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赤色黎明-第46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乘坐中国方面的飞机到中国的途中,裕仁还一度认为中国人可能会在飞机上动手脚,搞出空难什么的。因为在同一架飞机上还有众多裕仁信任的前大臣与一众亲王。一旦飞机“发生空难”,这可是比啥都能更轻松的解决问题。

等到飞机安全着陆之后,裕仁的心总算是落回了肚子里头。

在接下来的旅行访问中,裕仁以及那些旧派人物们彻底震惊了。中国原本给日本的感觉是土地广袤,人口众多。亲眼看到中国的平原、山区、工业、农业、军队,这些日本旧上层算是理解了北一辉背后到底站了一个什么样的巨人。

铃木贯太郎精通海军,与天皇裕仁等人一起参观了中国的船厂之后,裕仁倒是没看出什么门道,只是感觉巨大的造船厂人多,设备更多,效率好像很高的样子。那些巨大的工程设备让普通人显得无比矮小。

看着铃木贯太郎以及前海军军令部总长伏见宫博恭王那傻呆呆的模样,裕仁也知道这里面有问题。等到参观结束,裕仁问起了铃木贯太郎到底是怎么一回事。这位日本海军的老英雄竟然不知道该怎么回禀。前海军军令部总长伏见宫博恭王是位货真价实的海军专家,再说都是自家亲戚,他性子还挺直率,所以干脆就说了实话。

听到中国大连的造船厂这么一个生产基地的造船速度是日本整个国家造船速度几倍甚至十几倍,裕仁也傻了。中国有四五个大型造船基地,那岂不是说整个中国的造船能力将是日本的十几倍乃至上百倍么?

前海军军令部总长伏见宫博恭王作为海军军官出身,他很怀疑中国造出的舰艇质量,所以他申请带了一群海军的老家伙们亲自参观了舾装,也挑了一艘刚舾装完毕的中国3500吨的驱逐舰进行了试航,这艘驱逐舰表现出的良好的性能,让日本的海军专家们都傻了眼。

裕仁的两位军事方面的海军老师是海军军神东乡平八郎,所以裕仁也极力要求上舰。军舰连续实施s型高强度机动,甚至在海面上以高速实施了最小半径的圆形机动的时候,很少上军舰的裕仁被颠簸得不行。可这么一个半吊子也能感受到这艘非常普通的中国军舰的性能。

这可是3500吨的驱逐舰,而不是小游艇。高强度的机动会导致脆弱的舰艇结构遭受损伤,如果舰艇整体强度很差,只怕会在这样的高速机动下自行解体。

试航结束之后,前海军军令部总长伏见宫博恭王与铃木贯太郎都向裕仁承认,使用了焊接工艺的中国军舰的质量在采用了铆接工艺的日本海军军舰之上,还是远在日本海军质量之上。听了这些值得裕仁信赖的海军专家们的意见,裕仁是真的相信日本海军不是中国的对手。

在这个日本传统的强势产业上都彻底落了下风,日本代表团真的没了信心。至于中国一直表现出领先优势的其他产业上,日本只有参观学习的份。

见识了中国大平原上那种高度机械化以及科技化的农业,见识了中国江南精华地区那大量使用小型农用机械的精耕细作的农业,被中国一亩地施用近十公斤化肥的“奢侈种田法”。日本高层中间不少人内心就叛变了。他们倒不是真的想故意无视中国的进步,而是这帮家伙从来没有机会这么系统的见识中国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家。那些敢真的说中国“好话”的家伙们都会遭到日本上层有意识的“过滤”。现在亲眼看到一个如此强大的中国,特别是乡间那些会开拖拉机,甚至会开飞机播撒农药的女农家飞行员。裕仁甚至乘坐了普通的农村女性飞行员驾驶的飞机上天兜了一圈。那位穿着普通劳动布服装,喜欢在嘴里刁根烟的飞行员的爽朗姿态令日本上层终于认识到了什么叫做“现代劳动”女性。

中国的女性们得到了如此的解放,这些解放对她们来说是如此的自然。一同来访问的裕仁夫人则看傻了眼。当然,这位贵族夫人最大的收获是终于用上了卫生巾。日本皇族们臭规矩太多,在中国,女性们因为要参加劳动,女性们也全部投入了社会劳动领域,所以这些能够方便生活工作的产品完全普及。

在参观过程中,日本参观团还注意到一件事,现在是战争时期。而中国国内普通民众对战争的感受仅仅来自于报纸。中国正在与英国在西太平洋与印度洋进行着战争,并没有出现全面动员备战的迹象。

这些令日本上层感受很深,为了能够凑起与满清的北洋水师战斗的军舰,天皇都节衣缩食的捐钱。要是日本投入这么一场战争,国内不知道要紧张到一个什么程度。可中国除了玩命工作之外,一切几乎照旧。这证明了一件事,中国随时有能力在维持现在战争的情况下,临时组织对日本开战的兵力。

尽管日本天皇裕仁以及这些前来参观的旧上层对北一辉的态度还是极度敌视,如果有机会的话,他们会毫不迟疑的把北一辉凌迟处死。但是这些家伙们对北一辉采取的政策也有了全新的认识。无论如何,此时都不是与中国对抗的时机。

中国向日本开放的市场是日本急需的,中国向日本提供的原材料也是日本急需的。现阶段要是强行起来把北一辉干掉,中国翻脸之后,日本已经逐渐恢复的经济立刻就会崩溃。那时候日本旧上层要面对的就不再是有足够理智的北一辉,而是大量愤怒的毫无理智的日本青年。那些人到底会干出什么,日本上层甚至不愿意多想。

参观了中国的时候,日本上层还看到了另外一件他们极度反对的事情。中国社会的反封建实在是过于强大了,新中国现在的领导阶层与旧上层之间来了一次彻底的切割。那些能开飞机的女性都是货真价实的农村劳动者,接待日本这些身份高贵的访问者的人民党人员,大多数都是农村出身,上了学之后选择了自己的工作。

中国的旧有门阀处于全面崩溃的境地,新一代的中国官僚阶层出身非常普通。在中国上层更没有留下旧门阀的自留地。这是一个全新的中国,是一个令日本旧上层感到恐惧的新世界。

如果日本革命真的走到这一步……,这次的参观者们都感到一种难以形容的恐慌。

第六卷 起伏 第127章 乱战(六)

英勇的波兰人向德国人发动进攻后,德国最初稍微有些混乱,波兰“先发制人”的进攻打乱了德国的进攻计划。

但是波兰方面并没有相应的后续进攻计划,他们采用的战术还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的战术。即便是波兰骑兵尝试撕开德国后续防线,落后的技战术让波兰军队在德国井然有序的防御和反击面前全然没有了效果。

德国迅速调整了军事计划,原先的三路围攻继续展开。以装甲部队为先导的德国军队势如破竹,空军只用很短时间就解决了波兰空军。蕴含着后世宽正面大纵深,以及低空一体化的战法根本不是波兰能够抵抗的。一周之内,德国人就把在空军打击下完全失去指挥能力的波兰军队打得落花流水,德军先锋一路冲到华沙城下。

苏联此时也从背后插了波兰一刀,苏军也开始向波兰方面进攻。德国与苏联很快瓜分了波兰,复国20年的波兰再次亡国了。这次亡国比上次还彻底,上次好歹波兰王国还存在,只是国王变了俄国沙皇。这次德国与苏联的瓜分,波兰彻底不存在了。

1939年6月28日,在印度的英国海军大臣丘吉尔得到这个消息之后,立刻坐飞机飞回英国。这次的事情弄到内阁首相张伯伦灰头土脸,但是内阁还没有太多反对张伯伦的人。英国上下都没想明白,为什么波兰这队友居然如此的奇葩,主动对德国发动进攻。

刚构架的反华同盟,半年内就有一家灰飞烟灭,英国现在考虑的是要不要对德国宣战。议会里头主张宣战的有,反对宣战的也有。毕竟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不少英国人痛骂当时的首相。认为英国为了包庇一个弑君犯而引发世界大战是愚不可及的事情。不管是塞尔维亚当地政府是个什么态度,塞尔维亚人就是刺杀了奥地利大公。这种事情要是搁在英国头上,英国只怕也不会比奥地利人更加宽容。

这次的事情同样如此,英国的确是给了波兰一些安全上的保证,但是波兰自己对德国先动手,那德国的做法就不能称为过份。

丘吉尔作为强硬派的代表,听了议会里面这种“狗屁论调”气的是怒发冲冠。“邪恶的中国已经和邪恶的法西斯主义合流了!在这种时候,我们除了站起来彻底扑灭这两个邪恶国家之外,难道还有别的选择么?”

这也算是一部分英国议员的观点,但是对于是否再来一次全面战争,英国方面还是有大量议员对此颇为不安。上一次欧洲战争,英国在战场上消耗了数百万的军人。这次英国并没有付出这种代价的心理准备。

而海军大臣丘吉尔在议会坦然说道:“在死光最后一个印度人之前,我们一定要和敌人战斗到底。”

这么信誓旦旦的话让一些英国强硬派都忍不住想笑。在上次战争中,英国为了能够凑起发动冲锋的炮灰,大量使用了殖民地军队。给他们嗑药之后,黑人部队尤其看着劲头十足。但是波兰战役发生的突然,过程同样突然,德国人以前所未见的战术轻松在一周干掉波兰军队,三周内就把波兰给瓜分了。

军人不是木偶,上一次世界大战还需要冲锋炮灰的话,就这20年的军事科技发展,炮灰真的成了炮灰,根本连派上用场的可能都没有。所以立刻有议员表示了反对。

倒不是英国人对死些炮灰有任何怜悯,把这些炮灰运到英国,让他们送死可是要花钱的。如果这帮人只是按照字面意义上去送死的话,这是赔钱买卖。

既然是提出反对意见,大家说话就很是刻薄,有议员非常不厚道地问道:“海军大臣阁下,在让印度人解决德国与苏联之前,能否让他们解决更靠近印度的中国呢?”

丘吉尔本性上是个大言不惭的家伙,也可以说是个精明的投机作秀流氓政客,这种根本没有羞耻心的人,如此讽刺毫无作用。丘吉尔仿佛没有听到一样,继续在做着自己的鼓动,“纳粹德国与苏联都是英国最大的敌人,现在英国必须动用所有的力量来解决这两个大敌。”

大部分议员倒是能够理解丘吉尔的想法,即便是失去西太平洋,大英帝国照样是大英帝国。但是失去了英国对欧洲的发言权,英国就什么都不是。一条窄窄的英吉利海峡能够抵挡住一个未来的欧洲霸主么?英国人从来不会如此乐观。

已经有议员发现,除非有更强大的力量介入这场战争,否则英国难以承受在三条线上同时与中国、德国、苏联开战。这样的外力看来只有一个国家,那就是美国。

在英国争论不休的时候,坏消息却一个接一个的传来。首先就是中国在印度洋中有了新动作。中国潜艇部队突袭了迪戈加西亚岛的英国海军,两艘重型巡洋舰被击沉,一艘战列舰被重创。

迪戈加西亚岛是印度洋中部查戈斯群岛最大和最南端的珊瑚岛,是英属印度洋领地的一部分。英国把这里当作自己在印度洋的一个重要海军基地。中国空军惊人的表现让英国舰队实际上离开了孟加拉湾,进入了印度西部海域。位于迪戈加西亚岛的英国港口就成为英国重要的海军军港。但是英国人万万没想到,中国潜艇居然直接袭击了这里。

事件很简单,英国军舰从这里的军港出发,迎头就撞上了中国的潜艇部队。因为没想到中国潜艇部队居然埋伏到了这么远的地方,英国方面的注意力都放在海面上而没有放到水下去。这么一点失误就造成了灾难性的后果,中国潜艇部队绝对是有备而来,一轮射击之后,四艘英国军舰就中弹。这些一战后期的军舰在防鱼雷攻击上表现很差。两艘沉没的重型巡洋舰中的一艘,是损管人员经过七个小时奋战,依旧无法挽救这艘军舰。

迪戈加西亚岛距离能够维修的基地太远,这艘军舰的情况根本开不到那里去。驻扎当地的皇家海军印度洋舰队副司令选择了坐滩,希望为以后打捞减轻点难度。最后坐滩也没有成功,这艘军舰只有一截桅杆在涨潮的时候还能被看到,其他的完全沉入了海水中。英国在印度洋里面只有这么一支“八八舰队”,转眼间就损失了四分之一的实力。

坏消息并没有就此结束,7月1日,中国突袭了印度洋上南安达曼岛东海岸的布莱尔港。这里是整个安达曼群岛最重要的港口与城市。布莱尔港的守军表示中国出动了大规模的伞兵实施了空降作战。到了7月1日下午,布莱尔港最后一通电文是从地方官的官邸兼办公地点发出的,“中国军队已经包围了我们,我们已经抵抗不下去了。”

安达曼群岛位于孟加拉湾与安达曼海之间。北隔普雷帕里斯海峡与大陆相距约220公里。南隔十度海峡遥接尼科巴群岛。共有204个岛屿,以北、中、南小安达曼岛为主,有些岛屿无常住人口。面积6,461平方公里,最大的岛屿为中安达曼岛。

从马六甲海峡进入印度洋,或者从中国正在开凿的克拉运河进入印度洋,都要经过这片群岛。安达曼群岛遭到攻击,证明了中国进入印度洋的态度已经十分坚决。即便是德国的威胁近在咫尺,不少反对现在对德国宣战的英国议员们直接要求英国先与中国作战。而不要同时与中国、德国、苏联同时开战。

张伯伦从来不是一个恐惧战争的政治家,在这个阶段,他也很清楚的认识到,必须与德国开战。如果英国与波兰还有一个盟国协议的话,法国人就是单纯与波兰签署了安全协议。确定保证波兰的安全。

碍于波兰加入英国的同盟,法国对波兰被瓜分的事情再着急,也没办法抛开英国单独干。毕竟波兰是英国的盟国,法国人总不能皇帝不急太监急。最近法国人天天要英国人表态,英国也被逼急了。

张伯伦很清楚,如果此时不对德国宣战,就德国与苏联近期的热乎劲,是不要指望祸水东引能够成功。那时候英国人可就不仅仅是丢了面子,连里子也丢得干干净净。

这位政治家非常聪明,张伯伦与自己党派的成员经过了详细的磋商之后,他并没有选择发动战争,而是选择了辞职。

在张伯伦辞职之后,一贯支持对德强硬立场的英国海军大臣丘吉尔丘胖胖就被英王任命为新内阁的首相。在第一次内阁会议上,丘吉尔把他在新加坡战役时发出的那段话又讲述了一遍,“我没有别的,只有热血、辛劳、眼泪和汗水献给大家。你们问:我们的目的是什么?我可以用一个词来答复:胜利,不惜一切代价去争取胜利,无论多么恐怖也要争取胜利,无论道路多么遥远艰难,也要争取胜利,因为没有胜利就无法生存。”下议院最终以381票对0票的绝对优势表明了对丘吉尔政府的支持。

1939年7月7日,丘吉尔政府正式向纳粹德国宣战。在宣战中丘吉尔还是发挥了英国人的精明,他并没有对苏联一起宣战,丘吉尔叫唤得再响,也不等于他敢和中、苏、德三国同时为敌。

宣战结束之后,丘吉尔立刻飞往法国,与法国总理会谈。法国人傲慢的对待了丘吉尔,但是最终也在7月9日对德国宣战。不过法国也仅仅是对德国宣战,却没有对中国宣战。法国的意思是对中国可以等等再看,如果英国人能够在之后重夺西太平洋的军事优势,那时候宣战也来得及。

就在英国对法国正式宣战的当天,一个紧急消息传到了英国。中国空军在锡兰首都科伦坡实施了空降作战,7月10日,科伦坡被中国夺取。英国战士内阁感到了空前的压力。

第六卷 起伏 第128章 乱战(七)

“这是比拼国力的战争。”军委副主席兼南方战区政委李润石同志在会议上解释道。

中国极具冒险的进攻打到了与印度只相隔一条窄窄海峡的锡兰,如果普通的看法中,中国接下来要做的就是跨过海峡北上进军印度。然而李润石并没有这样的想法。根据运动战的战略,中国在海洋上有着几乎无限的空间。在锡兰的工农革命军仅仅是一个幌子,真正要动用的是海军,特别是海军的潜艇部队,目的是最大限度消耗英国的运输力量。

英国人想夺回锡兰的话,就得大量运兵到锡兰。这些士兵当然不可能背着沉重的装备泅渡到锡兰。以印度那可怜的造船能力,补充能力极为匮乏。

最重要的是,中国并没有入侵印度的计划。英国人不太可能万里迢迢从大西洋直接进去太平洋,从东边援助新西兰以及澳大利亚。这条海路路途遥远,中间也缺乏补给点。前出锡兰,完全符合最常见的军事要领“调敌之要,在攻敌之必救。”

想出这等策略并不算难,难的就是拥有这等国力。中国下饺子一样的狂造军舰,这固然是国力。征集那些操纵军舰的指战员,对这些指战员实施训练,需要大量的投入。包括定位,海况调查在内的所有的工作,都需要大量的投入。没有强大的国力根本做不到这些。

既然中国已经拥有了现在的一切,所有的同志并不觉得这计划有什么问题。相反,大家都非常赞赏李润石同志的战略谋划。按照陆军原本的想法,工农革命军是要先杀进缅甸,再从缅甸进攻印度。与现在的计划一比,这计划耗资更大,而且很难调动起英国军队。英国军队可以大量动员印度军队与中国进行战争。而中国对印度的态度则是希望能够“解放印度”,或者说,希望印度人民能够自己起来推翻英国的殖民统治。

如果中国与印度在陆地上大杀特杀,那么结下的仇恨只怕很久都难以消融。相对而言,猛烈打击英国的实力,就等于推动印度的独立运动。因为在夺取南安达曼岛东海岸的布莱尔港之后,中国还有很多意外的收获。英国人在南安达曼岛上建立了很多监狱,用以关押印度的革命者。这次突袭中,中国解放的监狱人员中有大量的此类人选。例如维内亚·达摩打·萨瓦卡。

萨瓦卡是一个真正的印度民族主义者,这位被称为印度民族主义之父的先生很有趣。陈克时空巴基斯坦的那位国父阿里·真纳不是真正的伊斯兰教徒,他常常有违背伊斯兰教禁令的行动,很多年长的巴基斯坦人都知道这一点。萨瓦卡自称是一个激进的印度教教徒,这位先生其实是个货真价实的无神论者,从来不相信有鬼神存在。他只是为了创造“印度民族”这个概念不得不利用印度教作为自己的旗帜而已。

不得不说,萨瓦卡先生作为无神论者挺唯物的。他本人对印度那从未形成一个统一国家,内部四分五裂的传统非常了解。所以才试图创造一个“印度民族”出来。而脑袋上带着印度皇帝皇冠的英国人对这种有真正威胁的家伙很敏感,所以直接把这位送进了监狱。

历史上这位萨瓦卡先生很多地方都是个妙人,他本人是个素食主义者,但是他吃肉。吃肉的理由是“不吃肉的人太娘,没有男子汉气!”

李润石同志本来也是个诙谐睿智的人,又是人民党内公认的理论家,这几天萨瓦卡先生与李润石在印度革命的事情上相谈甚欢。但是与这位印度思想界领袖的交谈,经常让李润石同志的思路转向陈克。能被英国人判处两次无期徒刑的印度思想界领袖,其认真的确比普通印度人要深刻的多,但是与陈克一比依旧显得很幼稚。

陈克在人民党中拥有不可撼动的地位,到了没有敢公开反对陈克的实际执行的地步,这并不是因为陈克多马高深莫测,除了专注以及坚持之外,陈克的个人资质谈不上多么惊世骇俗。以陈克所创立的智商情商论,以及相应的人类行为学这门科学门类来分析,陈克的情商仅仅刚够当一个领袖而已。也就是说,与陈克神一样的地位相比,陈克与别人的交流仅仅是一个人类的水平。

党内心知肚明的第二代中的三名著名接班人,李润石、伍翔宇、任培国,在情商上都超过了陈克。甚至超过很多。

即便是同志们对陈克的个人能力有着清醒的认知,依旧没有人敢公然反对陈克。因为陈克有着其他人都无法企及的长处。与其说他是一个理论家,还不如说他是一个实践者。然而陈克本人对这些理论的研究仅仅是为了实践服务的。

李润石知道自己为什么包括自己在内的三人会被选为第二代接班人,因为党内公认他们是理论方面的人才。陈克开创的理论十分恢弘,他本人是一个对理论的研究仅仅够为实践服务就行的人。陈克是以异乎寻常的实践成绩得到空前地位的一个人。

对于中国短期内的高速工业化,最大的背后推动力是陈克。李润石对此非常清楚。这不仅仅是陈克靠自己的技术向革命提供了最初的资金,也不仅仅是陈克建立了人民党,而是陈克清楚明白的让人民党的同志理解了资本的意义以及应用模式。现在中国的资本投入的大方向完全控制在陈克的手中。陈克决定了中国工业方向,决定了中国的工业农业的路线。

这就如同革命理论都基于完全相同的事实,由于每一个人的思维不同,革命道路呈现出千姿百态的实践。搞工业也是如此,完全相同的理论基础上有无数可行的路线,陈克以一己之力指出了一条路,在没有任何实践基础上,陈克是以结果来证明自己的正确。

到现在为止,结果都在证明陈克的一贯正确。再也没有人愿意反对陈克掌握中国资本营运的大方向。陈克一句话顶一万句,他不用实验就提出的方向就是人民党工业发展的方向,同志们视此为常态,认为走正确的成功道路是必然的。失败只是同志们没有理解陈克的正确意图而已。

作为一个根本不好事的人,李润石从来没有想过要通过反对谁来证明自己的正确。正因为如此,李润石越来越觉得这其中蕴含的危险。事物都是两方面的,越过了重重艰难,走过了唯一一条能够快速挽救中国的道路的同时,绝大多数人都认为这成功是如此的轻易。因为任何失败的道路都是走不到尽头,成功的道路仅仅是走完了那一百个环节。

就如中国现在重返几百年没有进入的印度洋,并且在印度洋轻易压制英国,人民党的同志唯一能够找到的理由是,陈克同志指出了正确的道路,人民党与全国劳动者一起艰苦努力,克服了隐藏在细节中的一切魔鬼,完成了工作,到达了终点。

这个解释是实事求是的,一位英明领袖带领着劳动人民完成了一项工作。这是事实。

唯一问题在于,这件事本身不是常态。而不少同志认为这样的“非常态”居然是可以复制的。李润石发现在军队高层中持这种观点的人惊人的多。陈克的职务与陈克的贡献仿佛被等同了一样,同志们相信,只有陈克这样的人,才应该获得这样的地位。换句话说,现在的地位就该拥有这样的能力,并且延续现在的体制。

李润石当然不能掀起如此的讨论,只能找人商谈此事,能够商谈的则是南方前线指挥部的书记之一,伍翔宇。作为下一任板上钉钉的国家总理,伍翔宇很能理解李润石的观点。当然,伍翔宇看待这个问题的角度与李润石大大不同。“我听说陈克主席有一个准备,他以后只保留党主席以及军委主席的职务。而且他准备把你的职务从党的副主席换为总书记。”

伍翔宇非常聪明,只是性子有点急躁。即便是结婚之后在他爱人的帮助下有很大改善,但是人的天性是很难扭转的。所以他的回答也是这么“莫测高深”。

李润石想了好几分钟才算是明白过来伍翔宇到底要说什么。接下来李润石想起来的并不是伍翔宇,而是章瑜对陈克的评价。章瑜说过,“陈克主席很多地方根本不像人类”“他是站在无尽深渊中看待这个世界的”。

只有在无尽深渊中的人才能看到真正的光明,但是能看到这点的人民党人到底有多少?能够看透这点,并且有能力有机缘沉到陈克那种深度的人又有多少?在绝大多数人眼中,陈克根本不是在无尽的深渊中,而是高高在上,光辉万丈的居于世界的顶端。这种认识本身就是错误的,但这这种认知才是最普遍的认知。

伍翔宇话里面透露的信息非常简单,既然陈克也发现了自己的地位很可能与职务挂钩。那么陈克就把除了党主席这个唯一核心职务从人民党中切割出来。而把唯一的副主席变成总书记,看似降了一级,实际上则是一种真正的保护。

以后人民党完全可以不设主席这个职务,这个职务永远只属于陈克一个人。只要后人不被那虚名所迷惑,没有傻到要用名声这种玩意来证明自己的力量。没有了党主席的人民党,一来可以有了永远的旗帜,二来还能表现出足够的“谦逊”。同时还能把有异于常人的陈克与很多麻烦进行切割。

对提出这种视角的伍翔宇,李润石有种看到真正的伍翔宇的感觉。在对实际工作以及人心的洞悉力方面,李润石觉得自己真的不如这个同志。

第六卷 起伏 第129章 乱战(八)

伊朗国王巴列维面对中国使者的时候,心情是有些激动的。因为最初他预料的情况并没有发生。那就是中苏代表一起出现在伊朗首都德黑兰。

自十九世纪以来,波斯卡扎尔王朝逐渐衰弱,不断遭受到英国和俄国的侵略。变乱四起。至1921年2月,哥萨克师军官礼萨·汗发动政变,并就任为首相。1925年,国会罢黜国王艾哈迈德·沙,同年12月,礼萨·汗自立为王,巴列维王朝正式建立。

这种篡位对伊朗来说并不是什么特别稀奇的事情。作为文明古国,伊朗经历了数千年的风雨。在中东这个是非之地,希腊、马其顿、罗马,这些历史上著名的国家都与伊朗进行过战争。而这些国家都烟消云散的现在,伊朗依旧存在。即便是伊朗国内的拜火教基本完蛋之后,伊朗依旧以穆斯林中的“异端”什叶派的模式而存在。与那帮骑骆驼的贝都因人信奉的瓦哈比派呈现教派上的敌对姿态。

陈克对伊朗这个国家的印象很好,到了21世纪,伊朗已经是穆斯林世界的工业国。不管是巴列维王朝的两位西化的国王,还是后来的霍梅尼搞出来的伊朗国家利益委员会,这个国家总是努力工业化,而且取得了长足进展的。

21世纪伊朗论坛上的年轻人讨论着服饰、流行、音乐、婚姻、育婴,还有些因为找不到对象茫然不知所措的宅男们也会发帖子。一派工业国的风格。

当然,作为一个工业化国家,各种幺蛾子的事情都避免不了。如果是比奇葩的话,世界各个工业国都可以说是大哥甭说二哥。美国这个宗教国家在与伊朗同阶段的工业化时代,闹出的很多事情也未必比伊朗宗教警察们更先进。

巴列维一世是个很强势的国王,他曾经穿着军靴杀进清真寺,暴打了辱骂王后的清真寺宗教长老。结果伊朗全国一片欢呼,可是有人出来主持正义了。这样一位强势国王权力推动伊朗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