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我的悠闲御史生涯-第7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小叔,要不要我找些人来理一理?”李惜鸾见卫樵沉吟不语,走近低声道。
卫樵一怔,转身道:“嗯,理,连夜理,你让人来理,我去见见七哥。”
说完,卫樵就向着门外走去。
卫樵陡然发现,这朝廷的水,比他想的还要深的很。
“我们家大人要见卫偕。”徐茂对着刑部大牢门口的衙役道。
那衙役仰着头扫了他一眼,大声道:“赶紧走,尚书大人刚刚下了命令,没有他的手书,谁也不得出入大牢。”
徐茂当即也仰起鼻子,一脸傲然,哼道:“不让我们进去,你可知道我们家少爷是谁?”
那衙役上下打量徐茂一眼,冷着脸道:“我不管你是少爷还是大人,赶紧离开,这里不是你们来的地方。”
徐茂翻着眼睛哼哼唧唧的看了那衙役一眼,转身向不远处的轿子走去。
徐茂一脸不爽道:“少爷,他们不让我们进去。”
卫樵看着刑部大牢,轻轻点了点头,道:“我早就料到了,诺,给点银子,让人送进去。”卫樵从轿子里递出一个饭盒交给徐茂。
徐茂接过来,有些好奇,却没问,转身又向那侍卫走去。
很快,那衙役掂了掂手里的银子,接过徐茂手里的饭盒,向着大牢门口走去。
牢房内,卫偕拿起手里的包子,微微皱眉,看了眼四周,两手掰开,果然看到一个小纸片,卫偕拿出来,只见上面先是一个加减乘除的运算公式,然后便是一行字。
卫偕看完,思索一阵,一点头,将纸条吞了进去,然后拿起包子就吃了起来。
夜晚,皇宫。
“皇上。”皇后郑桐坐在皇帝榻前,轻声唤道。
周彦昭躺在床上,脸角瘦削,胡子稀疏,闭着双眼,嘴角还有几丝血迹残留,对皇后的呼唤却没有一丝的回应。
皇后叹息一口气,轻轻给周彦昭擦了擦,然后给他盖好被子,缓缓退了出来。
“娘娘。”崔公公站在门口,见皇后一脸忧虑的出来,连忙跟着后面,低声道。
郑桐停下步,看着清冷月辉,忧心忡忡道:“小崔,你说,本宫该怎么做?”
崔公公躬身站在皇后身边,低声道:“娘娘,其实您不用担心,依着皇上的性子,肯定会在大行前安排好一切的。”
郑桐轻轻点头,道:“这个我明白,只是变数太多,一个不小心便是天翻地覆,大周两百年的基业仅仅用这几个月……哎,傅沥跟武徒我倒是不担心……”
崔公公小心的接道:“那娘娘担心的是晋王?”
郑桐摇了摇头,叹道:“晋王我也不担心,我担心的是太子人选,还有就是,就是印空大师,他那里揣着一道先帝遗诏,谁也不知道先帝还留了什么后手。”
崔公公一听,也皱起了眉头。当今皇帝深得帝王心术,而先帝更是帝王术中的高手,他留下的后手,谁都得小心应付。而且这些崔公公也不能问,低着头躬身站在郑桐身后,没有接话。
郑桐又叹了口气,仰头看着月亮,忽然道:“那个卫立远最近在干什么?”
崔公公一愣,连忙道:“崔琛几人在算计他,他现在估计也算是手忙脚乱的应对才是。”
郑桐点了点头,道:“嗯,你去传话,就说本宫想清宁公主了,让清宁公主明天进宫,对了,一大早就进来。”
崔公公也不问其他,立即点头,低声应了声。
第215章
夜凉如水,天上繁星渐隐,薄冷的光亮从天边缓缓渗入刑部大牢,给刑部大牢蒙上了一片朦胧的清冷之色。
现在离上朝还有一个时辰,如今的刑部大牢光堂明亮,火焰兹兹向上冒。
“卫掌柜,考虑的如何?”常志站在牢门外,看着门里还躺着没动的卫偕笑着道。
卫偕背对着他,动也没动。
常志也不着急,仰着头笑着道:“卫掌柜,不怕告诉你一个消息,那些参与走私的掌柜们已经写了供状,指认他们是受你指使的。这里面的轻重缓急想来卫掌柜能够掂量,为了卫家赔上自己的身家性命,到底是值还是不值?”
卫偕打了哈欠,腿动了动,伸手拉了拉身上的被子,继续睡。
常志袍子一掀,在椅子上坐了下来,伸手接过茶,一边吹着茶叶一边慢悠悠道:“卫掌柜,该给的,能给的,本官都给了,卫掌柜能否给本官一个准话?”
卫偕一动不动,隐约传出几声鼾声。
常志嘴角冷笑一声,将茶杯放下,道:“卫掌柜,你可知道这刑部大牢有多少种折磨人的方法?”也不等卫偕说话,他便又接着道:“七十三种,有的让人皮开肉绽,有的让人内伤,有的却只伤皮肉。这些方法,即便是铁嘴也可以撬开,这回卫掌柜应该认真的考虑一二了吧?”
利诱不成便是威逼,如果威逼不成,那便是大刑伺候了。
卫偕依然无动于衷,嘟囔一声,头对着墙,继续睡。
常志脸色阴沉下来,冷着眉头看着一动不动的卫偕,一摆手道:“去。”
“是!”当即他身后有两个狱卒答应一声,铁链子哗啦啦的响,随即四五个狱卒冲了进去,将还躺在床上的卫偕掀起被子给架了起来。
卫偕也不慌乱,看向常志沉色道:“常大人,你要对我用刑你可要想清楚,我们卫家如今也算是皇亲国戚,我们家少爷也是爵爷,少夫人更是公主,一旦有些人追究起来,可不是常大人你能够承受的!”
常志忽然扯起嘴角呵呵一笑,站了起来,走到卫偕身边,轻声道:“卫掌柜放心,我向你保证,不会留下任何的痕迹,即便是神仙也查不出任何端倪。”
卫偕脸色微变,旋即道:“常大人怎么说也是一部尚书,这么做不觉得卑劣吗?”
常志笑容满面,凑近道:“卫掌柜也不是小孩子,难道还要本官说些大仁大义给卫掌柜?”
卫偕拧着眉头,脸庞微微一抽,旋即冷哼一声不再说话。
常志见卫偕不回话,轻轻一笑,对着身后摆了摆手,当即卫偕便被人按椅子上,双手双脚都被捆住,连头也被固定。
两个狱卒走了过来,一个抱着一叠的黄纸,一个端着一碗水。
卫偕双目紧闭,神色漠然应对。
噗!
端着碗的狱卒一口水喷在卫偕脸上,然后拿起一张黄纸盖了上去,接着又喷了一口水,然后又盖上去,如此反复,一会儿就盖了四张。
呜呜呜!
卫偕使劲摇头,双腿打摆,全身剧烈晃动,嘴里发出窒息的呜呜声。
但是他全身都被控制着,一点都动弹不得,只能双目圆睁,长大嘴巴,不停的呼吸,大呼,呜呜喊叫。
常志笑了一声,道:“接着放。”
那狱卒当即又喷了口水,又放了一张上去。
当即,卫偕呼吸更为困难,更加剧烈的晃动摇头,胸口高高鼓起,呜呜声更加闷短。
“再放一张。”常志笑容更多。
当即狱卒又喷了口水,刚要放上,卫偕连连点头,不停的呜啊大叫。
“哈哈!”常志一见,哈哈大笑,前所未有的舒心:“给卫掌柜接下来,哈哈,安排好吃的喝的,本官要与卫掌柜促膝长谈!”
“是。”狱卒纷纷退开。
解开黄纸,卫偕仰面朝天,双眼大睁,大口大口的呼气,胸口剧烈的起伏,满脸都是劫后余生的恐惧。
天微亮,御史台。
“立远,我收到消息,常志刚刚去了刑部大牢,在里面待了有半个时辰,传信的人说,常志出来的时候春风满面,我怀疑他肯定找到了什么!”牛一郎衣冠整齐的对着刚刚进门的卫樵说道。如今卫樵的事,对御史台来说是一损俱损一荣俱荣,他自然也分外上心,这才天刚亮就将卫樵给喊了过来。
卫樵昨夜理了半夜的帐,也就要天明的时候打了个盹,还没睡熟就被牛一郎给喊了过来。
卫樵走进来, 呵呵一笑道:“大人不用担心,昨天我已经安排好了,今天大人尽管看戏就是。”
“哦,那就好。那几个家伙也都不是省油的灯,我担心他们会搞出别的花样来。”今天是生死对决,即便是牛一郎心里也有些忐忑不安。
卫樵淡然一笑,与牛一郎向里面走去:“其他的倒是不用管,只要拿不住卫家走私的证据,他们便不能把我怎么样。”
牛一郎见卫樵神色从容,心里也悄悄松了口气,一边在椅子上坐下来一边道:“说的没错,今天他们不能找到证据,从明天开始,我们就一个一个的将他们全部扫出朝堂!”
牛一郎的话里毫不掩饰的霸气,这种霸气是出自作为御史台老大,他自信。
卫樵淡然一笑,附和着点头。御史台本身就是一个人让百官畏惧的地方,手握杀器,一旦翻过手对付一个人,那个人绝对无法安稳的立足朝堂,要不了多久便会申请外调!
两人也讨论了一阵,决定今天暂时不对崔琛进攻,待今日尘埃落定再说。
等候上朝的班房内,三人一群五人一堆,低声谈笑不止。卫樵与牛一郎对视一眼,笑着走了进去。
叶胖子几人立即迎了过来,几人也扎堆一起,低声说笑起来。
“常大人,准备的如何?”在屋外,崔琛截住了匆匆而来的常志。
常志眼神里难掩喜色,从袖子里掏出一张纸,递给崔琛,笑着道:“崔大人,你看看。”
崔琛尽管心里有了准备,还是脸色一肃,伸出双手接了过来,打开一看,当即双眼一睁,大喜道:“常兄果然不负众望,有了这张供状,那卫樵定然再无翻身之地!”
这张供状自然就是卫偕指认李惜鸾是走私主使人的供词。
常志也低声道:“崔大人,你那边如何?”
崔琛脸上诡笑一闪,也从袖子里掏出一叠纸递给了常志。
常志神色一喜,连忙接过来打开,一看,果然是原陈家那些涉及走私的掌柜们的联名画押的供词,上面众口一词的供认卫偕是他们的主使,并且还在他们面前提过李惜鸾的名字。
常志暗松一口气,抬头道:“崔兄,有了这两样东西,卫樵不死也得脱层皮!”
两人对视一眼,沉着的点了点头,将各自的供词重新收回袖子里,对视一眼,表面若无其事的走进了班房,然后什么也不说,站在一角落,神色凛然的闭目养神,静静等待着上朝的钟声。
“老叶,你得小心了。”叶胖子看着常志崔琛一反常态的神色,轻轻捅了捅卫樵。
卫樵早已经注意到了,淡笑着点头,低声道:“待会儿你们都别说话,让他们来。对了,下朝后去御史台,牛大人,还麻烦你去请一趟石延秋石大人,就说牛大人有要事与他相商。”
牛一郎一听立即便明白了卫樵意思,点头道:“麻烦刘大人了。”刘聪是吏部侍郎,这个位置,显然比其他五部的侍郎要高上一等,即便是牛一郎也客气三分。
刘聪自然知道自己这无根无萍之人如何走上这险要之位,立即对着牛一郎点头,道:“牛大人放心。”
几人又商议了几句,没多久上朝的钟响便传了过来。
从内屋,傅沥带头,七位阁老分两排迈步而出。高崎李元峰并立,郑裘汤延并立,傅明正在最后。
汤延刚要走出班房的大门,忽然转头向崔琛道:“崔大人,最近办事不错。”说完,便转身向门外走去。
这句话让本来后面静静排队的众人一怔,旋即目光便向着崔琛看去,然后又看向卫樵。都是老油条,瞬间便明白了汤延这是给崔琛打气压台来了。
汤延后面的傅明正也有些诧异,他实在没想到汤延会在这种场合站出来给崔琛站台。他看了卫樵一眼便又跟着汤延走出了大门,而前面的阁老们似乎没有听到汤延的话一般,步伐毫无凌乱的继续向前。
汤延毕竟是阁老,在朝堂六部影响自然是有的,他这句话顿时让后面排队的六部百官心里泛起了嘀咕,目光暗暗的审视着卫樵与崔琛。
卫樵与牛一郎对视一眼,眼神里都带了一抹凝重。汤延毕竟是阁老,让一个阁老时刻惦记着,不管是谁都得小心应付,毕竟小鞋好给不好穿。
百官朝拜,皇帝高坐龙椅,在一声尖锐的‘有事早奏,无事退朝’的喊声中,朝会便开始了。
卫樵习惯的向上看了一眼,便又挺身站在一边。从面相上看,皇帝没有丝毫身体不愈的迹象,这让卫樵不禁心里疑惑,外面的传闻是空穴来风怎么皇帝也不辟谣,任凭流言扩散?
第216章
前面依旧是各种事物,塞外军队的换防,南方又有叛乱发生,西边如糖如稠……在廷议上自然是各种大事,小事一般都由内阁自己处置。
卫樵细细的听着,辨析着,一直都没有参与。
在朝堂上,就这些事先开口的往往都是阁老,现在是六部尚书,然后是侍郎之类,最后是阁老表态,皇帝拍板。
周彦昭的声音底气十足,每一句都从容不迫,威严大气,那二十年养成的帝王之威,朝堂上几乎无人可以正面面对。
大事小事,你争我论,转眼间便是了一个半时辰过去,虽然偶尔争吵,但也算平稳,大多数事情也都顺利的得到解决。
“皇上,臣有本奏。”在国家大事结束后,刑部侍郎袁哲手持折子站了出来。
一直面无表情,从容不迫的文正皇帝目光中亮光一闪,一如既往的惜字如金,道:“说。”
待内侍接过折子,袁哲躬身道:“启禀皇上,最近刑部接到举报,金陵不少商铺偷税漏税,刑部与金陵府联手审查,发现了众多的商户偷税漏税,数目巨大,臣请严查。”
牛一郎与卫樵对视一眼,暗自点头。——这就是铺垫了。
而其他人不傻的,也都回过味来,目光纷纷若有若无的打量起卫樵来。
虽然卫樵身份特别,但王元会都能折戟沉沙,卫樵为何不可以?
不过如今双方都未露败像,这些人自然也不会随意表态。
周彦昭微微坐直身体,看向袁哲道:“有哪些商户?”
袁哲神色肃然,道:“以金陵卫家为首,楚家随后,还有云家,柳家,叶家等众多商户,涉及银两超过二十万。”
有心人一听便会明白,这些商户都是与卫家有牵连的,赤裸裸的就是奔着卫家、卫樵去的。
二十万?
“二十万,这些商人实在是太大胆了……”
“是啊,二十万,在西北不知道可以救活多少人了……”
“听说南边还欠着军饷呢,这二十万可是笔大数目啊……”
堂下的众人连连对视,议论纷纷。
如今国事艰难,处处用钱,国库近乎枯竭,这二十万两银子,在所有人眼中自然显得就分外显眼,甚至是扎眼。
“臣也有本奏。”忽然间,站在卫樵边上的江辞迈了出去。
牛一郎微微皱眉随即松开,但眼神里那抹冷冽还是被卫樵捕捉到了。
周彦昭看了他一眼“说。”
“是!”江辞躬着身,道:“最近金陵商界颇为不平静,无论是布价还是粮价都有所上升,而且据臣的调查,金陵卫家与楚家斗争激烈,两家几乎裹挟了金陵大部分商铺,甚至如今的斗争范围已经超出金陵,波及到了肃州,臣请对卫家进行梳理。”
梳理是个模糊词,也就表示着梳理的机构可以灵活的采用各种手段。
“哦?”周彦昭目光转向刘正旭,道:“金陵府,江爱卿说的可属实?”
刘正旭神色肃然的站了出来,躬身道:“启禀皇上,事情基本属实,不过还在可控范围内,金陵府完全可以单独处理此事,皇上不用忧心。”
刘正旭的话,多少向江辞表示了不满。
而崔琛也向江辞眼神示意——这个时候只针对卫樵,不能再牵扯别人。
毕竟能够站到这里的,谁没有几个亲朋好友,得罪一个就等于得罪一群。如今在对付卫樵的紧要关头,不寻盟友就算了,但绝不能再拉敌人。
江辞神色有些难看,不过还是压着怒气没有再说话,心里却暗恼,这本是事前崔琛自己交代的,如今却凭白让他丢了面子!
周彦昭点了点头,扫了眼江辞又转向袁哲,道:“嗯,袁爱卿的话可有证据?”
袁哲沉声道:“有。”
卫家先前风雨飘摇,加上这个时候偷税漏税成风,卫家偷税漏税倒也正常,如今又吞并了陈家,这偷漏的数目自然就膨胀了无数,要是平时没有人追究所有人也就睁一眼闭一只眼算了,可要是真追究起来,一查一个准!
卫樵看着袁哲,眼神里古怪笑意一闪。
牛一郎也深明这里面的猫腻,可这个偏僻没法解释,不禁神色微凝的看向卫樵。
但卫樵却始终嘴角挂着淡笑,从容不迫,甚至是无动于衷。而其他人又受了卫樵的嘱托,这个时候也纷纷没有插言,一时间大堂里安静了下来。
周彦昭的神色露出威压冷漠之色,目光看向卫樵道:“卫爱卿,你出自卫家,可有什么需要向朕解释的?”
卫樵站了出来,躬身抱拳道:“启奏皇上,臣先前就说过,臣从未参与卫家的生意,所以对卫家是否有偷税漏税并不知情。如果刑部有了证据,不妨联合金陵府直接查验便是,臣绝无二话。”
众人一愣,‘未参与’这话卫樵还真说过。可众人心里还是一阵疑惑,卫家偷税漏税朝堂上几乎所有人都可以肯定,为什么卫樵就不怕刑部真的来硬的呢?难不成他还敢在这里这个时候故作高尚不成?
“皇上,臣请求皇上下旨查抄卫家,以警示天下偷税漏税的商户。”袁哲抬起头,抱拳沉声道。
他倒也聪明,如果真的将所列出的所有偷税漏税商户一齐查抄,那简直是天下大乱。只能一个一个来,而卫家,很明显的就是头一个!
周彦昭点了点头,道:“既然如此,那刑部会同金陵府一……”
“皇上且慢。”周彦昭话还没说完,卫樵忽然又大声打断道。
周彦昭目光转向卫樵,淡笑道:“卫爱卿有话要说?”
而其他人也纷纷将目光转向他,眼神各异。
颜仪冷笑:哼,果然忍不住了。
崔琛淡然从容,高深莫测。
常志神色淡漠,脸上肃然。
而叶康等人却神色带着好奇,他们也都知道这些不过是开胃菜根本无关大局,真正的大餐还在后面,不过他们还是想看看,这道开胃菜卫樵会怎么吃?
至于其他人,也都表情不同。或审视,或同情,或微笑,或冷漠,或紧张,或嘲讽。
卫樵抱拳躬身,道:“是,回禀皇上,虽然臣一向不参与卫家生意,但臣也知道卫家与众多皇商有联系。礼王府,郑家,李家,方家等等。臣是担心刑部与金陵府查办金陵商户偷税漏税的过程中会受到阻力,是以臣建议至少要让一阁老领头,否则此案必然不了了之,任凭偷税漏税的商户逍遥法外,损及朝廷颜面皇上威严!”
卫樵话音一落,众人脸色悚然一变。
袁哲身体一颤,脸色僵硬,嘴角忍不住的抽搐,似哭似笑,整张脸比哭还难看。
礼王妃跟皇后关系密切,傅沥见了都得喊姨。礼王早逝,皇室念及礼王妃不易对礼王府经商不仅睁一眼闭一眼,而且还处处关照。
郑家,皇后郑桐出自郑家,现在郑家的家主是皇后的亲侄子!
李家,现任李家家主是李元芳李阁老的哥哥,李元芳如今在内阁排名第三,是皇帝不可或缺的左膀右臂。
方家,现任方家家主是吏部尚书方仓的叔叔,方仓是傅沥的得意门生,不然也轮不到他坐上吏部尚书的显赫位置。
这四个,随便哪个都不是刑部与金陵府能够处置,即便是阁老,哪怕是傅沥处理起来都极其棘手。
卫樵话音一落,朝堂上一片寂静,即便是上面的文正皇帝周彦昭也有些张口结舌,不知道如何表态。
牛一郎脸上带着古怪笑意,忍不住的抽了抽嘴角,看向袁哲,心里忍不住的一阵同情。
叶康看向袁哲的目光也充满怜悯,得罪谁不好,偏偏去招惹卫樵。这回袁哲是倒了大霉了,即便这次卫樵放过他,刚刚卫家提及的那四家也不会轻易饶过他。
朝堂上许久没有人出声,所有人的目光都看向一脸如丧考妣的袁哲,这个时候该他说话了。
袁哲双腿打颤,嘴角哆嗦,满脸苦涩。
他在大理寺混了多年,哪里不知道这四家代表的是什么。他的仕途,从今天开始——完了。
在众人的沉默中,前排的汤延忽然站了出来,抱拳对着皇帝道:“皇上,老臣认为,关于商户偷税漏税之事牵连甚广,还是由内阁先拿出个条陈来,改日再议为好。”
周彦昭神色淡然的点了点头,道:“汤阁老老成谋国所言甚是,这件事改日再议。”
“臣有本奏。”也许是明白乘胜追击,不,是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的道理,周彦昭话音一落,崔琛便站了出来。
周彦昭看向崔琛,神色二十年不变的淡淡道:“说。”
崔琛拿着折子,沉声道:“启禀皇上,臣接到举报有商户在走私一些朝廷明禁的工料偷偷运往北方,臣心里警觉命人查探,最后发现这些商人都是来自金陵的卫家,而这些工料都是运往塞外交给匈奴的,臣恳请圣裁。”
周彦昭面色当即冷了三分,面无表情的对着内侍抬了抬手,那内侍立即下去,将崔琛的折子给接了上来。
皇帝打开扫了一眼,然后缓缓抬头,目光看向卫樵。
第217章
皇帝的动作让崔琛暗喜,不动声色的站在那里,什么也不再说。
——他这只不过是给常志打个铺垫,给在座的一个心里准备而已,说多了反而不美。
而下面的众人一见皇帝那眼神冷厉,含怒未发的神色,纷纷屏气息声,小心翼翼。
许久,周彦昭神色冷漠的抬起头,冷冷的向下扫了一眼,随后拿起那折子对着前面的躬身而立的一个内侍【wWw。WRsHu。cOm】摆了摆手。那内侍一见,连忙接过折子,快速跑下来,递给了坐在朝臣最前面的傅沥。
傅沥接过折子,仰着头眯着眼睛打开看了一会儿,一边合上一边淡淡道:“老臣听说离龙城不远有一处规模不小的城池,匈奴人称做哈勃泰。据龙城回报,那座城池是仿作龙城,城高墙厚,易守难攻。”说着,他便将那折子递给身边的高崎。
龙城是大齐防卫匈奴的北方要塞,依山而建,高大宏伟,多次抵挡匈奴入侵。
傅沥的话音一落,众人神色大变匈奴乃是马上民族,每年都骚扰大齐北方,可万万没想到匈奴竟然学会建造城池了,而且就在龙城的不远处,这预示着什么?——难道匈奴打算与大齐长期对峙,而不是‘打草谷’?
聪明人紧皱眉头,一脸忧虑;而笨的却将目光看向卫樵,满脸愤懑,如果不是皇帝怒目自威,这些人说不得就要愤起弹劾了。
高崎看了一眼便递给了身边的常颂,看了眼崔琛与卫樵,点头默然道:“匈奴与我朝对峙百年,能够建城虽然意料之外但也在情理之中,并不一定是我大齐人助其建筑,但材料应该是来自我大齐。”
“皇上!”高崎话音一落,兵部侍郎颜仪大步站了出来,满脸激愤道:“臣弹劾御史中丞卫樵,卫家如此明目张胆的走私助匈奴建城,以后更是不知会害死多少塞外将士臣认为,卫樵难辞其咎,请皇上严惩以儆效尤!”
“臣附议。”
“臣附议。”
“臣附议。”
……
很快,令冲凌棠等人也站了出来,大声附议。随即其他一些不明就里的大臣也站了出来,颇为义愤的指责卫樵,卫家,一时间,卫樵卫家满朝喊打,谴责声遍地,甚至都有一些激愤的大臣撸起袖子,要对卫樵饱以老拳。
周彦昭扫了眼满朝义愤的朝臣,神色冷漠的看向卫樵,道:“卫樵,你有何话说?”
“启奏皇上!”卫樵躬身凛然道:“臣从不参与卫家生意,所以并不清楚卫家是否向匈奴走私建筑材料。不过臣身为当朝大臣,还分得清大是大非。只要证据详实,臣愿请命,带头查抄卫家!”
崔琛冷笑一声,从袖子里掏出一叠纸张,举着躬身道:“启奏皇上,这些是那些走私掌柜们的供词,这些人指认卫家掌柜卫偕是他们的主使人,已签字画押,请皇上过目。”
内侍飞快的走下来接了过去,然后转身上去递给周彦昭。
周彦昭一张一张的打开,仔仔细细的看了一遍,然后面无表情的又递给了内侍,内侍立即会意,躬身接过来又走下去递给了傅沥。
傅沥翻开看了一遍,又让那内侍递给邵易。
邵易会意,躬身接了过来,仔细的看了一遍,恭敬的对着周彦昭道:“回禀皇上,供词详实,只要验证无误便可拿人。”
崔琛一听,连忙道:“皇上,供词所列的数据,臣已命人查验过,确实无误。”
“那好!”周彦昭将那崔琛的折子与供词放一起,淡淡道:“刑部,立即拿人!”
常志一怔,眼皮动了动,他完全没想到会这么顺利,他袖子里的供状还没拿出来呢?不过能够这么轻易拿下卫家他自然更乐意,连忙出列抱拳道:“是,不过,皇上,李惜鸾如今在驸马府,臣,希望卫中丞能够帮忙一二。”
“常大人放心!”卫樵不等皇帝开口,他便接着道:“只要证据确凿,我想清宁公主在大是大非上是不会有任何偏袒的。”
卫樵又强调了一遍证据确凿,潜意思就是,如果没有证据,你就别惦记着人了。
崔琛哪里会不明白卫樵的意思,当即冷笑一声,悄悄的对着常志点了点头。
铺垫的差不多了,是该亮杀手锏了。
“启奏皇上!”常志抱拳向周彦昭,沉声道:“臣也有本奏。”
“哦?”周彦昭似颇为意外,看向常志道:“说。”
常志从袖子里拿出折子与一张供状,躬身道:“前些日子刑部因故捉拿了卫家掌柜卫偕,昨日卫偕招供,卫家向匈奴走私铁器铠甲等都是受他主使,并且他也是受卫家大掌柜李惜鸾的指使,这是供状,请皇上过目。”
众人一听,纷纷变色。
先前那份供状卫家还可以弃卒保车,而这份供状却是直指主使,再也没有一丝转圜余地如果这份供状是真的,那么卫家私通匈奴的罪名将会成立,一旦罪名成立,卫家至少也会被全族发配,永世不得回金陵!
内侍这次也紧张了,小跑着将常志手上的东西拿给了皇帝。
周彦昭接过来,先是打开折子,然后又打开供状,随同抬头看向常志,神色无比冷漠,隐含杀气道:“这些都是真的?”
“是!”常志肃色道:“这些都是卫偕主动交代,供状也是由卫偕自己写成。”
周彦昭皱着眉头,眼神冷漠的看着下面,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眼神露出冷厉的思索之色。
而下面的众多大臣看向卫樵,目光中难免带着同情。
‘嘴上没毛办事不牢,看来又要一个折戟沉沙了……’
‘年轻人初涉朝堂本应韬光养晦,却不想非要出这个头,哎……’
‘想当初傅明正都被逼的远走塞外,这次这位卫中丞恐怕没有傅明正那么容易善了了……’
颜仪嘴角冷笑愈多,看着卫樵心里忍不住冷哼道:‘看不起我颜仪的人我都要他没好下场’
而崔琛常志对视一眼,俱是冷笑不止,眼神里带着得意。
牛一郎在卫樵边上,目光瞥向卫樵,眼神里带着询问。
卫樵淡笑着轻轻摇头,不动声色的看了眼上面犹在沉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