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寻秦记之我是韩信-第17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柏直满腹狐疑,“这里哪来这多汉军?”
只听那对岸一将立于马上,放声高呼:“柏直既已允降汉,为何背信而投赵国?无信之徒休走!”说话之人,正是那汉国浩然君利苍。
原来那魏将孙遫接到魏豹书信,他脑筋没那么复杂,当即便答允降汉。于是竖起白旗,向利苍父子所率汉军投降。
那利苍便引一万四千汉军从河内挺进河东,与孙遫合兵一处,军威大振。
却接到大将军书信,云柏直欲西去降赵,令利苍引兵阻拦。军情火急,利苍父子不敢怠慢,急忙北上沁水设阻,堪堪在这时赶到。
那魏军又无舟楫如何渡河?只听身后烟尘滚滚,却是汉国大将军韩淮楚领大军追来。
一时魏军大哗,众将皆埋怨柏直道:“降汉也是降,降赵也是降,大将军为一己私欲失信于天下,却苦了吾等。如今前有阻截后有追兵,如何是好?”也不待柏直下令,争先自领本部人马投身后汉军而来。
那柏直想要禁止,如何禁止得住,只好引亲信五千余人沿沁水而走,绕了一个大弯,终于来到他心目中的革命圣地——上党。
五万人变得只剩五千人,那柏直本是无用之徒还有什么价值?被那赵国右丞相李左车三言两语打发他去雁门戍守长城防备匈奴去了。
※※※
至此,魏国五十二县皆被汉军平定。关东境内,河南河内河东颍川四郡连成一片。河东粮秣,除留下已用之外,其余皆用来救济颍川军马。
汉军得了魏军降卒超过五万,却大多是老弱病残。养着这么一大帮人,只能空费粮食。好在得魏宫钱财无数,韩淮楚把那不能上战场的士兵发放一笔路费,各自尽遣乡里。将那得来的降兵与汉军混合操练,共有精兵五万。只准备择日攻打赵国。
死去的骆甲被汉王诣封为夏阳侯,以彰其渡河之功。其妻葛赛飞被封二品诰命,子孙永镇西戎。那葛赛飞待河东大事已定,便将骆甲棺柩送回西戎安葬。之后便留在西戎,青山绿水,彪马肥羊,抚育骆甲之子长大成人,成为西戎部落首领。
那魏王豹与薄姬被装入囚车送往栎阳。因魏豹劝降魏将有功,韩淮楚上表为他求情,刘邦饶而不杀,降为庶民迁往荥阳。薄姬被送往汉宫,原想伴那年轻英武的大将军却被韩淮楚一番谎言死了这份心。这汉宫只有刘邦一个带把的,也只有指望能得汉王临幸。不料汉宫娇娃甚多,那刘邦每晚上忙都忙不过来,也就顾不上这些“罪妇”。那薄姬被送往织室,做了一个纺纱织布的宫女,空有倾国倾城之貌,一直不能得见刘邦那“龙颜”。
不久栎阳便有南越使者送来十车早稻稻种,云是南海公主赵青所遣,并转告南越武王赵佗愿与汉国交好之意。
正应了那句古话,世上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现在汉国南越国要对付的都是那强大的西楚,有共同的敌人。南越国主动愿意同汉国交好,刘邦自是乐得愿意。转手把从平阳魏宫得来的珍宝宫器装了一车,回赠给南越武王。并与那使者签下国书,两国从此互通往来,成为友邦。
丞相萧何便把那早稻稻种运往关中各郡广加播种,只待夏日成熟,可解举国粮荒之患。
※※※
却说汉军攻克河东,红色警报拉响,赵国直面汉军兵锋。虽然汉军只有五万,但保不定那有经天纬地之才的韩师弟又会用这五万军马创造出什么奇迹。消息传到赵都襄国,右丞相广武君李左车与大将军成安君陈余急忙调兵遣将,从上党,太原两郡防备韩师弟进犯赵国。同时加紧扩军备战。
那上党派出的是大将李吉,乃亡故的赵国名将李齐之弟,督五万军马。那太原调遣的是代相国夏说,却是陈余的嫡系。
这里又从哪冒出个代相?原来成安君陈余迎回赵歇入主襄国,赵歇便将原来的一块地盘代郡赐给了陈余,封藩陈余为代王,就像刘邦封公子信为韩王一般。那陈余总揽赵国兵事要在朝伴君,无暇打理代国事务,便将国中军政均托付给了相国夏说。
上党太原两处兵马,皆是赵军的精锐,围堵你韩信,不信你韩师弟能杀得出来。
※※※
楚汉相争幅员广阔,几乎波及整个中国。让我们将目光再次投向荆楚大地。
却说那西楚霸王项羽聚兵遣将,只为再战颍川报京索一战之仇,夺回爱妃虞姬。如今韩淮楚去了河东,正是大好良机,他该领兵西征,教训那狗日的刘季吧?
此刻项羽被两处“跳梁小丑”弄得很烦,根本抽不出手来与汉军厮杀。
一个跳梁小丑便是那阴魂不散的游击队长彭越。彭越被刘邦封了一个空头“魏相国”,把大梁这块现在是楚国的地盘划给彭越闹革命。彭越在大梁早就闹出了群众基础,就牢牢记着要夺回大梁。
钟离昧军马被那项羽招至彭城,彭越立马就坐着小船沿着济水化装成渔民神不知鬼不觉开出来杀奔到他自认为的根据地大梁,那真是把敌退我进的作风演绎得淋漓尽致。那大梁守将着实不是这位革命老人的对手,被彭越煽动梁地百姓来个里应外合,又占去了大梁。
项羽无奈,只有令右将军钟离昧再提大军赴大梁征剿彭越,先搞定了彭越安定了后方再说。
另一个跳梁小丑便是那黥面贼英布。
谁能想到,那亲如兄弟的小布会起兵反他这个大哥?
先头派族中长老项缠领八万大军征讨九江王英布。以八万对付英布那东平西凑拉扯出的五万乌合之众,兵力总该够了吧?哪里知道这个英布贼滑得很,知道楚军势大不敢正面交锋,来个以退为进弃了六安逃入那鄱阳湖中。项缠引军来湖中追剿英布,却被英布纠结湖中一帮水盗来个水战。那鄱阳湖烟波浩瀚地形复杂,项缠在这个地面哪里是那些土生土长神出鬼没的水盗对手。楚军大败,八万军马丧师一半。那英布便从鄱阳湖杀出,又夺了六安。
※※※
“好你个小布,竟同你大哥玩真的!”那项缠灰溜溜回到彭城,项羽禁不住震怒,决定御驾亲征。姑念项缠乃族中长老不好过分责罚,令项缠随军听命将功折罪。
这一次项羽亲自出马果然不同。那英布故技重施,又逃入鄱阳湖。楚军采用拉渔网的战术先布下一个大口袋,再将口袋越拉越小,将英布的军马逼迫到湖中一座小岛。英布军马与楚军被迫在水上决战,这一次淮南军大败,几乎一半阵亡。本是龙蛰泱漭的鄱阳湖漂浮着万千尸首,湖面如被血染一片凄红……
天网恢恢,这一次那小滑头可逃不掉了吧?
小滑头就是小滑头,居然又一次不顾手下兄弟性命,一个人偷偷跳入水中,仗着那闭气功夫好,就在楚军水师眼皮底下从水中溜走。
※※※
硝烟散尽,六安城外,这一日来了一个挑夫。
那挑夫生得瘦瘦小小,头上戴了一顶宽宽的范阳斗笠,那帽沿拉得极低,几乎将半张脸颊遮住。
城头之上,触目惊心悬挂着一大排反贼的头颅。其中两颗,一个是那反贼英布的妻子——衡山王吴芮的女儿吴月娥;一个便是那英布不足三岁的幼子英亭。一大群淮南百姓,在那头颅下哀婉长叹,凭吊死去的亲人与相识的朋友。
此番两场恶战,本来已经壮丁稀少的淮南更是雪上加霜,丁壮几乎死绝,只留下妇人与小孩。反贼头子英布妻儿被斩首菜市以儆效尤。
那西楚霸王项羽在得知英布逃走后又魔性大发,不顾那英布的儿子就是自己的侄儿,英布的妻子就是自己的弟妹,竟下了这道残忍的旨令。
那挑夫望着城头上悬挂的头颅如中雷殛,就那么呆呆站着一直僵立不动。
“宝儿哥哥既然这般无情,要对手无寸铁的妇人与小孩开刀,全不念兄弟之情,英布就与他从此恩断义绝。月娥,亭儿,此生此世,英布定会为你俩报此血海深仇!”
那英布暗暗泣血发誓,一拉帽沿,转身消失在落日余晖之中。
第七章 先倨后恭
云梦山,清溪鬼谷,圣君宫,风敲铎铃,一瘸腿老道人正在丹室盘膝打坐。
自说降九江王英布背楚投汉,纵横家大师兄随何就回到鬼谷,一意修仙。两耳不闻山外事,一片虔诚颂道德。
哪知那世间战火纷争风云变幻,他想不管还不行,有人偏要他管。
一道人影,飘然出现在他蒲团前,正是那兵败之后流亡到此的英布。
随何双眼骤然一睁:“原来是英王驾到。不知英王何故莅临荒山?”
“兀那老道,寡人可被你害惨了!”那英布一见随何就大声埋怨。
那英布一身褴褛风尘仆仆,一看就知道栽到了地头。随何不露声色道:“贫道劝说英王弃暗投明,日后裂土封王成为开国勋臣,如何将英王害惨了?”
“寡人听你妖言蛊惑,兴兵反楚。如今弄到兵败国灭。妻儿皆遭斩首。如今是真正成了孤家寡人一个,还说不惨?”英布气鼓鼓说道。
随何淡淡笑道:“原来是这么回事。胜败乃兵家常事,英王既与汉王有盟,何不去投奔与他,借来兵马以报国破家亡之仇?”
英布“嗨”了一声:“昔日寡人有兵马在手,汉王故来与盟。如今只是一个丧家之犬流落江湖,那汉王还会看重寡人乎?”
随何拄着拐杖立起,说道:“兹事由贫道而起,少不得贫道去栎阳走上一遭,为英王做个引见。”
英布等的就是这个话,立马躬身一拜:“如此就多谢道长。”
※※※
于是二人启程,由英布雇了一辆马车把随何载了,来到那汉都栎阳。
二人到驿馆住下,由随何先到汉宫见那汉王刘邦。
“道长莫非眷顾俺刘季,回心转意下山来辅佐寡人乎?”刘邦见到这位纵横家的大师兄,分外高兴。
随何苦笑道:“贫道一意求仙,那肯在这软红十丈内打滚。只是先头为大王说降英布,如今那英布兵败已是穷途末路,故央求贫道来向大王引见。”
刘邦闻言喜道:“英布骁勇善战,有万夫不当之勇,为难得的人才。来人!速传英布来见寡人,寡人当授以重任。”
一边美人军师张良急急止住:“且慢!”刘邦问道:“军师这是何意?”张良道:“英布者,豺狼也。先叛章邯,后反项王。恃勇自傲,暴而无恩,其人反复难养也。宜先倨后恭,收其雄心,方可使之诚心归附。”那刘邦便来讨教如何驯服这头豺狼,张良道:“如此,如此——”刘邦颔首而笑。
那随何回到驿馆,英布便来问汉王何时召见。随何答道:“汉王白日政务繁多,无暇接见大王。到夜间方有空闲,请大王入宫进见。”
那英布当时就有点不悦,心想我一镇诸侯名满天下的黥面英布来投靠你刘季,你应该立马隆重迎接才对。
好在只须等半日,也说得过去,那英布便按捺性子等待。
到了夜间,有黄门内侍来传。英布梳洗干净,穿戴一新随那内侍入宫。
那内侍将英布引至汉王寝宫,未进门便闻到一股酒气。英布方进门内,就像当初郦食其初见刘邦的那副光景:刘邦坐在床边,两位袒胸露背的美眉正在为他洗脚。刘邦双眼半睁半合,似有醉意。
英布顿时大怒,“刘季如此简慢,岂是待客之道!”心中只后悔与刘邦结盟,致使今天落到这步田地。
既然来了,英布还是按捺,躬身行礼道:“九江王英布穷途来投,特来拜见汉王。”
刘邦欠了欠身,面带倦意道:“今日寡人喝多了酒,困倦不过,不能出宫迎接。明日寡人自会安排薄宴,为英王接风。”话一说完,眼睛一闭,鼾声大起。
“好你个刘季,白日说是事忙原来是忙着灌那黄汤!”英布越发后悔,自个出得宫来。
那随何站在宫外,便上前打探消息。英布怅然长叹道:“寡人为汉王之故,断送了大好的江山社稷。被你匡到这里。不料汉王见寡人处境蹩困,举止轻浮,慢而无礼,令我英布进退两难。寡人与那汉王同是一国诸侯,并立于海内。既受此辱,留在此间又有何益。不如去往赵国,投那赵歇去吧。”
随何劝道:“或许汉王真是酒醉,故而怠慢。他既说明日为大王接风,且再等一晚,看明日礼遇如何。”好说歹说,把英布拉回驿馆。
刚回到驿馆,只见眼前一亮,自己住处金壁辉煌已变了模样。那帷帐,床榻卧具,洗漱用具,案几都是按诸侯王宫的标准,招待所忽然变成了总统套房。十几个侍卫,宦人毕恭毕敬伫立两旁,珍馐美酒四时瓜果罗列在案。
对一国之君来说,这只是小CASE,又能花多少银子?就是这种不值一提的小CASE,居然让英布沾沾自喜,对随何道:“汉王果然是仗义之人,有礼数!”
过不多时,有军师张良引典客笑颜来见。
张良毕恭毕敬道:“汉王知大王弃楚助汉,心甚敬重,早于栎阳建下王宫,专等大王到来屈居,不知是否有怠慢之处?”
英布笑呵呵道:“汉王如此美意,小王感激不尽。”
张良又道:“大王今日酒醉,自知失言。特遣子房来代为赔礼。明日自当厚礼相谢。”说得英布心里像灌蜜一样。
次日,萧何、张良、周勃等文武众臣敲锣打鼓齐至驿馆,隆重迎接英布入宫。为英布准备的銮舆便是那刘邦自个所用。英布欣然乘上銮舆,来到汉宫。
那刘邦早在宫门外等候,一见英布就送一个热情的拥抱:“英老弟怎今日才至,刘季早望眼欲穿也!”抱得那英布毛骨悚然,好像多年老友重逢一般。
那英布知道这是刘邦的招牌动作,也就泰然受了刘邦这个热情的拥抱。二人同入殿中,刘邦道歉道:“刘季久敬英王英雄豪杰,今日邂逅实乃幸事。昨日刘季酒醉失礼,相待不周,望英王海涵。”
这会子英布还会责怪什么,连忙道:“小王计穷来投,愿为大王效犬马之劳,望大王勿辞。”刘邦道:“英王今日归来,如箕子从周,子胥相吴,乃汉国之幸也。”英布再拜道:“大王宽厚,小王得投,如旱苗之得甘雨也。”
于是刘邦当即拜英布为淮南王,赐锦袍王冠,置膏腴美酒款待英布。那刘邦本就长袖善舞,频频敬酒盛赞英布,那英布还是个少年心境,哪识这等伎俩,大有相见恨晚的感觉。
酒到正酣,英布想起妻儿被害,忽而悲从中来放声大哭。刘邦问明情况,安抚道:“大丈夫在世,只患不立,何患无妻?”手一拍,从屏风后走出十余名美眉,个个天香国色婀娜多姿。刘邦道:“闻英老弟合家被害,寡人深表同情。这十名宫娥姿容尚可,就送给老弟做个姬妾,以解老弟枕席之虚。”
那英布本对吴家大小姐一往情深,做了九江王也不纳其他妃子,宫中只有吴月娥一个正牌王妃。而今妻儿被害,再加美眉秀色迷人强过吴家小姐甚多,他也就放浪形骸,欣然受下刘邦所送的十名美女。
酒宴散后,英布回到刘邦所赐的淮南王府,当晚与那十名美女颠鸾倒凤,一夜风流,不提。
次日上殿,刘邦资英布三万军马,去往那成皋驻守继续闹革命。
※※※
草飞莺长,离汉军攻破河东又是两个月过去。
夕阳西下,一队汉兵仍在原野上急急地赶路。他们均在十五六岁的稚气方脱的年纪,身上均绑了沉重的束缚,却仍是健步如飞。
离大将军的要求还差那么一点,今天日落前若不能按时赶回平阳郊外魏军大营,全体队员就要全体罚做一千个“下蹲”。
大将军的要求也不难,昔日横扫中原各国的魏武卒就能做到:衣三属之甲,操十二石之弩,负矢五十,置戈其上,冠胄带剑,赢三日之粮,日中而趋百里。
半日之内要走一百里路,还要加上沉重的负担!这些士兵都是精心挑选的体格强健的少年,曾经历过利豨独创的沙袋练兵法算是有基础,但乍一听韩淮楚说起那要求来,一个个目瞪口呆。
“这是人能够做到的吗?”立马有人提出疑问。
韩淮楚只简单的说一句“昔日魏武卒能够做到,想必你们也能做到。”就堵住了那些挑选出来的士兵的嘴。
能不能做到韩淮楚最是清楚。这些要求对于他曾待过的特种部队来说,简直是小儿科。要是把这要求拿出来对大家说,要让人笑掉大牙。
钢铁不是一天炼成的,韩淮楚也没有叫他们立即做到。只要每天进步一点点就OK。坚持不懈地训练下去,必然一个个变成“飞毛腿。”
如今的周边形势十分严峻。
自项羽灭掉九江国,又开始大举打造战船,不惜重金打造西楚水师。想必那项羽在伐齐一战与京索一战吃尽了水军疲软的苦头,这一次要彻底改变这种不利状况,不仅要在陆地,也要在江河湖海称雄于诸侯,成为一支名副其实的西楚雄师。
以那西楚国的财力物力人力,只要项羽想做,有什么不能办到?据斥候来报,楚军的第一批三百艘战船即将下水,第二批打造战船的木料已经从山中开采出来,正在运往船坞的途中。造船的总监造师,是那曾参与过王翦灭楚之战的大秦兵造总相邦申屠大的孙子申屠刚。
申屠一家世代造船,对那战船的研究几乎到了痴迷的程度。自从韩淮楚设计的新颖汉军战船问世以来,那申屠刚就潜入战场暗中观摩,终于明白了汉军战船的设计优势。于是依葫芦画瓢,搬到那楚军战船中来。
不日西楚水师战船的总数量将超过汉军,西楚大军将从黄河溯流而上,直逼军事重镇荥阳,甚至可以在黄河两岸两边开打,把战火烧到韩淮楚罩住的河东河内两郡。
“必须在楚军战船竣工之前,拿下赵国,对那西楚造成牵掣之势!”韩淮楚心如明镜。
但是那拥有二十余万大军,又有李左车陈余两位师兄主持大局的赵国,是那么轻易攻克的吗?
河东西面是李吉的五万赵军精锐,占据那从北到南横亘赵国大地的险峻的太行山。要想从正面进攻,就需要汉军将士付出血的代价。汉军人数本来就少,哪经得起这般挥霍,浪费到攻打一座座雄关险碍?等到攻下那一座座关隘,汉军只怕都死尽了,还拿什么去攻打赵都襄国?
那么唯一的出路就是从北路迂回,先拔掉驻守太原的夏说这根毒刺,再从雁门,代郡发动攻击。
且看太原赵兵的布置:在那汾水西岸邬县之东,有一座边境重镇邬城,由赵将戚康领二万军马驻守;在那邬城的东部三十里外,由代相夏说亲领三万军马扎下营寨。戚康与夏说两军互成掎角之势,一旦汉军有北上进犯的企图,就会互相支援,牢牢把住汉军通向雁门,代郡的道路。
两跟硬骨头都是难啃,何况是连着筋的两根?
兵法云:不动如山,动如雷霆。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打夏说一个突然袭击,这计划一直在韩淮楚酝酿之中。练出五千个飞毛腿,化装成平民化整为零混过汉赵边境,突然集中洗劫赵军那在邬县城外的大营,便是韩淮楚要采用的战术。
五千骑兵如何混过汉赵边境?这就要靠那来到河东助韩淮楚攻赵的“赵奸”张耳提供的地图。那地图上绘有一条秘密小径也就是那深山老林无人居住的地方。
为什么要练成飞毛腿?用骑兵不是一样行动快速吗?
韩淮楚能想到突袭,那夏说也能想到。突袭的一方,通常用的是来去如风的骑兵。
要知道这个时候赵国的斥候满天飞,各处军营外都有化装成百姓的赵国探子在监视汉军的一举一动。只要汉军骑兵一有动静,哪怕是一支五百人的小分队,那扑棱棱飞起的鸽子就会将情报传到赵军军营。
思维的盲点就是制敌的死穴。韩淮楚这次要反其道而行,突袭采用清一色的步卒。相对来说,分散开的一个个步卒目标要小一点。
五千个步卒也不是小数目,一样会被斥候发觉,如何调度呢?这个韩淮楚也有办法,今天五千个士兵出营训练,回来四千,一千人神秘失踪,那些斥候不会看出破绽。明天再派五千,又回来四千,这么搞上几天,五千汉军就神不知鬼不觉脱离军营,埋伏在边境线进入战备状态。
(笔者按:这个韩淮楚创造的战术一直为后世兵家仿效,屡屡采用。)
读者又问,那五千个士兵若要统一行动,又如何通知他们呢?假装某大户人家娶媳妇,放几束焰火。
这里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混出边境线的士兵为避免盘查暴露身份,身上不能带任何武器。要是扛着一根大刀大摇大摆走出边境线,不被赵兵当场铐住才怪。
这一点韩淮楚早就埋下伏笔,派出民间的渔船从汾水蚂蚁搬家把那一柄柄大刀长枪沉在了靠近赵军军营的河岸旁边。到时派出水鬼潜入水底,启出作战的武器。
五千个从天而降的汉军若要正面同三万赵军精锐厮杀当然是不利,但趁夜黑风高四处放火足以制造一场混乱。就在这个时候,已经无须计较斥候报讯的汉军铁骑将追风逐电闯过汉赵边境线,及时赶来增援。而汉军主力将从大营杀出,奔赴那已经是刺刀见红的战场前线。
所有的行动都要衔接得丝丝入扣,天衣无缝,靠的是准时传递情报。那赵军斥候能养鸽子,汉军同样能够养。
唯一担心的就是一旦那夏说营寨起火,驻守在邬城的戚康会引军来救。要真是那样,也只好分出一部分兵力隔阻,等灭了夏说回过头来再对付戚康。
又一场精彩的灭代大战即将打响,欲知详情,请继续追读本文。
第八章 长途奔袭
却说韩淮楚正在摩拳擦掌准备突袭驻守在太原的夏说,忽有小兵来报,辕门外来了一人,说是大将军故人,特来求见。
“故人?”韩淮楚闻言一愣,问道:“那人可自称姓名,怎生相貌?”小兵答道:“那人仪表邋遢,未曾通名。”
韩淮楚满腹狐疑,走出辕门。只见辕门外一人手捋长须,对着韩淮楚含笑而视。
“二师兄,真的是你么?这么多年没有你的音讯,你到哪去了?”韩淮楚一见那蒯通,万分激动,紧紧拉住蒯通的手问道。
一晃数年过去,只见那蒯通更见老成,额头上添了几道皱纹。只是不爱修边幅的习惯不改,依然是胡子拉撒,脖子也未洗净。
蒯通呵呵一笑:“邯郸一战,被韩师弟一曲琴音斥退我四万大军。师兄我哪有脸在这世上混。只好隐身草莽,飘萍江湖而已。哪及师弟你登坛拜将,叱咤疆场来得风光?”
韩淮楚想起当年邯郸一战经过,不由歉疚,说道:“师弟我害得师兄埋没草莽,师兄不怪罪么?”蒯通冷笑一声,说道:“若是蒯某想要出仕,方今天下诸侯并起,哪里不能去?只是明主难觅不能尽展所学。昔日孙庞斗智各逞所能无所不用其极,我纵横家的传统就是师兄师弟艺成之后在战场兵戎相见,师弟智高一筹,师兄我只能自认学艺不精,又怎会怪罪与师弟?”
韩淮楚笑着道声:“好个无所不用其极!二师兄这边请。”将蒯通迎入大帐。
※※※
奉茶毕,韩淮楚诚恳地说道:“二师兄此番出山,想必是欲有所作为。如今汉王求贤若渴,师兄何不去栎阳寻他。师弟我为师兄写上一封荐书,定会被汉王重用。”
那蒯通连连摇头:“汉王平庸之辈,某之策若出皆石破天惊,未见其采纳。再说汉王身边有张子房、陆贾、陈平、郦食其,可说谋士如云,师兄我何必去凑这份热闹。不如留在师弟身边,同师弟一起征伐疆场来得自在。师弟可愿蒯某相助乎?”
韩淮楚麾下只有武将,正缺一个能交流心思的谋士,大凡决策都要靠自己开发脑细胞。一听大喜,说道:“师兄若肯屈就,师弟我求之不得。只是师弟我爵只封侯,恐只能给师兄你一个护军都尉而矣。若要封侯拜相,只能去栎阳辅佐汉王。”
蒯通淡淡道:“只要能展所学,护军都尉足矣。”又打量韩淮楚一下,说道:“师弟你未来不可限量,又岂止封一个武侯。”
韩淮楚心中一动,问道:“师兄精于相术,不知看出师弟将来有何造化?”
那蒯通将头一摇:“难说。师弟你紫气冲于印堂,正鸿运当头,就算是龙飞九天亦有可能。”
“二师兄不是暗示小生有做皇帝的命吧。只可惜小生早就知道那刘邦才是真龙天子,他这次算看走了眼。”韩淮楚闻言暗想。
※※※
蒯通这番再次出山,就像那销声匿迹多年的武林高手突然现身,绝对会在江湖上掀起一场腥风血雨。上次蒯通实现他人生抱负的理想流产,这一次卷土重来,把希望又寄托在自己这个小师弟身上。
但这次蒯通确实看走了眼。韩淮楚印堂间的紫气只是他先天真炁练到第八重后自然结出,并不是蒯通自认为的天子之气。
就是蒯通这么一次看走眼,让他死心塌地跟定了韩淮楚。最后又生出天大的事端。此是后话,暂且不表。
※※※
于是韩淮楚拜蒯通为军师,将他引见给营中众将。众将皆知那蒯通乃是天下名士,曾以一张利嘴助武臣说动赵地三十余城来降,都是敬服。
韩淮楚向蒯通请教灭代之计。蒯通道:“代郡军马尽在邬城左近,只须灭掉夏说一军,赵军有太行山相隔必不及来援。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攻灭城外夏说,再合全力来攻邬城。”这一说大家都掩口而笑。那刚刚养好伤来军中效力的傅宽道:“军师之计与大将军不谋而合也。”
蒯通“哦”了一声:“原来师弟早定下灭代之计。愿闻其详。”
韩淮楚便把那计划和盘托出。蒯通沉思一阵,问道:“若是突袭夏说大营,那戚康引邬城兵马来救,将如何应对?”韩淮楚正为此事所困,说道:“惟分兵相隔耳。”
蒯通摇头道:“汉军本就人少,若分兵如何尽歼夏说?某在赵国,与夏说,戚康均是旧识,愿设计稳住那邬城守军,为师弟赢得时间。”韩淮楚闻言大喜,说道:“如此就有劳师兄一行。”
※※※
于是那蒯通离开平阳,一径来到夏说军营。
天下名士驾到,那夏说分外高兴,忙不迭亲自出营迎接。
入帐之后,夏说问道:“与先生阔别经年,不知是那阵风将先生吹来?”蒯通恨恨道:“邯郸一战蒯某令名毁于吾师弟韩信之手,让天下英雄耻笑。今闻大帅在此守御汉军,特来助战以报昔日之仇。”
夏说喜道:“先生来得正好,本相帐下正缺如先生这般人才。不知先生可愿屈就军师一职?”蒯通道:“正合吾意。”于是当即夏说拜蒯通为军师。
那蒯通便问代军布置,听罢夏说讲完,故作惊讶道:“戚康乃好酒之徒常常误事,大帅怎将此重任交与他?邬城乃北路要塞,不可有失。不如某去邬城相助戚康,可保万无一失。”夏说点头道:“军师所虑甚是,就请军师去邬城代本相约束那酒徒。”写下一封书信,送蒯通去往邬城。
结果是那蒯通到了邬城,不仅不约束那酒徒,反而自己变成了酒徒,与那戚康称兄道弟一起开怀畅饮,比试谁的酒量大。就在觥筹交错之间,一包蒙汗药下在了戚康的酒盅。那戚康满饮一盅,就此一个酒嗝倒在案下。
“将军酒醉。来人,扶戚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