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武则天]女皇之路-第12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侍立在旁的阿韦忙回禀道:“天后恕罪,其实…洛州的邸报……”
她的话还没说完,太子李贤却忽然插口道:“阿娘,这次洛州的邸报,长孙都送到东宫那边了,阿娘要是想看,儿这就命人去取来……”
“在东宫啊……那就算了……”吴诩听李贤这么说,也想起来了——她之前为了尽快把政务交给儿子,就让东西台和六部把那些非十万火急的邸报和折子都送到东宫去让太子处理了。
这次要不是程知节挂了,张文瓘估计也不会找到大明宫来。
不过,吴诩还是下意识问了李贤一句:“最近洛州那边有什么新闻没有?”
“这个……”李贤略一沉吟,还是洛州官员在洛水打捞起一尊神龟的事给说了。
“啥?”吴诩听完这个神奇的故事之后,整个人都斯巴达了。
这他喵的是哪个神棍搞出来的?
“石龟背上显现出的图文与传说中的洛水河图相似,且有‘圣母临世,帝业永昌’之谶语……”武敏之也补充道。
吴诩:“……”她知道这事是谁干的了= =
可尼玛知道这事是谁干的有啥用啊,摔!
那个罪魁祸首,她都拿他没办法有木有!
李贤和武敏之两人见吴诩的脸瞬间变黑,都聪明地闭上嘴不说话了。
“小顺子,滚进来!”吴诩气冲冲地朝殿外吼了一声。
“天后,小奴在、小奴在……”小顺子几乎是应声而入,趴在地上好像一只乌龟。
吴诩看小顺子那恭顺的样子,怒气倒是稍稍消了一点,可想到这小子的师父明明在李小九身边,却一点消息都没透露过来,她顿时又是一阵火起。
“立刻备车辇!”
“阿娘息怒!”李贤一看吴诩的脸色不对,正要开口劝解,却被后者狠狠地瞪了一眼,只能讪讪闭嘴。
武敏之自然是不会随便插嘴的,小顺子只能趴在地上装死……
=========================不作死就不会死的分割线=========================
天后娘子回东都的车辇其实早就备好了,吴诩乍一下令,相关人员就做好了启程准备。
吴诩匆匆嘱咐了自家二郎和侄儿一番,就急吼吼地往洛阳赶去了,闹得长安一干亲贵都有些莫名其妙,甚至还怀疑是不是在东都休养的天皇是不是又龙体不安了呢。
且不说长安方面如何猜疑,却说小吴同学一路往东走,一路被纷沓而来的人事闹得心神不宁。
也不知怎么回事,沿路的官员这次觐见天后的时候,神情举止都显得……非常奇怪。
要说是恭敬吧,吴诩也不是没见过对她恭敬的人。
作为帝国的一把手,吴诩不是没被人围观过,可是,像这样惨无人道的围观,还真是第一次……
那些人看她的眼神绝壁不像是在看一个领导,倒像是在看……国宝一样!
那狂热的眼神,看得人直发憷啊。
擦咧!
老子又不是唐僧!
用得着用这种看长生不老仙丹的目光来看老子吗?!
吴诩一面腹谤,一面趁着接见各级官员的间隙,召来了在洛州的政府宣传人员了解情况。
这些人都是吴诩在置办几家报社的时候安排下的基层人员,专司收集汇报民间物议的特殊工作者,说是吴诩的心腹也不为过。
说来,这些人也不是第一次面见天后了,这次觐见,竟然也如沿途官员那般,看向吴诩的目光都闪着狂热的精光……
“你们……这是怎么回事?”吴诩忍着往后缩的冲动,虎着脸问道。
为首的觐见人员已是个中年文士,此人的神色倒是比身后的几个青年男女更淡定些。
见天后面露愠色,那中年文士忙禀奏道:“天后容禀,这几月来,天皇数次密谕吾等,配合洛水之事……晓谕百姓,以造舆论……”
“是因为洛水之事?”吴诩的神色立刻有些古怪了。
‘洛水出神龟’这事她是听自家二郎说过的,当时她就觉得这‘神迹’造得有些夸张,意图也太过明显——把天后都神话了有木有?
此举怎么看都会引起各阶层有识之士的反弹的吧?
更不要说能忽悠朝中那批大小狐狸了。
谁知……
眼下的情况却是,不但朝中官员都纷纷希旨扛了天皇的顺风旗,连广大人民群众也在政府喉舌的忽悠下,对于这桩‘神迹’深信不疑。
这是要闹哪样啊?
接下来不会出现什么‘万民请愿书’之类的事件吧?
吴诩想到这里,忍不住抚额。
李小九到底在想什么啊?
他就这么想扶着她上位挤掉自己吗?
“罢了,天皇自有天皇的考量,这段时日你们辛苦了……”吴诩一时也想不明白李治的心思,便也不为难自家心腹了,摆摆手让他们都退下。
几人告退之后,阿韦等人这才入内侍候。
吴诩看小顺子一副小心翼翼的模样,不觉又是一阵气闷——这小子!好歹也是王内侍那老狐狸的心腹弟子,怎么就没从自家师父那里搞点有用的情报回来呢?
小顺子被天后娘子看得头皮发麻,只能硬撑着上前禀告道:“天后,洛州诸王公闻凤驾到来,俱夹道相迎,等候觐见呢……”
得,连李氏宗亲也闻风而动了。
吴诩有些有气无力地摆摆手,道:“都请进来吧……”
喵的!她今天光是见人就花了大半天时间,就这速度,啥时候才能到洛阳啊?
如果小吴同学能猜到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的话,她大概宁可得罪了李氏宗亲也要日夜不停往洛阳赶了。
显庆十年七月,天皇在东都下诏,宣布正式逊位于天后。
还在赶往洛阳路上的天后娘子:“…………”
作者有话要说:终于码到逊位部分了,快完结了=。=
第384章
第二十四章 15
“这种旨意居然还有人奉诏?他们难道疯了吗?”
让吴诩抓狂的不是李小九下的这道诏书本身,而是长安和洛阳两地官员的反应。
逊位诏书一下;东都的官员连象征性挣扎一下都没有;居然第一时间就奉了诏了!
等吴诩火烧屁股一样跑到洛阳的时候,东都的一班文武正为如何置办天后的继位大典而吵得不可开交呢。
这个说,女帝又当如何称呼;总不能还叫‘天后’吧?还是赶紧把新帝的称呼倒腾出来吧……
那个说;这次新帝登基可不同往昔;还是先把女帝的礼服冠冕仪仗整治出来吧……
还有的说,年号是不是也要赶紧想好啊?武氏的祖先要不要追封一下啊?
连钦天监的神棍们也来插了一脚:下半年的黄道吉日就这么几个了,你们赶紧决定选哪一个啊喂!
…………
吴诩才进蓬莱宫;就差点被小山一样高的则子给淹没了;都是恭请天后娘子关注即位事宜的,连长安的东宫也发来了贺电。
我勒个去啊!
吴诩都不及收拾一下自己;就匆匆赶往天皇寝宫去了。
一路上,吴诩都蹙着眉头,一副十分苦恼的样子。
跟着吴诩的阿韦、小顺子等人都表示十分不解,但都知道天后娘子如今心情不好,都眼观鼻鼻观心,越发小心谨慎起来。
娘子很生气啊……
步辇到了寝宫前,早有宫人内侍列队上前迎接,为首的竟是王内侍。
“娘子可回来了,九郎可是日日念叨您呢~~~~~”王内侍的年纪也不小了,可看着除了眉发完全白了之外,精神还是一如往昔。
这洛阳宫里能叫天皇陛下‘九郎’的,也就这一位了。
吴诩也不好冲着这位老前辈发火,只给小顺子使了一个眼色。
后者立马上前扶着王内侍的一只手,笑道:“师父伺候天皇辛苦了,娘子是知道的……”
王内侍连称不敢,觑了一眼吴诩的脸色,又道:“娘子不在东都,九郎百无聊赖,近日才开怀不少……”
李小九那货从今以后可以坐享富贵不用干活了,能不开怀吗?啧!
吴诩暗暗腹谤了一句,脸上神色倒是略微缓和了一些。
“罢了,王翁你也辛苦了……”吴诩一面走一面问王内侍,李小九陛□体如何,李弘兄妹如何,小四娘如何等等。
王内侍连忙一一答了。
李小九陛下目前的身体还是需要注意的,不能劳神不能激动等等。
李弘兄妹则一直在天皇陛□边承欢膝下,还肩负着照顾幼妹的重任。
至于小四娘,除了吃就是睡,长势喜人,近来已经在亲姐姐的逗弄下开始学说话了……
当然,洛阳宫里也不是没有糟心事的,不过王内侍深谙什么能说什么不能说的原则。
天后连儿子都生了四个了,接下来都快称帝了,地位稳如磐石。
那些满脑子想爬天皇/大郎/太子/诸皇子的榻的不入流之人,王内侍直接出手就解决掉了,连当事人都没有惊动呢,又何必说出来招天后嫌呢。
“有王翁在,我还有什么好不放心的……”吴诩这话完全出于真心,洛阳要不是有王内侍看家,她也不放心自己跑回长安去收拾人的。
只是,这老货十分狡猾,吴诩也不敢完全信他……
有什么事,还是要等见了李小九再‘详谈’一番才行啊!
可惜某人完全不给吴诩‘详谈’的机会。
吴诩还没到寝宫门口呢,就见李弘和小三娘二人神色紧张的应了上来。
“阿娘……”
“阿娘!”
两人见了吴诩都顾不上行礼,一把就拉住了她的袖子,急道:“阿爹他又不好了………”
吴诩闻言,不禁变了颜色:“怎么回事?”
兄妹二人也不知该如何解释,急急拉着吴诩就往内室冲,李弘倒是记得落后一步对王内侍说了一句:“王翁,快请太医!”
得!
只这句话,众人大概也明白是怎么回事了。
估摸是天皇听说天后回来了,一激动,又犯病了!
王内侍也不敢耽搁,叫住小顺子,领着小徒弟去太医的留守之处逮人去了。
其他跟着吴诩回来的如阿韦等人则急急跟着进了内室。
吴诩匆匆进了寝宫,一见李小九,她几乎都不敢认。
在长安的时候,她几乎每天都能听到李小九这货各种折腾洛州各级官吏的‘荒唐事’,只道这货的身体已经没什么大碍了,所以才会精力十足不断没事找事自娱,谁知……
这一脸死气的样子,哪里看起来像是没大碍的样子?
“怎么会这样?”
吴诩忍不住看向李弘和小三娘二人,她绝不相信她家两个娃能把李小九照顾成这样。
李弘面露惭色,“阿娘,都是儿无能……”
“阿兄!”一旁的小三娘本想说什么,却被兄长扯了一下袖子,只好讪讪闭嘴。
正在这时,跑得一头汗的两名太医赶到了,一见这架势,都忙不迭的趴下行礼。
“拜见天后……”
吴诩抿着嘴,摆摆手,让二人赶紧起身。
“快去看看天皇怎么样了。”
冷冷的语气让两位太医又出了一身冷汗。
“是、是……”
吴诩把榻前的位置让给了两个太医,立在一侧沉着脸看他们折腾。
殿中诸侍候之人连大气都不敢喘,试图尽力缩小自己的存在感。
李弘看自家阿娘一脸冰霜,越发惴惴了。
“阿娘……”
吴诩看了他一眼,又看了看正在被扎针的李小九,神色越发凛冽了。
“大郎、三娘,你们过来……”吴诩衣袖下的双手已经握成了拳,不过她还是勉力压抑着自己的怒气——到底,眼前这两人都是她最亲的人,她不能冲他们发火。
到了偏殿,吴诩到上首坐下之后,就摆手让随侍的宫人都退下,然后摆手让李弘兄妹坐到她身侧来。
李妙善似乎完全没发现自家阿娘的压抑情绪,十分欢快地跑上前去,挨着吴诩就坐了下来。
李弘略踟蹰了一下,也跟着妹妹上前坐好。
“阿娘,其实阿爹的病……一直都不太稳定,只是不教外间知道罢了……上次去了洛水后,阿爹就……”大概也是知道瞒不住了,李弘索性就主动把他爹的病情给交待了。
吴诩不等李弘的话说完,就霍然起身:“这么大的事,你们竟然瞒着我?!”
“是儿的错……”李弘避席伏地,请罪道:“阿娘您回长安后,阿爹曾数度昏迷,儿担心有人借机生事,便命宣传司在各报刊邸报上不得提及天皇的健康状况,而且……阿爹也不让儿告诉阿娘你……”
吴诩闻言,默了半晌没作声,最后忍不住按着额头叹道:“你做得对……”
“这事……就是我也没想到的……”
当初,她为什么要奉李小九到洛阳,还不是因为他的病情不容乐观吗?
而她离开洛阳的时候,正是朝政动荡新旧更迭的关键时刻。
若是此时传出天皇病危的消息,岂不是让那些有心人士趁机造反作乱?
要知道,当时二郎的储君之位还是相当不稳定的,政事堂的相公们还大半被贬了,若是不慎,凭着那些世家的势力,再联合居心叵测的宗亲……后果不堪设想……
“这么说,那传位诏书……”只是权宜之计?
“是阿爹亲自拟的。”李弘忙道:“李相公等朝臣认为此举甚为妥当,毕竟阿娘您执掌朝政也不是一朝一夕了……”
这不是废话嘛!
她跟着李小九这些年,执政能力虽暂时还不能与李小九比肩,可在震慑一干文武方面还是比二郎强多了!
李弘见他家阿娘面色略有缓和,继续道:“其实二弟也深为赞同此举。”
他连贺表都上了,怎么可能不赞同= =
吴诩很无语地看着自家大郎,“此事……我觉得还是要好好斟酌一下……”
说到底,还是因为李小九的身体状况已经不能再胜任元首这个职位了,继承人却太过年轻无威望,才会出现眼下的窘境……
果然,政权要如何平稳过渡是个大问题啊!
若是大郎没有因病死遁,那眼下的问题就根本不是问题了!
唉!
李弘大概也想到了这个问题,一时也不知道说什么,只能苦笑道:“天命所归,逆之必亡。”
“天命……”吴诩听到这个词语时,脸上出现一抹恍然之色。
可不就是天命么!
她早在确认自己身份的时候就应该想到会有这么一天的……
坐在一旁的小三娘一直没敢插嘴,现在看自家阿娘和兄长都不说话了,她才小心翼翼开口道:“阿娘也不用太担心阿爹的,师父说过,只要阿爹肯弃了皇位归隐山林,比吃什么仙丹都管用呢……”
孙老爷子一向不会信口开河的,这话也就小三娘敢对她说。
吴诩的心不由又提了起来……
一直以来,她都对升级为‘女皇’这件事十分抵触,原因无他,就是李小九。
她不想见到李小九死在她之前。
可是,大郎的话像是当头棒喝:天命这种虚无缥缈的东西也许真的存在也说不定!
如果她坚持不能接替李小九为帝,谁知道哪个所谓的‘天命’会不会弄死李小九,迫得她不得不顺应天命登基,为二郎保驾护航呢?!
罢了……
这些人,连路都为她铺好了,她要是不走上一走,岂不是太不知好歹了?!
作者有话要说:感冒了=。=
第385章
第二十四章 16
李治苏醒过来的时候已是午夜了。
乍一睁眼,他就感到榻上多了一个人的呼吸。
不像是大郎也不像是三娘……
难道……
是媚娘?!
李治心头涌过一阵喜欢;伸手摸索了一阵;果然摸到了什么……
与此同时,小吴同学正在做一个诡异的梦。
梦中的她一身素稿,坐在太极殿高高的御座上;大殿中央停着一樽巨大的灵柩;无数看不清面目的大臣正跪在灵柩前恸哭……
她想要立起身;想要走下去看,可却怎么也动不了。
她的潜意识告诉她那个灵柩里装着对她来说很重要的人,她一定要看到他……
正当吴诩因为不能动不能说话而急得满头大汗的时候;大殿上的人全部消失不见了!
不等她惊讶;更诡异的事发生了……
摆在大殿正中央的灵柩忽然剧烈的震动起来,然后像是莲花开放一样;一下子裂成了八瓣。
灵柩里躺着一个身着明黄龙袍的老人!
这、这是……
吴诩不由自主瞪大了眼睛。
远远看着那个老男人的容貌像是李二陛下,可吴诩却总觉得那人分明是李小九!
就在吴诩发愣的那一瞬间,那个老男人居然睁开了眼睛,慢慢爬起来,朝着坐在御座上的吴诩走了过来……
卧槽!
这尼玛是诈尸吧?!
正当吴诩惊恐万分之时,她忽觉脸颊一阵生疼,然后从梦魇中醒了过来!
“你、你……”挣开眼,首先看到一张放大的脸,吴诩差点一口气上不来,连脸颊上那只捏着她的手都顾不上拍掉了。
“媚娘,你怎么了,做恶梦了吗?”眼前的男人眉目柔和,一脸关切。
“没……”吴诩下意识想说‘没事’,却发现自己的嗓子干涩得厉害,只得握住李治的手,对他摇了摇头。
半天不见吴诩出声,李治握着她的手不禁紧了紧,又问了一遍:“媚娘,你没事吧?”
吴诩忽然发现了不对劲。
她忙坐直了身子,仔细一看,却发现李小九的双眸根本没有焦距
“九郎,你的眼睛怎么了?!”
李治脸上的神情瞬间凝固了,握住吴诩的手紧了紧,然后轻声道:“你别担心,只是……暂时看不见而已……”
“暂时?!看不见?!!”吴诩闻言,顿时像只炸毛的猫一样,几乎从榻上跳了起来。
怎么大郎根本没跟她提这件事呢?
李治几乎是立刻猜到了吴诩的心中所想,继续安抚着吴诩道:“这症状大郎他们都不知道的……”
“只是在夜里才会发作……”
李治的话音越来越低,最后就是惴惴地看着吴诩,一副受惊小白兔的模样,叫后者有再多的埋怨也只好吞了回去。
吴诩暗暗叹了一口气,“你的病情……都有哪些人知道?”
她就不信,这事能瞒过所有人,远的不说,就王内侍那个老狐狸和李三郎那大狐狸就糊弄不过去。
李治却淡然一笑:“白日里,朕与常人无异,谁又能看出不妥?”
吴诩闻言,没好气道:“所以,你连我都瞒着?”
说到这里,吴诩又记起要跟李小九谈谈关于‘禅位’的事来着,于是道:“那份诏书不会是李三那小子帮你拟的吧?”
不想,李治却笑着摇摇头道:“那确实是我自己拟的,不过……”
“李三为了这事,可算出了大力气了……”
那些有可能反对的世家贵族,几乎是第一时间就被小李相公给‘掐灭’了,所以东都这边才会这么顺利地把诏书发下去。
李小九陛下不厚道地想着:经过这一出,李三这小子要是还想娶个家世不凡的娘子,怕是不成了!
吴诩倒是诶想到这一茬,不过也明白李三郎这次大概又被李小九给坑了……
“你居然也不跟我商议一下,就这样草草决定了!”禅位什么的可不是小事,当年李家高祖当太上皇可当得不是那么愉快的!
李治闻言,却笑着摆摆手道:“这事我可筹划了好长时间了……你看,如今诏书一下,国中上下可有异议?”
“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啊!”吴诩可没李治那样乐观,朝野上下没有一丝反对的声音,这事本身就透着古怪好么!
“没有万一!”李治的神色忽然变得十分肃然,道:“朕不是高祖……”
高祖皇帝也算是一代开国圣主,晚年却落得个子死孙丧,被逼退位的下场。
但是,即便如此,又有谁会说太宗皇帝不是个好皇帝呢?
便是名正言顺上位的李小九陛下,也常常被拿来与李二陛下比较。
“子不言父之过……”李治顿了一下,轻声道:“但你我心里都清楚,阿爹他……确实是做错了……”
弑兄逼父这种事,李治连想都不敢想!
“这个位子,可不是什么好东西!”李治拍着身下的坐蓐,黯然道:“我能有今日,少不了阿武你的襄助……”
“我知道,天后,听起来风光,其实比做皇后劳累多了……至于做皇帝,呵呵……”自然是更辛苦上百倍!
这话李治没有说完,但他知道,吴诩会明白的。
“我实在是找不到谁比你更能托付社稷的了……”
“……”吴诩愣愣的听着李小九的这一番感慨,半天不知道该怎么回应。
的确,经历过辅臣辅政的李小九,他是绝不肯为自家儿子再弄几个辅政大臣的。
至于母后临朝这种事,在北方游牧民族的历史上却是屡见不鲜的事。
李唐的祖先可不是什么纯种的中原人,到了李二陛下时代又进行了一系列民族大融合的政策,虽说大唐的政治思想还是颇受汉文化和儒家思想的影响,可在李小九统治的这些年里,儒家思想已经不再是独一家了。
吴诩推崇法治,力主控制舆论,使政府处于绝对统治地位,这些可不是随便说说的。
如今举国上下对天后即位毫无异义,就可以看出端倪——世家已经被压得死死的了。
鉴于李小九的病情实在不容乐观,同时,吴诩也担心自己蝴蝶的部分太多,会影响到李小九的寿命,她只得同意尽快继位为帝。
既然天后也没了异议,朝中大臣更是卯足了力气争论大典的礼仪之事。
这一场争吵直吵到年末才略略消停。
其间,北部的单于都护府发生十姓可汗阿史那匐延都支与李遮匐反叛,侵逼安西。天后诏命安西都护府大都督裴行俭为帅,领郭待封(唐初大将郭孝恪之子)、程处弼(程知节之子)、程务挺(程名振之子)等小将,剿灭叛逆。
裴行俭经验丰富,不负盛名,迅速出击,扼制了叛军的攻势,又以各个击破法,逐一消灭几路叛军。
而这次作战,几员小将表现突出,其中以老将程名振之子程务挺的表现最为抢眼,仅以两千骑兵突袭逆军主力,生擒了叛首,堪称此役首功!
而小郭将军也颇有斩获,于沙场之上三箭射杀敌方三员大将,被军中上下看作是薛仁贵的后继者——当然,这一说法并没令小郭将军有多高兴!
至于原卢国公家的幼子程处弼,表现得不如前两位那么优秀,可也算是可圈可点了。
再有,就是西北原本就是卢国公驻扎过的地方,小程将军也不必做得太好,就足以安抚军心了。
天后还是挺愿意拔擢后辈的!
北方大捷,又遇上波斯国内乱,裴行俭顺势‘辅助’逃亡道大唐的波斯王子回国平叛……
大唐在西部又多了千里之地。
显庆十年十二月,天后在东都洛阳接受天皇大帝李治的逊位,登基为帝,史称则天女皇。
是月,上皇李治迁居终南山行宫,改洛阳为‘神都’,是为女皇起居之所,改长安为‘龙都’,命太子李贤迁居大明宫,是为嗣君。
加封李义府、长孙诠、魏叔玉、张文瓘等重臣为国公,萌阴子孙一名。
此外,在朝的文武百官各加官一阶,赐饮宴三日。
次年改元‘神龙’,大赦天下。
龙椅上虽然换了个人坐,可对朝中文武百官来说,似乎也没多大变化。吴诩的处事风格是众人说熟知的,而女皇一登基就让心腹爱臣李三郎和张文瓘回了长安理政,还令太子搬进了大明宫居住,这一系列举动都说明了女皇对太子的爱重之心。
此外,众人都以为会因为女皇的上位而水涨船高的周国公武敏之却并未获得任何殊荣,只是依例官阶升了一级而已,不但如此,其身上原先挂着的御林军大统领一职反而被卸了下来。
这让一些担心女皇重用母家的大臣松了一口气至于,也比较同情武大将军的遭遇。
女皇陛下还真是严于律己啊,对自己的母家也太苛刻了一点吧!
众人不免怀疑,是不是武大将军不小心得罪了女皇,还是……
不等众人想明白到底是怎么回事,周国公府上又发生了一件大事,国公夫人杨氏突然过世了,只留下一个尚在襁褓的幼子。
远在洛阳的吴诩正对着跪在面前的小顺子惊问道:“你说什么?!”
小顺子暗暗吸了一口气,重复了一遍刚才的话,道:“不敢欺瞒主上,杨氏确实是死于刀伤,且是大郎君所为。”
“他为什么要这么做?”吴诩实在不明白武敏之为什么要在这个时候杀了杨氏,还用这么简单粗暴的手法。
杨氏死不足惜,可是无故斩杀妻子这种事,会让大郎的前途蒙受多大的阴影,他难道不明白吗?
还是……有什么她不知道的事情发生了?
作者有话要说:各种锁,怎么改都不行,一脸血啊……
第386章
第二十四章 17
吴诩忍不住看向小顺子:“杨氏她到底做了什么?”居然把大郎这样的冰山给激怒了!
小顺子闻言;不由暗暗抹了一把汗;心道女皇陛下果然明察秋毫,便不敢欺瞒;低声回道:“杨氏自生下小大郎后,便将国公府中的积年老仆都赶逐出户……”
这事吴诩倒是知道的。
自从她家便宜老娘荣国夫人去世,周国公府实际上就已经算是落入杨氏手中了;而武敏之又是常年不着家的;那杨氏能忍到生下孩子才后动手清理后院;也算有几分能耐的。
到底是侄子家的内宅私事;吴诩又日理万机,也就没怎么理会——只要杨氏一心向着大郎就行了,至于杨氏怎么把持周国公府,就不是吴诩的事了。
不过;小顺子忽然提起这一茬,实在有些奇怪。
“杨氏好歹是大郎的娘子,管理国公府上下,驱逐几个老仆也不是什么大事……”以武敏之的性子,怕是也没时间关注后院的事。
“大郎素来不喜理会这些琐事……”
再说,以武敏之的冷情,又怎么会因为杨氏驱逐几个旧仆这种事跟杨氏争执呢?
小顺子自然明白吴诩的话中之意,忙道:“大郎君原本是不理会府中之事的,只是那被逐的其中一家仆妇离开龙都后莫名其妙被盗匪所杀,只有一个小娘子重伤未死,竟正好被大郎君给救了……”
还真是个离奇的故事。
吴诩到底浸淫朝堂多年,也经历过不少后宫阴私,只听小顺子这么一席话,便已经有所顿悟。
杨氏不是个简单的女子,她一直都知道的。
原以为让她如嫁了武氏,锦衣玉食享受富贵荣华,这女人就会安分一点,谁知……
人心不足啊……
大唐帝国的妹子们,可都不简单呐!
吴诩微微一笑,原本雍容华贵的笑容中难得地透出一股阴冷的味道。
“去查查,这两年这女人都跟哪些宗室有联系。”
“谨遵命。”小顺子已经很久没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