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抗战之红色警戒-第34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美国人只能选择重新巩固科尔切斯特等还没有彻底沦陷的地区,并以从这些地方向伦敦推进为由,运送来的大量的美军援军准备好了一系列向多佛尔海峡横渡的准备。
最终在附近海域占优的英美海军的护卫下,挡住了加莱和鹿特丹方向的德军舰队,清理出了一条进攻诺曼底的通道来。
剩下的只需要趁德军不备,快速登陆,并在德军发扑下守住,就可以了。
到了44年,德国人也打累了,军队实力也比去年全盛的时候差了很多。若是面对43年的德军的反攻,盟军的这次登陆作战无疑是送死。但现在,结局很难预料。
孟享也说不准英美的这套计划最后能不能真正施行,自然不会告诉德国人了。
即使他有准确消息了,也不会告诉德国人。
还是那句话,无论华夏以后和盟军一起分食德国,还是和德国结盟,一个虚弱德国才是对华夏最有利的。单单一个对欧洲大陆护食的德国,就让华夏失去了不少机会。
当初华夏维和部队来欧洲的时候,德国人可是死活不让华夏军队进入法国。现在法国的战事一起,打着护侨的旗号,华夏军队也可以在其中抢先捞一把了。
“我们看看再说!”所以当孟享得到了盟军发动诺曼底登陆战的消息后,只是淡淡的说了一句。
当然这个看看,依旧让华夏的情报部门和各路智囊把部分精力集中向了这里,不断观察推演分析。
而且这一看,就从头到尾的旁观了整个诺曼底战役。
第0929章 缩水的诺曼底登陆
这场缩水版的诺曼底登陆战并没有持续很长时间。
双方投入的兵力都不是另一个时空可比。
整个过程就像是按照剧本排练的一样,一切都没有让人意外。
德军在整个法国的军队都不多,更不用说在一向不曾多么重视的诺曼底地区。若不是德国人发现了盟军行动的一些蛛丝马迹,为了保险起见,加大了沿海地区的防守力度,恐怕这里驻扎的军队甚至连一个师的兵力都不到。
英国人因为一直忙着自己本土的事情,即便是苏俄人再指责,他们也有推辞的借口,到现在也没有组织起那次不成功的第厄普登陆战。
应该说,这是德军第一次面临盟军在欧洲大陆的出其不意的突然袭击。
这使得盟军在诺曼底登陆时,先有了出奇制胜的优势。
毕竟,意大利的登陆战,是盟军在德意军队防守下强攻的结果。不过,也正是之前在北非以及西西里岛、意大利南端登陆,甚至在亚洲多处的登陆,也使得盟军有了更多的登陆经验,没有再犯第厄普登陆战的那些错误。
诺曼底的沙质较硬的平缓地形,适合坦克装甲的机械化登陆,加大了进攻火力的同时,也加快登陆节奏。
而经过了这么多年,美军的两栖登陆舰艇和各种两栖装甲车都已经大批量装备,甚至在之前的登陆战中,已经出现了预制人工港的出现。这些远超第厄普登陆战时候的硬件装备也确保了登陆的顺利。
多次的登陆作战,同时也让美国人意识到了海空支援火力的重要性,尤其是这种大规模的登陆战役,已经不可能像特种小分队那样,悄悄的进村,打枪的不要。
这次大规模登陆战虽然已经很保密了,也对德国人实施了迷惑战术,牵制了德军的兵力,但只要大规模舰队一出现在法国沿海,恐怕立即就能被加大了巡逻力度的德国巡逻舰队或者空中侦察机探知。如何保障接下来的行动顺利,自然就需要有强有力的火力支援和掩护。
为了此次登陆,盟军除了有大量的战舰在其他地方实施佯攻诱敌以及阻击牵制的任务外,单单是集中在诺曼底通道及其附近的主力战舰就有3艘战列舰,5艘航母、38艘巡洋舰和127艘驱逐舰。
而德军为了保护通往英国本土的加莱通道,也只是在加莱以及附近海域布置了2艘战列舰、3艘巡洋舰和14艘驱逐舰以及21艘潜艇坐镇。
除了加莱附近的多佛尔海峡过于狭窄难以回旋外,其他的海军兵力都被分散到了各地。
大西洋上集中了众多的德国战舰。
德国海狼更是集中在大西洋上,不过他们面临盟军空中和众多驱逐舰的威胁。为了封锁支援向英国本土的补给线,德国人派出了众多的水面舰艇实施破袭战以及对潜艇护航,甚至俾斯麦号和德国此时的3艘航母中的2艘都派了出去。
另外2艘德国战列舰在比斯开湾,顺便协助在破袭直布罗陀海峡航线的舰队,其中一艘大和级战列舰此时停靠着南特附近,但即使它要北上支援,恐怕也会被普利茅斯出发的2艘盟军战列舰牵制。
H级战列舰普鲁士号和刚服役的齐柏林伯爵号航母以及格奈森瑙号战巡,带着5艘巡洋舰在北海一带活动。不过他们的注意力被从爱丁堡和纽卡斯尔出发的英国人的2艘战列舰和美国人的1艘蒙大拿级战列舰还有3艘航母牵扯住了。
即使格奈森瑙号正停靠在荷兰鹿特丹附近,但它又如何对付诺曼底登陆通道上的3艘战列舰和5艘航母的压制?
应该说,在英吉利海峡内,盟军的海军占了绝对优势。
德国海军的发展毕竟逊色英美一筹,更不用说英美的联合了。
德国人从一开始就知道,所以他们希望借助陆地上的机场,依靠空中的攻击力,弥补在这里的不足。
但这一次,盟军出动了8600多架战机,彻底压倒了德军布置在周边的2100架战机。
若不是半壁残垣的英国本土没有足够的起降场所,美国人会派来更多的战机。毕竟德国人为了确保登陆英国本土的行动,在这附近也是加强了空中力量。
除去五百多架运输机和八百多架轰炸机,德国人布置在附近的战斗机有700多架。
这些战机平时在周围担任护航、截击等任务是够了,但面对着盟军仅仅战斗机就有三千多架的庞大空中实力。德国人有些招架不住了。
若不是为了防止盟军的空袭,使得德国人的地面防空火力在得到了基地支持特意加强,恐怕德国人早早的就会在突袭中失去制空权。
“把他们赶出我们的欧洲大陆去!”在空战最早爆发后,戈林就早早跳了出来喊道。
戈胖子有很多不足之处,但对于空中的战斗却也是一个行家。虽然他表露出的是藐视敌人的态度,但他还是知道自己方的不足之处。
在苏俄猛烈的反击下,东线空中的压力很大。
在获得了美国的支援后,苏俄的空军发展的最快,加上苏俄人向来靠实战的生死场来培养飞行员,所以即使东线德军空军的战绩辉煌到难以置信的程度,但不得不否认,越来越强的苏俄空军也给了德军很大的压力。甚至在乱拳厮打下,以及生死淘汰出的苏俄王牌精英下,损失不小。
前不久,还刚刚从西线抽调了一批战机去东线,其中也包括在英吉利海峡的。在护住了加莱海上通道后,空中的防护力量也适当被减弱了一些。
已经意识到盟军行动危机的德国空军很快从其他各地抽调援军来支援,但是大西洋另一侧的美国也在源源不断的向这里派遣着更多的援军,始终压着德国人一头。
德国人在海空力量上都输了一筹,唯一有点优势的就是陆军了。可惜的是,德国对诺曼底地区的不重视,驻兵很少,又被盟军打了个突袭,一开始就失去了地理优势。
德军此时还尚未显颓势,那个大西洋防御体系更多是体现在宣传上,实际落实的连三分之一都不到,而且还被德军判断错了方向,重点布置在了北方的挪威一带。
孟享有心提醒,但又怕历史有了改变,真被盟军从挪威突破,断了德国人在瑞典等地的铁矿石等,干脆也就任由德国人自己折腾。
诺曼底缺少了足够的堡垒要塞,兵力又少,很快就被盟军的先头部队控制了三处登陆地点。
德军在那5处登陆地点的海岸线上只有不足一个师的防御兵力,闻讯赶来的附近其他兵力,被盟军空降的5个旅挡住了。
在率先获得了空中优势后,盟军启动了预备方案,加大了先头空降部队的规模,一下子多了2个美国人的空降旅。他们也快速在法国抵抗组织的协助下,控制了周边的城镇,设置起了阻拦德国援军的阵地,尤其是来自加莱方向的德国重兵。
但德国人反应也不慢,附近的那个第32装甲师被命令快速出击。
这个装甲师是接收了华夏的那批二手货新组建起来的装甲部队,尚在磨合期。平时只是负责巡视加莱以东,一直到诺曼底东边比利时和法国边界的一大片地区。
德国人根本没想到盟军会登陆,这支装甲部队的准备不足,匆忙之间只派出了25辆坦克。
其中12辆三号坦克和6辆四号坦克以及6辆黑豹坦克和一辆虎王。
华夏国防军的二手货主要是T…34、虎豹之类的,经过了修理厂翻新的,优越的性能丝毫不减,绝大多数被用到了更急需的东线以及北非和意大利战场。西线新组建的装甲师主力还是3号和4号当家。
不过这样的装甲力量加上德国军队的勇猛还是突破了英美空降部队的拦截。
即使到了44年,美国人的空降部队依旧摆脱不了缺少重武器的致命弱点。
4个美国空降旅中都装备有不少巴祖卡火箭筒,但并不是每个人都有勇气近距离扛着火箭筒阻击德国战车的,德国坦克也不会傻乎乎停在那里当靶子。而且一路装甲部队的强攻,对上缺乏重武器,也缺少足够时间来布置防御阵地的美军空降部队,结局没有意外。
第32装甲师的24辆坦克,被负责拦截的那一路美军用火箭筒在一个城镇近距离打趴下了5辆坦克,半路机械故障和被盟军攻击机击毁而损失了7辆,但最终穿透了美军不到2天布置起的简单防御工事,赶到了诺曼底。
不过,靠着这12辆坦克是无法挽回诺曼底整个登陆战场的大局。
“我们只能等到加莱的大部队及早赶来了!”半路因机械故障失去虎王坐骑改乘黑豹的卡恩中校沮丧的望着漫天的盟军战机,安慰休憩在树林中的部下道。
第0930章 盟军在继续进攻
“加莱的部队怎么还没有到?”老希已经是第三次问道。
德国人也把他们的希望寄托在了驻扎在加莱附近的重兵上。
因为当初法国人在投降的时候,对世界宣布巴黎不设防,所以即使德军进驻巴黎,为了顾及法国人的面子,也一直没有在巴黎附近布置大军。所以指望从近距离的巴黎调遣来大军是很渺茫的。
担心盟军空降,直接对巴黎构成威胁,驻守巴黎的军队也不敢轻易出动。
德国总部也没有指望这些巴黎军队,巡视在巴黎到海滨地区的第32装甲师已经是附近的主力了,但面对盟军的强大攻势,也不顶用。
随着战争开始,德国人也陆续掌握了一些盟军行动的消息。
虽然不明具体兵力,但判断推演下,周围的驻防军队根本不顶用。
法国其他地方弹压的部队,也多数是二流部队,镇压那些法国抵抗组织还可以,对抗猛攻而来的盟军,也只能多拖延一段时间而已。
附近瑟堡地区的驻军倒是有些实力,但也实力有限,面对着规模如此之大的攻势,恐怕援助不了诺曼底多少,还容易把瑟堡也丢掉。
事实也是如此,随着登陆的开始,瑟堡地区也成为了此次登陆作战的右翼进攻目标。
最终,德国人还得指望距离诺曼底最近的加莱重兵。
说是最近,主要是最近的可靠援军。其实,加莱到诺曼底的距离超过了300公里。
虽然法国境内的公路铁路网已经健全,这300多公里不算太远。但加莱的德军要穿过的不仅仅是300多公里的公路,而是300多公里的死亡线。
从一开始,盟军的轰炸机就先把加莱轰得人仰马翻。
加莱一直加强防空,但无奈这一次盟军出动的轰炸机太多了。虽然不会造成太大的损失,但一时之间,难以完整的聚拢支援部队。等到调集好了军队去支援,盟军却又用轰炸机把加莱到诺曼底的各条道路全部用炸弹封锁了。
每一步的前进都需要用尸体来铺垫。
附近的德国空军已经被盟军的战斗机纠缠住了,即使德军的自行高炮也跟随队列,但依旧阻挡不住盟军铺天盖地的持续轰炸。
这一次盟军轰炸编队折损百架以上,但对加莱的德援军的拦截战略却成功了。
等到加莱的德军的前锋部队在D日后的第四天凌晨终于一步步的挪到了诺曼底地区的时候,盟军已经在诺曼底登陆超过10万军队了,并快速修筑起了防御阵地,挡在了加莱援军前边。
德国人始终还是低估了盟军的登陆能力。
来自大西洋另一端的运输船只甚至连英国本土都不停靠就直接驶入了英吉利海峡,还有大量的盟军运输机直接从苏格兰和爱尔兰出发,飞向诺曼底地区。
当北爱尔兰的硝烟还在弥漫的时候,英国人已经和爱尔兰人达成了协议,同意把北爱尔兰还给了爱尔兰,并换取了爱尔兰政府靠向盟军。
德国人再次在请报上落后一招。在诺曼底登陆战开始的时候,他们还在向北爱尔兰输送武器,企图让爱尔兰人在英格兰人背后拖后腿,就连很多北爱组织的成员还在那几天倒在英国人的枪口下,而一转眼整个爱尔兰全部站在了英联邦这一边。
英国西南角这么局促的地方,根本无法容纳大军,况且还有部分地区落在德军手中。这远比不上历史中的整个英国本土的支持下的条件便利。
为了组织这次庞大的登陆战,甚至连北方的苏格兰地区都利用上了,跟不用说距离更近的爱尔兰。
美国人出头来牵线爱尔兰,在盟军在周围的强大实力下,爱尔兰别如选择。而英国人尽管不情愿舍弃北爱尔兰,他们最终还是做了取舍,用英联邦这个幌子维持着名义上的统治。
这才使得登陆的百万盟军有了更多的机场和隐藏地。
而现在一起迸发下,盟军兵力远超过了德军的估计。
德国人根据康沃尔半岛的情况,一开始还估摸着盟军此次登陆的总兵力在30…60万左右,却没想到盟军投在了这里的兵力超过了130多万,仅仅陆军就有70多万。
在接到盟军诺曼底登陆的消息后,老希甚至还命令在西南地区的8万德军向康沃尔半岛上聚集的盟军发动进攻,企图在后边牵制。但已经有15万盟军在防线后边挡着他们。
虽然最靠近登陆舰队的怀特岛上在前一阵盟军反攻收复下,依旧还有一半被德军控制,但这些兵力即使给了盟军不小的伤亡,但也不足以挡住南安普顿等周边地区搭载启程的登陆舰船。
来自法国各地的德国援军不断汇集而来,但随着盟军在诺曼底预制人工港陆续搭建完成,盟军登陆的军队更多。
当到了5月底,已经有盟军的60万陆军被送过了英吉利海峡,另外还有12万辆各类车辆和40万吨各类补给物资。
到了6月初的时候,盟军已经打退了德军的三次大规模反扑,彻底在法国的土地上站稳了脚跟,开始向外扩张。
1日,猛攻了瑟堡半个多月的美国第1集团军终于彻底收复了这里。
3日,盟军在和德军反复争夺后,终于突破了奥登河。
8日,盟军攻克诺曼底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圣洛。
11日,盟军收复了卡昂。
到了6月中旬,诺曼底登陆战役的前半段已经落下了帷幕。
双方投入兵力虽不如原历史多,但打得异常激烈。
盟军至此伤亡就达到了15万,损失各类飞机3500多架,大小舰船1200多艘,其中有1艘战列舰、2艘航母和5艘巡洋舰。
德国人的伤亡也超过了12万,很多是损失在赶来的途中。
从各地,甚至是德国本土支援而来战机也损失了惨重,超过了3000架。135艘战舰在拦截中沉没。其中包括从比斯开湾和加莱等地赶来支援的2艘战列舰和3艘巡洋舰。
总体上来看,德国人的损失要小于盟军,但从战略上来看,德国人已经输了一招。
开辟了第二战场的盟军在诺曼底地区站稳脚跟,并逐步的推进中,甚至直接威胁到了巴黎。
如果收复巴黎,鼓动起更多的法国人加入盟军的行列,对德国来说,无疑是一场大灾难。
德国人这些天不断的调兵遣将,堵截盟军的前进,但始终收效甚微。
和日本人有些相似,吞下了大片占领地的德国人也有些消化不良。他们的主力大多数都已经扩散了出去,东线更是占据了他们大多数的兵力。
而留在欧洲的弹压部队,始终精锐偏少,导致了这些地方的实力相对空虚。
远水解不了近渴,即使德国人拥有着世界上最强大的陆军,也没有足够的时间来让他们阻挡盟军插入软肋的致命推进。
各地涌来的德国援军的添油战术很快的被淹没在越来越多的盟军军队中。
打开了诺曼底的缺口,让盟军看到了希望,美国国内陆续又调遣来更多的军队。
诺曼底登陆虽然告一段落,但其他地方的登陆却在持续,单单是美国就在8月份之前,又调遣来了30万军队。加上其他国家的军队,使得在8月初,盟军的陆军人数就已经超过了百万。
8月初,70万盟军逼到了巴黎附近。
在那里,聚集而来的40万德军在龙德施泰特元帅的带领下将迎来一场大决战。
这场决战,孟享依旧不看好。
空中,盟军占据了优势。
德国人的装甲部队主力没在这里,依靠各预备役和新建装甲师的不足3000辆的各类坦克要迎战拥有坦克超过11000辆的盟军,显然是差距太大。况且,40万拼凑起来的德军显然也无法体现出德国战车的锐气。
更重要的是主场是法国人的,并不是德国人自己的。
如果没有意外,各方面都处在下风的德军很可能会像原历史那样拱手让出巴黎,继而在更多的地区,丧失战略主动权。
但世上总是充满了许多的意外,一件小事就能改变历史的走势,而且直接影响到了华夏。
第0931章 华夏人会来的
“那群该死的法国佬!”老希咒骂道。
盟军在诺曼底的登陆,不仅仅是一场战役的胜利,这个消息也同样刺激了法国人。
从巴士底狱到巴黎公社,从高卢帝国到拿破仑王朝,法国人从来不缺少反抗的精神。更何况还有盟军的积极插手和法国军队的直接出动。
就像是从地底下冒出来的一样,法国各地都出现了动荡,激烈的武装反抗更是此起彼伏。就连维希政权内部也发生了分裂。明白时局的人都知道随着盟军的到来,又到了一次选择站队的时机了。
若是站对了,权力和荣誉、利益同在。若是站错了队,甚至连生命和自由都将坠落深渊。
偏向德国的和偏向盟军的在各地开始了最后的下注行动,一时间整个法国都处在了风暴眼中,而在前线的巴黎更是卷起了一股股风潮。
相对于英美来说,德国人更不讨法国人的喜欢,更何况德国人已经在法国大地上抽血搜刮了3年多的情况下。法国人把一切罪恶都归根于德国人的入侵奴役上。
于是风暴的破坏力大多数都指向了德国人。
“我们需要更多士兵和更多的物资!”龙德施泰特元帅向老希请求更多的支援。
本来德军实力就不足,而且他们既要面对猛攻如潮的盟军大军,又要弹压各地的动乱。
在法国人的不合作,甚至武力反抗下,随着战争持续而日益匮乏的物资更是难以聚拢。在巴黎前线的德军的后勤补给从来没有这么糟糕过,甚至弹药都不足。
老元帅很明白,这样持续下去,德国军队甚至不用盟军的冲击,就很容易自己瘫软崩溃。他只能继续求援,希望奇迹出现,让德国人有足够的时间来应对这一切危机。
驻守德国本土的几支装甲部队正在往巴黎这边赶来,甚至德国人动用了运输机从英国本土调遣正在鏖战的德国精锐部队回防,但这些都不足以挽回现在的战局。
战场上的时间从来就是毫无容情的一分一秒的决定胜利天平的角度。
当然,除了时间,还有实力。
“要从哪里抽调军队?”老希手插进头发中,略有些沮丧道。
时间不足,还可以靠着足够的实力再扳回这一局,但老希仔细盘算下,竟然无法抽调出足够的兵力来抵挡百万盟军的冲击。
盟军在诺曼底登陆的成功也向世人展露出了德国虚弱的一面。
一些偏向德军的国家和势力开始考虑中立,或者重新选择决定前途命运的站队问题,而在美国人加入战团的时候,已经重新选择了中立的一些国家和势力,也开始向盟军开始靠拢。这些都需要德军用强大的军队去震慑甚至镇压,根本无法抽调敏感地区的军队。
而西线的胜利也影响了东线,得到了英美许诺并看到了英美实际行动的苏俄人也明白到了命运转折的时候,用更大的狂热直接拖住了东线的德军。
从北非到意大利,从大不列颠岛到伏尔加河,盟军的反击是全方位的,已经不仅仅限于诺曼底和法国,实力先天不足的德国已经捉襟见肘了。
即使老希也明白单纯德国人自己单挑盟军,有些太吃力了。
英国、美国、苏俄,或许还要再加上大半个法国,以及其他排在世界强国前三十位的绝大多数国家。
而德国人身边除了一帮三流国家的小弟外,能够在世界上排的上号的帮手也就只有已经半残的意大利了。
这个时候的意大利,不仅仅自身难保,还需要德国大军去照顾他们。
而只能在亚洲牵扯一下美国的日本人一直都没有正式和德国结盟,即使它们加入进来,也作用不大。反而还容易失去华夏这个隐形盟友。
“我们也有一个不错的盟友!”想到了华夏,老希眼睛一亮。
“可华夏人说过,他们不会随便去干涉其他国家的内政!他们只答应我们本土受到威胁的时候,他们才会来尽一把盟友之责!”副元首赫斯眨了眨眼表情略有些奇怪的提醒道。
那个不断南征北战四处扩张的华夏,他们谨慎地言辞让世人很无语。
“这大概是他们数千年来的传统吧,做什么事情都是那么谦虚!”去过华夏两次对华夏官员印象深刻的赫斯心中就是这么想的。虽然前一句话,他持否定态度,但后边的那句话,他还是相信的。他更倾向于另一种解决方案。
“要不然,我再去和美国人谈一下,或许会有一个更好的解决办法!”赫斯再次说道。
他的谈一谈就是和谈,德国战车在43年最为辉煌的时候,已经有了颓势的影子在一些人的心头飘摇。
战争已经打了四五年了,虽然德国战争体系攀上了高峰,但经济体系却一直处在崩溃的边缘。
战争意味着破坏。没有建设和生产,就没有人类的发展和未来,任何漫长的战争都意味着整个社会体系在崩塌。除了一切资源都在向战争倾斜而膨胀了的军工产业在畸形发展外,民生越发的艰难。
美国人和英国人一起联手操控了世界上的一大半的战略资源。德国即使拥有了世界一半工业产能的欧洲,依旧面临着缺少足够殖民地,资源不足而导致开工不足的窘状。
从43年开始,德国国内的民众的生活质量开始下降,实施军管后,虽然消除了部分隐患,但开源不足的情况下,这种节流的办法始终维持不了太久。
通过战争掠夺资源的脚步在放缓,而德国战车的消耗却在剧增。
已经有些疲惫的德国人开始建议和美国人和谈。
老希也希望稳定一下,好消化吸收战利品。于是也就默认一些双方高层的接触。
但即使德国人肯答应退出英国本土,一向自大的英国人都没有答应直接妥协,要价之高让老希脑筋直跳。
还是两手准备的美国人一直在保持着谈判的联系。
“不要真的相信那些美国人的甜言蜜语,他们在欧洲没有捞足好处前,是不会轻易停歇战争脚步的!”老希的眼角略显疲惫不屑道。
多年的打交道,让他对美国的那些资本大鳄的本质看得很透彻。他们和那些犹太人一样,本质都是贪婪的。甚至美国的那些资本大鳄中很多本身就是犹太人。他们甚至连自己的族人都会吞噬。
发起了屠杀犹太人一场场动荡的老希更明白某些来自美国支持者的丑恶嘴脸。
欧洲那么一块大肥肉,那些贪婪的人又怎么会轻易的放过,全部留给德国人?
“不要用肉和狼做交易!”从一开始,信奉这句预言的老希就没有指望和谈最终能成功。他只希望能谈出一点时间来。
同孟享的想法差不多,和华夏一样,德国也需要发展强大的时间。但这个希望不大。老希更希望用实力说话。可偏偏德国人没有这个足够的实力,加上手下的小弟也无法对抗美英苏世界三大巨头。
“一切皆有可能!鲁道夫!”老希叉开手,在空气挥舞了一下,又紧紧的攥起对着赫尔道,“华夏人会来法国的!那个充满着野心的小家伙,一直都在眺望着欧洲!”
看到华夏人抛下大把大把的金币换取机器和技术的时候,老希就明白欧洲的财富、欧洲的科技、欧洲的文化都是快速崛起的华夏最好的营养,也是他们的渴望。
当他见到孟享后,他的直觉更是直接从孟享身上那自信和不自信的混合气质中,看到了可以吞掉整个地球的野心。
“华夏人或许还有点犹豫,但只要我们稍稍推一把,他们会带着军队来欧洲帮忙的!”老希一时心情大好道。
……
“既然德国人和法国人都同意了,不妨下一步的行动力度加大了一些!”早就预料到了法国乱局的孟享一个劲的催促华夏维和部队加大向欧洲的调遣力度,意大利的便宜要捡,法国的便宜更要赚。
“记住,维和的旗帜要打,护侨的口号也要喊!我们不干涉当地国家的内政,我们去做我们该做的事情!”孟享再次强调了一下,现在是利用各方的对华夏的顾忌拼命赚便宜的时间,也是做好各种准备,继续积攒实力的时间,还不是华夏在欧洲登台的最佳时机。
“只要再有半年的时间就差不多了!”孟享脑海中分析着欧洲局势的走势,推算道。
但阎锡山急匆匆送来的一个消息却让他的推算一下子落空了。
“世事难预料啊!”再次确认了消息的准确后,孟享也只能感慨万千道。
第0932章 给一个交代
“这真是美国人干的?”周白再次看了一遍那个消息后,才不由问向唐药师道。
“美国人解释是情报错误的误伤。”唐药师犹豫了一下才道。
之前也曾有零星的华人伤亡的报告。
欧洲的华人并没有因为欧战的惨烈而减少,追逐战时暴利的商人和华夏留学生反而比战前更多了,甚至因为华夏地位的提高,尤其是在德国人面前的地位上升,使得早先旅居欧洲的华人很多也选择继续留了下来。
欧洲华人总数曾一度超过了30万人,远超前世。即使后来孟享为了应对澳洲的危机,而陆续撤侨,这时候的华人总数也超过了15万。
华人多了,在战火动荡,道德沦丧的欧洲环境里,自然免不了要和当地居民,以及其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