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武则天]女皇之路-第12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右边那青年见状,立刻挽起左边青年的手,笑道:“阿兄,这下你可放心了吧?”这青年的嗓音娇俏柔美,分明是个小娘子嘛。
大唐民风开放,闺中女子出门游玩也是常有的事,一般要么是戴帏帽遮住容貌,要么就像这位小娘子一样作郎君打扮。
众人原本也没什么好少见多怪的,只是没想到那个小娘子挽着的人是她兄长,两人又长得如此相似,莫不是龙凤胎吗?
李弘见围观群众从他妹子开口那一刻,都纷纷看过来,不由有些不自在,于是拉着小三娘赶紧离开了广场。
随行保护两人的侍卫也赶忙跟上。
围观群众见两人身后跟着至少有一二十名家丁,都不由暗暗咋舌,只道是哪个大家的小郎君和小娘子跑出来看热闹呢。
两人出了人群,就看到路边停着一辆不起眼的马车,而车旁立着一个如冰山一般的俊美青年。
李弘看到那人,先是一愣,随即笑了。
作者有话要说:大郎终于卸下了担子,二郎也终于解开了心结……
气氛如此美好,如果我说全文到此完结,会不会被揍啊=。=
第364章
第二十三章 儿女17
“你怎么会在这里?”小三娘看到眼前那人可笑不出来;气急败坏地质问道。
她好不容易跟阿兄溜出来,正想去洛阳城里玩一玩呢;这人就跑来捣乱!
武敏之只是看了小三娘一眼;目光随即就转到李弘身上,眼中的寒意也立刻消散不见了……
“姑母让我来接你们。”他的声音依然清冷;但熟悉他情绪的李弘却从中听出了一丝不易觉察的暖意。
“那就有劳阿兄了……”李弘刚说完,袖子就被小三娘狠狠揪了一把。
“阿兄;你明明答应过我;看完典礼就带我去玩的!”小三娘一脸控诉地盯着李弘。
李弘不觉一阵头痛;以前他总觉得二弟太淡漠;安静得不像话;跟小三娘相处了近两个月;他觉得……还是安静些好!
不等李弘开口;武敏之先开口了:“三娘想去哪里?”
小三娘闻言愣了。
咦咦?
这个武家表哥是什么意思?
李弘也愣了一下,随即笑着一拉小三娘,道:“走吧,让阿兄带咱们去城里转转……”
洛阳他是来过很多次,可从来没离开过行宫以外的地方,如果表哥肯带他们兄妹去转转,那是再好不过了~~~
小三娘到底是李弘的孪生姐妹,很快就猜到他家阿兄大概是不认得洛阳城里的路,所以才要麻烦武敏之,她不由一撇嘴。
“让周国公带路,实在是荣幸之至!”
两人上了马车,武敏之竟连马也不骑,主动给兄妹两人当起车夫来。
一众跟着的侍卫都看得有些风中凌乱。
武将军,你肿么了?!
另一边,吴诩挺着个大肚子熬完了整个繁琐的典礼,回到紫宸殿就躺平了。
李小九被她这全身脱力的样子给吓坏了,急忙叫太医。
太医们火烧屁*股似的赶过来,一把脉,都松了一口气。
吴诩这只是坐太久没换姿势,累到了,胎儿非常强健稳固,完全不需要担心。
吴诩在众人服侍下喝了一大碗安胎药,然后靠坐在软榻上,看着李小九还在寝殿打转,不由开口道:“你别转了,看得我头都晕了!”
说完,她又想起去接大郎和三娘的武敏之来,不由疑惑道:“怎么大郎到现在还没回来?”
一旁伺候的小顺子忙回道:“贵主儿没来过东都,国公和太…大郎君就带她去城里游玩了……”
“这孩子,真是贪玩,居然不先回宫来歇歇……”吴诩闻言,不由抱怨道:“早知道就不该放她回山上去了……”
众人闻言都不敢吱声,李小九陛下也摸摸鼻子,在一旁讪笑不语。
阿韦等人侍候吴诩多年了,知道她每次怀孕,脾气都会变得特别差,这几日又为了太子入主东宫的事,吴诩都尽力亲手打理事务,心情原本就有些阴晴不定。
本想着小三娘来了能让天后娘子高兴高兴的,谁知这兄妹俩到了洛阳竟过宫门而不入!
阿韦见李小九陛下向她使了一个隐秘的眼神,立刻会意了,当即让心腹宫人赶紧去把三郎、四郎弄过来,好转移天后娘子的注意力……
三郎这几年也长高了不少,但身材还是十分富态,小脸圆润,眉眼带笑,颇得宫中上下喜欢。
对于自家三郎,吴诩和李小九一贯都秉承着放养的态度,这娃就是一开心果啊,当个逍遥王爷就够了,太过逼着他上进反而不美。
而四郎今年才一岁多一点,是四个儿子里长得最像吴诩的,如果是个女孩子的话,绝对是个倾国倾城的大美人。
连小三娘都听说过李家小四郎的美名,当时还十分不服气呢。
两个娃因为年纪小,在典礼上露了一下面就回宫了,这会儿见紫宸殿来人,当即跟着过来了。
小三郎还是挺照顾弟弟的,见四郎走得比较慢,他也放慢了速度。
哥儿俩手拉手到紫宸殿的时候,正听见他们阿娘在吼他们阿爹呢。
小三郎不由一缩脖子,斜着眼看着带他们过来的小宫人,哼哼道:“孤就知道,韦尚仪每次叫孤来阿娘这里来吃点心都没这么简单!”
那小宫人平日里也跟周王殿下十分熟稔了,闻言一点也不惊恐,反而笑道:“大王一来,娘子就高兴了,婢子们也是没办法啊~~~~”
“还请大王怜惜婢子们……”
听到小宫人软软的恳求,小三郎也不故作恼怒了,昂着脑袋对那小宫人道:“还不快去通报!”
“谨遵命~~~”
吴诩一听三郎和四郎过来了,心中的烦躁之意立刻消散了不少,当即命小玉等人准备好吃的茶点过来。
众人见吴诩消了怒气,都暗赞周王殿下不愧是‘福星’,连李小九陛下也暗暗松了一口气。
每次阿武怀孕期间生气,倒霉的总是他,幸亏有三郎这个福将在!
一时,紫宸殿的气氛变得和乐融融。
而洛阳城内,武敏之驾着马车带李弘兄妹俩漫无目的的闲逛着。
洛阳城虽然比不上长安宏大,却也是几朝古都了,颇有几分看头。
小三娘趴在窗沿上,一面看着外面的景色,一面叽叽喳喳说个不停。
“阿兄,这东都果然比长安有意思多了……”
“阿兄,你以前来东都的时候出来玩过吗?”
“阿兄,你知道东都什么地方的花草最多吗?”
“阿兄,我听说当年齐王在东都有一个大园子,漂亮得不行,要不咱们去瞧瞧吧?”
“阿兄……”
…………
李弘的脾气一向挺好,面对的优势失散多年的同胞妹妹,他一路上也很有耐心的回答着小三娘的所有问题。
说实话,东都他确实来过很多次了,但每一次来都是来去匆匆,哪有什么机会出来玩。
所以,小三娘所提的问题,他起码有大半说不出个所以然来。
“阿兄啊……”小三娘实在很想说她这兄长两句,可有不知说什么好。
堂堂太子殿下,居然跟个小娘子似的,足不出户,唉!
正说话间,马车忽然停了。
李弘兄妹不由奇怪,正要询问除了什么事,却见‘车夫’武表哥探身进来道:“大郎,有人要见你。”
说完,武表哥侧身一让,就见一个布衣青年‘嗖’的一下窜上马车。
小三娘被吓了一跳,等看清来人的相貌时,她不由瞪大了眼睛,指着对方惊讶道:“你、你……怎么是你?!”
来人对着小三娘讨好一笑:“贵主儿,咱们又见面了……”
说完,又向李弘作了个揖:“太子……”
“我如今可不是太子了,真人可不要叫错了……”李弘看到那青年连道袍也不穿了,一副狼狈模样,颇有一种想抚额的冲动。
“明真人,你这次又是遇到什么麻烦了?”居然又是一副要跑路的模样?
听到李弘这话,小明道长顿时收起了笑容,摆出一张苦瓜脸来。
“说来话长……”
原来,小明道长当年离家出走之后,原本是要做出一番大事业给他家老爷子瞧瞧的。
但后来他跟着二圣到了长安,他就被李淳风那老狐狸拐到钦天监去了,虽然身上挂着李小九陛下封的谏议大夫一职,小明道长却一直不敢让家里人知道,他是凭着一手幻化之术得到二圣的宠幸,当了大官……
后来,李素节谋反议案,不知怎么的就牵连到了明氏的族人,然后倒霉催的小明道长就被他家远房亲戚给认出来了。
然后,他爹终于知道原来那个被他骂的狗血喷头的‘妖道’,就是他家不孝子!
这还了得!
明老爹都快气死了。
正好赶上新太子册封大典,各州府的一把手都要来洛阳朝拜新储君,明老爹就气咻咻的上洛阳来揍不孝子来了……
“所以,你这是要逃命?”小三娘听完明崇俨的诉苦后,差点没笑死,她从来没听过这么有趣的事,看来师父让她出山不是没道理的!
“你就这么喜欢当道士吗?”小三娘上下打量着明崇俨如今的衣着,又笑得不可自抑。
为了跑路,小明道长今天打扮得像个白衣书生,比起往日那道服峨冠高,一副世外高人深莫测的样子,实在是很难让人相信他们是同一个人。
李弘见明崇俨脸上越来越红,忙扯了扯妹子的衣袖,不许她再调侃对方了。
“不知真人接下来又什么打算呢?”明崇俨既然能找上门来,李弘就肯定不能撒手不管,现在倒要听听对方到底是个什么打算。
“咳咳……其实在下就想请太…郎君您帮个小小的忙而已……”说到这里,明崇俨脸上越发红了,只低声把自己的跑路计划跟李弘兄妹说了一遍。
计划是十分完美,就是有些……
李弘听完后,神色变得十分古怪,而小三娘已经笑得一直揉肚子叫‘哎呦’。
武敏之在外面听到车内动静,又一次探进来。
李弘看他脸上虽然还是一副冷酷模样,眼中却满是关切之色,不由一笑。
“阿兄,劳烦你把车架到锦绣阁去吧……”
锦绣阁跟珠光宝气楼一样,是吴诩当初为了赚钱填国库弄的连锁服饰店,锦绣阁主要卖的是各种最新款的女子成衣,深受京中贵妇小娘子们的喜爱。
如今车中也就小三娘一个小娘子,武敏之听了李弘的话,忍不住就看了她一眼……
不料,小三娘却怒道:“你看我干什么?又不是我要买衣裳!”
武敏之闻言,直接去看李弘……
作者有话要说:小三娘对武表哥怒道:“你看我干什么?又不是我要买衣裳!”
武敏之闻言,直接去看李弘……
李弘:“…………”难道孤像是会穿女装的人吗?
第365章
第二十三章 儿女18
李弘被武敏之探究的目光看得笑容一滞;随即无奈地解释道:“是明真人要买些乔装之物……”
武敏之闻言,连一个眼神都懒得施舍给缩在一旁的某人;直接回身出去赶车去了。
到了锦绣阁;明崇俨像做贼似的跟在几人之后进了店。
大约过了一个多时辰,四人出来了;却从四个青年郎君变成了两个郎君和两个小娘子。
守在外面的侍卫们见状都暗暗诧异,他们也知道这两个小娘子中必然只有一个是安定公主;可两个小娘子的装束实在是太相似了;无论他们怎么看都分不出哪一个才是公主本尊!
早有侍卫把武敏之带着李弘兄妹在洛阳游玩的事报到昭明宫去了。
吴诩这会儿心情正好;听说了小明道长狼狈而逃的事;也不由大笑起来。
“也亏得他遇见到是大郎他们……”吴诩一面说;一面却去看自家二郎。
她一直不明白;自家二郎为啥这么讨厌明崇俨;其实小明同学这人除了喜欢当道士之外,还是挺能干的嘛╮(╯_╰)╭
李贤自然看出了他家阿娘眼中的调侃之意,不由道:“明氏百年世家,书香传世,本该重用,只是明崇俨此人不务正业……”
“行了行了……我知道二郎你看不惯他……”吴诩摆摆手打断李贤的话,道:“我看明郎君他这回怕是要躲出去不少时间呢!”
“对了,明刺史是不是去求见过你了?”吴诩又问李小九道。
能让小明道长仓皇出逃,那这事一定有李小九这货在里面动了手脚。
李小九陛下闻言不由摸摸鼻子,也没否认。
“你们啊……”吴诩都不知道该说什么,一个天皇一个太子,居然去为难一个小小的道士,真是也太以大欺小了吧……
“阿武,咱们就别为了一个不相干的人费神了……”李小九说着,忙给一旁的王内侍递了个眼神,后者会意上前。
“启禀天皇天后、太子,大宴已经准备齐整了,各国使者、王公宗亲和百官都等着二圣和太子驾幸呢。”
吴诩一听正事来了,也就不再纠结小明同学的事了,反正有大郎和三娘看顾他,估计出不了什么乱子。
于是,几人都重新整理衣饰,往含元殿而去。
显庆八年十月,新任太子李贤奉二圣之诏,回长安监国。
与此同时,李小九陛下再次调整了留守长安协助太子的官员。
除了之前已经定下的李三郎、魏叔玉和长孙诠三人挂了东宫太傅之职外,又命戴至德为右匡正,同时任太子宾客;张文瓘为右相,兼太子宾客;郝处俊为西台侍郎,兼太子左庶子;李义琰为同东西台三品,兼太子右庶子;薛元超为同东西台三品,兼太子左庶子;高至周为同东西台三品,兼太子左庶子……
这几人中除了魏叔玉留在洛阳主持东都事务,其余的全部都回长安辅佐太子去了。
可以说,如今整个大唐最重要的文武官员都被丢到太子手下干活去了!
这可是难得一见的大手笔了,就是当年李弘在长安监国的时候,二圣也没有把权力下方到这种程度过。
李贤也不负二圣的期望,到了长安后,十分用心地处理政务,严格按照大唐律法处事,从无肆意。每有不决之事,或政事堂意见不统一的时候,李贤当即就会将事务上达东都二圣,丝毫不敢自专。
长安的一些文武大臣原本对这个新太子还有两分揣测之意,却不料这位太子端的是狡猾,一个多月下来,他们根本摸不清对方的性格不说,对方反而把他们的底细都探查得清清楚楚了。
别人倒也罢了,摸不清太子殿下的性子,那就老老实实干活好了。
偏右相许敬宗是个靠着希旨上位的人,摸不清新主子的性子,他整个人就像没了倚仗一样,总有一种惶惶不可终日的感觉。
“相公何必烦恼,看着这新太子的脾气应该不难伺候,阿舅您又何必怵他!”礼部侍郎王德俭是许敬宗的亲外甥,跟当今左相李义府还是同窗,所以尽管此人才干不是特别突出,在朝中还是有那么一席之地的。
王德俭见自家阿舅这几日都愁眉不展的,就好心过来劝解。
如今的太子虽然不像先前的‘孝敬皇帝’那样总是礼贤臣下,仁厚可亲,可看起来也不像个苛刻之辈。
这一个多月的监国期间,太子对一干相公和老臣们的意见基本上是很少有异议的,说明他应该是很尊重朝中的元老的。
也不知他家阿舅在烦恼什么。
许敬宗却道:“你懂什么!”
他到底是侍奉过两朝圣人的人了,哪里看不出来二圣前段时间大肆替换朝中大臣是要干什么。
那时整个政事堂就他跟李绩没有被贬,别人只道他圣眷维渥,却不知他心里是有么惶恐,生怕李小九陛下把他丢出去当枪使……
所以,等李三郎他们一回朝,许敬宗就有了乞骸骨的打算。
不想李绩那老狐狸实在狡猾,竟然比他先开口乞退,害得他只好把求退休的则子先收回去。
他们的这位天皇陛下相当爱惜自己的名声,这忽然之间连着两个宰相要辞官,肯定会让他不高兴的,所以许敬宗可不敢跟风……
接下来,李义府毫不意外地被升为左相,许敬宗依然在右相的位子上,看起来他似乎是成了亚相,可实际上政事堂的权力已经划出了很大一部分给新人。
许敬宗知道他这宰相的位子估计坐不长了……
偏偏在这个时候,太子换人了!
老许这个人的性子,实在是很符合曹操《观沧海》里的一句话:老骥伏枥,壮心不已。
当年他在翰林院和弘文馆坐了近三十年冷板凳,一有上位的时机就毫不犹豫扑过去,死心塌地跟着羽翼未丰的李小九陛下跟长孙舅舅小团体顶牛,年近古稀还惦记着拜相入阁,结果还真给他实现了愿望。
如今,他唯一的遗憾大概是没能当上帝国的首相吧。
这储君一换,以许敬宗这广场老油条的智慧,自然能猜到朝廷中枢的格局要变了,他也想努力一把,在退休之前过一把首相瘾。
可谁知竟遇上了这么个心思深沉的祖宗。
人人都说新太子李贤谦虚好学,沉稳踏实,虽然总是沉默寡言,但不论处理庶政还是决策军事都甚是妥帖,让许多老臣都赞不绝口。
可许敬宗怎么会看不出来,这太子殿下简直是头小狼崽子啊!
说句难听的,会咬人的狗不叫,他怕的就是这种让人捉摸不透的主上。
“这相位阿舅怕是坐不了很久了,你们呀,还是赶紧清一清首尾,免得被人拿住把柄!”许敬宗思来想去,还是决定按照之前的想法,趁着现在还有退路,赶紧急流勇退。
他可不比李绩老狐狸有大把军功护身,还不如趁着李小九陛下这个仁君还能做主的时候退下来给新人让位,这样还能给家中几个不肖子留个好出路。
王德俭闻言不由大惊:“阿舅这是什么话?”这事情难道已经严重到要辞官了吗?
他怎么完全摸不着头脑啊?!
“阿舅,你若是顾忌太子,也不必如此吧……”
许敬宗摇摇头,道:“如今这位太子可不是好相与的,你可千万不要小看他。”
“阿舅想要辞官,却也不只是为了太子……”
许敬宗也不瞒着王德俭,他的几个儿子都不成大器,长子更是因为与他的妾室私通而被他厌弃,所以许敬宗对这个外甥的齐王还是很高的,就把他为什么要隐退的原因简单地跟王德俭说了一遍。
“李三乃天后心腹,此人才华横溢,机敏无双,又无家世之累,无氏族之绊,故二圣不以其年少,委以首相之位,而朝臣中莫有反对者……”
“魏叔玉、长孙诠、薛元超之流,才能出众,更是二圣之亲眷……”
“而新晋的许圉师,又将与武氏联姻……”
许敬宗先将如今在相位的几个人重点任务跟自家外甥分说了一番,着重点出这几人跟二圣的亲厚关系。
“天皇是个重旧情的人,这也是阿舅这么多年备受重用之故……”许敬宗就是摸透了李小九陛下的心肠,才能屹立于朝堂这么多年,从无贬谪。
可如今形势不同了,眼看着二圣已经打着大力培养太子的主意,却并没有让他挂东宫的职,许敬宗就知道他该想想后路了。
“太子不是等闲人物,你日后跟二郎可要仔细了……”没了他这个当相公的阿舅照拂,王德俭的仕途也许不会想之前那样畅快,可至少能够保住身家性命了。
王德俭一向敬重他这擅长揣测帝心的阿舅,当即也不敢再多言,忙应了许敬宗的告诫,然后匆匆回去了。
许敬宗不由叹了一口气,深恨自己为什么不能生一两个像魏叔玉、薛元超这样争气的儿子呢?就是在有一个女儿也好啊!
看看人家许圉师,就是养了一个好闺女,被周国公选上了,这前途就无可限量了……
唉……
不说老许同志万分羡慕许圉师养了个好闺女,却说许家正为他家的小娘子与周国公的婚事又起波澜而发愁呢。
作者有话要说:许妹子是个挺好的姑娘,给武大郎真是可惜了=。=
第3663章
第二十三章 儿女
19
原来;之前因为太子李弘忽然薨逝之故,武敏之要求暂缓他跟许氏的婚事。
许圉师自然没有异议。
可是;许圉师的娘子王氏心里就十分不痛快了。
这王氏是太原王氏的旁支之女;平日里颇为傲气的,她原本就看不上武氏;又颇为疼爱唯一的女儿,对于武敏之三番两次要求推迟婚事的举动自然是非常不悦的。
其实;说起来两家到现在也还算不上亲家。
因为之前武敏之虽然选了许氏;许圉师也许了婚;可那都还是口头上的事;至于托媒提亲这些基本步骤一件都还没来得及做就先后发生了武敏之与准太子妃杨氏的绯闻以及太子忽然薨逝事件……
所有人都焦头烂额的;哪有心思找什么媒人;提什么亲呐!
而且;武敏之那时还想为了李弘的名声,亲自解决那个杨氏……
这事虽然只是武敏之口上那么一说,可也没刻意隐瞒,长安城的不少贵妇很快就知道了。
于是,王氏也知道了!
这可把王氏给气坏了,扯着他家相公,要他回绝了武氏这桩亲事。
许圉师怎么可能依她,而且女儿也表示相信周国公的人品,王氏也只能作罢。
之后,荣国夫人杨氏亲自上许家来致歉,王氏才稍稍平复了一点怨气。
可谁知,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就在孝敬皇帝崩逝一周年过去了,民间可以恢复婚嫁之际,又出事了!
那个曾经跟周国公传过绯闻的杨氏女居然声称已经怀了周国公的骨肉,不让她嫁进周国公府她就只好去死了!
这下不但王氏气爆了,连武妈妈也勃然大怒,直接冲到杨家去砸场去了。
杨思俭真不知道自己前世到底是造了什么孽,居然养了这么一个坑爹的闺女。
先前女儿不愿进东宫,还跟周国公发生了瓜葛,他就已经有一种大难临头的感觉。
好在二圣疼爱太子,也不愿周国公的名声受损,就把这件丑闻强硬地压了下来,只是将他家闺女踢出了选妃名单而已……
原本这件事只要等风头过了,也就没什么大碍了。
谁知他家闺女还不消停,几次私自跑出门去周国公府堵人……
结果却听说周国公已经决定求娶许氏女为妻的消息。
杨氏回来伤心了很长一段时间,总算安静了。
本以为这事就这样了结了,谁知之后太子会忽然薨逝……
武敏之又因此推迟了与许氏的婚事。
然后,忽然有一天,杨思俭听他女儿笃定的告诉他:周国公一定会娶她的!
杨思俭本来还以为他家二娘又在痴心妄想了,可眼见着女儿的肚子一天天大起来,他就知道不对劲了!
二娘居然怀了武敏之的孩子?!
这是怎么回事?!
所有人都想知道这孩子是怎么来的,尤其是吴诩和李小九。
吴诩真的要气死了。
武妈妈风风火火冲到杨府想要大闹的,可看到那个肚子已经大了的杨氏,再听她说了一段缠绵悱恻的故事,武妈妈立刻就哑火了。
回来就跟吴诩哭。
吴诩原本心情就郁躁,一听说自家侄子把人家闺女的肚子都搞大了,气得立刻把武敏之拎回来不分青红皂白就先臭骂了一顿。
武敏之一直沉着脸没吭声,也不自在想什么。
“阿娘,这里面怕是有什么误会吧?”跟着武敏之一起回来的李弘兄妹显然不相信武敏之会是那种始乱终弃的人。
李弘是因为跟武敏之兄弟多年了,十分笃定他的品性。
而小三娘根本就觉得她这个表哥完全不像是会跟女人胡乱厮混的人。
吴诩见李弘还帮着武敏之说话,真是气不打一处来:“她肚子都大了,说出来的时间地点都对得上号,不是大郎做的,还能是谁?”
根据杨氏女的说法,又有不少人为证,不管武敏之有没有碰过她,她这肚子里的孩子都跑不掉要赖在武敏之身上了!
“你不是说你没碰过她吗?!”这是吴诩最疑惑的一点。
之前听说杨氏女对武敏之围追堵截过很多次,搞得武敏之都有些狼狈,有时候还不得不虚与委蛇一番。当时,吴诩还挺佩服这妹子的勇气的,现在想想,这妹子的胆子也太大了点吧?
居然敢赖她家武大郎当便宜爸爸!
不想,武敏之在沉默了好一晌之后,居然道:“那孩子应该是侄儿的……”
此言一出,所有人都震惊地看着他。
武敏之脸上的神色未变,但眼神却如千年寒冰一样冷。
显庆八年冬,周国公武敏之在长安大婚,新娘却不是之前传说的右相许圉师之女而是司卫少卿杨思俭之女。
这其中的缘由,长安上下已经有不少人知道了,可久在上层圈子里的人自然知道什么话该说什么话不该说,所以周国公夫人换人这样的话题竟是一点都没有鉴于市井。
所有的报刊都只简单的刊登了一下周国公要成婚的消息,连国公夫人的家庭背景都没提。
之后的婚礼也比所有人预想的要低调多了。
荣国夫人仅在周国公府上摆了十几桌酒席,宴请了一下武敏之的上峰和军中同僚,连政事堂的相公都没请。
倒是太子李贤专程来周国公府上坐了坐,顺带送来了天皇天后和几位皇子皇女的贺礼。
还有一个就是不请自来的小李相公。
不知怎么的,小李相公这天心情似乎很不错,笑得比新郎官周国公可开心多了。连有人壮着胆子询问小李相公什么时候也请他们喝喜酒这样的话,他都不以为忤。
这长安上下谁不知道,小李相公当年出头重修氏族志,可把一干世家大姓都得罪完了,甚至扬言,就算让家中的小娘子终身不嫁,也不嫁给李三郎。
小李相公却毫不在意,也放出话去,他还偏就非一等世家的娘子不娶其他的连公主都免谈……
这下可杠上了。
于是,这么多年来,小李相公一直是长安城数一数二的黄金单身汉,但却没有哪家官媒敢给他做媒的。
世家为了争一口气,哪肯把闺女嫁给他,而小李相公也不在乎娶不到娘子,倒是跟教坊的不少头牌娘子打得火热,平日里也总住在宫中崇文馆的小院子里,倒是少了许多琐事。
今天武大将军成亲,小李相公原本该是在女方那边吃酒的(因为武敏之同学这边根本没请他),却不知这位相公犯了什么抽,居然跑男方这边来了。
满大厅的来宾都是五大三粗的军中汉子,徒然来了个面若好女的俏相公,喧闹的气氛忽然像是沸水之上叫了一瓢凉水一般,忽然安静了下来。
迎宾的是武敏之的副将,他一见小李相公来了,慌忙将他请到上座去。
小李相公也不推辞,拜见了太子殿下之后就直接坐到了贵宾席上,自顾自捏着酒盅喝起酒来。
不一会儿,一身红衣的新郎武敏之出现了,看起来是刚刚更衣过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