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赤色黎明-第32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仙台师团的师团长发现了一个很可怕的事实,如果他想按照计划带领部队抵达青岛流亭地区,就要在行军中忍受来自路边的猛烈袭击。如果他想先清剿了崂山地区的中国军队再进军青岛。那么整个仙台师团的兵力根本不足以控制这片陌生的山区。反倒是作为地头蛇的中国军队可打可撤,牛皮糖一样死死黏住日本军队。想到面对的可怕局面,仙台师团师团长举棋不定,根本拿不出任何解决办法来。

不扩大防线,就会被动挨打。扩大防线,日军前哨就会挨打。以大队兵力进行攻击,被歼灭的两个大队就是结果。日军仙台师团是一个甲种师团,甲种师团又称挽马师团,辖2旅团(每旅团2个步兵联队),工、骑、炮、镏各一联队,共8个联队,加上一师团部、两旅团部的非战斗人员,整个师团兵力共28200人。人数虽然多,可这近三万人洒在整个崂山山区根本就不算什么。崂山仅仅海岸线就有87公里长,三万人手拉手,都没这么长。如果日军分兵,一部分向青岛流亭地区进发,在山里面的中国军队一定会放弃攻击日军,转而切断日军的运输线。那时候前方日军孤军前进……师团部中的推演让仙台师团所有指挥官们感到不寒而栗。

在距离日军青岛仰口直线距离不到80里的青岛要塞指挥所中,蒲观水已经得到了最新战报。日军尽管在三天前已经登陆,在工农革命军的猛烈打击下,两支日军师团都没有能够顺利进发。日军俘虏交代了两个师团的番号,兵力。根据人民党情报系统得到的最新消息,日军这次派遣了陆军海军近8万人的部队进攻青岛。青岛军分区当下有四个师以及其他部队近十二万人的兵力。以当下的战局来看,工农革命军处于有利地位。

甚至在青岛地区,炮战中青岛要塞也逐渐扳回了优势。上次青岛要塞中被俘的德军在“统一战线”的鼓动下加入了工农革命军青岛要塞防御部队。到了此时,蒲观水才明白这帮德国佬被俘后就没说太多实话。包括炮位编制,射击图的编制,德军都留了一手甚至好几手。只是知道了面对的日军当下已经加入协约国,正式成了德国的敌人,这帮德国佬才贡献出了所有的知识与力量。蒲观水是知道“统一战线”的,也接受过相关的政治培训。这是蒲观水第一次明白,共同的敌人,抓住主要矛盾,才是统一战线中最主要的动力。

有了青岛要塞建设者的帮助,近两天炮战中成效提高不少。日军在尝试实施登陆的时候,三艘驱逐舰被击沉,一艘巡洋舰遭到重创,冒着滚滚浓烟险些沉没,一艘战列舰挨了三炮。还有十几艘实施登陆的小船被击沉。加上日本海军的小规模正面登陆战彻底失败,登陆日军全军覆没。到了1914年9月26日,也就是日军在1914年9月22日发动进攻后的第四天。日本海军暂时停止了攻击,青岛正面的所有舰队都撤到了外海。

蒲观水马上发报给山东军区,汇报了当下的情况。当天晚上蒲观水就得到了回报。“蒲观水同志,军队对青岛军分区的同志们浴血奋战取得的战果表示极大欣慰。日军进攻受挫后肯定会有调整,以他们当下兵力是无法完成两翼登陆合围青岛的战役构想。所以防止日军狗急跳墙不顾一切强行实施这个战役构想之外,还要考虑另外一个可能性,日军将扩大兵力投入,甚至扩大战争规模。如果是后者的话,青岛军分区会面临更加严峻的局面。山东军区,包括军委都在做准备。希望青岛军分区能够坚守国土,决不让侵略站踏上中国的土地。最后,向青岛军分区浴血奋战的同志们致意崇高敬意。”

看完电文,蒲观水感到有些意外,中日双方有20万军人投入了战争,这已经是几十年来东亚乃至亚洲规模空前的战争,“难道这一仗还会继续扩大么?”蒲观水对此完全没有把握。

第五卷 走向 第43章 青岛防御战(四)

1914年9月27日,日本公使求见北洋外交大臣唐绍仪,在会面中,日本公使提出了一个令唐绍仪震惊的要求,“经由大总统袁世凯同意,大日本帝国出兵进攻人民党盘踞的青岛。由于要在青岛方面投入更多兵力,所以大日本帝国要求北洋政府临时将烟台租借给日本作为后勤基地。以帮助日军更好的进攻青岛。”

唐绍仪好歹是外交大臣,所以他没有立刻破口大骂。一来是唐绍仪并不擅长骂脏话,甚至脏话都极少出口。二来日本方面提出“经由大总统袁世凯同意,大日本帝国出兵进攻人民党盘踞的青岛”,这句话意味着袁世凯秘密与日本人达成了某个协议。

人民党在日军进攻青岛的当天就通电全国,“人民党为了保卫中国的神圣国土,在青岛与入侵的日本侵略者展开了激战。”

这是第二次中国军队与外国军队在青岛这个地方展开战争。全国舆论一开始对此的评价竟然并不激昂。人民党当下已经是整个中国统治阶级的公敌,中国对外国每战必败,这三十六败都败过了,人民党再增加一次败绩也不嫌多。若是以人民党的政治态度,如果他们胜利的话,声望大增,旧统治者们的末日也会降临。嘴里自然是不能说支持日本,北洋政府的官员心里面还是希望日本与人民党能在青岛同归于尽,然后由北洋来捡这个胜利果实。

在这种心态下,唐绍仪本人倒是不认为袁世凯会和日本人达成什么秘密协议。若是说袁世凯完全不知道日本出兵青岛的事情,那未免太小看唐绍仪的智商。但是唐绍仪也绝对不相信袁世凯会和日本签署任何纸上的秘密协议。当下日本公使如此理直气壮的当面用这个协议向唐绍仪发话,还真有点把唐绍仪给唬住了。

好不容易打发走了日本公使,唐绍仪立刻去见袁世凯。和唐绍仪想的一样,袁世凯听到日本公使提出的要求后,气的浑身颤抖,一连声地说道:“狼子野心!狼子野心!”却没有更进一步的说明。

唐绍仪此时已经能够大概猜出个八九,他心中暗自叹气,却不能再说什么。袁世凯也没有一定要让唐绍仪出谋划策,情绪稍稍平复下来之后,袁世凯命令唐绍仪无论如何在外交上都不能做出任何让步,绝对不能同意日本占据烟台。唐绍仪接受了这个命令后见袁世凯没有别的交代,他以马上去办这件事为理由赶紧告辞。回外交部的路上,唐绍仪心里面苦笑着,这不仅仅是日本狼子野心,袁世凯这是真正的引狼入室。

就袁世凯的表现,唐绍仪能够确定袁世凯肯定是知道日本攻打青岛的军事行动,甚至是点头默许了的。现在看,日本所图的东西根本不仅仅是一个青岛,他们早就垂涎山东。趁着这次攻打青岛,日本顺势提出更多要求。日本说的很好,“暂时租借烟台”,唐绍仪相信,加入“租借烟台”成功,日本绝对不会是暂时的。他们会想方设法把租借变成永久的。袁世凯当下绝对不可能承认,那么之后会发生什么?日本会入侵烟台?

对未来的局面发展无法判定,唐继尧到了外交部就把他的乘龙快婿顾维钧找来商谈此事。顾维钧早就得到了消息,唐继尧一询问他,顾维钧立刻说道:“岳父,这件事的关键还是英国人。如果英国人没有点头,日本也不会向北洋提出攻打青岛的要求。”

这话直接抓住了问题的关键,唐继尧觉得眼前一亮。作为外交官,唐继尧颇有涵养,他没有立刻打断顾维钧的发言,而是让顾维钧继续说了下去。

“人民党里面定然有外交高人。”顾维钧把话头扯得更远了一些,“当下东亚的各国势力中,就是以英国为首的法国与日本,一直想插手中国的美国。人民党知道已经不可能得到英国的全面支持,他们干脆在维持英国的局面下,全力拉住美国。美国人功利实用,人民党若是不能自保,他们也不会为了人民党火中取栗。所以人民党近期所为,我看夺地盘固然是目的,向美国证明自己也是要务。现在欧洲战争爆发,英法俄全力在欧洲,均无暇关注中国事务。倒是美国没有参战,还能有余力与人民党勾结。所以当下的局面,人民党根本没有失去外援。这定然是人民党外交高人指点。”顾维钧向他岳父唐绍仪分析着局面。

唐绍仪连连点头,经顾维钧一分析,所有问题登时就看的更清楚了。

顾维钧接着说了下去,“美国素来主张中国门户开放,早就想在远东插一手。人民党驱逐外国势力,美国人毫无损失。即便那点损失,因为贸易扩大也能够轻易弥补。但是英国损失就大了,英国为了均衡亚洲局势,才同意日本出兵。而单单打下一个青岛,对日本有何好处?人民党出海口就只有青岛与连云港两处,真正的工业中心与粮食产地都在内陆,以日本的国力,想打进人民党的地盘也是无能为力。而且日本的利益在东北,他们又始终垂涎山东。但这些地方都在咱们北洋手中。即便是日本打下青岛与连云港,战火所到,这两地定然残破。哪怕是所有东西完好无损,日本把这两地彻底搬空,也根本弥补不了他们出兵的费用。所以日本定然要获取在中国的利益才行。”

唐绍仪当然不会问出例如“那为何不战后再谈利益”的傻话。北洋这次摆明了是想让日本火中取栗,就算是日本占据了青岛,对北洋也没什么损失。

“若是想外交解决此次争端,应当找英国来协调么?”唐绍仪问。

顾维钧沉默不语,唐绍仪一看就知道顾维钧有些话不好说,或者不方便说,他鼓励道:“少川,到了此时不用有丝毫的顾及。有何想法但说无妨。”

“岳父,”顾维钧依旧有些迟疑,“这等军事上的事情,若是战场上拿不到,谈判桌上更谈不来。我认为,当下若是想找英国人调停,恰恰不能直接找英国人。一定要公开正式拒绝日本的要求。不仅如此,若是日本出兵攻打我北洋所属之地,我们一定要和他们打。若不能证明我北洋有能力打得过日本,英国人本来就和日本有盟约,绝不可能为了替北洋夺回所失的土地而和日本开战。即便是英国人逼着日本退兵,日本也定然要我们北洋出钱赎买。我们要回自己的土地,为何要出钱?而且这么做,英国人和日本人又岂能看得起我们?人民党打了德国人之后,就是能占据青岛。英国人可曾出兵为咱们夺回青岛。若不是人民党公开要驱逐英国人的势力,英国人也不会同意日本攻打青岛。更别说美国人即便是损失了某些在华利益,却也会支持人民党。这活生生的例子在前面,我们北洋为何不学?偏偏要去学满清呢?”

唐绍仪不吭声了,他现在充分理解顾维钧方才为什么有顾虑。对外战争的事情可不是外交部能决定的事情。而且北洋当下极力反对人民党所有行动都是错的。若不是因为真说不过,人民党不吃屎,北洋恨不得说吃屎都是香的。当下若是唐绍仪让北洋学习人民党的对外策略,哪怕北洋中的官员心里面承认唐绍仪所说的有理,还是肯定会有人出来抨击唐绍仪。更别说北洋里面不少人根本不想与外国人打仗。

沉默了好一阵,唐绍仪才无奈的答道:“若是有机会,我会向大总统说及此事。”

顾维钧却也没有逼迫自己的岳父,北洋内部的一些做法顾维钧已经非常清楚。这等政战大事决定了北洋的未来长期策略。其实不用有人直接反对,顾维钧就能想象反对者会说什么。“当下与日本交恶,以后怎么办?”“英日既然有盟约,英国人不会站到北洋这边的。”

这些话看似有理,这些担心也不是完全空穴来风。可人民党所作所为从来不关心这些问题,但是反过来,就因为人民党是靠自己的实力证明根本不怕日本与英国,所以英国和日本不到人民党直接翻脸的时候,反倒没有直接出手。

顾维钧忍不住微微叹了口气,北洋与人民党当下相比,很多人并不看好人民党。可不过8年前,人民党还是安徽凤台县一个小势力的时候,北洋集团已经是几乎领导朝廷的庞大军事政治集团。那时候天下绝大多数人根本就没有听说过人民党的名头。那时候,谁会认为几个年轻流寇居然能够闯下眼前的局面呢?不说别的,单单以勇气,毅力,以及决不动摇的坚定态度,北洋与人民党那些人完全没法相比。

顾维钧1914年的当下还是个26岁的青年,远没到只能无奈叹气的老年。而且顾维钧方才已经忍不住叹了口气,可他想到这些,再次微不可闻的轻轻叹息一声。

第二天,日本并没有继续紧逼。北洋的探子开始尝试探听青岛的战况,与上次人民党进攻青岛不同,这次人民党严密封锁的战区,北洋的探子根本无法顺利进入战区。除了知道日军进攻毫无进展之外并没有进一步的详细消息。

唐绍仪很快再次见到袁世凯,他正想将顾维钧提出的观点向袁世凯提出,却听袁世凯说道:“日本方面已经换了一个要求,他们想以日照为临时中转点。这件事上英国人比较支持日本人。外交部这次好好的和日本谈,绝不能让他们霸者日照不走。”

这些日子以来,唐绍仪越来越爱看地图。烟台在威海附近,与进攻青岛根本不搭边。但是日照就完全不同,日照在青岛南方,连云港北方。除了有港口之外,日照的位置不仅能够切断人民党根据地与青岛的联系,更能威胁已经控制在人民党手中的临沂。至少地图上看,能够打下临沂,日军就可以直逼人民党钢铁基地之一的枣庄。枣庄有直通徐州的铁路,日军甚至可以威逼徐州。徐州是人民党当下东部最重要的工业中心以及粮食中心。

英国人或许不会同意日本占据烟台,却能够接受日本临时使用日照。以当下的战略局势,日照对人民党的威胁的确更大。也能充分发挥日本海军的力量。

看着唐绍仪不吭声,袁世凯问道:“少川,你有什么想法?”

唐绍仪沉吟了一阵,终于下了决心。他把女婿顾维钧的说法向袁世凯和盘托出。袁世凯听的眉头紧皱。特别听到唐绍仪说及洋当下除了青岛之外,绝对不能对日本有丝毫让步,若是日本要用强,北洋不惜与日本开战也不能对日本示弱的时候,袁世凯的眉头皱的更紧了。

这已经是关乎政战的策略,而且还是极大改变北洋既定战略的思路。袁世凯更是不能轻易接受。“少川,当下的局势我们绝对不能和英日闹翻。”

唐绍仪知道袁世凯一定会这么说,听到果然如此,他也不再吭声了。但是唐绍仪没想到,袁世凯突然问道:“少川,这个想法是谁告诉你的?”

这下唐绍仪警觉起来了,他不知道袁世凯这么说到底是何意?难道准备对出主意的人不利?还是觉得唐绍仪这个建议大有问题?

“大总统,这只是我自己的一些想法,有不周到之处。”唐绍仪连忙搪塞道。

袁世凯也没有追问到底的意思,他让唐绍仪继续去办事,就放唐绍仪走了。

出了没多久,唐绍仪刚准备上车,却听到背后有人叫他。扭头一瞅居然是方才旁听的王士珍。王士珍说道:“唐公,有事想和你谈谈,可否一起乘车走走?”

唐绍仪自然不敢拒绝,满心疑惑的与王士珍一起上了唐绍仪的马车,王士珍说道:“唐公,方才你所说的决不可向日本示弱,我是极为赞成的。不过只是一时意气就与日本开战却不可行。唐公从不是一个激进之人,当下提出这等想法,想来还是有些事情没有说的更明白。还请唐公说的更详细些。”

这些思路本来就不是唐绍仪想出来的,被王士珍这么一问,唐绍仪当时就答不上来。

王士珍何等人物,见唐绍仪的表情,就猜出了大概。他微笑着说道:“唐公,看来大总统没说错。果然是有人对唐公提出的这些想法。能提出这想法的当时一时豪杰,却不知唐公能否引荐一下?”

唐绍仪知道王士珍虽然是袁世凯的心腹,却不是一个阴险小人。更不爱搞阴谋诡计,既然王士珍提出想见见提出这个思路的人,想来不会是故意在背后搞鬼。他想了片刻,终于答道:“既然王公有这想法,那就不妨和我一起坐车走走。”

两人到了外交部门外,唐绍仪命人叫上顾维钧,三人一起乘车跟秋游一样开始往北京香山方向去了。

顾维钧万万想不到自己的岳父唐绍仪居然把自己引荐给北洋之龙王士珍,王士珍在北洋诸将中声望极高。他主战主和,甚至能够很大程度上决定袁世凯的意见。若是能够说服王士珍,就极有可能够说服袁世凯。

王士珍很快就询问起顾维钧的观点。顾维钧所以直言道:“王公,当下中国的局面其实就是英国与人民党要打仗,但是欧洲战事紧急,英国人无力应对。所以是支持北洋还是支持日本。乃是当下的关键。”

顾维钧毕竟是年轻人,还是敢直言的。王士珍听顾维钧说的直率,也是微微点头。

“人民党老奸巨猾,他们既然敢驱逐英国人在长江流域的势力,并且声称要收回中国的全部主权,他们就不可能看不到当下的局面。所以人民党几个月前在河南北部与我们北洋大打出手,夺地固然是目标之一,另一个目标就是让英国人认为我们不能打,打不过人民党。要让英国失去对我们北洋的信心。我们北洋失败了,所以英国人才会放出日本人来。”

王士珍神色凝重,加上他素来位高权重,统领兵马,一股无形的威压与压力让顾维钧有些说不下去。而且顾维钧也不知道王士珍能不能想明白其中的关节,所以他很配合的沉默了一阵。

过了一会儿,王士珍开口了,他只说了三个字,“继续说。”

“日本人能被英国看中,也只是因为日本人能打,先在甲午战争中打败了满清,又在日俄战争中打败了俄国。当下若是我们置身事外,日本若是输给了人民党,他们经济上大受损失,定然要从我们北洋这里拿回一部分利益。若是他们赢了人民党,英国对日本更是纵容。所以当下之计,我们不若与日本针锋相对。若是日本输给了人民党,我们能赢了日本。英国想对付人民党的话,那就只能靠我们北洋。即便是我们输给了日本,但是日本也输给了人民党。为了调停矛盾,英国也不能一味偏袒日本。”

说到这里,顾维钧有些激动,“王公,人民党一力挑战英国日本,他们尚且不怕。我们北洋当下却畏首畏尾,结局定然不会好。英国人最是善变,若是日本大败,英国人又觉得我们北洋无能力,他们又陷入欧洲战事。即便是人民党如此挑衅英国,英国也没有从欧洲调兵过来打击人民党。若是局势不妙,到时候人民党稍稍的放松些条件,英国人只怕捏着鼻子就敢承认了人民党的政权。那时候北洋上下一心想靠英国支持,被英国人弃了北洋,那时候甚至不用人民党动手。我们北洋自己只怕就分崩离析了。王公,此事绝不可不防。”

王士珍的脸色已经阴沉似水,他沉默了好一阵,突然问顾维钧,“少川,我若是让你向大总统陈述此事,你可否准备好了。”

顾维钧眼睛一亮,“晚辈随时可以向大总统面陈。”

“好!”王士珍满意的答道。

见到这样的对答,旁边的唐绍仪忍不住露出了不安与担心的神色来。

第五卷 走向 第44章 青岛防御战(五)

“趁着这次战争解放山东,哪怕没有全部解放,也尽可能的扩大山东根据地。”在郑州召开的会议上,陈克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中央的同志对此倒是没有意见,章瑜秉持了一贯的风格,率先问道:“会不会引发北洋的激烈反对?当下还不到全面内战的时候。”

“城市留给北洋,我们只要农村。”柴庆国说出了大部分同志的观点,这话引发了一阵笑声。

“山东的城市也不能留给北洋,山东是个好地方。淄博张店有铁矿。”陈克答道。张店给陈克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那是他人生中一次严重失败的地方。距离胜利仅有咫尺之遥的时候,陈克就倒在黎明前。而那次向钢铁厂提供液化空气分离设备的失败经历,让陈克学习了高压管道与空气分离,还有焊接以及电焊工人培训的不少理念。这些理念在根据地诸多钢铁厂建设中得到了实践与应用。

中央没人质疑陈克,陈克说张店有铁矿,大家就坚信张店有铁矿。陈克若是说张店有金矿,同志们也会信心满满地跟着陈克去采金。而且同志们经历了几年工业化时代,又跟着陈克浸染了一些化学专业出身的家伙们对待贵金属的普遍态度。对于普通生活来说,钢铁远比黄金有用的多。

柴庆国志得意满地笑道:“俺们山东好东西就是多。”

“山东搞工业的确很不错,农业也很好。多种树,绿化搞上去之后,山东也能大规模的种桑养蚕,山东北部可以养柞蚕。”陈克补充道。

于是在这两个人的引导下,原本的战争会议就变成了建设规划会议。这也是人民党的一个“歪楼传统”,大家都认为战争与建设本来就是一体的。靠军队解决了一众反动派的同时,军队就必须和人民一起搞建设。

土改与土地规划,基础水利建设一起上,饲养业纺织业与妇女解放结合在一起,义务教育和赤脚大夫为主的医疗体系与基层组织建设共同开展。城市化城镇化与铁路、公路、物流结合起来。这都是人民党几年来大量工作实践的结晶。

这些看似完全的建设,又要牵扯到作战部队、工程兵、铁道兵、当地建设兵团的建立,教师、政府人员、科技工作人员、政治宣传人员。等等等等的所有一系列内容。

最重要的,还有相应的一系列评估体系的建立与修订。

以前是陈克要一个人把这些给承担起来,到了1914年,已经有大量的同志承担起了这些工作内容。人民党的组织迅速膨胀的同时,效率更是飞速提高。

讨论没有无限的扩展开去,短期内到底要进行何种程度的建设一经确定,对敌斗争的范围也就有了基本思路。这基本思路与人民党的一贯路线也别无二致,“解放山东,建设山东,稳固山东”。

“日本侵略军必须消灭,把他们赶出根据地。如果北洋政府实施卖国行为,我们就一定要消灭这些叛徒,汉奸,卖国贼。同志们到了当下,已经知道打倒北洋并不太难,建设中国才是最难的,人民革命才是最难的。肯定有同志认为,我们进入到广袤的中国各地,辛辛苦苦的一个村子一个村子的土改,教育,建设,与这些劳动相比,直截了当的把北洋这些敌人打败,杀光。岂不是革命就成功了么?我要再强调一次,人民革命,共产主义革命,目的是让所有人都得到自由,获得解放。不仅仅是从压迫者剥削者手中得到解放,更是得到了自我的真正解放。所以,到基层去,到民间去,推动人民得到更好的生活,让人民真正理解了这个世界,这才是最简单,最快捷的方法。这条道路的尽头依旧遥远,但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

陈克的话讲完之后,中央的同志们只是心有戚戚焉的点头或者苦笑。大家都是从基层辛辛苦苦干上来的,而在大家前面,还有陈克这个“领路人”不断向同志们揭示着世界的本来面目。想到要面对的艰难困苦,没有一个人会感到轻松愉快。

“那么大家就开始编制进入山东的人员,同时告诉前线的同志们,猛烈打击日军。防守作战,我们的增援部队马上就开始出发。”陈克下达了命令。

其实不用陈克下令,青岛附近的战斗丝毫没有停下的迹象。在崂山仰口登陆的日军每天都在遭受可怕的骚扰。如果头两天他们还是血战,从第三天晚上开始,人民党的策略就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几乎每晚都会有巨大的烟火升上天空,与烟火同在的,还有各种惊扰措施。

人民党白天使用侦察机来监视日军行动。晚上使用空军向日军营地投掷特制的炸弹。这炸弹杀伤力有限,就是爆炸声音极大。日军最初还没有搞明白这些炸弹来自何方,但是晚上隔一两个小时来一次的巨大爆炸声令日军难以安睡的。

晚上睡不好,白天的战斗自然会出不少问题。至少日军在夜晚从附近的高地向崂山方面摸过去,期待率先组成新的埋伏阵地,人民党对此颇有防范,双方小部队的战斗经常发生。这样的交战中,日军根本难以取得优势。

在崂山仰口的仙台师团每次下定决心全军向青岛方向进攻的时候,工农革命军的骚扰作战都让仙台师团师团长无法下定决心实施不顾后路的军事行动。根据他们得到的消息,在青岛北方,驻扎了工农革命军的大量兵力。他们既没有全部投放到青岛要塞中,也没有进入舰炮的范围内。这支部队就静静的等在那里。而仙台师团如果不顾一切的前进,那就是“自投罗网”四个字的精准描述。不得已,仙台师团不得不忍受着连绵不断的骚扰,每天与人民党进行着无止境的小规模交火。

与仙台师团这样的痛苦相比,九州师团就显得痛快得多。九州师团由矿工们组成,更有坚定不移一往无前的气质。连坚实的矿脉都能挖开,就没有理由畏惧敌人。

这支部队与人民党扰袭部队交手的时候,更处变不惊,更加稳重些。这也与相对平缓的地形也有些关系。九州师团师团长并不是一个莽撞的人,他向联军司令部提出是否按照原先计划执行的申请。在回复还没有到达之前,催促他进攻的命令已经到了。毕竟九州师团已经在龙口的登陆阵地上停了两天,这两天中,九州师团并没有遇到任何敌人,也没发生任何战斗。

违抗军令是非常严厉的罪行,等待两天已经到了九州师团师团长等待能力的极限。抱着万分的不甘,师团长下令部队开始按照原计划出发。两个旅团分为前后两个集团开始南下。在刚登陆后就遭受严重打击的日军部队负责留守岸边的滩头阵地。

从9月26日开始,踏上征途的九州师团沿途并没有受到任何骚扰,部队井然有序的行军。到了9月28日,日军后半部已经行军至平度与掖县间的地区。

青岛军分区司令蒲观水研究了战局之后,将一个师的部队派去迎击在龙口登陆的日军。工农革命军两个师四万人,对面的九州师团因为一部分人员留在日本,一部分受伤,以及守护登陆地区。两个旅团真正的兵力只剩下18000人。工农革命军前线指挥部制订了包围歼灭九州师团的作战计划。

“经过这几天的战斗,我们已经确定,日军的战术水平还在日俄战争时期水平。冲锋以小队为单位。作战效率远低于我军。我们是不是可以考虑采取大包围圈的模式?”

所谓大包围圈是指一个连续的包围圈,兵法云“故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战之,敌则能分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故小敌之坚,大敌之擒也。”

工农革命军的军校对此有专门的翻译。在实际作战中运用的原则是:我十倍于敌,就实施围歼,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