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抗战之红色警戒-第18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级后的后勤保障中心内制造,不过价格高昂,不仅没有一点打折的意思,而已好像价格更高。根本无法大规模来制造。
孟享越查看,越觉得气恼。
“小花,这是三级基地还是二级基地,怎么那么多的不能满足条件,无法利用?”
“主基地指挥中心已经达到了三级水平,不过受到时空科技壁垒的限制,无法展开全部功能。”小花说话虽然依旧带着冰冷,但口气却是和缓了许多。
“如何突破时空壁垒?”孟享快速冷静下来道。他早就熟悉了基地,肯定是要有限制的。恼怒也没用,只能想办法解决。
“升到三级基地需要有关键技术的支持,才能逐步展开全部功能。”小花说道。
“关键技术?”孟享一下子想到了升二级的时候,已经离着一战结束近二十年了,而二级基地的起点正是一战结束的时候,自然不存在关键技术的问题。但三级基地的起点却是二战结束的时候,很多技术都没有出现,自然需要关键技术的支持。
“都是哪些关键技术?”孟享心中也是惴惴不安,如果列出几十条,还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凑齐。
“展开三级的基本功能需要核弹技术和晶体管、电子计算机技术的支持。”幸好小花只说了三条。孟享也理解,正是随着核能利用和晶体管、电子计算机的出现,人类科技才迎来了新的一次大发展。可能是米格…21飞机中有不少零部件是涉及到了关键技术,所以才会被提示不能制造。
孟享心底里琢磨了一下小花所说的话,她只是说展开三级基本功能,或许以后还有其他更多的功能需要关键技术的支持。
现在顾不得这些,最关键的是首先解决这三大关键技术的问题。但这三条每一条都是难于登天,幸好孟享还有一点理科底子,多了另一根金手指的帮助。
在图灵在36年发表了相关的基础理论后,如果使用真空管拼凑一台电子计算机也不是不可能。加上孟享跨越时空的思路指点,华夏自己现在正搞着。这一条虽然复杂,但无疑是最轻松的。
晶体管的出现需要牵扯到半导体,孟享对此一知半解,但模糊的一点理论也能提供一点发展方向。但搞科学恰恰是方向最难把握,剩下的只是不断的探索和实验,在硅和镓的框架内,晶体管半导体虽然麻烦,但也不是特别困难。
不过,核弹技术就不仅仅是方向的问题了。
39年莉泽。迈特纳和奥托。汉恩发现了核裂变。
此时,美国人的曼哈顿计划已经开始启动了,德国人的核技术也正在紧锣密鼓的研究中,就连日本人也在开始关注。
美国人的曼哈顿可是汇集了西方优秀的科学家一起搞这个研究,在美国强大的工业基础上,花了20亿美元,费了三年多的时间才造出了原子弹。德国人费了那么多功夫都没有弄出来。要让此时的华夏来搞,恐怕也是一个遥遥无期。
指望美国人造出来,基地沾光是不可能的。
虽然美国人造出来,基地也算是时空壁垒的开启。但如果美国人掌握了核弹,还能有华夏的滋润吗?孟享也不敢打赌,基地破开时空壁垒就一定能有基地产的核弹。若是那个时候再受到核讹诈,又能如何?东南亚地区绕不开美国人的身影,到时候一些布置必然会落空。
孟享绝对不会把自己和华夏未来的前途寄托在信誉一直不怎么样的美国人身上。要靠自己才更容易掌控全局。
“搞,一定要自己搞下去。砸锅卖铁也要搞出原子弹!”孟享发狠道。后世的核弹理论也多有耳闻,比起美国人从头摸起要更有方向感。基地提供的物质和实验基础也避免了在华夏手工业作坊式的工业基础的无奈。而人才,华夏此时各方面科学家大牛不少,完全可以冲出一条自行研制核弹的路子来。
即使是铀矿资源,孟享也知道一点,虽然相山、琳县、下庄等地他不是很清楚,但后世听闻过的桂林兴安县却是有华夏最大的一个矿。而且澳大利亚的兰杰和奥林匹克坝的大致位置还能画上一个大圈,慢慢的寻找。
即便是有了这些,华夏的核弹研究也可能会落后于美国人,甚至是德国人。不过当年美国人对付德国人的那一招,倒不妨可以先用一下。
基地在手,常规武器中,孟享敢夸口第一。若是没有核弹,凭借着基地的慢慢的积累,孟享横扫全球也不是不可能。但这个优势很可能会被核弹的非常规武器给打破。如此一来,没有核弹的出现反而更有利于孟享此时的发展。
无论从哪方面来说,搞破坏是一定的了。
加上基地升到三级后初步展露出的功能,更是让孟享决定大搞一番。
基地虽然受到时空技术壁垒的影响还只是半成品,不过孟享的指挥官的等级提升却是没有受到什么影响,只要功勋值够了,孟享就自然而然的成了五级基地指挥官。五级是一步大的跨越。
最让孟享感到高兴的就是可以指挥更多克隆兵了。
此时随着先锋军在二年内就急速的扩充了起来,部队内还有很多的不稳定因素,一些老兵受到原有思维的影响,不是一下子就能改过来的。小山头的冒起更是不断。若不是克隆兵死死的控制住监察和军规部门,只怕先锋军早就出乱子了。
但也只能做到如此了,毕竟克隆兵只有2万人,其中海军、空军、工程兵之类的加上从事行政部门工作的克隆兵再去一半,剩下的不足一万人控制上百万的大军就很难了。
孟享不敢太放手出击,就是考虑到后方的不稳定。一旦有些山头如果在其他人,甚至外国人的挑拨下出乱子,那全盘的计划可就毁了。他宁愿慢一点,一步步的平稳推进。
这一次升级,孟享就是希望可以提升指挥克隆兵队伍的人数。幸好这个并没有受到限制,当20万可指挥人员的数字回荡在孟享耳边的时候,孟享不禁欣喜若狂。
20万军队,仅仅十比一的统管,就可以轻松的控制200万军队。如果加上先锋军嫡系的不断增加,和制度化的成熟运行,千万大军也不再话下。
只是这其中有一部分需要用到华夏紧缺的一些技术兵种和行政管理方面,不过即便如此,控制200万军队,孟享也感觉很有把握。消除了那些隐患,才可以捏紧了拳头攻出去。
虽然是200万,但如果都是机械化部队,那也可以算是无敌了。
孟享心中也是一直在想着打造一直精锐的部队,这也是为以后军队发展的必然。在未来密集火力武器面前,人海不过是多一层炮灰而已。抚恤金和士兵待遇的提高也是为此而准备的,要不然大军足以压垮华夏的经济。
不过因为时空壁垒的缘故,三级基地的很多功能都不解封,这也使得孟享考虑的精锐部队的计划缺失了部分。AK…47倒是好用,不过高昂的价格已经使它失去了大军普及的性价比,只能作为样本来研究了。正好先锋突击步枪正在向着7毫米的规格发展,AK…47的借鉴可以更好的来发挥突击步枪的作用。
这一条路虽然走不通,但因为随着基地升级和孟享指挥官等级的提升,原来建造武器的成本又再次有了个折扣。
基地同一等级内,垮分阶有二分之一的优惠。但跨级的生产可是有三分之一的优惠。不过当孟享想通过生产一战时候的武器刷钢铁的时候,却发现最大的优惠值只能停到了五十分之一。不过这依旧可以刷钢铁,虽然回收给基地,基地不认可只会直接没收,但用这种方式生产的钢铁可以自己使用。有了最低折扣优惠,足以抵消其他费用了。
但这样也足够使得一些原来觉得价格高昂的二战武器获得了更高的性价比。
“装备上二战最好的武器,一样可以打造出天下无敌的军队来。”孟享对此已经很满意了,低成本的大批刷高端装备足可以压制任何敌人,即使美国人也不会舍得全部装备是最好的,他们也做不到把苏德的武器弄来装备上。
“这样一来,那些停留在图纸上和实验室中的武器也可以廉价了。”二战中的很多好武器是停留在图纸上和试验室中的,不过因为它们不曾出现或者不曾列装,使得基地建造成本相对较高。
基地网络覆盖了很多的时空,这个时空没有造出的武器并不表示其他时空没有造出来。所以一些图纸上的武器都能生产出实物来,不过因为主干时空不曾出现,需要跨越时空壁垒,所以使得成本较高,不合算。不过此时主基地指挥中心升到了三级,有了这个跨等级的优惠,自然成本低了不少。如此性价比也降低到了可以接受的地步。
升级后,不仅仅是价格上的优惠,基地生产能力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战车工厂、造船厂等不仅仅是多了几条生产线,而且使得生产效率提高了很多,这也使得武器的供应紧张大为缓解。
最关键的是,升级后,孟享可以管辖更多的分基地了。
“36个!”孟享也是惊叹,本来小气的基地一下子从12个分基地变成了36个,加上一个主基地,37个基地可以随时推进到全世界了。
在之前,孟享还有些担心。13个二级基地所能构架的基地网络太小了。远距离的调动需要通过交通线路,可华夏的交通线可是糟糕的很,后勤保障成了孟享最头疼的问题。但如果有了基地车,就可以直接推到前线作为前进基地使用了。在基地直辖范围内作战,孟享不惧怕任何来敌。
“我命令,生产一辆基地车!”孟享当即命令道。
“能源不足,无法执行命令。”但小花紧接着一盆冷水,让孟享不得不虚心询问:
“那个能源不足是怎么一回事?”基地的电厂可都是不少,尤其是主基地周围的电厂。
“时空壁垒影响,使得基地基本不全面。建造分基地必须用巨大的能源破除时间壁垒的影响。瞬时功率太高,无法满足要求。”小花淡淡的口气说道。
“小花越来越有个性了。”孟享的脑海中突然闪过了这么一个念头。自从升级后,孟享终于发现了小花的口气从一级时候的金属音,再到二级基地的冷冰冰的声音,到此时淡淡的口气,越来越有人味了。
不过这个念头是一闪而过,孟享更关心的是解决能源的问题。经过一番询问,孟享才了解到,如果正常情况下,基地的核电站就会出现了。而且二级电站也需要升级到三级的一百万千瓦的功率。几座连在一起加上其他基地的联网能源补充,才可能实现大功率能量传输。
“唏,一百万千瓦的功率?”孟享不得不考虑这个数值的庞大,此时三十万千瓦功率的电厂所消耗的煤炭就是一个惊人的数值,若是再一百万千瓦,恐怕运输都成了难题。况且电站还不是一座两座。
“那先升级一下采矿车吧!”眼下只能依靠采矿车的升级了。
“星值不足,无法完成。”
“怎么会星值不足呢?”孟享查看到的基地的星值并没有变,依旧是108点,但采矿车升级后却是增加了一倍。而分基地却没有多余的点数了。
“这到底怎么回事?怎么星值点没有增加?”孟享只得继续询问小花。
“时空科技壁垒限制使得无法完善全部的基本功能。”连续问了几遍,小花都是推到了时空科技壁垒身上。
“是不是与电子计算机有关系呢?”孟享一下子想到了智脑的控制,基地的一切都是有来源的,计算机的技术卡住,很可能就无法触动星值增多的条件。
如此看来,不解决时空科技壁垒,就连分升级也困难。孟享查看其他项目,果然因为智脑的缘故,使得原有的分基地的直辖范围还是局限于100公里的半径以内,暂时无法升级。即使是主基地,也只有几项有了改变,但整体依旧没有多少变化。
“有没有其他的办法,可以破开时空壁垒?”孟享也是有些沮丧,眼看着有了36个分基地却有无法得到充分的利用,简直是折磨人。
“可以消耗功勋值进行兑换。”小花果然人性化了许多,随问随答。
小花以前也曾提到过,功勋值可以兑换金钱和能源,不过当时孟享还没有这方面的需求,加上需要功勋值不断升级,所以也就没有动用。此时小花一说,孟享立即想到了这是功勋值直接兑换能源了。
“那立即兑换,并生产一辆基地车!”孟享立即命令道。再次升级还遥遥无期,功勋值还不如兑换出去,来生产可以快速控制各地区的分基地。很多地区继续基地来保障后勤和稳固阵线。即使分基地只有100公里的半径直辖区,但数量多了足够覆盖成一张攻守兼备的基地网络。
“功勋值不足,无法进行兑换。”小花的声音依旧淡然,却让孟享有些无奈。刚刚升完级,功勋点自然不够了,只能等到以后再说了。
第0458章 暴兵
“看来能源和信息控制是关键点,这些关键科技不发展,就没办法突破。”孟享有些了然。不过他也并不是很着急,有了20万忠诚的克隆兵在手,还怕什么?况且分基地还有了更多的名额,紧靠着20万背靠前进基地的全副武装的克隆兵就可以抗拒任何来敌,一步步推进到敌人的老窝。
“哇哈哈,暴兵!暴兵!”
随着孟享的一道道命令,在40年的1月份,各分基地停滞已久的兵营又开始大量的生产克隆兵。
兵营在升级后,消耗的星值果然开始翻倍的增长。在孟享已经把分基地的建筑建设的差不多的时候,已经安排不了几个兵营升级。毕竟其他建筑物都有生产任务。
因为2万克隆兵名额早早的就满了,所以除了主基地外,其他的分基地兵营设置的都不是很多,一般都是两三座。每座二级兵营不过才12个生化舱。需要培养和灌输的时间不低于24个小时,也就是说一天只有12个兵。而到了三级兵营,有36个生态舱,一座兵营一天就能生产36个克隆兵。虽然星值消耗是原来的三倍,但算起来和原来的一样。
再建一座二级兵营和兵营升到三级的价码也是一样的。
“看来基地的漏洞也不好找。”孟享叹息一声,但最终还是选择了兵营升级。毕竟升级后,有了更多的新功能。最好的一点就是可以直接生产三级克隆兵了。虽然三级克隆兵费用高了几倍,花费的时间更长一些,但一出来就是三级的精英士兵。战斗力提升了很多。
不过,孟享潜意识的感觉到克隆兵的分级和军功升级不是那么简单,所以并不会把所有的士兵直接换成三级兵和二级兵,大多数的还是一级兵来慢慢的靠军功升级。
催熟的效果短期内是很明显的,但时间长了,不一定就好。在未来时代,克隆兵被当做炮灰,或许不在意这些。但孟享却很在意身边的这些士兵,在他的眼中,他们就是活生生的人,和普通人没什么两样。经过了后世化肥和催熟剂的影响后,孟享算是明白了拔苗助长绝对后患无穷这么一个道理。所以当初的二级基地的时候,直接生产出来的二级兵也不多,孟享一直控制在十分之一的数量。此时三级兵营了,孟享依旧只打算生产了十分之一的三级兵。其余的还是要靠自己拼搏挣军功。
三级兵营还多了一些其他功能,令孟享感到有些惊奇的是,新生产的克隆兵中竟然出现了混合型的模板。
除了12生肖的克隆人模板外,两种生肖的混合模板也出现了。
比如,鼠战士和牛战士的模板合二为一,简直即使大块头有大智慧了。
再比如,龙战士和其他战士的模板合二为一后,最差也是水陆两栖,可以作为海军陆战队的最佳兵源了。
而凤战士和其他战士的组合,可能更加适和空军的复合型人才的发展。
复合型人才,这正是未来军队要发展的一个方面,可以快速的应对不同的环境。三级基地背景后的冷战时代已经开始重视了,所以才会有了这个新功能的出现。
不过这种模板不是花钱和花费更多时间就能够激活的,它激活的成功率很低,只有百分之一的几率。满打满算,不过才2千人,让孟享看得不由蛋疼。看来他们也就只能安排在特殊单位了。
三级兵营相对的调整外在形象方面也进步了许多。以前的克隆兵虽然相貌有了些微调,身材也变化了一点,但别人看去,还是很像一个模子刻出来。当然,军人的气质也很关键。但清一色的小伙子身份也是不好安排。但升级到三级后,相貌可以从至尊宝一直调整到猪八戒,身材也是可以从春哥的平板型一直调整到凤姐的S型。
年龄也是有了下到16岁上到40岁的浮动调整。
这些都不是让孟享关注的,孟享此时的眼球全部盯在了一个最新功能上,升到三级后,有了女兵的存在了。
之前,孟享一直困惑二战中应出现了女兵了,怎么基地一直不支持?即使是那些兔战士也都是清一色的大老爷们。后来孟享联想到克隆兵的炮灰角色,也就有些明悟了。在未来战场,克隆兵是用来打仗的,战场上男兵比女兵用起来更加的便利。未来的战争年代需要的是战士。或许普通人的士兵中会有不少的女兵,但绝对不包括没有多少人权的克隆兵。
这可能也是为什么直到三级才会出现女兵的缘故了。
“女兵啊!”孟享的脑海中首先浮现出的是当初谭雅赤果果身体上的凹凸。如果兵营中生产女兵,恐怕一打开生化舱,立即也会有白花花的一大片展现在眼前。
脑海中白花花的一片仿佛可以凝固时间,让孟享整整发呆了近一个小时,直到鼠二提醒才缓醒过来。
擦了擦口水的孟享难得的脸红了一下,这可是他训练已久的脸皮首次泛出了红润。
“需要生产一些女兵!”他安定了一下心神,继而想到了这个问题。
随着战区妇女地位的提高,女性参军的比例也在加大,尤其是那些女学生,更是带起了一股女性参军的风潮。她们打仗或许不行,但在宣传和护理方面比男性多了些耐心。随着她们人数的增多,这些人中也产生了一些不稳定的因素。
而男性克隆兵很难涉入其中,掌控到更加详细的情况。克隆女兵的出现无疑解决了这个难题。有她们的规范下,那些普通人女兵们也可以发挥出更好的作用来。
宣传、护理、通讯、后勤、文秘等方面都是这些克隆女兵们可以担任的角色。而且行政方面,克隆女兵也可以发挥着更好的作用。很多任务,她们远比男性更适合。
现在女兵只能生产单属性模板的。不过孟享一直在琢磨该生产一个什么样的女兵先试一下效果。
“我命令,开始生产女兵!”孟享道。
“小白指挥官,因为基地功能不全面,需要做一下调整,才可以进行女兵的生产。请您等到基地调整模板后,再下达命令。”小花的声音及时出现,但提示的却是现在还暂时不可以,而不是不可以。
孟享对之也不是很在意,战争期间需要更多的还是男人的冲锋陷阵。而他更加关注的还是在短时间内,快速的生产出更多的克隆兵来帮着控制现在的先锋军。
数量才是此时的关键,哪怕是一级普通克隆兵,也是忠诚的嫡系。
一座三级兵营一天36人,此时孟享建设的兵营有42座,又新建了8座兵营,这样全部升级后,可以凑齐1800人。但有些分基地的星值已满,调整不易,所以也没有升级,每天的出兵量控制在了1500人左右。
新生产出来的克隆兵,部分以新兵的名义报名参军,但大部分则是直接用调派的名义编入了各部队中。反正新兵的训练掌控在牛一的手中,很多手续也在克隆兵们的掌控中。谁也探查不出这些人的来历。而新的克隆兵的战术素质也让人看不出是新兵菜鸟的影子。他们跟随在老的克隆兵的身边,开始接触这个新世界,补足缺失的情商。
虽然这个需要长时间的磨砺,但他们的技战术和他们的忠诚却是可以直接发挥作用了。
整个一月份,孟享需要的还是稳定已经占领的各地区,新疆和青海还有很多地方没有踏足。
直接调集过去的五千新兵也补充上了西北方面军的战损。虽然这些地方的军阀没有多少战斗力,但也有一千多人的伤亡,此时补充上的五千新兵除去补充伤兵外,也足够填满了那些还没有补全的编制。这五千新兵中就包含着三千克隆兵。
他们都是从列兵开始做起,正适合从下层的控制。想升官也简单,只要他们有军功,火线提升到班长、排长的也很简单。这也使得克隆兵有些把握不住的下层重新得到了稳固。
其他地方的军队也在不断的编入新兵。这其中不仅仅有克隆兵,还有大量招收上来的新兵。
西北地区,民风彪悍,也是出好兵的地方。加上孟享有了克隆兵的控制,多了些把握,宽松了一下招兵的标准,这使得先锋军在一个月中很轻松的就招满了十万新兵。而此时先锋军的总人数不算游击纵队的话,也超过了150万人。加上游击纵队和武警部队、警察等,已经达到了200万人了。
“人数时不时太多了?”就连周白也开始劝道。
先锋军此时已经把那些地方军阀来远远的抛到了后边去了。那些地方军阀不过十万人就能称王称霸,而先锋军此时的规模比老蒋控制的中央军还要强大,即使是人数上也不差。虽然其他人不清楚先锋军的总兵力如何,但在前不久先锋军已经宣布了已经达到了150万军队的基础上还在扩招,就足以让人明白了实力第一强的归属了。
士兵多了是好事,这带来了地盘上安定的同时,也带给了自己人更多的信心。但由此带来的军费开支也是越来越惊人。
“仅仅军饷就是一笔巨大的负担,更不用提那些军用物资了。”周白知道军费的开支,以及军饷、抚恤金的发放都是有特别账户提供的。虽然不占用财政收入,但这笔资金的庞大,还是让周白忍不住说一下。此时联合战区内的经济也在快速的发展,基础建设的巨大资金投入消耗了太多的资金,这使得周白开始担心一旦资金链断开,牵扯到军队上,会不会引发更大的问题。
“不必担心!没问题!”孟享笑道。虽然眼下没有太大的战事,但一旦大战的序幕拉开,损耗可不是说补充就能补充上来的。需要提前培训好了,才能有充足的后备兵源。
而资金的问题,孟享还能够支撑住。德国人正在积攒力量,进行下一步的进攻。英法已经对他们宣战,而他们的力量还不足。他们有优秀的士兵,但他们的工厂却不能满足他们的扩充速度,他们需要更多的坦克和飞机,而他们的手中抱着占领了波兰捷克搜集来的大量财富。于是山寨公司获得了五千万美元的一笔军火订单。保护伞公司也得到了三千万美元的一笔订单。
除此之外,二战的阴影下,欧洲各国的军火采购加大,陆陆续续的两个公司也有了五千万美元的订单。但他们只接受火炮、坦克、飞机和舰船的买卖。这些利润更大,而且枪支之类,急速扩张的先锋军也急需。
这一亿美元的军火买卖比起美国人来还是差了不少,若不是两个公司的价格实惠,恐怕比不过美国人的财大气粗。他们的关系可以渗透到政坛的每一个角落里。背后的交易远不是军火交易这么简单。不过,美国人赚钱,早早就购买了不少军火公司股票的孟享也跟着赚钱。他抽出了五千万美元的资金换成股票,短短不到半年的时间,就涨了近一半。
他购买的各类物资价格也在不断的上涨。倒手了一部分后,又是三千万美元到手。
仅仅是现在卖军火和药品的利润就可以在确保低保和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还能支撑军队的扩张,更何况以后收到的订单会更多,所以孟享并不着急。
再说,随着二战的爆发,联合战区内的工商业也获得了不少的订单,林林总总的也有上千万美元。这还只是开始,在先锋军的调控下,提前有了准备的他们有了更大的主动性。有了更加充足的财政收入,一些需要孟享掏钱的资金也会少了很多。无疑有了更多的资金注入军队。
比如义务教育,这一块随着战区财政的介入,可以减轻一部分。
再比如各类基础建设修建,可以通过股份的形式募集社会资金,也使得孟享自己掏腰包的次数减少了。
更让孟享安心的是,手头上的四艘大和级战列舰已经快要建造完成了。这样的舰船谁不想要?这些卖出去就足够军队折腾很长时间了。
不过,孟享也不会扩张军队太多。他的主要目的依旧不变,以精兵为主。这一股扩招的潮流也有一定意义上是为了遮挡新克隆兵的加入而布置的。即使200万的人数离着他的最终目标还不够,但即使有了新的克隆兵的加入,也需要稳定消化一阵。目前看来,200万军队已经足够孟享发展一阵了。
“200万军队,暂时也够了。”孟享在得到了20万克隆兵后,有些有恃无恐。这也难怪,原来克隆兵的人数被控制在2万人的时候,孟享根本无法把克隆兵当主力使用。但现在提升了十倍后,即使打一场全部克隆兵的战斗,孟享也能支撑的起。
正是因为克隆人可以随时消耗,随时补充的炮灰特征,只要多建设数百座兵营,每天都可以获得上万克隆兵的消耗补充,拖也把别人拖死了。
在未来或许各方都有自己的炮灰,但现在又有谁能拖过拥有基地的克隆兵大军?当直接生产出来克隆兵拿起基地产的廉价武器就能显示一个精锐士兵的本领时,浩浩荡荡的兵海足以淹没任何的精英军队。暴兵海的战略已经初显无敌的威力。
不过,孟享不想轻易使用这一招,他只当做了一个杀手锏保留着。复兴华夏并不是靠着别人的帮助,捡现成的就能换来的,这需要用鲜血唤醒华夏民族的尊严,需要整个民族在血与火的大时代中得到锤炼和升华,才能打造出一根永不弯曲的民族脊梁。
一个民族和一个国家的敌人是随时都会存在的,打败了东洋鬼子,还有西洋鬼子。打败了这些人,说不定还有其他的敌人。
而基地始终让孟享感觉有一种解不开的谜团在笼罩。一旦基地出了问题,失去了基地的依靠,难道华夏那些被守护的羔羊们再经历一次屠杀和磨难?
或许未来的世界中,克隆人只是炮灰,但在孟享的眼中,他们都有着一张张鲜活的面孔,而作为他们的指挥官,需要的是让他们也更好的活下去。
打造的精兵计划中,他们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此时的华夏,无论是海军还是空军中,都很弱小。为了尽快在二战中抢蛋糕,孟享需要更多的人才。而基地的培训中心就是逆天的一个利器。要是时间足够,如果20万克隆兵都经过培训中心的培养,恐怕20万大军就能做到横扫了。
而培训中心,只适用于克隆人。
可惜培训中心的名额始终有限,无法满足这些技术兵种的扩张需求。
孟享一直抱着遗憾,升到三级后,他满怀希望的再去查看,发现升级后的培训中心果然名额限制宽松了许多,不过也只有36个人的名额。虽然比起原来的9人已经提高4倍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