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抗战之红色警戒-第5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第0182章 人口登记

“鬼子又增兵了。”孟享拿着这个情报,不断地在地图上搜索着,他现在正在慢慢的学着军事指挥。

“这里,华中派遣军的第114师团从青岛登陆;第五师团下挪,到了诸城;第一军又把16师团调了回来,他们的行进方向是济南。这两个师团也归入了第二军,108和109师团归入了第一军。他们这是搞什么?进攻还是南下?”孟享被一大堆的编制的不断调动给搞糊涂了,琢磨了半天后,始终不敢确定自己的判断。

“鬼子这是要干什么?”在指挥部中,茅十八的替代作用又发挥了。

“他们这是准备要南下!”范种一下子就给出了肯定的答案。对此,孟享虽然也猜测过,但却不敢确定。

“鬼子一下子增兵了那么多,为什么他们不会来攻打我们?”茅十八又成了好奇宝宝,继续追问道。

“整个二月份,他们是不会来了!”范种显得很自信,54军经过了半个月的编练后,此时即使面对三个师团的一起围攻,他相信也能守住。

“从日本人很多的布置中,已经看出了,日本人打算用粮食来拖死我们。唐先生的拖延之策已经有了效果了。”范种看了一眼坐在那里慢慢喝茶的唐药师,“这三天,通过四面一共过来了六万多难民,老弱妇孺居多。他们已经开始用这个方法来让我们的经济崩溃了,应该没有必要再多此一举。即使他们来,我们也不怕。我想他们现在最需要的只是控制周边的粮食,再严密封锁我们的对外联系,并时刻防备我们的反击。最关键的是淮河那里,日军13师团进攻受阻,一直和21和31集团军对峙在淮河沿岸。新成立的华中派遣军的新司令官烟俊六沉不住气了,昨天把第九师团也派了过去。华北方面军也需要有所表示了。”

他说到这里,看了看正听得出神的孟享,和慢悠悠喝茶的唐药师,又重新说道:“我们需要做的只是等下去。老兵正在康复归队,新兵训练最好再需要一个月的磨合。若是我们能顺利等到4月份,至少有八万可用之兵,即使日军有3个师团南下后,配合中央军,我们也有把握把他们一起聚歼。”

“不行,不能等到4月份!”孟享率先摇头道,他模糊的记得台儿庄战役是3月份的,那时候大战一起,由不得先锋军置身事外了,不确定性因素太多,必须要提前考虑。即使有了先锋军对他们的军火交易和支持,或许这一次台儿庄甚至徐州会战是另一种局面。但历史的走势已经紊乱,他必须要提前考虑周全。

“我知道,等到4月份有些不现实,粮食问题就必须我们提前解决。”范种对这种计策佩服的同时,也是对孟享一再强调的粮食没问题的保证有些担心。根据地上涌过来的难民可是越来越多,虽然现在只过来六万,但昨天一天却就来了三万多人。每天的人数都是加速增长的,如此,粮食够吗?

“过了铁路,就是先锋军的地盘了!”牟平阳举起袖子擦了擦汗,高兴的回头对坐在独轮车上的老娘说道,“到了那里,咱们就不愁吃穿了!”

车旁他的妻子刘桂英扶了扶车上正在打盹的儿子,不由担心的问道:“真有管吃穿的事情?”

牟平阳犹豫了一下,又笑道:“别人都说那里保证了不让饿死一个人,开了几百个不要钱的粥铺,又不是一个人说的,那还有假?李大叔去了一趟没几天,又跑了回来,把全家都接了过去,这个总不该有假吧!”他心里也有些打鼓,但不多的粮食都被鬼子抢去了,没了粮食,熬不到夏粮下来,反正家里因为给他老娘治病,也没有地了,过去看一下也没有什么坏处。

“那里!他们就是说的那个地方,没有鬼子注意,只有伪军。只要不带东西过去,很好说话!”牟平阳高兴的指了指前方。

孙启仁打量了眼前的这一户,看了半天也感觉没了多少油水,就把手中的十个铜子收了起来,挥挥手放行了。上边已经有了指示,只要不是夹带东西,一律放行。三天以来,留下的东西倒是不少,但一个个都是穷鬼。

“谢谢长官,谢谢长官!”牟平阳一连串的谢着,一边背起老娘,带着妻子赶紧离开了。独轮车被扣住了,幸好人都没事。

津浦铁路沿线三百米都没有人活动,让牟平阳有些心慌。

“干什么的?”走了一里路,前边突然有人喝问道。

牟平阳赶紧放下老娘,独自一人上前,曲腰喊道:“逃难过来的。”

早就注意到了的赵铁蛋,从一处掩体中走了出来,这两三天,过来的人太多了。

“过来登记一下吧!”赵铁蛋一招手,转身就走。

“长官!”牟平阳急忙跟了上去,凑到了跟前。他看着赵铁蛋身上的军服,虽然有些畏惧,但他还是怯生生的问道:“这里真管饭?保证饿不死人?”

赵铁蛋闻听也是一阵苦笑。这几天过来的人都这么问。

前几天,对于鬼子提前的流言攻击,孟享前两天郑重做出了,保证不让先锋军的地盘上饿死人的许诺。日本人立即就调转了风向,开始在周围帮着大肆宣传,夸张先锋军地盘上的这个承诺,这使得周围很多贫困户纷纷逃难到了这里来觅食。

山东一直就是人多地少,加上土地占有极不合理,造成很多人生活极端贫困。日寇入侵战乱迭起,以及各地灾害不断,又使得难民增多。每年都是几十万人跑去东北等地闯荡。但先锋军做出了饿不死人的承诺后,又在鬼子刻意的推动下,让很多人都选择了到先锋军这里,毕竟这里是更近的乡土。

“哦!是保证饿不死!但只能保证饿不死,想要吃饱,就要出力气!有工作才有饱饭吃。”赵铁蛋最近随着军队中的指导员学了不少的东西,不仅认字多了,说话也能模仿指导员的口气了。

“真要饿不死人就行!”牟平阳也不在意,只要熬过了这一阵,凭着自己一把子力气,还是能混碗饭吃的。

“过来登记吧!”赵铁蛋指了指前边的一张桌子。后边两个学生兵正在给一位老汉登记。

“姓名?”

“张长工。”老汉堆笑道。

“哪个字?”田玉书停住笔杆,抬头问道。

“俺也不知道!俺不认字!”老汉耷拉下眉脚道,“俺是弓长张,在俺们村里张举人家干了四十多年的长工,于是人家都叫俺张长工。今年鬼子来了,张举人就全家跑了,留下了俺没地方去,就领着俺这个孙女一起出来了。俺种地特别好,留下俺吧!”

他看了看自己孙女身上披着的棉大衣,不禁心里感概万千,坚定下了留下来的念头。

当时,赵铁蛋看着那个八九岁小姑娘穿着一件单衣在寒风中瑟瑟发抖时,就把自己的棉大衣给她披上了。其实不用他给,不久后,张老汉和那个小姑娘也可以每人申请一件棉衣。为了防止冻死人的现象,先锋军规定了,地盘上的每个人都是可以申请一件棉衣的。

孟享新发现了基地的一个大BUG。虽然军服有数量限制的,但当损坏严重,提交给基地判断不能再次使用后,就可以交给基地回收,并可用双倍的价格来购买新军服。这就一下子解决了根据地冬衣不足的问题。

只要生产一件一战时期的厚实的棉衣,把它拆开,把棉花大面料等抽取一半,保留下回收给基地的至少一半的限制,就可以重新购买一件新的了。有了基地的打折优惠,一战时期的棉衣即使是双倍的价格购买,也是便宜之极。

而拆除下来棉花和面料就可以送到新建起的三个被服厂里,在大批的女工手中成为了一件件的新棉衣。

当然这个棉衣不是白送的,若是白送,即使再便宜,先锋军也要亏死。除了允许直接购买外,还可以赊买,但凡是登记完的人都可以申请赊买一件。虽然赊买的钱款可以在5年内不计任何利息,但却是要记录在档案中的。若是以后没有还账,到时候可就要计算利息了,而且还要把信誉不良的记录留下来。

此时说这些老百姓都不懂,但这种新棉衣赊买的价格很便宜,虽然不算很厚,但足以保障冻不死人了,而且面料不错,一时间广受根据地上的人们的欢迎。即使一些丰实人家也忍不住购买一两件,毕竟这种棉衣比市面上的同等的棉衣要实惠许多。

“张长工!”田玉书点了点头,记下了这个名字。

“年龄?”

……

根据地上至少一个月内是没有什么大的战斗了,剩下的需要整合发展民生。规划布置成了重点。

为了保障管理,每个难民都是需要登记记录的,这也是孟享为了进一步开展户籍管理的一步。

后世的户籍管理和人口普查可是让孟享记忆深刻,虽然现在谈论这些都不是很成熟,但地盘上的家底莫不清楚,一些后续规划就容易出现偏差。最起码也得保障数据相差不大。之前韩复榘政府的记录也算中规中矩,但战乱一起,有的人跑了,有的人逃难过来,如此所有的数据都不准确了。最需要解决的是,查清地盘上的人数以及相关的人口结构。

人口统计的重要性,后世的人都知道。孟享凭借着自己的印象,把后世人口普查的内容根据现实的情况调整后,成了一张新的表格。这张详尽全面的新表格和相关制度让周白不由大为赞叹。

但是落实下去,却是很难。有家有业的人好记录,但那些逃难的流民却是很难统计。

孟享推出的饿不死人的承诺其中一个目的也是针对这个来的,他不怕粮食的短缺,对此他早有办法。他干脆就用免费的食物以及赊买的棉衣来借此吸引固定众多流民。到时候一个人一个号牌,凭借着也能大致摸出个数值来。

有了确切的记录,和划定的范围,至少流民中的乱子相对就少了一些。各个势力混进来想要搞小动作,也就困难了许多,后世华夏户籍身份证制度的强大作用,让孟享决定效仿一二,虽然其中有一些弊端,但此时根据地的稳定是第一位的。

凭借着先锋军现在的实力向外扩张也问题不大,但后方根据地不稳,使得孟享一直谨慎小心。若是后方出了问题,就牵扯到了主基地的安危了。

步步为营,这是针对基地最好的描述了。只要有分基地的不断推进,孟享相信自己收复失地不是问题。

“报告指挥官,5号基地车已经到达指定目的地!”鼠二边说着,便递给了孟享一份急电。经过几天的跋涉,罗马号上的基地车顺利到达了。

“虽然现在根据地上没有大的战斗,但别处还是需要练练兵的!”孟享心中不由想到了先锋军盘踞的其他两个地方。

“独立旅也该扩张一下了!还有独立一团,怎么连续十来天一直没有消息?”

第0183章 袭击1885部队

“就是那里!”一阵风指了指前边的一处建筑,“那里是中央政府的中央防疫处,现在小鬼子占了那里,取名叫做华北派遣军防疫给水部。”这几日,他通过几条道都已经打听清楚了。按照之前魏寒潮所说的防疫给水部,差不多就是指这里了。

魏寒潮的队伍从周口店处又先后遭遇了两支鬼子的队伍,战斗不断。最后摆脱鬼子进入北平的时候,已经是正月下旬了。为了保密,他们进入了无线电静默状态。经过一段时间的潜伏观察,才开始了此次行动。

“这是原来的神乐署?”魏寒潮心中有些吃惊,这可是以前皇帝祭天时专门演奏古乐的机关,天坛就在附近不远。

此时,神乐署建筑已经显得有些残旧。原来的辉煌自从庚子年就开始破落了,之前也曾经有燕乐研究所、传染病医院等不少单位入驻其中。

“这里就是孟军长所说的研究病菌的地方?”魏寒潮不由心中有些怀疑。

孟享后世已经记不清楚具体位置了,他只记得北京有一家,但却知道鬼子的防疫给水部都不是好东西。他在魏寒潮面前曾提过一句,魏寒潮却是都记在心里。

门口站着四名岗哨,一处暗哨,经过了一阵风三天的观察,每一刻钟,还会有一队巡逻队牵着警犬巡视而过。

“戒备森严!很,很有料!”李德彪手中拿着一支M1加兰德凑了过来,小声说道。

因为后勤保障很麻烦,先锋军此时在外的游击队大多数改用了加兰德步枪,既有火力,又有射程。就连潥阳的独立旅也是开始换装加兰德了。在山地战中,射程很关键。索米射程稍短,而且后勤压力大,而毛瑟火力又小了些,所以,步枪就一律统一成了加兰德。

李德彪的加兰德上没有狙击镜,他喜欢凭着感觉瞄准,而且每次都特别准确。但这时,他的枪口上加了东西。

“先解决那个!”魏寒潮侧过身来对李德彪指了指远处一座哨塔上的机枪。

“没,问题!”

魏寒潮又对着旁边做了个手势,旁边黑暗中也闪出一个人,比划了几下,六名狙击手同样拿着加兰德各自占据了各自的位置。

不算很远的地方,一户人家突然发出了哭嚎声。一边哭一边叫喊的妇女口中,很清楚的就知道是死了亲人的哭丧。门口的几个鬼子不断的探头望向那里,但随即过了几分钟后,又都恢复了警戒姿势。

又是一队巡逻队走过,三分钟后,魏寒潮一打手势。

“噗噗噗”连续的九枪响,在加装了消声器后声音并不算很大,被哭丧声遮盖住了。远处的那个哨塔上,一个鬼子歪着头趴在了上面,身后的那个鬼子也被两杆狙击枪打翻在地。

“快!”很庆幸一切顺利的魏寒潮一挥手,身后的一百多战士纷纷从黑暗处跳了出来,冲进了这处东大门。几名士兵利索的把四名哨兵拖到里边去,立即有四名穿着鬼子军服的先锋军战士站到了原来的位置上,有模有样的巡查起来。暗哨处的两名鬼子也被拖到了隐蔽处,同样有先锋军士兵代替。

里边空间很大,尤其是东西很长,三进院落。这一次的攻击却是从东大门攻入,其他几面只负责堵住门口防守。

先锋军一路突破。但凡是见到有人,不管是什么身份,都是一枪放倒,突前的七八名士兵都是手持加装了消音器的手枪,更有十几杆索米紧随其后。

两声鬼子临死的惨呼打破了沉寂,立即有鬼子的警卫冒了出来。见此情形,立即开枪,枪声一下子就划破了宁静的夜空。

“命令钻天猴他们可以开始了!”魏寒潮不慌不忙的说道,能够一路无声的突袭到这里,已经是很幸运了。

一旁的通讯兵立即用电报机发出了通讯,没多久,北京城里就冒出了两三处火光,一家鬼子的医院也遭遇了袭击。

而此时,已经攻进了第二进。

先锋军的脚步并没有停止,继续往西冲锋。这时候,已经不管什么枪声了,只要有鬼子警卫露头,立即是索米开火打过去,子弹的弹壳落到青石台阶上叮当作响。

战斗上没有多少悬念,神乐署的鬼子并不是很多,持枪警卫人数不过百人,又是分散各处,不久就被先锋军都干掉了。其他的都是一些研究和附属人员,此时也顾不得辨别,也是统统一枪打倒。本来此次行动的目的就是来此报复杀人的。

没有一刻钟,四处的枪声就稀疏了很多。

“他娘的!这些杀千刀的小鬼子!”一阵风此时站在一间房子外破口大骂。

魏寒潮走了过去,朝里边一看,里边空荡荡的只有两张手术台,几个穿着白大褂的鬼子横倒在地上,一张手术台上还躺着一名孕妇,肚子已经划开了,掉在地上的那名看上去像个小老头的巴掌大的婴儿,明显不足月,犹自蹬脚的他,扯得连着的脐带不住的晃荡。那名孕妇早已经死去,圆睁的大眼直瞪着的屋子里的横梁,裸露皮肤上的诸多红色斑点明显不是正常的状态。

魏寒潮猛地一皱眉。

“传达命令,要求战士们加强防护,不要乱动里边的东西!”他立即大声吩咐道,心中也不由一丝后悔。一开始,他并没有了解到这里的具体情况,研究病菌的状况他也不是很熟悉,这个时代熟悉病菌的国人本来就很少。只是当他看到那个孕妇身上的诸多红色斑点时,他才想到了后果的严重性。

虽然一开始进攻的时候,已经要求士兵们注意防护了,但这些上个月还是土匪的士兵能了解多少,除了保安团的人遵守纪律,这些土匪兵只怕要胡乱翻腾了。

“告诉他们,这里边有瘟疫!”他又补充了一句,要是一开始这样说,只怕那些人根本就不会冲进来。

“团长,我们发现了地牢,里边一大群人。”一阵风又喊道。

“不要乱动!”魏寒潮急忙制止道,若是那群人里边感染了瘟疫,只怕一跑出去,整个北京城都要麻烦了。他一时感觉有些棘手。

“对那些人详细盘问,看看有什么异状没有!”魏寒潮虽然是这么说,但时间已经来不及了,即使有钻天猴他们在别处牵扯,只怕鬼子支援的人马不久就会赶到,到时候想跑都跑不了了。

“收拾各处的文册资料,那些瓶瓶罐罐的什么的不要乱动,到时候集中在一起放火烧!”魏寒潮一咬牙道。那些东西留着总是祸害,大火应该能够烧了这些。

旁边的李德彪正拿着一份文件在翻看着。

“你大字都认识不了几个,你看得懂东洋字吗?”一阵风笑话他道。

李德彪一瞪眼:“老子我,在东北呆过很多年,被强制,学,学了一阵,鬼子的字。”

“不信,你看,这个是个大饼的饼字,这个是猿猴的猿字,这个不认识了,这个也不认识。”

“你也就认识这两个字了!”一阵风继续取笑道,被鬼子连续追了那么长时间,这一次打个顺利的反击,让他都觉得很痛快。

“谁,说的?”李德彪急得脸上的那颗大痣都涨红了,“我还认识这个名字,这个叫石井四郎,这个叫菊池。”他竟然一口气说出了这些,而没有结巴。说完自得的扬了扬头。魏寒潮听着石井四郎的名字有些耳熟,就走过来,拿过那个文件看了看,只是他不动日文,一点也看不出来。

“这里落款是那个部门的?”他只能希望李德彪能多认识几个倭寇的字。

“这个,这个是北、甲、1855部队,还是1855支队?”李德彪只能认识这些。

外边已经传来了密集的枪声。附近的伪军和警察也赶到了,但被先锋军战士的两挺MG机枪挡住了。

“收拾好东西,三分钟后撤离!”魏寒潮命令道,再不撤来不及了,此时只是不肯出力的伪军,一冲就能冲开。

“把那几件实验室烧了!那些人,”魏寒潮犹豫了一下,最后心中他叹息了一声道:“让他们继续在那里!”

“带上那个人吧?”一阵风犹豫了一下,指着一个瘦骨嶙峋的人道。当他听魏寒潮说瘟疫的时候,也是吓了一跳,此时再说带一个明显可能染病的人,却是有些冒险。

魏寒潮看着他没说话。

“我认识他,他就是那个拍照片很有名的战地记者小方。这个人是条汉子。鬼子进北平的时候,他失踪了。他家里人此时正在悬赏找他!我也帮着找了一阵,没想到他在这里。”一阵风直接解释道。

“小方?他就是方大曾?”魏寒潮也听说过这个人,此时看到他奄奄一息的有点病怏怏的样子,实在是联想不到一块去。

他快速盘算了一下,点了点头道:“带上他!要注意防护。咱们准备撤!”

旁边的两个穿着鬼子防护服的士兵已经把鬼子的防护服拿了过来给小方套上了一件。

“这个小方看来已经感染病菌了,得赶紧回去。或许,他那里有办法!”魏寒潮一边指挥着撤离,一边想到了孟享。

……

此时的孟享正在盘算着分基地的事情。

罗马号托运着基地车日夜兼程,不到十天,就已经赶到了预定地点。

新的分基地的安置点在赛帕苏,在加里曼丹岛的东边。看着地图,孟享大致能记起,在加里曼丹的东边突出位置下的那一片,煤矿资源很丰富,而且还有不少的石油。

先锋军内也有不少的来投军的华侨子弟,经过询问和实地勘察,终于在那一带找到了一点煤矿的矿头,而且靠海很方便运输。

之所以选择荒凉的加里曼丹岛,就是为了避开英荷势力的关注,和后期日军的注意力。

中南半岛和爪哇、巴厘岛等人口稠密的地区,太招眼了。根本无法保守秘密,偏偏基地有很多秘密不能为人所知。在人家的地盘上,低调才不招灾。

只要不引人太注意,无论是英荷还是日本人都没有实力,统治有着诸多复杂地形的每一寸土地。在热带雨林中,很多地盘此时还是土人的天下。这里也就是华人还有点人口优势,让土人受到威胁,其他势力只是守着殖民点的殖民者而已。

在根据地为粮食发愁的时候,孟享的眼光就已经盯到了南洋地区,来自后世的他自然晓得以后国人各类资源的缺乏。即便是粮食,也幸亏了化肥、良种等粮食新技术的普及,才保障了国人吃饱饭。但那已经是很多年以后了,而在这之前,国内几次大饥荒已经夺取了数千万国人的生命。

不管未来国家执行什么样的秩序,粮食问题总是不可避免要首先考虑的。

一个大国的崛起,无不是有个资源丰富的后花园作为支撑。

苏俄的西伯利亚,美国的中美洲和南美洲,欧洲国家干脆就占绝了非洲整个大陆,英帝国甚至还盘踞着澳洲大陆,加上近百倍的殖民地盘以支撑着日不落的神话。

可惜临近华夏的南洋地区,徒有数千万的华人劳作开发,却只成就了英荷法的荣光,在一次次的机遇面前,与力不从心的东方古国擦肩而过。

国内的耕地在耗尽了地力后也只能维持温饱而已,不得不挥刀自宫,办成了无数敌对势力一个劲想要促成的事情——最大的限制人口的发展。

无奈,为形式所逼,不得不如此而已。牺牲无数小我,成全民族和国家,有时候就是无奈。

中华后花园终究成了空中花园式的历史。

“去他娘的,我来就是要改变历史的。”有了海外分基地,孟享的胆子一下子变大了。他的心中已经在金手指对天嘲讽中,勾画起了历史的新蓝图。

第0184章 南洋分基地

“你们终于来了!”叶子重激动的走到了刚跳下橡皮艇的牛五等人,远处罗马号的身影伴着海风的吹拂,已经慢慢的被遮掩到了夜幕之中。

看着牛五对着自己敬的那个标准军礼,叶子重不禁眼圈发红,满腔的委屈都在牛五的那个熟悉的军礼中化为了乌有。淞沪会战过后,他从南洋跑来从军,在保卫黄河的歌声中,加入了先锋军。刚完成了一个月的新兵初级训练,就被派回了赛帕苏。

他刚回来的时候,还惹来了很多的闲话,当初写下了血书强硬要去参军的是他,两个月后早早跑回来的也是他。想到孟师长在自己临来的时候对自己说的那些话,他忍住了这些委屈,不断的利用自己家族在当地的小小势力,同着先锋军和他一起回来的三名战士,开始了附近的探矿之旅。

在经过了半个多月的跋涉后,同行的徐客侠终于在赛帕苏南边发现了煤矿。经过学地质出身的徐客侠的初步估计,储量还很大。这个消息很快就通过电台的电波传到回了先锋军的指挥部,这也使得孟享直接放弃了非洲,而最终选择了赛帕苏。

孟享此时也不贪心,在国内还依旧受到日本人威胁的时候,他只是想要先建立一个对外的合适跳板。

南洋有丰富的矿物资源可供基地利用,运转好了不需要孟享在里边多投钱,反而说不定还能捞回一部分钱。南洋的华人更是多达千万,就近发展人员更是方便。最主要的就是用不了多久,南洋就会成为另一个战场。

到时候,这块土地上的华人将迎来又一场苦难。

新的殖民者关心的只是他们的财富。他们的没有防护能力的财富再一次为他们惹来杀身之祸。

孟享已经问过小花了,国外的空间壁垒无疑是最薄弱的了,受到时空管制的影响最少。尤其是在南洋,可以说是百无禁忌。

旧有殖民的秩序必将被打破,孟享要做的就是要在这块承载着众多华人苦难的土地上建立一种华人做主的新秩序。

叶子重通过先锋军打在银行账户上的10万美元,以开辟种植园的名义,购买了附近的大片土地。剩下的款项用于打点当地土人和荷兰人也足够了。偏僻的赛帕苏并不是巴厘岛上的那般繁华,小城镇外围数百里难得见到一两个人影,至于叶子重所购买的土地更是大片未开发的雨林,仅仅是开发的费用和当地土人的骚扰,就足以让众人却步。就是直至后世,加里曼丹岛上大多数地区也是处在一种未开发的状态。因为叶子重已经名言了这是与他人合伙,家族中人们劝说不果,也就不再多言,只要叶子重不动用家族的款项,这个就没必要去大肆阻拦。

叶子重、徐客侠两个普通人待了一段时间后,继续回去联络打点周围势力。

等侦察了周围没有其他眼线后,罗马号的后尾被打开了,类似双体船的船体中间夹着浮在水面上的基地车的庞大身影。

不需要任何登设备,基地车慢悠悠的就直接登陆上岸。

基地车在雨林中行进的速度很慢,只有将近3公里的时速,但却一直没有停顿下来。雨林中的矮树杂藤根本就挡不住基地车的强劲的动力,一律被碾压在地。除了外围的植被被克隆兵们重新恢复伪装外,里边的根本不需要管,雨林中特有的生长速度,让这里不出一个月就能重新繁盛如初。而且下一步通向分基地中心的道路,也可是借助着这条现成的通道开始建造。

挺进了五十多公里后,已经处在最大舰炮射程之外一大段距离的基地车终于在一处林间空地上展开了庞大的身躯。这一天,是西元1937年3月1日,一个新历史的符号已经书写在了厚重的历史画卷上。

随行的28名克隆兵又再次护卫着基地车,在孟享远距离遥控下,开始了生产建造,成为了分基地上新的开拓者。

二级主基地的直辖范围虽然只有一百公里,但它的通讯控制分基地的距离却达到了1万公里。当孟享询问小花得到了一级主基地控制距离是一千公里的时候,孟享差不多也就确定了100倍直辖范围的概念。

这一次因为有了手持索米和MG…34的28名士兵在外围巡视,确保了一开始的安全。所以,孟享没有先造兵营,而是先在距离分基地向海2公里处建造了一座采矿厂和一座电厂。这里就在已探知的煤矿矿脉那里,可以就地开采,节省时间。

当兵营竖起的时候,孟享又找到了当初刚来到这个世界时的感觉。

接下来就是战车工厂。同游戏中一样,没有战车工厂,采矿车无法生产。

只有一辆采矿车,只能用作供应电站运行。电力虽然紧缺,但兵营和采矿厂都没有运行下,新建造的战车工厂终于生产了一辆采矿车。

有了电力的供应,孟享迅速的升级分基地。一天过后,南洋分基地也顺利升级到了二级。直辖范围一下子扩大,实现探查好的两处适宜建造深水码头的地点都被圈定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