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抗战之红色警戒-第40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虽然一旦德国倒下,欧洲的美军主力压向华夏后,罗斯福有把握美国自己就能单独击垮华夏,但巨大的损失还是让罗斯福决定要拉着各老牌强国的炮灰一起承担,此时的不发表意见不过是故作姿态。其实他心中也早下了定论:
“华夏必须无条件投降!”
……
“即使我们想和他们谈,他们会跟我们谈吗?”孟享向众人喝问道。
老希倒下的消息不断被确认,甚至德国内部混乱的消息也被传来。很多人都明白,德国人快完了。
这个时候,华夏何去何从,就成为了众人争论的焦点。
在失去了强力盟友,差不多要单挑全世界的情况下,不知有基地金手指存在的众人多数持悲观的心态。
老蒋和其他势力得到的消息也不慢,甚至有些消息是英美提供的,他们连夜堵住孟享要求尽快和谈。
北美进攻的事情也受到了影响,甚至在不看好华夏未来的情况下,进攻的一些绝密消息也被人泄露了出去。
孟享立即停止了原定于25日凌晨的进攻计划,但对盟军强硬作战的态度始终不变。
面对其他人的质疑和悲观,孟享在这个时候没有退缩,直接站出来,向众人表达了自己的强硬态度。
领袖之所以成为领袖,不是他的位置,而是他能在关键时候,能指引和确定发展的方向。
孟享无法直接揭开基地的秘密给众人足够的底气,但他站了出来,压上了这些年他所有的光环,在别人还在犹豫不决甚至退缩的关键时候,举起了华夏未来之路的大旗。
“我们要么屈辱的再次接受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要么继续战斗下去,用一场场胜利赢得华夏民族的尊严!”孟享在巨头会议上,大声的喊出了战斗的宣言。
靠着克隆人的支持和多年积聚的威严,最终确定下了继续战斗的方向。
当然,他提出的靠着拳头说话更容易在和谈中获得机会的说法也是打动那些倾向和谈的人士的主要原因。
虽然倾向和谈,但每个人都不傻,华夏手中掌握了太多的油水,也得罪了太多的人,只是委曲求降装可怜是不管用的,唯有打下去让盟军忌惮了,才会在和谈中争取到更多机会。
“那就先打一两场!”很多人心中都是报着这个想法,在胜利几场后,见好就收,舍弃欧洲、非洲、美洲至是澳洲、亚洲的一些地盘,来保全华夏,却不知道孟享心中早打定了主意,只要基地不出问题,吃到了嘴里的东西绝不吐出来,甚至还要继续战斗下去,为华夏打出一个更为广阔的未来。
这边华夏巨头们一通过继续战斗的表决没多久,华夏的大规模进攻就开始了,快得连一些小道消息都来不及传到英美手中。
连那些准备传消息的人也有些不可思议,这一次进攻怎么如此快捷,要知道这不是一场可以紧急启动的战斗。即使是一场局部战役,都需要长时间的计划和安排,更不用说华夏这一次发动的大规模攻击了。
确实是大规模攻击,在盟军所有人都一副吃定了华夏的心态等着华夏主动来求和的时候,华夏分布在全世界的各路大军都一起行动了起来,向周围的盟军部队压了上去。
这样的攻击中虽然也不乏一些各自为战的地方,但没有合理配合和调度、指挥,即使胜利了,这场攻击最后会付出很大的代价。
“难道孟日白要死拼了?”有人不由疑惑道。
但不断传来节节胜利消息的前线,一切都好像早已安排妥当了,突袭一下子敲在了盟军的各个薄弱环节,海陆空协调的配合,根本看不出匆忙布置的混乱影子。
“原来他早就计划好要攻击了,只是他怎么做到的?”有人想到了之前下达的那个红色警戒信号,隐约猜到了是借着全面固守的掩饰来进行一场犀利的进攻,但是传递到基层一点消息都没有透露出来,绝对是一个奇迹。
“要挽回这一切的劣势,只能多多依仗基地了!”刚刚完成通过基地向克隆兵直接传达进攻命令的孟享已经不去关注前线的战况,而是全神贯注的摆弄起了基地调整和升级。
第1098章
当二战结束日期过去后,基地就已经可以升级了。
二战这道时空壁垒一旦破除,就像是完成了某个任务,累计的巨大军功立即让基地挣脱了三级初阶,跨过了62年古巴危机带来的巨大时空鸿沟。
但孟享一直迟迟没有升级基地,跳到三级中阶去。
除了小花说的低级和低阶段的基地更利于在时空中隐藏外,二战结束日期过后对三级初阶的一系列解禁,也让不断探究的孟享一直没有急着升级。
相对于升级带来的时空风险,现阶段的基地威力已经足以让孟享有信心压着美国人死揍了。
基地没有急着升级,但在二战结束日期一过,孟享就因为在二战阶段中的卓越功勋奖励,而直接成为了一名六级指挥官。
这就意味着孟享可以统领指挥的克隆兵人数突破了原来的20万,翻倍的涨到了60万。
这才是孟享敢于在老希倒下后喊出继续战斗的底气所在。
克隆兵们可不是普通的士兵,他们的忠诚和技战术水平一直在发挥着骨干作用。
原来的20万克隆兵即使6万多散在地方上,其他的14万也足以让孟享控制千万大军。一下子又多出40万骨干,无论是安定地方,还是掌控军队,最起码不再担心内部闹出太多的意外。
华夏只要内部不乱,单挑全世界也不惧。
况且,有这40万克隆兵的名额,孟享可以直接从各分基地中产生,成为一支支在对手鼻子底下冒出来的奇兵。
最为重要的是,60万的克隆兵可以扩大牺牲的承受能力。
虽然孟享从不把克隆兵当做炮灰,但不可否认,了无牵挂没有家人的克隆兵的牺牲是对社会影响最小的。
基地可以源源不断的提供着克隆兵,毫无抱怨的填补牺牲者的空缺,但同样的牺牲下,盟军却很可能顶不住国内的巨大压力了。
德国的没落和崩溃一部分就是民众对战争牺牲代价的难以承受。而华夏除了克隆兵外,还有毫不逊色整个西方世界的人口基数可以挥霍。只要基地提供足够的武器,单挑全世界又怕什么?
华夏人不仅不怕牺牲,而且孟享也希望借助这一次单挑全世界的机会,塑造起华夏的大国信心来。
这些年华夏快速崛起,但原来的很多理念却不是轻易改变的,对洋人要么极度自卑,要么抱着老账本的极度自傲的不正常心态,已经在很多人的心中扎根。
就像后世的那场朝韩战争一样,孟享希望借助这一次的机会,用战火来洗礼出华夏的勇气和自信。
“即使我们是和全世界为敌,我们一样抗争到底!”不屈的意志,才是抗战的精神所在。
……
这一次的大规模攻击中,孟享又陆续培养出来的十万克隆兵直接投入到了各个战场中去,很多从兵营中出来后,直接出现在了盟军的背后。加上华夏的突然攻击,即使没有更多的秘密武器出现,一样打得盟军措手不及,连连败退。
在非洲,华夏北非军团已经攻入了西撒哈拉,如果不是盟军海军对海岸线的攻击,整个摩洛哥也将成为华夏的囊中之物。
南非军团此时已经把整个南非和半个纳米比亚囊括手中,英军海军不甘心的退向纳米比亚的港口,却挡不住华夏的战舰停泊在开普敦,守护着好望角。
为了给飘摇中的德国以信心,在欧洲的华夏军队是行动最为迅猛的。
在中亚的华夏大军以最快的速度击穿了苏俄人的伏尔加防线,和高加索地区的德国会师了。
而另一路从土耳其欧洲部分打过去的华夏军队也快速北上,击垮了保加利亚周边的盟军,和罗马尼亚的德国会师了。
孟享已经顾不得在德国人背后不紧不慢的捡便宜了。这个时候,能拉住德国人的大量炮灰,就是捡了最大便宜。
这两路会师,无疑是两剂强心针,增强了德国人抵抗的信心。
华夏军队不仅带来了援军,还带来了大量的军事物资,确保了后勤线已经陷入混乱的他们能坚守下去。
北方的苏俄战线,华夏军队明显收缩了兵力,放弃了北方基洛夫甚至是喀山的攻击,而是专注于南方古比雪夫一线的战场。
华夏军队还是阵线拉得太长,需要尽快做出一些取舍。
此时华夏的目标是在德国倒下的时候,尽快赚取欧洲的精华核心地区,实在不适合把大军散布在苏俄受到气候和地域限制的北方地区,空耗时间。
为了最短的时间内布局成功,在西班牙的那一路,华夏大军甚至舍弃了马德里,直接在地中海海军的协助下,突袭跨过了伊比利亚山脉。一路连克萨拉戈萨和巴塞罗那,最后轻取安道尔,陈兵法国边界。
法国还有十几万德军缩在原来的维希政府控制区的中南部正准备投降,尽快和他们会师,鼓起他们再战的勇气,比起收拾分基地覆盖下的西班牙北方地区更为重要。
维持住德国人的信心,仅仅才一百多万的华夏欧洲西线远征军才有能力对抗住八百多万的西线欧洲盟军。
当然,此时真能和华夏西线欧洲远征军决一雌雄的唯有四百多万美国军队,为了拉住美国人的后退,北美的攻势还是以更为猛烈的方式开始了。
V3火箭和遮云蔽日的轰炸机群以及潜伏的华夏特种部队,率先点名瘫痪了盟军的部分机场,然后米格…21统治了天空,甚至在加美边界用速度拉起了一道封锁线,牵制住了美国越来越多的战机群。
在接下来先锋巨炮,越来越多的重炮,成群结队的火箭炮,在埃德蒙顿南部继续敲打出战争的重音符后,在一万多名分基地新造克隆兵的接应下,在空中战机的协助下,5万多空降兵快速占领了埃德蒙顿后方的卡尔加里和萨斯卡通等城镇。
随后的华夏战车迅速在埃德蒙顿的后方挺进,让被切断了后路的盟军前线一团混乱。
仅仅抵抗了三天,盟军就快速放弃了越来越糟糕的埃德蒙顿战场,开始撤离。
南方的卡尔加里,此时遭受到了南北两路盟军的夹击。
东边的萨斯卡通同样是需要同时面对来自东方的援军和西边忙于突围的盟军。
空中的空降兵不断的飘落,赶来支援,分基地的兵营内不断走出的克隆兵刚一接触这个世界,就需要全副武装的走向战场。
华夏士兵的尸体不断在战场上倒下,凝固成最为坚固的防线,挡住了一波又一波的攻击,虽然险情不断,却死死的把埃德蒙顿周边的40多万盟军卡死在防线之前。
“我们可以向西撤离!”被卡断了周边退路的美军,同样要遭受到了来自北方华夏大军的围攻。
萨斯喀彻温河上的缺口越来越多,从浮桥上突击而来的华夏战车在一边割裂着盟军的阵线,一边绕向东边和南边,布置更为坚固的拦截防线。这个时候,西边的平静愈发显得突出。
华夏军队一直没有去攻打太平洋东海岸,很多美国人一直以为向西翻过落基山脉就安全了,还能加强东海岸的防御,开始纷纷提议向西突围。
他们不知道孟享的计划一开始就是要打一场歼灭战,要一口气吞掉埃德蒙顿周边的40多万盟军,早就布置下了围三阙一的口袋。
美国人也很多人猜到了这样的陷阱,但前方形势危急,北方的60多万华夏大军全力攻击的压力已经让那里的美军支持不住了,在南方和东方又迟迟不能打开局面,从西方突围也是一条无可奈何的退路。
在坚持了三天后,盟军终于忍不住丢下了8万伤亡和6万的俘虏,其余主力向西开始突围。
华夏大军直接掠过战场,直冲向加美边界,在新的一年的是后续,美国本土的边界上已经出现了华夏装甲部队前锋的身影。
……
各路战线,华夏军队节节胜利,但这丝毫无法挽回德国内部的崩溃。
即使华夏内部很多人都失去了信心,更不用说各种矛盾激化的德国人了。
没有了老希的压制,德国人为了一个首领的问题就先炒成了一团。英美暗地里资助导演了这一场闹剧,德国的崩溃已经无法阻止了。
虽然突袭带来了胜利,但接下来华夏将面临更为严峻的考验。
就连孟享也感到了身上的压力加大,一咬牙直接开启了三级中阶的升级命令:
“我是小白指挥官,我命令,基地开始全面升级!”
第1099章 可以先谈一谈
“啊!”静等主基地升级完毕,孟享匆匆看了一圈基地菜单中的诸多熟悉的武器名字和性能介绍,在一声喜悦的惊呼后,已经不需要再担心什么了。
他算彻底明白了,为什么差不多打下了半个地球的功绩还迟迟无法升级到基地第三级的第二阶段,还需要跳过二战这个最为坚韧的时空壁垒。
若是说五十年代的武器还带有二战时期味道,到了六十年代的武器已经是冷战的产物了,到了七十年代的那些武器更是达到了冷战的一个巅峰时期。一些先进武器也从带着些雏形的稚嫩时期,一步步完善成为彻彻底底的超级杀人武器了。
差点爆发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古巴危机是冷战的一个转折点。
虽然苏俄在古巴危机中以让步为终结,但从二战阴影下复苏的苏俄已经可以向美国直接叫板了。
若是说铁幕刚落下的时候,二战中被公认为头号强国的美国人还有些养寇自重,用苏俄人来挟制欧洲,但当六十年代美国身陷越战泥潭,加上在战后各国经济复苏后陷入的经济停滞后,苏俄人步步逼近,在军事上终于追了上来,甚至很多领域都压倒了美国,真正的崛起成为令西方世界恐惧心惊的红色帝国了。
现实版红色警戒最华丽的对抗时期的大幕才最终拉开。
这段时期也是科技飞速发展的时期,当孟享看到那几个游戏中熟悉的武器名字后,终于松了一口气,即使升级带来了不少时空壁垒的压制风险也值了。
当原来的二战结束日期过后,同时代的三级初阶基地已经不再显眼,甚至外在的力量想通过时空乱流来干扰基地,都很难锁定目标。
所以孟享一直没有升级,很想借助这一段难得的安全期彻底摆平这个时空的一些麻烦。
但世事难预料,老希的快速倒下,整个形势斗转直下,一下子把华夏逼到了单挑全世界的地步,若是只靠着五十年代的武器,在数量上又不占优势的情况下,虽然孟享也觉得最后能胜利,但付出的代价太大了。
为了更稳妥,在咨询过小花后,孟享最终选择了升级。
而这一次大规模攻击,也是为基地升级争取更多时间。
……
“不必太过紧张,先生们!这只是华夏人最后的疯狂!”国会中,罗斯福向指责美军作战不力的众人解释道。
华夏军队一口气攻到了美国本土边界,让很多美国人大为惊慌。
多少年了,已经很久没有外敌威胁美国本土了,连美国的陆军都曾经一度快荒废了。
可现在敌人来了,一下子敲碎了很多不关心外事的美国人怀揣着的世界霸主梦,伤了自尊了。
更为紧要的是,华夏人一来就是百万的级别的大军,让很多美国人切切实实感觉到了威胁。
民众纷纷指责当局的无能,才使得华夏人来到了美国家门口,一些政敌也拿着这件事做文章,罗斯福不得不站出来表态。
也幸亏德国人即将倒下,罗斯福的声威刚提升了一步,否则他真难以平息民众的愤怒。
“我们观察过华夏人的行动,他们的军队规模和武器并没有什么大的变动。他们只是趁我们不备,发动了一场偷袭,占了些便宜。最终不过是要在和谈中占据些主动罢了!”马歇尔也曾就此事向罗斯福汇报道。
此时孟享的用拳头寻求和谈主动的说法已经传了出来,这本来就是丛林法则的正常表现,美国人深信不疑。
“华夏人的进攻会很快停止,然后他们会主动找我们联系和谈的事情!”杜鲁门也这样认为。
“我们应该打回去,狠狠的揍那些黄皮猴子!”莱希坚信拳头的力量。
“华夏人的突然进攻,让我们在北方的布置出现了很多的漏洞。我们准备不足,需要些时间调整后,才能进行强有力的反击。”马歇尔解释道。
华夏的突然进攻,打乱了美国人的部署,甚至在边界上一时难以抽调出足够的反击力量。比如空中力量,在那些遭遇轰炸和破坏的机场上的残骸垃圾没有彻底清理干净前,美国人在边境的空战中别想占优势。
而且他更为担心的是,边界上的那点美国军队防御还可,若是贸然出击,兵力不足和布置不足下,容易被华夏大军抓住漏洞趁虚而入,真要打到了美国本土上,就丢人丢大发了。
“其实我们可以用和谈拖住华夏人,等到把欧洲的军队抽调回来后,一举把那些华夏人全部消灭!”旁边杜鲁门也建议暂缓攻击,先和谈,说不定能通过和谈赢得战争,来制约势力越来越庞大的军人体系。
“和谈要谈,打也要打!”沉默了半天的罗斯福最终发言道。
被人逼到了门口,还不打,绝对不符合美国的作风,而一手和谈也能拖住华夏,在此时边界不利条件下,争取到足够时间。
……
“既然德国人要谈,我们也不妨谈一谈!”孟享脸色平静道。
正当华夏军队节节胜利的消息传来的时候,华夏国内的和谈论再次喧嚣,尤其是德国人也积极在寻求和盟军和谈的消息传开后,向孟享进谏和谈的人越来越多。
除了知道基地存在的孟享自己,其他没有一个人有底气打下去。能在占据优势的情况下和谈,捞取最优惠的和谈条件,几乎是其他所有人的念头。
“只要再给我们二十年的发展时间,我有信心赶上美国!”战争并没有影响国内的经济发展,高速的发展让策划华夏未来经济的周白有信心塑造起华夏的经济强大。但这需要一个安定的环境,如果与全世界为敌,无论胜败,战争必将榨干华夏最后一丝精力。
“现在和谈,就当为华夏以后的崛起保留点元气吧!”范种最后也感叹着劝说孟享道。
他最为了解华夏的军事实力,真要打起来,此时的华夏一时半会儿的还真不惧盟军。不说一千多万军队的底气,就是武器上,很多先进的武器也超过了盟军一大截。
但美国人在武器上快速的跟进,以及美国武器的数量优势让他感觉到了危机。
短时间内,能跟盟军打得不分上下,但以后呢?
一旦从山寨公司那边得到的武器不再先进,被盟军追赶上,连那点性能优势也没有了,华夏能坚持多久?
和谈也不是一下子就谈成的,谈谈打打的拖上一年半载的总免不了,借助此时的优势,能拖到让华夏全身而退,积聚个十年八载的力量,利用列强的矛盾再起战火也不错,免得此时要把全世界所有的仇视眼光都拉来。
连范种都提议和谈,孟享也只能心中低叹。
此时的人们还不知核弹的威力,在核阴云下的怪异和平时代,大规模攻城略地的战争已经难以再看到。此时不对付美国,以后更难对付。
华夏收缩卧薪尝胆后,恐怕也要来一遭苏俄人的冷战境遇,空耗在各种封锁中。
此时的华夏已经引起了整个西方的注意,以后的封锁更难突破。而未来的战争,国内国外的变数太多,孟享根本无法把握,还不如趁着现在的掌控能力,继续打下去,至少也要摘到欧洲果实。
不过为了让国内的众人死心,孟享还是要顺应潮流,先谈判。
而且,和谈还能争取到更多时间。
不止基地升级需要时间,华夏大军的后勤储备也需要时间。
即使靠着分基地,也难以支撑那么多军队的后勤供应。每次华夏大战,都需要储备一定的物资。
一直以来,华夏军队远征作战很少有连续超过七天的战役,就是因为经过七天的激烈战斗后,后勤链条容易出问题。即使分基地一边供应,一边战斗,也最多再坚持几日。
像现在这一次大战,连续六天的苦战,后勤已经有些紧张,而为了应对美国人可能的反击,也需要留出余地。华夏大军也不宜再继续战斗,需要休整一番了。
“和谈就和谈呗,不谈他们不会死心的。一和谈,他们就知道那些洋人们是什么嘴脸了!”早已看透了英美贪婪本质的孟享也不介意顺水推舟,开启和谈之门。
……
46年1月1日,德国人单独先向英美伸出了橄榄枝,随后2日,华夏大军迟缓了进攻的步伐,也向英美发出了和谈的信号。
盟军快速回应。
1月5日,在前方炮火还在隆隆响起的时候,同盟国和轴心国的和谈正式拉开。
“和平即将降临!”全世界都在瞩目这次在瑞士日内瓦召开的历史性会谈。
但孟享却对此毫不在意,他正调整着不断升级的各处分基地,准备更猛烈的大战再次来临。
第1100章 打打谈谈
“欺人太甚!”作为谈判代表的顾维钧一走出谈判谈判场所,对着伸到嘴边的诸多话筒视而不见,铁青着脸甩下了这四个字,就转身率领着华夏代表团集体离去。
来之前,他还想着崛起的华夏此时已经不一样了,又是挟着连番大胜之威,可以为华夏谈出更好的条件。
毕竟在平时的许多谈判中,他能切身体会到崛起的华夏带给华夏人的国际地位在不断提高。
可这一次的事实却兜头给了他一头冷水。一上来,英美的口吻就是像针对战败国一样,给出的条件也跟无条件投降差不多了,不说华夏占领的各处地盘,甚至连华夏本土都要被分割。让他一下子想到了二十多年前的那场一战后的谈判。
加入战胜国一方的华夏照样要被割让给日本青岛等地,一切靠拳头说话,根本没有道理可言。
“这一次,我们的拳头也很大,揍得盟军都招架不住。难道国际外交又改规则,拳头不好使了?”同来的年轻谈判人员中有人很是诧异。
顾维钧却一直都很明白,华夏的拳头大是相对的,只要德国倒下,面临单挑全世界的华夏就是拳头小的一方。不过他还是抱着侥幸的心理,能利用英美对华夏实力的顾忌心理,多争取到一些利益。
可他还是低估了英美的贪婪,既然几乎所有人都认为华夏会在接下里的单挑全世界中落败,那英美为什么会再多忌惮?
他们最多是把战争延长一段时间,而收获的可能是华夏吞下的大片土地的全部利益甚至整个华夏。
崛起的华夏已经有了成为金蛋的潜质,不在上边掠夺割一把,对不起这些老牌帝国起家的作风。
“这根本没法谈!”顾维钧气呼呼的向国内通报道。
从一开始,英美就不在乎谈判成功是否,强压着近乎无条件投降的条件死不松口,双方的底线差异太大,根本没得谈。
国内众人一时哑然,继而愤懑的各抒己见,把种种不满都倒到了英美的头上。
“好歹咱华夏也是泱泱大国,在众列强头上踩过几次了,英美竟然拿战败国的待遇来对我们?太伤自尊了。”这些年华夏南征北战的胜利,已经让很多华夏人不再是以前那般的自卑,对于盟军上来就拿华夏不当回事的蔑视态度很是来气,更何况谈判条件中还要割让原有的国土,更是无法忍让。
“没得谈,那就继续打!”孟享直接发言了。
不过这一次的强硬态度,赢得了众人的一致认可。
“不是还不服气吗?那就把他们打到谈判桌上!”这是很多人心中所想。虽然他们的最终目的是把英美逼到谈判桌上,但已经足够孟享掌控这股大势,掀起更猛烈的战斗了。
……
“怎么又来偷袭?”盟军再次郁闷。
比他们想象的还要快,在盟军不断调兵遣将巩固阵线的时候,华夏军队再掀猛烈战火。
虽然这几天谈判中,战斗还在继续,但仅限于小规模的战斗。可仅仅第一轮谈判破裂,华夏的大规模攻击又开始了。
谈判再怎么没诚意,也得磨上几天,只需要这几天,基地又能缓过劲来,而华夏军队人员数量的充足,也能施行轮换作战,不至于过于疲惫,一出手还是一波波的大规模战役。
不过,因为中亚和巴尔干地区,华夏已经和德国人会师,战斗的发起,就需要德国人的配合。可因为德国内部的矛盾,使得德军至今依旧采取守势,并没有搀和进来。所以这一次发动的战役主要是以北美和法国边界为主。
这几天,盟军也是不断的调兵遣将,虽然诧异于华夏再次进攻的快速,但各地盟军也早已经做好了各种迎敌准备。
可一开战,他们就发现,背后又被华夏军队突袭了。
这些天分基地兵营也没有闲着,一队队的克隆新兵被布置在了敌人的身后。只要在一些关键位置上来一次突袭,搓手不及下,盟军一些阵地就直接被敲开了缺口。华夏的装甲大军随即涌入,并把各处缺口撕得更大。
华夏欧洲大军快速跨过了法国边界,终于和困守在西南部的二十多万德国会师。
虽然德国人现在正在跟盟军谈判,这些德军处在待命状态下,但一下子挣脱被人围困投降的命运也能在未来的谈判桌上获得些主动,所以这次行动德国人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没有干涉,甚至被围困的德军还主动的展开反击,向华夏军队靠拢。
德国国内谈判的事情还没有准数,谁也不想就这么被围困着,提前一步投降,整个被围困的德军上下的利益都牵扯在里边,先一步突围后静等国内安排再说。再说国内此时也没有争出一个定论,管不了各地的军中大佬们。
此时在法国坐镇的是龙德施泰德老帅,和二十多万德军一起留在了最后。
本来他打算留到投降前的最后一刻撤离的,但华夏军队的进攻给了他新的希望。
“或许,我们能挽回败局!”老帅早就见识过了一战德国战败的遭遇,此时根本不对德国单独对英美的和谈报多大的信心。他更倾向于和华夏联手再给英美几次反击,把英美打得不得不到谈判桌上来,而不是现在处在劣势下的谈判。
只可惜德国内部已经乱成了一团,连新首领都没有选出来,甚至连这次跟盟军的和谈也是被动进行,多数票投下的结果,并没有具体的负责人。在这种局面下,各地的军队要么各立派系,要么冷眼旁观。
真要国内谈出一个投降条约,各战线上的军队能不能执行都是另外一个说法。
若不是维希政府的快速垮台,造成德军的后勤物资紧张,龙德施泰德肯定要率领着这二十多万德军继续战斗下去。眼下华夏和他们的会师,给了他继续战斗下去的机会。
这也是孟享急于跟各地德军会师的一个原因,最起码给了各地的德军一个继续下去的信心和希望,逼迫德国国内的不至于那么快退出战斗。
只要华夏和德国保持联手的姿态,即使德国已经破败,摇摇欲坠,但总归是一份助力。虽然孟享也不指望德国能支持多久,但最起码要废物利用,充分榨取炮灰的剩余价值嘛。
……
北美的战事打得同样激烈,不过华夏军队始终没有跨过美国的边界线。
有时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