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综]母仪天下-第4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舒云琢磨了一下,又试探道:“咱们家的孩子,将来也不可能去考状元什么的,一般的先生,教导孩子都是为了科举,做皇子的,也没什么参加科举的机会,所以,就算是找好了启蒙先生,宪儿该读什么书,还得劳烦圣上费心呢!”
司徒旻心情好,当下大手一挥:“梓童说的是,回头朕就给宪儿列一套书单出来!”
舒云又是随口拍了几句马屁,然后心里就琢磨着,如何给司徒宪开小灶,学点时人认为不务正业的东西了!理由也很简单,圣上你如今春秋鼎盛,让孩子多玩几年又怎么了?
司徒宪一点也不知道父母正在决定自己未来很长一段时间的命运,聪明的孩子对于学习一向兴头比较大,因为学习本身其实是一件痛苦的事情,有的人越学越快乐,那是因为他学了就有收获,而一部分人呢,尽管非常努力,但是实际上却看不到什么效果,经历多次挫败之后,难免就会产生一定的厌学心理,这是人的本性。
司徒宪呢,他记性好,很多时候,大人就是不经意一句话,他也没仔细听,却也能记在心里,冷不丁就说出来了。舒云叫人做了些木片给他识字,他也很容易就能找出相应的字来,因此,他学习的积极性其实很高,所以,只要给司徒宪启蒙的不是什么腐儒一流,舒云还真是不太担心这些人将司徒宪的灵性弄没了。
大多数人都是喜欢聪明孩子的,司徒旻之所以对司徒宪非常关照,却是因为到目前为止,司徒宪在他几个儿子里头是最聪明的一个,而且胆子也大,就算是皇帝,也是不喜欢在自个面前唯唯诺诺的孩子的,其他几个皇子虽说不至于这样,但是,司徒宽和司徒实在司徒旻这个父皇面前总是会有些拘谨也就是了。
舒云并没有在司徒宪那里灌输要对司徒旻这个父皇敬畏的想法,人是需要有敬畏,但是,需要敬畏的仅仅只是司徒旻代表的权利而已,而不应该是司徒旻本身。见过的皇帝多了,舒云对司徒旻的评价并不算很高,这就是个典型的太平君主,上面长辈将基础都打得好好的,又是刚刚开国没多久,国力蒸蒸日上的时候,只要他不胡作非为,那么就算败家一点也不是什么大问题。很多时候,皇帝这个职业也是要看运气,看形势的,像是中晚唐的时候,那些皇帝又不是不励精图治,明君也很多,可是呢,再能干,情势在那里,内有权臣弄权,外面呢,一帮子节度使拥兵自重,还有外族虎视眈眈,根本无力回天,弄得所谓的中兴都有一种强行碰瓷一般的尴尬,毕竟,比起真正的盛唐来说,差得实在是太远了。
司徒旻运气就非常好,满手都是好牌,就算是不小心打错了,几个炸弹扔出去,也就能一路横推了!所以呢,这样的皇帝,能有多少需要敬畏的地方呢?所以,让司徒宪将司徒旻当做一个父亲,反而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至于日后怎么样,那等到日后再说吧!真要是司徒旻为了保证自己的皇权,要对司徒宪下手,那么,他们母子还能束手待毙不成?起码舒云并不是什么会将命运寄托在其他人身上的人。
司徒旻那边开始在国子监里头挑选合适的人给司徒宪启蒙,他要求也比较苛刻,学问要好,讲课水平也要高,最好呢,要能够因材施教,当然,最重要的是,人品要好,不能将自个的儿子给教歪了。
司徒旻这么多的条件,自然不能随随便便就将人选出来,所以,都得花费不少时间进行调查。而舒云这边呢,更是不着急,虽说司徒宪的确是到了上幼儿园的时候了,但是,学习的事情本来也不用太着急,舒云自个带着教一教,她自信可不比那些所谓的大儒学士差。起码她之前那些儿子没一个没出息的!
朝堂上头对于给中宫嫡子做先生的事情还是比较积极的,翰林院那边对于圣上居然要从国子监挑选皇子师颇有些愤愤不平。国子监里头,除了祭酒和司业还算是比较入流之外,其他的就是些六七品的小官,前程并不明朗,在翰林院的人看来,其实几乎跟失败者没什么差别了。
翰林院这边,起码都是二甲进士,虽说本朝没有非进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如内阁的说法,但是呢,国子监那边,在翰林院的人嘴里,其实就差不多纯粹是养老的地方了,那里的博士助教什么的,听起来很好听,但是呢,他们敢去跟翰林院里头那些一甲二甲出身的翰林比拼文章学问吗?教学教得再好,他们将来最好的前程也就是外放到外头某个地方做个学政,实际上呢,依旧是没有太多实权的。翰林院里头虽说一个个官职也不高,但是人家前途无量啊!
中宫嫡子,将来就是太子,就是皇帝,跟着国子监那边有什么好学的,就等跟着他们这些未来的朝中重臣学习才对嘛!好在很快就有消息传出来,选取国子监的博士不过就是为了给三皇子启蒙而已,顿时,一帮子翰林学士们总算是消停了,不少人就开始琢磨着,等到三皇子完成了启蒙之后,谁能做真正的皇子师了!
朝堂上的事情,传到内宫的时候,一般都已经比较滞后了,而舒云呢,对于这些也不想理会,自古以来,哪个明君是这些大臣们教导出来的呢?当然,这话说出去就得罪人了,所以,舒云只是满脸信赖地表示,圣上,这些都靠你了!
不靠司徒旻也不行,舒云甚至没空问一下娘家那边有没有人推荐,当然就算问了也没用,舒云如今又怀上了!
中宫有子不是什么坏事,这种时代,儿子就是资本。像是唐朝长孙皇后,她一个人就三个嫡子,虽说最后窝里反了,但是肥水也没流外人田。礼法这玩意,这年头是真的很重要,在有嫡子的情况下,选择庶子就是违背了大多数人底线的行为,除非找个理由将皇后这一系全部打落,但是,这个付出的成本也不会低到哪儿去。
司徒旻如今没想那么多,皇家又不是养不起儿子,多子多福嘛,既然怀上了,那就生呗!司徒宪聪明伶俐,再生一个这样的也不坏。
因此,司徒旻又是大手一挥,源源不断的赏赐流入了长春宫,而那边呢,慈宁宫那边太后也是一样的,嫡亲的孙子,再多也不怕,就算是孙女,也比寻常的公主更值钱一些。
司徒宪也没受到什么影响,这年头可没人会跟家里的孩子说什么你妈生了弟弟/妹妹以后就不喜欢你了之类的话,毕竟,在这种讲究多子多福的年代,长子天生承担了极大的责任,若是被养得心胸狭窄,连同弟弟妹妹都容不下,那就是大问题了。
尤其作为嫡长子,更需要有容人之量,谁要是敢在司徒宪这里说些有的没的,那就是离间天家情谊,就是死罪。
宫里头三个皇子,四个皇女,其实平常很少有机会凑在一起,司徒宽和司徒实已经启蒙读书了,选的也就是经学博士,之后还会找其他的博士教导他们琴棋书画之类陶冶情操的学问,说白了,学习可以,但是呢,让你做个有学问的富贵闲人就行了,你也可以精研学问,但是呢,想要学什么治国之术,对不起,想多了!你要是自个能触类旁通,那也没什么好说的。
不过呢,许多事情,本来也不是所有人都能控制得了的,他们真要是有什么野心,自个也能找到机会去学。同样是四书五经,有人看到的是修身养德,有人看到的就是治国之术,有人看到的就是兵法韬略,还有人看到的就是各种阴谋诡计,别的不说,当年光是治春秋的,就养活了多少学派啊!
像是朱元璋那种,当初大字不识一个的,不照旧能打天下当皇帝吗?大靖朝的TAI祖他老人家,也不过是底层小军官出身,他难道就读过多少书啊!有的时候,你不得不承认,有的人在这方面天生就具备一定的天赋,不是能随意埋没的。
有的人觉得,很多时候,胜利者就是跟对方比烂,谁要是烂得不那么明显,那就赢了!但在舒云看来,当一个人优秀到无可取代的程度,那么,其他人就算是再出挑又如何呢?
因此,不管别人是个什么想法,舒云对司徒宪的教导就不是让他对上头的兄长姐姐,下面的弟弟妹妹有什么排斥之心,可以存在良性竞争,但是其他的,那就免了,若是搞什么争宠之类的,未免格局太小了一些。
老实说,有的时候,舒云也觉得自己越混越回去了,只是没办法,这种纯粹的男权时代,她又失了先手,没能在第一时间觉醒前世记忆,也就不得不面临如今不上不下的尴尬局面了。便是教导自己的孩子,也得束手束脚一些。
现在想想,司徒宪面临的情况,比当年朱标、弘晖他们,真是糟糕太多了,别的不说,那两位起码是嫡长子,而司徒宪呢,前头还有两个兄长呢!司徒实也就罢了,淑妃很有自知之明,因此,在教导儿子的时候,并不让他争先,反而刻意让他学着品鉴音乐书画什么的,功课之类的,也就是马马虎虎。
但是,贤妃那边就不一样了,勋贵人家对于家里出个皇帝外孙还是很有兴趣的。司徒宽又占了长子的名分,因此,贤妃对这个儿子期望颇深,这也导致了这两年,司徒旻去贤妃那里去得少了,就算是去,也很少过夜,摆明了不肯再给贤妃一个孩子了!贤妃因此却是对司徒宽愈发看重起来。读书的事情,她并不是很懂,教导司徒宽的博士中规中矩,就像是教导寻常学生一样,从三百千开始启蒙,然后再读诗经,之后再读其他的东西。
但是呢,贤妃却是求了司徒旻,从娘家还有牛家的姻亲里头挑选了几个伴读,一方面这些日后就是司徒宽的班底,另一方面,这些伴读出身勋贵之家,不能也是在那里学什么四书五经吧,所以贤妃顺理成章地给司徒宽加了武课,选的也是勋贵出身的侍卫教导。
贤妃虽说嘴上什么也没说,但是明眼人都看得出来,她是想要借着司徒宽长子的名分,跟司徒宪这个嫡子别苗头,不过,司徒旻对勋贵人家还是安抚为主,所以,对于贤妃一些出格的行为,也只能睁只眼闭只眼。
对贤妃和司徒宽母子,舒云也没当做是什么威胁,司徒宪唯一的威胁只会是自己的父皇司徒旻。说句难听点的话,如果天下没什么大乱子的话,对于皇帝的贤愚并不那么看重,甚至,那些官员情愿上头的皇帝是个平庸的,这才能显出他们的能耐来。所以,司徒旻选择继承人,准确来说,标准其实也简单,他觉得行,那就行!除非天下崩乱到了一定的程度,一定要选个有为之君出来,否则的话,太子的人选那就真的是只要看圣心如何。当然,要是遇上一个只想着我死之后哪管洪水滔天的皇帝,那也没辙。
司徒旻如今还年轻,做皇帝也做得有滋有味,儿子也都还小,他并没有面临着儿子长大想要抢班夺权的压力,也没遇到一个恨不得将一切都捧到他面前的真爱,朝堂上也没有什么让他无可奈何的势力,一切都平稳有序,所以,他如今也就算在期待着自个嫡次子的降生,另外,司徒宪的启蒙先生也算是挑出来了,就是在国子监中挑选了一个治春秋的博士,叫做马峥,年纪其实也不小了,他这人也是二甲进士出身,当年名次也不低,不过呢,这人性子有些沉闷,或者说是不太通人情世故,本来给他安排在了户部那边,但是很快就得罪了人。
好在马峥呢,家里也是有些关系的,知道让他在六部之类的地方不好混,所以就走了门路,将他弄进了国子监,从助教开始,做了几年,成了博士。他学问精深不说,也很会教人,因此在国子监那边反而是如鱼得水,那些治春秋的学生都乐意听他的课。
司徒旻命人查探国子监里头博士的情况的时候,就有人举荐了马峥,他虽说不太通人情世故,但实际上呢,并不是什么不知道变通的人,性子也不刻板,而且很擅长因人施教,非常符合司徒旻的要求。司徒旻在召见了一次马峥之后,觉得马峥的确不错,又挑了几个差不多的博士,然后命他们之后轮流给司徒宪讲学,顺便拿了一份他自个拟写的书单出来,让这几个博士按照书单上的顺序给司徒宪讲课。
几个博士都答应了下来,然后,司徒宪这个虚五岁的小家伙就得每天老老实实去上课了,他暂时也没有伴读,就叫了两个小太监给他使唤,毕竟他这个年纪,许多事情也做不了,还是得让太监帮忙伺候着。
大靖的皇子教育比大清的宽松多了,起码没有将时间什么得限定得死死的,上课时间也比较晚,像是皇子启蒙什么的,时间也不算很长,毕竟,这么大的孩子,自制力也不足,注意力也不可能太集中,欲速则不达,所以,慢慢来就可以。而等到结束了启蒙阶段,也就是两三年之后,学习压力就要大起来了。
司徒宪老老实实去上学,然后呢,被舒云忽悠着天天对着舒云的肚子背书,学着先生摇头晃脑地对舒云肚子里的弟弟说话,一本正经地表示,自个就是弟弟的先生了,逗得司徒旻笑个不停。
司徒宪的学习成果堪称斐然,这让司徒旻这个父亲大有面子,因此,三天两头有赏赐,弄得贤妃那里嫉妒不已,更是要司徒宽发奋上进,表示你要是连比你小四岁的弟弟都比不过,你还有什么前程可言!
贤妃对司徒宽抓得紧,整日里耳提面命,司徒宽呢,也对司徒宪得到的特殊待遇非常不服气,明明自己比较大,偏偏父皇眼里,司徒宪就因为是嫡出,所以样样都好,司徒宽觉得自己比司徒宪强多了,偏偏司徒旻对他很多时候视而不见,就算是夸奖也显得敷衍,赏赐什么的就更少了,司徒宽怎么可能服气呢?他却是想不到,司徒宪年纪小,在他这个年纪,的确是很出挑了,司徒宽比司徒宪的年纪大了足有一倍,一个初学,一个已经是高年级学生了,这个对比本来就是不公平的。
司徒宽却想不到这么多,这也让司徒旻私底下对贤妃颇有些不满,说白了,孩子长成什么样子,少不了父母的影响,司徒旻呢,在教导孩子这种事情上,就是个甩手掌柜,开始看生母,之后看先生,他就是偶尔考校一下,好就赏,不好就骂两句,其他的,那是不管的。司徒宽辜负了他这个名字,一点也不宽容大度,反而小鸡肚肠,这自然是贤妃心胸狭窄。不过呢,就算是如此,司徒宽也不可能在公开场合对贤妃有什么明确的表态,毕竟,贤妃背后的势力如今在朝堂上还是很有影响力的。
皇帝并不是能够为所欲为的,司徒旻这种太平皇帝更是如此,前面两个皇帝都是沙场上头杀出来的,所以呢,强势一点无所谓,他们更相信手里的刀剑,而司徒旻呢,是真没经过什么波折,他做事更需要考虑的是平衡,而不是一路莽过去。因此,为了儿子的教育问题,而去找贤妃的麻烦,司徒旻是做不出来的。
不过呢,司徒旻心中还是对勋贵有些想法,毕竟,贤妃有想要让司徒宽争一争的意思,差不多也就代表了那些勋贵的意思了,会不会以后,这些勋贵为了维持自己的地位,一股脑儿来支持司徒宽?
司徒旻这会儿还没有缺德到让司徒宪这个小孩子冲锋陷阵,打消司徒宽的念头,他的想法就是,既然这些勋贵有这个心思,那么,就将他们的精力分散开来就是了,明年就是大选之年,也该再选一个勋贵出身的嫔妃了!
司徒旻一点也不觉得自个这样搞得像是卖身,他还觉得这种事情一举多得,自个可以多个小美人,也能解决那些勋贵抱团的问题,简直是完美!
舒云懒得掺和这些事情,之前的那一次大选,那时候司徒宪年纪小,舒云呢,也对外表示自个需要休养,所以,那次大选舒云也就是走了个过场,另外又出了汝南侯府的事情,贤妃淑妃她们这些有资格主事的,也不会给自己增加什么竞争对手,所以那一次留下的秀女并不多,只留了几个出身一般的,也不算如何受宠。至于这一次大选,初选的时候舒云快要生,复选的时候,舒云要做月子,所以,这次大选,舒云还是准备置身事外,就让太后还有几个妃嫔主持也就可以了!
大选如期开始,舒云就是前期露了个面,后来就表示自己身体沉重,还是需要麻烦母后还有几位妹妹了。太后得了司徒旻的暗示,已经想好了要留几个人,而贤妃她们呢,正准备如同上一次一样,将潜在的竞争对手都压下去,结果在发现,最后太后暗示要留下缮国公府里二房的孙女和锦乡侯府第三代的嫡长女之后,贤妃脸都气歪了,却还得忍着气答应下来,回去之后,就气得摔了东西。
而舒云呢,在选秀快要落幕的时候,直接进了早就准备好的产房。
第75章 红楼谢皇后
皇四子司徒宣过了周岁没多久,就是端午的时候,太后多吃了半个粽子,结果有些不克化,闹了半晚上没睡着,又受了凉,然后就病了。
太后其实也就是四十多岁,并不算老,按理说这个年纪应该会比较健康,但是这也仅仅是按理说而已,太后是吃过不少苦的人,还很小的时候,那时候天下战乱不休,即便是TAI祖他老人家的地盘,也被攻破过几次,她父亲又是TAI祖的亲卫统领,所以有的时候,一家子不得不跟着大军颠沛流离,困窘的时候,便是TAI祖他们都不得不节衣缩食,所以,TAI祖TAI宗都不算长寿,如今勋贵里头,硕果仅存的那些如今也就是硬撑着,其实身体早就大不如从前了!
太后在生下司徒旻之后,又一次与先帝一同出行,还遇到过刺杀,太后给先帝挡过一刀,为此还落下了病根,之后,太后一直没有再生育,也有这方面的缘故,她身体亏了元气,再让她生育就真的是要命了!
如今太后有恙,整个宫中都紧张了起来,舒云作为儿媳妇,就算是不住在慈宁宫侍疾,也是要时不时过去伺候汤药的,而宫里的其他妃嫔,但凡是有资格去慈宁宫的,一个个也是天天在刷存在感,毕竟,太后在圣上那里地位很高,只要太后那里给自己多说几句好话,那么未来升职加薪不是梦啊,再不济,司徒旻每天下朝之后都会过来,在这里多见几次圣颜也是好的。尤其,别人去了,你不去,这就是不孝,所以,哪怕在外头站着,也比不去来得好!
太后一场病折腾了大半个月,总算是恢复了,但是呢,御医也直说了,太后这个年纪,需要精心保养,不管是饮食,还是休息都要有度,最好不要大喜大悲,要保持心情平和云云,总之一句话,太后如今身体是真不好,所以,大家还是小心伺候着吧!
太后心情很是糟糕,想吃的不能吃,想喝的不能喝,连笑都不能大笑了,当着司徒旻的面就抱怨道:“像是这样活着还有个什么劲,不就是比死人多口气嘛!”
司徒旻只能狠瞪御医,御医也是无可奈何,事实就是这个样子,太后如今这身体,就像是被打破了的瓷器然后被用胶粘起来了,如今看起来是好好的,实际上呢,动作稍微大一点,裂缝就会大一些,里头的元气就得哗啦啦流出去了。所以,想要长寿,不好生保养,那怎么能成呢?
这种事情,健康的人很难感同身受,舒云也不知道该如何劝说太后,口头上的劝慰都太过苍白了一些。尤其,这种体质虚弱的问题,就算是放到后世也很难解决,最多就是使用一些高密度的影响物质,而太后现在的情况,就算是大补元气的人参什么的也不能多吃,因为虚不受补,也只能平常的时候,弄一些年份比较低的参须做成参汤服用一些。所以,在面临生死大事的时候,即便是贵为天子,也是无可奈何的。太后这辈子经历的事情也很多,也不是什么非常苛刻的人,抱怨一番之后,也知道这事不能怪御医,只得恹恹地摆摆手,让他们退下了。
太后这般情况,显然给司徒旻带来了不少刺激,舒云发现这家伙如今愈发宝贝自己了,年纪轻轻,就开始重视养生了!另外就是,在享受方面,也开始有些放纵开来,毕竟,年轻的时候不好好享受,年纪大了,岂不是想要享受,也不行了?
对于这样一个不需要太求上进,只想着安享太平的皇帝丈夫,舒云自然也没什么恨铁不成钢的意思,说白了,舒云对他感情有限,甚至,本来就对他不抱多少期望,所以,他是什么样子,舒云其实都比较无所谓,甚至,舒云情愿他是一个昏君呢!
要是司徒旻是个昏君,那么,舒云做事也没那么多顾忌了,偏偏呢,司徒旻虽说很多时候显得平庸了一些,但是其实算不得什么昏聩,他这个样子其实正好,天下刚刚平定没多久,正是需要修生养息的时候,太折腾的皇帝反而不好。
舒云做过三次皇后,就属这一次最累,朱元璋的后宫人虽然很多,但是朱元璋这个人,对于那些妃嫔压根就没什么感情可言,他对下面的臣子苛刻,对于后宫也没好到哪里去,什么都一股脑儿交给了舒云这个皇后,因此,虽说人很多,但是按照宫规,管理起来并没有什么难度。而胤禛呢,他后宫就一直没怎么添人,等到大格格和弘昐一个出嫁,一个开府之后,宫里头就更清静了。
结果到了司徒旻这里,司徒旻在女色上头是从来不委屈自己的,表面上看挺讲规矩的,实际上对他宠爱的人很是宽纵,太后又是个宽和的性子,这也导致了下面那些有子有宠的妃嫔其实并不算安分,总是想要做点什么事情,挑战一下宫里的规矩,证明自己的特殊性。偏偏呢,在司徒旻看来,这就跟美人情趣一般,因此,从来不当回事,所以这也导致了舒云这个皇后根本没法按照规矩做事了,她也不想枉做这个恶人,因此,只要不犯了大的忌讳,舒云一般都不会按照宫规处罚什么的。但是,不守规矩的人多了,这也平白给舒云增加了不少工作量。
摊上这么个皇帝,皇后也实在是难当,干脆在非原则性的问题是睁只眼闭只眼就好了!虽说这样肯定会造成一定的隐患,但是,名义上皇后是六宫之主,实际上呢,这个皇宫真正的主人是皇帝,司徒旻他不愿意遵守宫里的规矩,那么,舒云也没法去深究了,至于之后会有什么后果,也是司徒旻这个皇帝倒霉的可能性比较大一点!
对舒云这个皇后,后宫那些妃嫔还是比较服气的,处事公正,现在还有了两个儿子,腰杆子也硬,也就是贤妃一直不怎么服气,但是自从缮国公家的孙女入宫之后,很快被封了婉嫔之后,她就有些不淡定了。
婉嫔性子温婉,人也美貌可人,进宫之后,也算是与人为善,人缘很好,司徒旻很是宠爱了婉嫔一阵时间。跟婉嫔比起来,贤妃如今除了位份高,有了个儿子之外,其他方面比起婉嫔来说,可是差了不少,婉嫔如今圣眷浓厚,她身体也很健康,只要不出什么意外,生孩子什么的,完全不成问题。
婉嫔的进宫就代表着勋贵们有了新的投资对象,这自然让贤妃感受到了威胁,只是,她对此也是无能为力。很多时候,宫里的女人能做的事情很少,那等紧要的决定,还是需要宫外的男人来做。也就是婉嫔现在还没孩子,许多勋贵还在观望,要不然的话,贤妃现在日子只会更难过一些。
舒云对于勋贵没什么偏见,对他们想要投资下一代的皇帝也可以理解,毕竟,如今没什么仗可打了,勋贵们处境也很尴尬,之前的时候,他们还能够在朝中占据半壁江山,但是现在呢,像是兵部这样原本勋贵们的自留地都已经被文臣占了,而且真正能够掌握实权的也就是那么几个。
像是贾代善,还是荣国府的世子,皇帝的伴读呢,如今也只能在京郊大营混资历,像是贾代化,就更倒霉了,连在大营混资历的资格都没有,就是混了个龙禁尉,如今每天眼巴巴地等着打仗。
问题是,就算真的有仗打,也不可能全部都派出去,能够混出头的,还是就那么几个人,所以呢,既然正途没法混,那么,也只能走偏门了!很显然,投资未来的皇帝,是一件高风险,高回报的事情,拼一拼,总比看不见希望强。
像是贾家那边,还算是看得见希望,所以,他们其实压根不想掺和这些破事。
只是,许多时候,不是他们不想掺和就可以不掺和的,这不,司徒宪刚刚结束了启蒙,可以正经地听那些大臣讲学了,如今也该选几个伴读了。谢家那边年轻一辈的一个都不在京城,摆明了他们不乐意掺和皇家的事情,司徒旻虽说觉得谢家实在是太绝情了一些,但是心里也很放心,就算是自己的老丈人,也是做自己的忠臣才最好,自己还年轻呢,就已经在等着给未来皇帝做外公了,那才叫气人呢!因此,其实司徒宪很信得过谢家,这也是为什么舒云这个皇后地位非常稳固的缘故,娘家的那些男人都很能干,而且还懂得进退,不用担心外戚擅权。
既然承恩公一家没人想要占据这个伴读的名额,那么,这几个名额自然是司徒旻随意选择了。
司徒旻很快就将几个伴读给敲定了下来。作为皇后嫡出,司徒宪可以有四个伴读,头一个,司徒旻就选择了这一代东平郡王与安平长公主的嫡幼子穆思文,东平郡王跟安平长公主总共二子一女,这个儿子是最小的一个,比司徒宪大不到一岁。安平长公主虽说不是太后所出,不过呢,她生母还算是比较安分,跟太后关系也不错,毕竟,她就安平一个女儿,本来也没什么想要跟太后相争的。穆思文又算是勋贵,又算是宗室,也算是司徒旻对东平郡王府上施恩了。
第二个,司徒旻就直接挑了贾代善的嫡长子贾赦,贾代善一直以来,跟司徒旻关系比较亲密,人也聪明,知道进退,司徒旻自然乐意加恩贾代善。
贾代善成婚好几年,才算是有了贾赦这个嫡长子,贾源夫妻两个对这个金孙宝贝得不得了,才生下来,就被贾源的夫人徐氏抱到了自个院子里头带着,只将儿媳妇气得暗中诅咒不已。
贾源当年常年在外征战,每次回家都是来去匆匆,哪有时间跟家里妻妾亲近,徐氏是个比较强硬的性子,她跟着贾源苦了半辈子,可不是为了给别人做嫁衣的,因此在她生下贾代善之前,根本没有容许其他妾室有孕,等到贾源有了贾代善的时候,都已经是人到中年了!之后呢,徐氏也按照自己的承诺,终于肯让侍妾怀孕了。只是呢,生归生,等到几个庶子女陆陆续续成婚之后,徐氏就直接将几个庶子都分了出去。
贾源对此不以为意,他当年在外头打仗,徐氏吃了不少苦头,而且呢,她也没苛待过他那些小妾还有庶子女,所以,分家就分了呗,横竖那些庶子本来也不算出息。
等到了贾代善成婚的时候,似乎贾家这个晚育的传统也传下来了,史家那边那叫一个子嗣繁茂,结果嫁过来之后,好几年史氏都没有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