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白云深处有为家-第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想一想李东阳,他只能跟这位是同科举人,却不是同一科进士,而且俩人没交集,可惜了,以后一定要抱好这位的大腿。
  不过,他身边坐着的这两位也不是凡人。
  坐在左边的刘大夏,字时雍,号东山,湖广华容人。
  明代名臣、诗人。
  天顺三年乡试第一,就是解元。
  天顺八年,登进士第,授翰林院庶吉士,历兵部职方司主事、郎中、广东右布政使、户部左侍郎、右都御史等职。
  弘治十五年,升任兵部尚书。
  关键是刘大夏深受明孝宗宠遇,辅佐孝宗实现“弘治中兴”,与王恕、马文升合称“弘治三君子”。
  明武宗即位后,刘大夏屡疏请辞,以太子太保衔归乡。
  刘瑾专权时,被罚戍肃州。
  正德五年,遇赦返乡,旋即复官致仕。
  正德十一年,刘大夏去世,年八十一。追赠太保,谥号“忠宣”。
  刘大夏能诗,有《东山诗集》、《刘忠宣公集》等传世。
  如果有人细查的话,会发现这位简直是个斗士!
  他极力反对权阉,刘瑾等号称八虎,他就是打虎的武松,他遭了很多的罪,其实三岁的时候还被刘瑾使手段流放戍边,但是他官声好,他路过的地方,上演了古代版“十里长街送总理”的场景,百姓们在他穿着布衣徒步经过的时候,携筐送吃的,刘大夏所到之处,人们为之罢市、烧香祝刘尚书生还。
  等到了戍所,各部门怕得罪刘瑾,不送食品不来慰问,却有儒学生徒送吃食给他。
  吴有为求救的时候,就已经挑好了人,刘大夏年轻的时候就刚直不阿,遇到这种事情,他肯定会伸出援手。
  再说刘健,此人字希贤,号晦庵;洛阳人;在历史上,他是明朝中期名臣、内阁首辅。
  刘健师从于薛瑄,于明英宗天顺八年(其实是天顺四年,不过剧情需要,大家理解一下)登进士第,历庶吉士、翰林编修、翰林修撰、少詹事,并担任太子朱祐樘(明孝宗)的讲官。
  孝宗即位后,升礼部右侍郎兼翰林学士,入阁参预机务。
  后迁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加太子太保,改武英殿大学士。
  弘治十一年,接替徐溥担任首辅,加少傅兼太子太傅。
  弘治十五年,加少师兼太子太师,拜吏部尚书、华盖殿大学士。
  明武宗即位后,奏请诛杀宦官刘瑾未成,只得致仕归家。
  不久,便被列为“奸党”之首,其后被削籍为民。
  刘瑾被诛后复官。
  嘉靖五年,刘健逝世,年九十四。追赠太师,谥号“文靖”。
  《皇明经世文编》辑有《刘文靖公奏疏》二卷。
  刘健历仕英宗、宪宗、孝宗、武宗,为四朝元老。他入阁十九年,任首辅八年,对明朝中叶弘治、正德两朝政治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他崇儒兴学,注重实务。
  居官敢言,极陈怠政之失,指出财政困难之原因在于斋醮、织价、冗官、营造之浪费。
  时称“李公谋,刘公断,谢公尤侃侃。”
  旁边两个护送他的人也不简单,都是他精挑细选出来的,日后也是高官,现在有交情,总比以后攀附的好。
  而且他们现在都还年轻,都是热血的时候,很容易引起共鸣。
  他这么想,也是没办法,因为他终于想起来,为什么“吴俊”这个人名让他在明朝都能有印象了……。


第013章 各有思量
  这四位精挑细选之人,以后跟他的交情都不同,他们都是天顺六年壬午科应天府乡试的中举之人。
  同时,他们也是两年后会试,殿试进士及第之人。
  随后他们会做庶吉士。
  庶吉士这可是个好职位。
  庶吉士亦称庶常,名称源自《书经,立政》篇中“庶常吉士”之意;明洪武初年,选进士于六部诸司及翰林院之下观政。翰林院之下者称庶吉士,六部之下者称观政进士。
  永乐二年始专隶于翰林院,选进士之长于文学及书法者充任。是明、清两朝时翰林院内的短期职位。
  由科举进士中选择有潜质者担任,目的是让他们可以先在翰林院内学习,之后再授各种官职。
  情况有如今天的见习生或研究生。
  明代英宗以后惯例,科举进士一甲者授予翰林修撰、编修。
  另外从二甲、三甲中,选择年轻而才华出众者入翰林院任庶吉士,称为“选馆”。
  发展到后来,到了清朝雍正以后,选馆更为严格,由皇帝主持之朝考决定。
  庶吉士一般为期三年,期间由翰林内经验丰富者为教习,授以各种知识。三年后,在下次会试前进行考核,称“散馆”。
  成绩优异者留任翰林,授编修或检讨,正式成为翰林,称“留馆”。其他则被派往六部任主事、御史;亦有派到各地方任官。
  明代的翰林为政府储材之地。
  英宗后有惯例:非进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入内阁。
  故此庶吉士号称“储相”,能成为庶吉士的都有机会平步青云。
  清朝时汉人大臣中,亦多出于翰林庶吉士。
  所以随着原主考中举人,又要会试的时候,吴老夫人跟吴俊才会这么着急。
  骑在马上的吴俊也在想事情。
  庶弟很聪明,而且父亲护着他,才十五岁就是举人了。
  一旦进士及第,这么年轻的进士,吴家将再也压制不住吴有为,十二岁的秀才,十五岁的举人,恐怕,他进士及第,也就十八岁。
  所谓“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这句话的意思是明经科是古代科举科目,内容较浅,所以说三十岁人才考中明经,实在是太老了;五十少进士,因为进士科较难,所以五十岁人考中,已经算年轻了。
  十八岁的进士啊!
  想当初,多少人家登门给庶弟说亲,母亲都没同意,那些人家,一个个都比吴家厉害,给庶子说那样的亲事,岂不是让那庶子爬上了天?
  父亲为什么激怒之下去世了?
  当时只有他跟母亲在场,管家都是守在门口的,因为父亲知道了二弟的事情,知道了母亲当年的所作所为。
  而母亲,却说让二弟娶她娘家表姐的女儿。
  表姨是少年守寡,就这么一个女儿,惯得不成样子,而且他们家,是要一个上门女婿的……。
  父亲本就身体不好了,一听这事儿,急怒之下,气急攻心,一口气没上来,就去了。
  当时他跟母亲吓坏了,后来却觉得,父亲走的太是时候了。
  守孝三年,那庶子就算会试,他们也会有很大的空间来摆弄他!
  想到这里,吴俊握紧了手里头的缰绳,回头看了一眼拉着庶弟和他同床的那辆小马车。


第014章 守灵之夜
  一路车行辘辘,走了一天,也才走了一半的路程。
  因为老爷子好歹也是锦衣卫千户,死后按照规矩官升一级,成为指挥使,正四品官职下葬,吴家祖上是跟着永乐大帝造反进的京城,作为永乐大帝的后代,皇室对于这些后代们都很“厚待”。
  只要不惹事,基本上都能平安到老。
  像这种活了六七十岁死了的,都是给个恩赏,例如给官升一级,其实死人,升多少级都没事,就是葬礼好看点。
  再派礼部官员给主持一下葬礼之类的,其实就是死后热闹一把。
  只有三品或者三品以上的官员,才会有皇家派出的司礼监致祭,致奠。
  他们在一处寺院停灵,入住禅房,寺院名为普陀寺。
  不大,但是足够安顿下这些送灵的人。
  当棺椁放进临时停放的佛堂里的时候,这些家里人都不能休息,他们要去烧黄昏纸,烧过纸,哭过之后,还要决定谁守灵。
  吴家人口不多,在这个时候,全都聚齐了,包括女眷在内。
  不过,吴二夫人脸色有点发白,也不知道是伤心过度,还是真的不舒服。
  烧过纸,哭过丧之后,轮到讨论守灵的问题了。
  “让有为留下来守灵吧。”吴老夫人一副未亡人的架势:“俊儿明日还得扶棺。”
  “是,母亲。”吴有为巴不得留下来,虽然跟个死人共处一室,他也不想,但是如果今天他不应声,明天指不定怎么说他呢。
  吴老夫人很满意吴有为的识相,她故意不叫他的名,就喊他的字,感觉,跟家里下人的“名字”差不多。
  家里看门狗叫“旺财”。
  吴俊觉得有些不妥,他的大儿子也十五岁,还是他这个嫡长子所处的承重孙,怎么不让他守灵?
  可是吴老夫人已经这么说了,而且吴佣也答应了,他再出言就不合适了。
  等人都回去睡觉了,剩下吴有为一个人,当然,主人就剩下他一个,还有四位族人,都是中年人,陪着他一起,每隔一个时辰烧点纸。
  除此之外,仆人还剩下了管家和四个管事,十个壮小伙子。
  四位族人,按辈分,吴有为要喊四哥、六哥、八哥和十哥。
  是吴二大伯家的儿子,他们都是在卫所当兵的,真的杀过人,见过血,胆子大,留下来是给吴有为壮胆的。
  如果不是本家嫡支长辈去世,他们也不可能从卫所请假回京奔丧。
  “有为别怕,老爷子生前最疼你,死后也肯定不会折腾你。”吴四哥说话特别直:“该烧纸烧纸,该磕头磕头。”
  “我知道的,四位哥哥能在百忙之中,来京奔丧,已经是……已经是感激涕零……呜呜……。”吴有为又哭了一通。
  哭的四个人也心酸不已,纷纷安慰他,虽然颠来倒去就那么几句车轱辘话,但是总比冷淡无比强。
  同窗也过来看了一下他,听说他要留下守灵,一个个敢怒不敢言,因为这是他们的家事,但是明显是欺负有为!
  四个人回去后,在一起写了一封信,找了自己带来的仆人,火速给自己的座师递信……。
  灵堂里,吴有为跟四位族兄说了,别当自己是外人,他们都是吴家人。
  这话说的,四位族兄都很高兴,他们是旁支,平时吴俊那都是看不上他们的,都用鼻孔对着他们。
  四位族兄可能是真的当自己是半个主人,到了后半夜,吴有为没睡觉,一直跪着断断续续地烧纸,而他们俩人一起去茅厕;俩人出去找水喝了,剩下四个管事带着十个小伙子,得了管家一个眼神,带人守在了大门外。


第015章 主仆之别
  吴有为别看在烧纸,在哭灵,他其实一直在等。
  他在等管家的反应,他相信,管家会主动找上门。
  果然,管家蹲在他面前帮着烧纸,可是他一边烧纸一边说话。
  “小少爷,真没看出来,以往正人君子,现在却当了小人!”管家也是跟着大少爷当过书童的,不说识文断字,可他也自认读过几年书。
  自己的小儿子跟大孙女被人攥在了手里。
  管家为什么紧张?
  因为他疼小儿子,而他的大孙女儿也的确长得漂亮,古代人成亲早,生子也早,十五岁成亲,十六岁生子,三十三岁的时候有了大孙女,如今,大孙女儿也十三四了,正是花儿一样的年华。
  怎么舍得让她被主家卖了?
  “如果我一直正人君子,恐怕早就死无葬身之地了。”吴有为淡淡的道:“管家,你在吴家也算是世仆,我父亲到底是怎么死的?”
  管家顿时就变了脸色!
  吴有为嘴角微翘,心说有戏啊!
  其实他知道什么?
  他一个外来户什么都不知道,他就是炸一炸,如果对方没鬼,他也没什么损失。
  如果对方有问题,那更好了,他又多了一个谈判的筹码。
  想在嫡母还在的时候分家,就得有足够的理由,和足够的手段,不然吴家这样的人家,在这个宗族大于立法的时代,是很容易就将他一个小小的庶子玩死的。
  别以为现代人没宅斗经验,但是现代人有金手指啊!
  大信息爆炸时代过来的人,谁没看过几出宅斗大戏啊?
  别说宅斗了,官斗又如何?宫斗比比皆是,更何况吴佣是什么人?他是在私人学校里混得如鱼得水的万金油教师。
  没点手段能收拾住那些刺儿头的学生么?
  “老爷……是病逝。”管家说话都有点嘴皮子哆嗦了。
  老爷怎么死的?
  除了老夫人和大少爷,别人不知道,他可是知道的清清楚楚。
  老夫人提议将小少爷送去当上门女婿,大少爷在外面竟然早就找好了人家,老爷一口气没上来……。
  他也怕,他怕的是老夫人和大少爷将他斩草除根。
  他现在仗着的就是跟大少爷那点年幼时期的情分,而且他一向嘴严,这才没让老夫人找到由头发作他。
  可是今天小少爷这么一闹,他恐怕要不好,而且他家全家都是世仆,一大家人都是吴家的下人。
  想跑也跑不掉。
  不止他这一家,他两个哥哥家,三个姐姐家,他们的孩子,亲家,孙子……。
  “很好,记得你的话,病逝。”吴有为装的可像那么回事了,他一点一点的烧着冥纸:“你的小儿子和大孙女也不用惦记,我已经请同窗帮忙买下他们,反正都在京城,见一面很容易。”
  管家胸口一闷。
  是,都在京城里住着,但是再近,能近的过都在一个府里当差吗?
  平时想见面就见面,以后想见面,还不知道要走多远,到了外人府上,还得看人脸色。
  人家高兴了,让你见一见,不高兴了,直接把你轰走都是轻的。
  而且以前在府里,他还能照顾一二,别人知道他们是管家的小儿子,大孙女儿,都让着,到了别的府上,你一个新来的,谁让着你啊?
  什么脏活累活都要新来的去干,他的小儿子从小娇养着长大,还真没干过什么重活;他的大孙女儿,那不比外面那些地主家的小姐过的差……。
  “小少爷……。”管家到底是个伶俐人儿,他知道自己这是被攥住了把柄,这小少爷狠起来,他还真不知道他能干出什么事儿,于是只好暂时服软:“您以后在府里,小的一定好好照顾您!”
  “管家说的这是什么话?”吴有为皱眉:“我是主你是仆,你照顾我,不是应该的么?”
  “瞧小的这张嘴!”管家立刻给自己来了一下子,“啪”的一声,打脸巴掌大的都带响儿了:“真是不会说话。”


第016章 装
  吴有为没有抬头,实际上,他连眼皮子都没抬一下,依然该干什么还干什么。
  仿佛很虔诚的在烧纸,在怀念自己已经逝去的父亲。
  他越是这样装逼,越是让管家心里没底。
  最后,管家一咬牙:“以后一定唯小少爷马首是瞻。”
  他大儿子带着大儿媳妇在老夫人手下的一个庄子里做管事,离着府里远着呢;二儿子带着二儿媳妇在大少爷的一个店铺里做管事;大女儿跟大女婿在家里厨房做小管事;二女儿跟二女婿是府上采买的手下。
  细想下来,自从大儿子跟二儿子成亲后,对他跟老伴儿的情分就不如以往了,外出这么多年,那点亲情早就淡了,跟媳妇儿在外面逍遥自在,每次给府里捎信儿都很公式化,不过报喜不报忧,就这样,府里对他们还挺满意。
  他是管家不假,但是不能对外头的管事有所干涉。
  家里铺子也就几个,粮庄也有三个,还有老夫人的嫁妆,少夫人的嫁妆,不过这些都是她们的陪嫁下人在管理,吴家的产业,多数都是家生子在管。
  细算起来,吴家也算是颇有家资。
  这年头当官的就没有贫穷的!
  话说回来,他跟老伴儿以后就要依靠小儿子过活了,大儿子跟二儿子,是指望不上了。
  大孙女儿是怎么留下来的?
  就因为大孙女儿是个女孩子,大儿子跟大儿媳妇就毫不留意的将她留给了老两口,美其名曰替他们尽孝。
  其实就是嫌弃带着个小女孩子不方便上路。
  而且留着孩子在这里,他们俩逢年过节连个东西都不用捎带回来,就一封信,寥寥几语。
  大孙女儿养在跟前,当然感情更深了。
  一想到这里,他就心如刀绞:“请小少爷多多指点。”
  “这就对了。”吴有为觉得火候差不多了:“以后,我那里,一应供给都要你亲自过手,不说都要上好的,但是必须都要良好的,如果再让我发现我吃的药熬煮超过三遍,清汤寡水,我就将那些药渣,都让你小儿子吃进去。”
  管家一哆嗦。
  “一旦我不舒服了,您大孙女儿也甭想舒服。”吴有为淡淡的道:“我想,大栅栏那边,什么样的女子都能接手。”
  大栅栏,就是京城外城那边的几个地方,这几个地方存在着大大小小在明在暗上百家的青楼楚馆。
  高中低档,是应有尽有。
  大栅栏也是后来清朝乾隆年间八大胡同的雏形,等到了清末民国的时候,才正式扬名。
  只不过现在明朝时期,说起青楼楚馆,都用“大栅栏”替代,反正那一片都是女支院。
  管家脸都白了:“小少爷……小的一定听话,一定听话。”
  家里的男仆偶尔也会去那地方消遣,万一真的被卖到那种地方……简直不敢想像!
  “好了,现在站回去吧,一会儿人该回来了。”吴有为其实心里是高兴的,拿住了管家,就算要守孝三年,他的日子也不会太难过。
  果然,管家站回去之后,四位族兄陆续回来了,跟着吴有为继续守灵。
  一夜过去,吴有为没怎么样,别人都憔悴了许多,毕竟古代人如非必要,基本上不会熬夜,他们讲究的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而吴有为呢?
  宅男一个,全科教师是不假,但是熬夜批作业,备教材,睡觉前也得看看书,给自己充个电。
  所以熬夜他很习惯,只不过他这具身体不太习惯,早上吃早饭的时候,就有点眩晕,想弄点灵泉水给自己补一补,又怕脸色太好被人误会,干脆就这样了。
  送殡的人能吃什么?
  都是素食,一点油性不见。
  只是别人可以吃好吃的素菜,可是他们作为家属,只能喝点清粥配咸菜丝,里头最多放上两滴香油。
  连个葱花都没有……。


第017章 老夫人的“仁慈”
  刘大夏他们四个看了,实在是心疼,上马车的时候,他们让人煮了茶叶蛋,偷偷带上了马车。
  “快吃点,你这样熬着,恐怕不等伯父的事情结束,我们几个就得给你办事了。”刘健将鸡蛋皮都给去了,就差塞到吴有为的嘴里了。
  “好,我吃。”吴有为不是不识好歹的人,而且同窗们的关心,让他十分窝心。
  虽然最开始,他让小小给他们递信,的确是存了利用的心思。
  但是他们在灵堂上给他仗腰子,他也承他们的情。
  见他吃了,刘大夏他们终于放心了,一个鸡蛋是不值什么,但是在这个时候,吴有为可不能倒下,他要是倒下了,他那嫡母嫡兄指不定干点什么呢。
  一路上,前头领路哭灵的都是他那嫡兄,这一走就是半天,中午是在路边的一个客栈吃的饭。
  因为是冬天,青菜没多少,就是豆腐,白菜,萝卜,连个土豆都没有,因为土豆还没广泛种植,现在的明朝人,当土豆还是观赏花卉,这个时候还不流行吃土豆。
  最多的是腌菜。
  雪里蕻炖的豆腐很好吃。
  只不过为了“哀伤”,吴有为吃得少,就连馒头都只吃了半个。
  幸好,同窗又给他偷偷藏了点吃的在车上。
  就是白馒头里夹了咸鸭蛋,一壶温开水,仅此而已。
  但是这点东西,足够吴有为这具身体消耗的了,但是他吃的时候,却在哭:“以往,都是父亲给我偷偷送吃的……。”
  刘大夏几个人对视一眼,看来吴家老夫人真是个厉害人物啊!
  到了晚上,终于到了祖坟这里。
  吴家的祖坟是祖上三代人迁过来的,看守祖坟的是管家的大哥一家人。
  祖坟照料得很好,管家的大哥也是个能人,别人对守祖坟这事儿避之不及,只有他很积极,并且带着全家一起过来了。
  这些年在外面,无拘无束的生活,修缮祖坟的钱没少搂,又得了个“忠仆”的名声。
  一家子每年得到府里的奖赏不比谁少。
  他们一家子已经披麻戴孝的在守护祖坟的院子外面等着了。
  这座山就是吴家的,山上松柏长青,大大小小的坟茔不少。
  因为吴家是官宦世家,所以他们家的坟茔修缮的就比普通人家的高一些,大气一些,又有石碑做墓志铭。
  只是天黑了,没人家会在天黑后还下葬,其实按照约定俗成,过了午时,是不能下葬的,这是规矩。
  守墓的人住的地方,是一个大院子,这个大院子是将所有的房屋都围起来的。
  里头有一个两进的四合院,是给守墓人住的,四合院后面则是养殖的鸡鸭鹅狗猪之类的牲口,用来祭祀的牲口。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大院子,乃是主院,里面包括一进五间大宅,以及八间东西厢房,连带二十间客房。
  将将住下了前来送殡的人。
  因为他们虽然是晚上到的,但是提前接到了通知的守墓人,还是给他们准备了晚饭。
  糙米饭,白菜炖豆腐,咸菜疙瘩。
  因为守孝,是丧事,谁也不可能给准备大鱼大肉。
  老夫人为了显示贤良,给两个儿子以及孙子孙女们,一人分了三个白水煮鸡蛋,因为她是嫡母,未亡人,所以她给的,孝子贤孙们可以吃。
  守墓的吴亮一家子都来磕头,吴亮老婆还在那儿抹眼泪:“老夫人仁慈,唉,老爷去了,老夫人可要保重自己啊!”
  “他们父亲去了,他们也伤心的不行,哀毁骨立的,我看着心疼啊!”因有几个亲戚家的夫人,因为他们的到来,也过来了,这个时候不表现的慈爱一些,什么时候表现?
  果然,几位夫人都忙不迭的赞叹了一番。


第018章 准备下葬
  晚上,吴有为是跟四个同窗用餐的,看着桌上的饭菜,吴有为抱歉的道:“让大家跟着吃苦了。”
  “吃什么苦,都一样。”对方是办的丧事,又是在冬天,只能吃萝卜白菜加豆腐和咸菜。
  “吃饭,吃饭,吃完了还得去烧纸呢。”刘大夏他们并不介意,只不过他们也让仆人偷偷的挣了鸡蛋羹,给吴有为补身体。
  吴有为看着眼前的三个白水煮鸡蛋,一碗鸡蛋羹,心里只想挠头。
  这么多鸡蛋啊!
  也不知道大冬天的他们怎么弄来的,冬天的鸡蛋少见,价格也高一些。
  吃过了晚饭,吴有为继续去灵堂,今天晚上就不需要他守灵了,因为已经到了祖宅,祖宅有祖坟,有头有脸的跟吴家交好的人都来了,这种露脸的好事情,怎么可能轮到他?
  晚上守灵的人就换成了吴俊的大儿子吴瑛。
  只是,吴俊的大儿子自幼出生就身体不太好,两天一小病,三天一大病,他守夜,灵堂里点了四盆炭,吴有为守灵的时候,才点了一个火盆……。
  这对比,一看今天晚上守夜的就是亲生的大孙子。
  晚上烧过纸哭过了也磕过头了,吴有为就回屋睡觉去了。
  他巴不得回屋里自己休息呢。
  小小没跟来,他让小小给他看着点他的院子,留下的除了小小,还有两个成年的下人,一个是刘大夏带来的,一个是刘健带来的。
  都是厉害的人,帮衬着小小,免得别人当他年纪小,欺负他。
  夜里,房间里就吴佣一个人。
  别人都睡着了,他偷偷的进了空间,喝了一口灵泉水,他是当药喝掉的,这具身体因为科举、落水加上哭丧,已经透支到一定程度了。
  再加上没吃过什么药,这身体能支撑的住才怪!
  他现在喝点灵泉水,补一补,起码不能让自己好不容易得来的这一世再给折进去。
  喝过水,身体没再排出什么脏东西,刚喝的时候,身体排出来的污渍跟黑泥似的。
  也不知道这玩意是只对自己有效,还是对谁都有效。
  现在也没个实验的,等有机会,他一定要试一下才行。
  他现在唯一一个值得相信的就是小小了,那孩子是个死心眼儿,认准了主人,谁说啥他都不换。
  而且那孩子看着还是个小初中生的模样,他也舍不得给他苦头吃。
  唉,万恶的古代,他怎么没重生在现代呢?
  哪怕七八十年代也好啊?
  以他的学识,什么都能领先一下!
  到那个时候,什么马某、潘某某都白给。
  想着一些乱七八糟的事情,吴有为睡着了。
  他感觉就睡了一小会儿,就被人给叫醒了,是一位腰间扎着白布穿着黑色短打的男仆,管家的侄子,来叫他起床吃早饭。
  吃早饭其实也就那些东西,粥是温的,不是温热更不是热的,要不是体谅他,这会儿该喝的粥得是冷粥。
  这才能表现的对父亲的思念,已经食不知味的意思。
  其实要吴有为看来,真哀伤和假哀伤,不是表现在吃食上,行动上,而是要发自内心。
  但是不得不说,古代的葬礼,最大程度上表现出了对逝者的哀伤。
  吃过早饭后,在灵堂聚集,这次是要下葬,因为是冬天,加上在家已经停灵十几天了,也足够了。
  坟坑是早就挖好了的,在他们来之前,得了消息就开始挖了,虽然是冻土,但是好在没冻的太结实,加上他们用火堆烧了两天,土地解冻,这才挖了坟坑出来。
  请来的和尚道士都在做法事了。
  一大早看到这么多宗教人士,吴有为顿时就精神了。


第019章 一绺头发
  墓地是早就选好了的,在停灵的地方起灵,三十六个人抬棺往墓地走,从停灵的屋子门口开始,作为嫡长子的吴俊就开始磕头了。
  吴有为偷笑,这回可是实打实的磕头了,从家门口,磕到墓地。
  送葬的人很多,前面是宗教人士,后头跟着孝子贤孙,然后是棺材,棺材后面跟着吴家送葬的人。
  吹吹打打,哭哭啼啼,到了墓地吴有为一看,差点笑喷,这墓地挖的坑,都快赶上小房子大了!
  而且很深,里头黑色的,可以看得出来,是用火燎过的,不过这是很早就挖了的坑,用火燎过后,趁着热乎气儿,重新设置了一番,按照明朝的规矩,吴老太爷的品级,还不够陵墓规格,只能是坟大一些,高一些而已。
  棺木下葬,还有一些陪葬品其实早就装进了棺椁里,那棺材不是一般的大。
  填土的时候,可能是原主留下的最后一丝感情也挥发出来了,吴有为头一次哭的伤心欲绝。
  比起他的鼻涕眼泪齐飞,恨不得跟了去的架势,吴俊跟吴老夫人就很不同了,至少看起来没有吴佣那么伤心。
  想到如果他不死,原主也不会死掉。
  可是他占了原主的身体,吴有为一狠心,从兜里掏出一把小剪刀,剪下了一绺头发,哭着放到了棺木上:“父亲,儿子不能陪您一起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