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世家公卿之乐霖传-第6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让卫玠背锅?他司马颖当然想,他早就布好了局,等着卫玠帮他背负所有的罪过,只是现在时机未到。
  司马颖拿起棋谱,又是冷笑一声,等着将来的结局即可。
  卫玠回到阵营之中,他回想着司马颖今日的所作所为。审查陆机之事也是尽忠职守,出仕幽州之事也是尽忠职守。这“尽忠职守”四个字,看似简单,但怎样看都像是司马颖安排了陷阱,等他卫玠跳呢?
  看卢志今夜的眼神,像极了让他和演畏罪自杀的算计,怕是今夜会有性命之危。不管如何,今夜怕是要一夜未眠了,而他能做的就是静待司马颖的结局。
  夜尽天明,卫玠接过太监的诏告,拜别司马颖之后,随从侍卫前往幽州。坐上马车的这一刻,卫玠终是闭上了一夜未眠的眼。
  王衍与王澄也回到洛阳城之中,昨夜仿佛什么事情也没有发生一般,只是没人知道,命运早在这一刻发生了急转,每个人的命运已然大变。
  邺城之内,乐霜听闻陆机之事,送用药迷晕陆岫,差人将陆岫连夜送往吴郡乐霖之处。
  腊月二十五,司马颖与司马乂又是一战,这一战,司马颖又是折了七万余人,而司马乂惨胜回洛阳城。而河间王司马顒的大将张方也没有占到多少便宜,折损泰半的兵力,促使司马颖与张方默契停战。
  正月初二的日子,晚间之时,高楼之上,司马乂与乐广坐而煮酒。
  这是腊月战事以来,难得的太平,也是司马颖与张方停战过年最后的安宁之日。明日,又要重新开战,而洛阳城已经出现了饿殍。
  司马乂端着一杯温暖的酒,旁边的碳炉薰暖了高楼,驱逐了寒意,却驱逐不走他眼中森寒,“乐尚书,你身为乐令,可否与孤袒露一次真心?”
  “长沙王何出此言?老臣对您自然是一片忠心,一如皓月。”乐广的话很平淡,一如坊间传闻,平易近人的性子,从未有慌张。
  “是吗?忠心?呵……乐令啊,孤记得你对《三国志》爱不释手,不知……你可喜欢荀彧?”司马乂把玩着手里的酒杯,直视着乐广的眼睛,他想看出乐广因着与荀彧侄子荀藩交好而展露惊恐或是担忧。
  可是司马乂看到的依旧是乐广死了一般的眼神,无喜无忧,无恐无惧。
  司马乂仰头喝了一口烈酒,因着烈酒入喉,张嘴忍下酒的烈,因着酒烈,而红了眼眶的司马乂看向乐广,歪着头,许是醉意上头,话语都有了与以往不同的声调,“乐令,当年为何曹孟德给荀彧一个空的食盒呢?”
  

  第183章 为天下请君安泰

  司马乂没有听到乐广的回复; 转过头看向乐广,自嘲一笑; “怎么?在乐令的心里,孤是那篡了前朝的奸佞; 不是你一直效忠的明公吗?难道孤真的像齐王或者赵王那般吗?又或者……你又如何知道孤一定想要那把椅子?”
  司马乂胳膊压在案桌上,前倾身子看着乐广,他盯着乐广的眼睛,不放过乐广任何表情。
  可是乐广依旧是稳坐如泰山,无喜无悲的眼睛仅仅是顺着司马乂的眼神看过去,与司马乂对视,可乐广的眼睛里面; 并未半分情绪,甚至是闪烁。
  司马乂知道,乐广看他司马乂就是乱臣贼子; 可他是吗?不……很多人看错了他!
  司马乂又是仰头喝了一杯酒,因着天下人的误解; 因着他苦撑下去的孤独与前途未卜。他也希望高山流水遇知音; 他也希望能臣干吏留千古; 可是他没有同行者……或者他期待的同行者,并未曾真的明白他!
  司马乂自嘲一笑,他拿起酒杯浇湿手指; 在案桌上,缓缓写着“保国乂民,可不敬与”; 抬起头的时候,他像是对着空气说话,他今日只想跟乐广说说心里话罢了。
  司马乂话语里有着几分自嘲,也有几分无奈,“乐令,你到底与王夷甫并称我大晋清谈领袖,该是知道孤的名,那‘乂’是何意吧?乂,治理安泰之意。孤,表字平度。平乂,平安之意!乐令啊……纵你看人无数,纵你识人有道,为何你看不清孤名字之意?难道,孤在这乱世只是想着那把椅子,却忘了社稷大义吗?你自来被人称拨云见日之冰清玉人,难道乐令,从未想过,孤也是如此吗?”
  许是酒醉,司马乂拍着自己的胸膛,他今夜不想管以后这世间会是如何,也不想顾及身份,他只想与这大晋的名士之首谈谈他的理想,谈谈他的气节,谈谈他的底线!
  “乐令,你知道吗?人活着,无论出生如何,都该记住自己姓甚名谁,而这姓甚名之上国名谓何!人生一次,哪怕是孤这般王族又如何?谁不想天下太平,谁不希望富足安泰?难道孤看着有机会平了战乱而收手看着战乱下去吗?不,孤,只想着大晋兴盛,凡是阻挠大晋兴盛的人,孤都不放过,而这任何人,包括孤!包括孤!”司马乂站了起来,重重的拍着自己的胸膛。
  乐广的眼神终于有了色彩,他望着司马乂,并未搭话,可司马乂却是笑了。
  “你质疑孤对陛下的忠诚对吗?也对,这战乱持续了多年,多少人学那曹孟德,挟天子以令诸侯!你又如何相信孤呢?可是……”司马乂那双鹰眼释放出了人性,那属于皇家难得的,几乎看不到的人情冷暖,“可是你们忘了,陛下是孤的亲哥!是孤的兄长!”
  司马乂摇晃着坐了下来,端起一杯酒,垂下眸,又是仰头一口饮尽。
  乐广的眼睛眨了眨,他望着司马乂,想知道是否,那一瞬间他看错了,也想知道是否,这皇家当真存在亲情。
  “不可思议?乐令啊……你可知道孤最欣赏谁?”司马乂又是自嘲一笑,“也对,你怎么可能跟孤,你这女婿的死对头说话呢?但,孤今天就是想要与你谈谈,谈谈这大晋之中,是否还有浩然正气存在你我之间!”
  司马乂也不管乐广是否接下话题,继续说下去,他只想说说心里话,因为他知道,再不说,明日与司马颖和张方的一战,怕是生死未知了。
  “乐令,你觉得大晋战乱可否像那七国之乱?汉景帝三年,七国诸侯不满王庭削弱藩王势力,群起而攻之。一场战乱,尸横遍野,大汉险些亡国。而这个时候是谁站了出来?是谁?!是那曾经拦下王驾的周亚夫!柳细将军周亚夫力挽狂澜,救了大汉!那时的大汉不也是如今你我大晋之貌吗?可你我,谁又是周亚夫?谁又能像周亚夫一般,为国,尽瘁!谁有能像周亚夫一般,为民,尽忠!”司马乂抬头看向乐广的时候,眼神满是认真。
  乐广终是开了口,他不知为何司马乂突然提起周亚夫,可他隐隐觉得,他与司马乂会因为周亚夫之事而改变了彼此的认知。尽管,对乐广而言,这是一次冒险,可他鬼使神差的,因着司马乂的眼神而愿意冒险。
  “长沙王,周亚夫后期执掌朝政,一如董卓。”乐广的话语却逗笑了司马乂,这句话,让司马乂笑了,大笑不止。
  乐广紧皱眉毛,看着司马乂疯了一般的大笑,甚至笑的咳嗽起来。
  停住笑意的司马乂看向乐广,眼神之中带着疑惑,“乐令,在你的眼里,掌权与乱政是一件事吗?一个武夫,不过是保家护国头点地,何来朝堂之上斥方遒?孤也是武夫,本就不擅长安国定邦,但天生保家护国,你可懂?”
  乐广疑惑的思索起来,安国定邦与保家护国?看似一个意思,可安国定邦是献良策,定谋略,长远兴国,这是太平时期的文臣所为。而保家卫国是洒热血,挽狂澜,快速救国,这是战乱年间的武将所为。
  可自古以来,文武之道,文者太平升平,武者战乱平乱!
  故而,太平年间,武不就,战乱年间,文不成。
  乐广这一刻恍然大悟,即便是回答,却又带着本就有的小心谨慎,“长沙王,即便您平定了战乱,可前车之鉴不远,后有来人不明。”
  “不明又如何?孤本就是武夫,名誉如何,自有后来人评定。如今乱世,四处烟火,路有饿殍,国有乱臣,当务之急,当然是如同周亚夫一般,平定七国之乱!乐令,你也是深知七国之乱的大家,你该是明白,国之乱的根源,也明白,孤为何孤注一掷,非要章度战败吧?”司马乂看着乐广,他倒是想看看,这被世人唤作拨天见日的乐广,到底有几分清澈,又是多么的在乎名节。
  乐广也知道,司马乂给自己出了一个难题,这难题在于他是否接纳司马颖。
  若是他乐广不接纳,面对他乐广的将是死亡,以死明志,以死来呵护那世代忠诚大晋的名节。
  若是他乐广接纳,那代表他乐广愿做从龙之臣,丢了名节和底气,只想着荣华富贵,一如当年贾充与司马昭。
  乐广并不答话,仅仅是拿起温暖的酒觞,以袖子遮住,喝了一口烈酒,放下酒觞之时,乐广的眉眼里有了坚定,那是视死如归的坚定。
  “长沙王,章度战败……对您而言,当真如此重要?”乐广的话语中了情绪,但也只是就事论事的情绪,不夹杂一丝因着是翁婿关系,而对司马颖丝毫的关切之情。
  “赵王、齐王之事,如乐令所言,皆是前车之鉴。这世上若没有人扼制,该有多少人称王?莫不是乐令忘了曹孟德的一句话?”司马乂看着乐广,这一刻他明白,乐广终是愿意与他诚心的交谈一次。
  “有曹孟德在,天下安有人敢称王?”乐广自然知道曹孟德曾经说过,若不是他的压制,袁绍等人早就称王。
  “乐令既然知晓,也该明白,若是章度称王都受制,河间王、东海王等人,怕是难以称王。若是他们难以称王,大晋王庭怕是少了很多自相残杀的闹剧,这是一次机会,杜绝战乱丛生的开始,不是吗?”司马乂望着乐广,那眼神之中尽是期待,期待乐广一如他所希望的,为国家大义,放弃小家小利。
  “陛下子嗣断绝,兄弟之中亦所剩无几,尚能称王者……”乐广语气平和的继续说下去,“除却王爷您以外,唯有成都王、清河王、豫章王三王可做皇太弟。可论实力,清河王与豫章王比不过章度,确实是个一劳永逸的好机会。”乐广抬眸看向司马乂,没有半分为难,就事论事的说道。
  “那不知,乐令可否为国,保重身体,为国铲除奸佞?”司马乂为乐广亲自斟酒,而乐广看着司马乂那满上的酒水,眼神终是有了一丝波动。
  “长沙王,老臣力薄……”乐广虽是这般回答,却清楚的知道,司马乂希望自己带头给司马颖一记重创,让天下人都明白司马颖被河间王司马顒推举为皇太弟是大逆不道之事,王庭并不认可,而天下人可共讨伐司马颖。
  若是乐广这么做了,他更知道,将会将司马颖推入死地,更会让他苦命的长女颠沛流离,让他可怜的外孙饱受人间冷暖。可是……他若不这么做,天下熙熙攘攘,皆会为利来,而这利便是所有活着是司马姓氏的王族。
  届时,那遍布全国的司马王族将会让大晋陷入毁国灭族的危机之中!旁边虎视眈眈的番邦异族已经磨刀,这场战乱不再是大晋的内战,必然有周边的征伐。而朝廷再也没有多余的力量抵住外族。
  乐广握紧酒觞,看着司马乂饮下手中的酒水,低下头看着手里的酒觞,他在徘徊。
  他的长女与外孙,大晋国祚与百姓,孰轻孰重,他懂。可是,孰保孰弃,他难。
  “乐令,这是一件艰难的选择,孤懂你的难处,但孤也相信你乐氏的名誉,定不会辱了门楣。”司马乂看着乐广的挣扎,缓缓说着让乐广走入死地的话语。
  

  第184章 雪夜煮酒论天下

  乐广松开对酒觞的力道; 他方才着相了,为了小家小利; 徘徊不前,却忘了; 有些事并非是不可挽回的。
  乐广端起酒觞,第一次,当着司马乂的面,乐广不再是温吞的老臣模样,取而代之的是一副笑语盈盈的模样。若是此时乐广羽扇纶巾,未尝不是诸葛孔明的仪态。
  乐广放下酒觞的那一刻,司马乂诧异了几分; 只听乐广笑意不减的说道:“长沙王提点的甚是,老臣虽已年迈,却终是向往冬雪寒梅。故而; 有些事,上不负天地; 下不负黎民; 中不侮门楣; 方为残躯老朽终身之志。还望,长沙王允老臣一宿,让老臣自行安顿。”
  乐广站了起来; 长袖作揖。
  司马乂放下酒杯,望着乐广的容色,这人都说乐广此人之水镜; 见之莹然,若拨云见日。这一刻,司马乂仿若看到了莹然水镜,清水湛湛的模样。
  “乐大人,高义,期待乐大人能够为苍生写下檄文。”司马乂拱手作揖。
  乐广垂下眼,拱手回礼道:“王爷,老臣以往眼拙,还望海涵。若是……可以……还望以天下为重。”
  司马乂望着乐广挺直的背影,那雪中留下的脚印,不稳不乱,也许这就是大晋国士的风采吧?不知后来人,是否会留下乐令披云,高天澄彻的美名?
  正月初七,人胜日,午间时分,乐府迎来了一旧人。
  乐广走到庭院中,恰好看到一身仙风道骨的宁元子,拂尘一甩,宁元子笑眯眯的走近乐广,“阔别多年,乐令,别来无恙啊。”
  乐广一脸欣喜的看着宁元子,“道长何时来的?”
  “你若寻我处,寻来无处,我来寻你处,来寻有处。自然是我寻来,而不是你来寻。”宁元子笑眯眯的说着禅意,把乐光逗笑了。
  “多年未见,道长还是这般话中满是禅意啊。这刚下了大雪,天凉,赶紧入屋吧。”乐广看了一眼小厮,小厮端来火盆,准备好温酒的小火炉,不一会书房之内皆是酒香之气。
  宁元子抚着胡须笑起来,“彦辅,你还记得我好这一口?”
  “道长喜爱亳州美酒,怎能忘了?”乐广亲自为宁元子斟上酒。
  宁元子将酒觞端在鼻尖,深吸一口气,许久睁开眼,一脸喜色,“确实是好酒,好酒啊。”
  说罢,仰头一口饮尽,才喝完,乐广又是给宁元子斟上一杯。
  “这酒我窖藏了十年,就是为了待到今日,与你同饮。”乐广给自己斟上一杯,拿起酒觞笑道,“今夜,老友,不如一醉方休?”
  宁元子与乐广碰杯饮尽,待到斟满之时,才开了口,“彦辅,如今的你怕是不能一醉方休吧?还是你不知醉人间,还是人间醉了?”
  “醉人间?人间醉?道长又是说笑了,我就是个俗人,哪知太多禅意?”乐广摇着头,他的人生若是醉了,也醉在选了两个不省心的女婿上。
  人都说他的大女婿司马颖是司马王族中的智多星,奈何野心颇大,已经有了篡国之心。
  人都说她的二女婿卫玠是人中龙凤,当世大才的他,奈何不知人间险恶,总是一意孤行。
  两个人不省心,他又要顾着儿子,又要护着女婿,着实身心俱疲,确实醉人间啊。
  宁元子笑眯了眼睛,抚着胡须,“这人间纷扰,熙熙攘攘、利来利往,你当真看不透吗?”
  “看不透?也全然不是。不瞒道长,我确实有件事颇为苦恼。”乐广也唯有面对宁元子这八拜之交,才愿意袒露心思。
  “彦辅……莫不是为了前几日长沙王询问你之事而忧愁?”宁元子自然从师弟一陌那里知道了乐广的事情,专程来看望乐广这个好友。
  “你也知道了?”乐广轻叹一声,见宁元子点头,又是无奈的笑了起来,“也对,道长乃是半仙之人,该知道一些我等凡人不知道之事。只是,当今之世,战乱已显,却不知何时才会重归太久。即便知道,天下之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可终究是,期待早早看到结局,也好知道现在该如何做。”
  “哦?分久必合的结局?可是中兴大晋的人?”宁元子一语中的说道。
  “道长,你觉得这司马王族之中,究竟是何人,才有能力平息这一场战乱呢?”乐广的眼睛带着期待,希望宁元子能给一个明确的信息。
  宁元子抚着胡须,高深莫测的笑了起来,“不知彦辅,你对司马王族中的几个王爷可熟知否?”
  “熟知?”乐广不知不觉皱起眉来,“道长,此话何解?”
  “彦辅,不妨想想最近的一些事,一些人,或许你有心得。”宁元子点了点案桌,等待乐广自己解密。
  “至今的一些事?不知可是长沙王、成都王、河间王之间的战事?”乐广想起最近的战事,唯有这三个王爷的战事。
  “彦辅,你觉得长沙王如何?”宁元子看着乐广,那笑容让乐广纷乱的心安了下来。
  “道长,这长沙王确实是个将帅之才,可是此人,孔武有力却无治国谋略,并不适合大晋中兴。”乐广的话让宁元子朗笑一声。
  乐广感受到宁元子的笑容,感染了宁元子的好心情,放松了那紧绷的神经,也跟着露出笑容问道:“道长这般笑,可是我说错了哪般?惹得你这般?”
  “不过是想到……这酒温尚好,彦辅又是话到刚好,好中好,皆是妙哉罢了。”宁元子的答复让乐广会心一笑,此时乐广再也没有跟司马乂谈过之后的沉重心思。
  当然,乐广也明白,这是他的老友宁云子让他舒心的法子。
  乐广为宁元子再斟一杯酒,“恍惚间,谈到风声处,忘了给道长斟酒,是我的错。”
  “何错之有?这天下从未有武夫能安者,自古如是。只是……彦辅啊,你对你大女婿又是如何看的呢?”宁元子端起酒觞,等待了乐广的答案。
  “章度吗?”乐广饮下一口酒,笑了起来,“道长也好奇?”
  “这天下,有多少人好奇?我不过是其中之一罢了。只是不知,彦辅可否解疑答惑?”宁云子碰了碰乐广的酒觞,“也好全了我的好奇?”
  “既然是道长相问……”乐广一口饮尽觞中酒,畅快的说下去,“我自然要回答一二。”
  宁元子伸出手,做了一个请的动作。
  此时窗外正下着鹅毛大雪,乐广指着窗外的雪景说道:“这章度看似是瑞雪兆丰年,可终是寒雪封山河。”
  “哦?”宁元子笑着取来热酒,自斟一杯,等待乐广解疑答惑。
  “章度这孩子啊,聪明是聪明,可有时候聪明反被聪明误。他呢,有贤名,有贤才,是文武之才,可惜……野心太重,总想着蛰伏之后,一口吞下山河万象。可是蛇吞象之后,自然暴露了蛇蝎心肠的本相。这样的他,德不厚,难载物。恐非明君呐……”乐广的话让宁元子的笑容更大了一些。
  “这世上多少人交口称赞的贤王,却被你这老岳父称为蛇蝎心肠?哈哈……妙哉妙哉……”宁元子端起酒觞,“为这德不厚,难载物,共饮一杯?”
  “道长,请。”乐广与宁元子轻碰就被,两人相视一笑,共饮此酒。
  “至于河间王……”乐广放下酒觞,顿了顿,“旗下张方乃是一员饿狼。河间王与张方一如东郭与狼。这到底是东郭杀狼,还是狼吃东郭未尝可知。但不过是哪个结局,终归两败俱伤,难有赢局。只是……此三王之后,还有一王,我略有些担心。”
  “东海王。”宁元子仿佛与乐广心有灵犀一般,异口同声道。
  “看来彦辅也知道此人。”宁元子挑了挑眉,一脸轻松的说道。
  “东海王司马越,本是司马馗的孙子,原本不足为惧,奈何此人与苟晞结拜。那苟晞也是一员悍将,若是权势金钱腐蚀了苟晞的心神,怕又是东郭与狼。若是没有腐蚀了苟晞,或许东海王有一搏的机会。不知此人,道长,感觉如何?”乐广疑惑起来,期待宁元子的答案。
  “东海王司马越到底不是司马懿一支,即便有称王之心,宗族也不会给称王的威望。老道我看过苟晞的面相,此人一脸狼相。”宁元子意有所指的说道。
  “如此……大晋难道要江山异姓?莫非……不再是司马王族?”乐广一脸诧异的看着宁元子,除了此四个王,实在想不出还有谁有这个机会。
  “彦辅,你着相了。”宁元子的回答让乐广又是一呆。
  “着相?道长,这是何意?”乐广不明就里的问道。
  “或许你该想想,这天下谁还有凝聚世家之力的本事。想一想魏灭蜀、晋灭吴的战争之中,那些世家参与者,还有哪位司马王族之人有这个潜力。”宁元子变相的告诉乐广,这大晋的天下还是司马王姓。
  这样的答复让乐广不安的心又放了下来,既然还是司马王姓,那么应该是他漏掉了谁。
  参与过魏灭蜀、晋灭吴的世家中,还有救世之能的世家,只剩下琅琊王家,莫非是琅琊王家支持的司马王爷?
  琅琊王家的掌舵者是王衍,而王澄、王敦、王导、王旷都在追随王衍做事,而王衍现在帮助的……像是东海王司马越,可是道长并不认为司马越有能力平定乱世。
  所以此人不是司马越,那么此人会是谁?王衍能帮助的人,跟司马越走的近的人,还是王衍能够知道的人。
  这个人……文武全才,却又不在时局之中被人看清,却又时常在时局中获利……
  莫非是……琅琊之王司马睿?!这司马睿是司马懿的曾孙,也是王衍的外甥!
  

  第185章 乐令披云高天澄彻

  怪不得王衍派王玄陪同司马睿去做吴郡太守; 难道王衍选择的并非是东海王司马越,而是琅琊王司马睿吗?
  吴郡太守……王敦在徐州; 属于吴郡之地,莫非是要王敦护着司马睿吗?
  而王澄在青州; 属于东海王和琅琊王共同的属地,莫非是要王澄在琅琊培养司马睿的良将吗?
  狡兔三窟……好一个狡兔三窟!王夷甫啊,王夷甫,你在为你的外甥司马睿铺路吗?
  而我乐广竟然不知,你早就部署好了这一切……看来还是我愚钝了,只顾着司马颖的事情,忘了看看你的部署; 也忘了一观全局,原是如此啊!
  乐广眼睛晃了晃,刚想说出口; 只见宁元子用酒觞压住了乐广的酒觞。
  宁元子笑眯眯的说道:“天下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但无论分分合合; 皆是天意; 决不能泄露天机。不过……老道我倒是有一句话,觉得挺应景。”
  “哦?愿闻其详。”乐广为宁元子倒满酒,满脸笑容; 终是不再说他想通的事情。
  “《三国志》曾言,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曹孟德与刘玄德是煮酒论英雄; 我与你则是煮酒论天下,岂不妙哉?哈哈……来来,倒酒,倒酒,为煮酒论天下而饮上一杯。”宁元子大笑起来。
  “煮酒论天下?妙哉……为这一句,当是一杯饮尽。”乐广跟着大笑起来。
  “彦辅,我还记得当年你的字体不好,非要安仁那厮帮你写文,不过每次你碰到那厮的衣角,他都会换一件衣衫。我还记得他每次出来都是一脸臭脸呢……哈哈……你啊,年轻时候也是喜欢作弄安仁的。潘文乐旨,多少人称颂你们的友谊啊。”宁元子把玩着酒觞,恍惚又想起潘岳、卫恒在世的时候。
  “是啊,每每想起,仿若昨日啊。”乐广想着少年时候,逗弄潘岳,那时光一去不再来了,眼眶未免红了起来。
  “话说那一次,你为何吓唬和峤,非要让和峤看见你墙上的弓箭?若不是你逗弄和峤,引得裴楷和王济联合起来骂你,又何来的杯弓蛇影?安仁那厮非要为你出气,将王济、裴楷、和峤可在那柱子上羞辱一顿。我至今记得那句话:说阁道东,有大牛。王济鞅,裴楷鞧,和峤刺促不得休。”宁元子指着乐广的鼻子,笑的煞是好看。
  “呵……谁让和峤欠钱不还?你也知道和峤小气吝啬的性格。”乐广撇了撇嘴,“我后来知道和峤怕蛇,专门摆好了弓箭挂墙上,让他看到杯中倒影。”
  “怪不得小阿霖喜欢扮猪吃老虎,这妥妥随了你的性格。倒是苦了安仁,为了你,二十年不仕,做了多年的桃花县令。不过……当初安仁砍了一桃树,到底是因为你还是夷甫那家伙?”宁云子至今还是好奇。
  “你觉得是为了谁?”乐广抚着胡须等待宁云子回答。
  “除了你还能是谁?那夷甫(王衍)至今还以为是自己摘了一朵桃花惹的祸。依我看,怕是你蓄意放了桃潜叶蛾,安仁(潘岳)那厮怕桃树彼此染病,才砍了一棵吧?”宁云子指了指乐广,揶揄起来。
  “有吗?”乐广打死不承认的模样,再次让宁云子笑开。
  “我还记得上一次,我给你了一包散热驱寒的药物,本想让你伤寒尽快好些。你倒好,因着平子(王澄)那厮说了一句‘状若刍狗’,你将整包药倒在平子的酒里,至今我还记得平子光溜溜、一丝不挂的在街上奔跑的模样!而你呢……”宁元子的笑容越来越大,而乐广也因着想起少年事情,跟着笑容灿烂。
  “而你竟然站在平子身后鼓励他爬树,那家伙也真听你的,竟然光溜溜的爬到树顶,当众高歌。那众人围观的盛况,我至今还记得。这也就罢了,你还当众说什么,名教里自然就有快乐的地方,何必乃尔。你说你,不认可王澄那蠢货这般胡来,还折腾他作甚?人说你拨云见日,清澈如玉,怕是不知你的腹中墨黑。”宁云子说到此处,又想起当年王澄那倒霉模样,一个没憋住,又大笑起来。
  乐广也想起少年时期的自己,这些旧事啊,说是过眼云烟,但是闭上眼,却也是历历在目的。
  他、王衍、王澄、卫恒、潘岳、宁云子,哪一个不是少年之时,鲜衣怒马?
  “还说我呢,你不也是?当年夷甫为了你和景声(裴邈)闹了别扭,那总想找茬羞辱夷甫,可夷甫总不给景声机会。要不是那一次叔则(裴楷)和逸民(裴頠)在场,可让景声逮到了机会,又如何来的一场精彩绝伦的争辩?不过夷甫那厮,为了你可是说了一句白眼发作……这白眼……唉……足见那厮多么的怒不可遏,又偏生得忍着。”乐广想起当年和卫恒坐在一旁,看着裴邈唱独角戏,王衍垂眸状似无意的那句“白牙发作”就想笑,那真是有趣的画面。
  “夷甫确实很记仇,还把上门请教的客人都赶到逸民那里去求教。约莫整个夏季吧……逼着逸民穿戴整齐,还砸光了逸民的窖藏冰块,那个夏天热的逸民哟……啧啧……想想眉子,妥妥学了夷甫那厮的脾气。”乐广又是一笑。
  乐广想起那个夏天,他、卫恒、王衍、宁云子吃着冰镇西瓜,靠在冰鉴上,齐声嘲笑汗流浃背的裴頠,就觉得时光从未远去,恍若隔日一般。
  宁云子扬唇浅笑,“唯有巨山(卫恒)总是那般温吞,除了埋首蝌蚪文,似乎再也无其他兴趣。”
  “巨山(卫恒)……”乐广闭了闭眼,是啊,他又想起那清风霁月的卫恒了,那曾经是他们之中最稳重之人,一如皓月,清澈而又温和。
  “少年时,我还记得夷甫为了你去托族人办事,结果夷甫(王衍)和茂弘(王导)同去,那个族中老人被夷甫问为何没回信,那老人抄起酒觞就砸了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