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抗战之红色警戒-第38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到万不得已,美国人不想走这一条路,况且他们还需要考虑阻断华夏和德国大军会师的问题。

轴心国的两大核心巨头的会师的意义绝对超出了一般人的想象,何况这上边还带着欧洲统治者和亚洲统治者会师的光环。

这对同盟国士气的打击以及对轴心国士气的鼓舞,以及由此带来的一系列中立势力的偏向,其他墙头草和软脚虾们的观望和倒戈,都是盟军高层们不敢想象的。同时,一旦被华夏大军敲开了欧洲的大门,接下来数不尽的华夏军队涌入欧洲的场景,也让盟军高层们不寒而栗。

这已经不是仅仅几万美军的安危问题了,而是整个战争的战略高度问题。

“华夏人的进攻更主动,依靠黑海海峡阻拦华夏军队的继续前进,才是明智的选择。”罗斯福、丘吉尔和斯大林的三巨头碰面,很快确定了方案,而这支阻拦大军的中坚力量,就是此时困守在了黑海海峡的那些盟军官兵。

为了不跟救援口号相冲突,美国高层的命令最终改成了让这些美军撤向伊斯坦布尔,并根据情况向黑海或者沿着黑海海峡向地中海方向撤离。

同样的,在达达尼尔海峡附近的美军也接到了转进向土耳其欧洲部分,隔海峡阻击华夏军队的命令,不过他们最后的救援通道是在地中海。

地中海上的盟军船只,直接兵临爱琴海,或是救助,或是防守,都将提前占得主动。

美国人一手打着救援的牌,一手打着对华夏堵截的目的,做最后的努力。

如果在不断支援下,真能堵截成功,美国人这一次的败绩就会被战略上的胜利所掩盖,重新鼓舞起同盟国的士气。

当然,若是在盟军的援军还没有到来前,这群溃败的盟军就被华夏和德国人灭掉,这一切无疑就是一个笑话。

能让不断推向黑海海峡的华夏大军或者德国人的脚步滞缓进攻的脚步,赢得更多的时间才是关键。

想到美国和华夏在其他地方的交战都处在失利的局面下,根本无法绊滞华夏人在土耳其的行动。

美国人不得已又出大价钱了,鼓动起了英国人从北非和中东残存的军队向土耳其发动进攻进行牵制,鼓动苏俄人在高加索方向向土耳其发动进攻牵制,加上对土耳其人的许诺鼓动,力求让华夏军队在土耳其的进攻滞缓,多给黑海海峡附近的盟军留出一些抵抗的准备时间。

“这些还不够!”美国人明白,英国人和苏俄人虽然也有心阻拦华夏进入欧洲,但他们各有德国军队抵抗,难以拿出十足的精力来对付华夏人。最多只是牵制,还不足以完全影响华夏大军前进的脚步。

“或许我们可以换一种角度来思考!”艾森豪威尔建议道,“如果我们先把德国人击败,即能拖延他们会师的时间,又少了一方面的敌人,更有精力来对付华夏人!”

这个时候,和气势如虹杀来的华夏军队相比,无疑在东西线都势衰的德国人更像是一个好捏的软柿子。

在欧洲,盟军已经对德国人形成了优势,更容易牵扯和影响他们的行动。

于是,美国人暂时搁置了对北非以及意大利北部的进攻,抽调兵力转而向希腊和阿尔巴尼亚发起了攻击,借此直逼保加利亚的德军,通过先涅破巴尔干半岛上的德军软柿子。

在东线和法国以及其他地区的盟军也一起向周边德军施压,让他们难以抽调兵力,对巴尔干进行救援。

同时为了争取到前线的时间,美国人除了忽悠土耳其人,也加强了对美国大兵们的鼓动。

美国的少爷兵们平时有些散漫,但是一旦危急到自己性命的情况下,这些从小就玩枪,骨子里透着冒险精神的美国牛仔们,就爆发出了惊人的战斗力。

虽然一半的重武器在撤退的时候丢失,但向西退败的美军靠着周围的形和修筑起的壕沟堡垒工事,硬生生的守住了在小亚细亚半岛上的最后立足之地,创造了一个小奇迹。

……

“只要再打垮了这些美国人,我们就能创造一个新的奇迹了,为什么不让我们继续进攻?”张自忠心中有些想不开。

虽然军队后勤吃紧,连日作战也有些疲惫,但士气正旺,还可以继续再战,一举把黑海海峡附近的美军一扫而光。虽然伤亡会增大,但如果让美国人准备更充分了,进攻损失会更大。

“上级另有进攻计划。战术行动要服从战略上的安排,不要只看眼前!”最后一句,牛二直接转述了孟享的原话。

第1034章 德国人也担心

“难道我们就这样止步欧洲大门外?”范种有些不甘心道。

“我们不是还有后备计划吗?”孟享在旁边笑道。

“后备?真要走这一步?”范种纠结道。

“那德国人怎么办?”孟享反问道。

之前一向对德国有好感的范种也只能苦笑着不再言语。

战争牵扯到的不仅仅是战场上的厮杀,要针对的也不仅仅是对手。

打到了欧洲门前,激起了英美更激烈的抵抗是一回事,德国人也发话了。

当初德国和华夏虽然没有明言,但在各种场合下都默认了华夏和德国各自在亚洲和欧洲的权益。

对于华夏在亚洲横扫英美,不断的牵扯盟军的精力,德国人很欢迎,但若是华夏想要进入欧洲,至今德国内部都争论不已,始终无法形成一个统一的意见。

若是说之前,德国人倾向让华夏进入欧洲的意见多一些,但在华夏连续击败美国人,表现的越来越强势的时候,更多的德国人转变了立场。

之前德国人自觉还是老大,能稳压住华夏,但此时就连他们也在担心华夏人会不会野心膨胀,直接占据欧洲。

眼下和盟国作战的情况下,华夏人是不会如此的短视,但将来呢?

谁也不会相信国与国之间的友谊会一直长存。

就连德国人的某个档案室中,都有未来进攻华夏夺取中东和中亚等地,在亚洲开辟殖民地的绝密计划,某些德国人更是喊出了消灭所有有色人种的极端民族主义的口号。或许等到战后,统一了欧洲更为强大的德国会有更为远大的目标。

谁又能相信,华夏人甘于只守着亚洲,不再心怀地球?

若不是为了最终极的地球霸主的地位和利益,德国人何至于和美国人搞得那么糟糕。

欧洲沉积了数百年的工业财富,是任何一个有志于全球的国家都不会忽视的。

德国人虽然已经吞下了欧洲的无数的财富,但还没有汲取到足够的营养,青壮男丁就先在战场上消耗得让其元气大伤了。即使在华夏的帮助下,彻底平息这场世界大战,也没有了再跟华夏开战的力气了。

说到底,一句话:德国人也怕华夏军队了。

比起英美来,一直和华夏有合作的德国人对华夏的军事实力最为清楚。若是在42年德国人势头最盛的时候,他们或许不会那么担心华夏军队,但现在他们却不得不靠考虑,会不会让华夏最后渔翁得利的问题了。

即使担心华夏军队赖在欧洲不走,以后出问题,还不如一开始就把底线划上。

为此,里宾特洛甫亲自飞到了华夏中都,求见孟享,并送上了包括一大堆技术在内的大礼单,来商讨此事。

孟享矜持着一开始并没有答应什么。直到德国人的礼单筹码不断加高,连老希也秘密的跑到了伊拉克的巴格达和孟享再一次亲切的会谈,才签订下了一份《巴格达条约》,正式以文书的形式确定了双方在欧亚两地的势力划分。

这里边明确规定了,没有经过对方的许可,军队不得随意进入对方的势力范围内。

十年的期约,让德国人自觉已经可以在占据了整个欧洲资源的情况下,很快恢复元气。

即使期间有意外,德国人支撑不住了,再向华夏请援不迟。无论是什么原因,对于欧洲的财富,是每个国家都会感兴趣的。

于是,随着两国的巴格达条约签署,华夏大军自然要先止步于欧洲门外。

这么多的军队就此止步,对内对外都需要一个交代。

所以当4月5号的时候,除了40万军队继续慢慢的挤压向黑海海峡的时候,另外的40万军队转向了东南,继续横扫中东,甚至其中的15万军队扫过了约旦后,紧接着攻入了埃及的西奈半岛。

为了补偿华夏,甚至其中有不再进攻土耳其欧洲部分领土的补偿,德国人放弃了北非的大部分地区,默许了华夏对北非的行动。

德国人在北非的军事行动,以前是踩英国人的鸡眼,现在也主要是为了遏制住苏伊士运河,卡住连接盟军亚洲和欧洲势力的咽喉要地。

但现在有华夏人接收,一样可以达到效果,还能继续吸引英美的精力。反正德国人现在除了和华夏的交易外,并不需要苏伊士运河。

甚至连东非的势力圈,连同整个红海,也被德国人默许让给了华夏。

非洲作为欧洲传统的资源出产地,德国人虽然不甘心,但此时他们也无法控制这些,还不如抛出去,引华夏和盟军在此争夺消耗。

当然他们留下了非洲的大西洋沿岸地区,从摩洛哥扼守的直布罗陀海峡到纳米比亚等南部非洲一路遥望的大西洋,都覆盖在《巴格达条约》中商定的德国人的殖民势力圈中。

只是在华夏的强硬态度下,南非这颗非洲宝石,连同那个眺望印度洋和大西洋的好望角,成了一个待定区。

多次协商,最后定为谁抢到算是谁的。

华夏对南非志在必得,除了南非的丰富资源,扼守住好望角,也是控制印度洋的关键所在。

而德国人此时已经没有能力顾及这里了,但又不肯平白的放过这颗非洲钻石,为以后打下埋伏,才定了这么一招。此时他们巴不得华夏军队立即打到这里,断去英国人的这个金库,更牵扯住华夏和盟军的精力,避免华夏大军闲得直在欧洲门口溜达。

到了如今,面对到了欧洲门边的华夏人,无论是盟军还是德国人都不会放心。华夏人在那里呆着,就会吸引盟军的注意力丝毫不敢放松,而靠着华夏人这一段时间的猛打猛冲,对盟军主力的吸引,德国人已经缓过了气来了。他们有信心不断地消化掉欧洲,补足元气,最后屹立在所有人的头顶。

……

“我们的姿态还是要摆一下,毕竟我们现在的发展还缺不了德国人!”看了看华夏大军不断在西奈半岛上推进的消息,孟享不由感慨道。

明明欧洲近在咫尺,华夏大军依旧不能破门而入,让孟享心情还是有些郁闷。即使非洲的大门眼看要被华夏大军踹开,也只是稍稍缓解。

已经占据了差不多整个亚洲以及澳洲大陆的华夏并不缺资源,非洲大陆或许对德国人更有吸引力,但对于华夏却不是最急需的。就像二战时候守着东南亚资源金库消化不了的日本人一样,华夏现在缺少的是消化资源壮大自己的工业钢铁胃口。

虽然工业基础已经打下,但消化能力依旧不足,需要提升大工业生产的能力。

在已经跟英美翻脸的情况下,华夏工业的升级就只能指望德国人了。

“我们要消化吸收这些技术,还需要很多年!”周白的原话,让孟享忍不住翻了翻白眼。

德国人有求于华夏,一些技术也不会再藏着掖着,很多都同华夏交易,换取宝贵的恢复自身实力的时间。

华夏的工业只是才起步,即使获得了一些技术,也不如把工业机器都渗入到了骨子里的欧洲发展的快,而掌控着欧洲的德国人短时间内是不惧华夏人的追赶的。

“我们要做的不是现在就整体水平追赶上德国人,或者超越他们,而是掌握那些追赶的方法。只要方法到位,方向正确,随着我们自己的人才成长起来,我们华夏就能靠自己成长为世界第一工业强国。”孟享指示道。

他也很明白华夏和德国人的工业差距,也不可能指望华夏工业实力超过了德国人以后,才去在德国人嘴边抢食欧洲这块肥肉。

工业只是华夏未来强壮的筋骨,而此时华夏的爪牙已经被基地磨利了,欠缺的只是一个机会而已。

“那我们最多需要两年,这份列表中的技术都能全部获得,并靠自己的力量展开深层次的研究。”看着智囊们提供,并在孟享的指点下作了添加和修改的那份工业升级所进行的技术和设备支持名录,明白此时华夏现状的周白沉思了半天后,终于又给了孟享一个确切的时间表。

“两年依旧太多!要知道我们的很多东西可以直接从未来的欧洲获得,包括欧洲大量的人才,我们也能得到!”孟享摇了摇头对周白最后道,“我们或许可以更早,就展开欧洲的行动。”

……

“现在,就让不死心的德国人继续在欧洲承受盟军的怒火吧!”孟享嘴角翘起心道。

德国人防备华夏,孟享又何尝不是消除德国人这个隐患。

既然德国人坚持,孟享也就顺水推舟的让华夏大军止步欧洲门口,等待德国人继续在盟军的怒火中煎熬,彻底消耗掉未来和华夏争雄的元气。

“我也很想知道德国人又能坚持多久呢?”孟享对无奈的范种笑道,“或许这个时间比我们计划的还要早一些!”

第1035章 进入非洲

“真的变了!”翻开了5月份的日历,孟享不由感叹道。

45年的4月份已经过去了,但历史已经变得面目全非了。

原历史中的4月份,罗斯福应该早咽气了。现在虽然还是病怏怏的,但却依旧是白宫之主。

孟享不信是他斗志激发了小宇宙,倒是更相信大战未平,罗斯福和一众大鳄们妥协还没有彻底撕破脸的结果。

不过无论白宫中坐的是谁,孟享都已无所谓了。战争最终比拼的是国力,带着基地作弊器的华夏在军力上已经超越了美国。

这才使得德国人险死逃生,这个时候还没有像原历史那样被兵围首都柏林。4月底已经过去了,柏林没有被攻陷,墨索里尼也没有被处决,老希同样没有在4月的最后一天自杀而亡。

德意志第三帝国的旗帜依旧在欧洲上空飘扬,只是为了看到每日的旗帜升起,德国人的损伤有些大一些而已。

华夏军队在黑海海峡前就此止步。

在孟享的有意缓兵下,撤退的盟军大部分都在对岸的土耳其的帮助下,顺利的过了海峡。留下断后的1万英美法军队和4万土耳其军队,被华夏军队歼灭了2万多土耳其炮灰后,其他尽被俘虏。

缩守在安卡拉的盟军最终也没有熬过4月份。

只要不是自己的国土,华夏军队的破坏力就暴增。因为宗教和人口的问题,华夏也难以吞下整个土耳其,有些时候直接暴力震慑更管用。

孟享也毫不客气的排出了4门基地造的卡尔重型臼炮,用那些巨大的炮弹直接砸出了一条废墟延伸到城市核心地区的通道。

连续炮轰了7天后,安卡拉上空就竖起了白旗。

就此,整个土耳其的亚洲部分,除了北边高加索附近还有盟军在借助地形死守外,其他基本都落入了华夏之手。

可以供应50万美军消耗三个月的战略物资,以及大批的盟军装备,都成了华夏的胜利品,让后方的补给运输松了口气。甚至能结余出一些和土耳其上下搜刮到的物资,一起送行中东的战场。

此时的阿拉伯半岛也大半落入华夏之手。

华夏军队并没有向麦加、麦地那等敏感地区出兵,而是直接在南北两端进军。

有神月国的领路,南端的安曼和也门都是轻松拿下。

只有北边的苏伊士运河防线,华夏军队遇到了盟军的顽强抵抗。

华夏军队缺少足够的海军支持,若不是空中战机的支持,在英国人的地中海舰队的攻击下,可能会损失很大。

但当华夏的战机从土耳其等地不断抽调来后,越来越强的空中力量彻底压倒了英国人,并炸得英国人的战舰也不敢轻易跑来后,跨过苏伊士运河已经是早晚的事情了。

但华夏第一支踏入非洲的军队却不是在这里。

德国人很痛快的交出了北非的大部分势力范围。

在华夏军队停在欧洲门口后,欧洲的事情只能德国人自己来抗。

显然德国人有些高估了自己,也低估了美国人的实力。

德国军队原来训练有素的那批十万老兵也凋零的差不多了,目前德国军队虽然人数依旧保持着五百多万,但新兵居多,为了应对前线的危机,训练极少。而美国军队在实战的磨砺中,已经有一批批的老兵成长了起来,加上美国人的工业底蕴支持,对德国人的威胁已经越来越大。

当华夏在黑海海峡边上停住脚步,其他国家怎么会猜不出什么意思?更是集中起了兵力,趁机先向德国人捏去。

4月份,盟军和德国人在欧洲打得火热。

在德国人缓过了一口气后,虽然在各条战线上能坚守住不退,但人员的损失数量却是超出了他们的预期。

虽然不断从国内抽调年龄限制放开的新兵补充,但这些连训练都不完整的新兵,比起那些老兵的战斗力差远了。

于是,德国人开始放弃一些外部地区,专心于欧洲的利益。

北非军团顶着一个巴格达条约,也在撤并的行列中,干净利落的撤离残存的主力了。

随着美军的加入,盟军在地中海周边包括在海上的优势越来越明显,使得北非军团不断的缩守。在隆美尔调会本土后,不断被盟军打压的德意北非军团只剩下了不足十万人,缩守在利比亚,连埃及的领土绝大部分都丢了。

无力顾及的德国人也一直想甩掉这个鸡肋,还特地通知了华夏一下,催促华夏军队尽快来接收叙利亚的防线。

孟享也自然看出其中被德国人利用的一方面,但叙利亚地区及早到手,也方便进一步的行动。

在美军舰队越来越多进入地中海的情况下,海上的运输越来越不安全,连德国人的撤离都是一个大麻烦。

这个时候,华夏和德意联合了起来,靠着德国舰队和潜艇以及大量华夏战机的护航,才完成了这次交接。

4万德军和2万意军撤离,3万华夏军队搭乘着德国人的运兵船,首次踏上了非洲的土地。

从土耳其和中东等地不断飞起的华夏战机群在地中海的呼啸,让把空中主力集中向欧洲和德国人拼杀的盟军偷袭机会并不多。

整个过程除了沉了2艘运兵船,死伤了一千多名德意军队外,华夏的军队在运输途中只伤亡了八十多人。

但盟军却在陆地上发起了大规模的进攻,试图趁乱把利比亚的局面控制。

留下了的3万多意大利军不堪一击,若不是德国人留下了六千多名德军,华夏的空降部队又及时空降一些要塞之地,说不定华夏接受到手的只会是沿海的几个港口城市。

即使如此,一万多名空降部队拖着3万并不怎么情愿合作的意大利军队,也难以抵抗16万盟军从两侧发动的进攻。小半利比亚被盟军占领,甚至还在继续挺进。

若不是利比亚分基地的支撑,即使到了港口的3万华夏军队都投进去,也讨不了多少便宜。

一个当地的气候,就先让华夏军队战斗力受到了很大的影响。还有那些不熟悉的周围地理,即使有六千德军帮着交接,也难以一时摸透。

使得利比亚战场,华夏军队从没有过的被动。

但这一切随着华夏大军在4月底突破了苏伊士运河的防线后,得到了明显改善。

4月底,20万华夏大军击溃了12万盟军守卫的苏伊士防线,正式跨过了苏伊士运河,踏上了非洲的土地,并逼向了尼罗河。

不得已,利比亚和埃及边界的7万盟军不得不撤回助守东线。

对环境逐渐适应了的利比亚华夏军队,现在只重点考虑西侧方向,加上分基地的产出让这支军队的实力快速增强,一下子变得轻松了许多,顶住了盟军的猛烈攻击,先在利比亚站稳了脚跟。

……

“德国人不地道!”接到利比亚战场伤亡过七千的报告,孟享忿然道。

虽然物资等都早已经准备妥当,甚至不少军队都在中东等地区的沙漠上做了适应性训练,但毕竟利比亚的地理环境还是有些陌生,面对盟军借机的大规模攻击,准备未免不足。如果德国人不急着甩包袱,更平稳的过度,华夏的伤亡会更少一些。

“既然他们走的那么急,对于那些落下的东西,那我也不客气了。”孟享自语道。

在前世,德国人可是在撤离和投降后,留下了一个隆美尔宝藏的传说。

虽然难说真假,但这一辈子,孟享却对此留了心。

德国人搜刮了北非数千年遗留下的众多财富,其中一部分是运回了国内,即使隆美尔回国,也无法把所有的财富都搬回德国国内。

现在的德国更需要更多的战略资源,积聚在手中的众多财富反而用处不多。

他们搜刮了整个欧洲的财富,在盟军堵死了贸易线路后,仅仅对华夏和影子公司,都没有花完,更不用说冒着很大的风险运输非洲的财富了。

即使最后撤离,德国人依旧没有打算把剩余的财富全部运回,还是选择了就地藏宝。

当初在撤离埃及的时候,来不及撤走的财富埋在了埃及。

阿尔及利亚和摩洛哥等地搜刮的财富,和利比亚的大量财富,没有来得及运走的,也就地在利比亚处理了。

而在孟享的特别关注下,德国人的非洲藏宝,对孟享已经不是秘密了。

即使德国人没有小动作,孟享依旧会毫不客气的待之接收,此时更是拿得心安理得。

第1036章 糟糕的沙漠环境

“这就是非洲沙漠?”徐文丽跳下她乘坐的多功能步兵战车,仰望着水晶一般清澈天空,深吸了一口没有汽油味道的清凉的空气,不由激发了报社小编的文青气息,直接吟道,“天空是如此的辽阔,夜色又是如此的宁静,像极了国内的大草原,不过,沙漠更为粗犷,飘着一种原始洪荒的味道。”

“这只是非洲沙漠温顺的一面。”一直护送她们而来的刘卿依旧凝视着身旁的篝火,悠悠道,“到了白天,你会看到她的另一面。或许,一场风暴过来,你就会立即体会到她的另外一面。你会就此讨厌她,也或许以后会慢慢喜欢上她。”

“我们不是在国内的沙漠中训练过吗,难道情况会更糟糕?”徐文丽举起了挂在胸前的海鸥牌照相机,把镜头圈向了周边一长串的篝火和汽车灯光组成的光带,不以为然道。

为了应对非洲的战斗,华夏派往非洲的军队都进行沙漠和热带地区的相关训练。在国内的塔克拉玛干沙漠和中东的阿拉伯沙漠都有不少训练基地。甚至连徐文丽这些要去前线采访的女记者,也在沙漠基地中适应了一周的时间。

但仅仅在物资充沛的基地中一周的适应时间,根本不足以领悟到沙漠的可怕。况且非洲的沙漠情况还是略有不同。

不用等到白天,徐文丽就体会到了这一点。

“啊!”半夜一声凄厉的尖叫直接把营地中的所有人都吵醒了。

“什么事?”梅厚望提着乌齐冲锋枪,率先赶到了徐文丽住的帐篷前,看到衣衫半遮跑出来的徐文丽,沉声喝道。

“虫子,好多的虫子!”徐文丽一边遮掩着身上走光的地方,一边带着哭腔道。

梅厚望用枪口跳开了帐篷开口的一角,扫了一眼后,松了一口气对闻讯赶来的刘卿笑道:“不过是些臭虫和蟑螂罢了,又不是蝎子和蛇,没什么!或许是它们闻到了新鲜的肉味了,嘿嘿!”

一边说着,他一边贼笑着瞄了瞄抱着胸前的徐文丽。

刘卿推上了手中白朗宁大威力手枪的保险,扫了犹自挂着眼泪的徐文丽一眼,肃然道:“这才是开始。非洲沙漠不是那么简单的,如果不适应,我就派人把你们送回去!”

他心中对跟来的这个娇滴滴的大学生记者很是头疼。如果是那些训练有素的女兵还好说,这样一个还走出校园的小花骨朵,根本经不起战场的风霜。

“不!”徐文丽斩钉截铁直接回绝,挺了挺胸,“我一定会完成我的采风任务。”

“这点虫子算什么?沙漠中没法洗澡,过几天跳蚤臭虫什么的就爬满身了。你个小姑娘行不行?不要强撑!”梅厚望在旁边嘿嘿笑道,“这是战场,不是小姑娘孩子的过家家!女人和孩子都要走开!”

“我,我不害怕!”犹豫了一下的徐文丽使劲摇了摇头,像是要把什么甩出去,“妇女能顶办半天。我们女人一样能上战场!”

“对!”佩戴着医疗兵标示的江宝玉走了过来,翻了个白眼给刘卿,又盯向梅厚望道,“怎么,你看不起妇女?”

“大嫂,大嫂!”梅厚望无奈的望了望旁边仿佛视而不见的刘卿,硬着头皮拱手向江宝玉哀求道,“我不是这个意思,我是说咱们在这该死的沙漠里,用水不方便。对,不方便。妇女和孩子在前线不方便,还是在后方基地好一些!”

“算你识相,要不就不给你介绍媳妇了!”在非洲沙漠中已经待了一个多月的江宝玉自然知道他说的是实情,只是横了他一眼,拉起徐文丽就走,一边走一边给她说着沙漠中的一些情况。

“真有那么糟糕?”听得徐文丽不由颤声问道。

“在沙漠中,我们最大的敌人不是盟军士兵,而是这里的环境!”江宝玉悠悠叹道。

徐文丽心中或许还抱着一丝侥幸,但几天后,她就完全相信了。

……

“这里就像是另外一个世界一样!”徐文丽随身携带的笔记本中,每天都在记录着新的素材,记录整理了一部分后,就发回国内的大学生联合会。

政府一直在鼓励国民走出去,恢复汉唐时候的游历冒险精神,对学生更是积极鼓励。

在大学生戍边采风的活动中,地位不断提高的妇女界也争取到了几个名额。

徐文丽主动要求到了最为遥远的非洲。但这里没有撒哈拉沙漠的浪漫,只有骨感的现实。

“才5月份,这里的白天已经比夏天还要炎热了。每一粒沙粒都像是一直悬挂在我们头顶的烈日带着火焰的余温溅落下来的,可以轻松的煮熟埋在里边的鸡蛋。

我们还可在战车的引擎盖上直接煎蛋,烙饼。不用点燃火焰,烈日已经把我们身边的每一块金属都烤的烫手。

炎热一直伴随我们左右,仿佛随时会把我们周围的空气点燃。连我们吸入咽喉和肺中的空气都是灼热的,没有一丝凉风。

一旦感觉有风,我们就会特别小心。

沙漠中的风经常会伴随着沙尘暴而来。

这个时候如果没有躲进钉牢的帐篷,那就意味着危险。

护卫我们的一名姓梅的长官,长得像是孙悟空,就是在年前的那部电影《孙悟空三打白骨精》中那个六龄童扮演的孙悟空的样子。他自称从来不迷路,听人说还曾经闭着眼睛敢闯日本人的阵地,但他却在一场风暴中差点丢了性命。

他仅仅是在一场大风暴来临的时候,去一百米外的医护车去找他的女朋友,就被风暴卷走了,失踪了整整13个小时。最后被人发现在一公里外的沙堆中,都快被沙尘埋住了。

沙尘暴袭来时,比特快列车的速度还要快,带着厚厚的沙土,仿佛要把我们一下子掩埋。所有的氧气都像是被风抽走了,那些仿佛可以适应一切恶劣环境的绿头苍蝇却依旧疯狂的飞舞。

没有到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