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迷失在康熙末年-第13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封闭乾清宫之时指挥各种灭口行动。马齐究竟怎么从太湖离开地,这一点,对于身为重臣的马齐来说,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马齐知不知道死的是假康熙。又知不知道康熙去了五台山?但从雍和宫喇嘛们的反应速度来看,马齐显然知道这一切!
回头望望死去的曹玺,凌啸知道事情再也无法遮掩,如果康熙能活着回来,他不会不找自己索问奶爸爸的下落!如果自己不为康熙做些什么。不要说康熙不会原谅自己,就是凌啸也不会原谅自己的不作为!毕竟,康熙没有主观上安排假死来测试自己的机诈动机,两人的关系,还是事实上地信任有加。之前自己和邬思道的臆测,都被一个五台山给推翻了!
这举世逐利的喧天红尘中,凌啸不求自己纯洁如婴孩一般。但求有情有义不愧于心。
面对自己千辛万苦找寻出来的真相,凌啸没有心情去感叹人性的美与丑,善与恶,唯有长叹一口气,“胡骏,传令沈珂,调爷地亲兵,再加上公主府的那两营勤王军,去把狮子胡同的马齐府邸给爷剿了。抄捡所有往来书信,细心检查有无密室密道,男女仆从、逗留宾客一个也不许放走,押回通州军营等我晚上密审!”
这是凌啸第一次用“剿”这样的词汇对付城中勋贵,胡骏一愣之后,铿地一声参礼遵命,但就在他铠甲叮当转身之际,就听凌啸叫一声慢,良久才一摆手,闷声道,“所有马齐家男丁……一律格杀勿论!”
“……是!”胡骏一惊,但很快他就明白了凌啸的苦处,这一次凌啸往死里面得罪人家,即使其中可能有襁褓中地婴儿,也只有灭其满门,不得不斩草除根。看看凌啸痛苦的神色,胡骏知他心中终究不忍,走了几步,忽地停住道,“爷,小骏明白,您可不要忘了,上书房投毒案,他们是要您的命啊!如果四阿哥登基……如果局势逼得您现在走上那一步,会有更多地人将要死于兵祸,所以,爷也要释怀才好。”
一股温暖涌上凌啸的心头,小骏虽然不理解他这现代人别样的善良苦闷,但起码他一如既往地忠诚和关心自己,当即点点头笑道,“知我者小骏也,你家爷不是无情之人,至少,爷不能容忍老四登基后整肃我的身边人!所以,听天命前还要尽人事,我绝对要做些什么,希望能恢复到以前的那种君信臣忠一力革新的局面,要是成功,也用不着大家陪我走那大险之路啊。爷这就去慈宁宫请皇太后懿旨,也请老太太出马,你传令完毕后,命人将邬先生送到慈宁宫,另外,马上点齐我的五百亲卫,和老夫人一起沿官道向五台山进发,巡救康熙爷!”
凌啸有天年丹书护身,即使四阿哥恨他入骨,凌啸也至少三五年内安然无虞,而他想要保全的身边人,不就是自己这些人吗!胡骏猛地一点头,眼中泪花隐现,他是第一次听到凌啸吐露这样的心曲,自然别有一番震撼,直到胡骏走出夹蜂道,他还在想着康熙和邬思道曾经各自点评凌啸地四个字,“妇人之仁”,“仁者无敌”。
******
皇太后这几日心神极为憔悴,对她这皇祖母也想要杀死的老四,即将谁也挡不住就要登基的事实,让她寝食难安。
凌啸前来告诉她康熙去了五台山的消息,皇太后早已经无暇顾及顺治抛弃她去当和尚的愤懑,一个皇帝连富有四海的江山都可以不要,她还能怪他什么?所以。太后是把这消息当成一个救命稻草来看待地,以至于凌啸向她要一份救驾必须的秘密懿旨,太后也没有半点犹豫地给了他。尽管太后很明白,即使能救回康熙,恐怕最快也得到新皇登基后小半月左右,而如果没有救回康熙而密旨曝光的话。四阿哥会恨她恨到先奸后杀挫骨扬灰的地步,但太后一点都没有犹豫,日后被暗鸩是死,挫骨扬灰不也是个死?
唯一可惜的是,凌啸却不能亲自去,他走了,太后和他对新皇的钳制,就会少了一个钳臂!因为,闻讯赶来地邬思道,就在慈宁宫大殿上提了一个匪夷所思的计划。由于在马齐府邸中没有抓到马齐。而康熙很可能还在安然无恙之中,邬思道还顾忌个屁。
而这个计划,是以皇太后的人品为代价的,所幸,孔圣人都说过。惟妇人和小人为难养也!女人嘛,出尔反尔算什么。
大母和胡骏率军出发的第二天,是康熙三十七年的元宵,而皇子们二十七日的大殿守灵期也过去了泰半,明天就是按照约定四阿哥该登基的日子。午时一过。乾清宫红漆的殿门大开,强烈的雪光,刺得呆在里面吃喝拉撒半月之久地阿哥们眼睛生痛。但他们一个个连眼睛都不敢眨一下。直愣愣地看着皇太后进殿,看着鱼贯而入的重臣,等待着命运对他们为君为臣的宣判。
十三阿哥胤祥干咽了几口唾沫,拿起这半月调查的结果,在大殿上宣读起来。
胤祥读得很是有气无力,读得四阿哥胤禛又是高兴又是狐疑。调查的结果显示,半个月来,裕亲王、胤祥他们是徒劳无功地,这让胤禛对几个时辰后自己即将登基感到极度兴奋。但他对胤祥的心不在焉很是不解,这个他即将倚为肱骨心服的怡贝勒,甚至还读得错字成堆仍惶然不觉,似乎对他的胜出毫无兴奋之色!
殿上众人也发觉了胤祥的失态,凌啸却看看几个面面相觑地阿哥,马上再次使出了“暗示”之法,给康熙灵柩一跪磕头后,沉声道,“半月之期行将结束,四阿哥牵涉德妃案的调查毫无结果,怎么着这也算是小事吧,所以,我请示太后老祖宗之后,决定明日正式昭告天下……”
“慢!师傅,你觉得这是小事?!”老十四噌一声嘣了起来,眼中泪水滴溜溜直转,兀自不肯流下来,尽管德妃背叛了他,可德妃毕竟是一直以来疼他的母亲,不明不白地死了,他焉能不痛苦,心中更是对同胞哥哥恨之入骨,“皇祖母,有人要谋害您这一国之母,难道这幕后凶手能叫做孝心?他还要杀掉皇阿玛给朝廷留下地一大溜忠心重臣,难道他这还能叫忠心?四哥就身处这样的嫌疑之地,您就放心?万一所托非人,怎么面对列祖列宗啊?!”
凌啸暗喜这搅事棍子又发飙了,等到废太子和八阿哥群起掺和声援之后,凌啸不等太后说话,把两手一摊,耸肩无奈地道,“可国不可一日无君啊!唉……”
几个皇子品出味来,针锋相对,七嘴八舌纷纷出言。
“宁缺毋滥!不查明真相,谁敢放心……”
“可先设立监国啊,八王议政将就着……”
“还可以让四哥自己去查,搞清楚再登基……”
……
一丝欣慰的微笑从太后眼角闪过,眼瞅着就要故伎重施,顺势而为,把那日的查不出就登基的承诺给废除掉。
胤禛心头大急,人怎么可以无耻到这样的地步?他到今天才算是明白过来,太后为什么叫太后,原来是脸皮太厚!
胤禛知道自己需要帮手,眼睛扫过这几天刻意拉拢的五弟、七弟,但嘴上却咳嗽一声,轻轻叫道,“十三弟……十三弟?”
十三阿哥听见了四哥的呼唤。
可他却不是老十那样的粗筒子,他心思很是伶俐,参与调查这谋害太后和重臣地案件之后,他就能看到更多的卷宗,看到他以前看不到甚至不想去看的东西,只要有一点判断力的人,都会明白到德妃深涉其中,都会明白到没有其他阿哥能动员到德妃为他们办事,也会明白到十四弟没有那样的本事和能量!而昨日的德妃之死,更是深深刺激了胤祥,无论幕后指使的人是四哥还是十四弟,敢于牺牲生身之母的人,怎么说,也算不上是以孝治国的大清朝最佳接班人吧!
列祖列宗四个字,真正吓住了的人,只有他老十三一个人。
胤祥把脸缓缓转向皇太后,却在胤禛以为他会为自己仗义执言的时候说道,“皇祖母,孙儿有些头晕,想先退下去休息一下。”
第三百五十二章 四阿哥的绝招
十三阿哥的忧郁而退,使得胤禛彻底变成了众叛亲离的孤家寡人,太后笑了,凌啸笑了,众位阿哥们也笑了。随着胤祥的离去,大殿上的形势,突然对想要废黜四阿哥的各种势力有利起来,胜利在望的关头,人们却一下子寂静起来。
人往往就是如此,危险逼近之时,大家还知道同仇敌忾,可一旦到了最后的临门一脚,每个人反而会顾忌起许多利害关系起来。出于对主导废黜大事这一恶名的忌惮,裕亲王、佟国维、废太子八阿哥等人望着皇太后,希望太后能率先一锤定音。皇太后在这一刻也心境复杂起来,对康熙生死全无把握的她,毕竟是个弱女子,只好望向凌啸,希望他率先提出暂停四阿哥登基之事。凌啸不是傻瓜,这等烫手山芋,他怎么会冒冒失失地去接?所以,一事不烦二主,他将眼睛盯向早已和四阿哥势不两立的胤禵。
胤禵略一沉吟就明白自己的处境。如果不能废黜四哥,他可比不得太后和凌啸,前者是即将升级为太皇太后的举国之尊,后者是有着天年丹书保障的熏天权臣,都是新皇帝不敢轻举妄动马上对付的人物,而唯有他自己会受到四哥狂风暴雨的打击!不愧是有担待的“平乱之君”,年少志大的胤禵一甩辫子,跨前一步对皇太后一躬身,一咬牙,就要将那首倡废黜的狠话说出口来。不料有个人比他更能咬牙,说地话也更狠。
抢话的,是已经人憎狗嫌,茕茕孑立的四阿哥胤禛。
胤禛强忍着对胤祥背离而去的愤懑,一眼扫过废。太子、八阿哥的讥诮面容,膝行几步抢先说道。“皇祖母、师傅,胤禛虽蒙皇阿玛垂青,名列遗诏新君首选,但此刻牵涉到德妃娘娘谋害太后和重臣的嫌疑之地,无论案情怎么扑朔迷离,无论是遭人陷害,还是处世不谨,总之,十四弟说得对,这等事涉江山重任地大事。不查个水落石出,胤禛就算继位了,也名不正言不顺,无以服天下人之心!”
此言一出,众人尽皆抹汗欣喜。看来四阿哥要俯首认输了。老八却悚然而惊,他已经听出了胤禛的以退为进之意,偏生习惯于维护自己不为己甚的形象,无法插言进去,心思急转之下。对九阿哥胤禟眼色急扫。胤禟堪称老八的腹内蛔虫,咄咄逼人地急急插话道,“哦!四哥有此觉悟。好生难得!既然如此,四哥也就别为难皇祖母和师傅了,主动引咎请辞吧!”
胤禛冷冷一笑,瞪视九阿哥亢声道,“我为什么要自己主动请辞?!”
胤禟哈哈一笑,盯着四阿哥进逼道,“你不是自己名不正言不顺?!”
胤禛霍然起身,向老九怒目而向,“你是要我辜负皇阿玛的一片苦心?难道你是要公然夺抗旨嫡?难道皇阿玛所说的话就真的毫无分量?”
胤禟也不示弱。对老四咧牙躇眉,“我还没有等到你正式登基的时刻,就抢先被你盖上一顶大帽,难道你刚才所说的话就只是良心忏悔?”
……
两人在大殿之上一左一右地针锋相对,言辞犀利到都可以闻出血腥味了,害得大家的头随着他俩猛然转来转去。凌啸看着四阿哥地怒容,突然有了一种兔子就要脱笼的感觉,而胤禟每每和他争辩一句,凌啸的那种感觉就越强烈,看来邬思道的策略就要落空了。
邬思道的计划其实很简单。既然康熙没死地可能性很高,那大家就都不要脚踏两只船,利用遗诏给予的权利,加上这个案子的重要性,利用大殿上阿哥们的心思,给老四戴上一层枷锁,逼迫他当众承诺,三月国孝期间,他只能先领监国位,太后和凌啸依然主导案件调查。
果然,凌啸的感觉很准确,未来地雍正帝手腕的确高明,在胤禟一不小心问出“那你想要怎么办”之后,胤禛在大殿上高声侃侃而谈,“不错,我是身涉嫌疑之地,可嫌疑之地是什么?不就是有人怀疑我谋害太后、师傅和一帮重臣吗?好,我这就对天发誓,大举册封他们!”
众人全部一愣的时候,胤禛快步绕到殿角,抓起本来准备给康熙灵柩描金色棺纹地一支毛笔。饱蘸金漆油汁,在康熙偌大的朱红棺椁上笔舞龙蛇起来。写罢,胤禛啪地一声掷笔于地,对张廷玉不容置疑地命道,“衡臣,你来宣读!”
张廷玉看着这棺椁上的金字,干咽了一口唾沫,抑扬顿挫地读了出来。
“列祖列宗、皇阿玛在天之灵明鉴,胤禛得皇阿玛垂青,受命于天,现对天起誓而册封如下:遵皇祖母为太皇太后,如太皇太后七十大寿前不明薨逝,胤禛将遣尽所有嫔妃宫女,苦行无乐以度余生!封裕亲王福全、镇国公凌啸为世袭罔替之一字。并肩亲王,除秉遵皇阿玛天年丹书以外,吾将以帝位永葆两人天年,胤禛承家国之重,不敢给予两王再加权柄,但只要两王不起兵谋反,誓言决不削除现有职权!佟国维、陈廷敬、张廷玉三人,也将获天年丹书,自身天年可保,子孙保命三次!皇子兄弟者,此誓,胤禛但有违反,无颜姓爱新觉罗,天下可视胤禛为窃国王莽,群起讨伐!”
等他念完,满殿无声。
真***绝招,好一招釜底抽薪,好一招壮士断腕,好一招自请入瓮,辟尽所有流言蜚语,将殿中有权干涉废立者一网收买打尽!
看看已经目瞪口呆的皇太后,凌啸知道她再也没有了言语。你太后要是不明挂了地话。人家老四都再也不过正常的性生活了,如果他不玩断背和飞机的话,这就相当于是守活鳏,还有什么誓言,能比这更打动守了一声活寡的太后?!
再看佟国维、陈廷敬、张廷玉三人,已经瞠目结舌。呆若木鸡。他们三个,如果没有于国于朝廷滔天地功劳,他们再活八百年,也捞不到一个保命一次的铁券丹书,何况是自己天年子孙保命三次地丹书?现在只要他们拥立胤禛,这一切就都会有了,人活一辈子还图什么?!
裕亲王则完全快陷入疯狂的欣喜之中,身为康熙亲哥哥的他,在亲弟弟手下干了这么久,甚至不顾战场危险屡次参加征战。为的是啥?还不是梦寐以求的世袭罔替铁帽子!如今,这铁帽子就摆在眼前,只要他不再反对四阿哥登基,马上就可以把孜孜以求的铁帽子唾手可得!
而凌啸,他已经被老四的果敢刚毅惊呆了。
他终于明白。为什么大家都要得到皇帝的位置,这个中枢机要的帝位,就意味着他可以赐予,除了杀戮外,他还能用荣华富贵去收买一切。实在是化敌为友的无敌利器!一字并肩亲王,只在野史小说中出现过,是个名不见经传地爵位。它到底是个什么东东,凌啸倒知道是一个笑话,一字并肩王,无非就是来日西市口砍头,一刀下去,肩膀就成为了一字相并的“亡”了!
可深知各人心求的老四,用了自己的爱新觉罗姓氏为他们的天年做了担保,凌啸已经找不出任何理由来反对,再敢吱一声。胤禛就敢当众宣称凌啸想要谋反!毕竟,如此地一字并肩亲王他都不满意的话,老四就会指责他想当皇帝了。
凌啸也被胤禛用颠覆康熙威信来达到自己目的的智慧所震撼。他只要看一看五人的反应,就知道胤禛成功地把康熙给卖了,彻彻底底卖得干干净净。
皇太后即使不明死亡,康熙也不会此次用绳子把阳根结扎掉;裕亲王一直活到康熙驾崩,康熙也不会给他世袭罔替,而那三个宰相做牛做马,到最后,康熙也最多只会给他们画像凌波祠配享祭祀地待遇而已,铁券丹书想都不要想!
“雍正”皇帝果然不简单,一副棺椁书法,彻彻底底地将康熙给埋葬了,而凌啸相信,他取得帝位之后,接下来还会大封群臣。所以,就算康熙过几天回来,康熙也会骇然地发现,支持他的人会少了很多。而到时候,胤禛一句“哪里跑来的冒充者”,就可以把康熙给治得死去活来!
大殿之中仍然死一般地寂静,但谁都明白,此刻每个人的心中想法都已经变了质。
皇子们却急躁得绝望了起来,他们是棺椁金字上只字未提的群体。
胤禛收买太后和重臣的这一招,不仅匪夷所思到他们都没有想过,而且效果之好,从皇太后和重臣们的神色上就可以看出来。此刻,即使他们想要反驳,宣称自己登基还可以封得更牛,却已经毫无用处了,因为相比四阿哥,他们少了一份遗诏上提名的名正言顺!想到刚才大家把老四得罪得太狠,废太子惊慌失措,十四阿哥面如死灰,老九则腿股颤栗,而老八一看佟国维嘴角隙动,就知道他要卖主投荣了。
佟国维干笑一声,看看有些失神的皇太后,却向还在心中百转千回的凌啸躬身道,“驸马爷,您身兼太子太师,受大行皇帝重托,此时此刻,需要打起精神,做一个决策啊!其实不瞒您说,上书房和六部这些时日可算得上是忙疯了,全国二十行省万里疆域,多少财经、政务、防务、漕运、海疆、农桑、治安教化之事,就等着中央机枢决断呢。我们几个忙得每天只睡两个时辰,可有些事情实在不是我们人臣可以决定的。真正切切就是国不可一日无君,您要马上请皇太后定下来,那真是国家至福,是社稷至福,是朝廷至福,也是皇家至福啊,我地王爷!”
他最后对凌啸叫的这一声王爷,听得阿哥们齐齐暗骂他无耻,可大殿之上所有人的目光,全都被他引得望向了凌啸。
这也不能怪别人,谁叫遗诏里有明言,要皇太后和他凌啸携诏册封新皇的!他不表态,大家都得不到四阿哥慷慨赐予的好处呢!
第三百五十三章 忠雍亲王
一个人的目光或许是无形的,但三十几人的目光盯视在身上,那绝对会汇聚成一股强大的压力。此刻的凌啸,就能够感受到这种巨大的压力,那感觉,相当令人窒息!
让凌啸感到窒息的,不仅仅是因为大家在无形地逼迫他表态,而是四阿哥玩政治的手段。让凌啸感到心寒。他直觉地发现,并且第一次悲哀地承认,自己和胤禛在这方面的差距,大到了让他如芒在背的地步。这乾清宫大殿上,刚才还是同仇敌忾一致废四的局面,老四却仅仅是轻舞一通鸿毛,马上就上演了一场惊天大逆转,无论是谁,都无法遏制住内心的那种胆寒。
因为,老四不仅仅向凌啸展示了他的智商很高,高在他之前敢于谋杀所有重臣,高在他勇于打破一切框架。同时,也透露了,他登基后将如何瓦解勤王军系统的方式:收买,不顾一切的收买,颠覆和超越自己能给予勤王军将领的收买!
皇太后轻轻咳嗽一声,传到了凌啸和胤禛的耳中。胤禛是把它当成胜利的信号来看待,孩子般温婉地无声笑了起来,而凌啸把它当成一种催促,无助的感觉弥漫开来。
政治斗争,无非就是在规则内承诺以结盟和背叛以牟利,谁的承诺能令人坚信,谁的利益能给的更大,又不违反规则底线,谁就能win!
老四抛出地利益谁也无法抗拒。而他作下的抵押也大得足够。皇帝的位置,并不是一劳永逸的,是要靠屁股一天天苦苦去做的,人心向背和自身名声,都是能影响到帝位稳固的因素之一,人家把自己地姓氏血统都拿来给承诺当抵押。用日后当皇帝的根本正当性来为六人的利益作背书,谁还能不信?!
凌啸不得不承认,这乾清宫的回合,四阿哥胜了,胜得他心服口服!
回过头来,凌啸看到了皇太后眼中的惭愧和犹豫。凌啸一点都不能责怪太后的惭愧,人都是有幻想的,谁能指责一个老女人对他孙儿在未来或许会废除减丁的幻想,尤其是在太后已经得到了一个保证之后!但太后在面露愧色之后还要犹豫,凌啸却绝对不能原谅。因为。他知道皇太后已经内心动摇,也知道她在犹豫着要不要把康熙没死的消息当众将出来,这是唯一或许可以阻止四阿哥登基的理由了。可凌啸也知道,讲出事实不仅于事无补,还可能会害得自己这透露者。会成为多数派地挡路石!
一向喜欢抱粗腿的凌啸,现在依然没有改变这种习惯。毕竟,这种重要时刻,有四张嘴的裕亲王他们,比自己的腿要粗。而康熙去给顺治送终的决定秘密,不仅仅是秘密,而且是丑闻。一没有人证物证。二,还是在乾清宫重地,在康熙皇帝灵柩之前,当着众臣子地面,狠狠地抽孝庄和康熙的脸!
只需要老四此刻咆啸一声凌啸在谤辱君父,凌啸就会吃不了兜着走。他可不想朝廷专门为他兴建中国第一个疯人院“颐养天年”!
凌啸死死盯住太后,一字一句地说道,“太后,大行皇帝已经驾崩。国不可一日无君。孙臣恭请懿旨:是不是现在就宣布四阿哥克承大统,明日令钦天监择一吉日登基?”
此言一出,好多人都松了一口气,而胤禛却心中猛然一顿,心中警觉起来,这厮先前不是说过正月十六登基的吗?看来,凌啸是想拖日子!可惜这事情还真轮不上四阿哥说什么,即使他现在就有权下圣旨了,但在登基告天之前,名义上,他的登基之事的操办权却在皇太后和凌啸地手里,这就是为什么封建王朝有“拥立”这个词汇的原因。
但胤禛已经取得了基本的继位名义,他有绝对地自信,能度过皇帝这一职业的“襁褓期”,所以,不等太后望向裕亲王他们,胤禛马上对太后一跪道,“太皇太后,我……朕……孙臣以为……师傅说得很有道理,这几天,孙臣还要好好给皇阿玛守灵,~哇!皇阿玛他老人家去得好冤啊……皇阿玛名为守成,实为开创,为我大清打造了……”
胤禛已经哭得泣不成声,却两只耳朵竖得老高地听着太后的回答,凌啸很佩服四阿哥此时的心机,连哭泣音量的大小都注意到不压住太后的音量,这种心思,真正悲恸的人谁会去管?
直到太后对凌啸说出了“准卿所奏”,胤禛的哭声才恢复了哀嚎的响亮,尽管大家都明白他实际上心花怒放喜极而泣。
佟国维猛不丁大喝一声,“参拜新皇,行三跪九叩之礼!”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参差不齐,甚至缺了几人声音地参拜声在大殿响起,宣告了新皇帝的诞生,至于这皇帝的年号是不是还叫雍正,和大家一样行了礼的凌啸也不知道。翻云覆雨手把历史变的面目全非,雍正也罢雍歪也好,他都不想去管,凌啸只想知道一件事。
康熙啊康熙,你是去奔丧罢了,又不是去生孩子治花柳,用得着个把月都不见人影吧!
历史却有其相似性。
正月十六,凌啸亲耳听到胤禛宣布年号叫作“雍正”的时候,他苦笑了。谁叫老四被封为雍贝勒,也经历了一场名不正言不顺的争斗呢,取这样的年号,实在是名至实归。不过,凌啸却没有心思为雍正去感叹。正月十七,钦天监择定了黄道吉日,就是第二天的正月十八。
与此同时。他被新皇帝用圣旨“赶出”了紫禁城,而且还是赶到了通州那么远。当然,雍正真正想要赶出紫禁城地,是驻守乾清宫四周的勤王军,还有凌啸一天到晚拴在裤腰带上的五百亲卫。
对这些人晃荡在内廷的军人,雍正他极度不放心。所以。在发了定康熙庙号为圣祖的第一封圣旨之后,就刻不容缓地发了这份调出勤王军的圣旨,连调他自己两个门下接替丰台提督和九门提督地圣旨,也都被排在第三封。
好在雍正的圣旨很有礼貌,而且是明发天下的明旨。
他朱笔亲书的圣旨里,不仅大赞凌啸忠于皇室,有拥立大功,所以要秉承康熙旨意,再次明确和“提醒”天下人,勤王军只是凌啸的军标。享受御林军待遇却不是真正的御林军,而且,还命令工部礼部在通州和福州分别为凌啸兴建王府,也册封了他的亲王封号,“和硕忠雍亲王”。
这封号。让凌啸品尝到了老四的刻薄,他是在讽刺自己没有学得中庸一点呢,还是在警告自己以前不忠于雍贝勒?不过,对老四的这些孩子气的手段,凌啸暂时还不用担心。怎么说他也有两代皇帝地天年保证还有雍正决不削权的承诺,自己好歹做过当今天子的师傅,而且手上有兵有将。雍正不能把皇子们这些近处威胁解决掉之前,他可是不敢动自己半根毫毛的。这时间,没有五年,也得要三年呢!
“二公子,他是在给你下套呢!”回到公主府,邬思道马上怔了一下。尽管邬思道还没能从对老四手腕的惊骇里挣脱出来,但一听这个封号,他迅速觉察到了雍正皇帝地用意,毕竟。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此刻还很年轻的新皇帝,相当一部分的权谋思想,是来源于邬思道的!
凌啸一愣,给个封号也有文章?
邬思道苦笑一声,摇头道,“要说你现在还能阻挡皇上登基,那是个笑话,他唯一忌惮的人,是圣祖爷回来!要说皇上不知道圣祖爷去了五台山,打死我都不信。为何不封你忠勇亲王?哪怕是封你一个中庸亲王也行啊,你又不是真地忠心于他,干嘛非要封忠雍亲王?!而且他把这个封号明发天下,就是防着一件事……圣祖爷如果安然回京,这个封号圣旨,就很可能使得圣祖爷不会第一个来找你!”
凌啸大吃一惊站起身来,把圣旨翻来覆去横看了又竖看。难怪雍正帝要把凌啸捧得这么高,如果他不是在玩历史上对付年羹尧那样的捧高摔痛手腕的话,那就肯定是邬思道断言地那样,让万一侥幸的康熙对自己横生误会。而做过皇帝的人都会疑心,康熙看到自己得到了千古殊荣的一字并肩王爵位,定会怀疑这很可能是交换的报酬,而那忠雍的王号,更是给自己贴上了一副四爷党的面具。康熙未必全信,但绝对心中警觉,第一个要找的人,很可能就是没有被封赏过的臣子!
如果真地是这样,那将绝对是康熙的悲哀,至少现在的京城之中,凌啸还找不出一个既对康熙有寄望,又手握京畿兵权的人!
邬思道看凌啸的担忧脸色,他就知道这二公子已经信了这是老四的阴谋,但邬思道却感到心里面正受着强烈的震撼。他不知道康熙有什么让凌啸如此“心仪”,直到自己铁稳如山富贵已极的时候,还在为杳不知踪迹的康熙而担忧。可邬思道明白,换了其他人是凌啸的话,绝对只会向前看:两代皇帝的保证如果兑现的话,就尽情享受这位极人臣的尊荣生活,有良心的为百姓做点事情,没良心的作威作福地钟鸣鼎食。要是保证出现一点不兑现的苗头,郭子仪那样放弃兵权、吴三桂那样誓死力争,都会是榜样。
总之一句话,眼前的二公子,显然是解不开一种心结,已经纠缠到了愿意放弃尊荣顶天,也要换回康熙的地步!
凌啸的确有心结,而且这心结有些贱。苦苦挣命的时候,他很想富贵和安全,可这些东西真的暂时得到了之后,他又强烈地记起自己的历史使命。他不得不怀念,当初和康熙君臣相得借机兴国的那段时光。
对这段美好时光的怀念如此强烈,以至于凌啸一拳擂在了桌子上,苦闷问道。
“先生,大母和胡骏他们现在都没有猎鹰回信,你说,皇阿玛可不可能跑去了福建?!”
第三百五十四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