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漠烽烟-第2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一番小恩小惠下来,便让鄂伦春族对郭进敬若神明、感激涕零。微不足道的一次善举,不想日后鄂伦春族却给予了他极大的帮助。
直到1201年秋,博尔术与乃蛮人在杭爱山对恃的兵力持续增加到了七万,而一年半来,所有被成吉思汗打败的顽固敌人,都聚集到了塔阳汗周围,他们是:札只刺惕部首领札木合、蔑儿乞部首领脱脱别乞、斡亦刺惕部首领忽都花别吉,更不用说像朵儿边、哈答斤、散只兀惕和塔塔儿等残部的成员,甚至还有一支谋反的克烈氏族。
由老将可儿薛兀撒兀剌黑统领的十万乃蛮军又加入了两万新盟友。南北走向的杭爱山就像是万里堡垒,将蒙古、乃蛮挡在了东西两侧,地势的因素对进攻方极为不利。尽管双方都多多少少试探性地打了几仗,但都没有一鼓作气、挥军攻击的打算。
但是驻守在杭爱山东面的蒙古部,身后便是三河源草原,战马、粮草补给方便,不像是乃蛮部驻守的杭爱山西面,都是一些荒凉的碎石山地,战马、军队的粮草都要从很远的准葛尔丹草原运送,一路上损耗极大,长此以往,都不用打仗了,单单十二万人的粮草消耗,都有可能将乃蛮部拖垮。
1201年冬,铁木真在黑林行宫秘密的举行了庄严的出征祭旗仪式。这个“旗”称为“秃黑”,是铁木真家族的旗帜,旗边缀有九角狼牙,牙端悬有九条白色牦牛尾(本来悬的是九条枣红马尾,铁木真为了以示庄重神圣,换成了白色牦牛尾,这便是日后让敌人闻风丧胆的铁木真的王旗“九尾白旄纛”)。
第八十九章 建国(上)
在信仰萨满教的草原牧民们的心中,这种祭旗仪式具有决定性的重要意义,因为这种军旗是该部族的保护神的附身之处,因此出征前要庄严地祈求保护神,在战争中保佑攻战顺利。祭旗仪式结束后,成吉思汗一声号令,早在三河源待命的五万精锐一人三马,带足了粮草,挥军启动(两万留守,以防乃蛮人狗急跳墙,舍族反扑),沿着鄂伦春人探出来的适合冬天行走的山路,(鄂伦春人是天生的丛林精灵,在山林中探路、侦察都身具一套特异的本事)攀上了杭爱山岭向西进发。
冬歇、春牧、夏战是游牧民族几千年来一惯的作战习性。铁木真在突袭克烈部时尝到了打破这一规矩的甜头,现在更是屡试不爽,准备在严冬时节也给乃蛮人一下子。没有鄂伦春人避开积雪陷阱的探路本事相助,没有郭进提供的高度烈酒强效驱寒,没有农垦区累积两年提供的大量粮食(两年前突袭克烈部,光几天喂食战马的粮食就能将蒙古部薄弱的粮食储备吃个底朝天了),也许铁木真率部穿越杭爱山脉,就不会只损失一万头战马、几百勇士那么简单了。
战争的胜负有时就是那么的简单,冬天的雪夜遮挡了乃蛮人的眼线,风啸掩饰了蒙古进军的蹄声。吃饱喝足在暖活的柴火旁睡得烂熟的乃蛮人,在蒙古军拉倒护栏,挥马冲进帐营,烧杀射砍后才从地动山摇的马蹄声中惊醒。
“夜袭!”在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驻屯于山下开阔地上的乃蛮军中,倏忽响起这一连串的惊叫之声,伴随着这充满惶恐之意的呼喝之声,左右两翼的营寨同时起火。
草原霸权的最终一战,以蒙古军千里雪夜偷袭乃蛮十二万驻军营地为序曲,正式揭开了厚重的血色帷幕。两万顽固敌对势力的兵卒悍不畏死地以血肉之躯阻挡着蒙古铁骑的突进,仍不过是杯水车薪,就像是浪花扑向了坚固的礁石,下一刻便被击得粉身碎骨。
十万乃蛮军在火烧、箭袭、刀砍的死亡危胁下,迅速地崩溃了。蒙古军单方面的屠杀在黎明的第一丝光线,还没出现前就已经开始了。为防冻伤,乃蛮人都将战马关在了窝棚里,溃败后的乃蛮军为了逃命,就像是无头苍蝇一般逃窜四散,根本就顾不得打开窝棚,牵出战马了,虽然有很多人趁着天黑逃入了树林,但没了马匹代步,在这严冬之际,光凭着一双肉脚,又无粮食补给,还没走回乃蛮本部,就非得饿死、冻死不可。
收拾战场,将未被烧毁的财物、帐篷粮草集中起来,在收走投降乃蛮军身上的兵器后,又将他们捆绑在一起赶入帐篷。铁木真倒不急着趁消息未通、塔阳汗无备之机,挥兵攻击乃蛮本部,又在乃蛮军驻地停留了三天,那些受不住冻、饿的逃散的乃蛮人,又一一返回驻地请降,这还得归功于这几年蒙古部不像以前那般肆意残杀俘虏,才让那些人甘愿投降做俘。
前后收降了六万多俘虏,铁木真留下了不主张杀虏的别勒古台(合撒儿进言为防万一,六万多乃蛮俘虏,趁铁木真率大军突袭乃蛮本部看管兵力不足暴动,拦截了铁木真退路,要将六万多俘虏通通杀光,被郭进联合其它几位将领反对了下去)亲领一万精兵,以及伤员看守俘虏,他这才率领着近四万铁骑,奔袭准葛尔丹乃蛮本部。
失去了十万精兵,只剩下老弱残兵的乃蛮部,根本就不是蒙古四万虎狼之师的对手,又是一次黎明时分的成功突袭,蒙古铁骑呼喝着:“弃械投降不杀!”冲进了四十万乃蛮部民众的连营当中。
铁骑所过之处,凡是拿着兵器的不管男女老幼一律杀无赦,直到塔阳汗被哲别一箭射死,由豁里速别赤所率负隅顽抗的塔阳汗亲卫全部被诛杀为止,战事才终于以蒙古军的完胜结束。
乃蛮部的王后古儿别速被俘,被押到成吉思汗面前。这个传说中导致乃蛮部两王子相争,而内讧的女人,再一次以她的妖艳丰姿勾住了新男人的魂:被铁木真纳为了妾。
铁木真就这样完成了征服乃蛮人的计划,当时得以逃脱的乃蛮人,只有古出鲁克(屈出律)及其亲信,此外还有古出鲁克的叔叔不亦鲁黑属下的一些部族。曾追随扎木合反对成吉思汗的各蒙占部落,如札答阐部,合答斤部,撤勒只兀惕部,朵儿边部,泰亦赤兀惕残部,翁吉刺惕残部等,都归顺了成吉思汗。
扎木合被部下和这些部落抛弃了。又一次见机逃脱的扎木合同塔阳汗之弟不亦鲁、塔阳汗之子屈出律、蔑尔乞首领脱脱别乞,一起继续坚守和抗战于也儿的石河上游、离斋桑湖和兀鲁塔山不远的地区。
三万多蒙古铁骑看押着近五十万各部落族民,为了镇慑民心,任何不服军令、稍有异动的民众,都会被当场格杀,当然,蒙古军也不敢做出什么过激的行为来,战后分配俘虏、财物的事情都暂时被压制了下来。
与男人为了守护自己的尊严,而不惜陨身丧命不同;失去了男人的庇佑,身为弱者的女人、孩童,一旦战败被俘,都无一例外的对征服者采取了顺从与与妥协的态度,这一切都是那么的自然而然,毫无阻滞。
等待开春的日子,似乎特别的漫长,三个月后,冰雪融化,交通恢复,受命前来协助收编俘虏的十万蒙古后备军到达,小心翼翼的维持着俘虏情绪的众人,才将心中的压力长吐出来。
多出了十万大军压阵,对俘虏的整编就简单多了。财物全部没收,再分发给有功将士,按原有的家庭为单位,抽调了二十万(加上家小有三十万)壮劳力到黑龙江流域去垦荒,失去双亲的孤儿则集中起来扶养,等长大了,依个人的能力,或从军或放牧或农耕。
貌美的女子则被赐给了有功之人为妾,有一技之长的,按照特长分工就职。在征服了乃蛮部后,铁木真特别要求部下要寻找到两个人:第一个就是曾经在杭爱山隘口险些至自己于死地的乃蛮老将可克薛兀撒卜剌黑;另一人则是此前久闻大名的乃蛮丞相塔塔统阿(塔阳汗的掌印官)。
不久之后,可克薛兀撒卜剌黑的结局传了过来。这位统领十万乃蛮军的老将,在杭爱山大败后,率领残部逃入了雪林之中,宁愿冻死、饿死也不肯投降,还集结起了近万乃蛮兵,在铁木真率大队离开杭爱山后,几次反扑别勒古台的一万精兵,可惜不管从士气,还是从战力来说,又饿又冻的乃蛮残兵,哪里是以逸待劳蒙古兵的对手,接连战败后,他的手下自是没他那份骨气,便击杀了可克薛兀撒卜剌黑,而后率队投降了别勒古台。
在草原各部的眼中,已经形成国家雏型的乃蛮部,可谓代表着最高的文明。铁木真也知道在马背上夺取国家,却不能单靠马背管理国家。从俘虏中找到了塔塔统阿后,铁木真就以客卿之礼善待之,并随即向塔塔统阿请教了行政机构的设立。
这几年来,郭进和铁谷潜移默化地以汉族文明,渗透式地影响着整个蒙古文化。若说郭进代表的是新汉族文明,那塔塔统阿代表的,便是原突厥文明。为了决定哪一种文明能主导蒙古部未来的发展,郭进与塔塔统阿的文明交锋是不可避免的。
庭辩,铁木真为他们两人提供的交锋方式。在商业、农业、牧业等方面,郭进就围绕着“利益”和“民心”一举两得入手,很轻易就将塔塔统阿给驳倒;在政治体制方面,塔塔统阿只是简单的将国家统治分为行政和军事两个系统,郭进则是建议将立法、刑法,从行政中单独分出来,设置一个总断事官之职。
后来铁木真仍是采用了郭进的建议。郭进和塔塔统阿最大的冲突在于教育方面,这时的蒙古族还没有自己的文字,说的语言是从突厥语演变过来的,所以塔塔统阿主张以引用畏兀儿文来创制蒙古文字,以便记载蒙古历史、传递政令、教育后人。
第九十章 建国(中)
从血统和语言的自用习惯来看,蒙古人更偏向于采用塔塔统阿的建议,郭进却是不能让塔塔统阿得呈,要知道,对一个民族的同化是从文化侵略开始的,而文化侵略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从语言文字开始,想想后世的印度,英国人是怎么利用语言来同化印度阿三的。
不会说汉语的蒙古人,还谈什么被汉文明同化?郭进刻意的在蒙古部传播简明易学的拼音简化字,就是要让蒙古人都会说一口汉语,百年之后,等大半蒙古人都学会了用汉字来交流,蒙古语就将变成一种没有文字的方言。
就像是后世的台湾一样,陈欠扁搞台***,第一个搞的便是将闽南语偷换概念成台语,而后又想方设法的将台语国语化,可惜台语的无独立文字性,令陈欠扁想搞文化的非中华性也不可能。
“义父的胸怀大志便是托庇于突厥的辉煌之下吗?”郭进目光焯焯地盯着铁木真朗声问到:“难道义父的志向不是成就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伟业吗?那义父如何还想着继承那些陈旧而鲜少人用的东西?为何不创造属于自己,而又能让天空下最多人容易学会的语言呢?”
“好!突厥再强还不是先败于中原汉人,后又败于西方阿拉伯人!我蒙古部所创制的语言就要比中原汉人、西方阿拉伯人更优秀、更通用。”铁木真拍手叫到。最终在郭进的言语相激之下,铁木真决定继续采用标音简化字。
公元1202年春,当铁木真亲手送走了一位又一位的敌手,打到了一个又一个的障碍,终于带着凯旋之师回归了阔别三载的不儿罕山大营。带回来的是一个斩新的,统一的,可以任由苍狼们驰骋奔行的草原。
很快,当这片草原已经无法提供给日益强壮的苍狼们,更多的血食之时,他们就将如同大海的怒涛一般掀起翻天的巨浪,奔腾咆哮着冲向这个世界的,每一个他们所能到达的角落。
在歼灭了塔塔尔,消灭了蔑尔乞,吞并了克烈部,击溃了乃蛮人之后,大漠已没有任何一支部落,能够再阻碍铁木真对草原的统一了。虽然蔑儿乞和乃蛮的异己部分仍在继续的反抗,西伯利亚的森林部落还有待征服。
但到了1202年末,由于郭进这个后世之人的影响,铁木真比历史上提前了三年成为了蒙古高原的主人,已势不可阻挡之势。以九岁丧父成为蒙古孤儿为起点,到征服乃蛮为终点,铁木真穷三十年之功,凭借着其无与伦比的坚韧信心、英雄气慨与谋略手腕,踏过了无数人以鲜血和白骨铺就的通天大道,终于走上了全蒙古的致高无上的权力巅峰,跻身于历代游牧民族伟大首领的行列之中,结束了自十世纪突厥帝国崩溃以来,长达三百多年的草原乱世,将北亚草原失控的历史野马,重新纳入了时代的轨道。
为了纪念那过去的三十年艰苦卓绝的岁月,更是为了将自己从此君临草原的消息召告于天地万灵,召告于蒙古历代祖先,召告于散居在整个草原上的诸部。
1203年春,铁木真在蒙古人的神山不儿罕山脚、斡难河源建起了象征着毡帐民族至高无上权力的九尾白旄大纛,并将之作为新诞生的蒙古帝国的国旗,传檄草原各部,并决定于开春一个月后举行盛大、庄严而又神圣的“忽里台”典礼。
秉承着铁木真的意愿,郭进则受命和铁木真的大管家者勒蔑,会同了众多的执事人员,花费了一月之功来筹备这次典礼。纷繁杂乱的众多工作,让他们忙到了最后一天才将会场布置得气度恢弘,井井有条。
来自四面八方的运送特产与贡物的车辆、马匹、骆驼以及民伕,源源不绝地汇聚而来,全草原上的能工巧匠与与壮丁们,为了搭建看台与彩篷而彻夜忙碌着。
这些看台与彩棚从斡难河畔一直延伸到不儿罕山脚下。不计其数的屠夫、厨师、侍女和造酒师父们,穿梭来往于营地与会场之间,为庆典后的大宴张罗着美味的饮食:几十口足以生煮整头小牛的大镬中冒出的白色蒸汽,弥漫于整个营地的上空,形成了大片的蒙蒙雾霭;数百把切肉剔骨的利刀锐斧一齐做响,其声可传数里之外;沿着会场的外侧,搭起了百余间帐篷,里面摆放着数不清有马奶的酒桶,直待大库勒里台召开之际,任与会者狂斟豪饮。
这景象落在观者的眼中,即使是那些最年长的老者,任他们如何见识广博,也是有生第一次见到规模如此宏大的宴会。三百年来,草原上的毡帐民族从未有过同在一面旗帜下共饮的盛举,这种情况只有在统一后的和平年代中才会出现。
当金色的阳光将不儿罕山的起伏有秩的群峰,染作富丽的金翠色时,一队盔明甲亮的骑兵列着整齐的队形沿着斡难河边的茵茵绿草驰入会场,有见识的人立刻认出了,这便是蒙古精锐之中的精锐,直属铁木真汗的怯薛军。
骑兵们在统领千夫长阿儿孩的率领下,绕场一周后兵分两队,在正中的观礼台前左右分成两队,在观礼台的两侧做燕翅形分列。骑乘者故然具是马术精绝的勇士,而那些坐骑亦是训练有素的良驹,虽然一路疾驰,却几乎没有淌起半点轻尘。
人如苍狼之迅捷无伦,马如白鹿之轻翔灵动,二者搭配,相得益彰。看到他们的到来,众人都知道铁木真即将出场了。
果然,在他们入场不久后,以几十面象征着草原诸部的旌旗为先导,铁木真在大队人马的簇拥下,如同众星捧月般出现在了会场之中。在他身后的是母亲月伦与妻子孛儿帖;紧跟其后的便是四个儿子一个义子:术赤、察合台、窝阔台、拖雷和郭进了;再之后,就是以忽阑为首的诸位别妻:也遂、也速干、合答安答勒都儿罕、古儿别速等人;随在她们身后的则是月伦额客以心血扶养,得来的自草原各地的四大养子:失吉忽都忽、孛罗兀勒、阔阔出和曲出;行在这四名业已成长为健壮有力的青年身旁的是铁木真的几位弟弟妹妹:合撒儿、别勒古台、合赤温、帖木格以及已经出嫁的贴木伦,在她的身后半步远,行着她的丈夫不图;队伍的最后则是以博儿术、者勒蔑、木华黎、赤老温、哲别、速不台、忽必来、主儿扯歹、月忽难、豁儿赤、蒙力克、锁儿罕失剌等数千名那颜(贵族)和别乞(首领)所组成的队伍。
第九十一章 建国(下)
他们有的是在多年的战争中,为新帝国建立过功名的谋臣名将,有的是德高望重的前辈老人,还有的是来自各个部落的代表人物。
他们象征着草原诸部从今而后,正式团结在以铁木真为首的蒙古乞牙惕部落之下,形成了新的游牧帝国的政权。
当他们来到彩台前下马,登台就坐后,选举铁木真为蒙古共主的大忽里勒台,便宣告正式开始。众人一致认为,蒙古汗一名已不足涵盖铁木真之功业德望,应该向他献上一个更为庄重威严的尊号。
因为如今的铁木真,不仅仅是蒙古人的可汗,更是整个草原上所以毡帐人的王者,而如此重要的称号,必须通过一位萨满巫师来向万能的长生天来求取,于是众人公推来自晃豁坛一族,铁木真后父蒙力克的四子阔阔出,来进行这个神圣的祈祷活动。
此人修为有年,多现神迹,据说常乘一灰斑色马至天上,并能与神通话,因此有通天巫之名。在郭进看来,阔阔出使出的所谓神迹,综合了中原道士骗钱显迹的伎俩,和西方波斯人善使的魔术技艺,对于文化落后的草原人来说的确是神秘莫测,就算拿到了二十一世纪照样,还能让不少山区乡民们上当受骗。
不过对郭进这学会了化学、看过了中央十套科技教育频道中,魔术解密节目的现代人而言,阔阔出的伎俩无疑是小孩子玩意而已。
只是现在的铁木真还需要神权来正名、巩固自己的王权,还不到郭进能多管闲事、揭穿骗局的时候。
借萨满教神使帖卜。腾格里(阔阔出法名)之口,传承长生天之意,封铁木真为法王,大肆宣扬铁木真的时运和神授的超凡魅力;又授予了铁木真成吉思汗的称号。
成吉思汗,字面直译是“赖长生天之力而为汗者”,通常解释为“海洋般的统治者”,也就是说,享有对草原人完全的统治权力。
铁木真正式即位,铁木真手下的种族各异的追随者,从现在开始,就只有一个统一的称呼:蒙古人。
成吉思的灵感来源于草原人奉为神灵化身的神鹰海冬青。在这种“加冕”仪式结束后,铁木真就宣布定都蒙古人的神圣之山不儿罕。合勒敦东面山脚、克伦鲁河、斡难河两河流域之中的温都尔汗。
之后,成吉思汗开始大封功臣。他每封一人,都要先让执礼官大声读出了该员的英勇事迹,铁木真再给予了充分的赞扬,肯定了受封人的功绩和贡献。
各位功臣都被一种上进心和荣誉感所激励着。委任塔塔统阿为汗国左丞相主管行政,失吉忽图忽为大断事官主管立法、刑法,郭进则为右丞相主管农牧、教育、工商(在秦时有甘罗十三岁为相,郭进现在十四岁为相,还是没突破历史记录),合撒儿(铁木真亲弟)为最高军事长官,哲勒蔑为薛怯军统领。
(关于公元纪年的问题,主要是因为日后西征会涉及到很多世界历史,不用纪年的话,看到最后很容易会将很多事混杂起来)为了彻底消除阻碍蒙古统一的旧有部族藩篱,而代之以一种全新的、更有活力、更便于管理的全新制度:千户分封制。
这个千户分封表面上似乎是成吉思汗在恩赏他的功臣,实际上在其背后却隐藏着他以新帝国的新的行政制度——千户制度来取代原始的部落族长制度,而从一百个千户名单上看来,多为成吉思汗的姻亲旧部,经历过了血与火考验的忠诚之士,足以捍卫新帝国的基础。
通过这些人来掌握帝国的命脉,就可以彻底的根绝分裂隐患,将蒙古缔造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统一国家。在千户之上,加设万户,万户长将从这些人之中遴选。
不过由于郭进在蒙古实行的经济改革:牧场集体化经营、自由民的农垦开发,大量的平民和奴隶转职成新农民,千户就变成了一种,有官位而无实际属民的贵族头衔,万户变成一区的行政长官。
依照经济区分布,将蒙古汗国的领土划分为五个行政区,铁木真特别设立了五个万户,一个万户分管一个地区:木华黎万户管辖半牧半农的呼伦贝尔地区;博尔术万户管辖阿尔泰山地区的准葛尔丹;合撒儿万户管辖半牧半猎的北海之滨;郭进也是其中的一个万户,管辖黑龙江和嫩江流域的农耕区;豁儿赤万户(在木华黎投靠铁木真之前,豁儿赤是铁木真年轻时的导师和第一谋士,在铁木真成长起来,并拥有了木华黎这位新谋士后,这位老人便退居幕后了)管辖西伯利亚的森林狩猎区,只不过开的是空头机票,这片地区还没打下来,当然,以蒙古部现在的实力,打下这块领地只是时间的问题而已。
以不儿罕山为中心的东面克伦鲁、斡难河流域草滩,西面三河源草场,被合为一个区,并不设万户长管辖,而是由铁木真亲自管理。
蒙古部的军事力量分布:北海最少都有五千铁骑驻守;西面准葛尔有一万大军驻军;东面的呼伦贝尔地区,最接近金国的大都,驻守了三万铁骑;东北黑龙江、嫩江流域本是金国无力控制的地区,被蒙古军趁虚夺据,为防金国北路军反扑,处驻守了两万骑兵外,铁木真又特许郭进,可以招募三万适宜丛林作战的长弓兵。
一万铁骑由术赤、博尔忽统率出征西伯利来森林地区,五万精骑亦由铁木真亲率,驻守在温都尔汗,合撒儿身为蒙古汗国军队的最高统帅,实际上亲率的部众不过五千人马而已。
受封万户贵族爵位,可以享受到很多的特权:像不用上缴战利品、狩节猎物;在任何主帐都拥有“带弓箭”和“吃喝盏”的特权;犯过九次罪过也不会受到惩罚;直接觐见铁木真,无需事先申请。
在千户中,只有忽吉忽图鲁、赤老温、博尔忽特赐享有这些特权。任命完各区行政长官,铁木真又任命了辅助的副官,像郭进手下副将就有身为千户长的哲别师父、速别阔台,安排好了各职官员,并正式启动了国家机制的运行,蒙古已经呈现出了,作为一个完整国家的雏形。
这个帝国的幅员东起黑龙江流域,西及阿勒台山之西,北临腾汲思海沿岸的森林,南越瀚海大漠,可谓广袤之极。繁衍生息于这片由高山、丘陵、森林、草原、河流、湖泊、戈壁、沙漠所构成的土地上的一百多万牧民,都将以蒙古帝国臣民的身份听从于他统一的领导。
以标音简化字作为蒙古的文字,正在按部就班地推广开来;军队制度则经过了历次大战后的总结后,得到了相当的完善,在此次大会后便可着手整编;新的政治体制,融合了古朴的三权分立思想;在各个部落种族之间的关系,也日趋融洽,草原一家这个曾经近乎于妄想的理想,如今行将成为触手可及的事实。
除了在教育、经济、政治方面,郭进为蒙古部带来了新的变化外,他在生活方式上,亦是在郭进的身体力行的影响下,多了很多不一样的东西:按蒙古官职设定的军棋、象棋,扑克牌、麻将(阿拉伯数字的引用)成了将士们最喜欢的对战游戏。
蒙古人以前不太吃的蔬菜、家禽、鱼肉,越来越经常的出现在了餐桌上;不喜欢洗澡的蒙古人,放松时天冷会去泡温泉、天热会下河游泳;没有“身体发肤,受之父母”这种陈腐观念的蒙古人,衣服越穿越少,头发越理越短,甚至到了后来,很多的士兵为了求清爽方便都喜欢理个光头。
第九十二章 离前准备(上)
小孩子童趣有了新的游乐花样,滑冰、炮竹、花灯、风筝、雪橇、弹珠、飞鸟棋(飞行棋改的)。右丞相听起来位高权重,应该每日都有处理不完的政事。
可是实际上郭进只是在正式建国一个月内,要处理的新事情多一些,才忙了一点,之后便常常没什么事可干了。
究其原因,一是人少:蒙古汗国的民众才一百多万,在后世只与沿海地区的一个小城人口相当;二是实行的是粗放式的管理,古代人不像后世之人那样,会为了一点蝇头小利,或是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而大起冲突,政府部门也不会为了彰显权力,无事找事;三是下放权力,受后世“一个企业老董需要处理的事情越少,说明这个企业管理越完善、竞争能力越强”的观念影响,除了的重大决策,需要讨论审核外,郭进都尽量将事务交接给手下处理。
所谓“为人要疑,疑人也要用”,郭进除了用后世的教育理念,自己大力的培养人才,在古代还真是有“外来的和尚好念经”的架势。当然,最重要的人事,财政,军权都牢牢的掌握在嫡系的手里。
有时披着神圣外裳的,宗教的政治嗅觉,要远比苍蝇还要来得灵敏几分,在夏秋之际,铁木真部落,先后迎来了几批特殊的客人,最先到达蒙古部的,是来自西藏布达拉宫的藏传佛教萨思迦派高僧功嘉监藏(史实),其人学问渊博,尤精语言,通蒙、汉、梵、藏文,翻译过不少天竺佛经,流传于吐番、大理、南宋、西夏、金国佛家之中。
随行的还有他的师弟金轮。两人都是智慧绝顶之人,与铁木真几番对答之后,便大受铁木真的称赞,还答应了他们在蒙古汗国内传教。
在两人停留蒙古期间,作为右丞相的郭进,自是与之颇有交往,对郭进创造出来的标音简化字,身为语言大师的功嘉监藏甚为佩服,两人交流了不少的经验之谈,后来郭进还借故讨教了一番古天竺文字,郭进还故意将《九阴真经》汉译梵文断成了一句一句,尝试着按照不同的排列规律,让功嘉监藏帮着翻译成汉文,之后他再剪辑还原出“疗伤复功”篇原文。
这“疗伤复功”篇本是脱胎于道家万藏经要,但当初黄裳为了将之译成梵文仍能保持着不失真,不得不将很多在梵文中不可能出现的道家术语,换成了汉文梵文互通的文字用词,所以单从字面上的翻译来讲,倒也是浅显易懂。
只是“疗伤复功”篇对武学意境的要求极高,像郭进现在这种对于传统武学一道一知半解的初哥,要理解叁悟仍是极难。他也只好先牢记在心,留待日后武学历练精进再慢慢参悟不迟。
续西藏喇嘛之后,又有伊斯兰教、东正教、天主教相继前来蒙古部,欲说服铁木真答应自由传教。在信仰自由这一点上,铁木真无疑是历代封建王朝统治者中最开通的一位,尽管铁木真信奉的是长生天,但其他宗教的主神在他看来,却是等同于长生天一般的神秘存在,神与神之间是没有什么高低贵贱、强弱灵通之别的,所以对于其它教派的,在蒙古势力范围之内的自由传教,铁木真总是抱持着一种宽容的态度,只要那些传教士不将民族之间的征服战争,当成是宗教的神明对决,铁木真便不会去计较他们怎么传教。
最后一位到达草原的宗教人士,竟然是一个自号清风的中年道士,在他同铁木真秘谈了一天长生养气之道后,那铁木真就将之列为了上宾不说,还出资在温都尔汗为其建了一间颇为不小的道馆。
想到了在原著当中,全真派掌教马珏道长,曾经亲赴漠北传授郭靖内功心法一事,郭进的心中就是一动,先不管时间提前了三年这事,他还特意跑去拜访了那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