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抗战之红色警戒-第30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在东北和朝鲜的北方,牵制了大约一百多万,结果先被先锋军在东北灭了一半。
而南下部队的一百多万,虽然在攻打东南亚的时候对付软脚的英荷部队足够了,但随着阵线的扩张,进入印度和澳洲,军队逐渐的捉襟见肘。
这个年代缺乏快捷的调度手段,日本人的运输和后勤又是如此糟糕,这使得打一个地方就必须安置一定的人手来占据靖安。
随着日本人掠夺力度的加大,各地的反抗事件也在增加,需要镇压。即使是那些顺服的土著人,也需要有震慑。一百多万军队撒入那么广阔的疆域中,已经越来越稀薄。
30万军队在印度,30万精锐在澳洲,东南亚剩下的70万部队也算是一支强大的力量。
奈何这70万军队掺杂了不少的水分,当做弹压地方的警察部队还可以,但主力作战的人员毕竟都调往了澳洲、印度和朝韩半岛。
印度和澳洲前线正集结着能打的精锐部队,占领地盘上的军队都已经换成了新兵蛋子或者是那些二三流的部队。
还有部分精锐部队在东北开战的时候,就已经调回了朝韩半岛。
千防万防下,都被先锋军攻取了东北。面对先锋军的重兵压界,日本人哪里还敢马虎?
但那边抽调去了精锐去朝韩半岛,这边华夏人却先下手攻向兵力空虚的东南亚地区了。
“卑鄙的支那人!”野村吉三郎痛心疾首的咒骂道。
日本人也知道东南亚兵力的空虚,但贪婪的天性让他们止不住扩张的脚步。而且日本人了解到,华夏人在北方的西伯利亚、远东、中亚、外蒙、东北等地聚集了五百多万的军队。
在中亚、乌拉尔地区依旧有战斗,西伯利亚和远东在大移民的同时,日本人也没想到华夏人会那么快攻向南方。
一个意外事件的发生,让日本人的侥幸都落空了。
“照会?需要吗?没必要谴责或者提出抗议!用枪炮说话,他们会更明白!”孟享对日本人提出的抗议很是不屑。
日本人现在才想起外交手段,说什么国际惯例,当初南京城内怎么没有说这些的?
没有绝对的实力支持,外交只能是一些小把戏而已。
“打完了再说!”孟享最后甩给了负责和应付日本人的老阎这么一句话,继续关注南方的战事。
……
“快报告,我们的背后出现了大批华夏人的部队!”小昭南夫惊恐的喊道,但他的警报并没有传到前方指挥部中,他的警戒小队就已经给连片的7。62毫米的弹雨收割了最后一丝意识。
不等硝烟散去,从丛林中跳出了无数身穿绿色迷彩服的士兵,向防守在前方关卡的鬼子背后扑去。
无论是越南还是缅甸,这些交界地区都是丛林密布,道路难行。有些地区,可以说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即使拥有现代化的武器也不好用。要不然后世在东南亚打得诸多战争会如此的艰难了。
这也是孟享谨慎小心,一直在东南亚布置,迟迟没有发动战事的一个主要原因。
他需要的不仅仅是赶走日本人,而是要消灭他们以及所有的敌人,彻底的占领这片土地。
这需要大军去适应那里的环境。
孙立人等人培训了二百万军队,有了做够的准备,才有了这次行动的开始。
等到孟享下达了战争命令的时候,已经有三十多万华夏军队秘密的潜伏在各处紧要关卡的丛林中。
东南亚有这个好处,藏人特别容易,即使日本人也难以控制。
而分基地给了这些军队足够的后勤支持。
日本人把众多的精锐部队积聚在了边境,并严守各处险要的关卡。可这样的布置在先锋军前后夹击下,失效了大半。
失去了地利的险峻,日本人只能硬拼了。
“这里炮火施展不开,先锋军的炮火没多大用处了!该是让支那人尝尝我们的刺刀的时候了!”青木次郎鼓动手下道。
一众日本兵端起三八式,纷纷瞄准了借助着树木岩石的掩护,冲上来的华夏部队。
但没等他们开火,一片连绵的弹雨先把他们放倒了。
“他们怎么会有那么多的轻机枪?”这是每一个倒下的日本士兵的疑惑。
就连举着指挥刀呆立的青木次郎也是百思不得其解,先锋军的主要武器是索米冲锋枪,是可以轻易的打出弹雨。但冲锋枪的射程有限,在日本人研究中,超过二百米已经没有太大威胁了。
青木次郎严格按照教科书上的提醒,准备在三百米处先给先锋军一个教训。但这一次先锋军的弹幕在三百米外就先开始推进了。
弹幕继续推进,甚至直接穿透那些碗口的树木,打倒那些躲在后边的鬼子。
这个时候,青木次郎终于察觉到这些先锋军的武器已经不是冲锋枪了。
当然如果能有点金手指的金光点亮他的钛金狗眼,他就能认出这些很像后世的知名武器AK…47的武器,依旧叫冲锋枪,不过它们的名字叫做五六式。
……
随着新联合政府的成立,孟享突然发现基地又有了新变化。
“这是不是就是说,虽然二战后的那些国外知名武器依旧是原价甚至是两倍的价格,但红色华夏的62年前的武器已经可以享受半价,甚至四分之一的优惠了?”由于小花越来越配合,孟享有事就直接问小花。
“最低可以到六分之一!”小花补充道。
孟享不由欣喜若狂,这意味着众多先进的武器可以大范围装备了。62年前的红色华夏在武器装备上可是毫不含糊。虽然苏式武器较多,但当时的苏俄武装已经占了半壁江山了。
“是新国家政权引起的变化?”孟享按耐住喜悦,再次问道。
“没有标准答案!”小花的回答让孟享无语。
不过,这不妨碍他快速的把新武器交付到了前线使用AK…47的部队先使用。
索米在历史中没有经受热带雨林的考验,但AK…47却是后世丛林的杀手,为了减少伤亡,孟享特地高价生产了不少AK…47装备了精锐部队,也有更多的部队有相关的训练。五六式的生产正是时机。
于是日本人在从林中再次体验到了先锋军的弹雨攻击。
第0793章 诱敌深入
随着华夏军队的进攻,三十万接应部队组成的一道道绿色迷彩的洪流席卷着整个边界线,用一道道弹幕敲击着日本人构筑的各条阵线。
五十万华夏先头部队携裹着三千多辆钢铁装甲坦克完成了最后破碎日本防线的一击。
日本在东南亚防御的重点虽然就是华夏的这一面的边界,也不过才30多万人而已。虽然边界线上地形险要,难以展开大军阵型,但那里阻击的日本人面对的却是钢铁坦克的冲击。
基地可以生产红色华夏武器的信息来的太晚,孟享只来得及生产各类更适应丛林作战的轻武器。
坦克装甲依旧采用了M5等二战廉价武器。
M5轻型坦克性能并不是孟享在东南亚长时间测试的二战坦克中性能最好的,但却是得到了历史实战考验的。
德国人的三号坦克和四号坦克虽然经历了北非热带沙漠的考验,但沙漠毕竟是沙漠,不是丛林。而苏俄人的柴油发动机的坦克,仅仅噪音就成了最大的问题。反而M5等高大的身形有茂密的植被遮挡,不是最大的威胁。
美国人在太平洋的表现至少证明了它的可靠性的优点,M5还是M3斯图亚特坦轻型坦克的升级版本,整个家族的动力和灵活性以及防御能力都大增,至少对付日本人的豆丁坦克还是压倒性的优势。况且日本人在南方装备的装甲车辆很少,他们的任务主要是对付步兵。
这个时候,甚至连那些只能对付堡垒工事的M4谢尔曼中型坦克都有点多余,反而是那些更加灵活的装甲车成了主角。
除了那些多功能步兵战车重新调来南方,成了轻型机械化部队的主力外,即使是摩托化部队和山地部队作战的时候,也大规模的装备上了搭载着M2或者MG…42机枪的吉普车。
而这个时候,日本人只能呆呆的觉悟到,他们需要和各种钢铁怪物来对抗。
除了肉弹,他们的三八大盖没有多少用武之地。就连肉弹,也要有不被弹雨撕成碎片的幸运。
日本军队根本无法阻挡这支用钢铁武装起来的队伍,除了那些被背后的弹雨洗地清理的阵地外,还有更多的防御阵地是被这样的钢铁队伍硬砸垮的。
钢铁洪流下,日军兵败如山倒。
到了20日中午,东南亚和华夏现有土地接壤的边界阵线就一半多失守。
其他阵地也被切割孤立,求援告急的电文雪花般的飘向日本南方军的司令部。
“和先锋军对比火力是不明智的!”寺内寿一低叹道。
因为国内有人指责寺内寿一掌控华夏华北的时候,坐视先锋军的崛起,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这使得寺内寿一再次起复的时间拖后了很长时间。
直到南方军进展神速,扩充的太快,加上各方利益的平衡紧张,才有了他复出替代皇族揽下了这带着一堆麻烦的事情。很多事情毕竟不适合日本皇族亲自出面,而寺内寿一这个贵族爵爷倒是有着很强的人脉压制。
至于他在先锋军面前的败绩,已经被众人忽略了。
此时日本将领中,没有领教先锋军教训的已经不多了。随着南方战事的紧张,大批曾经在华夏失利的日本军官起复就是一个明显的信号。在东北被华夏收复后,寺内寿一奇迹的又回到了历史原位置,坐上了南方军总司令的宝座。
只可惜他刚刚坐上这个位子不久,先锋军又挥军南下了。
“这难道是我的宿命?”寺内寿一情绪有些低落。
“不能和他们在边境过多纠缠,我们最好退守各地的险要关卡,死守待援!”南方军总参谋长清水规矩见寺内寿一沉默不言,着急的献策道。
日本人也没有太好的办法。
如同寺内寿一所说的,硬去堵华夏军队的进攻根本不行。
这是实力上的差距,只能通过其他天时地利等外在因素来弥补差距。
边界上的很多险地被背后的突袭打了日本人一个措手不及,但丛林地带这样的险地很多,提高了警惕的日本人也不会轻易的再放松背后的防御。
虽然舍弃了边界,但处处都可以建立新的防线。
“他们有空中的优势,还有炮火的优势,那些险要的关卡很难挡住他们的攻击!”寺内寿一微微摇了摇头。
前方的战报他已经了解过了。
边界的防线也不乏许多险要的关卡。
先锋军中不凡当地的华人向导,而且先锋军在三年前就开始准备详尽的地理环境资料,一些地方比日本人还熟悉,经常从日本人防御薄弱或者想不到的地方,直接用迅猛的火力闯关成功。
即使一些地方难以冲开,接下来就会有空中火力支援,或者是后边跟随的炮火支援。
虽然东南亚地形复杂,道路难行,但边界地区的先锋军炮火在准备十足的情况下,还是依旧犀利,依旧有用炮弹砸开一切阻碍的气势。
而日本人自从攻占了东南亚后,根本没有太多的时间来布置坚固的要塞,简单的工事无法防御重炮的轰击。
南亚和澳洲的战事也使得防空力量向前线集中,要么是集中向伪满朝韩,甚至是本土,这使得日本人本来就脆弱的防空力量更加的分散,集中在东南亚的更少,根本无法抵挡先锋军铺天盖地的空中火力。甚至在不多的防空武器被摧毁后,眼睁睁的看着先锋军的伞兵部队在空中火力掩护下直接空降某些险关要塞。
“单纯的要塞防守挡不住他们!”寺内寿一继续重复道,“况且他们人太多。即使一两个关卡没有失守,他们也能用部分兵力制约甚至包围封杀,其他主力绕过去,继续向前攻击!”
“不过,他们人多即是他们的优势,也是他们的劣势!”寺内寿一终于缓过神来,慢慢的说道,“丛林看似物产丰富,但实际可以担负的物资是有限的。有些地方不是人多就行的。人越多,消耗就会越多。在丛林中作战,没有强大的后勤保障是不行的!尤其是先锋军那样的消耗,更是会加重后勤的压力。”
寺内寿一挺起了腰杆低沉道:“即使我们失去了关卡,躲入丛林,袭击他们的后勤部队。只要切断他们的后勤补给,就能让他们的大军瘫痪。”
一边说着,寺内寿一的眼神越发的明亮,他快步走到地图前,重新昂扬道:“放他们进来又如何?丛林能藏百万兵,卡住他们的补给线,和他们在丛林中拼一次刺刀!”
……
日本大本营接受了寺内寿一的放华夏军队深入,拖长华夏的补给线的提议。
当初日本攻占东南亚的时候,就曾经为后勤发愁过,但幸好有海军的运输补给,才得以那么顺利。
而现在日本舰队还扼守着南海,依靠陆地运输,能负担多少?
复杂多变的丛林可以消除部分炮火的优势,使得双方拉平差距。
这也是日本人为制约华夏人的南下进攻而预先考虑的其中一个预备方案,早有了一定的准备,随着寺内寿一的提议而迅速得到实施。
“放他们进来,让他们有来无回!”日本人被先锋军火力压制,窝了一口气想要讨回来。这个计划的实施,让他们看到了打败先锋军的希望。
在这个战略的部署下,日本人快速调整,大军开始后撤分散。
这也使得华夏军队在突袭攻破边界的一系列防线后,压力骤轻。
……
“不对劲!”白崇禧皱起眉头自语道。
此次攻击,白崇禧不仅仅是作为南下远征军的总参谋长。就像孙立人担着远征军副司令的职务外,还指挥着缅甸一路的进攻一样,白崇禧还担负着从广西出击越南的任务。
越南的两路大军都是在他亲自指挥下。
日本人熟悉边界环境的优势在桂军面前是荡然无存。
已经鸟枪换炮的桂系军队成了冲击的箭头,一路过关斩将,在一周多的时间内就攻到了永安和北江附近。
“这一路的进展有些太顺利了。凉山攻取的也太轻松了吧?”白崇禧疑道。
自古以来,攻破凉山,就意味着越南北部的天险告失,河内危急。可一周的时间就穿透了凉山,又快速的突击到河内附近,日本人就像是不设防一样。即使是华夏军队火力迅猛,但也不至于到这个地步吧?
“这不像是日本人的拼杀劲头!难道在诱敌?”白崇禧立即致电总指挥部。
“白建生已经看出日本人在布口袋阵了!”早从间谍那里得到了消息的孟享笑对范种道,“可惜,日本人这一次打错了算盘。我们后边还有一百万军队,难道就守不住通道?况且我们早就做好了物资储备!”
早有准备的孟享并不十分在意这个,他的心思跳过中南半岛的两座分基地,集中向最近波动的国际交往上。
第0794章 还需要日本人顶缸
随着分基地直辖范围的半径扩大到了六百公里,一座分基地可以控制百万平方公里后,孟享重新对一些分基地做了调整。
36座分基地只留下国内一半已经足够使用,其他都调到了世界各地去长期布局。
东南亚本来在苏门答腊岛上有一座,已经被别人误解为保护伞公司的基地之一,范围可以直接覆盖马来亚地区。
加里曼丹岛上还有一座经过了多次调整的,这一次依旧保留,既能控制加里曼丹岛,又能控制爪哇岛。
因为东南亚的领土相对分散,两座分基地并不能完全覆盖。
为了南下的准备,孟享特地从国内调整了两座分基地。
一座安置在缅甸,借助缅甸的煤炭和石油资源,控制整个缅甸和泰国的部分地区。另一座安置在了老挝南部,利用越南北方的煤炭和泰国清迈附近的煤炭资源,直辖区域覆盖越南、老挝和柬埔寨等法属印度支那地区以及泰国的部分地区。
如此,除了新几内亚岛无法控制外,整个中南半岛已经完全被分基地直辖控制。
只需要两座就能应对50万前锋大军的基本弹药供应,更何况日本人能不能截断先锋军的后勤补给线都是一个未知数。
日本人始终还是忽略了空运的威力,或者觉得空运的成本太过高昂,不符合作战需求。
但对于先锋军来说,飞机油料都是廉价货,成本比起跋山涉水的长距离陆地转运所消耗的人工和工时,有时候还要便宜。
所以无论从什么方面看,孟享都不惧怕日本人的诱敌计划。
“我们准备了三年多,确实不怕日本人的封锁!”范种点了点头道,他不可能知道分基地的存在,只以为是孟享的提前布局安排。在38年的时候,孟享手下已经向南洋渗透了。提前安置一些战略物资储备仓库也很正常。至少范种知道孟享储备物资一向是很有把握的。
“唯一担心的是分散的日本军队若是逃入山林,清剿难度恐怕会加大!”范种沉吟片刻又道。
“嗯,这个需要多注意一下!”孟享应了一声,但心中却是另一番想法。
参谋部早就对各种问题列出了对应的计划,虽然计划不如变化快,但有个应急的计划总比什么也不准备强。参谋部就是需要需要未雨绸缪。
孟享心中对日本人散开后的清剿也早有定论。
即使日本人被全歼,也需要凭空造出一支日本溃军来继续在东南亚祸害。
东南亚不同于西伯利亚。
整个西伯利亚和远东的人口不过才一千多万人,而东南亚的土著人口此时已经超过了一亿。
除了其中部分华人外,尚有部分有着华夏血统,或者亲华势力,以及一些只认种族部落,不问国家的土著等,这些都是可以争取,用于支撑南洋的稳定。
但尚有部分寻求独立,或者在外国势力的挑唆下积极反华的土著人却是以后华夏消化南洋的障碍。
孟享懒得一代代的教化,况且这些土著人的人口基数太大,在完全同化的过程中,出现各类意外的风险格外大。况且,华夏国内人口的压力也需要从南方减缓一部分,需要先清理一部分生存空间来。
为了华夏的未来,孟享不惜再次举刀。
虽然二战中比比皆是屠杀,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民族意识的苏醒,那些杀戮的名头都不会太好听,即使苏俄等大国强压下去的杀戮事件,也必然会被其他对手翻出来揪斗。
这不仅仅是一个名声的问题,如果名头臭了,民心的倾斜会在经济和科技等方面产生巨大的损失。
尤其是在西方主流文明掌控着舆论主流的时代,苏俄人一部分是自作孽,一部分是被夸大摸黑,使得人人避之。即使花上大笔的钱财,也不一定吸引一些人才的支持。
孟享知道随着华夏的复兴,东方文明的复兴之路也必然会遭到西方世界的强烈抵制,任何问题都会放大在公众面前。而华夏经济和科技的发展离不开西方文明世界的交流和影响,至少在华夏强大之前,需要装一下文明人。
好名声,孟享根本就没指望,但却竭力营造一个没有致命错误的形象,使得世界民众至少能中立一些。
屠夫的帽子能不戴就不戴,一时的痛快是更多利益的损失。
仅仅顶着一个屠夫的帽子,就难以顺利的安抚同化当地土著。即使德国人的屠杀,还需要描绘许多美化的借口。要不然在其他势力的鼓动下,羔羊们持续的暴乱足以让任何一个管理者头痛羊毛的收割。
杀戮很多时候并不是最好的解决问题的办法。
上亿熟悉当地环境的土著居民即使在懒惰,也是改造周围环境的不错的劳动力。
经济和思想渗透更容易做到被人卖还要替别人数钱的警戒。
为了维持先锋军的良好形象,方便下一步的思想渗透,孟享一开始打算推出老蒋做恶人的。可后来孟享还是不忍心破坏那十万远征军的名誉,况且外人不会在乎重庆政府还是先锋军,最后所有的屎盆子必然都会被扣到华夏的头上。
同北方的杀戮罪名被白俄人承担大半外,孟享也改变了策略,重新谋划让日本人来顶缸南方的罪行。
现在日本人的劫掠和屠杀已经在东南亚掀起了一阵阵风波,有了前科。
包括孟享扶持势力在内的众多游击队四处发动对日本人的致命袭击。
这很容易招来日本人的疯狂报复。当游击队们再亲民一些,于是三光政策重新在东南亚的土地上演绎。
以杀止杀或许能吓到很多意志不坚强的土著人,但不包括一直在兴风作浪的背后推动者。
于是,杀戮继续扩大,一片片的清减着当地的土著人。
其实清减土著人的行动,日本人早早就有了相应的计划。
他们种族的排外性显得格外明显。
土著各族之间的内斗早已经被日本人先挑起多少次了,内乱最容易悄无声息的清减人口。
间谍鼓动的右翼分子对这些格外的热衷,也积极的推行着各条被日本人列入秘密档案的行动。
孟享希望日本人能在华夏接掌东南亚之前,做得更多一些,或者做得更彻底一些,所以早就给日本人留出了扫尾的途径。
丛林中的无数罪恶,将难细究是谁的罪魁祸首。至少失败者需要顶起所有的恶名。
此时日本人把长期缠斗的范围扩大,孟享也就顺水推舟的计划让更多的地区长期停留在日本溃军土匪的骚扰状态下,直到华夏移民占据主流。
日本人清剿不干净,英荷法等国就无法顺利的要回他们的殖民统治权,甚至还必须捏着鼻子把一切罪恶都归结到日本人的头顶上。
但对于华夏的开战,他们无疑是雀跃的,即使驱虎吞狼也在所不惜。
虎狼相斗而伤,他们或许会有更多机会重返昔日的荣耀。
但德国人显然很不爽。无论是日本人还是华夏,虽然都没有正式和德国结盟,此时却都属于德国人一伙的。
华夏在苏俄东线的压力,使得苏俄人无法全力和德国作战。而日本南下行动,至少拖住了英美的部分力量。
但现在华夏和日本的战争最得利的却是盟国。
起初德国人还以为华夏是为了南洋华人的利益而只是在边界给日本人一个教训,最多因为往日的积怨而教训的狠一些罢了,但随着战争日程的进展,德国人已经察觉到了不妙。这不是局部的战争,完全是你死我活的全面战争的开端。
德国人调解力度不由加大,里宾特洛甫带着老希的亲笔书信,跑到了孟享面前。
“我们是一家人!”里宾特洛甫的表情是那么的诚恳,以至于孟享也是堆满了一脸遗憾的表情回道:“很遗憾,日本人显然不这么想!他们要在我们同胞身上收割羊毛了!”
不等里宾特洛甫再说什么,已经看罢了老希亲笔信的孟享把一份文件塞到了他的面前:
“这是美国人的战略部署,美国人显然要先把主要精力集中在欧洲,不惜要放弃部分亚洲的权益!”
其实这也是孟享急着要动手的一个原因。欧洲的变化已经超出了美国人的预料,随着战争的进展,苏俄和英国人都有些挺不住了,而斐济海战也使得美国人发现他们在工业机器刚开始启动的时候,两头兼顾,可能两头都要落空。
他们还是选择了欧洲。
这也是他们出了高价让华夏人先从陆地制约日本的一个原因。
华夏的工业基础已经初步夯实,剩下的提高,不可能仅仅靠德国人的技术。这一次美国人和英国人都让出了不少优良的技术,让孟享也不得不考虑。况且更重要的是,日本人在东南亚割羊毛已经不少了,在日本人抢华人之前,也该到了黑吃黑的时候了。
第0795章 不宜扩大?
“世事难料啊!”孟享显然对于提前对日本发动攻击也是有些不很满意。但事情的发展,并不可能完全按照他的构想来运转。
一个是他高估了美国人对亚洲的重视程度。
这个时代的亚洲,除了资源和人口,并没有太多值得美国人重视的东西。
但美国富饶的领土和临近掌控的拉丁美洲后院,使得他们对亚洲的资源并不是那么迫切。即使是石油,此时产油最大的地区也是在美洲,而不是在中东。
即使亚洲拥有世界过半的人口,但此时左右资本的消费市场可不仅仅是按照人口来衡量,就像财富集中向少数人手中一样,此时的亚非拉的大多数人是享受不起工业文明的市场普及的。而欧洲一个家庭的消费数值能顶的上亚洲很多地区一个村庄。
现在的美国还没有过渡到资本金融寡头成堆的地步,占据世界一半工业产值的世界工厂需要更多的是实打实的市场来宣泄相对过剩的巨大压力,而不仅仅是资源。
这也是美国人没有全球武力扩张殖民地的一个重要原因,完全不同于对资源和空间极度渴求的德国人和日本人。
相对于孟享希望通过美国让华夏的工业体系更加完备一些,更加厚重一些,而迟迟不愿和美国人翻脸一样,美国人也通过和华夏的贸易,获得了扩张一个大国工业化程度的巨大财富机遇。
为了让工业机器在华夏大地上不断积累,孟享这几年投入的财富可是一个天文数字。
这快最大的蛋糕造就了一个武力值超强的德国,也造就了美国一帮亲华的富翁。
对于华夏那么庞大的一个国家来说,她的工业化之路还只是开始。这意味着更多的机会。
相对于从战争冒险得来的资源,现在的美国资本家们更相信他们的工厂源源不断创造出来的财富。
从整个发展历史看,美国人一直是资源过剩。有了上天赐予他们的美洲,他们已经赢得了足够的工业奠基石。
现在他们还有稳定的资源市场,发动一场战争获得的资源不过是减少几个资源成本值而已。波动太过距离的资源市场不利于工业资本的平稳发展。而一场战争的消耗太大,甚至有很大的风险。
所以当欧洲和亚洲同时陷入危急的时候,美国人首先选择了救援欧洲,救助他们的消费市场,以及这个时代的文明中心。
相对东南亚那边的蛮荒之地,美国人更喜欢在欧洲捞一把,这里是财富的聚集地,也是科技的前沿。
如果劫掠这里,所获得的好处会更多。
考虑到欧洲的暴利和交好华夏人的关系,以及和日本人作战的风险,美国人冒着华夏人可能摘果子赖着不走的风险,先把华夏拖了进来。
此时的美国人的野心还没有扩张到吞并整个亚洲的地步,工业机器的全功率加速也还没有达到巅峰时刻,匆匆武装起来的美国军队还无力支撑两线的全力决战,只能舍弃一部分。
他们的陆军还处在软脚状态,根本无法顾及陆地上的战斗。于是他们抛出了中南半岛,先让华夏和日本再次死拼。最后无论谁是胜利者,可能都无法阻止从战争中不断强壮起来的美国人收复菲律宾,甚至可能捞到印尼等地。
打着坐山观虎斗念头的不仅仅是孟享。
美国人被议员们盯死的陆军现在是没有能力阻止日本人在中南半岛的劫掠,但先锋军却已经有了彻底解决问题的能力。
经过了两年的筹划,二百万适应了南方大军已经足堪一战。放任这么多军队仅仅是训练和维持治安,也是一个巨大的负担。
军费开支的巨大,不仅仅限于战场上的物资消耗,即使是人员的费用也是一个惊天的数字。
华夏国防军的人数已经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