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漠烽烟-第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贴身藏好的几两金银敬谢主人。那家牧民却也甚是淳朴善良,坚拒不肯收下一分钱,几番往来推拒不下,“母亲”丝毫也没有要放弃的意思,这让在一旁看着的郭进心中感慨不已,在儒家的道德教化下,古人的品性实在叫他赞叹,比起前世的物欲横流,金钱至上不可同日而语。
李萍见这样一直推来推去也不是办法。她想了想,决定换个法子。打定主意后,李萍连比带划,示意她要用钱买下牧民家的生活用具。母子两人相依为命,人生地不熟的,正好也就借此安身。
知道孤儿寡母在草原安身不易,只是牧民家境也仅能混个温饱,一番思虑,他们也只好接受了李萍的法子,那钱却是不肯多要,只取了本钱,多出的留下给母子两人与过往行商手里换些家用。离开时,牧民留下了六头绵羊,一对成羊,两对小羊;一匹驮物的孕马,一顶毡包;一套简单的生活用具;五十斤杂粮(高粱、荞麦、谷粟、青稞)。这些差不多是牧民家的全部家当了。(牧民有了钱,又熟知赶集之所,可以重新操办一应物事)母马能否顺利产下小马还要些时日,这小羊要养大,大羊生小羊,至少也得过三个月,这三个月也不好确定能不能幸运地遇到过往的行脚商,所以牧民和李萍交易了更多的粮食。在碰到行脚商之前,李萍和郭进母子两就只能数着一粒粒杂粮过日子了。
从一个成年人转生到另一个世界成为一个小小婴孩,需要一段时间来调整心态,这段时间以来,郭进大半都在修炼中,他修炼的这套功法果然不凡,除了在经脉中修炼出真气外,这套功法对精神力的增长也大有益助,这段时间以来,郭进不但惊奇的发现他的精力异常充沛,完全没有一般婴孩那样贪睡,而且他的六识也变得敏锐起来,周围五米方圆内的任何异动都逃不过他的感知。这让郭进欣喜不已,经常忍不住在心中大叹:果然不愧是道家正宗功法!
人只要专注于某一样事物,就不会觉得时间的久长,让一个能跑能跳的成年人,立马去适应一个婴儿的角色,过着只能躺在床上吃喝拉撒的日子,正常人都是难于忍受的。幸好郭进此时沉迷于修炼,并不觉得生活枯燥。
竟管如此,只要不是在练功的时候,郭进都在努力着重新学习行走。同时也顺带着锻炼一番筋骨。(当然,锻炼筋骨的方法他脑中多的是)从翻身、坐起、爬行、站立,到摇摇晃晃地弃墙行走,在各种功法的一起作用下,郭进竟然只用了一个月时间就学会了直立行走。不过也幸好郭进和母亲生活在塞外苦寒之地,这里也十分的荒凉,常常一个月也见不到一个外人,所以郭进才敢肆无忌惮的表现出他的特异来。而母亲也只会感到高兴,不会有别的什么想法。不然的话,郭进可没这胆子冒着被当成妖怪的风险来表现他的特异。
当然,这期间还有一件令郭进很难堪的事,就是做健康宝宝都必须吃“母奶”,从生理的需要来说,“母奶”是不得不吃的,这可是幼儿身体打好基础的大补啊,可从行为上来说,就算郭进不想吃,他也没办法反抗母爱的天性。(其实他还是蛮享受这种感觉滴)不过,怎么说郭进的思想是成年人,心理年龄甚至比现在的母亲都大,怎么说他心里还是有点疙瘩的。不过还好,这一让郭进十分尴尬的过程并没有持续多久,草原生活的困苦,很快就让母亲只喂了郭进一个月便断了奶,之后,随着母马、母羊的相继生养,郭进也就只能交替着跟羊儿、马儿抢奶吃了。别想歪了,郭进是被逼的。李萍对于只给孩儿喂了一个月的**很是愧疚,既然她自己没有**了,用羊**马**代替也是一样。于是,郭进每天都在母亲的监督下喝到了足够的**,不喝都不成,只要郭进一犹豫,母亲立刻就红了眼圈。没办法,郭进只得每天坚持喝**,风雨无阻,他心中的郁闷可想而知。
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郭进的小身板就像被施了化肥的作物一般,腾腾的直往上冒。在他出生的第三个月,就长得和平常两岁大的幼儿差不多。母亲没有育儿经验,对于郭进身上的异常没有注意到,但郭进自己却是吓了一跳,他急忙仔细的查看了一番自己的身体,直到没有任何异常的发现后,他才松了一口气。既然身体没什么问题,郭进也也就顺其自然,该干嘛干嘛,他还巴不得快点长大呢!
可有一件事却令郭进感到很是烦恼,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他现在的饭量已大得出奇,只喝奶*容易饿不说,而且那可怜的母马、母羊供给了他主后再喂养小羊、小马却是不够了。相应的,饭量大增之后,家里的情况就不太乐观了,粮食的消耗速度明显加快,而小羊和小马要断**却还有一段时间,就算想用它们换钱也是不成。但郭进也是没什么好办法,肚子饿了那是生理反应,再加上他现在又是长身体的时候,知道不能亏待了自己。他也只好跟着母亲一起喝麦糊过日子了。只是这这东西实在是难以下咽,这让他不由得想念起前世穷苦人家也能吃上的白米饭,真是令人郁闷啊!
在这期间,郭进也不是没想过去他出生的地方挖出些武器变卖以支家用,但想想也就算了。他现在还小,还处在母亲的严格保护之下,根本就没有机会。虽然他现在已能走路,也有自保的能力,但母亲不知道啊,(也没敢让她知道)而且这一个来回就需要好几天,母亲还不得急死啊!这可不是他想要的结果。
至于要母亲带着他一起去?那就更不用提拉。郭进要是真那样干了的话,母亲还不把他当妖怪看啊。这可不是在说笑,先前郭进的特异表现可以解释为天生的话,母亲还是可以接受的。毕竟在这苦寒之地,母亲只怕还巴不得他快快长大,能力越强越好。可要是郭进表现得太过了的话,有可能会适得其反。
更何况母子两才刚刚过了几个月的安生日子,母亲舍不舍得还得另说呢。
郭进才三个月就异外的断奶吃饭,使家里本就不多的粮食更见紧巴。但就是这样,每次吃饭,他仍是满满的一碗浓糊,而母亲却是稀可见底的清汤。这个世界的母亲,正如他前世小时候目不识丁的农民母亲一样:慈爱、善良、朴实无华,对子女全心全意地投入,无怨无悔的付出。这就是血浓于水的亲情啊。(前世他长大就混了黑道,母亲自然不待见他拉。在农村,穷点没什么,苦点也没什么,但就是不能丢面子)
此时已是寒冬腊月,草原的天色也暗得特别的早,夜幕下寒风肆虐,狼嗥声也不甘寂寞地此起彼伏。矮小的帐篷里,相依为命的母子更显得弱小无助。(郭进当然是装出来的)每当到了这时,母亲尽管亦是害怕得浑身颤抖,却仍是侧卧着将郭进紧紧的护在怀里,在她的简单想法里,若是恶狼来了,第一要紧是便是藏护好自己的孩子。也许是郭进所占据的身驱与母亲血肉相联的缘故。在郭进的思想里本就让他心中感动不已的母亲,竟渐渐成了他生命里最重要的亲人,无可替代。
“妈!”一个月之后,看着瘦得只剩下骨架的母亲,刚学会用娇嫩的嗓子发音的郭进,原本想再过一段时间在表现出来,但此刻他再也忍受不住心中的触动,终于放开了心防,仰视着母亲满含眼泪大叫到。
“哐铛”的一声,母亲一幅不可置信地摸样看向我,一失神,手中的木盘滑落在地上。(郭进大汗,母亲果然被惊住了)
“靖儿!好孩子!靖儿!”母亲的反应却出乎了他的意料。只见母亲静静地蹲下身子,一把搂住他,有些失声地叫到,两行热泪一瞬间就淋湿了他的肩头。
李萍此时的心中百感交集,孩儿这么小就能说话,她也吃了一惊。她就算再不晓事,也是知道眼前的婴孩有些特异,但巨大的惊喜却让她把这些都抛在一边。她心中有如走马灯一般掠过亡夫的面容,仇人的狞笑,金兵的追杀,草原的苦寒生活,但这一切随即就被欣喜所冲淡。孩儿的这一声让她心里所有的委屈都消失得干干净净。
第五章 相依为命(上)
学会了行走、说话,总算是恢复了一个成年人的正常行为。平日里母亲教习汉语,据她说是临安故乡言语,从母亲那孤寂的念叨中,郭进也知道了“母亲”闺名李萍,临安人氏,父亲姓郭名啸天,为避战祸从山东辗转到临安,后来被一个叫段天德的狗官害死,另一个叫杨铁心的听说是他父亲的结义兄弟,一把锋利的匕首上面刻了个“康”字,听说是一个叫丘处机的老毛子送的。这个信息不禁让郭进有些瞠目结舌,头脑一阵发昏。紧接着他又得知现在身在蒙古。这就让他更是浮想联翩,难道他这个“郭进”就是《射雕英雄传》中的那个“郭靖”不成?
这个发现让郭进欣喜不已,这一番机缘巧合,让他来这古代世界,替代了小说里郭靖。以他对小说的了解,(就算没看过小说也不打紧,电视剧总算看过吧)在这个古代世界要生存下去就容易许多了。当然,就算郭进不知道这些情况也无所谓,以他现在比前世最颠峰时还要高的武力,想混出点名堂出来也不难。但没个指导的话,他想要有书中那个家伙那么好的运气就不太可能拉。估计光摸清楚情况就得耗费大量的时间,
有了指导方向后,郭进(前文说过,古代没有汉语拼音)心中一片亮堂,脑海中马上就有了一点想法,对于未来前途的想法。他可不想按照书中的路线发展,他又不是受虐狂,为了救一个根本就不会有生命危险的家伙而白白的挨一顿毒打。要知道,他那时可还只有六岁呀,也真亏术赤那个家伙下得了手!
在前世作为一位强者,郭进从来都不屑于用装可怜来博取上进的机会。现在在这里,他也同样不会为了博取铁木真的好感而委屈自己。而且他现在还不足一岁,实力却比前世还要强,没道理会比前世混得差。以后就算要跟着铁木真混,也应该是他主动投效才对。
现在多想也是无意,反正郭进还小得很,时间也很充裕,打好了基础再说其他。于是,在之后的时间里,除了每天必不可少的打坐练功,郭进也加大了在户外的运动量。主攻形意拳。到不是说形意拳有多厉害。它再厉害,比得过郭进此时已修炼多时的道家功法么?作为内家拳的代表之一,郭进看中的是它能调理内腑,精确控制体内气血运转和肌肉运动的功效。虽然一时难以大成,但郭进又不是想靠着形意拳打天下,只不过是利用它使身体快点发育齐全。不然的话,他顶着一副婴孩的面貌,怎么做得了事?
李萍这段时间很是疑惑,不知道孩儿哪里来的那么充沛的精力,整天折腾不休。本来孩儿越能折腾,就越能说明孩儿身体康健。这是好事,加上她自己要忙的事情很多,没工夫照料孩儿,也就随孩儿折腾去。可谁料到孩儿玩着玩着,竟然把她藏在隐*处的匕首给找了出来。这可把李萍给吓坏了,她连忙就把正被孩儿当作大刀练习劈砍的匕首给抢了过来,并且还狠狠的训斥了孩儿一番。可没想到,刚刚消停了没几天的孩儿就缠着她要柄木剑。
李萍本来是不想答应的。作为一个宋人,而且还是临安人氏,她也是深受儒家文化的熏陶,和普通的宋人一样,骨子里也很是重文轻武,认为男儿读书才是正道。所以李萍并不想孩儿习武。可她转念又想到,这里并不是大宋境内,周围的环境也充满了危险,有一技在身也是好的。在心中权衡良久,李萍最终还是很勉强的给孩儿郭进做了一柄粗糙的木剑。
郭进哪里知道母亲心中的挣扎。拿到木剑后,他就高高兴兴的练习最简单的劈砍来。现在是什么时代?中世纪的古代!这个时代的人可都是用冷兵器干架的。虽然也有最原始的热兵器,但人们还是以冷兵器为主要干架武器。而且这里还是还没有统一的蒙古大草原啊,时刻都有战斗发生,形式混乱不堪,没准什么时候就得赤膊上阵。郭进可不愿意空手对敌。虽然他并不怎么害怕,但有家伙在手,信心岂不更足?
别看现在郭进还是一副幼儿的小身板,但他现在的力气可不小。郭进偷偷摸摸的实验过,他现在单手的力量大概有六十斤的样子。(按后世的算法)以郭进现在的年龄来看,足可以说得算是天生神力了,这时代一般的制式兵器根本就不在话下。只是限制于身体还没有发育齐全,郭进现在只能用一用小型号的兵刃而已。
郭进可不是书中那个为复仇而生,唯师命是从,傻头傻脑的家伙。如果真要让他去杀段天德,杀完颜洪烈,那对于他来说并不是什么难事,不过在杀人之前要好好考虑一下后果,是不是当时的他能够承受得起。反正这些只不过是母命而已,早点晚点问题不大。现在郭进要考虑的是如何尽快的建立起自己的势力来,需要从那些方面入手。
上苍只会将机会给予那些有准备的人,现在的郭进要做的是,尽力打下更好的基础,磨刀不误砍柴功,为了那一刻,从现在开始,郭进就要着手做好一切准备,好打有把握之仗。可怜那只还未断奶的小黄马,自已才刚刚学会站稳,就要遭受郭进这胖嘟哮嘟小子的糟蹋。不过未训练的小马骝,性格很是暴烈,根本就不将郭进这站着跟它差不多高的小子放在眼里,只要他一翻上马背,就又窜又跳,不时来个打地滚,或横冲直撞,急奔急停,郭进再被又甩又撞出去好几次后,终于恼羞成怒,挽起袖子狠狠的教训了一顿小黄马,这才让它老实起来,乖乖的认打服输,安分的当起它坐骑的角色来。
艰苦的日子在忙碌中竟不觉得太过难耐,现在已有半岁的郭进又长高了一点,和普通的三岁大的幼儿差不多。不仅身高长了,力气也跟着大了不少,单手大约有七十斤左右的力道。在真段忙碌的日子里,郭进终于把体内的先天元气都转化成了在经脉中流转不休的真气。他到也不知道这些真气是否就是传说中的先天真气,不过它们的威力及其惊人这一点郭进还是很清楚的。幸好他在实验体内真气威力的时候选择在荒地里,荒地直接就被打出了一个脸盆大小坑来,当时还把他给吓了一跳。不然的话要是在家里来上这么一下的话,那后果就不堪设想了。到是母亲被他弄出来的响动给吓了一跳,她急忙赶来见孩儿郭进没什么异状,这才放下心来,当然一顿牢骚是少不了的。
第六章 相依为命(下)
小黄马这时也长大了不少,已有成年骡子大小,现在的郭进对于它而言算是名副其实的小不点了。但可惜的是,身体上的巨大变化并没有改变小黄马的处境。它依然每天都要接受郭进的糟蹋。不过随着郭进骑术的提升,它的待遇也好上不少。至少不用经常被恼羞成怒的郭进给迁怒,弄得太过狼狈。
为了减轻一点母亲的负担,郭进在锻炼的间隙也会自觉帮助母亲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像收晒马粪、牧牧小羊,放放小马,到树林里捡些草菇、拔些野菜(辨别草菇、野菜技的技能都是前世就会的)抓一些小动物,改善一下食谱。
这一小片牧民遗弃的水草地,背靠北边有一处小树林,想来当初牧民选在此处安置帐篷也有借之挡避风寒之意。李萍身子好转后,总是借闲拿着斧头,砍些树枝,在孩儿郭进的帮助下,一点一点,一寸一寸地在帐篷依临处搭了一所茅屋,畜养牲口,又作了一辆小纺织车,将日常羊儿兑下的长毛纺条织毡,缝制成衣物被褥。李萍看着这已有模有样的家,脸上不觉露出了一丝微笑。对于现在的生活,她很是满足。在她看来,平平安按才是福。等孩儿长大后,如果他有本事的话,她就会要孩儿去抱父仇,以慰亡夫在天之灵。如果孩儿长大后没什么本事的话,那就让孩儿在这安安心心住一辈子。
在这期间,郭进趁着母亲放心的让自己练习骑术的当口,悄悄的骑着小黄马返回了他的出生地,挖出了那些埋在土里的武器和破烂衣甲,经过十来天的忙碌,终于把这些东西全部转移到了离家不远的小树林里藏好。直等一开春,他就要将这其中的一些以后用不到的东西在集市处理掉,也好让家里的日子好过些。
在大漠中苦苦熬过了这段最艰难的日子。直到开春,行脚商还没有等到,家里的粮食再怎么省吃俭用,也到了见底的时候了。正当郭进忍不住想要将冬天偷偷打猎藏好的腊肉取出来,以备不时之需的时候,转机就来了。
也幸好老天仍旧眷顾李萍母子两,这日阳光普照,草地上也鲜见冰雪了,一早就有马蹄声从家门口掠过,李萍急忙出去查看,因不通蒙语,比划了老半天她才知道离这五十里外的鄂嫩河边近几日会有一次集会,牧民熬过了一个严冬,正好借此交易日常所需。
李萍闻迅大喜,当即就决定跟着牧民去赶集。收拾好一应物事,套好上次牧民留下的木车,李萍不放心孩儿一人看家,执意要带着郭进同往,草原人本性质朴,若不是来了饿狼、强盗,倒是不用怕家里的东西被人偷走,再说家里也没有什么好偷的,在草原上绵羊到处都是,根本就不值当。反而若是真不幸来了饿狼、强盗,留孩儿一个半岁大的小孩在也不顶事,虽然孩儿平时的表现很是特异,但那终归只不过是一个不足岁的幼儿而已,能顶得上什么事?到时一切都得听天由命,她可是放心不下。
郭进对此却是很不一为然,心说恶狼和强盗来了那才好呢,至于到时谁抢谁,谁吃谁,那就要看各自的本事了,反正他是一点都不畏惧的。但可惜母亲一点都不知道他的本事,有此担心那也是情有可原。郭进虽然对这所谓的草原集会没有什么兴趣,但碍于母亲的坚持,他也就不情不愿的跟着上了马车。想想也是,郭进前世什么样的市场没见过。在这中古时代草原上的集市能有什么看头?在这里生活了半年多,郭进可是知道这里的生活条件有多差,普通牧民们的情况都差不多。总之一句话,大家都很穷!
有马车代步,五十里的路程两个多时辰便到了。此时已近中午,那集会地点临靠河边,倒是一处开阔之地,交易牛羊马匹的牧民们依着河岸,用木栅栏围成一个个圈栏,牲畜都集中在圈栏中。河岸水草丰盛,牲畜渴了也方便就近喝水。木栅栏围成一侧,留出一条主道来,另一边却是大小不一的众多帐篷,排成了一条线,帐篷门口都铺了皮革,摆放着各式各样的交易品,粗瓷、杂粮、药草、食盐、皮毛、茶砖、兵器、糕点等等,应有尽有。
往来交易的人群亦是不少,放眼粗略估算一番,至少也有千人以上,除却大半草原牧民外,其中的行脚商倒是民族各异,西夏、回壮、契丹、女真、藏族、蒙古,这些草原民族让郭进大开了一番眼界。当然,他是分不清楚这些民族的,都是临近的摊贩热情介绍的。也真亏了这个家伙会说汉语,虽不流利,但还是能够交流清楚。就因为这个,郭进和母亲干脆把地摊搭在这个家伙的旁边。也许是这位大叔太过罗嗦,除了郭进和母亲外,这附近的其他摊贩都离得这里远远的。郭进到是对他的罗嗦毫不厌烦,反而津津有味的在一旁听他侃大山,以便从中发掘一些有用的消息。那位大叔见郭进认真,脸上的得色一闪而过,精神头更足了,不其烦的向他介绍着集市内外的一切。
这时,不远处的一个兵器铺子引起了郭进的注意。卖兵器的是一个身着长布衫的老头,应该是个汉人,草原上的牧民是不会有此穿着的。这还是郭进在草原上看到的第一个汉人。(母亲不算在内)他不禁多看了几眼,在他的观念里,沦落到漠北的汉人还是极少的。
也不知道这老头怎么会流落到这里来。也许是同为汉人的缘故吧,郭进一看到那老头就有种十分亲切的感觉。他的心里甚至还起过要拉拢那老头的想法,不过想想也就算了。他现在还穷得很,身家估计还比不上那老头!郭进并不是一个同情心泛滥的人,而且在实力还不到的时候,他也没那资格去同情他人。郭进看中的是那老头手上的技艺。如果那老头没有一手打铁功夫的话,那他凭什么摆摊卖武器?要知道,在草原上兵器可不是一般的稀缺,那可是实实在在的硬通货。众所周知,不管是大辽还是大金,它们对于草原部族的戒心很足,时时不忘打压,为了防止草原部族的实力进一步扩大,明文严令不许片铁进入草原,这就使得草原各部族严重缺乏铁制武器,铁制武器在草原上完全可以当作货币来用,而且还是价值很高的那种。(这也就是郭进为什么会那么看重那些埋藏的兵器,不辞辛苦来回搬运的原因所在)到也不是说草原上没有矿藏,事实上蒙古草原地区的矿藏还很丰富,但没有大量合格铁匠的帮忙,根本就不懂这些的草原牧民们也只得抓瞎,
事实上,现在这个时候的草原地区除了牛羊马匹不缺之外,其它的什么都缺。在技术方面更是突出。如果不考虑草原民族那凶悍的战斗力的话,在此时他们确实非常落后。只看那老头生意的红火程度就得知一二。在郭进看来,老头那儿的武器质量实在不咋地,在中原地区估计连二流水平都达不到,可在这儿那老头俨然已是高手大匠!
不光武器摊上的生意红火,李萍这儿的服装生意也是红红火火。草原牧民平日都是以羊皮袄着装,缝制皮袄容易,纺织羊毛衫却不会,想不到这羊毛衫保暖、透气、舒适度都比羊皮袄优良许多,物以稀为贵,那些牧民欢喜,倒肯下血本,一头成羊换一件羊毛衫,李萍心中甚是高兴,知道总算找了条出路,以后的家计多了份依靠。(想想看,冬天到还没什么,羊皮袄一样保暖,可到了夏天羊皮袄的不透气就很是令人难受拉)
只是可惜了家里羊少,再怎么拔毛助长也才织了一件成人衫,孩儿郭进身上一套儿童装,李萍仍是穿着从死兵身上扒下来的皮袄。看到羊毛衫的行情上涨,郭进欲脱下身上的羊毛衫交易,但所谓慈母手中线,爱子身上衣,李萍却是坚持不肯,旁边有牧人看到郭进身上的羊毛衫织得很精致,想要买下郭进身上的羊毛衫给家里小孩,牧民瞧得心急,价钱一下子就出到了一头成羊外加一头小羊。有这等好事,郭进当然不会放过,他转身躲避着母亲,硬是手脚并用地脱下羊毛衫递给了牧民,牧民喜呵呵地接下,怕李萍不舍追讨,丢下两只羊,转头就跑开了,不给李萍反悔的机会。
李萍心中有些气愤,又有些无奈。她狠狠的瞪了孩儿郭进一眼,在郭进的连连讨饶声中此事也就不了了之。说到底,还不是家里太穷了,连这么大点的孩儿都知道要挣钱养家!李萍多此很是有些黯然。可她哪里知道,现在郭进为了积攒资本,可是什么都干得出来。他这次可是偷偷的带来了二十把匕首,只是一直都不知道要怎样才能安全的卖出去?为这事,他都快急出心火来拉,哪还有工夫来关注母亲的神情变化。
第七章 草原集市(上)
这段时日的相处以来,孩儿郭进的表现有些特异,李萍全都记在心里,并没有什么特别的举动。如果是在以前,她肯定会寻根究底,将孩儿身上的秘密全都发掘出来。可现在情况不同了,草原上的环境太过恶劣,家庭的负担更是让她感觉有些不堪重负。在这种情况下,竟管孩儿郭进还很小,但孩儿越是表现出超乎常人的能力出来,李萍反而越是高兴。因为这就表明孩儿郭进已经有了一定生活能力,也能减轻她身上的一些不必要的麻烦。(比如:哄孩儿喂食洗尿布等等)
李萍同时也知道孩儿郭进超乎一般小孩的懂事,心中明白孩儿这样做只是为了多添家计,让家里尽快的摆脱贫困的境地。见孩儿没了羊毛衫,衣着立显单薄,李萍淌着眼泪,急着要解下身上的皮袄给孩儿披上。郭进这才反应了过来:这怎么成呢?他体内的真气无时无刻都在运行,体内的能量时刻都在增长,外面的冷空气对他根本就没影响,加不加衣都一样。但母亲就不一样了,她的身体本来就不太好,可承受不住这样冷的天气。于是郭进就急忙上前紧抓住母亲的衣襟,坚决不让她脱下皮袄。
这下李萍急了,心说这可不行,孩儿要是冻坏了咋办?她急忙连哄带吓的硬要把身上的皮袍脱下给孩儿郭进。可她却没想到孩儿郭进人小力大,又不肯松手。李萍竟是挣脱不开,两母子一时倒也争执不下,僵在了那里。
母子两这边的动静大了一些,人群中瞧过来的好奇目光一时间就多了起来。李萍毕竟是一个妇道人家,脸皮子薄,见都把周围的人给惊动了,心里一慌,手上的动作就衿持了许多。他毕竟深受儒家文化的影响,没有一般草原女子那样放得开。只不过李萍这几年重担在身,是家里的支柱,经过了一番风霜的磨砺后,到也不会在大庭广众之下像南边宋国女子把般扭捏作态。,但心中难免就有些尴尬。
郭进见母亲冷静了下来,连忙趁机劝说母亲,笑呵呵直说自己不冷,拉着母亲的双手贴到了身上。郭进在前世怎么说也混了十几年社会,在人情世故方面可以说是个老油子了。怎么会看不出母亲此时的尴尬,他可不希望母亲太过难堪。小事而已,犯不着如此。见母亲不在那么坚持,郭进当然会抓住机会。不过想想也是,就算是在后世,被人群这么围观。只要不是脸皮厚比城墙,被围观着心里多多少少也会有些尴尬的。那就更别说是在这中古时代儒家文化盛行的年代了,母亲的表现已是大大的出乎了郭进的意料。
可能是感觉到孩儿郭进身上持续传来的温暖,想及孩儿平时特异的表现,而且李萍在雪地产子的时候,当时还在腹中的孩儿还救了她一命。想来孩儿是不怕冷的了,李萍这才大松了一口气,只是她还不时要探一探孩儿的额头,看孩儿有没有受冷。
经过了这一段小插曲后,周围的牧民对于这一对母慈子孝的母子两都是赞不绝口,设身处地的想一想,如果他们碰到这种情况的时候,他们的子女会怎么做。虽然草原上的风俗和中原有些不一样,但人们在碰到能感动他们的情况时,心中多少也会有些触动。
卖完了羊毛衫,郭进和母亲的双手就空了下来,接下来就是买些杂粮、油盐等生活用品回去。在草原上,牧民之间仍大半保留着以物易物的传统。这或许是因为草原上的生活物资太过匮乏的缘故,牧民们最需要的是粮食物资,而不是什么金银货币。只有粮食才能在最困难的时候救他们的命,至于金银货币,它们能在关键的时候当充饥物吃么?
可那些贩卖粮盐的行商却是要真金白银交易,对他们来说,越少累赘越好。所以一般牧民要买粮盐,先得将牲畜卖给收购牛羊马匹的商人,得了真金白银,再向行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