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奉天蛇虎旗-第9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太寿啊!这么晚了,你不睡觉瞎跑什么啊?”

“老爷。”太寿低声回答道:“来了两个客人,其中一位客人还受了伤。”

“是吗?!”来人的声音陡然升高了,询问道:“又是围墙上的犁刺吗?”

“是的。”

“你马上带着客人去治伤,我随后就过来。”

“是。”

书童将他们带到了另一边的客厅,点燃客厅的灯火以后小心的为恒连清洗伤口,撒上药又包扎好。随后,他还送来了香茶和点心让两人享用。康锐和恒连见到这么热情的招待,心里还不好意思的。别看书童小小的年纪,可行为举止上到处充满了儒雅的气质,看来他口中的老爷也一定是一个品行兼优的君子。

半盏茶的功夫,两人已经将盘中的点心一扫而空。接着,府邸里的主人终于现身了。主人是一位六十上下的老汉,只见他身着一件象征朝廷重臣的紫金长袍,他的眉毛胡子都花白了。但脸膛和他身上的长袍一样都是紫红色的,显得神采奕奕。只见他一进来就紧皱着满是皱纹的眉头直盯盯的看着座位上的康锐,他那种惊奇而又惊讶的表情和康锐脸上的神情一摸一样。

“大君殿下!!!”老汉噗通一声跪倒在地板之上,磕着头说道:“真的是您吗?”

“丞相大人!”康锐也扑道来人面前,抚着他的双手。

“殿下啊~~~”诸葛子明老泪纵横,激动的望着康锐梗咽道:“看着您平安无事,老臣心里真的说不出的开心啊!”

“能再次见到您,我也非常的开心。”康锐同样是热泪盈眶。一边的恒连看见此景也不由的擦着眼角的眼泪······

康锐扶起诸葛子明,望着他的紫金长袍已经没有纹有象征一朝之相的金蛇图案,不解的问道:“丞相大人,您不是应该在洪都的嘛~~~怎么会在这里呢?”

“哎~~~~~~”诸葛子明无奈的叹息道。

随后,诸葛子明将朝中发生的一切都告诉了康锐。康锐也将自己的遭遇全盘告诉了诸葛子明,诸葛子明是个明白。当他听到是恒连内侍监将康德的密旨带到高邮去的以后,再次跪倒在地上,痛哭道:“殿下啊!请您赐罪臣死罪。”

“您这是做什么啊?!”康锐连忙将他扶了起来。

只见诸葛子明泣不成声的回答道:“老臣是糊涂啊!竟然只听了东宫和范燕东的一面之词就拥护康庆登基为帝。助纣为虐!做了对不起先帝的是啊~~~”

“这不是您的错。”康锐安慰道:“庆儿是皇孙,他同样拥有继承大统的资格。”

“要是康庆殿下是皇帝那就好了。”诸葛子明擦着眼泪说道:“现在的康朝明面是康氏皇族的,可暗地里全都是他们上官家族的。皇太后上官海棠执掌**以后,不但将太皇太后和其他的嫔妃娘娘们软禁,她还干涉朝廷和军事大事。她清洗了所有拥护皇室的大臣,将他们流放或者的罢官。然后她集中手中的军队,派自己家族中的将领对付拥护皇室的异姓封王。国姓爷就是被她们逼走的,现在她们还想对应天王下手!我们康朝不该是怎么样的啊···殿下!”

“这我都听说了。”康锐点头道:“我没有想到事态会发展到如此境地。”

“更糟的还在后面。”诸葛子明直起身,说道:“已经占领丹阳国的北汉军正在积极南下,现在西夜、温宿、昕舞、若羌已经被北汉军占领,剩下的康居和戎卢两国的局势更是岌岌可危。一旦北汉军占领剩下的这两个国家,那我们康朝整个北线的侧翼就暴露在北汉军的铁骑之下。到时候,驻守北线的西北军就危险了。”

“那朝廷有什么动向?”

“没有。”诸葛子明摇摇头说道:“朝廷只是向北部防线增派了援兵,并没有出兵协助的打算!”

“她们想干什么?”

突然,诸葛子明想到了什么,拉着康锐来到了自己的房间,然后他从一叠厚厚的书籍中找到了一封奏章,说道:“老臣在离开中书省的时候,在外务司的奏报中找到了这份奏折,是右丞相范燕东写的。”

康锐仔细的看了奏折以后,气愤的将奏折扔在一边,怒道:“范燕东在想什么!他竟然把算让朝廷割出云中府作为让元奴军出兵援助的条件!”

“老臣也觉得不妥,所以一直扣着这封奏章。只是没有想到他这么得朝廷的信任,几天后就接手了中书省。”

“我们绝对不能割让云中八郡,让元奴军来,结果要比北汉军更加的惨重。北汉军来,我可能只是灭国。可要是元奴军来,那我们就是灭族!”康锐拍着桌案说道:“我们绝对不能让这样的事发生!”

“那殿下打算怎么做?”

“我想让大人帮助我!”

“殿下不嫌弃老臣,老臣当然会誓死效命。可老臣的能力有限,而且殿下想要控制全局就必须先得到军队的支持!”

“但是军队全在朝廷的手里,我去哪里找支持我的军队呢?”康锐为难的说道。

“起先,老臣也修书给在白洋国的国姓爷。希望国姓爷能回康朝,可国姓爷不想为此引起内战,所以对朝廷是步步退让。”

“那我修书给他,我相信他一定会回来的。”

“那样就最好了。”诸葛子明也明白康锐和南无极的交情深厚,要是这件事由康锐出面绝对比自己的分量要大。说着,诸葛子明说道:“还有一位高级将领也会站在我们这边。”

“是谁?”

“西北军行军大总管--明浩光!”

“可他是中央军的人。”康锐担忧的说道:“你真的会站在我们这边吗?”

“自从上次北伐以来,老臣一直在关注着他。他虽然是云中府卫军出身,而且又是拥护老派军系的将领。可明将军为人正直,并且明白事理。他绝对不会坐视着北汉军的步步入侵,而且他一定不会接受朝廷要割让云中府的决定。势必会做出反抗!我们大可以在他走投无路的时候,将他招到殿下您的麾下。而且军中大部分将领和将士们都是极富荣誉使命感的军人,只要我们一直战斗下去,到时候就会有更多的人加入我们。只要我们一致对外,朝廷就没有挑起内战的借口。如果他们执意要挑起内战,我们就有了推翻新帝政权的原因。老臣相信依靠殿下和国姓爷的能力,打败他们不是没有可能!”

“可如果事态真的发展到内战的地步,势必会生灵涂炭,受苦的还是那些无辜的老百姓。”

“是啊~~~”诸葛子明望着窗外的明月,感慨道:“到时候也只有听天由命了!”

第二百九十一章 西北军变

果然就像诸葛子明预言的那样。镇守北线的西北军行军大总管-明浩光真的耐不住性子,私自带领麾下的西北军出兵康居,协助康居军在峡平关一举扫灭了一万北汉先锋军。康朝军的突然介入打乱了北汉军的部署,其他两支突入康居邻国--戎卢北汉军急忙向康居靠拢。而北汉军的主力也随着将进攻的主方向对准康居。康居和康朝都是前朝康氏皇族的子孙后裔建立,只是康朝皇族是太祖一脉,康居是太宗一脉。两国可以说是同宗同文。出兵援助,在道义上根本没有问题。可上官海棠对于明浩光私自出兵的决定非常的恼火,她以皇帝令严令明浩光带领的三万西北军回撤。结果在关系康居国生死存亡的厚林战役前夕,明浩光的部队被调回了北线。康居军在失去这三万生力军以后的事情可想而知。厚林一战,康居八万主力军被北汉军全歼。三天后,北汉军攻入康居国皇城,拥有四百六十六年建国历史的康居王朝在北汉铁骑之下轰然崩塌!康氏皇族太宗一脉也从此走向没落······

当康居被攻占以后,明浩光除了无奈的挥剑泄愤以外再无他法。他是一个拥有极深远见的优秀指挥官,早在云中王--玉尚烈叛乱时,他就不止一次劝说玉尚烈放弃反叛的念头。只是玉尚烈没有听从他的意见执意出兵,结果大败!而明浩光的部队是云中府卫军中唯一一支没有参加叛乱的云中地方军。所以在平息叛乱之后,明浩光深受康德的信赖,派他坐镇北线抵抗元奴军。

明浩光镇守北线十多年来积极的修筑工事,不留余力的将这条北部边境线连成一座易守难攻的堡垒。可这座看似坚不可摧的堡垒并不是无懈可击。防线的薄弱点就在这条防线的西北边,也就是阳谷山走廊。那是一片西高东低的山地,而从阳谷山上可以俯视整个北线的侧翼。虽然明浩光在侧翼设立的要塞,并且在要塞里驻守着西北军三分之一的兵力。可如果要挡住此次来势汹汹的北汉大军却是非常的吃力。西北要塞里只有三万人,没有预备队。一旦要塞被攻破,北汉军就会出现在北部防线的背后,而且云中地区大都地势平坦,非常适合骑兵突击。康居国是阳谷山走廊唯一的屏障,现在北汉军攻下康居明摆着是冲着阳谷山而来。明浩光焦虑的连头发都熬白了,但是他的顾虑始终没有得到朝廷的重视。当他得知朝廷有割让云中府而换取元奴军出兵的决心以后,更让他心灰意冷。万般无奈之下,他只能将自己关在执行府里整日整夜的喝着闷酒!只是他要担忧的事情远远没有结束······

几天后,西北军执行府来一个人。此人就是擅长溜须拍马、阿谀奉承的柴俊。先前攻占奉天府,身为监军的柴俊是第一个率军进入奉天城的人。远在洪都的上官海棠一见奏报,发现第一个攻进奉天城的竟然不是自己的弟弟上官紫龙,而是身为文官的柴俊。一下子凤心大悦,她没有想到柴俊不但有学识竟然还是一名能征善战的武将。高兴之余,急忙下诏封柴俊为奉天府的节度使,官阶几乎和上官紫龙同级。得到嘉奖以后的柴俊更是不可一世了,他仗着皇太后对自己的荣幸竟然越权从上官紫龙的手中调出了主力军队,准备越过边境线对盘踞在白洋国境内的奉天府卫军发起进攻。好在上官紫龙及时的阻止了他这个鲁莽的决定,而两人的关系也从此闹僵!无奈之下,上官海棠只能将柴俊调离奉天府。结果,只当了几天节度使的柴俊只能愤愤的离开了奉天府。随后,他又被高升,封为朝廷招讨使,前往北部防线处理西北军私自出兵的事件。

临行时,上官海棠再三的吩咐柴俊要小心处理西北军的事宜。并且密令柴俊要想方设法的将明浩光的军权夺下,柴俊心想就连国内号称最难啃的奉天府都被自己啃下了,区区一个西北军行军总管算什么。所以他高高兴兴的带着随行护卫前往北部防线。

可等他到了西北军执行府就完全不是那回事了。明浩光是憋了一肚子的火,没等柴俊他说起明浩光的不是。明浩光就破口大骂起来,他指责朝廷为什么不让自己救援康居,并且还要他眼睁睁的看着同族同袍死在敌人的铁蹄之下。柴俊可是连是谁灭了康居国的都不知道,被明浩光这么一逼问,一下子没了底气。结果被明浩光骂的是昏头转向。

等回来驿馆,余气未消的柴俊怎么也咽不下这口气。想到他堂堂的正二品的朝廷钦差,竟然会被一个只有四品的行军总管骂地一声不吭。接着他手下的一个将军给他出了一个馊主意:“大人,我们要不一不做二不休,索性把那个明浩光骗过来杀了。反正娘娘让我们夺下他的兵权,活的和死的都一样。”

闻言,柴俊眼前一亮,拍手道:“对啊!我怎么没有想到呢?杀鸡儆猴!趁机会也让那帮西北军看看我柴俊的手段!”说完,柴俊就和手下人开始密谋该怎么杀了明浩光···

只是隔墙有耳,驿馆里的驿丞不但听到了他们的谈话,而且他还把他们的话偷偷的传到了明浩光那里。明浩光听闻先是一惊,随后很快的镇定下来。他连夜召集手下的中高级军官到执行府,这帮人都是自己的心腹,跟随自己征战多年,有些甚至在云中府卫军时期就已经跟随自己了。明浩光向他们道出了柴俊一行人想要密谋杀害自己的事情。众将闻言,各个义愤不平。明浩光和众人商量了好久,最后决定:于其跟着这样是非不明的君主,还不如反了。这么做最起码可以保住自己的性命,而且所有在场的军官都同意明浩光的意见。可是他们脱离西北军之后去哪里呢?

很快,明浩光想到了前些日子来他收到一封来自凤阳郡的密信。结果大腿一拍,索性去投奔明公。在场的军官们一致同意。然后,一帮人说干就干,连夜调集手下的部队,卷走了所有西北军的粮草军械向着凤阳郡出发。

等到第二天,柴俊想好了计策以后召集明浩光到他的驿馆里议事。当他把刀斧手安排好以后,回来的参将报告他发生了大事。柴俊跟着参将来到西北军的营地一看,傻眼了~~~

我的天哪!!!西北军营地是遭到小偷了吗?

只见营地里空无一物,地上只有几面西北军的军旗。军队、粮食、军械和军饷几乎一夜间全没了。可柴俊并不以为然的笑了笑,说道:“好了,我们已经成功的将明浩光的军权夺去了。他明白自己斗不过我,所以夹着尾巴逃跑了。我们也是时候回洪都向皇太后复命了!”

当上官海棠得知西北军一夜间消失不见了,气得她没当场吐出血来。她指着柴俊大骂道:“你这个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蠢才!我让你去夺明浩光的军权,你倒好把西北军给我削的干干净净。你说西北军营地的那五万人到底去了哪里?”

柴俊这才明白过来事情不妙,急忙跪在地上磕头道:“奴···奴才不知道。”

“气死我了!”上官海棠火冒三丈,指着柴俊说道:“来人啊!把这个蠢才拖到外面砍了!”

柴俊一见到宫廷侍卫上前,发现小命即将不保。连忙拉着范燕东的腿,祈求道:“大人!大人!您救救小的吧,救救小的吧!”

范燕东趁着上官海棠没注意,低声说道:“要是放在以前,看在你妹妹的情分上我一定救你。可你身为一条狗,就应该好好的忠于你的主人。别以为你做的那些事我不知道,要怪只能怪你自己了。”

闻言,柴俊的手无力的垂下,然后低下头垂死的被侍卫们拖出了太极殿······

随着殿外的一声惨叫,让上官海棠多少恢复了一点理智。她望着台下的大臣们,说道:“这次是本宫用人不慎,让西北军一半的军力叛逃而去。众卿家是否能猜到明浩光带着这支军队去了哪里了嘛?”

“他是不是带着军队去投靠盘踞白洋国的南无极了。”兵部官长--洪萧翎说道。

“不像!”礼部官长--车云哲低语道:“西北军和奉天军素来有矛盾,再加上明浩光原来就是云中府卫军出身,南无极绝对不能收留他的。”

“那他们是不是出关往北去了?”另一个大臣提议道。

“现在北部以北除了北汉人就是元奴人,他们没有据点怎么可能往北走呢?”很快就被其他人推翻了。

上官海棠走在皇位上,望着一言不发的范燕东,看他的神情他一定知道明浩光去哪里。起身问道:“国令大人,您的见解呢?”

“是的,娘娘。”范燕东站出身来,恭敬的回答道:“微臣猜想明浩光叛军一定是往凤阳郡去了。”

“哦~~~”上官海棠不解的问道:“为什么吗?”

“按照您的命令,几天前我们就将在乱军中抓到的大君妃母子送到了凤阳郡居住。微臣想明浩光一定想通过大君妃母子的身份,好让他能在政治和道义上站稳脚跟。并且依靠大君世子同样是皇位继承人的身份想和朝廷分庭抗争!”

“他想的倒美!”只见上官海棠“嗖”的一声站起身,说道:“马上命令张宝相立即率兵前往凤阳郡,不管明浩光叛军到底有没有去凤阳,一定要让张宝相找到他们。”说着,继续说道:“他的部队就由他来自己来处理!”

“那等找到他们之后呢?”范燕东低喃的问道:“您打算让张将军怎么办?”

“这个还用问我吗?”上官海棠冷冷的回答道:“全部处决!中央军中是容不得叛徒的!”

“是,微臣马上去办。”范燕东低头领命道。

第二百九十二章 奉军参战

武庆元年,春末。上官海棠的新帝政权进入了一个多事之秋的时期。由于明浩光私自带着五万西北军离开了北部防线,她又不得不从洪都禁军和地方州军里调出军队增援北线。因为上官英雄正在应天前线,所以北线的防务就落到老将军-上官宇豪一个人的肩上。上官海棠一方面要收拾国内混乱的局势,另一面还要派出使臣和元奴国接洽出兵的事宜。

几天以后,张宝相找到了明浩光的部队。明浩光的位置就像范燕东猜想的一样,他们在凤阳郡。只是他们不但占据了凤阳郡,还将凤阳郡周边的博河郡也一并占领了。明浩光在博河驻下了重兵,切断了内陆和凤阳郡的通路。张宝相被挡在渭水河边举步难行,而且他和明浩光不但是上下级的关系更是很好的朋友。碍于和明浩光情同手足的情义,让张宝相根本下不了手。更何况,他们同是西北军,更没有西北军打西北军的道理。所以,张宝相只是让自己的部队在渭水河边驻防,将明浩光围困在博河和凤阳一带。

只见西北军的事情还没有平息下来,应天前线又传来急报。应天王圣奎率领应天军主动出战和平江军交战!两军在昂州以南的南川地区进行了一场浩大的近距离肉搏战,虽然上官英雄占据着人数的优势,可圣奎占据着地利的优势。应天军依靠熟悉的地形不断和南下的平江军周旋,并且在一定程度上给予了平江军较大的杀伤。只是双方兵力悬殊,圣奎能做的只是减缓平江军南下的速度,并没有全歼平江军的实力。等到南川战役之后,平江军的先锋已经离应天城不到一天的路程了。

无奈之下,圣奎只能将自己手上所有的部队全部集中在应天城,准备展开应天城保卫战。

按照约定,在南川战役结束之后,所有应天军都要到丰水以南的筒间峡谷会合。当圣奎率领的近卫骑兵团渡过丰水之后,太阳已经开始西沉,落日的光芒让眼前的平原染上了黄金的火焰。他们沿着一条靠着丰水河的大路前进,越过许多条细小的河流。他们的右方就是耸立的筒间山,山的背后就是繁华的应天城。随着他们的脚步,筒间山变得越来越高大、越来越黑暗。太阳在他们面前缓缓沉坠,暮色也跟着降临。

马队继续前进,圣奎担心太晚抵达,怕引起不必要的恐慌,于是以全速前进。最后,他们在天完全黑下来之前,抵达了位于筒间山深处的目的地--筒间峡谷营地。先前抵达的夏雨林终于看见圣奎的王旗之后终于长长的松了一口气,他急忙跑到圣奎的身边,惊叹道:“殿下!您终于回来了。”

“大将军,部队集中了多少?”下了马以后圣奎最关心的是自己的军队。

“回殿下!”夏雨林急忙回答道:“平江军咬地太紧了,能集中的兵力太少了!在南川战役之后战况急转直下,负责殿后的赵武衡的部队在下午受到了平江军的突袭,承受了惨重的牺牲,并且被迫强渡丰水河,许多战士在渡河的过程中战死。我随后率军在南岸驻防掩护赵武衡撤退,可我们寡不敌众,弓箭阵遭敌击溃,左翼的崇弘文已经先行带着部队去驻守丰水河渡口了,尽可能的拖慢平江军进攻的势头,其它的部队则还分散在四周。”

闻言,圣奎一言不发。他只是环视着四周早已经筋疲力竭的应天士兵,低喃的说道:“我们动作得快!快回应天城去,你也马上派人去通知崇弘文,等他见到平江军的主力抵达之后就放弃渡口。别让他在渡口死撑了,也别在平原上徘徊。”

“明白!”夏雨林一点头,立马跳上一块巨石之上,大喊道:“听见殿下的命令了吗!所有人立即退往应天城,一刻都不许耽误!”

“是!”

当夜空中出现第一颗繁星的时候,地面却出现了一条条长长的火龙,只见他们排着整齐的队伍飞快的向着应天城前进。

当应天城巨大的城门打开的那一刹那,圣奎突然看见一个美丽的身影扑向自己。圣奎认出她就是自己的王妃,飞身下马将丽人抱在怀里。

“殿下!殿下!您终于回来了。”怀里的上官婉儿早已经哭的泣不成声。圣奎只是紧紧的抱着爱妻,温柔的在她的耳畔安慰道:“别怕。我回来了,回来了。”

回到寝宫,上官婉儿服侍着圣奎沐浴更衣。她望着丈夫残破不堪的盔甲和身上的道道伤口之后,眼泪又忍不住的滴落下来。

“以后会怎么样?”半天,上官婉儿才问出一句话。

圣奎披上长袍并没有正面的回答道:“到现在战况还可以。”

“难道就没有商量的余地了吗?”

“没有。”圣奎摇摇头说道:“主动权不在我这里,打不打并不是我说了算。”

“父亲此次来,是不是为了我?”上官婉儿猜想道。

“别乱猜了。”圣奎将妻子拥在怀里,解释道:“我和朝廷的政见不合,出兵攻打应天府也是早晚的事。”

“但是为什么偏偏是父亲领兵呢?!”上官婉儿抱着圣奎不解的低喃道:“你们都是我最亲的人,我不想看着你们继续兵戎相见下去。”

“你还记得我对你的承诺吗?”

“臣妾记得。”上官婉儿点头道。

“我圣奎这辈子可以失去一切,以致是生命也在所不惜。可我不能失去你!”圣奎亲吻着妻子,低喃道:“你是我的底线。更是我活在这个世上的原则!”

“殿下~~~”上官婉儿非常感动的拥抱着圣奎。

突然,门外传来了非常急促的跑步声,然后传来了夏雨林的上气不接下气的声音:“殿下!殿下!您快出来看啊!”

“怎么了?!”圣奎离开上官婉儿的怀抱,推开房门问道:“到底怎么了?”

“您快随我来!”

圣奎看着夏雨林惊慌失措的样子,明白一定是发生了大事情,要不然他绝对不会表现成这个样子。圣奎跟着夏雨林来到城墙上,夏雨林指着远处东方的火点说道:“哨兵起先以为它是附近城镇传来的火光,可后来发现它们是移动的,而且速度非常的快!”

“是海上来的敌人!”

“什么?!”夏雨林非常的吃惊,问道:“会是谁?”

“不知道!”圣奎摇着头,指着夏雨林喊道:“马上让弓箭手就位,将城中百姓集中起来保护。还有派传令兵出城告诉崇弘文,让他马上回来。要是他来不及回撤,就让他就地将部队解散,免得做出无畏的牺牲!”

“明白!”

眼看拿到火点不断的接近,应天城中的百姓得知朝廷军已经快要抵达应天城下了,一个个惊慌失措、人人自危。圣奎快步回到了自己的寝宫,上官婉儿已经为他准备好的盔甲。两人都没有说话,圣奎只是一声不吭的站在原地,而上官婉儿则小心翼翼的为他披上盔甲。这时,两人都明白这次一别很可能是两人最后的一次独处,不管上官婉儿多么的不舍,可她还是用最快的速度为丈夫披上了盔甲。圣奎将象征应天王权力的王盔拿在手中,再一次温存爱妻的红唇~~~

“呜~~~~~~”城外响起了悠长而又嘹亮的号角声。

听见号角声,圣奎浑身一愣,接着他的脸上突然露出了久违的笑容,他拉着妻子的手中笑道:“这不是朝廷军的号角声。是奉天府卫军的!”

圣奎和上官婉儿来到了城墙,发现城墙上时一片欢欣鼓舞。士兵们高举着手中的武器,齐声欢呼奉天府卫军的到来。只见一万奉天府卫军浩浩荡荡的开进应天城之中,圣奎领着身边的将领们来到城门口迎接他们。当圣奎在队伍的最前面看见南无极的身影之后,心中的激动之情再也无法抑制了,他冲了过去抱住南无极不敢相信的说道:“怎么会?!怎么会?!无极你怎么会来啊?”

“侄儿听说叔王遇到了大麻烦,所以集合手下的一万精锐渡海前来参战!”

“欢迎!欢迎你们!”

第二百九十三章 战斗的方向

由于南无极的一万奉军精锐参战,让应天城守军士气大振。可南无极此次前来不光是单单为了助战,他还有一个更加重要的事情要告诉圣奎。

在议政厅里,圣奎和南无极相对而坐。南无极开门见山般的道出了自己此次的目的,而圣奎听到南无极的话之后更是为之一惊。

“你说让我撤出应天府,和你一起去白洋?”

“是。”南无极点头道:“我希望叔王也能加入侄儿的南部联盟军,一起抵抗南下的北汉军!”

“北汉军不是应该由朝廷来对付的嘛~~~”圣奎好奇的问道:“为什么要让我们这些异姓诸侯来挑起这个重担呢?”

“我得到消息,说朝廷准备割让云中六郡,以此为条件让元奴军出兵协助!”

“这不是引狼入室嘛~~~”圣奎无力的摸着脑袋,低喃道:“我情愿和北汉军联手,也不愿让元奴军有机可趁。”

“我收到了另一个好消息要告诉叔王您。”说着,南无极故意压低声音,低声道:“锐儿并没有死。”

“你说什么?!”圣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追问道:“你说大君殿下并没有死?”

“对。”南无极微笑的回答道:“他现在就在凤阳郡,并且和明公在一起。”

“呼~~~”只见圣奎长长的松了一口气,双手合并,祈祷道:“真是天佑我康朝啊!”

“锐儿没死,按照康朝的继承法制,我们完全有理由推翻上官家族的统治,继续让康氏皇族统领我们统一对付外敌!”

“是啊,东宫这么一闹。让我们封王和朝廷之间如履薄冰,你和我甚至和朝廷搞到水火不容的地步。以前的康朝内部不是这样的。”

“所以我们这些拥护康氏皇族的臣子们必须团结在一起,攥成拳头坚实的打出去。推翻东宫的统治!”

“好!我同意。”圣奎站起身赞同道:“只要我们动手了,势必会影响到那些迫于东宫的权力可心里却忠于康氏皇族的大臣和武将们反抗的决心。”

“没错,侄儿就是这个意思。”

“可是无极~~~”圣奎心有余悸的担忧道:“但是如果我们没有成功,不但会害了大君殿下,还会背上叛国者的骂名。”

“这个侄儿不在乎,反正我的名声又不是很好。”南无极轻笑着一笑而过,反问道:“难道叔王您就这么在乎自己的名声吗?”

“我?!”圣奎指着自己哈哈大笑道:“全天下都知道我圣奎是一个酒鬼。你说一个酒鬼会在乎自己的名声吗?”

“也对。”南无极也笑着赞同道。

说着,圣奎微笑的望着南无极低喃道:“无极啊~~~叔王有些话是时候该对你讲了。”

“叔王,请讲。”

“以前叔王一直担心狂妄不羁的你可能会成为国家的祸害。可叔王错了,你的确狂妄不羁。但是你有你一个好父亲,一个好老师。你比叔王强,因为你一直沿着自己的原则做人,深明大义,而且目光远大。你的志向远远要比叔王要远,这是叔王无法和你匹及的。”

“叔王您过谦了。侄儿和您一怒为红颜的气魄比起来,简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