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武则天]女皇之路-第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王氏等人毕竟是闺中淑女,与李治也要避嫌,于是向同安大长公主禀告了一声,就手牵手去猜谜玩了。
“九哥,我们也去猜谜吧~~~~”李明达见王氏等人到了猜谜处很快就得了不少彩头,引起了围观群众的喝彩,不免有些眼馋。
李治此时的神魂还在半空中飘荡呢,听到妹妹一句话,顿时吧唧一下落回了凡间——眼前一大一小两个妹子正望着他,等他批准呢!
李治握拳,抵在下唇,虚咳了一声:“不许乱跑,让武…阿武她们跟着……”
“谢谢九哥~~~”李明达欢呼一声,拉着吴诩冲向回字廊猜谜去了。
李治望着两人的背影,久久回不了神……
同一时间,同安大长公主也望着少年挺拔的背影,若有所思。
贞观十五年注定是一个多事的年份。
元宵节刚过,文成公主一行就在江夏王护送下,从长安出发,远赴高原了。
江夏王李道宗是李世民的堂弟,属于唐初比较有名的宗室将领,他这个郡王封号也是当初跟着他堂哥李世民四处砍人,因战功而封的。
李二陛下很大方地准许他家堂弟送女儿出嫁,一直送到河源,见到女婿松赞干布为止。
李世民在太极殿举行了盛大的欢送仪式,李明达作为皇帝陛下最宠爱的公主,自然也是要出席的,好命的小吴同学紧跟公主殿下的步伐,还占了一个视野极好的位置,围观了送别仪式的全城。
凭良心说,文成公主的容貌在唐代诡异的盛装打扮下,还是可以看的……
接下来三个月里宫中接连举办喜事。
首先是城阳公主下嫁杜如晦之子杜荷,由于杜如晦的爵位是其长子袭的,李世民为此专门封了杜荷为襄阳郡公,让城阳公主面上好看些。
此外,李二陛下还在城阳公主出嫁前专门为其占卜,所占的结果却不是很令人满意。
照卦象的意思,公主不能按照常例在黄昏举办婚礼,必须改在白天。
子控皇帝陛下当然是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当即就要改古礼,好在被马周谏止,不然又是一番折腾!
到了高阳公主出嫁的时候就好办多了,有了上一回的经验,众人把可能出现的状况都提前掐灭,防止皇帝陛下又抽风了。
而房玄龄又是个谨慎的人,绝对不会办任何逾规的事,所以这场婚事办得十分顺当。
三件大喜事之后,烦心事就来了。
先是兼太子詹事于志宁因为多次进谏太子李承乾,劝其勤俭节约不要与异族‘友人’交往过深等等,结果引起了太子震怒。
太子同学恼羞成怒,派了两个刺客去刺杀于志宁。结果那两刺客到了老于家里,发现他穷得连条毯子都没有,是个大大的清官,最终下不了手,无功而返。
这事哪里瞒得住李世民,初得消息,老李气得差点吐血,还不能大张旗鼓地把儿子拎过来斥责一顿!
尼玛,谁家儿子会买凶杀自己老师啊?
以后谁还敢到你家教学生啊?
这事最终被李世民给压了下来,该揍的揍,该灭口的灭口,还破费了一大笔压惊费给于志宁,让他一如既往好好为大唐帝国辅佐太子。
朕谢谢您了!
到了五月,百济那边派人来禀报,他们家国王挂掉了。
李世民又派人去百济册立先王扶余璋的儿子扶余义慈为王。
七月,高丽那边又开始闹腾了,李世民派职方郎中陈大德出使高丽。到了八月,陈大德才从高丽回来,对李世民详谈他在高丽时看到的城邑情况。李世民想起高丽国本是汉代的郡府,现在却敢跟大唐帝国叫阵,心里就开始有了攻取高丽的念头。
不过眼下高丽还可以舒服一段时间,因为薛延陀又反了!
然后又是一阵调兵遣将,李世民命营州都督张俭、兵部尚书李世绩、右卫大将军李大亮、右屯卫大将军张士贵、凉州都督李袭誉出兵击薛延陀。
等到李世绩在诺真水击败薛延陀,已是贞观十五年末了。
贞观之治在后世很有名,称为盛世,但在吴诩看来,这个时代真不算太平。
经过各种科普,以及最近这段时间跟着李明达在两仪殿前后进进出出,吴诩多少也了解了一些贞观朝的情况。
经过多年内战内讧,大唐王朝内部算是比较安定,但边疆却时有战事,大唐周边的国家都不是省油的灯。前面说过的吐蕃算一个,为了娶大唐公主,还出兵骚扰过大唐边关,被揍趴下了,还接着以求和之名来求取公主。北边有强悍的突厥国,自隋代以来就是中原地区的心腹大患。
此外,突厥与吐蕃之间还有个吐谷浑的国家,生存在三国的夹缝中,偏偏又是通往西域的必经之路,是三个国家都觊觎的大肥肉。
贞观九年的时候,李靖带兵把吐谷浑揍趴下了,俘虏了其国王,直接把其国改为大唐西平郡,从此大唐与西域畅通无阻。而吐蕃趁火打劫,将吐谷浑南部给吞并了。
而薛延陀是个游牧民族建立的联合部落汗国,贞观初期脱离突厥投奔大唐,李世民封其首领夷男为“真珠毗伽可汗”,到了贞观十二年,李世民又册封夷男的两个儿子为“小可汗”,企图分弱他的势力。
但夷男也不傻,一直养精蓄锐,时不时骚扰一下边境,这次又是借口□□厥的人侵占了他们的地盘,然后发动兵变。
当时,薛延陀有精悍骑兵二十万之多,实力不可小觑,还好李世绩这个沙场宿将也不是吃素的,仅用一个月时间就把对方揍扁投降了。
前方接连传来捷报,李世民就放心了,把国事丢给太子承乾,自己跑到洛阳开开心心玩了几天,直到过年才回长安。
接着,李世民有下旨,命三品以上官员的成年嫡子都到东宫实习,给他儿子打工去。
贞观十六年的春节一过,早该之国却一直滞留京城的魏王李泰上表,表示经过他小人家数年招纳贤士著书立传,终于写出来一部可以流传千古的大作《括地志》,献给亲爹作为新年礼物。
子控亲爹李世民如获至宝,不仅将这部著作收藏进了皇家的藏书阁秘府中,还接二连三地给李泰小胖子加零用钱——先是赐“物万段”,紧接着又每月赏赐大量的财物,数量之多甚至超过了太子的规格。
这些举动终于惹得朝中保皇(太子)派的不满,褚遂良上疏劝谏,严厉斥责李二陛下这种‘忽视太子’的行为,结果李二陛下倒是乐呵呵地表示赞同他的观点,却并没有因此削减李泰的开支,只是取消了太子的开支限制,等于是变相地维持了李泰逾制的花销。
这些金钱上的特殊待遇也就算了,接下来李世民发布的几项关于提高魏王待遇的决定却严重地刺激了文武百官的神经,便是政治触觉再迟钝的人,也疑惑起来:太子承乾是不是要失宠了?魏王泰是不是要取而代之啊?
尼玛!不带你这样的啊,圣人!
咱们家儿子刚被你扣到东宫,你这又是要闹哪样啊?!
作者有话要说: 过渡章,要快点过情节=。=
接下来应该是夺嫡大战,各种混乱,李二要头痛死了。
第五章 夺嫡 02
魏王李泰是长孙皇后的次子,生于武德三年,甫一出生就被自己的祖父唐高祖李渊册封为宜都王,次年又被进封为卫王,并授予上柱国——当时他亲爹还只是秦王而已。说他是含着金汤勺出生的一点也不夸张。
李世民登基后,诸子受封,李泰被加封为越王,所受的待遇一直在诸皇子之上,累年加封遥授各种州牧、都督、刺史、大将军之类高官四十余项。到了贞观八年,16岁的李泰已经有封地多达二十二个州——而他那个已经之国的三哥吴王李恪,封地只有八个州而已。
贞观八年,李世民又封李泰为魏王,除了让他再遥领相州都督,督相、卫、黎、魏、洺、邢、贝七州军事外,还兼领左武候大将军,雍州牧之职。
别的官职也就算了,只雍州牧这个职位就了不得。
雍州牧可是掌管西京长安的长官,如此拉风的官职,就被他爹这么轻描淡写地封给了他,也难怪他那太子大哥把他恨得咬牙切齿。
这些待遇也还算在规矩范围内,朝臣们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也就过去了。
可是李二陛下还要继续抽风。
其他儿子一到16岁就都被踢到封地去了,唯有李泰,李世民一直舍不得他离开自己身边,不仅每次出宫带着这李泰,还颇有点“一日不见如隔三秋”的意思。据可靠的小道消息称,李二陛下身边养的一只名为“将军”的白鹘,就是专门用于皇帝跟魏王通信的。每次李泰去洛阳小住,“将军”就要一日来回N次传信。
这俩父子可真够肉麻的!
吴诩默默抖掉一身的鸡皮疙瘩,继续八卦。
据说,李泰建的魏王府“居地三十顷,周回十七里”,规模之豪华。李世民还嫌不足,把大名鼎鼎的芙蓉园也给了李泰,还许他在洛阳自己圈一个坊的地来造别院住。
李二陛下有时出宫,还会跑到李泰在延康坊的宅子里去坐坐。
这种白龙鱼服的行径自然又被朝臣们给喷了。
李二陛下虚心接受,坚决不改,继续提高自家儿子的待遇。
先是,为了照顾他家小四体态丰腴,步行辛苦,特许他每日上朝可乘小轿。
这条明显是某子控搞特殊化——人太子脚都瘸了,还得步行上班呢!
鉴于李世民这货抽风的性格,这条特许也无伤大雅,大臣们也继续忍了,不去自找没趣——前段时间,抽风的某子控因为觉得众人对他家小四儿不够尊重(?),把满朝三品以上的官员都叫到太极殿大骂了一顿,连房玄龄都跪了,要不是魏征硬抗下来,众人的脸都丢尽了——其实已经没脸了。
当李二陛下下令要让他家小四儿搬到武德殿居住的时候,大伙儿终于忍无可忍了。
尼玛!武德殿是随便什么人可以住的吗?!
当初李元吉是怎么跟李建成勾搭上的,圣人你都忘了吗?!
再说,这武德殿离两仪殿比东宫还近,这是要把太子置于何地啊?!
不能同意!
坚决不同意!!
李二陛下再次被拍,灰头土脸地躲到后宫,求安慰求虎摸去了。
“圣人这是怎么了?”杨淑妃亲自捧茶呈给李世民,宫人们很有眼色地退下了。
“还不是魏征那个田舍翁!”李世民一脸郁闷,愤愤道:“朕不过是想让青雀住得离朕近些罢了,他就……”说着blabla把朝上反对他的一干老头子批判了一通。
杨淑妃恨不得捂上自己的耳朵。
素以温柔体贴,善解人意闻名后宫的淑妃杨氏,最怕遇上这种事。这种事跟长孙皇后唠叨一下倒是可以,跟她讲,简直是要她的命啊!
谁不知道圣人宠爱长孙皇后的孩子已经到了变*态的地步,后宫早已是熟视无睹了。
长孙皇后去世后,后宫就只有她和另一个杨氏有过生育,之后宫中就再无所出。
结果,圣人一抽风,把她的小儿子李福和杨氏子李明分别过继给了建成和元吉为嗣。也就是说,长孙皇后去后,圣人就再没有过皇嗣了。
至于杨淑妃最疼爱的长子李恪,圣人前一刻还说“此子类我”,后一刻就把他送到吴越之官,为嫡子清道了。
在嫡子嫡女面前,圣人就是二十四孝亲爹啊,别的什么兄弟姐妹子女,只有退散的份!
所以,杨淑妃哪里还敢多说什么呢?
上次立后未遂事件可把她坑惨了,前鉴不远啊,亲!
她还敢说什么?
多说多错,还是闭嘴吧!
本想求安慰球虎摸的李二陛下半天不见爱妃回应,不由愤愤,回头却发现杨淑妃一副眼泪汪汪欲言又止的模样。
他老人家的火气顿时消了大半,“你这是怎么了?”说完这话,皇帝陛下也想起来了:当初他有意立杨氏为后,也是这班老头子百般阻挠。
好嘛,他家爱妃也是很委屈的!
身为至尊,居然连自家后院的事都没权利做主,这还了得!
李二陛下心里越想越气,茶点也吃不下去,还不好冲着同样是受害者的爱妃发火,够憋屈的。
“罢了,我跟你说这些做什么……”李世民叹了口气,抚慰杨淑妃道:“你大病初愈,还是好生歇着吧,朕去前面走走……”
“都是妾无用,不能宽慰圣人……”杨淑妃心下可松了一口气,巴不得快快把皇帝陛下送到别处骚扰别人去,面上还得作出依依不舍的模样:“圣人近日政务繁忙,可要保重身子,妾无时无刻不倚门相望呢……”
听到这样软语娇音,李世民瞬间得到了治愈,离了淑妃的宫殿,就坐着步辇看女儿去了。
圣人,你高兴得太早了。
你知不知道你家太子已经彻底弯掉了?
作者有话要说: 子控也要有限度啊……
李二,你家的娃都是被你养歪的!
ps:俺终于出差回来了,尼玛累死人了!
存稿箱君还是很给力的XDD
第五章 夺嫡 03
小道消息总是传播得最快的,尤其是还有人在背后扇风点火的时候。
吴诩初听到东宫‘宠幸娈童’的八卦时,也有些反应不过来。
刚来这里的时候,吴诩一直坚信李二陛下最喜欢的孩子就是魏王李泰和吴王李恪((这个印象来自于吴大姐的科普,因为吴大姐十分喜欢看某些神剧),而太子承乾是个很背景板的人物,无能无宠还扭曲,能当太子只是因为他是长子而已。李小九就更不堪了,只不过是兄长们的备胎,狗屎运好才当上太子的……
但来这之后,吴诩才发现她被吴大姐给坑了!
尼玛李二陛下是子控啊有木有!
李小九就不说了,李承乾是嫡长子啊有木有!
是他家长孙生的第一个儿子,李二怎么可能不爱这个儿子?!
如果说李世民对待李泰是宠爱有加,那么他对李承乾简直是爱若心肝啊!
在太子娶妃之前,李世民恨不能日日把承乾拴在腰带上。
但凡上朝,都命其在旁听政,每有出游也令其从幸。
由于东宫的用度是规定死的,李世民就时不时借着各种名义赏赐东宫上下,趁机给儿子增收。为了巩固儿子的储位,老李还很无赖的把朝中最有名的忠直之臣都丢到东宫去挂职,后来更光棍地把所有三品以上官员的嫡子送去东宫实习……
这些也就算了,更让人感动的是,贞观五年承乾生病,从来不信佛也不信道的李二陛下却请了道士秦英来做供奉,亲自为承乾祈福——这种事,自古只有子女为父母才会做的。
等承乾病愈后,李世民又特地修建了西华观和普光寺,还将狱中的囚犯减免了罪行,以为爱子祈福。
贞观七年,李承乾再次病重,李世民下旨请天竺高僧波颇为爱子祈福,又普度僧尼三千人。承乾病愈后,老李大喜之下赐了绫帛等六十段与及时服十具给波颇。
贞观八年二月乙巳,太子李承乾加元服,李世民因此大赦死罪以下,赐五品以上子为父后者爵一级,天下大酺三日,又大宴群臣,赐帛数以千计。
……
如此种种不胜枚举。
即使后来承乾因为脚疾不雅,李世民也仍然万分疼爱着这个儿子。但凡有进项都紧着东宫先来,月赐千万,时时垂询。
为了给爱子相看一个好媳妇,李二陛下将儿子的婚事一拖再拖,终于选了名门苏氏为其太子妃。
贞观十二年三月丙子,李承乾的嫡长子李象出生,为庆贺皇孙诞育之喜,李世民诏令天下见禁囚徒都降罪一等,内外官职事五品以上子为父後者,各加勋官一转,天下大酺五日,又大宴五品以上于东宫。
这种殊荣,是任何一个皇子都无法比拟的,连当时还身在掖庭的吴诩听了都感叹不已。
而太子承乾也当得起这千般宠爱,也完全当得了大唐帝国的合格储君。
自从8岁被册立为太子以来,承乾一直是众人瞩目的焦点。
李世民一直带他上朝听政,同时也怜惜承乾多病,为了不让他太辛苦,特别准许他不用多读书,只要和孔颖达评说古事即可。但李承乾并没有借机放纵自己,反而更加展示出了经国安邦的卓越才能,有一次李世民让他试着写一写治国的策略,结果他很快便写满了三页纸,内容还很有价值,李二陛下看了后非常得意地向侍臣们炫耀说:“先论刑狱为重,深得经邦之要也。”
贞观三年,太子太师李纲因为脚疾只能乘着轿子进宫,承乾亲自将自己的老师引上殿并恭恭敬敬地行礼,又向其虚心请教,态度极为礼敬。李纲病逝后,承乾又亲自为老师立碑。朝野上下对太子这种尊师重道的行为相当赞赏——李二陛下又得意了好一阵子。
贞观九年,唐高祖李渊病逝,李世民居丧不能理事,便下诏令太子监国权知军国大事,而承乾“颇识大体”“颇能听断”,干得相当出色。直到孝期满,朝臣恳请李世民上朝听政,李二陛下表示“细务仍委太子”。鉴于儿子干事他放心,待承乾加冠(十四岁)以后,李世民每每出巡游幸,都会留太子监国。
监国期间,承乾所理事务从无纰漏,朝臣莫不信服。
可见太子殿下绝不是个平庸无能的人!
他原本是一个谦逊有礼,尊师重道,好学机敏,有才有德的好少年。
结果不知怎么的就被他亲爹给养歪了。
吴诩发现,太子殿下的劣迹是从长孙皇后死后才渐渐传出来的。
什么好声色犬马啦,什么花钱盖漂亮房子啦,什么不尊敬老师啦……
其实都是被他爹给逼的。
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他爹把全国最有名的如于志宁、李百药、杜正伦、孔颖达、张玄素、房玄龄、魏征等诤臣先后都放东宫去了。
李二陛下自己不耐烦听这些老头子唠叨,就把他们丢去东宫祸害儿子,还美其名曰:教导太子学习明君之道。
这样一来,自己就可以一直当个慈父扮红脸,黑脸都让那帮老头去做去了,甚好甚好!
他老人家想的倒是挺美!
却不知,这帮人连皇帝都敢指着鼻子骂,何况是太子。
承乾不过是个还在青春期的青少年,在自己的地盘动辄得咎,还要乖乖认错不能辩解,怎么可能不窝火,怎么可能不扭曲?!
譬如去年,承乾不过想在东宫盖个房子,于志宁就上疏批评他过于奢华,说他学隋炀帝;承乾只要略和宦官玩乐一下,于志宁又上疏批评他,将他比作秦二世。
青少年的脸皮是很嫩的——就算是李二陛下那个老油条,有时也会被气得吐血,要到后宫去吐槽一下减减压——可怜的承乾同学才刚娶媳妇,还没熟到可以跟她吐遭的地步——被人骂成这样,哪有不怒的,于是就有了太子□□事件。
但比起于志宁,孔颖达的批评就更激烈了,他只要觉得太子殿下一有不对的地方,就立马犯颜直谏——指着鼻子骂,有木有!
太子的乳母遂安夫人看不下去了,私下里跟孔夫子谈话,认为太子年纪渐渐大了,不宜总是当着面痛加批评指责,会伤着少年的自尊心的有木有。但孔颖达却表示我这样做是正义的,“死无所恨”。
硬碰硬的结果就是:“谏诤逾切,承乾不能纳”。
至于另一位老师张玄素,那更是无时无刻不谏,言语之急切恨不得承乾立刻听他的。
太□□了!
李二陛下都不敢说让儿子完全立刻马上听他的!
尼玛,你们这是在劳改囚犯呢还是在教导太子啊?
在这样日以继夜的精神折磨下,难怪承乾最后扭曲得要谋反杀亲爹了!
这他喵的都是被他爹逼的啊!
小吴同学为之撒了一把同情泪,要是换做他是承乾,早疯掉了!
但没有疯掉的李承乾同学,日子却越来越难过了。
来自东宫的压迫他忍了,毕竟他爹还是为了他好。
可是,现在他爹越来越喜欢他那个小胖子弟弟,各种待遇已经快要超过他这个储君了,大有取而代之的趋势。
而他那个小胖子弟弟竟然也起了歪心,觊觎起储位来,真是该死!
当了这么多年太子,万一有一天被人取而代之,还是被那个狡猾的胖子取代,那下场简直是生不如死!
郁闷无比的太子承乾只能靠听音乐看歌舞来纾解心情,然后命运的齿轮开始转动了……
他爱上了一个乐工出身的小男孩。
……
堂堂太子公然搞基,而且还传得整个宫中皆知……
李世民都快气死了,连夜派禁卫去东宫把勾引他儿子的‘小贱人’给咔嚓掉,各种镇压灭口,把不利东宫的各种隐患全抹了。然后忍着怒气,若无其事加封魏征为太子太师,让他好好规劝太子。
魏征倒是知道内情,也是真心看重太子的,接到皇帝陛下的任命,立马往东宫去了。
但是,太子殿下病了,病得很重。
作者有话要说: 太子是个高危职业,危险程度仅在太医之下……
第五章 夺嫡 04
心爱的小情人在自己眼前被活生生打死,承乾悲痛欲绝,多年郁结一时间都爆发了,当晚就卧病不起。
李二陛下十分担忧,甚至还有那么一丝丝后悔。
承乾的身体一向不是太健壮,他素来把儿子疼得跟眼珠子似的,真要有个什么三长两短,他要怎么跟逝去的长孙交待?!
李世民火速打包整个太医院最好的太医和各种珍贵药材,亲自跑到东宫坐镇。
到了东宫,见到爱子一脸惨白昏迷不醒,李世民这下可是真后悔了,什么“怒其不争”的想法都抛到了天边,一头扑到承乾榻边,拉着爱子的手不肯放。
“大郎,我的儿啊……”
皇帝陛下老泪横流,哭得好不伤心。
跪在旁边的太医们汗都急出来了:圣人,您倒是让咱们给太子看看啊……
吴诩跟着李治和李明达来到东宫的时候,正看到这一幕。
李二陛下刚刚说出太医同志们最怕的经典威胁语录:治不好太子,你们就等着陪葬吧!
太医们内牛满面。
吴诩:“……”
太医同志,你们的职业果然是最有生命危险的,没有之一!
李治与李明达二人见李世民哭得脸色都变了,不由慌了神,忙快步上前,一左一右拉着他们亲爹。
“阿爹……”李治掏帕子。
“阿爹,别哭了,呜呜……”李明达直接要陪哭了。
李世民被这两个小儿女一打岔,情绪总算缓和一些,忙接过儿子递上的手帕,胡乱抹了一把脸,把李明达哄住了,然后指着一干太医:“你们用心诊视太子,朕在这里看着。”
众太医身上一抖,忙叩头称是,全程都不敢抬头看皇帝陛下的脸。
李世民一手搂着一个儿女,在一旁虎视眈眈盯着。
吴诩依然cos柱子,立在李明达身后,眼睛一直盯着不远处的床榻。
这还是她第一次见到传说中的太子李承乾。
昏睡中的李承乾看起来十分斯文,完全想象不出来他会像传说中那样狂暴悖虐。说来李承乾的容貌与李世民并不特别像,应该是更像他的母亲长孙皇后,说不定李治日后也许就长成这个样子……或许还要更小白脸点?
吴诩回头看着李治的侧脸,默默出神。(此君实在是太无聊了。)
她的身份其实挺尴尬的,作为宫妃本来是不该出现在东宫的,但作为公主的侍读女官,她又不得不紧紧跟着李明达。
好在唐宫中才人也有侍奉皇帝出行的职责,她这样抛头露面算不得逾规。
而且,这种机会可十分难得!
东宫是一个相当大的建筑群,规模不比掖庭宫小,从通训门到丽正殿光坐步辇都要花小半个时辰。
丽正殿是承乾日常起居之所,地方相当宽敞,布局摆设都相当精致华丽,但又不是暴发户那种只是将贵重物品胡乱堆砌。
太子殿下还是很有品位的,所用之物完全是低调的奢华,而且近几年承乾颇好胡风,东宫上下无不投其所好,侍候宫人多穿窄袖胡服,干净爽利,让吴诩不由眼前一亮。
再看,就可以发现宫人们身上的制服料子比掖庭宫有些宫嫔的都还要好——尼玛,她在掖庭的时候都不给穿红色呢,东宫的宫人居然可以随便穿!
李二对他家太子是真心好啊!
吴诩把目光又转到李世民身上……
瞧他一副恨不得以身相代的样子,可尼玛后来到底是怎么变成相爱相杀的呢?
李治兄妹一直默默伴着父亲,他们对自己的亲大哥并不太亲近,但到底是骨肉天性,看着亲大哥病成这样,也不由心下戚戚。
李世民原本全副身心都在承乾身上,现在要照顾两个小儿女,心情就平静不少,脑子也慢慢清醒过来了。
承乾是为什么病的,他一清二楚,可要他这个当爹的服软是绝无可能!
再说,那个叫称心的小贱人竟敢勾引他的宝贝儿子往邪道上走,简直是万死难赎!就是再来一次,他也一样要把那小贱人弄死——不过会做得隐秘些。
李世民眼中目光一厉,心里盘算着要不要把东宫伺候的人再换一批。
这时,太医们已经望闻问切完了,跪在一旁的小几上写好了药方。
“呈上来,朕看看。”李世民其实并不通晓医理,但他对承乾的事样样上心,不看一下,哪里放心。
太医诚惶诚恐呈上方子。
“太子的病可重?这药喝下去,太子多久才能醒?什么时候才能完全痊愈?”李世民的视线并不在药方上,问题如连珠炮一样蹦出来。
“回禀圣人,太子是急怒攻心,触发陈年郁结,看似凶险,暂时还无碍……只要服下汤药,不出一个时辰就能苏醒。但要完全痊愈,还需静养为宜……”太医同志絮絮叨叨表示,太子殿下这些年心情郁闷,郁结在心,长此以往,不死也疯。幸好这次借事发泄出来,真是不幸中的万幸呐!
太医还说了,太子若是想一直健健康康的,日后必须要多加休息,保持心情开朗些才行,否则很可能诱发老李家族的遗传病,英年早逝啥的……
李世民果断被吓到了。
他们老李家世代遗传风疾,很不巧长孙家也有此疾,而且他们两家先人都是寿数不永……
承乾素来体弱,少年时多次病重……
这万一……
“罢了……”李世民面色晦暗,摆手道:“你们好生照顾太子,朕……朕先回宫了。”
说罢,李二陛下立刻命人去准备车辇,颇有些要落荒而逃的样子。
李治与李明达兄妹面面相觑……
他们是跟着离开呢,还是留下来等大哥醒来?
李世民走到丽正殿大门口,才想起小儿女还没嘱咐呢!
“雉奴、兕子,你们若是无事,就留在东宫多多抚慰你们阿兄……”
兄妹俩忙拱手称是。
吴诩悄悄翻了个白眼:他们就是有事也比不上安慰大哥重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