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天赐良配-第9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颜大将军这话对,徐将军死得惨,不能忘了他。他那遗体,也还在玉阳关摆着呢。”黄岐、夏仲天和邓宇都赞同。
“朕听说玉阳关有座英烈庙,埋骨关外的战士们英灵,都供奉在内。不如这样吧,此次阵亡的将士,都供奉到那庙里。三皇子楚昭业和徐阳将军遗体运送回京安葬。”楚昭恒最后决定道。
如此一来,世人也不会单独称颂三皇子了,玉阳关所有浴血奋战的将士们,都能被人铭记。
文臣和武将们都觉得这样好。
楚昭恒让人往玉阳关传旨,顺便让颜煦返京受封,玉阳关事务暂由颜煦指定一位副将来处置。
既然楚昭业是为国捐躯的皇子,那么,京城谋反一事的罪名,就只能是济安伯刘唤等人担着了。
一夜之间,刘家九族入狱。三皇子侧妃刘琴作为刘家女,被楚昭恒下旨赐死。韩望之和郝明生等人也一同问罪。
天顺帝楚昭恒仁慈,赏了刘唤等主犯全尸,赐他们在狱中上路了。其余人等则在午门斩首。从犯或流放充军等,而当日跟随的士兵们,大部分都被赦免死罪戍边。
一时之间,谋反之事在街头巷尾被人议论,大家都说新帝是仁德之君,造反这种大事,才杀这么点人。
很快,又有一件喜事传来,南边战事大胜,南诏终于投降了。
镇南王亲自带着南诏使团进京。
☆、407章 灵前烧书
三月初七,颜煦护送了徐阳将军和三皇子楚昭业的灵柩回京。
回京当日,楚昭恒派百官郊迎。
明福当众宣读了楚昭恒的诏书,感念将士们为国捐躯,一一封赏,三皇子楚昭业追封为忠王,徐阳将军封为宣平侯。
徐阳将军的妻儿,在郊外哭迎灵柩,在府中布置了灵堂安放。
楚昭恒换了素服,亲自到灵前祭奠。徐阳将军祖籍在南边,他大儿子本就跟在军中,此次也有了封赏,二儿子陪着徐夫人扶灵返乡。
三皇子府中,楚昭业的灵柩,则由其庶子迎回了三皇子府。楚昭业只有一个庶子,由钱侧妃带着守灵哭灵。
钱侧妃是钱云长之女,钱云长受伤后后来伤重不治而亡,倒是救了全家人一命。
楚昭恒亲祭了徐阳后,又来到三皇子府。远远看去,明明还是一样的宅院,往日辉煌的皇子府,此时倒是显得寥落了。
往日车水马龙,现在,却是来祭奠的人都没有。
楚昭恒的圣驾停在三皇子府门外,府里听说圣上驾到,钱侧妃连忙将庶子推上去迎驾。
楚昭业的庶子,如今也不过三岁左右,正是懵懂时候,看到楚昭恒进门,被钱侧妃一推,他哭着上前磕头,哽咽着说,“皇伯父,我没父王了。”
这话,也不知是谁教的。
楚昭恒扶起孩子,慢慢走到摆着楚昭业的灵堂。
灵堂里,白帷素幔,香烟袅袅。供桌正中的牌位上,写着“大楚忠亲王楚昭业灵位”。
楚昭业若是活着,知道自己被封为“忠”王,不知会不会感到羞愧。
不过以他之心性,无论心中在想什么,面上必定是不会露出的。
三皇子府的几个侧妃都在,楚昭恒打量了一圈,指了指身后跟着的几个嬷嬷,“这是为孩子准备的教养嬷嬷,以后忠王府就靠他顶门立户了,万不可轻忽。”
钱侧妃连忙带头应是,又让孩子磕头谢恩。
楚昭恒看了她一眼,知道这钱氏是识时务又圆滑的。
稚子无辜,就算楚昭恒心里,恨不得将楚昭业碎尸万段,可他到底不是迁怒的人。所以,他扶起孩子后,好生安慰了几句。
随着圣驾到来,陆陆续续,百官们也跟着来祭奠了。
楚昭恒打量了来的官员们一眼,转头对钱侧妃说道,“三弟死前留下话,说府里还有些东西想要带走。”他又转头吩咐道,“明福,你带人去找找三皇子说的那些东西,把那些都拿灵前来吧。”
楚昭业的东西,除了他自己,也就李贵知道地多。李贵这次,也死在玉阳关了。
钱侧妃只好叫了一个小太监,原来是李贵的徒弟,让他带着到外书房去找。
楚昭业是战死在两军阵中,怎么可能还留下什么话?不过做皇帝的好处,就是明知道他是睁眼谁瞎话,也没人敢质疑半分。
明福带了几个内侍进到三皇子府,很快就抬了一个箱子出来,那箱子大概两尺见方,也不重。
在灵堂的大臣们有些好奇,不知道这里面藏着什么。
“这些是三弟吩咐的东西吗?”楚昭恒问道。
“是的,奴才找了,就在忠亲王说的地方找到的这些。”
楚昭恒信步上前,打开了箱子,只见箱子里,满满当当的全是书信,顶上几封,露出的信封上写着“殿下亲启”字样。
这竟然是别人与楚昭业往来的书信!
有些大臣们,脸色就有些不好了,甚至有几人还露出了惊慌之色。
楚昭恒只看了一眼,“全在这里了吧?”
“回禀圣上,奴才找到的,都在这里了。”
“好,那就烧给三弟吧。”
明福抱着这箱子来到灵前火盆前,将那些书信一股脑地倒入火盆中,只见一阵火苗蹿起尺把高,不过片刻功夫,那些书信都化为灰烬了。
“这些书信都是三弟留下的,如今他去了,又放心不下,那这些书信自然是不用留了。钱氏,以后三皇子府由你主事,你要好好抚育小世子,管好府中上下。”
“妾身遵旨,万岁万岁万万岁!”钱侧妃听说以后由自己主事,有些高兴了,连忙磕头谢恩。
楚昭恒又抚慰几句后,才登上马车离去。
其他官员们,恭送圣驾离开后,很快也都告辞了。不少人来时神情紧张,走时却是忍不住带上了微笑。
楚谟也到徐阳府上和三皇子府上祭奠了,他亲眼看着楚昭恒烧了书信,对这位年轻帝王的认识,又多了一分。
离开三皇子府后,他骑马晃悠晃悠,又来到了颜府。
颜烈在家中,听说楚昭业竟然还被追封了,连肺都要气炸了,“玉阳关那么多人,都是他害死的,他竟然还能封王,这是老天爷没长眼吗?”
颜宁心中也有些发堵,可是,就算楚昭业千般算计,到底在沙场上也救了自己一命。她也说不清自己心中是怒还是悲,还有些佩服。
楚昭业用自己的死,保住了死后的声名,还为儿子谋到了出路。他当初跟着自己出关时是不是已经想到了这些?
那时自己以为是自己逼他赴死的,现在却不知道,到底是自己算计了他,还是他算计了自己。
楚谟坐在一边,看颜烈跳脚骂人,颜宁沉默不语,他略一沉思,就知道颜宁是想起楚昭业救命之事了。
“宁儿,楚昭业救你可不只是为了救你,你明白了吧?”他连忙颜宁强调道,“论心机和手段,我还真佩服这位三皇子殿下。他对别人够狠辣,对自己也够狠辣的。要不是死士还算忠心,他可就连尸骨都没了。”
“幸好我当日来的及时,宁儿,你不知道,一想到当日的情形,我就后怕。还好你等到我到了。”楚谟最后庆幸地说道。
笑话,怎么能让颜宁记着楚昭业的恩情?记着自己的救命之恩就够了。
颜宁一笑,幸好,楚昭业死了,自此之后,再无干系了。
“恩,你说得对,楚谟,谢谢你救了我们。”她绽开一脸笑容,对楚谟朗声说道。
☆、408章 为君谋划
颜宁一郑重其事地道谢,楚谟倒有些不好意思了。
“咳,咳咳,其实也不用这么郑重,救助玉阳关,自是应当……”
“要不是我受伤了,宁儿压根就不用去打仗。”颜烈在边上,没好气地插了一句,让妹妹去打仗,自己还被送出玉阳关了,真是奇耻大辱啊。
“你还有脸说,要不是你,宁儿也不用冒险去北燕营里救你。”颜煦说着走进来,拍了颜烈一下。
颜烈和颜宁看到大哥来了,连忙让着坐下。颜明德骂颜烈,颜烈有时还会反驳一下,颜煦这个大哥开口,他却是不敢多话了。
颜煦是听说楚谟在这,颜宁居然也在,觉得不像话,连忙过来看看。自家这妹妹不顾忌闺誉,他这做哥哥的操碎了心啊。
楚谟在玉阳关时与颜煦匆匆一别,这几日在颜府,与颜煦谈兵论史,倒是很相投。
颜煦一坐下来,就打发颜宁走了。
楚谟不敢得罪大舅子,黯然看着颜宁离去,和颜煦两人闲谈起来。一人谈起北地作战之事,一人说起南边南诏打仗,颜烈就只有旁听的份了。
过了几日早朝,颜明德带着颜煦、颜烈上朝。
安置妥当了死者,接下来,自然要分封活着的功臣了。
这日大殿上,楚昭恒让明福宣旨,此次京城造反之事中,还有玉阳关战事中,有功之人都一一封赏了。
颜明德加封了国公位,颜煦升为二品大将军,其余黄岐等人都各升了一级或两级不等。
邓宇听说李敬居然也能被升一级,有些不满,但是想想这到底是皇帝的大舅子,觉得没啥好说的了。
秦绍祖、封平等都在获封之列,安国公则被赐了一柄玉如意。
颜烈在大殿最末的地方站着,听到自己竟然被封为“定北侯”,连忙上前几步跪下,磕头说道,“圣上,末将惭愧,此次玉阳关有罪无功,愧对圣上的封赏。您不追究我的罪名,已经是宽宏大量了。末将哪还有脸面接受侯爵赏赐。圣上,您把这爵位给末将留着,等末将将来凭战功来拿。”
黄岐等人对颜烈的硬骨头,都是佩服的,此时听他辞赏,都说他当得赏赐。
可颜烈却是跪着坚决不要。
楚昭恒看他梗着脖子红着脸说不要,忍不住一笑,“你这样子,倒是和你岳父有些像啊。既然你说这爵位以后再要,那朕答应了,给你留着。你婚期也近了,这样吧,等将来你夫人进门,朕赐她三品诰命。”
这下,不仅颜烈谢恩,连杨宏文和颜明德都出列谢恩了。尤其是杨宏文,女儿一进门,就是三品诰命夫人,她母亲安氏,如今也不过才三品诰命啊。
颜烈听到赏杨琼英,嘿嘿傻笑着磕头,倒是不推辞了。
颜烈之后,其他人都一一磕头领赏谢了圣恩,到最后,明福收了圣旨,颜烈看就这么封赏完了,又不服气了。
他脚步刚往前跨了一步,颜明德眼角正看着他,一见他那动作,嗯哼咳嗽了一声。
颜烈看自家老子严厉地盯着自己,只好又把伸出的脚给缩了回来。
邓宇可没颜烈的顾忌,直接出列说道,“圣上,此次玉阳关之战,若论首功,非颜大将军之女不可。”
楚昭恒早就看到了颜烈的小动作,听邓宇说了后,“颜宁是此次的大功臣,不过她是女子,也不能封王拜将,朕另有封赏。”
没忘记就好,几位将军听说颜宁有封赏,都觉得平衡了。邓宇告了罪,回到自己的位置上站着了。
楚谟看楚昭恒没提到自己擅自带兵到玉阳关之事,想想还是老实地认罪吧,“圣上,臣也愧对封赏。此次玉阳关,臣……”
楚昭恒打断了他的话,“颜宁曾跟朕禀告,说当初拿了先帝密令让你带兵驰援。你带兵驰援虽然迟了,但是还是赶上了战事,朕就不追究你延误之事了。”
“是,臣谢过圣上不罪之恩。”楚谟没想到,颜宁居然撒下这样的弥天大谎,而且怎么也不告诉自己一声,这万一露陷了怎么好?不对,圣上居然也就这样地信了?
楚谟觉得自己捡到一个大便宜,这下父王进京后,他不怕挨打了。
对于颜烈推掉侯爵之位,颜明德觉得小儿子志气可嘉,难得在家里称赞了几句。
颜宁对二哥的话,也大为赞成。此次玉阳关一战,父亲被加封了国公位,颜家又有世袭大将军之位,风头正劲,二哥辞去爵位也好。
颜宁的封赏,很快就送到了颜府,除了珠宝首饰等物外,还有一道圣旨:太后娘娘收颜宁为女,颜宁被封为大长公主。
来宣旨的当然还是明福,他宣完旨,领了赏赐,请颜宁早些进宫跟太后谢恩后,就笑眯眯地回去了
颜家人没想到,最后颜宁会是这个赏赐。
秦氏和颜明德看了一眼,秦氏倒还好,颜明德有些不是滋味,自家的乖乖女儿,就变成皇家公主了?
“宁儿,好端端地,姑母怎么想到要认你做女儿啊?圣上还封你做长公主,这算什么意思啊?”颜烈想不通了,按他想法,颜宁本来已经是三品将军了,可以再封啊,封个公主是什么意思?
颜煦倒是笑了,“圣上这是为宁儿着想,要为宁儿做主撑腰呢。”
“撑腰?有我们还不够吗?”颜烈觉得,就凭着颜家,颜宁就不会受委屈。
“你忘了,宁儿的婚期是今年八月,到时她可是要做镇南王府世子妃了。”
“怎么?楚洪难道还敢委屈宁儿?”颜明德瞪眼道。
“父亲,镇南王和致远都是男子,到底不能管内宅的事。镇南王府的内宅,还是王妃韩氏做主的。宁儿是长公主了,就算韩王妃是婆婆,也不能对长公主无礼。”颜煦没想到,楚昭恒居然连颜宁以后的日子都想到了,“宁儿,圣上对你还真是看重。”
“那当然,他也就我这一个表妹。”宁儿抬了下巴,骄傲地说道,“再说我对圣上可是有大功劳的。”
“这话以后不要再说了。就算家中玩笑,也不可过火。”颜煦打断了颜宁,交代道。
颜宁吐吐舌头,答应了,要说谨慎,自家大哥才真是谨慎啊。
☆、409章 全家团聚
颜明德听大儿子这么一说,才想到这一层,“宁儿,那你快些收拾收拾,随你母亲进宫去谢恩吧。”
颜烈也不反对了,大哥说得也是,要是韩王妃给宁儿脸色看,自己总不能冲进镇南王府后院去揍人吧?一想到从小护着的妹妹,要脱离自己的保护了,颜烈难得地,有了淡淡的哀伤。
他决定,过两日等伤好透了,还是得去揍楚谟一顿,让他记着不许欺负宁儿。
颜宁跟着秦氏进宫谢恩时,在慈宁宫中,又遇上了贤妃,她是来看楚宝融的。
楚昭恒已经下旨,将楚宝融养在太后身边。贤妃每日会到慈宁宫来探望,顺便在太后跟前伺候。
跟前养了孩子,颜明心的心情明显好了,见到秦氏带着颜宁来谢恩,拉着秦氏说,“大嫂,以后我可要跟你抢女儿了。”
“太后娘娘喜欢她,那可是宁儿的福气。”秦氏客套了一句。
“颜夫人不知道,太后娘娘认了大长公主后,高兴地连饭都多吃了半碗,说女儿贴心呢。母后有了公主殿下,以后可就更舒心了。”贤妃在边上凑趣说道。
颜宁有些好笑,贤妃还真是知情识趣啊,有了贤妃在跟前,颜宁就没往日的放肆了,规矩地磕头谢恩,改了称呼,“见过母后。”
几人正说着话,惠萍禀告说圣上驾到,楚昭恒传了一身家常衣裳,翩然走进殿中。
贤妃站起来行礼,楚宝融踉跄着跑过去叫“父皇”。
颜宁也站了起来,跟着秦氏行礼。
楚宝融拿着手里的不倒翁娃娃献宝,“父皇,姑姑送的。”
楚昭恒垂目,看到楚宝融手里举着的那个不倒翁,圆滚滚的身子,胖乎乎的脑袋,楚宝融放在桌上一推,那不倒翁晃啊晃,就是不会倒。
想起当年她送给自己的那些东西,忍不住一笑,也只有她,会将这些不起眼的小玩意,往宫里送了。
他往那一坐,贤妃不再像刚才那样随意开口了,楚宝融就缠着颜宁玩,还要颜宁教她练武,“姑姑,母妃说,说您最厉害,您教融儿,融儿一定好好练。”
难为他这么小年纪,居然能说这么多话了。
“融儿,别跟你姑姑练,回头让你舅公帮你找个好师傅。”颜明心搂过楚宝融,“跟你姑姑练,回头学成个皮猴。”
“您又不待见我了!”颜宁拉过宝融,“融儿,来,姑姑抱抱。”
楚昭恒看颜宁趴在桌上,跟楚宝融一起玩不倒翁,闲闲地开口,“宁儿,镇南王五月就到京了,你的嫁衣准备地如何了?”
“母亲早让王嬷嬷带人帮我绣了。”颜宁脱口而出,看到殿中几人都笑了,才明白过来,“你诈我话!”
贤妃站在颜明心边上,看颜宁脱口而出一句话,楚昭恒不仅未怪,笑意还多了几分,眼神不由闪烁着又打量了颜宁一下。她嫁进东宫为侧妃开始,就知道楚昭恒和母舅家亲近,如今看看,跟这个表妹的感情更深深厚啊。
她让楚宝融亲近颜宁,原本只是为了讨好太后娘娘
嫁衣都要姑娘自己绣,颜宁的女红实在是惨不忍睹,从小到大,连绣花针都没捻过几次。
楚昭恒笑了一会儿,“母后,姨母虽然说吩咐人赶着做了,但宁儿如今是长公主了,还是让宫中的绣娘为她做一件礼服吧?”
“还是你提醒的是。大嫂,宁儿的嫁衣,我可得好好帮她准备着,您就为她准备嫁妆就好了。”颜明心一想到自己要准备嫁女了,高兴地和秦氏说,恨不得马上跟秦氏商议一下,为颜宁准备什么嫁妆。
颜宁虽说订婚了,平时还真没订婚的自觉。尤其是去年以来事情不断,什么嫁妆嫁衣她都没想过。如今楚昭恒一提,她才想到,镇南王五月进京,或许有一部分就是为了找父亲商议婚事的。
“母后,皇兄,家中还有事,我要先回家啦。”她跳了起来,找个借口就要闪人,颜明心指着她笑。
贤妃跟颜明心和楚昭恒告辞,“太后娘娘,圣上,臣妾要回宫中,就由臣妾送公主殿下吧。”
“好,你去送她吧,我看她再待下去,脸上都要着火了。”颜明心点头。
贤妃送颜宁来到慈宁宫外,颜宁跟她告辞,她笑着说,“大殿下很喜欢姑姑,公主殿下一来,太后娘娘高兴,圣上也高兴,大殿下也很喜欢公主殿下。还望公主殿下多多进宫来呢。”
颜宁未置可否,只谢谢贤妃娘娘的热情,宫中真是处处都是事儿啊。
楚宝融如今还小,如今还看不出好坏,但是有贤妃这样的母妃,想来机灵上不会差了。她倒是希望楚宝融能和贤妃少接触些。
她先离宫回家,到了家里,一个小小的身影箭一样冲过来,“姑姑,抱抱!”
身后跟着秦可儿,在后面叫着“慢些,慢些”。
颜宁看着抱着自己腿的小萝卜头,颜文彦长高了,也长壮实了,眉眼也长开了,不过,怎么黑了那么多?原来是白白的面团,如今变成黑猴了?
“姑姑,文彦好想你哦。”颜文彦撒娇地叫了一句。
“文彦,姑姑也想你哦。”颜宁抱着颜文彦,“大嫂,你们怎么不让人送个信回来啊?也好派人去接你们啊。”
“镇南王爷派了侍卫护送,本来又有侍卫,我们也急着赶回来。”秦可儿说道。当时玉阳关的信儿传来时,秦氏急的自己带了人就回京了,让秦可儿带着文彦在南州等着。
秦可儿听说新皇登基后,就张罗着要回京。后来秦老太君又留了她些日子,才让人送他们回来。
颜文彦在南州这些日子,倒是没拉下蹲马步练拳,看到颜宁,急着要让姑姑看他打拳了。
“他在南州,天天念叨你呢。”秦可儿笑着说,“刚才刚进家门时,连他父亲都不认识了。”
颜文彦回京时还小,小孩忘性大,离开玉阳关回京,一晃也快两年了,颜煦在他脑海里,也就是父亲的名字,样子早记不清了。
晚些时候,秦氏也回家了,看到秦可儿和颜文彦,自然更是惊喜。
晚上一家人吃饭时,颜明德抱着颜文彦,上交虎符的伤心,也忘了大半。
☆、410章 父子计议
到了五月,镇南王一行人,带着南诏议和使团,果然到京了。
镇南王的行程低调,所以,也没多少朝臣知道他们到京日子。
楚昭恒让陈侍郎去迎接使团。陈侍郎已经与南诏人打过交道了,一看使团的正使,居然也不是陌生人,还是雷明翰。
原来雷明翰当年回到南诏后,虽然日子不好过,但是雷家是南诏世家,乐正弘也没将他如何,只是不再担任要职而已。
这次乐正毅与大楚合作,夺到了国主之位,又启用他了。
两人已经打过交道,谈事更方便,陈侍郎带着南诏使团离开,到驿馆安置。镇南王一行当然回王府别院去。
楚谟知道今日父王到京,早早就带人去迎接了。
颜明德原本还想端着架子,不过在秦氏催促下,想着女儿就要嫁到人家家里了,也去京郊迎接了。
镇南王和颜明德见面,这次倒是非常平和。
颜明德打量了镇南王一眼,“你这次的气色倒是不错。”
楚洪一身圆领青色锦袍,比起上次见时,精神好多了。
“看你气色还不错,就是人瘦了,玉阳关一战不易啊。”楚洪看看颜明德消瘦不少,感慨道。玉阳关战事,他也听说了。六十万人对抗百万大军,还能守住城关,真是不易了。
“何止不易,能活着回来都是侥幸了,多少人没回来,徐阳就把命交代在那了。要不是致远来得及时,估计我们全得完蛋。”颜明德直率地说。
两人边聊边说,进了城中,颜明德送镇南王到了别院门口,镇南王看到别院门口挂着的素色灯笼,一声长叹。
颜明德顺着他目光,也看到了那两盏灯笼。因为元帝驾崩,城中如今还在国孝中。两人想到元帝,心中有些怅然。才两年未见,京中已经物是人非。
楚洪心中的感觉尤其复杂,他卧病多年是拜元帝所赐,但是少年时,他在京中又得元帝照顾良多,心中五味杂陈,一时也不知是恨是悲。
颜明德将镇南王送到王府别院后,先告辞回去了,“改日来我府中喝酒!”
镇南王也没多虚留,回到王府,梳洗过后,也顾不上歇息,叫楚谟叫了过来,“你私自带兵去玉阳关之事,圣上真的不追究了?”
“父王,我信里都说了。圣上是在早朝上当众说的,以后自然也不会追究了。”
镇南王觉得有些不可置信,当初楚谟私自点了二十万大军,一路北上到玉阳关,幸亏因为有三皇子楚昭业的事,不然路上人家不知道的,不得说他要谋反了?
虽然救颜家他没话说,但儿子擅自调兵,楚昭恒没借着这事拿捏镇南王府,就这么轻飘飘地放过了?他原本以为此事没这么好过关呢。
“父王,还有个事儿,圣上前些日子论功行赏后,太后娘娘将颜宁认作女儿,圣上封颜宁为长公主。”
楚谟当时听了这道旨意,想法和颜煦一样,圣上这是怕颜宁出嫁后受委屈,要给颜宁撑腰啊。
这件事镇南王因为还在路上,还是刚听说的,听完之后,倒是沉吟了片刻。
“致远,圣上看重颜宁,是因为颜宁的功劳?”
“孩儿看着,颜宁心思单纯,一直都是一心为圣上谋划的。她自小出入宫中,圣上还是储君时,在宫中并不显眼,颜宁对他一直像对静思那样,圣上主要应该是顾念着自小的兄妹情谊吧。”楚谟想了想,跟父亲说了一半的实话。
大家都是男子,楚昭恒对颜宁的心思,他也不是看不出来。但是,他认了颜宁为妹妹,自然就是兄妹之情相待了。
“父亲,当今圣上,不简单。”
楚洪与楚昭恒接触并不多。
他常年在南州,前年进京时,楚昭恒还是太子,他为了避嫌,也没有多到东宫拜访。所以,对这位新君的脾性,还不是很了解。
来京的路上,楚洪就听说了楚昭业被封为忠亲王和在灵前烧信之事,如今再听楚谟如此说,倒也赞成。
为了大局能够如此隐忍,登基才几个月就下旨开恩科取士,而新任的户部侍郎封平,是当年封家的人。封家,是当年出了名的生财有道。
君主雄才大略,对臣子来说总是好事。
一朝天子一朝臣,自己或许也该让位了。
楚昭恒以颜宁的名义为楚谟脱罪,又封颜宁为长公主,太后娘娘亲自督促宫中绣娘为颜宁准备嫁衣,这一桩桩一件件,无不显示圣上对颜宁的爱护。
当年王妃去世后,镇南王府的内院不能没有主事之人,加上当时先皇和太后的意思,自己才把韩氏扶正。韩氏的性子,尖刻自负,他原本没细想,如今细想起来,颜宁进府后,还真难保韩氏不给颜宁脸色看。
细论起来,韩氏不是楚谟的生母,也不是颜宁的正经婆婆。
颜宁顶着大长公主的名头,韩氏也就不敢无礼了。
只是,圣上给了这些暗示,自己是不是该再做些什么呢?
“父亲,您是不是再去一趟颜府,跟颜伯父将婚事章程给定一下啊?”楚谟好不容易等到父王进京,觉得这件大事要催着父王先办。
“有了媳妇忘了爹,我才刚进京,连口热饭都没吃呢。”镇南王一看楚谟那猴急的样子,想着将来这儿子,八成是个妻奴,没好气地说道。
“儿子已经吩咐人准备晚膳了,您吃好了,要不晚上就去颜府?”楚谟立时谄媚地说。
“我就不明白了,颜家那姑娘是不错,可要说好的,也不是没有。”
“父王,天下好姑娘多得是,谁让你儿子就遇上颜宁了呢?”楚谟脱口接了一句。
他只是觉得,若是能和颜宁一起过日子,那日子,应该会过得很舒心才是。
楚洪懒得再说了,“还不让人上菜?不吃饱我怎么去颜府啊?”
“父王,索性您就去颜府吃饭,刚好和颜伯父边喝酒,边把事情给谈了?”
楚洪看儿子那副样子,实在气不打一处来,一甩手站了起来,大步往外走去。
“父王,父王,您去哪儿啊?”
“去颜府,找颜明德喝酒去。”
☆、411章 新君新臣
镇南王到了颜府,颜明德有些意外,不过有老朋友陪他喝酒,他还是高兴的。
秦氏安排人送上一桌酒菜,镇南王和颜明德两人坐下来边喝边聊,两位即将结成亲家的人,倒是没再叫对方外号了。
楚谟和颜宁的婚事,是元帝在世是定下的,日子自然是不能变了。所以,一顿酒下来,婚事敲定得七七八八。
楚洪打着酒嗝回到王府别院,让人将楚谟和颜宁的八字送到钦天监,请钦天监择定了下聘等日子。
歇了两日,楚洪进宫面圣。楚昭恒在勤政阁召见了他。
年轻君王面容英俊,但当年的温润之风,如今被磨砺掉了不少,端坐御案后,好像一把藏于鞘中的宝剑。不出鞘则已,出鞘必定是石破天惊。
楚洪三跪九磕大礼后,楚昭恒让招福端了椅子赐座,问起沿路辛劳。
楚洪一一答对后,站起来,跪下说道,“圣上,臣有一事启奏。”
“皇叔请起,有事只管奏来,何必行此大礼,快坐下说话。”
“圣上,臣年迈体弱,近日只觉精神不济,想恳请圣上答应,将王位传于犬子。”
“皇叔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