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明月东升-第10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苏翎再次摆了摆手,说道:“不说这个了。你回去看着办便是,以后这事我便不问了。”

胡显成说道:“大哥,以后兄弟们地亲事,我看都交给陈家大小姐办好了。我们只管给名册出来,派人相亲,其余地,我看我们再办也是白费劲。女方那边,是使不上劲地。”

“好。好。就这么办。”苏翎说道。

“咱们说说正事。”苏翎看了看两人。说道,“胡显成,你的新兵营如今如何

胡显成收住笑脸。说道:“都按规矩办的,如今营内有两万人,武官学院的武官们带队整训。其余各营新招募的新兵,还在赶来。”

苏翎点点头,说道:“辽阳城这里。我已按筛选完毕,剩下的人都给了袁大人。我们如今有四万人马,再加上三千新建的骑兵。以及汤南凯的火器营,总计四万八千人马。这些算是战兵。这接下来只是强训而已,别的事倒是没了。海州地郝老六。我也拨了一部分选出来地兵给他,也算是有了一万人

赵毅成接过去说道:“粮草、军需各项都已齐备。朝廷仍然在发运,有袁大人主管运送,这方面已经不愁

苏翎点点头,说道:“总的来说,辽阳这边的军事部分,算是都布置妥了。镇江堡与金州等四卫,你与冯伯灵倒是不必急,仔细着办便可。余彦泽地振武营,我这边给其调拨了二千人马过去,曹正雄部调拨了一千,人虽然不算景瑞,但好好训过,也是可以带的。”

胡显成边听便点头,见苏翎说完,便问道:“大哥,如今是八月,练到年底,这些营也该都能用用了。你说什么时候出兵?”

如今形势是一边倒之势,所有有利的因素都偏向于苏翎一部,这最终目的当然是打败努尔哈赤,胡显成这一问,倒是连赵毅成也看向苏翎,等候回答。

苏翎笑着摇摇头,说道:“这是迟早的事,我们不必定时间。眼下抓紧时间练兵,这些兵,不仅要练得能上阵与努尔哈赤地八旗兵撕杀,还得练得我们以后能用,明白么?”

胡显成、赵毅成一怔,仔细琢磨了苏翎话里的意思。

胡显成问道:“大哥,这个在镇江堡可能还好办,你这里能做到么?”

赵毅成也说道:“是啊,大哥,目前做的,可都与上阵杀敌有关,大哥适才说地,可不是小事,难度较大。”

苏翎点头说道:“难度是不小,却是必须做的,等到收拾了努尔哈赤,再来做,难度更大。如今又袁大人协助,这几营兵地主官都是我们的人,可最重要地,还是那一个个的兵们。我地想法,是要将我们训练过的这些兵,都留在辽东。”

胡显成、赵毅成都沉默了片刻,默默想着苏翎的这个目标。

苏翎接着说道:“你们也都看到了辽阳城外的荒地了。这回,我们提前一步,将辽阳乃至南四卫的土地,重新划分过。”

胡显成说道:“大哥,镇江堡那边,召集的管事培训,已经差不多了。不过,只能将就着用,毕竟里面还有不少不识字的,凡是只能靠死记。还有,我们原来的那些伤残了的兄弟,也都派在里面

苏翎点点头,说道:“不怕,先从大的村镇开始。每处村镇都要派驻我们的人,就在当地招募人手,先将无主的土地全部收上来,按千山堡的规矩分下去。要将每一处村镇都控制在我们手里。辽阳、海州由我与郝老六来办,余下的,可都要由你的那些人手去做了。”

胡显成点点头,说道:

苏翎自言自语地说道:“辽阳,海州一带的土地,也该让这些援辽的兵动心了。”

第一卷 辽东轶事—第四卷 铁骑夺金

第三十二章众心所向

远道而来的胡显成,在辽阳仅仅留了三日,便再次启程前往海州,直奔郝老六而去,并由海州经复州、盖州、金州,再返回镇江堡。这一趟,将是胡显成对这三日商议而成的事项,做的最直接的巡视。

这三日里,苏翎与胡显成、赵毅成几乎是足不出户,日夜都在总兵府后院的一所偏院内商议要事。胡显成最终也未能去看看辽阳城四周的十几座大营连绵不断的威风。作为当初十七个兄弟之中唯一已经成家的,且自千山堡起其便一直致力于农事与日常管事所积累下来的经验,胡显成依旧被苏翎派作民事上使用。尽管胡显成属下也有不少兵马,单是镇江堡的新兵集训大营,便有两万多名新兵,但终究与带兵上阵无缘。胡显成离开辽阳时,多少是带着些遗憾、羡慕的心情,自辽阳城外的军营间穿过。

苏翎兄弟三人商议的事项,依旧是以土地分配为主,当然,这不免会牵扯到其余的相关事宜。这种粗略定下的,仅仅是大致的目标而已,具体事宜,还是各自回去重新制定细则。胡显成带来的邵安东,最终还是被允许参与进来,做了两日的记录之后,第三日,略微摸到一些门道的邵安东,便能为苏翎等三人提供一些参考与建议。那思路自是让苏翎看到了其所能发挥的好处。

时至天启元年八月,苏翎率部自千山堡群山之中猛然出现之后,这军事上的筹备、部署,算是已经达到了目的,源源不断的粮饷、军需也不必担忧。甚至连运送事宜,也有辽东经略袁应泰管带着那二万多精壮负责,此时才处置土地问题,也算是适逢其时。这不说别的,单是正赶上收获季节,便对今年地粮食征收有一定好好处。辽东都司辖内,原有的卫所建制早已失去作用,从这一点来说。苏翎此时才办理与土地相关的事宜,已有些晚了。

按兄弟三人商议的结果,辽阳、海州处于战事前沿,又多是援辽兵马聚集之地,这里便全由苏翎处置,而其余的后方地域,则仍由胡显成全权处置。

对胡显成来说,镇江堡已经提前完成了这项工作,宽甸五堡以及千山堡也无需再做过多的调整。目标也仅仅剩下金州、复州、盖州三卫辖地。这三卫。不仅地域要比千山堡大出数倍,且人口、土地也是成倍增多,向来是辽东都司的粮仓,以及后备兵源的出处。将这三卫纳入苏翎麾下,可以说这辽东都司便完全落入苏翎地掌握之中。或者说,整个辽东目前所存在的区域,都将归属于苏翎及其兄弟们所形成的势力。事胡显成已经略做准备。那些由千山堡抽调出来的管事们,已有五百人在镇江堡集训。这五百人不同于当初抽调到镇江堡参与管事的人,完全是新来的,且正如胡显成所说,其中不少人还不识字。集训的内容全靠心记。

这里不得不说说千山堡辖内的那些百姓们,也包括宽甸五堡那最先纳入苏翎麾下的数万人口,如今可谓今非昔比,变化极大。那些昔日偷越边墙逃亡地,连吃饭、睡觉都成问题地人家,如今可是家家有房,户户有地,过着往日难以想象的日子。经过数年的耕耘,那些尽心开垦出来的田地已经能够确保一家人的吃食,且大多有所富余。而胡德昌等人从未断过的商队。也带来无数布匹、陶器等等日用品。用来交换无数山货、皮毛以及人参,这使得千山堡辖内的人家。这银子,也逐渐多了起来。

至于宽甸五堡辖内地百姓,倒是从赫图阿拉大捷中得到无数好处。那些按村组建起来的民夫队伍,在战后果然得到了事先许诺的分红。那些战利品中,金银倒是不多,且就算有,也被全数收去,不算在红利之内,这倒也没有引起不满。这些民夫大多一辈子也没见过上十两的银子,骤然见到数千计的银两,除了惊当然,那些私藏银子以及其余战利品地,都受到严厉的处置。

村民们分得的红利,有牛羊、马匹、布匹、农具等等,都是一般农家急需之物,非常实用,甚至在这边墙一带,有时会是有银子也买不到的。当然,粮食在其中也占了很大一部分。由赫图阿拉直至牛毛寨一带所有的女真村寨中存储的粮食,连一粒也没剩下,况且那些村寨中大多有现成的骡马、大车等等,倒是让运输便利了不少。这些都使最初一副冷漠态度的百姓们心态大变,要说苏翎在宽甸五堡开设市场等等一应举措,让百姓们看到几分不同,那么这次大捷便是最实惠的好处。

前面已经说过,辽东百姓的构成,本就异于山海关以内地大明百姓,尤其是这最接近边墙一带地人,不管是谁做了这片土地的官员或是首领,只要能有好处,便不会有什么反应。而这一回,就连传说中也从未听说过如此地益处。跟着那位苏将军,居然连平民百姓也能得到好处,这如何不能使人心所向发生转变?事实上从召集民夫时起,这数万百姓的心态就已经开始倾向于苏翎所部了。

至于当初随刘出征的明军士兵以及姜弘立所带的朝鲜士兵,虽然在屯田新村里劳作,日子却也过得不错。这鲜的小兵,都差不多是类似的状况,在原地可没什么值得夸耀的家产,大多数都没几亩地,养家糊口全靠军粮月饷。这到了军中,再一克扣,或是被军官勒索、驱使劳役,日子更不能说有多好。

而在千山堡,除了第一年较为辛苦之外,次年便过起了比在家乡还要好的日子,不仅顿顿都能吃饱,且还有了新衣,房子也随着不断的增建,到后来达到一人一座房屋的结果。而随着苏翎所部不断增长的实力,这牛、羊、猪等等家畜,也很快在每家每户出现,算是有了自家的财产。这样一来,除了心思转的快的去苏翎所部当了兵,这剩下的,大概除了有些想家之外,便没有任何可抱怨的了。

甚至有些朝鲜士兵还在属于自己的房子建好之后,还请求将自己的家人接来同住,就此在千山堡落户。同样在明军士兵之中也有这样的事出现,只是太过遥远,只能慢慢再办。

当然,这些归顺了的士兵,是在一股神出鬼没、谁也摸不清什么时候会出现的铠甲骑兵的清理之后剩下的。数万之数,当然不能说都是一样的心思,但只要稍有异动,便会消失无踪,是生是死都无人知晓。

至于刘等数十名明军较高级的武官,除了与一般士兵一样拥有属于自己的房屋、土唯一的优待大约是可以读书,千山书院印刷出来的书籍,可以免费赠送一部分。随着苏翎所部的扩展,大部分的军官都被询问过是否愿意出来做事,在经过集训之后被派往各地,自然,那里的日子过得要比屯田新村好得多。到最后,仅剩下刘等高级武官,在千山堡过起了田园生活。要说的是,这其中也有少数武官,被暗中清理掉了。

这样一来,尽管其中必然还隐藏有不稳定因素,可总体来说,整个千山堡辖内,是一副众心所归的局面。如此,便为胡显成不断从千山堡辖区内抽调人手,创立了基础。

在千山堡时,管事这个称呼,不过是代称,既不算官职,也不代表地位,仅仅是某一项事务的领头人。所有的管事都是从贫民中选出来的,如今在镇江堡一带,所有有过经验的管事早已抽调一空。这胡显成集训的五百人,却都是千山堡以及宽甸五堡一带的普通百姓。所谓集训,不过是将以往千山堡的规矩,以及在办事过程所遇到的问题的解决办法集结成册,然后命人读给这些人听,并一一考核其应对办法。

好在这些必须掌握的处置原则,大多与农事有关,这些百姓即便不识字,也没有多少困难,左右不过是丈量土地、收取税粮等等。另外,胡显将历次战事中残疾或是士兵的亲人中选了数百人出来,也进行同样的集训。这些人将分别奔赴各地,带诸事办妥,再将家眷迁移过去,就此落户扎根。由山中搬到平原地带,这可没人不愿意,甚至以此为荣。当然,那些军人家属们,更是兴致高昂。

这些昔日的穷苦百姓,如今有机会出人头地,自然个个争先。虽然这些人看上去都算是憨厚老实的人,可这反倒是令胡显成成较为放心使用的基础,只要是定下的规矩,都会得到彻底的执行。

当然,待遇是丰厚的。每月有月饷,家眷到了之后还另有月粮拨付,至于住宅,那更是免费提供的。简单一算,就算不种那照样拨给的农田,这些管事一家大小也会不愁吃穿。

第一卷 辽东轶事—第四卷 铁骑夺金

第三十三章乡镇攻略

胡显成由海州、金州走了一趟,返回镇江堡的第二日,便发布命令,实施兄弟三人商议妥当的土地政策。

首先从新兵大营中调出经过初步集训的一万名新兵,以二十名士兵为一队,指定小队长,总计五百个小队。然后将集训的五百管事以及另外五百残疾士兵、军属,两人一组,编为五百双,一正一副,明确职责。随后,一一组管事配置一个小队的士兵,这总计一万一千人马,便浩浩荡荡地向金州方向开去。

胡显成在这一趟的巡视中,已经确定好了目标,再加上赵毅成的那些哨探汇集的消息,在回到镇江堡的当夜,便定下五百个大型村镇的名单。这一万一千人,已经拿到了每一个村镇的名字,从管事到士兵,都对目的地十分明确。

这五百个村镇,均是沿着辽东都司修建多年的驿道两边设置,人口由数百到一千多不等,基本上算是金州、复州、盖州三卫人口的主要聚集区。胡显成打算先处置好这五百个村镇,随后在向一些偏僻处的小村、屯延伸。与当年辽东都司设置卫所不同的是,此次胡显成不是先从最上面的卫一级开始占领三卫辖区,而是走的先下后上。

这五百组管事,被冠以正、付村长、镇长之名,而由千山书坊赶制的榜文,也已加苏翎的将军大印,只需临时添上这些管事的名字便可。那一个小队二十名士兵,则担负起护卫以及协助这些管事接管村、镇的任务。当然,这种兵权是临时的,每一个队长临行之前,都被胡显成召集起来另外发布军令。每个小队以二十日为限。待另一队前来换班轮值时,再返回镇江堡的新兵大营。这也算是一种练兵地特殊方式。

这两人一组的管事们,因也是农家出身,经过集训过后,只知听从命令行事,到了目的地,不管三七二十一,先寻了住处。要说这件事。原本不算简单,该仔细筹划的好,胡显成倒只是简单吩咐了几句,没有过多交待。这点有些与苏翎的性子相符,凡是只管下令,这具体做事,要看做事的人的本事了。

好在这辽东战火一起,各地逃亡的士绅、大户可是为数不少,这些村、镇里地大户、百姓也无一例外。有名无人的屋舍倒是不少。是故这头一件事落脚之处。五百组人马倒十分利索地办到了。不过,所选的住处却相差极大,那些较大的镇子,两个镇长差不多都住进了算是深宅大院的一套房屋,那些较小的村子,最差的只寻到一套只有五间房子的小院。不过,这些管事们倒没什么好挑剔的。只粗问清了有无主人,便立即住了进去,稍事收拾,便开始张贴榜文。

榜文地内容自然是经过一番仔细商榷地,内容的第一条。便是确定两位管事的身份、地位,并十分明确地指出,原有官吏无论大小、级别全数作废,由榜文发布之日起,所有大小事务,均有两位管事处置。并用醒目的字体宣示,凡是阻挠两位管事办事之人,将被罚没所有家产,所有土地、房屋一律充公。

对于这一点的保证,自然是由那二十名铠甲齐全。站姿颇为威风的士兵担保。另外。赵毅成已经传下命令,令辖内所有哨探。都要密切关注、配合这次行动。而陶安峰率领的五百专办血案地哨探,则在三卫往来巡视,这是最后的手段,务必要确保管事们顺利接管所有村镇大权。

榜文中倒并未说明这样的村长、镇长是个什么级别的官吏,但内容却是将管事们的职权说地十分清楚。这第二项,便是勒令所有百姓,在十日之内,上报每一户的人口、房屋地契等等,过期不上报的,一律视为无主之地,全数充公。并在其后注明,家中没有土地的,也即刻起上报人口,待土地清查完毕,将立即按每人五十亩的标准,分配土地。

这一条最是繁琐,那些无家,倒是很快便到两位管事设立的地点报上一应事项,当然是指望着这新来的管事真能分给土地。至于那些大户人家,最初几日还在观望、犹豫,大多是望着那些面无表情的铠甲士兵琢磨着,尤其是在当地人多势大的大户,心里大概还盘算着这是不理睬,还是隐瞒一些田产地好。大明朝辽东都司做地清查土地的事情,也不是一回两回了,哪一次不是打点一下也就过了?可这回,虽然那位名气正盛地苏将军之派来了二十二个人,但瞧这架势,好像跟以往不太一样。最终,大概是忌于没收、充公的命令,大户们还是在最后几日,都报了上去。

这麻烦事,是两个管事都不一定会写字,识字倒是经胡显成费了番功夫,在搭配时,勉强做到了,至少有一人是识字的。补救的方法自然会有,这在另一张贴在一起的榜文上注明的。每一组管事都带了五百两现银,算是开办费用,除了解决吃食之外,便是雇佣人手之用。

这些村、镇既然成立已久,自然不会少了能写能读的人,榜文上给的酬劳也颇丰,每人十两银子,期限只有半年。这书办招募倒是爽快,一共六名书办,用去六十两,算是第一笔费用。另外,还招募精于丈量土地的人五十名,每人二两银子,期限未土地结束为限,这是第二笔。随后,是招募十名民兵,用做平时护卫以及跑腿办事,这个期限一年,每人十二两银子,总计一百二十两。这样下来,便只剩下二百二十两,算是留给管事们备急之用。自然,这初期的粮食吃食等等,也在其中支取。

管事们最先办的,当然是这招募的事情。有银子赚。自然不愁没人来应。所有的招募之人,都被严令训诫了一番,那说辞也是集训地内容之一。按照背熟的话说,那是不论这些人以往是做什么的,一概不论,但只要来了,办事尽心尽力那是自然,但若是弄虚作假、欺蒙不实着办事。一律按军法处置,轻则罚没家产,重则斩首示众。这番训诫效果不错,不论中间是否有人不算好人,这办起事来,倒没生事惹麻烦。

六名书办分做六处,将每一户人家的人口、房屋住处,田产数目、界限都一一登记入册。随后经过两日的统计,得出该村、镇的总数。随即。那五十名丈量土地之人。被派上用场,将名册内的所有数据统统过了一遍。每一处丈量完毕,都将签字画押,以做日后的凭据。这些管事对此也算熟悉,倒是不怕被人蒙骗。同时,又拿出一部分银子,赶制出来一批木制那些清查后的土地上,以做标记。这在日后会进一步换成石刻标记。

令所有的大户、百姓意外的是,每当丈量完一处田产,只要与原有地契相符,两位管事便拿出一份精心印制成的文书。重新填写,颁发给田产的主人。两位管事倒是多余的话一句没说,那份新地契上倒是注明了,每三年核对一次,重新换发地契,若是弄虚作假者,罚没。至于原来的地契,两位管事也没说要收回,总之什么都不讲,让主人自己去琢磨。这若是跟榜文对照着看。无疑是要将原地契作废的。这在大户、百姓之中有什么影响。倒是无人多问。总之眼下只要是真地,新地契照发不误。

丈量土地花费日久。两位管事是分做两班,每次带着二十五人出去办事。剩余一人,则处置其余地事情。要说这村、镇里其余的事,却各不相同。稍大一些的村、镇,都设有公田、义仓,这若是属于那些居住了几代人的大族所有,两位管事也不会干涉,这算在清查土地之内的事。若是属于全村共有的,则命其掌管者交出所有清单、名册,并讲明,日后归管事掌管,用处不会变化。

这件事在少数村镇受到阻挠,个别的还公然反抗,甚至殴打了管事以及那些招募而来人。这当然受到严厉的惩罚,不出二日,那些聚众闹事者被突入奇来的大队骑兵全数擒获,为首者当即斩首示众。其余的人连同家眷,被全数带走,不知所踪。这样一件小事,或许应该说以往官府根本不敢管的小事,却招致如此严重地后果,可是那些以自家一族势大者瞠目结舌,战战兢兢,连忙向两位管事谢罪,以求原谅。两位管事倒也不计较,不久,被抓走的一部分人重新返回村、镇,但家产一律被充公,房屋也需另寻,土地倒是按着无地之人处置的,每人分给五十亩地。

这件事要比其余传闻传播的更快,更广。那些大户中更是纷纷议论着,这天要变了。辽东总兵官苏翎的名字,是跟严令联系在一起的,任何事均不得违抗,违者只有一个“斩”字。这位苏将军,可是不管你家势如何,祖上又是什么官,什么出身,总之在派驻管事的村、镇里,两位管事便是最高长官。什么家族势力,或是仗着人多威逼的,只能是给管事们的名册上增加一些可供分配的土地数目,以及房屋充公地总数。

要说这件事地负面影响,几乎没有存在过。清查土地之后,有相当数量的土地被视为无主之地收归公有,这些要么是弄虚作假者遭到地惩罚,的大户人家所有。随后不久,管事们又果真是按着每人五十亩之数重新分派下去,那些往日穷的连逃都舍不得家里那点家什的百姓们,可是头一次凭空白得了价值不小的田产,且一样拥有崭新的地契文书。这份心情,可是难以言传的。当然,这最后都归结到辽东总兵官、征夷大将军苏翎的头上,也不知苏翎的名字,在多少人家的窗前不时地被提起。

清查、划分土地,不过是管事们做的第一步要事。这个阶段一过,在所有的村、镇,这些管事们都建立起了威信,不论那些大户是否看得上眼。但也不敢再有任何违背行为。清查、划分的结果出来之后,这结果便被逐步报往胡显成处。

这各地情形不一,自然有多处来的土地、房屋,或是某地地土地完全不够划分的情形出现。当然,这种情况也不多,这要感谢那些逃亡的大户们,不知用什么法子多年积攒下来的土地,可大多都被收归公有了。可见那些逃亡山东的百姓之中。真难以想象有多少是大户人家。

这有一点可以证明的是,这五百个村镇中,倒连一个昔日的百户、千户等官员都没见到。想必都过海逃亡去了,另外,恐怕也有家资颇丰的,借此机会,远离辽东这个偏僻里可绝不会允许辽东籍贯地官员、大户、百姓迁居内地,那些世袭的百户、千户、指挥们,根本没有任何机会迁居。而如今朝廷已经下令。要妥善安置那些逃难的“百姓”。

这“百姓”二字,可是那些大户们的依仗,朝中大臣们谁也不会拿这件事做文章,反而是一项“仁政”。倒不会想到其中有借这个机会的人存在。

统计结果初步报到胡显成处,便开始做一些调剂,不过是此处到彼处,反正待遇都是一样的。与此同时。一部分镇江堡迁居的百姓,也做了调整,被迁往那些土地余的较多的村、镇落户。其中,便有一部分来自千山堡一带地女真人家。女真一族,由此时开始。便被融入辽东百姓之中。

当然,那些迁入地村、镇,百姓们大概还是头一次如今近距离地见到所谓的“建奴”族人,这心理上的距离倒也不算很大。因为那些经过初步同化的女真人家,看起来与汉人几乎没有区别。当然,辫子是没有的,尽管去辫之后那发型有些怪异,却大致上还是汉人的模样,更别说那穿着,语言。以及日常耕作的行为。

事实上那些村、镇地管事们压根没提起过这些人是女真人。这在千山堡就是已经习都是一样对待。当然,这总是会被人知道的。自然便会有一些百姓借机生事,或是辱骂,或是时不时地给予找一些麻烦。管事们对此,都是一个态度,初次警告。再犯则毫不容情,经过初步询问之后,便一律罚没所有家产,迁往它处重新分配土地居住。

这件事,为日后建立民间新的邻里关系起了头,并随着管事们这种十分严厉而果断的态度,不断完善着。说起来这倒是无心之举,胡显成等人也从未就这类新地关系商议过,当然也就没有什么准则一类的可供参考。但这些管事都是些淳朴的百姓出身,这即便有了这种权利,却也从未出现过滥用的现象,反而都只是尽心做事,从不抱怨。而这类事的处置,也是基于一个简单的道理,欺负人者,便要受到惩罚。

这当然受到大多数还属于平民的拥护,管事们的权威,便进一步得到提高。而不久,往日需要那些“德高望重”的族长,或是“长者”出面解决的纠纷,也都纷纷汇集到管事们地手里,请求明断。这类事情出得多了,胡显成便开始召集那些幕僚们,商议起是不是要弄个什么“民间通则”一类地乡规出来。

这种强行占领村、镇的模式,当然是十分有效地。在全部五百个村、镇,已经达到了预期目的,清查、重新划分土地的事宜算是告一段落。尽管这其中不乏有过过于血腥的惩罚手段,真要按大明律来衡量,也显得过于重了。但乱世之中,这中手段却是最有效的,任何哪怕是一丁点儿的违背、阻挠、干涉,都会立即受到严厉的处罚。形成的结果,便是所有的百姓都已知道,如今辽东执行的是辽东总兵官、征夷大将军苏翎的军令条款,而不是什么大明律一类的东西。

强行压制,必然有顽抗不服之人。除了接管义仓的那次骚乱,还有一次最为严重的反抗,事由却是早已被人忘却,总之是有一个家族的二百多名掀起的暴乱,想必是该与次户人家隐瞒田亩数目有关。不过,这些人最严重的做法,是当众焚烧了新款地契,并将两个管事暴打了一顿,将那二十名士兵全部缴械,捆绑关押。

这件事苏翎其实并不知晓,事情的处置,连胡显成也是事后得知的。这回解决麻烦的,是赵毅成手下那最恨大族世家的陶安峰。消息的得知,哨探们自然是最先知道的。陶安峰对付这种事,可算是经验多多。陶安峰得报之后,连夜召集所属哨探,于次日清晨抵达暴乱的村子。

这个村子一多半都是那一名字都是用的本姓。据说祖上也是辽东卫所军籍,但凭着祖上做过几回卫所官员,便积攒下这数千亩的土地,算是辽东侵占土地的一个缩影。这样的人,自然不甘两个乡下人前来指手画脚的招呼,不过还克制着没有杀人见血。或许那烧新地契的举止,也是出于无心之举,也搞不清楚到底是哪一家的晚辈冒失而为。

不过,这到了陶安峰眼里,却不管那么多,赵毅成使用陶安峰的这数百哨探,用的便是血腥手段。清晨之时,那家的长辈大概是正在商议如何收拾残局,二百多名青壮汉子也整夜未睡,为这一举止兴奋不已,这些人都聚集在家族祠堂外的空地上,燃着篝火,闹闹哄哄的。死亡便在此时降临,且毫无预兆。

陶安峰一向喜欢亲自动手,千山堡研发的短弩,那三只涂满剧毒的弩箭,便最先由他射向那几个或许是族长一类的人物。紧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