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抗战之红色警戒-第39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即使有克隆间谍和雷达甚至是卫星的提前预知,华夏也难以应对。

在孟享的大力支持下,华夏这些年来培养的飞行员人数已经超过了3万了。但其中新手菜鸟和各类学员不少,合格的飞行员却刚刚2万出头。

其中海航占了4000人,能上航母的航母飞行员只有一千多人。

配合陆军作战的陆航合格飞行员也占去了六千多人,空军中的合格飞行员也是在万人左右徘徊。而这其中能驾驶喷气式战斗机的更是连一半都不到,而且主要是歼…5为主。

正常的作战下,靠着那些合格飞行员足以应对各条战线上的战斗。甚至可以在一处战场结束后,还能支援另一处的战场。

但这一次美国人采取了全面的压制。

所以他们人根本不担心计划的部分泄露。他们这一次采取就是赤果果的阳谋,以自己底蕴充足的长处针对华夏才发展不久的短脚,利用空间部署抵消华夏的战机性能优势,靠实力来跟华夏来一场硬碰硬。

虽然华夏这些年来,也着重发展了空中力量,借助战机的优势,也造就出来了1500多名传统意义上的王牌,比美国人历史中的1300多名的王牌数量还要多,但2万多的总数比起美国动辄十几万的飞行员基数比,还是差了许多。

当8月6日美国空军提前成立后,仅过了3天,美国人的空中大反击计划就开始实施了。一周后,在8月16日,已经提前安排就绪的美国战机一群群的在世界各地飞起,同时向华夏各处战线发起了空中总攻。

不止是美国人自己的进攻,在美国人的游说和支持下,英国人、苏俄人以及盟军的诸多国家都参与了这一次针对华夏的空中总攻。

他们同样知道除了这个方法,很难对付华夏的战机优势。这一次同样是不遗余力的投入了进来,意图把华夏的防空空当扯得更大一些,让华夏的防空力量最终崩溃。

从澳洲、菲律宾,一直到阿拉斯加和乌拉尔山,从夏威夷前线到土耳其和突尼斯前线,从海洋上的航母,一直到华夏的本土,盟军直接投入了4万多架战机一起向华夏各地压去。

若不是机场和地勤,以及距离的限制,为此精心准备了很长时间的美国人恐怕会投入更多,但这个数字已经是空前绝后的了。

相比喷气式战机的出击以个位和十位数字计算的后世某个时代,以万计的出动绝对是一个奇迹。

多年以后,人们也把这一天叫做二战空中决战日。

因为这一天出动庞大战机群的不止是美国和华夏。

美国人的意图丝毫没有掩饰,华夏也快速的和德国联合了起来,发动了整个轴心国的力量,从侧面减轻压力。

所以在华夏出动了1。7万架战机的时候,德国人等其他轴心国力量也在各地出动了一万多架各类战机助阵。与之对应的是,早有准备的盟军也派出了万余架战机来对抗。

各方都明白这一次空中大决战的意义,从很早就开始准备了,等到美国人发动进攻的信号一响起,立即连环出动。

于是在8月18日当天,地球的天空中空前绝后的出现了差不多8万架战机,一起振动翅膀,搅乱了全世界的风云。

第1066章 准备

不见到当时的情景,没有人会想到上万架飞机在空中一起飞舞的景象。

数百架不断飞舞的战机已经让人眼花,在一场战役中,投入遮云蔽日的数千架战机差不多就已经决出胜负了。

在动辄一分钟十几公里的速度下,缺少足够的活动空间,对飞机来说绝对是一场灾难。原来的诺曼底战役中,盟军一共投入了1万3千多架若不是战场拉得很开,飞机又不是扎堆的一起飞上天,绝对能在诺曼底上空频频出现撞机事件。

就像此时在某些地方的盟军战机一样。

除了一万来架战机用来应对德国人和意大利人等轴心国势力外,其他四万多架都用来对付华夏。

其中一万来架布置在了苏俄地界上。

从乌拉尔山脉到乌拉尔河和高加索地区的中亚边界,散布上万架战机看似并不多,但那些偏远荒凉的地方同样没有多少目标可攻击。更何况,华夏人早就提前做了一些准备,提前舍弃了一些次要的目标。真要去荒坡野地中的自己乱轰一气,既招不来华夏战机的抵抗,也赢不来什么战绩,反倒可能被世人嗤笑。

可这么多的战机硬要挤向不多的目标,很容易造成空中堵塞,尤其是其中夹杂了一大帮苏俄新手飞行员的情况下,更是容易出现撞机事件。

鉴于螺旋桨飞机和喷气式战机之间的较量存在着很大的危险性,美国人心中还是打着充分利用炮灰的原则,在行动的时候不忘拉上苏俄和英国人。

英国人自己的飞行员本来就紧缺,喷气式战机的研究也不落后于美国人,所以根本不上这个当。若不是这确实是击败华夏,进而彻底解决轴心国的好机会,英国人也不会如此积极的参与进来。

倒是苏俄人,在这几年的战事消耗下,若不是特殊的体制支撑,他们的整个经济早就崩溃了。

而在前有华夏和德国的劫掠,后有华夏人不断骚扰后方的情况下,元气大伤的苏俄的工业一直没有缓过劲来。甚至东线战场的惨烈,让苏俄人把大把的劳动力投入了前线,工厂都出现了开工不足的情况。

所以,英美的支援是必不可少的。

虽说英美对于苏俄的堤防,对苏俄的援助一直是让苏俄人饿不死,也难以借机大发展。但在前世,苏俄人还是能通过一些手段积攒下力量,使得战后苏俄强势崛起。只是现在,本来就被劫掠得奄奄一息,为了保命,更是把所有的家底都投入进去了,哪里还敢留手?

这也就加大了对英美援助的依赖。明知道美国人在利用炮灰,是个大坑也要跳。

这一次,斯大林甚至狮子大开口的跟美国人索要3万架战机的条件。

对苏俄人了解甚多的美国人,知道苏俄人的空中炮灰的把戏,一听就知道苏俄人要借着这个机会私藏以及训练自己的菜鸟飞行员了,极为不屑的最后只同意安排了一万架战机的支援,而且还不是一次性的给予。这一次在苏俄边境活动的战机,美国人只陆续提供了七千架,剩下三千多架是苏俄自己的战机。

对于同样需要解决华夏这个大敌的苏俄人来说,仅仅剩余的三千架战机就足够他们拼一把了,更不用美国人还讲出了一架战损换两架的优越条件。

虽然其中不乏美国人倒存货的意思,但作为苏俄人,却是解决了后顾之忧。

这一次苏俄人一口气把一万多架战机堆在边境线,着实给华夏很大的压力。

苏俄的野战机场随处可以找到,甚至不需要正规的地勤人员,那些飞行训练还不满30小时的苏俄菜鸟们就能驾驶着战机起飞作战。为了达到吸引华夏精力的要求,甚至有些飞行学员们也趁机来做驾机训练,丝毫不担心华夏飞行员跳出来斩杀菜鸟。

几乎每个人都能看出,华夏人不可能阻截这么庞大的一股空中力量。

这是赤果果的阳谋,美国人的意图早就散布了出去,就是打算扰乱华夏的战略部署。

这一次的空中总攻击,就连美国这样的超级大国来部署,竭尽全力下,才有如此的规模。而落后一步的华夏靠着他们的薄弱基础又怎能对抗?

其实在美国人部署各地的时候,华夏就已经开始行动了起来。轰炸、破坏等行动早就展开了,双方的空战也早在之前就在侦察机、轰炸机、战斗机的你来我往中展开了。

只是美国人的防空可不是日本和苏俄人可比的,到了二战末期的大兵们也早就在战火中磨砺了出来,不是初期的菜鸟们可比。各地的机场都提高了警惕,根本不敢有丝毫马虎,华夏轰炸机以及特种部队的突袭虽然也有不少成果,但依旧没有撼动整个计划的实施。

在华夏摧毁美国人在机场等处的八千多架战机后,美国人照旧一次性拿出了5万来架战机,差不多包圆了这一次盟军行动的战机总数。

面对各地被华夏频频袭击和击落战绩的战报,美国人丝毫不掩饰这一次出动规模的数量,甚至还夹杂了不少水分的夸大。外界已经有美国出动十万架的传言,虽然即使加上后备的战机数量也不过只有6万多,但这样的舆论攻势显然起到了一些效果。

几乎没有多少人看好华夏。不止是苏俄人有借此练兵的心思,其他国家也有类似的举动,甚至连美国的飞行员中都不乏一些菜鸟来借机练手兼镀金。

华夏人的拦截战机自然有精锐和王牌飞行员去对抗,他们存在的目的只是为了分散华夏的防空力量,无论是试探也好,还是骚扰也罢,总之让华夏人顾头不顾尾就行了。

可当盟军的战机群耀武扬威的一片片的出现在华夏的那些战略目标附近的时候,迎接他们的同样是乌云压来的战机群。

空军的作战,因为机场、地勤、以及战斗范围、距离等各种因素,不可能在一场战役中准备多少架飞机,就一口气飞起多少架。

一次战斗机的出击,可能很快就消耗完弹药,甚至油料,在飞行员体力和精力允许的情况下,或者有什么紧急情况下,战机两三次飞行也是正常的。所以决定飞机战斗力的时候,很多时候都是论架次,而不是总数量多少架。

华夏现在虽然战线拉得很长,但很多地区却不适合战机的直接攻击。

比如澳洲大陆,美国人在新西兰、新喀里多尼亚、所罗门群岛上,要想从空中攻击华夏,除非把那些地方的机场和补给都准备好了,还需要考虑战机的航程问题。

而在非洲大陆上全方位对突尼斯和东非的华夏军队攻击的战机,则跟多需要考虑机场和补给等问题。

不说临时的野战机场能容纳战机的数量有限,仅仅是那些地勤和指挥人员的安排就足够让美国人头大。

这也是美国人的进攻迟缓的一个原因,也就是美国这样的超级大国的全力实施,否则换了一般国家仅仅这些安排就足够拖几年的。

也正是美国人的实力所在,在能在菲律宾被毁掉了近三千架战机后,还能送去七千多架,并建起了各种相关设施,得以同时对加里曼丹岛、台湾以及广东等华夏本土的沿海地区进行攻击。

为了这些计划的实施,美国人对那些一直在闹腾,并承担着毁去三千架战机罪过的菲律宾土著毫不客气的加大了打击的力度,用赤果果的杀戮确保了最终这个计划的最终顺利进行。

美国人充分利用起了任何能够空中打击到华夏区域的地区和条件,甚至连阿拉斯加这片荒凉的地方也驻守着三千多架战机,可以直接攻击华夏在远东之角的本土。虽然那样的战绩可能有些水分,但美国人急需一场胜利来鼓舞士气,也就顾不上这些了。或者说,在最终胜利的光芒照耀下,什么阴暗的地方最后都可得以净化。

这一次为了最终的胜利,美国人甚至都把西班牙、沙特等地区拉上。就连那些尚在自保的印尼和土耳其欧洲部分的盟军残敌都放开了手脚全力一战。毕竟在这样的实力强压下,谁也没有想到过失败,甚至觉得只需要2万架战机出动,就能把华夏压垮。

所以盟军一开始也是按部就班的只出动了不足2万架战机压上,另外的2多万架发动接下来的进攻,甚至有些只当做预备。

可谁知道当各地近万架华夏战机群凶悍的迎上来的时候,盟军才发现,即使2比1的群战,他们也无法占据优势。

于是在谁也没有预料到战况一开始会如此激烈的情况下,越来越多的战机不断卷进来。双方渐渐的都把手头上的预备队来压了上去,在几乎所有机场都在满负荷运转下,才造就出了8万架战机的发动机一起共鸣的奇迹。

第1067章

“差点轻敌了!”孟享有些憔悴的脸上,终于露出了一丝笑容。

说实在的,一开始孟享也没有想到美国人如此大的手笔。

在各处综合来的情报中,盟军一次性出动的也就是2万架战机的规模。这个数字虽然对华夏有压力,却并不算太多的威胁。而那4万架的战机,在参谋部的眼中,只是一个总量,其他的基本上用于替换和候补的。因为一下子投入4万多架,对其他条件的要求太难了,就连美国人可能也吃不消。

数百架和数千架战机的作战行动,各国都有经历,这就已经够手忙脚乱的。猛地增加到万架的规模,又是分布在世界各地,在这个网络和手机都没有的时代,在这个通讯条件还显落后的时代,组织这么一场涉及数百万人级别甚至更多人的行动,难度可想而知。

华夏靠着分基地提供的通信便利条件,靠着克隆兵的骨干作用,通过华夏空军这些年来的不断刻苦训练和磨合,又借助远比美国更为优越的机场和后勤等条件,才勉强组织起了不足2万架规模的行动计划。

其中的困难,参谋部的人都经历过,所以根本不相信条件更为恶劣的盟军能一下子把4万架战机头投入进去。

数量翻一倍,其中的困难翻倍的提高,在总参谋部的推算中,3万架战机的行动就已经是美国人的极限了。却没有想到随着战事的发展,美国人直接在一天内就全部压上了4万多架战机的。

其实,这也怨不得美国人。

美国人虽然也有赌一把的计划,却限于能力,只能作为后备,派来作战的也就是那2万架规模的,对那些首要目标做出攻击。可华夏人也有针对性的出动了1万架左右,就竟然挡住了。

克隆间谍和卫星的作用,使得华夏做了更为充足的安排,有针对的对美国人的上千个攻击目标都做了相应的布置。再加上华夏战机的性能和华夏空军的强悍,所以除了一些小目标外,绝大部分战略目标都被迎头而上的华夏战机化解了危机。

美国人本来就是准备用大范围的目标来拖垮华夏的空中力量。上千个重点目标,本来就差不多拖散了华夏战机,总有一些目标能被攻击到,转化为此次行动的战绩,也算有了交代。谁知道一开始的上千目标丝毫没有影响到华夏人。

美国人有些骑虎难下。如果最后闹个雷声大,雨点小,恐怕丢人是一方面,民心动荡,士气大衰下,不说美国国内容易出现一些问题,甚至容易导致整个盟军体系的动荡混乱。而且,这一次付出了巨大的代价组织起盟军对华夏人的统一行动,还不能压倒华夏的空中力量,恐怕以后都难再有这样的机会了。

新成立的美国空军也似乎要迎来一场开门黑,这让空军总司令阿诺德是绝对无法忍受的,也是整个美国空军利益牵扯的大大小小的官员们无法忍受的,甚至荣誉已经不仅仅限于美国空军,恐怕这一次参加行动的各国人员都将成为这个大笑话的配角。

于是,美国人率先发飙了,不断的加大预备和候补的战机数量,也同时把攻击的目标范围扩大。

美国人的发飙让华夏压力陡增。

和美国人一样,华夏人准备了2万架战机,也同样不可能一口气就撒出去,要留作后备补充和预备梯队。

这样在选择目标的时候,就只能有针对的选择,来做好保护。

华夏的总体实力也就这样,不可能来个平均主义,把战机都分散到从情报部门提前获得的所有目标上。那样很可能被美国人抓住机会,以强击弱,造成更大的损失。

所以选择保护目标,只能采取重点防御,确保每一支战机编队的作战能力。

也幸好在美国人的第一轮攻击中,没有疏漏,使得首轮的绝大部分目标都得以保全,不过也引来了美国人更为疯狂的攻击。

美国人的攻击如果继续放在那些首批目标上还好说,通过克隆间谍,华夏已经大致摸清了美国人的首要攻击目标,并做了相应的安排。这些地方有华夏的先进战机坐镇,最多吃力一些,还能坚持下去。

但美国人连续启动的后备攻击目标中,一些是华夏情报部门没法提前获知的。

克隆间谍也不是万能的。

在最早的武器被山寨公司和保护伞公司仿造的时候,美国人已经意识到他们的情报有所泄露,但努力清理了数次后,但在基地作弊器下,还是效果不大。不过这些多数是限于商业情报。

在之后又被华夏人每次卡在点上的行动,使得美国人对上上下下都进行了多次休整和清理。

刻板的克隆间谍,尤其是那些等级低的克隆间谍,在某些方面是不擅长的。虽然使得他们依靠本身的先天优势躲过了清洗,但缺少灵活变通以及克隆间谍的数量限制,使得他们对很多情报无法接触到。

能弄到美国人首次重点攻击目标的大致情报,已经是费了很大的代价,甚至还牺牲了包括2名克隆间谍在内的十几名华夏情报特工的性命。

那些后备计划,虽然也弄到小部分,但即使加上卫星和其他情报的补充,依旧不齐全。

这使得无法判断美国人的其他攻击目标。

对于暂时没有在美国攻击名单上的重点目标,可以提前预防,但另外更多的目标,却无法兼顾到了。华夏也没有那么大的实力全方位防护,只能被动采取防空措施,根据孟享的指示,首先确保民众的人身安全。

居安思危的弦在孟享的心中丝毫不敢忘却。他知道基地的依仗并不安全,所以平时的备战措施丝毫不敢马虎。况且他还知道未来如果爆发核战,所需的防护更为严密。

虽然没有后世建设三线那样的耗国之力来应对危机,但在基地的支持下,投入进华夏整体防御体系中的力量丝毫不弱。

地下长城工程也不过是其中一项,每个城市甚至城镇的防空洞和避难场所,是绝不可少的。

防空洞是对付空中的被动方式,却格外有效。除非是重点目标的大吨位轰炸,普通的防空洞应对一般的空中攻击没问题。

二战欧洲各国对防空洞的好处深有体会。孟享自然也没有忘记,在克隆人的刻板监督下,至少各地区的防空措施还算比较到位,即使那些占领地区内,所有涉及华夏人的场所,也都有相应的严格部署,并有常规性的演习演练。

所以在基地雷达站一发现美国人扩大了攻击范围后,立即拉响了各地区的防空警报,在人们还算有序的行动中,一些地方的目标最多是一些财产损失,总算减少了人员的伤亡。

但美国人的攻击范围还在扩大。

“干你老母,这些该死的美国杂种竟然连平民也要轰炸!”在广州的黄光锐不由破口骂道。从小就随父去美国,并在美国学会了飞行的他对于华夏和美国的开战还是有些犹豫的。

他和国内的很多留美精英一样,还是心存华夏和美国和解的期望,所以很多事情上有所保留,多了些观望。

但美国战机对广州地区的一些民居投掷炸弹的行为还是激怒了他,也激怒了更多的华夏人。

“我们首先是一名华夏军人,老百姓在我们眼前遭受敌人的攻击,就是我们的失职!”数百名航校学员涌到了校长黄光锐的办公室前,集体请愿,“让我们也参战吧!”

美国战机涌来的太多了,华夏飞行员在抽调去各方后,根本无力全面照应,尤其是像是那些普通的民用目标,也难以及时救援。

华夏手中的预备队不断的送上天空,但美国人也完成了连他们自己都觉得不可能的备用计划,在一天之内把4万多架战机送上了天。这也让华夏人把预备梯队都派出去了,依然无法全面应对。若不是地面的防空火炮群的协助护卫,恐怕损失范围会更大。

但在美国人的疯狂攻击下,防御的缺口还是越来越多,损失还在越来越大。

“是不是启动雏鸟计划了?”面对这样的攻击,范种也忍不住向孟享建议道。

“都是好苗子啊!”孟享有些犹豫。

所谓的雏鸟计划,不过是靠那些新手和菜鸟学员们来堵上最后一道空中防线。他们还只是雏鸟,如果给他们足够的时间,他们会成长为真正的蓝天雄鹰。

“各地学员纷纷提出请战!”唐药师匆匆赶来汇报,最后还又补充了一句道,“一些地方情况紧急!”

“我们的誓言是,用生命捍卫我们的自由天空!”孟享望着那一份份的请战血书,眼睛也不由有些湿润。

“好!启动雏鸟计划!就让残酷的战争把他们磨砺成为一只只雄鹰吧!”

第1068章 美国人撤退了

“我讨厌这场战争!”陈纳德望着机场尽头那架来不及降落就摔在草坪上的海盗,不由恨声道。

当初因为孟享提前组建了以国外佣兵为主的飞虎队,抢了陈纳德的名号,使得美国人和老蒋合作组建的飞行队取了飞龙队的雷人名字,而且在之后的抗日战场上,因为先锋军的出色表现,使得这支飞龙队并不算出彩。到了后来成立联合政府的时候,美国人正跟先锋军蜜月期,这支飞龙队也就很快的并入了先锋军的飞虎队中。

说实在的,不管美国人出于什么样的目的,但美国人在抗战时期对华夏的帮助是不容抹杀的。前世来看,如果没有美国人,恐怕没有开金手指的华夏的抗战历程将是极其的漫长。

孟享也很明白,但这个时空华夏崛起的太快了。地球霸主的地位,即使华夏不主动去抢,美国人也要把华夏当做眼中钉猛踩的。

跟美国的冲突,是无论如何也免不了的。即使后世华夏喊着和平,放低了姿态,不一样要被美国踩。

大国之崛起,牵扯到的种种利益冲突,有些可以互补共赢,有些却是无法避免的。

孟享即使是以前宅男的时候,在前世的种种华美冲突中就早已经明白华夏和美国在很多方面的不可调和性,而熏陶出了愤青的气质,此时身居高位更是需要考虑华夏的长远利益。即使心中还念着美国另一个时空的对华夏的好,此时该翻脸的时候也要翻脸。

国与国之间,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更何况,这个时空美国和华夏的交情还没有另一个时空深厚。

不过,虽然华夏和美国翻脸了,孟享对于那些在另一个时空曾经为华夏的抗日做出贡献的美国人还是心存好感的。

不管前世的那支飞虎队是拿着多么高的薪水,多么超乎普通华夏百姓的待遇,或者背后美国和日本利益的斗争指示,但毕竟他们曾经为华夏的抗日事业付出过汗水甚至是鲜血,比起那些只是惊诧的西方友邦人士要强多了。

所以在把老蒋的飞龙队编入先锋军飞虎队的时候,孟享也给了陈纳德很高的礼遇,甚至在正常的轮换中,担当过一阵飞虎队队长的职务。

陈纳德也对孟享的赏识很是感激,逼近当时手握近千万军队,又有一支世界一流空军的孟享可不是需要求向他的老蒋可比。

陈纳德在飞虎队的日子,是一段快乐的时光,也见识到了华夏空军的强大。

在华美反目后,飞虎队中大量来自盟军的飞行员不得不提前离开。陈纳德也领着他的那帮美国小伙,告别华夏交到的那些朋友,黯然返回美国,并随着战事的发展,在美国陆航中开始服役。最后更是因为这场空中的大决战,而不得不对上昔日曾一起切磋过空技一起喝过酒的一些华夏朋友。

身为不同国家的军人,立场不同下,对上朋友也只能是无奈。

而陈纳德除了这种无奈外,心中还有沉甸甸的担忧。

全世界雇佣来的各国飞行员组成的飞虎队除了执行一些特殊任务外,还经常以蓝军的角色,磨砺着华夏的飞行新手们。

据陈纳德所知,好像华夏不止一支类似的蓝军,在陆军、海军都有类似雇佣军的存在,活动在世界各地,只是因为空军的特殊性,所以主要还是以孟主席特意命名的飞虎队为主。

所以,他们对那他们练靶子的很多华夏优秀飞行员印象很深刻。

因为对华夏的熟悉,回国的陈纳德也挂着一个华府顾问之类的头衔。只是陈纳德一直强调的华夏空军很强,华夏飞行员很强的言论,并不为美国人所喜。

很多美国人把这个美国少将的这些言论,当成了他的危言耸听。即使在连连在华夏空军面前受挫后,也只是承认了华夏空军实力强,而对华夏飞行员的水平持保留态度。

“如果我能驾驶跟他们同样的飞机,我绝对能揍烂他们的屁股!”和很多西方人格外在意工具机器的先进性一样,很多美国人都将华夏的胜利归根于华夏的先进战机。

但陈纳德却知道华夏飞行学员中每年都会冒出一连串的飞行天才来,一次次的让飞虎队吃瘪。

而他更了解华夏对培养飞行员的投入。

本来华夏人口就多,从中挑选出更为合适飞行的人才几率,更大一些。而孟享对于空中力量也格外重视,靠着分基地的廉价供应,投入耗费之大,让陈纳德都咋舌。

这个时代,除了美国人外,其他国家的飞行员除了一开始的那些有所准备的外,后期的那些飞行员都是匆匆培训一下,其他都需要靠战场中去磨砺。不禁苏俄人靠着20小时的飞行炮灰来支撑战事,就连德国人到了战争后期也不例外。战争打到了紧急状态下,肯定是要发挥出每一架能飞战机的作用。

这个时代的欧美国家,在资本家的拼命压榨下,人命也不是像后世那样值钱,更何况这种举国为战的大背景下。

除了美国人有闲心,可以按部就班的多操练培训一下,其他战火烧到了眉毛的国家又有多少闲情逸致?

也只有同样拥有强大空军,又有基地撑腰的华夏才同样严格执行飞行员的基本训练大纲,甚至要求的更为严格,让陈纳德都叹服。他明白华夏王牌飞行员的数量不像德国人那么显眼,只是因为在华夏轮换作战的体制下,又加上日本等对手稍差,而使得他们参加的战争少,而不是他们的水平差。

要跟这样一群能在地狱操练中锻炼出来的飞行员厮杀,陈纳德心中还是有些没底。

这一次大决战,也就是多亏了短时间内的以多打少,让数量上吃亏的华夏顾不过来。若是真的拖长了时间单挑,陈纳德绝对怀疑美国能否会取得胜利。

当然,战争从来是以实力终论。美国人这一次大大手笔也是实力的一种体现,靠着暴风雨般的猛烈攻击,让华夏应对不及。虽然在一些重点目标区域,美国人被华夏战机打得抱头鼠窜,损失惨重,但更多地方,华夏的战机根本来不及护卫,只能靠着地面炮火被动防守,甚至一些地区,连防空炮火都没多少,只能躲在防空洞中被动挨炸。

听到美国人大局占优的消息后,才让陈纳德松了一口气。毕竟身为一个美国人,又是新升任的美国空军少将,陈纳德自然希望自己的祖国能获胜。

但局势变化的太快,在18日临近傍晚美军还在继续肆虐的时候,突然之间,在华夏的一些战机顾及不到的地方,就冒出了一片片的战机群。

这些新生力量或许技术稚嫩了一些,但却拥有敢于死拼的勇气,初生牛犊般的靠着不惜同归于尽的招式甚至干翻了不少美国王牌。

他们的战机性能并不差,最差的也是海盗、野马、地狱猫之类的,喷气式战机更是占了主流。

虽然孟享同意了雏鸟计划,但却不会白白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