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把酒祝东风-第1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平沙万里


第61章 兵临城下
  西北的风大,张嘴就是一口沙子,冯思远检查布防回来,一进门,就看见几个人正在喝酒赌钱“你们几个小崽子,说了多少回了,再让我碰见你们赌钱都军法处置!”
  几个士兵忙说道:“将军,这都是武将军逼我们的,他说你要是军法处置就处置他!”
  武郃笑呵呵的起身,说道:“惇行老弟,就是闲来无事玩玩,犯不上军法处置!”
  “武将军,你什么时候管起我的兵来了!”
  “不,不敢!”武郃忙说。
  “你要是再敢跑到我这教唆我的兵赌钱,可别怪我不念及手足情谊!”
  “不会了,真的不会了,这是最后一次!”虽然每次他都承诺这是最后一次。
  冯思远懒的跟他计较,问:“你跑到我这来干什么?”
  “还不是俺家妹子的婚事,你也老大不小了,你看别的男人像你这么大,儿子都三四个了,哥哥我是担心你老了没人养!”
  冯思远脱下铠甲,做到火盆前,端起西北的烧刀子一饮而尽,说:“我娶老婆了!”
  “啊?什么时候?”
  冯思远瞥了他一眼“八年前!”
  武郃忙扇了自己一个嘴巴,真是哪壶不开提哪壶,这冯惇行是犯了事被发配到这的,听说以前是个氏族大公子,还中过进士呢!不知道朝中究竟是有什么大人物作梗,这些年来冯思远战功无数,却还只是个副将。
  忙转移话题,说道:“你说说着群可恶的党项人,哎,但使龙城飞将在,不叫他们……干什么来着??”
  这个武郃吴将军是个西北的粗人,不识字却还喜欢拽两句诗文“不教胡马度阴山!”
  “哦,对对对,你就是咱们的飞将军呀!西夏人去攻打渭州,不敢来打咱们秦州,就是因为有你在这守着!”几天前接到军报,西夏大举入侵渭州,朝廷从秦州抽调了三万人马去解渭州之急,李大将军临行前,留下冯思远负责秦州一切军务。
  “武大哥,西夏人狡猾得很,不得不警惕呀!”冯思远一直觉得那帮子党项人没这么光明磊落,指不定憋着什么阴谋诡计呢!
  “朝廷派人来巡查防务!”
  “来的是哪位大人?”
  “听说是枢密副使李弘济,官家眼前的红人呀,听说这位大人长的可水灵了,以前是兔爷,后来考上进士,因为这个被整惨了!”武郃碰了碰冯思远的胳膊“哎,惇行老弟,你在京城待过,见没见过这个水灵的李大人?”
  过了八年,听到这个名字,冯思远身子还是不自觉的颤了一下“没……没见过!”。这些年,冯思远在边关,偶尔会听到李弘济的名字,不过与自己没有直接关系,也就刻意躲着,两府调动一向频繁,他应该是刚刚升任枢密副使的吧!
  要见到他了吗?
  武郃走后,冯思远指着刚才赌钱的那几个士兵下令“都拖出去,每人重打五十军杖!”
  这几个人见冯思远刚刚和武郃聊的十分开心,以为自己躲过去了,没想到这冯将军是秋后算账,很快,院子里就响起霹雳啪嗒的军杖声和士兵的哀嚎。
  冯思远刚刚来到西北军,被分配到杂务兵,谁都看不惯他这副秀才模样,西北军这群糙汉子跟开封府天子脚下的那些锦衣华服的禁军不一样,个个都跟强盗似的。
  冯思远被刚开始被这些人欺负狠了,呆的时间长了,就知道被欺负了就打回去,打不回去就忍着。后来李左到了这,急需找个识字的文书,冯思远就被提拔到李将军身边,之后就成了李将军的副将。
  听到外面那些人的叫声有点假,冯思远吼道:“没吃饱啊?”
  这一嗓子吼过,院子里的惨叫声立马真切起来,过了不大会,亲兵回来报告说:“将军,打完了!”
  “嗯!”
  打完了人,冯思远回屋子里倒在床上,拿出这八年来一直贴身携带的锦囊,上面丝线都磨旧了,仔仔细细的端详“错舟,你什么时候来呢?”
  冯思远没等到李弘济,先等来了西夏人。
  几天后,探子来报,说西夏大军三万人正在朝秦州赶来,此时秦州骑兵都去解渭州之围,现在守军不到五千,还都是老弱残兵。
  武郃是个武夫,听到这消息,暴跳如雷“这帮子狗娘养的西夏人,老子出去跟他们拼了!”
  冯思远忙说:“武大哥,稍安勿躁!我已经派人叫知州大人到这里来了!”
  “还稍安勿躁呢,人家都欺负到家门口了!”
  “你现在出去就是送死,李将军走之前,将秦州一切军务交给我决断,你听我安排!”
  武郃是个大老粗,四肢永远比脑子先行动,一屁股坐回到椅子上“行,听你的,你说我们该怎么办?”
  很快,几个士兵拖着一个五花大绑的人进了屋子“将军,这知州他想跑,被我们在城门口拦住了!”
  那人被打的鼻青脸肿,冯思远细看,果然是知州。
  那知州见了冯思远,非但没有半点愧疚,反而一派嚣张,看向屋内诸人,大言不惭说道:“我乃朝廷认命的秦州知州,你们竟敢绑我,莫非要以下犯上不成?”
  大宋一向重文轻武,文官可以压在武将头上作威作福。
  冯思远看着他露出一丝冷笑,手中原本托着一杯茶,手指用力,“咔嚓”一声,那茶杯就在他手中粉碎。
  知州大人吓得一个哆嗦,嚣张气焰顿时消下去不少,软了声音说道:“将军,西夏人多势众,咱们打不过,为了保存实力,还是撤吧!”
  进了军队,冯思远才深切体会到文人就只适合内斗,遇到了强敌绝大多数都是软骨头,这当然也包括八年前的自己。
  冯思远看向那两个绑他回来的士兵喝道:“你们两个,怎么办事的?知州大人想出城,你们拦着他干什么?还不过来松绑!”转而又对那知州笑呵呵的说道:“大人,我这就让他们把你送回到城门去,你就当从来没来过这,你想去哪就去哪!回家数数你们家多少颗人头够官家砍的!”
  听到这话,士兵解了他身上的绳索,知州也不敢出门半步,临阵脱逃,就算是他自己从此隐姓埋名,他的一家老小还在开封呢。冯思远瞥了他一眼,问:“知州大人,你是走还是不走了?”
  知州擦了擦脑袋上的冷汗,说道:“我是秦州的父母官,怎么能抛下百姓自己逃跑呢?”
  “那好,你现在命府衙里的所有衙役出动,将城外百姓都迁到城里来,粮食能带来的就带来,带不进城的就一把火烧了,务必做到半粒米都不能给西夏人留下,再有半天西夏兵就到城下了,所以你只有两个时辰的时间!”
  “两个时辰,怎么可能?我才是这秦州的知州,李将军不在,你们几个武夫凭什么命令我?我乃是正牌的进士出身,你一个小小的贼配军,哼!”
  武郃火了,站起来拍桌子骂道:“你个鸟官,李将军走之前已经将秦州军事全部交给冯将军了,你算个什么东西……”
  冯思远摆了摆手,示意武郃稍安勿躁,缓缓说道:“你就只有两个时辰的时间,耽误一刻就少一刻,我们绝不会弃城逃走,到时候坐守孤城,你是一州之长,还是普通百姓,都没有什么区别!”
  知州听出冯思远话里深深的杀意,纵使不甘心,他也只能按照冯思远说的办,有句话怎么说来着——秀才遇上兵!
  随后,冯思远命人出城给枢密副使李弘济送信。
  即使做完这些,冯思远很清楚五千老弱残兵对战西夏三万铁骑,不一定能撑到救兵到,于是贴出告示,秦州守城将士,城中有自愿参与守城的男子,与军队同等待遇。此时此刻,卫国就是保家,几个时辰便纠集了三千壮士编入守城军队。
  最后,冯思远让武郃和秦州知州共同守城,自己将率领五百人出城,找个隐秘的山谷躲藏起来,西夏大兵来袭,所带粮草必定不足,只要他们坚守城池,他们在西夏粮草告罄,军心动摇的时候发动奇袭。
  大千世界,人各不同,这个时候秦州守将大部分跟随李将军去救渭州,只留下冯思远和武郃守城,武郃骁勇,但是容易意气用事,只留他一个人在的话,说不定会被敌人两句话激怒出城迎战,而知州恰恰相反,胆小怕事贪生畏死,留他在城里,绝对会龟缩起来任由敌人揪出他的祖宗十八代问候,他都会充耳不闻,武郃和知州这时候相互取长补短,应该是最合适的搭档了!
  安排好城内的事情,冯思远挑选了五百死士。知州站在城头上看着冯思远离去的背影,阴阳怪气的说道:“只怕这冯将军一去,就再也不会回来了!”
  武郃恶狠狠的瞪了知州一眼,骂道:“你当冯将军跟你一样是个贪生怕死的胆小鬼?”
  知州被武郃呛了一句,乖乖闭上嘴巴不说话了!
  冯思远出城不到一个时辰,枢密副使李弘济就赶到了秦州,正好与冯思远错过。


第62章 以死报国
  李弘济在赶往渭州的路上,收到渭州传来消息,李左李将军带兵赶到渭州前,西夏大军就撤了,李弘济料定西夏人这是耍了一招声东击西。但他不敢让李左将军撤军回援秦州,西夏人诡计多端,难保李左离开渭州后不继续攻击,于是一边派人从邻近的州县调集人马,自己率先赶了过来。
  武郃将冯思远的计划和盘告诉了李弘济,他是枢密副使,是整个朝廷除了官家和枢密使最大的军事官员。既然他到了这里,不管他究竟懂不懂打仗,名义上都得由他统筹全局。
  知州在一旁酸溜溜的说:“大人,我看那冯思远是带着那五百逃跑了,西夏大军马上就要杀过来了,我们坐困危城,不如……暂避锋芒如何?”
  李弘济眼神瞟向知州,问:“你想避到哪里去?开封安全!”
  “不不不,下官不是这个意思!”
  李弘济懒的搭理这个贪生怕死的知州,只是忽然听到冯思远的名字,心里有点乱。他刚刚调任枢密院不久,也知道八年前冯思远被充军发配到了秦州,却没想到他现在是李将军的副将。
  在李弘济的印象里,冯思远一直都是那个满脑子风花雪月的纨绔子弟,不是什么好人,但坏的有底线,不做伤天害理的事却一向贪生怕死,如果按照他的布局,倒是一条险中求胜的计策,但出去的那五百人,怕是真的就要埋骨城外了。
  冯思远他会不会真的带人跑了?李弘济心中一直存着这个疑问。
  西夏大将挟雷霆之势而来,就是想趁着秦州守备空虚要一举夺下秦州,可惜直到日落,他们秦州城下丢了一千多条性命,这座城依旧岿然不动。
  冯思远带着五百人就隐藏在秦州城外一座山谷内,他登上最高峰,面无表情的看着西夏人如潮水一般朝那座城涌过去,他看见城墙上大宋士兵如筛子一般掉落,被西夏马蹄踏的血肉横飞。
  八年的时间,这样的场面冯思远不知道经历过多少回,曾经那个满脑子风花雪月的才子早就在这样的人间炼狱中灰飞烟灭了。人命和鲜血,对冯思远来说,都不是那么那么的重要,因为这是战争,你越是害怕失去,就越有可能失去更多,只有坐在千万尸骨中央,还能理性思考的人,才能获得最终的胜利。
  眺望战场的时候,冯思远忽然看见秦州城墙上出现一袭紫色官服,距离太远,他看不清长相。但这个时候能出现在这里的,穿着紫色官服的人,就只可能是李弘济。
  冯思远那一颗冰冷的心忽然起了波澜,李弘济是什么时候来的?秦州这么危险,他应该呆在安全的地方的!
  西夏连攻数日,仍旧拿不下这座城,三万大军只带了不到十日的口粮,而秦州城下坚壁清野,除了一片坦荡什么都没有。
  西夏将领原本以为现在秦州城内空虚,应当很快就拿下,拿下秦州后,便有充分的补给,没想到这块看似软乎的骨头却如此难啃!久攻不下,周围的州县肯定已经反应过来,援兵应该很快就到,他有了退意。
  可眼看秦州在连日的攻击之下,已经薇若累卵,这时候放弃,他又实在不甘心。
  入夜,连日攻击的西夏士兵也疲惫了,急需养精蓄锐,丑时,在城内城外所有人睡得正熟时,一股军队突然冲出来,像一把钢刀,一刀杀入了西夏中军大帐,仁多信猛然从床上惊醒,冯思远手中□□便刺中他的咽喉。
  失去主帅,三万西夏铁骑顿时变成了三万待宰羔羊,整个军队乱作一团,任由冯思远率领的五百人来回纵横驰骋。
  李弘济这些天一直同守卫秦州的将士守在城墙上,因为连日疲惫,此刻刚刚睡着,恍惚中,他好像回到了八年前那个雷雨交加的夜晚,在闪电映照出的瞬间光明中,看着那张被痛苦和欲望纠缠的面孔,汗液滴落在李弘济的皮肤上,然后渗入骨髓。
  城外一片喊杀声,李弘济从这场慌乱的梦中惊醒,身下潮湿一片。又是这个场景,这八年来,李弘济总是梦到这个场景,他为了摆脱这个梦境,找过最漂亮青楼名妓,甚至暗地里去过南风/馆,可惜都无济于事。
  阿芙蓉膏,冯思远只给他用过一次,可这八年来,冯思远已经变成了阿芙蓉膏,李弘济沾染上了,就怎么也戒不掉。
  李弘济披上衣服登上城楼,武郃此时正城楼朝西夏军营眺望,看见李弘济,满脸兴奋,忙说:“李大人,一定是冯将军,是冯将军趁夜偷营去了,你让我率领军队出城去支援冯将军吧!”
  城外敌军大营里一片火光,李弘济第一次来到前线,第一次直面血淋林的战场,他的智慧不足以应付这瞬息万变的战争,所以他不能赌,李弘济摇了摇头。
  “为什么?大人,机不可失呀!”
  “现在情况不明,我们不知道是援军还是冯思远突然发难,亦或者这是西夏人引我们打开城门的阴谋!现在城中军队死伤殆尽,你们即使出去,也没有多大作用,反而会让城门洞开,给敌人以可乘之机!”
  “难道我们就看着机会这样白白错过,冯将军可是只带了五百人呀?”
  “冯思远离开前只说让你守城,嘱咐过你无论如何不能出城,既然他做了这样的安排,你就应该相信他!”
  这场单方面的斩杀从丑时一直持续到天明,朝阳从东方山间泼洒出万丈光辉,烈烈旌旗裹着西风,秦州城下尸横遍野。
  此时,西夏人才意识到,这夜劫营的不过几百人而已,可主将被杀,士兵死亡过半,剩下的人都成了一盘散沙。
  李弘济看明情况后,当即命令武郃带兵杀出城。
  冯思远身中数刀,甚至有一刀穿透他的腹部,鲜血顺着铠甲滴落,渗到这篇他守卫了八年的土地和城门,可他依然站立着,砍翻冲到他身前的西夏人。
  冯思远觉得自己生命就要走到尽头了,血正在身体里冷却,心脏依旧铿锵搏动,八年经历了大大小小无数战争,从没有想这一刻这样与死亡如此贴近,人都惧怕死亡,而他却不怕,这八年的命,是老天借给他的,让他不至于斩首于闹事,埋骨于荒野,让他可以建立功勋,让后人谈起冯家时,不至于只停留在贪官污吏的印象上。
  他们祖上,是以武起家的,是跟着太/祖马背上打天下的悍将。几代人的温床软塌,莺歌燕舞,磨灭了骨子里的血气。这一刻,隔了几代人的英魂附身在冯思远身上,他就凭着最后一口气又斩杀数人。
  在柔媚的晨光里,冯思远眺望秦州城墙,他看见了站立在城墙之上那个紫衣高官,也似乎看见了他眼角下那颗比这满地鲜血还要红艳的泪痣,他朝着城门的方向伸出手去,想要触摸那颗泪痣。然后他的身体直挺挺的倒在了尸横遍野的战场上,他面前就是汹涌而出的秦州守军,他身后是溃散逃亡的西夏铁骑。
  战争结束,清理战场时,他们才找到埋在尸山血海中的冯思远。士兵欣喜的喊道:“冯将军在这,他还活着!”


第63章 押解回京
  隔了八年,李弘济终于再一次见到冯思远,军医取下他的铠甲,剪开染成红色的衣服,在紧贴着心脏的衣服里,藏着一个锦囊,也被鲜血染成了红色,红的刺眼。
  李弘济觉得自己胸口在发烫。
  看到冯思远的伤势,军医开始发抖,苍老的声音缓缓说道:“冯将军伤得太重,恐怕不行了!”
  听到这话,武郃暴跳起来,怒目圆睁,一把薅住老军医的衣襟,怒吼道:“你给我救,就不回来我酒让你全家陪葬去!”
  “将军,肠子都露出来了,真的活不了了!”
  军队里几乎都是半吊子的赤脚医生,有些甚至是兽医,有些时候这帮子大夫,就是在草菅人命。
  李弘济拿过军医手中的工具,说:“我来吧,你给我打下手,闲杂人都出去!”
  “让你们都出去!”武郃对屋子里其余士兵吼道。
  “武将军,你也出去!”李弘济说。
  “什么?我?”武郃大惊,但枢密副使的话,他也不敢不听,只是在出门之前,他朝李弘济恳求道:“李大人,求您一定救回冯将军来!”
  李弘济点了点头“我尽力!”
  李弘济看着眼前这人,感觉十分陌生,宽阔的额头,剑眉入鬓,英挺的鼻梁,皮肤被西北的烈日晒成了古铜色,这已经不是他记忆中那个贪生怕死的纨绔子弟了。一别八年,沧海桑田,自己也不再是当年哪个心怀正义无知无畏的愣头青了。
  冯思远伤的很重,身上大大小小几十个致命的刀口,其中最棘手的就是横在腹部的那道口子,军医眼睁睁的看着李弘济将冯思远流出来的肠子塞回他身体里,用桑皮线一针一针缝合起来,吓得面无人色,尽管这个军医经常因为大头兵腿长中了一箭就锯掉那大头兵的整条腿。
  李弘济也觉得自己不是在医治一个活人,而是在摆弄一个死人,甚至在手术过程中,他都不敢探一探冯思远的鼻息,他只是知道,如果自己不这样做的话,冯思远就只有等死的份了,直到一切结束,军医告诉他,冯思远还有气息,他才算松了一口气。
  李弘济还有很多事情要做,他不能一直耗在秦州。他走之前又去看了还在昏迷之中的冯思远,将那个被血染红的锦囊,又重新放回到冯思远贴身衣服里。
  他不明白自己为什么要这么做,很难解释,就像他无法解释自己为何总会梦到八年前雷电交加的那一晚,这么多年了,冯思远就像是另一种阿芙蓉膏,自己分明厌恶,明知道那是危险的,还是忍不住会去想,深入骨髓,无法自拔。
  冯思远醒过来,这场战争已经结束了,宋朝付出三千人的代价,让西夏在秦州城下折损了近两万兵马,尤其是冯思远带领五百人夜袭西夏中军大帐,斩杀西夏主帅仁多信,风一般传遍了西北全境。
  朝廷下令西北个州县取消互市,开始施行经济封锁。
  西夏在一片不毛之地上,除了河西走廊那块塞上江南能种农作物,其它的几乎都是不毛之地,拿得出手的特产就只有盐巴,但他们缺的东西太多了,他们需要江南的丝绸布料,他们需要大宋的茶叶陶瓷!
  西夏再次请求议和。
  战后,无论是带兵援救渭州的李左李大将军,还是守城的武郃武将军,甚至多次想要弃城逃跑的秦州知州都加官进爵,得到了丰厚的赏赐,只有冯思远,只字未提。
  秦州全军上下都为冯思远忿忿不平,不过他们没有忿恨多久,关于冯思远的处置就下来了,却不是什么论功行赏,而是押解回京候审,秦州知州为了能掩盖自己想弃城逃跑的行为,恶人先告状,参了冯思远一本,说他私募军队。
  历朝历代的皇帝最不能容忍的就是胆敢有一丝一毫妄图威胁他们权威的行为,哪怕是宽厚仁慈的大宋官家!
  冯思远本人倒是坦然自若,文官的那副道貌岸然嘴脸,他早就领教过了,本来就是捡回来的命,既然上天让他活着,那还有什么可怕的?
  重伤在身的他被拖上囚车,从西北苦寒之地押回了温暖的京城,早春之际,细雨飘零,一路青翠。八年前,他披枷带锁而来,八年后,他依旧是披肩带锁而回。
  相比与刑部的监狱,大理寺的牢房,御史台这,真的很不错了,有干净的被褥,合适的饭菜,甚至还有大夫来查看冯思远的伤情,以免他死在御史台。
  这些年冯思远虽然不关系朝廷里的党派之争,但总是有所耳闻。现在的东府宰相是与他同科出身的状元唐玄彬,同在翰林院的适合,他们就相互看不顺眼,又是这个唐玄彬亲手将冯家十几口人命送上了断头台,这笔账,就算是冯思远不想跟他算,唐玄彬自己都后怕!
  所以,就算是冯思远立下天大的功劳,唐玄彬也绝不能让他翻身。
  御史台的人不顾冯思远重伤在身,连夜审问,让冯思远承认私募军队,意图不轨。看到这项足够抄家灭族的大罪,冯思远什么话都不想说,既懒得跟这些人争辩,也绝不会承认一个字。
  案子拖了半个月,什么都问不出来,依照冯思远现在的状况,也不可能对他动大邢,冯思远的至亲八年前,大部分都死在了开封的刑场上,对他有大恩的冯太傅,七年前也病故了,现在他是无牵无挂的孤家寡人一个,咬死不开口,谁都拿他没办法。
  冯思远立下大功,若是就这么杀了他,无疑会让西北军寒心。
  最后决定刑部,御史台,大理寺三堂会审,东西二府的高官旁听,大堂上隔出一道屏风,冯思远知道屏风后面就是大宋官家。
  依旧是那些罪名,主审官呵斥冯思远,要他承认私募军队意图不轨!
  跪在堂上的冯思远脱下了自己的囚衣,囚衣里面是将他整个人都包裹起来的绷带,他又拆下那些绷带,露出遍布全身的伤口,浑身上下,没有完好的皮肤,腹部还露着狰狞的针脚,就这样站在公堂之上。
  沉默半个月的冯思远终于开口了“如果让我承认在西北大战之际招募的三千勇士,我没有什么好否认的,我还曾经允诺他们会得到军队一样的待遇。我本以为自己战死后,朝廷会兑现我的承诺,可惜我没死成,我肋骨断了三根,胸口中了一箭,腹部被西夏人的砍刀割破,肠子都掉了出来,这样都没有死成。你们说我私募军队是因为意图不轨?那我敢问,我私募的军队他们现在在哪?”
  主审官说:“这就要问你了,你将那些人藏到了哪里?想要干什么?”
  冯思远苦笑“三千人呀?我能藏在哪呢?他们都变成了秦州城下的土了,我带着五百人出城,听说算上我在内,还活着的也就七个人吧!出城前,我就知道我们有去无回,若是兄弟,我带着哥哥出城,弟弟留下,若是父子,我带着父亲去,让儿子留在城中,就是想给他们留一些香火,可惜,留在城中的那些人也没活下来,战后,秦州城从将领到普通兵士人人有赏,朝廷应该是给留在秦州城的五千士兵分发了赏赐吧?五千人老弱病残的守军都活着得到了赏赐,那请问,秦州城下死的又是什么人?”
  堂上一片安静!
  冯思远接着说:“朝廷的军队,能打仗的军队都出去了,剩下的是修城的,打更巡夜的,烧火做饭的,他们大部分都和我一样是被充军发配过去的,他们的家人不在秦州,三万西夏铁剂攻了过来,不是说他们贪生怕死,只是他们也是人,他们也有老婆孩子等着他们回去,他们也想活命呀!只有那些西北当地的人,他们的家在那,秦州城里有他们的父母,妻子,孩子,一旦城破,他们逃无可逃,所以只有那些人愿意用血肉之躯去挡住城外的西夏铁骑,将他们的家人护在身后。你们想把什么罪名安在我头上都无所谓,我八年前就是该死的人了,但是你们不能用任何借口去诬蔑那三千的忠勇之士,他们做到了保家卫国!”
  整个公堂安静的出奇,冯思远看向在座所有人,两府高官都在,只是没有李弘济。
  三堂会审,一片沉默,最终官家判冯思远无罪,赏百金,加封为秦州刺史。保卫秦州城的三千勇士,家属也得到了应有的抚恤。
  当天,冯思远便从御史台搬了出去,很多武将的府邸都在开封,但是他在开封没有家了,只能住在驿站里养伤,都说伤筋动骨一百天,冯思远是从鬼门关转了一圈回来,又在御史台折腾了那么久,在驿站里养了整整两个多月,才能够正常行走。
  八年生死,开封城繁华依旧,却有些物是人非。在驿站养病的这些时日,有不少以往的友人来探望他,以往的酒肉朋友也都各有前程,王峥凭借恩荫入朝为官,陈老二如今是开封城的名捕。


第64章 海外有仙山
  冯思远正打算收拾行李回秦州,朝廷接到了西南战报,交趾国入侵,连续攻占钦州,廉州,邕州,屠杀大宋百姓十多万,天下震动,朝野哗然。
  大宋虽然年年都在征兵,但真正能打仗的就只有西军,朝廷一向不重视西南地区,以至西南守备空虚,军队仅有一万余人。
  朝廷连续多日因为派何人抗击交织的问题上争论不休,多数大臣提议让西北军的李左李大将军去平叛,可是有西夏人虎视眈眈,一旦西北守备稍有松懈,这帮子反复无常的小人就会乘乱攻过来,李左必须坐镇西北。
  争论数日,最后李弘济在朝堂上推荐了冯思远。
  当官家得知冯思远伤势好转,正准备返回西北。便决定由冯思远挂帅,带领十万军队攻击来犯的交织人。
  朝廷给冯思远的并不是能征善战的西军,而是在开封养尊处优的禁军,不过对付那些交趾人,这就够了。
  交趾军队与狡猾奸诈的西夏人比起来,实在算不得什么,只不过西南一向无战事,才会把那些军民都养成了乖顺的,任人宰割的绵羊。
  那些凶残的交趾人,在冯思远带领的军队面前不堪一击,不到三个月,交趾军队便一溃千里,仓皇逃窜回国。冯思远率兵南下,一直攻到了交趾国境内,攻破交趾国都城,俘虏交趾国王,太子,文武大臣,整理交趾国版图,户籍,一并押送回开封。
  二十年前,武襄公因为平定西南叛乱,出任枢密使,这是武将能获得的最高官职,武襄公出生寒微,与冯思远一样,也是获罪发配充军。
  冯思远灭国之战,凯旋而归,所有人都以为又会出一个武襄公,沿途百姓官吏夹道欢迎。不过冯思远并不想过多叨扰地方,日夜兼程赶回开封复命,凯旋大军行至蜀地,冯思远下令在这里停留一日,独自一人去了李弘济曾经住过的寺庙里。
  这里风景依旧,寺庙门前依旧有个灰衣僧人清扫落叶尘埃。
  “弘远师傅!”
  弘远看向冯思远,合手行礼“冯施主!”
  八年未见,恍若隔世,当年那个稚嫩不谙世事的小和尚,如今也变成了沉稳的高僧。两人相视一笑,一切前仇旧怨就烟消云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