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汉之帝国再起-第2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想到天子在雒阳曾经让他们讨论过的骑步兵问题,他觉得这种马匹最适合步兵骑乘,拥有机动能力的大规模帝国步兵军团才是最适合帝国的主力军种。
就在刘睿思考着这个问题的时候,他突然听到了前方传来的惊呼声,那些从没有看到过长城的蒙兀人看着远处如巨龙般蜿蜒的城墙,都是睁大着眼睛,一脸难以置信的样子。
远处戍守在城墙上的帝国士兵也发现了雪地里的黑影,都是警觉了起来,不过当那支队伍靠近的时候,他们才看清这支携带着马匹车辆的胡人队伍根本不是他们想象中的敌人,倒更像是一支遭了雪灾,想要来内附的部落,这几年里,随着帝国的实力恢复,这种小部落每年都会有不少,不过对戍守的士兵们来说,他们仍然不能掉以轻心。
城墙上,帝国的士兵们忽然发现那支队伍停下了,过来一会后,他们看到那支部落里有人骑马过来了,一边过来,一边喊着一口地道的雒阳官话。
“自己人,不要射箭!”刘睿骑着马,扯着喉咙大喊着,自从鲜卑人结束和南匈奴的战争,边关的戒备就加强了,他不想被帝国的士兵给误杀。
“让他进来。”眺望着远处没有一点动静的雪原,城墙上,戍守此处的帝国屯长让士兵放刘睿进了关。
关外,焦急等待的蒙兀人终于看到了哑巴回来,当哑巴再一次开口说话,告诉他们天神赐给他们的福祉就在那道巨大的城墙后,他们先是犹豫了一下,接着欢呼起来,跟着刘睿一起走向了远处的帝国边关。
第八十七章 重逢
消息很快传往了上谷郡,刘睿他们所在的地方正在上谷郡所属的长城军事辖区内,在上谷郡派人来核查确认他们的身份之前,他和袁绍还有那些蒙兀人一起受到了帝国士兵的监视。
戍守这一段长城的屯长倒是没有怀疑他们,只是职责所在不得不如此,对于那些蒙兀人,看在两人的面子上,他也没让士兵为难他们,反倒是给他们送了些粮草。
对于蒙兀人来说,虽然自由受到了一定限制,可是那些穿着精良铁甲的士兵倒不像草原上那些大部落一样凶神恶煞,让他们心里稍稍安心,而在得到了帝国士兵给他们的粮草和一口铁锅后,他们完全放下了心,而这时不再装扮哑巴的刘睿则继续借着天神的名义安抚他们,不管怎么说,蒙兀人是他的救命恩人。
当上谷郡的曹操得到边关送来的消息以后,几乎是立刻带着上谷郡的帝国军队,往边关而去,他迫不及待地要去见自己的好友,他要知道过去三个多月里,究竟发生了什么事。
边关,袁绍拖着两条有些迟缓的腿在城墙上眺望着白茫茫的雪原,在高柳的日子,他对草原和胡人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庞大的草原其实养不活太多的人,不管哪个部落崛起,人口增加,必然会向帝国侵略,胡人从小生活的环境让他们养成了残忍的习性,想要让草原长治久安,就必须改变他们生活的环境。
尽管在雒阳时,袁绍和其他人一样认为对付草原,屠杀政策是最有效的手段,现在想来那个时候自己还是太过简单了,难怪每次争论屠杀政策的时候,天子从不表示任何意见。
袁绍知道天子心里一定有着一个对草原的全盘计划,现在他隐约可以猜到一点,因为草原有着一个致命的缺陷,他们没有属于自己的文化,不管是匈奴,还是鲜卑,他们从不是一个真正的国家,他们只是依靠着武力将草原上的部落聚集起来,一旦他们衰弱,就会有其他部落来取代他们。
“本初!”熟悉的声音忽然在袁绍身后响起,当他回头时,看到了自己的好友大步朝自己走了过来。
“孟德!”袁绍愣了愣后,看着曹操,大笑了起来,心中充满暖意。
袁绍随着曹操下了城墙,和刘睿一起将这段日子的事情都告诉了曹操,当听到袁绍在高柳狠狠射了一箭的檀石槐,曹操叫起好来。
“本初,你可算得上是心如铁石了。”想到那个被袁绍射死的鲜卑公主,曹操替袁绍倒了酒后笑道。
“我也没想到檀石槐这般心狠,居然拿亲生女儿做挡箭牌。”想到死在自己手中的如花少女,袁绍叹道,接着喝干了杯中的酒液,他心中并无愧意,只是有些惋惜罢了。
“这种人本就是豺狼心性。”一旁的刘睿想到死去的柳屯长等人,沉声道。
“好了,不说檀石槐这贼酋,来,喝酒!”曹操让一旁的士兵给两人满上了酒,这几个月里他为着好友的事情苦闷得很,如今袁绍归来,而立下了天大的功劳,当然要好好庆贺一番。
“孟德,我母亲可好?”袁绍看着面前清冽的酒液,想起远在雒阳的母亲,有些迟疑地问道,当年李陵的故事让他心里一直压着一块大石,尽管他早已无数次想过这个问题,而且做了准备,可是他还是希望事情不像他想的那样。
“很好。”看着踯躅的袁绍,曹操放下酒道,“当时你假意投敌的消息传回雒阳,朝会上那些大臣都说要治你的罪,天子没有答应。”
“你母亲因为这件事而忧思成疾,若无陛下派人看护,早已……”曹操说到这里停了下来后道,“说起来,本初你回雒阳以后,真该好好谢谢陛下。”他知道袁绍事母至孝,若是他母亲真因为他的假意投敌之举而有个三长两短的话,恐怕他一辈子都会郁郁不安。
“陛下的大恩,我唯有以死报之。”对袁绍来说,心里的大石终于落下了,想到天子对自己的相信,他觉得这一切都是值得的。
“本初有件事事我得告诉你。”看着如释重负的袁绍,想到他的父亲袁逢,曹操犹豫了一下后将事情说了出来,“你父亲因为你假意投敌之事而辞去官职,离开雒阳的时候,宣布和你断绝父子关系,不过你这次回来,只要将事情禀明……”
“我本就离开了袁家。”袁绍知道曹操的意思,自己这次立了大功,天子到时定然会厚赏于他,父亲肯定会让他重回袁家。
“我只想凭自己的双手获取功业。”袁绍喝下杯中的酒后,沉默了一会,“我不想去争什么!”
“说得好,大丈夫自当凭本事封侯,靠家族的余荫不算什么!”曹操朝袁绍大声道,然后和刘睿一起朝他敬起酒来。
数日后,曹操一行人启程前往上谷郡,随行的还有蒙兀人,他对刘睿口中的蒙兀人所蓄养的马匹很感兴趣,帝国目前骑兵所使用的马匹消耗的口粮是个不小的负担,虽然这几年幽州,并州,凉州,在天子的命令下种植了紫花苜宿和麦草的一些据说是可以替代精料的牧草,不过目前规模还不够。
蒙兀人倒是欢天喜地地跟着曹操他们上路,对他们来说,可以得到一块没有人跟他们争抢的草原,而且蓄养的牛羊可以换到各种东西,简直比他们预想中的还要好。
在上谷郡,看到归来的袁绍,亲卫参军营的人都是惭愧不已,他们没有相信自己的同袍,都是纷纷上前向他告罪。袁绍并不以为意,他知道若是自己站在他们的立场,也和他们一样,对他来说,只要天子相信自己,生死相交的好友相信自己就够了。
护乌丸校尉卢植在幽州很快得到了曹操送来的消息,此时冬季已快过去,他立刻派人去了乌丸各部,让他们确认鲜卑所发生的事情,结果在等待半个多月后,他得到了乌丸人快马送回的消息,檀石槐受了重伤,如今鲜卑各部大人都在观望,而宇文莫槐则拥兵自重,一整个冬天双方都没有交战,但是可以预见的是这场鲜卑的内战迟早会爆发。
卢植立刻写了奏章加急送往了雒阳,他虽在幽州,可是帝国内部的变革他也知道一些,如今帝国以工代赈,同时变相从豪强手里购买粮食进行运河开发,安置流民,现在需要的便是一个太平的边关环境,眼下鲜卑人的这场内乱就是一个能好好利用的机会。
十天后,雒阳。南宫尚书台,刘宏看到了卢植的奏章,当看完以后,他神情振奋了起来,袁绍果然没有辜负他,鲜卑人这一乱,起码为他争取了两年时间,只要善加利用,还可以争取更多的时间。
看到天子从案几前站立起来,一脸的喜色,杨彪和阴龚等人都是不解,自从胡广,陈蕃大人两位大人去了后,他们还没有看到天子这么高兴过。
“文先,你给大家念念。”看到杨彪等人目光里露出的诧异,刘宏冷静了下来,只是那股喜意却从眉角眼梢里透出来,让人一看就知道。
接过护乌丸校尉卢植送来的奏章,杨彪心里想难道是檀石槐这个鲜卑大王死了,让天子那么高兴,不过当他读着上面的内容,读到袁绍的壮举时,声调不由高昂了起来,尚书台内也爆发出了一阵惊呼。
“诏,太尉,中垒校尉即刻进宫,同时向天下昭告此事,阴龚你和人商议一下,看看给袁绍什么样的封赏合适。”刘宏朝着一脸喜色的杨彪等人道,眼下他需要和皇甫规,还有臧旻这两个在雒阳的帝国名将好好商议一下对此事的处置,将利益最大化。
看到天子离去,尚书台的官僚们都是欢呼起来,为袁绍孤身刺杀檀石槐的事迹而振奋鼓舞。众人中,杨彪想到当初天子询问自己时的回答,不由摇头露出了几分羞愧的笑意。
护乌丸校尉卢植的奏章很快开始从尚书台向南宫的官署传去,当袁隗知道侄子居然是假意投敌,刺杀檀石槐,手里批复公文的笔掉在了地上,直到一旁的同僚推他,他才回过神来,嘴里念叨不已,这段时间他没少受旁人的冷言冷语。现在总算好了,他袁家的污名得以洗刷,若不是此时正在办公时间内,袁隗几乎要立刻回家写信派人回汝南通知兄长这个好消息。
当南宫各官署都是为着这个消息而欢庆的时候,太尉皇甫规和中垒校尉臧旻的车驾驶入了建章宫,他们在路上也知道了这个消息,明白天子召见他们的用意,都是在车内思考起了对策。
第八十八章 对策
建章宫内,刘宏让随侍的宦官和宫人为皇甫规和臧旻奉上了座椅,这半年里雒阳城里不少大户人家都开始用上了各种从他名下的工坊里卖出的各种家具,现在除了朝会上仍旧用着传统的座席,南宫各官署也开始换上新式的桌椅,倒也颇受欢迎。
“如今帝国的边患主要就是鲜卑人,眼下鲜卑有内乱之忧,两位有何看法?”两人坐下后,刘宏开口问道,皇甫规和臧旻都是帝国的名将,对边事经验丰富。
“臣以为可以拉拢宇文氏,使其与檀石槐相对峙。”皇甫规率先开口道,眼下帝国的情形他清楚不过,还不到大规模对草原用兵的时候,若是那些胡人自相残杀是最好不过。
“太尉之言,臣也以为极有道理,檀石槐一代枭雄,而且志向不下,鲜卑人若是统属在他手下,始终是帝国的心腹之患。”臧旻在一旁附和道,从孝桓皇帝时期开始,鲜卑人在檀石槐的带领下连年犯边,当年孝桓皇帝甚至愿意封王和亲以换取平安,也被其拒绝,从那时候起,檀石槐在他们心里成了最可怕的敌人。
“朕也是如此认为。”刘宏看到军事上这两个重臣和自己意见一致,心里放松了下来,对他来说,鲜卑人自己打得越厉害越好,他现在需要时间,将西北的羌人问题彻底解决。
“这是破羌将军送来的奏章。”刘宏将凉州送来的段颎密折给了皇甫规和臧旻,现在白马氐和月氏胡在帝国的支持下和东羌打得热闹,而段颎趁着这段时间按照他的意思对金城的凉州本土豪强施压颇强,隐隐有了不稳的迹象。
皇甫规和臧旻看着段颎送来的奏章,都是皱起了眉头,虽然段颎只是寥寥几句话,可是他们还是看出了凉州金城一带的严峻局势,段颎打仗的确了得,就算把他们和张奂加一起也不一定有他厉害,可是他在政治上却没什么远见。
这一次凉州局势如此,少说也和他逃不了干系,虽然天子让他惩治凉州的地方豪强,可是也没让他操之过急,想到这里,两人正不知道该怎么评价这位同僚。
“朕已经派人去凉州,让破羌将军暂时缓和一下对金城的态度。”看着直皱眉头的皇甫规和臧旻,刘宏开口道,凉州边境的地方豪强必须除掉,只是确定鲜卑人无力侵犯边境前,他不愿太早有动作。
“陛下,凉州边境的地方豪强,尤其是金城一带的,说句难听点的话,根本就是一群叛逆,以前羌人数次叛乱,都有他们在暗中参与,想要凉州太平,是非除去他们不可的。”皇甫规开了口,他看得出天子有铲除凉州边境的地方豪强的意思,对此他是极为支持的,而且用武力对付凉州边境的地方势力,在朝会上也不会受到抵制,对于山东和山西的士人来说,凉州边境的地方豪强就是一群叛贼。
看到皇甫规一脸的杀气,刘宏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看起来他还是低估了帝国的士族对凉州边境地方势力的敌视,这些大多是改换汉姓的羌人豪强从未得到过帝国的士族承认,就连山西士人也一样,建宁以后,国政好转,山西士人自然不用委屈自己和凉州边境的地方势力合流,他不必太担心日后武力解决凉州问题。
“太尉说得不错,这些凉州边境的地方豪强其实就是一群叛贼,不除去他们,羌乱是难以解决的。”刘宏做出了决定,只要鲜卑人陷入内乱,他就要把凉州边境的地方豪强解决掉。
“臧卿家,朕打算让你出使南匈奴一趟,让南匈奴骚扰牵制鲜卑人。”刘宏看向臧旻道,单凭宇文莫槐一人是难以阻挡檀石槐的,他要给檀石槐多找几个敌人。
“喏!”臧旻领命道,南匈奴的伊陵尸逐就单于半年前去世,如今即位的是他的儿子屠特若尸逐就,年轻时曾为匈奴侍子,对帝国也算忠心,让他出兵骚扰鲜卑也不是难事。
翌日朝会上,刘宏将鲜卑一事列出来讨论,结果不少人都提出出兵攻打檀石槐,杀之以立汉威,震慑草原各部,算起来自从孝桓皇帝以来,帝国已经很久没有彰显兵威了,更多时候都是在忙于平定羌人的叛乱,现在国力恢复,不少官僚都觉得是时候给连年侵扰边境的鲜卑人一点教训。
刘宏当然不会同意在这个时候出兵,现在宇文莫槐和檀石槐还没有打起来,若是现在帝国出兵,反而会让鲜卑人在压力下重新团结到檀石槐麾下,到时宇文莫槐孤立之下必然速败。
虽然没有答应出兵,不过刘宏还是取消了给鲜卑人每年的岁例钱,自从孝桓皇帝时候起,每年都会赐给鲜卑人二亿七千万的岁例钱,说是赏赐,其实就是拿钱买太平,建宁以后,为了内政,刘宏咽下了这口恶气,不过现在他是不会再拿这笔钱给鲜卑人。
半个月后,得到雒阳发来的天子诏令,护乌丸校尉卢植压下了麾下将领请战的情绪,勒兵严守边境,坐观鲜卑的局势变化。
并州,护匈奴中郎将张奂,则接待了从雒阳赶来的中垒校尉臧旻,他和臧旻也是旧识,“屠特若尸逐就比他父亲要对朝廷忠诚得多!”听完臧旻的来意,张奂开口道,这几年他守在并州,训练士兵,没有再向南匈奴征过一次兵,再加上南匈奴败给鲜卑人,现在重新倒向了帝国。
“这几年南匈奴情形如何?”臧旻关心的是南匈奴现在的情况,当年窦宪勒石燕然,本来按照当时朝廷的意思,是将南匈奴赶出阴山以北,以绝后患,结果窦宪为了个人的名望而不顾大局,才让南匈奴存续至今。
“不太好。”张奂答道,“鲜卑人崛起后,南匈奴越来越衰败了,如今人口不到五十万,若是我现在出兵的话,一战就能打得他们四分五裂。”
“现在还不是时候。”臧旻摇头道,“如今我们的大敌是鲜卑人,檀石槐不死,南匈奴就不能灭,否则的话只是便宜了他们。”
“这个我自然知道,天子是不是打算对凉州那些人动手了。”张奂应和道,接着问起了凉州的事情,并州和凉州就挨在一块,这几年段颎在凉州干得事情也知道一些。
“只要鲜卑人内乱,天子就打算除去那些人。”臧旻也不愿意瞒张奂这个旧识,更何况以张奂之能,即使他不说,心里也跟明镜似的。
“天子时机选得不错,现在东羌自顾不暇,西羌给段纪明杀得吓破了胆,没有那些羌人引为援兵,金城的那些人掀不起多大风浪。”张奂话语里透出了几分杀气,他以前和皇甫规在凉州一向都是以安抚政策为主,便是因为这些凉州边境的地方豪强,过去帝国是没有实力收拾这些人,现在三辅一带农业生产恢复了大半,荀爽等人更是将山西一带经营得铁桶一般,也不怕他们造反。
“以前倒没看出来,你和段纪明是一路人。”看着张奂一脸的杀气腾腾,臧旻笑了起来,打趣道。
“我和段纪明最多算是半路人。”张奂摇着头,接着也笑起来了,段颎一旦起了杀心,可不管其他什么,杀干净了再说,哪像他和皇甫规考虑那么多,也许正是因为自己和皇甫规想得太多,所以打仗才不如他。
在张奂大营里逗留了一夜后,臧旻便带着出使的队伍往南匈奴的单于庭去了,随行的还有天子派出的商队,若是臧旻对天子有什么不满意的地方的话,也就是觉得天子市侩了些,他堂堂的帝国使节,身后跟着一支商队算是什么事。
半个月后,臧旻到达了单于庭,对于刚即单于位才半年多的屠特若尸逐就来说,虽然有些意外,不过他还是亲自带人迎接,他尽管是单于,可依然只是大汉的臣子,而臧旻是代表天子来的,他自然不能怠慢。
将臧旻一行人接近单于庭后,屠特若尸逐就看着跟在臧旻等人身后的商队道,“臧大人,他们这是?”
“他们是跟我一起过来的商队,带了一些货物,想必各位会很喜欢。”臧旻当然知道这些天子派出的商人带来的烈酒,对这些匈奴人的吸引力有多大。
屠特若尸逐就也没有多问,有商人来,他自然是欢迎,这几年通过边境贸易,各部用牛马交换了不少的布匹粮食还有铁器,普通牧民的日子也好过了不少。
当臧旻和屠特若尸逐就走进单于帐的时候,单于庭外面,那些来贩酒的商人已经在匈奴贵族聚居的帐区外,搭起了台子,开了几坛酒,摆出大碗倒了数十碗,一字排开。
被酒香引来的匈奴贵族在尝过这种高度烈酒以后,都是眼红脖子粗地争抢起来,对他们来说,这种酒才是男人喝的,因此在听到这种酒酿制不易,在大汉也只是极少数人能喝到,全都卯足了劲用自己部落的好马来换这些酒。
第八十九章 官制
建宁六年,雄极一时的鲜卑人陷入了内乱的阴影中,宇文莫槐在东部拥兵自重,实力强劲的几个大部按兵不动,观望着局势,而檀石槐则在高柳养伤,同时安抚着人心惶惶的部众,在这种微妙的平衡局势下,檀石槐和宇文莫槐保持着军事对峙。
弹汗山,高柳,鲜卑大王帐内,檀石槐看着座下几个战战兢兢的汉人谋士,心里一阵发苦,崔先生的死让这些人都变得小心翼翼起来,再也不敢像以前那样进言了,想到这里,他看向坐在下首的儿子和连,眼中露出了浓重的失望之色。
檀石槐知道宇文莫槐其实是被算计的,可就算他肯既往不咎,但以宇文莫槐的心性,是绝不肯相信自己的,这一场仗看起来是如何也避免不了的。
“你们都下去吧!”檀石槐看着忐忑不安的几个汉人谋士,朝他们挥了挥手道,连同儿子和连一起让他们离开了王帐。
“厉头,让和连堕马而死吧!”等儿子离开王帐后,在人前总是精力充沛的檀石槐脸上露出了疲态,他身后的两名侍卫中,如狮子般雄壮的一名大汉应声后离去了。
檀石槐舍弃了自己的儿子,他一直都想效仿汉人建立王朝,让自己的子孙后代永为鲜卑之主,可他的长子早死,才选择了和连做自己的继承人,现在看起来,他的这个决定是一个错误。
三天后,和连在外出狩猎时堕马而死,檀石槐将死去长子的儿子魁头接进了王帐,这个时候他麾下的汉人谋士都明白和连的死是怎么一回事了。
宁城,护乌丸校尉的治所,卢植对于鲜卑目前的局势很不满意,檀石槐和宇文莫槐都是采取了守势,宇文莫槐实在没有魄力,时间拖得越长就越对他不利,只要檀石槐一旦伤愈,以他过去积累的名望,很容易再次召集各部将宇文氏一举荡平,而这样的结果显然是不符合他所预期的。
通过卢植的奏章,远在雒阳的刘宏很快就知道了鲜卑目前的局势,然后下达了一道密诏给在幽州的亲卫参军营,让他们派人和宇文莫槐接触。
对于刘宏来说,鲜卑人这场内战,越早爆发越好,绝不能给檀石槐积蓄实力,以雷霆之势荡平宇文氏的准备时间,现在帝国内部大运河的工程已经按部就班地展开,需要一个稳定的环境。
魏郡五百里河道沟通沁水后,从冀州往雒阳来起码能节省大半的时间,而且船运货物也比陆路的吞吐量更大,更便捷。现在凡是涉及到大运河河段的各地豪强都是卯足了劲要争抢本地的河道利益。
对帝国而言,虽然让出了今后五十年河道利益的四成,但是却是值得的。
去年魏郡本地豪强拿出来的钱粮最后不但养活了近三百万人,挖通了五百里河道,更将魏郡本地的官道也重新拓宽修整了一番。(隋炀帝用一百万人在半年里挖通了三千里河道,书里用六十万精壮挖五百里河道其实不算什么。)
司马防主持了整个魏郡河道工程,最是清楚不过去年一整年里帝国得到的好处,先不说挖通的河道和拓展的官道,光是那迁往扬州的六十万流民对日趋拥挤的中原就是一个很好的缓解,如果整个大运和计划能够顺利进行下去,十年内可以向南方迁徙近千万的流民,荆州和扬州虽然也有豪强,可是比起自古就是帝国腹心的中原一带,荆扬的地方豪强不足为惧,到时大运河开通,调动军队南下也更加方便。
尚书台内,听着回来述职的司马防报告,刘宏更在意的是在整个工程里,太学前往的那批学者和学生所发挥的作用,他们利用了杠杆和滑轮制作了不少工具,让整个工程省力不少。
司马防离开后,程昱的报告也送到了,刘宏就从没有想过可以禁绝官吏的贪墨,因此整个魏郡的五百里河道只要不是涉及工程质量和太过过分,他让程昱不必太过严厉,正所谓水至清则无鱼。
最后整个魏郡的河道工程没有出什么大问题,对于魏郡的官吏来说,天子拿出了三千万钱作为对他们的奖励,就已经是很大的一笔收入,因此倒也没有多少人敢冒着杀头的危险去动河道的手脚,这太平钱不要,去拿那烫手钱,他们也没有那么蠢。
实际上,如果按照市价五十钱一石的价格算,刘宏从魏郡本地豪强得到的钱粮算上他们的捐募一共超过了七亿钱,除了养活了三百万人一年,并让六十万人可以一路迁往扬州的花费以外,还盈余了近亿钱,足够重新整训魏郡的郡国兵部队,裁汰老弱,恢复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权。
建章宫内,三公如杨赐,刘宽等一批被刘宏视做帝党的心腹臣子,在了解了整个魏郡运河段带来的好处后,都是大为惊讶。当刘宏表示将从盈余的钱中拿出两千万钱来赏赐给他们时,杨赐等人都是推辞不已,不过刘宏还是执意将钱发了下去,对他来说,只要帝国的高层和自己步调保持一致,付出些许钱财也算不了什么,只有集权才能让帝国迸发出最强的力量,这就是他所坚持的理论,当然这些被他看成体制内的心腹臣子若是和他起了根本冲突,他也会毫不犹豫地除去他们。
在掌握了军队以后,刘宏开始逐渐强硬起来,建宁五年里,大批他认为不合时宜的帝国官僚被清理,在他看来帝国需要的是一个高效率的行政机构,而不是每天在朝会上争吵一些小事。
刘宏现在在朝会上建立起了忠于自己的帝党,而这些人成分复杂,山西士人和山东士人的地域对立,寒庶和高门的出身敌视,各种因素让他们无法互相联合,正方便他统御,而且密谍司如今也不是五年前那个只能在雒阳在各家附近布下眼线的组织,在雒阳绝对没有人能在他眼皮底下搅事。
“今日召集各位过来,主要是朕打算改革官制。”刘宏看着杨赐等人道,现在帝国的官制早已经名存实亡,三公也只是一个摆设,真正主持政务的还是尚书台。
听着天子说出的议题,杨赐等人心里都知道,这改革官制绝对是大手笔,恐怕天子是要借着官制变更,将朝会上再次收拾一遍。
“文先,将朕写的章程给各位大人看看。”刘宏朝身边的杨彪点头道,对于帝国的官制他下了很大的一番功夫,现在帝国的政治已经大体稳定下来,是该搭建一个新的权力架构了。
杨赐,刘宽等人很快看起手里的章程来,天子居然直接废除了三公职位,将尚书台改为内阁省总掌全国政务,设六部对应一应事务,同时拔高御史台,除此以外另设枢密院和龙渊阁。
内阁省,设宰相七人,协助天子一同商讨国政,做出决定后交给下属的六部进行实施。
御史台,分为左右两院,各设御史大夫一人,副手两人,左院掌纠察百官,右院掌纠察地方。
枢密院,设总长一人,副长六人,下设参谋处,专门负责对外军事作战,至于训练,后勤则由六部中的兵部负责。
龙渊阁,从太学挑选饱学之士十一人,有对内阁省的封驳之权。
对于杨赐等人来说,天子的官制其实是将军政大权分散了开去,内阁省地位最为尊崇,几乎可以说是和天子管着全国的政事,可是军事这一块却插不进手,还有龙渊阁掌着封驳之权。御史台左右两院分管中央和地方的监察,国事插不上嘴,还得彼此盯着,枢密院虽掌军事,可是后勤,训练却是兵部在管。
看完这套官制,杨赐等人思索了一下后,便全部通过了,总得而言这套加强中央集权的官制对帝国好处远大于坏处,对他们来说,现在的重点便是官职的分配问题,若论位高权重当然是内阁省的七相,即使如杨赐等人也是对此颇为上心。
官制通过以后,刘宏也松了一口气,基本上他是要借着改变官制的时机,将整个帝国忠于皇权的力量进行整合,只有进行利益捆绑,才能让真正让这些人效忠自己,完成他所想要的变革,分化瓦解高门,拉拢打击豪强,扶植中小士族才是正确的道路。
三日后的朝会上,刘宏将新官制公布于众,同时公布了内阁省,御史台,枢密院,以及六部等各官职上的人选,靠着这一次的官制改革,刘宏真正将整个中央政权握在了手中,帝国中央的官僚们在大方向上与他是一致的,当然其内部也必然有着各种分歧,不过这种矛盾是刘宏乐意见到的。
第九十章 迟来的鲜卑内乱
官制的改革持续了三个月,才大体完成,在这段时间里一些原本刘宏难以解决的人事问题在捆绑了新的利益集团后迎刃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