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抗战之红色警戒-第39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凝固汽油弹沾附的地方,都将在一千多度高温下长时间燃烧,差点把撤离前的华夏军队搜刮干净了的地皮都要点燃,何况华夏军队还特地留下了不少易燃物品。

东京的木头房子居多,在没有遭到美国人燃烧弹报复下,又在华夏守财奴似的照看那些要即将成为自己财富的情况下,日本人还没有痛下决心改变上千年的传统。即使华夏搬空了东京,甚至拆走了那些木头放房子的一些好木料,但这些木头房子的大多数还是留了下来。

因为汇聚到东京越来越多的日本人,需要一处处挡风遮雨的地方。甚至为了解决住宿问题,越来越多的木头房子被拆解,搭设成密布东京的木质小窝棚。

美国人在快速抢占了东京周边后,也考虑过消防的问题,计划对这些安全隐患的违章建筑做些整治,并快速清理出了部分隔离区,但却没有想到华夏人快速袭来的攻势纯粹就是奔着放火而来,而且一放就是上百平方公里,覆盖了整个东京。

小孩子都知道木头是很好的燃料,不过他们纯真的心灵很少能联想到,人体也是能燃烧的。

谁也不知道,此时的东京城内有多少人。

因为那个被俘虏的裕仁在这里,而且这里有救济的机构,所以不断有日本人聚集而来,或者被迁移而来。即使华夏军队撤离后,朝韩人等仆从军的剥削加剧,但这里的人口依旧在不断增长。就连管理这里的各路仆从军也难以统计出一个准确的数字。

很久以后有人从汇总出来的东京那个时代的粮食和食盐等物资的正常消耗来推算,东京附近大约聚集了四百多万人日本人,但这个年代,这样的环境下,有的是只需要正常人十分之一消耗就能存活的人类生物,一向不乏坚忍的日本人。

至少在搜检其中的年轻貌美健康的日本女子甚至女孩并带走的时候,孟享的手中就已经有了一份超过了五百万人的记录名目。

除了日本人,还有朝韩人、越南人等数个民族的仆从军招揽来的本民族人口。毕竟建国的希望近在眼前,很多不安生的人都早早的跑来占地了。

加上30万墙头草一样很快投靠了美国的仆从军,当时留在东京的总人数曾经让大致有个估算数据的孟享犹豫了很久。

那全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即使是那些数量的鸡鸭,也能杀得让人心软。

但当孟享接到了东京的日本人在美国人来后举族狂欢,并强烈的要求美国人给他们发放武器,愿带头杀向华夏的消息后,还是冷哼了一声,最终下达了轰炸的命令。

孟享在下达命令前,就明白了这些养不熟的狼崽子的下场。

像猪油膏粘稠耐烧的固体汽油弹蹭到哪里,就烧到哪里。有一丝沾身,就会竭力的要把附着的人引燃成人体火炬。

一根根到处惨嚎着晃荡或者打滚的人体火炬,在蒸发了泪水和血液,烧尽了皮毛、脂肪、骨头后,最终成为东京城内的一堆堆的焦炭。

更多的人处在东京这个被火焰抽走了几乎所有氧气,充斥着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大烤炉中,被活生生的窒息而亡。

在提前的许多布置下,遍布了整个东京的大火已经早早的把外围封住了,他们无处可逃,最终东京残存下来的人不足二百万,其中很多人又因为烧伤,尤其是固体汽油弹那带有毒素渗透的烧伤,而熬不过那个夏末。

随后的饥饿和瘟疫又再次带走了很多人。

最后在华夏人以叛乱分子等名义把剩余的人迁移到了西伯利亚等地参与改造地球的活动后,仅仅过去了十年,亲身经历过这次火烧东京事件的日本人以及仆从军的人,已经剩下不足万人了。

后人在对此事保持沉默的后世官方那里,得到的资料也一直很少。

战后的世界,向来都是由胜利者来书写的。因为孟享的缘故,很少有人再谈起这场被当时的一些人认为是大屠杀的事件。

这也使得这次火烧事件多了很多的谜团,死亡总人数就是其中的最大谜团。

在众人不断猜测的这个数字中,美军的13万人就显得很不起眼。

即使大火一烧起后,美国人就快速下达了撤离命令,但之前为了更好的防御和控制东京城,美国人散布在各处了大量的军队。大火燃起的太快了,燃烧的地域又太广,甚至连港口内的海水上,都漂浮着一层火焰。

只要被堵在里边,根本逃不出来。即使大量的美军士兵缩在他们尚未完工的工事堡垒中,也最终被烤熟、蒸熟或者窒息而亡。

除了外围布防的7万多美军能在火起后逃出来外,其他的人尽数填进了东京这个火葬场中。包括把总指挥部设在被华夏拆的七零八落的日本皇宫中的美军指挥官麦克奈尔上将。

……

“我早说了,这就是一个大阴谋!”麦克阿瑟刚刚嘀咕了一声,就被罗斯福喝止了。

“闭嘴!”罗斯福坐在他的轮椅上,绷着青筋的双手不断的颤抖着。

房间内的其他人皆是保持着沉默,在这样惨痛的消息面前,任何话语都是苍白的。

马歇尔一直在后悔。之前他还在为这么短的时间内快速登陆布置了约二十万美军的速度而自豪,现在他却只剩下了懊恼,送上去的人越多,伤亡的人也越多。

逃出来的美军虽然还有不少,但刚刚逃离了地狱的他们已经失去了再战的能力,他们中的很多人哭着喊着只想回家。而即使剩下的士兵鼓起了再战的勇气,在各种装备都葬身火海,即使在火场之外的武器装备仓库,也在轰炸机扔下的二千多吨的重磅炸弹下毁了大半的情况下,面对华夏接下来的围攻,又能有多少胜利的机会?

但接下来,华夏的陆军没有发动进攻,停滞在各自的防线,坐看美国人面对着大火燃烧后的一堆烂摊子。

他们的精力好像都用在了跟美国人打舆论战上了。

“我们要谴责,我们要控诉,向全世界控诉,控诉华夏人的屠杀罪行!”罗斯福最终只能用这样的方式来表达他的愤慨,以及美国人民的愤慨。

罗斯福一向不屑于这种干打雷不下雨的谴责,但现在战场上奈何不了华夏,只能靠谴责,靠所谓的舆论来压制对方。

美国人甚至盟军的舆论媒体集体发动了起来,铺天盖地的向全世界叱责着华夏的这次火烧东京的屠杀行径,只是自大的美国人,尤其是美国国内的媒体这一次更多的是颠来倒去的控诉他们的13万士兵被烧死的惨案,而对那不知数据的日本人的死伤着墨少了许多。

倒是没有切身之痛的英国人抓住了华夏对平民的罪行,给孟享扣上了战争罪和危害人类罪等诸多刚刚措辞出来的帽子。

华夏以牙还牙的抖出了南京的大屠杀案,以及英美对德国的大轰炸,甚至是美国刚刚结束的对华夏空中大规模攻击造成的损失等事件,针锋相对的打起了舆论攻势。

德国意大利等轴心国也纷纷登台支持华夏,同英美苏同盟国在舆论战场你来我往的互咬了起来。

华夏国内的诸多媒体也参与了这次论战,在大部分媒体支持先锋政府的情况下,也有少许的声音以屠杀和残暴的名字扣到了孟享的头上,并更多的披露出了火烧东京的事实。

不过却引来了华夏民众更多的欢呼。

华夏今年的国庆日前后,鞭炮放得也格外多。

华夏老百姓很多时候,根本没有太多的精力像某些精英一样扯淡的去关心他国民众的生存权。他们只知道,在华夏曾经无恶不作的小鬼子遭到报应了,可以在死去亲人的坟头痛快的哭诉一场,可以为昔日被日本抢走的鸡仔或者挨了日本一脚的事情而痛快的痛骂一声活该了。

只要没有看到现场的惨况,没有几个华夏人会为日本人的死活软心肠。

“有伤天和啊!”老蒋在听到火烧东京消息的时候,不禁当众感叹了一声,但回到府邸后,这个从政后发誓戒酒的老头却高兴的自个儿偷喝了一杯香槟。

老蒋一直以为,若是没有日本人侵略华夏,他的华夏第一人的宝座是不会动摇的。

国仇私恨下,老蒋临上床睡觉前,还不由嘀咕了一声:“娘希匹个小鬼子,你们也有今天啊!”

第1073章 华夏人又进攻了

东京大火渐渐熄灭了,华夏陆军却依旧没有发动地面攻势。

在华夏身上吃尽了苦头的美国人却不敢大意,一边焦头烂额的忙着处理灾后事宜,一边积极的调集兵力,准备迎接华夏很可能突然发动的袭击。

此时的东京已经成了一块鸡肋。一场大火和轰炸,把所有的残余设施也都毁了。东京除了还保留着一点反击日本本土,甚至华夏本土的战略价值外,已经无法提供给美国人安全感了,而且还需要背上近二百万灾民的生存问题,或者是更多人的生存和生活问题。

裕仁早就被华夏军队转移走了,但孟享手中还俘虏了一大帮皇室成员。随手抛出一个来,虽然说不至于领导剩下的全体日本人,但忽悠他们继续向东京寻找光明还是足够的。即使东京遭遇了火灾,但没有见识过现场的,依旧会向往首都的繁盛以及东京的美国式自由。甚至在建设新东京的口号中,都能忽悠来一大群不甘心的日本人。

青壮的日本男人都被拖到西伯利亚挖矿修路去了,年轻的日本女人也积极的去慰安华夏人民了,那些拖家带口而来的日本人差不多都是老弱病残,连帮美国人修工事的人都找不出几个来。

既然打着自由民主旗号的美国人在这里占领一天,就得担负起这些人最起码的生存问题。要不然,任由平民的大量死亡的舆论压力足够撕碎美国人把自己的热情倾销全世界的虚伪面具。

正常来说,财大气粗的美国人浪费的物资都能养活这些向往美国式光明的日本人。但现在是战争时期的非正常状态。

华夏陆军虽然没有发动进攻,但华夏海军和空军却一直在活动,只是没有再攻击恍若地狱的东京附近,而是把重点放到了美国人的海上补给线上。

巡游在东京湾和相模湾内的美军舰队,突然发现游走在日本上空的华夏空中力量再次复苏,就好像没有受到上一次美国发动的空中攻势影响一样。

他们配合着华夏潜艇不断的骚扰着美国补给线,让美国人的后勤补给甚至连那剩余的5万多军队都难照顾好。

……

“那群该死的官僚,早一点配合空军的行动,我们不至于这么被动!”有心无力的尼米兹咒骂道。

当初美国人的大规模空中攻击的时候,本来就是应该由美国海军一起配合,同时进攻日本本土的。

只可惜,谁也没有想到美国空军组织的这场大规模空袭一开始就陷入了跟华夏的决战中,使得本来还心怀诸多观望想法的美国海军以及美国陆军的拖拉行动,错过了进攻日本本土的最佳时机。即使后来快速清除了水雷和岸防炮的威胁,赶在美国空军行动尾巴上,顺利的登上了日本本土,却来不及布置完善防空体系,又掉入了华夏的陷阱中。

本来这一切可以避免的。从一开始,美国陆军、空军和海军都有些脱节,导致此时美国人在日本东京的被动局面。

东京成了鸡肋,还不得不啃。

好不容易夺下的这个立足点,若是就这样抛弃了,总让美国人不甘心。

“我们决不放弃,必将战斗到底!”罗斯福对日本东京的守和放弃的问题终于发话了。

这个时候如果放弃,绝对是对美国甚至盟国民心和士气的严重打击,而这么一场灾难说不定能激起更多人的愤慨。

为了菲律宾以及夏威夷的安全考虑,日本本土的这颗可以给华夏人找麻烦的钉子也需要守下去。加上还有5万多美军尚未撤离,美国人不得不考虑继续增兵的问题。

不知不觉间,和土耳其、菲律宾、爪哇岛一样,日本东京附近又成了美国人不断撕裂流失元气的一道伤口。

……

“既然美国人不死心,我们就继续给他们添麻烦!”接到了美国人秘密增兵情报的孟享不由笑道。

对于美国人继续在东京的驻留,孟享根本不在意,不说保留着的大杀招,即使靠着在东京和京都之间的那座分基地,也能确保东京的万无一失。

而此时拖在华夏本土附近的美国人的实力越多,就越利于华夏在其他地方的行动。

其实在美国人的大空袭结束后没多久,各地的制空权又逐渐的向华夏手中倾斜,华夏军队又重新活跃了起来。

休整了半个多月的华夏战车继续向全世界平推。

中东的华夏军团和神月国的练手起来,开始清算沙特等国在大空战中的倒戈行为。

越来越多的华夏军队从华夏本土出发,一路向西,进入了中东。他们一边清剿着各地的残留抵抗势力,稳固着西进的通道,一路跨过了苏伊士运河,继续西进或者南进,攻略向北非、东非或者南非。

南部非洲的华夏军团已经推进到了南非和津巴布韦交界处的林波波河。英美联军准备靠着这条天堑来挡住华夏军队,却不知道越来越靠近分基地的华夏军团是无敌的。

在南非分基地的帮助下,华夏舟桥部队向世人展示出了他们的高效率,一夜之间华夏装甲部队数万前锋就从多处跨过了林波波河,推进到了南非境内。

在华夏北非军团再次掀起的海陆空全面攻势下,盟军不得不黯然退出了突尼斯,一路向西。

华夏军团步步跟进,在海空部队配合下一连占领了安纳巴、贝贾亚等地中海港口,连同从巴特纳等阿尔及利亚腹地城市攻来的华夏陆军一起,逼向了阿尔及利亚的首都阿尔及尔。

而盟军还没有察觉到的是,另有华夏北非军团的一支2万多人的部队正在冒着全军覆没的风险,顺着阿特拉斯山脉的南麓,穿越撒哈拉大沙漠,直袭向摩洛哥的南端。

他们行进的途中,很多地区已经远离了叙利亚分基地的支持,能克服撒哈拉的高温缺水,各类寄生虫疾病横生等恶劣环境影响的只剩下了他们坚强的意志。

当孟享看到这个计划的时候,也是沉思了良久,才做了最后的行动批示:

“奇迹铸造军魂!”

不管最后他们成功不成功,这样的挑战已经是华夏重拾昔日汉唐精神的一次成功,对华夏军魂和大国信心的一种铸造。

当然,在孟享的关注下,华夏向来夸耀的空运能力足以在这支部队和利比亚分基地之间连起一条空中后勤补给通道,确保这次计划的最后成功。

只可惜,进入地中的华夏海军虽然能借助华夏的空中力量在局部地区占据优势,但却不足以对抗盟军在地中海的整体力量,也无法打通直布罗陀海峡。

另一侧的南非好望角同样还没有被攻克,甚至美国人的第5舰队以及第2舰队的部分兵力还横在塞舌尔、科摩罗以及毛里求斯,使得华夏海军无法进入大西洋,上溯到北非的大西洋海岸。

这就使得即将进入摩洛哥的这支军队缺少海军的支援,甚至漫长距离下,空中力量的支援也会被削弱。

2万人的生命不仅要克服大自然的恶劣环境,还要面对驻留摩洛哥的盟军大部队的猛烈反扑。

或许这支军队都不足以抵挡住一直视摩洛哥作为非洲跳板的美国人的疯狂反扑,但仅仅这个大军穿越撒哈拉大沙漠的奇迹就足以撼动整个盟军的信心。

……

“照这样发展下去,我们会再次失去非洲。如果德国人得到了非洲的资源,或者华夏人再进入欧洲,那我对这场战争的最后胜利,将不报多少信心!”丘吉尔向罗斯福抱怨道。

即使失去整个非洲,有美洲后花园的美国人也不会损失多少,但对于英国人来说,如果北非南非和东非都被华夏控制,那么西亚的尼日利亚、加纳、塞拉利昂等英属殖民地的财富也将没多少指望了,甚至被华夏掺和到大西洋来后,对苦守的英国本土也将是一个严重的打击。

如果像他说的进一步,那么英国政府除了迁移向加拿大外,好像也没有更好的办法了。

对于这些在身边发生的事情,英国人更为着急,所以丘吉尔才不断地敲打没有切身之痛的美国人。

“我们需要时间!”罗斯福再次强调道。

现在有华夏掺和进来,盟军在跟德国等轴心国的战事都陷入了僵局,而另一面对华夏的战事却在处处失利,连美国人的夏威夷和阿拉斯加都受到了威胁,甚至美国本土也可能受到华夏空中和海上的突袭。

在新的先进武器没有研制成功压制华夏人之前,这些威胁都难以消除。而即使是走在世界科技最前沿的英美,要攻克科技时代的壁垒,也需要大量的时间。

但面对华夏的猛烈攻势,盟军就缺时间,连丘吉尔也没有办法。

“或许我们应该考虑那个幽灵计划了!”罗斯福顿了一顿,最后还是向丘吉尔低声道。

第1074章 一个幽灵

“不!”丘吉尔反应激烈的差点跳起来,“一旦我们放开,那将是个大灾难!”

“难道现在不是灾难?”罗斯福不紧不慢道。

“如果有选择,我宁愿选择现在这个,只要该死的华夏人不进入欧洲!”丘吉尔无奈道。

“你能肯定华夏人不踏入欧洲?”罗斯福反问道。

丘吉尔一时无语。就连罗斯福在问的时候,心中也没有答案。

以前美国人一直没有太在意华夏,即使口中喊着要把华夏当做亚洲最大对手的时候,绝大部分人也是心存轻视。毕竟华夏以前太弱了,要一下子扭转心中对她的观感,把这个挑战美国的古老国度跟那个被二流的日本打得差点亡国的国度联系起来,难度是很大的。

一根筋的日本人就是这样一直不适应华夏的突变,一次次的栽在华夏手中,最后万劫不复的直接亡国。

美国人也是在一次次的教训中,终于在夏威夷的失守,大空战的失利,华夏在非洲战旗飘扬向大西洋海岸的时候,才恍然大悟,华夏已经不是原来的那个华夏了。

但当他们心中真正把华夏当做一个可怕对手的时候,却发现他们已经奈何不了华夏了,甚至这个已经统治了整个亚洲大陆和澳洲大陆的快速崛起的庞大国家已经延展到了他们的噩梦中,带来了新的恐怖。

“黄祸!”这个字眼已经不是玩笑或者借用的政治道具了,而是变成了真实的存在。

罗斯福就在挂着这个字眼的一连串的报告中,眼睁睁的看着自己推进的美国世界霸主梦一点点的破灭。

现在的他对守住本土不被华夏的航空炸弹袭击,都没有太大信心,更不用说那个华夏人已经到了门厅的欧洲大陆了。

“德国人苏俄人都不应该再牵制我们的精力了,我们现在需要集中所有的力量来克制华夏人!”罗斯福决然道。

“那,好吧!但愿我们能拽住那个幽灵的缰绳!”丘吉尔无奈道。

……

整个九月,似乎没有人能阻挡华夏战车在非洲的横扫。

阿尔及尔终于也被华夏大军攻克。当华夏的那支部队奇迹般的出现在了西撒哈拉和摩洛哥边界线,点爆了所有人眼球的时候,五星红旗一路飘扬,开始染红了摩洛哥的天空。

华夏的这面独特军旗已经被全世界都熟知,甚至染红了老牌帝国一向称雄的蓝色海洋。

九月的海洋上,硝烟也从没有断绝过。

在空中力量吃瘪后,海上力量成为盟军寻找信心的最后依仗,靠此频频向华夏发起主动进攻。

而就是这个时候,他们才发现,原来华夏人的海军早已经不再是缩在海港中的雏鸟了。

在太平洋、印度洋以及北冰洋上,经常发现华夏主力战舰巡游的身影;在珊瑚海,在爪哇海,在南海和东海,在塔斯曼海,在阿拉伯海和孟加拉海,在白令海,在喀拉海甚至巴伦支海,在地中海以及半封闭的黑海,经常传来盟军和华夏海军开火交战的消息;在菲律宾海域、在日本本土附近海域,在塞舌尔附近海域,在夏威夷附近海域,华夏和盟国的海战更是家常便饭。

新生的华夏海军以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面对盟军海军的挑战,丝毫不畏惧,一次次争锋相对的冲上去,在一场场战火中,不断的磨砺成长了起来,开始把华夏的血色战旗漂红各大海域。

那面血染的军旗已经成了华夏强势崛起的一个标志,让每一个对手都心中发憷,也让世人差点都遗忘了世上还有一种类似的红色旗帜,也曾经撼动过整个世界。

直到踏入了45年十月份的第一天,那面旗帜再次飘起,飘荡在整个欧洲的上空,再次牵动了人们记忆中的某根神经。

……

“什么?”孟享大吃一惊,“这是真的?”

即使孟享同时接到了克隆间谍的情报,依旧有些无法相信这是真的。

“德国和整个欧洲都爆发了大革命?”范种念着情报,表情也是有些呆滞。

屋子中的众人听闻,也是满脸的不相信。

在九月底,眼看着华夏即将扫平非洲的障碍,老希还信誓旦旦的要接着华夏的东风,带领德国彻底干翻英国人和苏俄人,迎来欧洲的新时代,可一转眼间,德国国内却爆发了一场大革命。

一战末期,德国也在战事困顿下,爆发了水兵起义,由此掀起了把德国皇室推翻的十一月大革命,落下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序幕。

而这一次,德国国内再次爆发大革命,不,应该说是整个欧洲爆发了一场大革命,而且掀起的全是赤潮。

“怎么会这样?”凭着多年来的磨砺,孟享竭力保持表明的平静,心中却搅翻了天。这一次欧洲的这次大革命,是原历史不曾出现过的,也绝对是超乎了他的预料之外的。

本来随着华夏在其中的搅局,已经让历史大变样,孟享也早有了历史有大出入,有意外事件发生的准备,但却没有想到原二战的时间表刚刚停歇,就迎来了这么一场大变局,势头之猛烈,差点把孟享给打懵了。

不过这些年的磨砺,以及孟享另一样金手指的底气在胸,孟享心中很快恢复了平静。

“我需要更加详细的情报,用最快的速度!”孟享直接向一旁的鼠二下令道。

这个消息,只是欧洲方面紧急发来的,至于具体情况还不清楚,根本无法做出有效的判断。

“这个倒是有可能!”在众人在焦急的等待具体情报传来的同时,周白若有所思道,“德国人的经济很早就出现了危机,而他们的欧洲占领区内,经济更加糟糕。”

他望了一眼正在倾听的孟享,继续说道:“战时经济很容易让工业不断向重工业倾斜,关系到百姓生活的轻工业越来越困顿,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即使重工业,大量的原材料消耗在战争无底洞中,也足以把一个国家的经济拖垮。欧洲也不例外,战争已经持续了6年多了!”

说到这里,他心中也是一番感叹,说到战时的经济,华夏绝对创造了一个奇迹。

多灾多难的华夏从上个世纪起就一直没有消停过,割地赔款抽干了积聚了数百年财富的国库,而洋货的大量涌进,对经济的打击更是致命的。封建主义的小农经济对上资本主义的社会大生产,是彻底完败,即使官僚资本和新生的民族资本,对上老牌的资本帝国,也毫无招架之力,只能在夹缝中挣扎。

即使在民国,军阀的混战也让华夏的经济一直在崩溃边缘徘徊,逐渐在统一华夏的中央党,刚在平稳中掀起了一阵轻工业的繁盛,就快速被日本人的入侵打断了。

即便不算前边的种种,从全面爆发抗日起来,华夏已经走过了8年了,在原来那个困顿的经济底子上支撑了8年。而且华夏一直处在战争状态,跟日本战斗,跟苏俄人战斗,跟美国人战斗,跟整个亚洲战斗,甚至跟整个同盟国战斗。

战斗一直不曾停歇,军队越打越多,华夏的疆域也一直在扩大,战斗的区域也越来越广阔,征战的道路也越来越漫长,但那个一穷二白的底子上复苏的华夏经济竟然没有因此被拖垮,而且还越来越强势,简直就是奇迹中的奇迹。

战争并没有打断华夏的经济发展,反而战争给华夏带来了大量的订单,造就了华夏经济和工业的快速繁盛。

周白也明白其中有山寨公司这个大佬以及孟享背后的隐藏势力的支持,使得华夏的财政没有过早的被武器装备拖垮,但孟享对人才的支持,对发展方向的把握使得华夏的经济和工业一直有针对有计划的平稳发展也是这个奇迹的关键所在。

他再次望了望孟享那略显年轻的平静脸庞,心中再次感慨了一番,但嘴上却继续解释道:

“若是说匮乏的工业物资还能忍受的话,那么粮食这个危急到生存的大问题,却可能导致更大的危机产生。”

“粮食!”孟享恍然悟道。

经过了6年多的世界大战,青壮劳动力都送上了前线,农业机械也变成了坦克战车,耕地也都成了沟壑纵横的战场,粮食产量一年比一年低,粮食库存甚至连一年都撑不下来。

在这个粮食总产量本来就有些不足的年代,如果不靠殖民地,即使欧洲也没有多少库存。而德国人恰恰缺少足够的殖民地,受到英美封锁的他们只能在欧洲土地是上继续薅羊毛,先满足国内。面对着生存的危机,欧洲人爆发反抗德国人的革命也不稀奇。

但德国国内为什么爆发革命?而且为什么是赤潮?

“一个幽灵,国际主义的幽灵,在欧洲大陆徘徊。”孟享脑海中突然浮出了这么一句话,一下子想起了他一直没有搞明白的盟军的幽灵计划。

第1075章 幽灵一直在徘徊

欧洲的消息不断传来,这次大革命的范围之光,爆发之猛烈出乎所有人的预料。

老希的咆哮,也无力制止。

他的承诺,在战争的疲惫下,已经无法让失望的人们动心了。

更不用说被德国人压榨的连饭吃不上的欧洲民众了。

“我们要面包,我们要黄油,我们不要大炮!”无数的口号中,这样的口号是最为响亮的,也最动人心。

生存需求点燃的激情一旦被释放,就快速蔓延,席卷了整个欧洲。

“德国国内不是还有粮食吗?”孟享一开始只是以为德国国内的大革命是有人在闹事。

华夏的情报中,可是记录了很多反对老希的人员名单。只是这份名单并没有交给老希,而是作为以后制约德国人的一个后手。

孟享以为是这些人沉不住气,跳出来组织了这次活动,至于说赤潮,或许只是一种掩饰。但现实却真的是吃饭问题的危机引发了反抗剥削压迫的赤潮。

但一直在关注德国的华夏情报机构同样对德国的粮食问题有详细的记录,总参谋部也对此有过估算,或许有所欠缺,但却根本不应该发生这么大规模的食品匮乏事件,从而导致德国国内的混乱。

即使德国占领地上的民众为食物而造反,一向重视国内民众生活状况而不断搜刮全欧洲的德国国内应该也不会发生如此巨变。

孟享对此一直很是怀疑。

“这不稀奇,有人囤积粮食,很容易就造成这样的事情!”唐药师毫不稀奇道。

越是动荡混乱,越是艰难时刻,越是有人囤积粮食,把矛盾更为激化,直至一切崩溃,甚至一起毁灭。

华夏历代改朝换代间,不乏这样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