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抗战之红色警戒-第36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日本人剩下的实力也不弱!”尼米兹还是谨慎道。

日本人还剩下不少主力舰,大和以及日向号等超级战列舰的威力让美国人丝毫不敢马虎,加上新近下水的此时世界上最大的航母——信浓号,以及正在改装的大凤号和几艘云龙级等航母,实力依旧强劲。

加上山本五十六等水平很高的海军将领,稍一不注意,就连美国海军都要吃败仗,甚至都有可能逆转战局。

况且,日本人的陆军至少还有近二百万的老兵以及三百多万的新兵炮灰。

美国人要想取胜,必须得付出沉重的代价。

正是日本人的实力摆在那里,大多数美国高层才倾向和谈,先让日本人和华夏互相消耗一阵再说。可谁知道,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日本陆军就被消耗掉了一百多万。而华夏人那边传来的损失却是微乎其微。

“也可能是华夏人确实强一些,尤其是他们的陆军和空降部队!”尼米兹的话让麦克阿瑟脸一黑。

当初麦克阿瑟在澳洲的时候,可是在华夏的空降部队和陆军手中吃了大亏。而且他的美国陆军屡次被日本陆军击败,而转眼间日本陆军就被华夏陆军打爆了。

他无法反驳,只能悻悻然道:“华夏的海军也很强。听说日本人都要把主力战舰都调去,要和华夏海军决斗了。”

麦克阿瑟强大的关系网,让他的情报得到的很及时。

尼米兹脸色郑重了起来,他也刚收到这个情报不久。华日海军决战的结果必然影响未来美国海军在亚洲的政策,针对华夏和日本有不同的对策。尤其是华夏海军,虽然他对新兴的华夏海军也同样的瞧不起,但一个陌生的对手很容易导致一些意外出现。况且,华夏海军的战舰同样强大。

“你说,谁能获得最后的胜利?”麦克阿瑟看出了尼米兹心中的踯躅,不由微笑着继续追问道。

“如果我们的老对手发挥正常,他们的胜算总是大一些。你知道,海军不是陆军,是需要底蕴积累的!”尼米兹反讽道。

美国军队扩张的很快,尤其是陆军。为了在北非、欧洲和亚洲同时进行登陆作战,美国陆军快速从不足20万,扩张到了700多万,现在还在向800万逼近。

美国人虽然有不少以前的老兵,可以快速的从预备役转为正规军的骨干,但毕竟数量无法撑起七八百万的庞大军队,而且那些一战后的老兵也久已不遇战争,在一向训练松弛的陆军的大环境下,很多人的水平也就比那些新兵强一点点。

而那些新兵更是糟糕,在自由和权利的呼唤下,少爷兵的称呼并不是没有来历的。

并不是从小熟悉枪支的人就能当一个好士兵,掌握了强大武器的军队并不缺暴力,而更需要掌控这种暴力的纪律,以及一种可以面对死亡威胁而敢于牺牲的精神。

美国军队中也不乏勇士,但其中也汇集了更多的少爷兵,虽然还不至于不尊军令当逃兵,但想要让他们去拼命,绝对不要指望。撂摊子是轻松的,擅长用枪来护卫自己权利的美国人有足够的理由让长官的强制命令失效。

当然,美国人的强大武器也不需要那么多的炮灰,宁愿用大量的金钱消耗弹药去压死对手。虽然其中不乏向军火大鳄家中搬国库的嫌疑,但对人权以及背后的选票平衡的重视还是有的。

至少现在的对手还不至于强大到让美国人做出需要更多牺牲的无奈选择。

于是,陆军的散漫让以精英自诩的美国海军很是瞧不起,而急速扩张的陆军又抢夺了更多的军费开支,让一向是美国宠儿的海军很是不满。

军种之间的矛盾,绝对让尼米兹说不出夸奖陆军的话来。

“我倒是不这么看!”麦克阿瑟即使也同样不看好华夏海军,但依然不肯附和尼米兹的判断,冷然道,“要知道,战场上总是充满了各种意外。”

“你也知道,华府的那些人是不允许意外发生的!”尼米兹意有所指的摊开双手微笑道。

……

“出了点意外!”莱希耸了耸肩膀道,“华夏人用先锋巨炮封死了周围的海域,让日本人很难找到和他们的海军决战的机会。”

先锋巨炮的威力早已经为众人所知,此次在日本本土上的发威更是令人瞩目。

华夏靠着先锋巨炮,挤兑的让日本海军竟然没法下嘴。

濑户内海进不去,关门海峡过不去,从朝韩海峡也进不了鲸海,靠向长崎的日本海军主力舰队赫然在长崎附近的海域也受到了巨炮炮弹的欢迎。甚至在北边的佐世保也传来了先锋巨炮的怒吼声。

连续几天,日本海军都在和先锋巨炮对抗。

虽然在付出了日向号受损,2艘驱逐舰沉没以及80多架战机的代价后,靠着海航和超级战列舰的努力,让他们击毁了1门,但随后更多的巨炮陆续竖立起,彻底让不服气的日本海军没了脾气,只能坐看华夏海军在濑户内海和鲸海中不断横扫沿这些海域的日本城市。

美国人也曾经对先锋巨炮调查过,但同样没有很好的对付办法。

巨炮周围森严的防空阵地,有基地警戒炮的加持更是连蚊子都难以飞进去,华夏的空军实力,也让美国人自认无法轻松获胜。美国人不付出巨大的代价,也同样拿先锋巨炮没办法。

美国人耗得起,但是日本人却耗不起。

听说日本海军要和华夏海军决战的消息后,为了避免意外出现,美国人大方的提供给了日本人大量的燃油和一些其他军事物资,力求让日本人带给他们一个好消息。

但是对于战舰、飞机和一些敏感物资,美国人还是绝口不提,同样消耗日本海军实力的意图也很是明显。

反正华夏军队正在日本本土攻城略地,最着急的还是日本人。这种阳谋躲了躲不了。

不过,虽然要牺牲海军实力,但现在产能不足的情况下,日本人的战舰消耗一艘,就少一艘,空耗在巨炮上边极为不智。

山本五十六快速收兵,也熄了在长崎和华夏决战的心思。

“那日本人怎么打算?”罗斯福合上了摊在膝盖毯子上的一本华盛顿传记,轻声问道。

“他们计划用主力舰队直接去攻击上海等华夏的沿海城市,逼迫华夏海军出海决战。”莱希直接说道。

罗斯福平静的听着。

“只是……”莱希有些犹豫。

“只是什么?”罗斯福的微笑浮在了嘴角。

“日本人又提条件了。”莱希快速用抱怨的口气说道,“为了避免意外发生,远航作战的他们需要更多战略物资,还有对付华夏陆航的战机、准确及时可靠的雷达,以及更多的情报!甚至他们还想要潜艇。”

“我们不需要意外!”罗斯福突然坐直了身子道,“我们要的结局只有一个,日本人把华夏人死死的拖住。不管他们的战场是在日本本土,还是在海洋上。总之,亚洲不能过早的出现除我们之外的胜利者,尤其这个胜利者还可能会超出我们的控制之外。”

随机,他语气放缓道:“该给的可以给他们。除了我们给他们的,日本人又还能剩下什么呢?”

……

“给他们!虽然这群土著人组成的乌合之众,拿了这批军火,也难有什么大为,但至少给美国人添点乱还是可以的。”孟享笑了笑在文件上签上了自己的名字,“美国人以为小鬼子退出,就可以轻松的收回菲律宾,简直太天真了。”

第0969章 来而不往非礼也

“只要我们和美国人的矛盾没有激化到桌面上,美国人就只能躲在后边操控。可惜日本人不是那么好操控的,而且美国人的操控水平一向也不怎么样。”孟享笑对众人道。

随着日美联合的消息被更多的高层知道,有人担心了起来。作为一个领袖,孟享需要站出来,用自己的自信感染众人。

孟享的自信不需要伪装。

虽然说因为历史金手指的残缺,让孟享有些患得患失基地这个最大的金手指也出现意外,但毕竟基地已经改变了华夏的国运。一个更为强大的华夏已经不惧怕外敌的入侵。唯一可虑的只是对外扩张过程中最后获取的利益大小,以及变得更为强大的时间表的快慢而已。

劫掠整个日本,无疑将会让华夏一跃成为世界强国的行列,也是孟享一直在谋划的事情。加上干翻日本,可为华夏赢得东邻的安宁。最重要的是前世的怨仇,让孟享早就下定了决心,即使和美国人开战,也在所不惜。

他对日美勾结,也早有了心理准备,并有一系列的后手等着美国人的出招。

如他所料,在华美还没有彻底撕破脸的情况下,美国人最多出钱出物,国内扶植亲美派,国外在背后支持日本。

国内虽然孟享表现的很是民主,并在一步步的完善着华夏的民主体系,但实际上,在克隆人和基地的影响下,一切依旧尽在他掌控之中,根本不必担心跳梁小丑的蹦跶。

而国外美国人支持的日本人,在华夏实力的压制下,以及美国人对日本人的顾忌和仇恨尚未消除的情况下,也同样是被压着打。

“来而不往非礼也!”美国人在背后推动日本人,孟享除了更早就在南北美洲以及美国国内搞小动作外,还直接在菲律宾上给美国人制造起了十几支反殖民武装。

此时的东南亚,除了龙目岛以东部分外,就剩下菲律宾没有落入华夏之手。

高层中曾有激进者提议要把菲律宾占领,彻底把白人赶出东亚和东南亚。

但孟享不怕美国人,不意味着就会贸然挑起华美之战。

战争爆发的时间拖得越久,对不断提速发展的华夏越有利。

当然前提是德国人还能在欧洲撑得住。

在德国向华夏提供了不少高级别的技术,并提供了一些援华人才后,德国从背后推手法国华人遭美国误炸的事情,才算被华夏揭了过去。

山寨公司加大的支援和华夏的援助,尤其是华夏在乌拉尔山活动频繁,拉回了苏俄人的部分精力,使得德国人在东线松了口气,终于稳定在了莫斯科,和苏俄人再次玩起了莫斯科保卫巷战。

不过这一次,德国人是守方,苏俄人成了进攻的一方。

差点变成了一堆废墟的莫斯科,在德国人的改造下,连苏俄人都认不出来了。

法国人显然不愿把巴黎也变成莫斯科那个样子,而拒绝为英美在巴黎的战斗提供更多支持。借助着一点地利的优势,德国人快速抽调部队,集中力量在西线,重新在巴黎附近把盟军的进攻给扛住了。

华夏的帮助无疑使德国战车的威力大增。

英国人就是看到了这一点,才对华夏占据了他们在亚洲的殖民地,只是哼哼着抗议,却一个劲的在拖延,并没有实际行动。

一个是有心无力,一个是彻底撕破脸后,把华夏彻底推到德国人那边,无疑会让整个欧洲的局势重新洗牌。

无论是东南亚,还是澳洲,只要英国人不松口,没有特殊情况,美国人也不可能越过英国直接对华夏发难。

但是华夏一对菲律宾出手,美国人可能立马会向华夏出手。即使把欧洲都打烂了,美国人也无所谓了。一个东南亚和一个澳洲的暴利筹码已经足够让美国人去冒险了。况且现在美国人已经在日德的压力下,做好了打一场全面战争的各项准备。

相比之下,华夏自身在工业和经济物资等方面的提前准备还是差距不少。甚至连可能会作为华美交战前线的东南亚这块肥肉都没有消化好。

只要美国人不喊着开战,孟享也乐得多积攒点自身实力,只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在私下里和美国人暗斗。

那边美国人刚提供了日本人一批战略物资,这边孟享送到那些土著人的反殖民的民族组织的手中大把的武器。

虽然土著人的破坏技能还差了些,但在间谍和特工推动,以及菲律宾华人的协助下,足够让美国人焦头烂额,还拿不出足够的证据来对华夏大加指责。

如果美国人真的恼羞成怒,赤膊上阵,那么至少华夏在西方世界的舆论中,还是可能占到一点道理,游走在西方各国之间的重重矛盾之间,不至于太过孤立。

华夏发展西方体系的科技文明毕竟时间太短,所能延伸出去的未来之路,至少现在不如西方国家发展的丰富、深邃。未来需要很多的借鉴,即使遭遇西方封锁,也需要打开一扇窗户,避免真正的与世隔绝。

在欧洲都林立了诸多小豆丁国家的传统之下,在民族和国家意识很早就觉醒的传统之下,始终无法统一的西方世界选择了信仰科学,独立思考的理性。只要真的占了道理,即使英美联手打压,西方世界依然会留出一两道缝隙来,足够华夏吸收到新鲜的科技空气。

当然,所有的后手准备,包括孟享在美洲的其他布置,都不如吞下整个日本,真正的增强实力有效。

“当然,夜长梦多。趁着美国人隔着一层不听使唤的日本人,先把日本人给解决了,才是最好的应对办法。”孟享重新用怎么对付日本人,吸引了众人的注意力。

或许打美国人,有人还在犹豫,但打日本人,已经是所有国人的共识了。

……

越来越多的华夏军队和劳工通过已经被华夏海军和空军牢牢控制住的朝韩海峡,登上了九州岛。

关门铁路隧道又开始通车,一列列火车,运送着华夏军队和劳工通过关门海峡,顺着日本修筑起来的铁路网,直抵本岛的各个地方。大量的军队涌向还有日军和民间武装抵抗的各处前线,而劳工们直通向华夏军队不断占领的各处城市和城镇,加入了华夏的拆迁大军,让每一列返回华夏的火车和货船都满载而归。

八幡的钢铁厂已经被搬空了,它里边的设备基本上都安置在了鞍山、本溪和湖北大冶。

它的矿石来源主要是大冶,高炉炼铁数大冶最为适应。

加上原来的汉阳钢铁厂的设备和从德国进口的设备,现在依旧带着原来的那个光辉称号的汉阳钢铁厂已经具备了年产200万吨钢铁的规模。

鞍山和本溪的原钢铁厂设备,没有被日本人和苏俄人破坏,在接受了部分适应这里铁矿石的日本钢铁设备后,加上从美国和德国人那里得来的机器的生产改造,产能再次突破。

已经合二为一的鞍本钢铁公司,目前生铁产量年产可达500万吨,虽然比起原历史中日本人手中的近四百万吨的最高生铁产量,提升的不算很明显,但钢铁产量却直接从原来的接近三百万吨,直接突破过了五百万吨的关口,成为了华夏此时名副其实的第一钢铁工业基地。

神户和大阪钢铁厂的机器设备,正一边拆着一边向迁安和朝韩北部运送着,这两个地方正在扩建起2座年产200万吨的大型钢铁厂。

再加上在经过了改造后,也有了200万的规模的乌拉尔山地区的原苏俄人的马格尼托哥尔斯克钢铁联合企业,以及在哈萨克斯坦正在修建的200万吨级的苏俄和美国技术的中亚钢铁厂,在上海附近筹建的200万吨的纯德国技术的宝山钢铁厂,在河内附近正在建设的,根据从法国荷兰等欧洲一些国家拆卸而来的钢铁厂设备建设的200万吨的钢铁厂,以及利用德国和美国技术的200万吨的包头特种钢厂,用不了2年,仅仅华夏超过200万吨的大型钢铁厂,就已经超过了两千万吨。

如果算上国内其他已经建成和正在建设的钢铁厂,2年后,华夏的钢铁总量将会超过3000万,触摸四千万的天花板。

有了钢铁,就有了工业大生产的骨架。

从日本人不断拆解运回的机械加工、汽车和船舶等工业的机器设备,也就可以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第0970章 五车六船基地

日本人现在的汽车工业比起美国人和德国人还是差远了,无论是技术,还是理念,远不是痛定思痛后崛起的世界汽车工厂那么强势。

孟享也看不上日本人的汽车制造业,远比其他人更为明白汽车帝国发挥出的庞大势能,一开始就为华夏的汽车工业奠定了高起点。

德国人的,美国人的,法国人的,英国人,甚至意大利人的和捷克的以及苏俄的先进技术和设备,都通过孟享的一点点积攒,糅合进华夏的充满了模块化和标准化,系统化的先进标准中。

在华夏的自有标准还没有完善的时候,各国风格的汽车已经在华夏开始山寨,逐渐形成了华夏汽车行业五朵金花的雏形。

五朵金花并不是代表着五个厂子,而是代表着五个区域,五种风格。

日本人在长春,沈阳都留有关于汽车的加工也修理设备,沈阳更是在奉系时期,就已经可以利用外国核心零件制造汽车了。

无论是机械规格标准,还是培养的工人的模式,也带有日系的特色。孟享干脆把劫掠来的日本人的所有汽车设备都打包安置在了长春和沈阳附近。

只是后来随着日本被灭,再也不会有日式风格的发扬,沈阳和长春为核心的东北汽车带,受到从苏俄打包来的汽车机械和风格的众多战利品的影响,和伯力、海参崴为核心的苏俄风格基地的远东汽车圈渐渐融合,形成了华夏大东北地区的俄日混合体系的整体风格。

其中伯力等远东地区的风格偏向于老毛子设备的泼剌耐操,沈阳和长春则是偏向于日本人产品的精细构巧,但都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包容着另一种风格的部分精华。

这就像北平和天津一样,最初这些地方建立起的汽车工业是德国标准的,但随着华夏弄来的美国设备和技术越来越多,风格也受到了美国风格的影响,形成了德美混合风格。

但在整个华北和中原地区,甚至包括陕西、武汉等地,都依旧是德国风格的主流。

反倒是在从兰州以西,一直包括整个西亚的所谓后世的华夏大西部地区,流行起了美国的汽车风格,替代了一开始的俄国痕迹。

除了青州和鄂尔多斯大工业区一直保持着德系风格,其他保持一种风格持续不变的很少。就连广西越南等地的汽车行业也由法国风格浓厚,开始添加英国和捷克的味道,缅甸马来亚等地,也在英国风格的基础上加上了意大利的风味。

在包括部分东南亚地区在内的大西南地区的汽车工业,彻底沦为了欧式风格的混合体。

这显然比起上海糅合了几乎全世界风格特点的汽车企业要稍微单纯一些。

不过,上海的汽车工业借助着上海的雄厚实力,已经融合百家,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

其他还没有形成自己独特风格的大华南地区,包括部分东南亚和大部分澳洲地区,还在英国风格中徘徊。

现在英国人被德国人揍得连本土都岌岌可危,除了拉上美国人,指望美国人出力外,自己也是鼓动了所有的大英帝国势力圈的来组织抵抗,自力更生。武器弹药生产能力不足,使得急需各种军火的英国人无疑成了保护伞公司的好顾客。

为了荣誉,为了皇室宝座,为了本土的切身利益,英国人什么都敢舍得卖。

同样在看到保护伞武器成品的水平后,英国人也对保护伞放松了某些高端技术的限制,让保护伞可以轻松的得到大量的高新技术。

这些东西转手就成为华夏某些技术领域的高峰基石。从英国人那里或者从德国人那里得来的机器设备,也让华夏一些地方成为了英国风格的得利者,形成了惯性,难以改变,况且英国人的汽车技术也真的不错。

不得不说,英国人的汽车工业水平在那个时代可绝对不比德国和美国差,只是生产成本和规模限制了当时技术储备位居全球前三位的英国汽车工业的发展。

对于那些伦敦的大鳄们来说,对单纯的资本游戏要比实业更为感兴趣,只要在金融资本的池子里游一圈,就可以搜刮到别人一生创造的财富。

英国工业在没落,但很多技术,依旧代表着世界最高级别的水平。比如发动机,无论是汽车的,还是飞机的,英国人都创造着一系列的经典,诞生了罗罗动力这样比肩美国普惠的动力巨头。

当然,还有整车的劳斯莱斯、宾利、路虎等经典。

带着点贵族气息的英国车成了南方富豪们的最爱。

俄日系、德系、美系、法意捷欧混系、英系,华夏汽车工业初期的五大风格,不断的在融合贯通,闪现出了不少的亮点,才在博大兼容基础上吸纳华夏诸多传承元素,奠定了华夏特色汽车文明。

这其中,日本人的风格对华夏汽车的发展影响微乎其微,即使那些填充了华夏汽车行业原始积累历程的机器设备,不断攻略全球的孟享也看不上眼。

不过他也承认,而且也乐于承认,从日本那里搜刮来的设备和技术确实直接夯实了华夏船舶工业的基石。

日本人从明治时期,就被轰开了它们国门的美国人刺激的对海洋特别关注,才有了举国办海军,连续从华夏和俄国人手中赚足了便宜,后来为了称雄太平洋,更是不惜余力的投资海军,在二战刚开始的时候,海军实力还曾攀升到了世界第一的位置。

虽说很快被美国人比下去,甚至德国海军也快速扩张比肩,甚至超过日本,但日本海军依旧是属于世界前三位的。而支撑日本海军的日本造船业,也是世界上产能规模数一数二的。

能够建造出原历史最大的战列舰大和级、二战最大的航母信浓号,也足以证明日本人的造船工业技术水平也同样跨入世界一流行列。

但是,这些日本人积攒了百年的家当,现在大部分都改姓华夏了。

一个吴海军工厂,加上长崎、神户、大阪、鹤舞等地的造船工厂,华夏一下子拥有了日本造船产能的大半。

现在那些地方都已经变成了一个个拆迁的大工地,不分昼夜的拆卸打包相关设备和机器,送上从日本人手中夺来的货船,运往华夏各沿海城市。

在进攻日本本土之前,孟享就和周白等人确定了安置这些设备的规划方案,加上华夏已经积攒下来的造船底子,组建了华夏造船工业的六大基地。

有了先锋巨炮的封锁,以及从各国换来的重炮以及新研制成型的岸舰导弹,再加上基地改造下的沿海堡垒工事群,和周边的战机防御群和沿海舰队,整个渤海湾已经是属于华夏最为安全的内海。

这里的大连、天津、烟台、威海、秦皇岛、葫芦岛、东营,甚至包括黄海的青岛、日照等城市,共同组成了环渤海圈造船工业基地。

有了基地的改造能力,加上华夏的人海大会战,孟享甚至提前把曹妃甸的超级大港的计划推了出来。

同样借助着基地的能力,一系列疏通黄河河道,巩固河堤的规划正在实施。

因为低保标准不一,众多富余劳动力加入了荒山荒坡的环保改造大军,这些年来数百万的劳力修补着华夏的锦绣河山。

早早就推出的治理黄河中下游的绿化改造工程已经卓有成效,加上基地的帮助,黄河至少已经规矩了许多,至少在黄河入海口附近,变动的更加有规律。这也就使得在黄河入海口附近可以借助基地的大规模改造,形成了东营等5座万吨级以上的港口码头。

与之配套的是黄河三角洲附近兴起的大量中小规模船厂,和以武汉、南京、重庆、伯力、广州为核心的内河造船体系一样,充分利用起了日本人的小规模造船设备,受到一向喜欢精细打算的日本造船技术影响最为深远。

以朝韩半岛和海参崴、库页岛等为核心的鲸海沿岸,一直到白令海峡,甚至包括北冰洋领域共同组成了华夏的北海造船带。这些地区苏俄的设备偏多一些,日本人的设备偏少,不过技术却是借鉴了很多。

而以上海、台湾,包括连云港、宁波、杭州湾周边地区组成的东海造船圈,则是充分吸收了日本技术的优点,借助已有的底蕴形成了自己的风格。

同样又自己独特风格底蕴的广州、香港、福建、新加坡、河内、雅加达等地的南海造船圈,也在日本造船技术上收益颇多。只有马六甲海峡以西,包括缅甸、部分印度和中东、澳洲,在印度洋沿岸组成的西海造船圈,受到日本风格的影响较小。

但不管怎么说,华夏的整个造船行业在此次日本红利中,占足了便宜。

第0971章 我们去钓鱼岛

“搬空日本,为华夏之崛起添砖加瓦。”这一段时间从九州岛和北海道劫掠来的大量机器设备和物资带来的战争红利,让众人也坚定了要把日本整个吞下的决心。

这让孟享不用磨破嘴皮子说什么大义,只一个利益诱惑,就能让华夏的众多利益集团开始看淡美国人的威胁。

一场战争既能为民众带来复仇的畅快,获得击败对手荣登世界强国之列的荣誉和自信,又能获取造福国人的利益,无疑是为绝大多数人所拥护的。

大多数媒体的风声即使不追夸华夏军队的战功荣耀,也是在为从日本获得的战利品的分配方案做一些建议性的争吵。

“我们的军队现在做的和当初的日本人有什么区别,难道我们也是在走和日本人或者德国人走的一样的道路?”但这个时候,红党的主流报刊发出了对华夏军队在日本本土的一些搜刮劫掠甚至针对平民的一些过激举动的质疑,立即引发了一场更大规模的辩论争吵。

随着低保等福利和劳动者的权益保护的各种政策的实施,劳动者显然更相信能够带来实际好处的公民党和先锋军,使得其他势力的生存环境愈发的艰难。

但是现实本身就是残酷的,绝对不存在什么真正的平等。即使孟享有再多的金手指,也不可能一下子把华夏数千年的一些恶劣状况完全改变,尤其是中央党下台后,缺少了足够的靶子,一切社会上的丑恶现象,人们不会去追寻源头的所在,而是直接把矛头对准了先锋军这个执政党。

即使孟享可以布下诸多后手保障这些势力翻不了天,但却无法让他们全部消失。只要有社会矛盾存在,就会有反对势力的代言组织出现。与其增加历史的变更度,还不如继续让那些已经熟悉了的其他政党势力发挥他们应该尽到的拾遗补漏的警戒作用。

一些势力的声音时常在人们耳边回荡,也能提醒人们还存活于民主的空气中。只要不是语言和行动太过偏激,孟享也懒得理会,最多只是关注而已。

“在苏俄和日本的领土上,大量无辜的平民因为你的命令而导致财产被抢掠,并惨遭屠戮。为此,有人说,你是一个屠夫,一个极端的民族主义者?”此次红党的质疑,孟享依旧不屑多去理睬,直到在某个场合下,被无可回转的问到了这个问题。

“屠夫?这个我还真的不是很清楚。”孟享微笑着反问道,“民族主义者?这有什么不好吗?反正我不是一个量华夏之物力,结各国之欢心的国际主义分子,我是有国籍的。华夏,这是我的祖国,华夏是我的民族。我只知道我做为一个华夏人,华夏的利益就高于一切!”

孟享的发言在这个民族和国家觉醒的时代,并不算突兀的,孟享也并不在乎这些话会掀起多大的风浪,他的心思放在了继续从日本人身上割肉上。

现在主力尽出的日本联合舰队不断地巡游在东海,寻找着和华夏海军决战的更好机会。从鹿儿岛一直横到先岛诸岛的日本战舰,不仅阻断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