他纵是掌握了全国政权,终究也不能推进科学的发展。这一两年来,政府运作渐上正轨,他已经颇有闲暇时光,于是第一件事便是令人依自已记忆刻出简体汉字,然后依横排规则排列,将一些小说笔记之类的小品文章印刻出来,无事之时便拿出来阅读欣赏。在他的影响之下,已有不少宫中女官和亲贵开始如此看书,初看之时,这些习惯了竖排繁体的人当真是痛苦异常,只是皇帝喜欢,却也是顾不得许多。张伟每常看到人一脸痛苦的阅读他下令印刻出来的书籍,其痛苦情状让他回忆起初到贵境时看到繁体竖排时的情形,他开怀大笑的同时,却也不免想道:有些事,现代人看起来正确非常,让古人接受,当真是太困难的事了。就是建立浴室,推动公共卫生一事,就很难行。古人相信多洗澡伤元气,是以多半是只在过年前洗一次澡,那些贵人大官儿亦是如此。因为此故,是以身上熏香仍然是怪味熏人,委实令人难以接受。而这些事又不可以用法令的手段推行,法律介入私人领域乃是张伟最反感之事。所以他禁止人不排队,禁止当众吐痰,却不能强迫人在家中洗澡,便是因政府干预过多,并不是政治上的良策。
虽然如此,张伟禁宫内女官缠足,在宫中推行简体字,提倡个人公共卫生,强调武勇,推广马术等等,便是以自身的绝大影响力,来改变一些表面上的东西。至于进一步的政治改革,要从整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