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天赐良配-第7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340章 南北联手
颜皇后与晋阳说了几句后,楚昭业也趁机发难。
元帝忍着躺久后浑身酸痛的不适,慢慢听着两边人的说话。
当日他昏迷时,自己还是知道是因为一时心情激荡的。可他不知自己躺了几天,也不知如今朝中情势如何,就听着两边人说话,想要从他们的话中,知道外面的情景。
听到楚昭恒没有登基时,他有些意外;再听到晋阳说太子沽名钓誉、外面流言纷纷时,他又了然了。
可惜,元帝没能听几句,外面,就有太监说兵部尚书送来玉阳关八百里急报。
楚昭恒接过急报,北燕八十万大军攻打玉阳关,而玉阳关守军只有二十五万,无力抵挡,如今闭关不出,等朝廷派出援军。
兖州那边,因为虎啸关有北燕二十万兵马,那边的守军根本无法调动。南方南诏那边,还在交战,这样一来,朝廷兵力吃紧。
楚昭业看了战报,有些意外,他想做皇帝,是想要让大楚更强盛的。所以,今日他会发难,也是想要尽快稳定朝中局势,拿下皇位,随后,带兵抗击边境,一展宏图。
现在北燕兵临城下,南边战事未歇,朝廷里,得尽快稳住。但是,他和楚昭恒,却是谁都不会退也不能退的。
在这种时候,谁退了,谁就是死。
“三弟,如今还是先解决战事?”楚昭恒看着楚昭业,问道。
“太子殿下,臣弟觉得,可以先抽调处州等地兵马,让京郊南营带着,赶赴边关救急。”楚昭业也同意要解决战事,但是,得让李敬这样手里有兵的人,都派出去。
楚昭恒自然了解他的用意,楚昭业手底下,也是有带兵将领的。
元帝躺在床上听到玉阳关急报时,心里就是一惊,再听到两个儿子还在纠缠派兵之事,只觉气恼难耐,怒火上头,直冲喉咙口,他咳了几声。
霎时,房中寂静无声。
颜皇后最先反应过来,转身扑到床前,“圣上,您醒了?”
林妃也从晋阳大长公主身边扑到了元帝床前。
元帝看了两人一眼,“叫叶辅国过来。”他长久不说话,乍然开口,声音暗哑,有气无力。
“圣上,先让太医给您看看。”颜皇后和林妃先后开口。
两人对视了一眼,又转回头,看着元帝。
孙神医和外面的两个太医都被请进来,元帝看人都进来了,也不再反对。
他此时,还是浑身动不了,连转头都困难,暗自苦笑,看来是瘫在床上了。
孙神医和两位太医先后诊脉后,都是脸色有些凝重,元帝此刻脉象,并不好啊。
元帝看了三人一眼,也没问自己脉象如何,又叫了左右丞相进来,让两人将朝中之事,都告诉自己。
叶辅国和周玄成两人轮流说着,直说了一个多时辰,才将最近的大小事情说完了。
楚昭业如今,手里有林文裕当年提拔的将领,虽然那些人大部分都不在京城,但是从龙之功,若是这些人带兵到京,就是一场内乱。
楚昭恒手里,有文臣,又掌握了京畿之地,占着先手,但他显然是不想登基后就来一场战祸。
最好的办法,是杀了楚昭业和这些不服之人。
偏偏南诏北燕相继发兵,朝廷,经不起一次动荡换血。
元帝沉思片刻,吩咐为自己沐浴更衣,到勤政阁议事。
他被抬出乾坤殿时,看了林妃一眼,“来人,林妃私逃出宫,先关起来。由皇后娘娘审讯。”又看着楚昭恒吩咐,“太子贸然杀害宗亲,行事欠妥,禁足一月,在东宫思过。”
罚一国储君思过,这不是小事。
元帝这一处罚,看着是各打五十大板,但是,显然,太子这边挨的罚更重点。
颜皇后想要为太子喊屈,楚昭恒用目光示意颜皇后领命。
林妃关到宫里,楚昭业就得管自己这个母妃,对皇后不孝或许可说不是血亲,但是不管生母,这份无情,就会吓退很多人了。
楚昭业也想到了这点,明面上,元帝好像袒护自己,其实,这是要自己受制皇后母子啊。
但他还是脸色如常,也示意林妃领命。
颜宁离开皇宫后,才听说元帝醒了,她本来还打算给林妃玩个逼供之类的戏码,如今,却是用不上了。
元帝此时,也无心去管康保死因等等小事,而是要处置国家大事为先。
她听说北燕居然用了八十万大军攻击玉阳关后,对于苏力红的魄力,倒是佩服的。
兖州一战后,苏力红和苏力青带人退回北燕,苏力青本就受了伤,回北燕后又被指责战事失利等罪,丢了太子之位。
北燕国主儿子也多,一群儿子争抢半天,最后还是苏力红胜出了,成为新一任太子。
而苏力红一听说大楚元帝晕倒,立即禀告国主,大楚虽然有太子储君,但是三皇子一派尾大不掉,必定内乱。
北燕国主做梦都想带着人到大楚京城来逛逛,觉得儿子所说有理,就同意出兵。
苏力红本就和南诏乐正弘勾结,当年会在荆楠码头遇到颜宁一行人,就是因为他是去南诏找乐正弘谈联手之事。只是后来他外祖事情牵连,这个同时出兵大楚的商定,一直没实行。
他当上太子后,第一件事,就是派人再去找乐正弘,商议共同出兵大楚一事。
乐正弘国内正闹着,他还没找到乐正毅,几年前一战又输了。
两人都想要在国内树立威望,大楚刚好又有可乘之机。
所以乐正弘一见北燕密使,立即就答应一同出兵了。
南诏出兵后,趁着大楚兵力在南边集结,北燕又趁机攻打玉阳关。
双方约定,若是打下大楚,就平分大楚国土。
乐正弘在南边一开打,苏力红原本还想拖上些时候,但很快发现大楚国内局势不稳,南边粮草也吃紧,他生怕出兵晚了,万一大楚的太子和三皇子分了胜负,那就不好了。
所以,他连忙派兵,攻打玉阳关。
北燕国主听苏力红信誓旦旦此次必能一举成功,高兴地直接御驾亲征了。
☆、341章 两人自荐
元帝在勤政阁内,喝了两碗浓浓的参汤后,就半躺在坐榻上,让大臣们拟定南边粮草的章程。
楚昭恒先前已经带人核实了各地粮库账册,元帝觉得楚昭恒所拟定的运粮之策可行。
在派人增援玉阳关一事上,却是几位大臣各有各的看法。
往年玉阳关告急,都会派周伯坚增援。颜明德和周伯坚是多年的老交情,两人合得来,增援合兵后协调也方便。
现在周伯坚镇守兖州,不能离开。
其他地方的将领,还有何人既能服众、又能与颜家父子相处得来呢?
一个下午议事,这事还是悬而未决。
元帝让几人拟了几个候选人选。
第二日早朝之上,这几个人选一说出来,支持者不一,太子一派和三皇子一派相持不下。
元帝看楚昭业面色淡然地看着两派相争,这个儿子,是打算让自己看看他的实力?
“业儿,你觉得何人可为帅?”
“父皇,儿臣觉得,这几人都有好的地方,但也有不妥之处。”楚昭业缓缓开口,说了一句不偏不倚的废话。
元帝眼中的冷意,他当然看到了,但是,此时若还不争,要等什么时候?
“父皇,儿臣想,不如让儿臣带兵去增援玉阳关吧。听说北燕国主御驾亲征,我们大楚皇室,也不是贪生怕死之人。儿臣愿为国出征,请父皇成全。”他的话,说得大义凛然。
三皇子一派的人听到楚昭业要亲自带兵,都有些愕然,但很快,就有反应快的,附和起来,“圣上,三殿下大义为国,实在是当世楷模啊。”
“圣上,臣觉得三殿下如此大义,应该成全。”
随着接二连三的称赞,太子一派有些憋闷,若不是太子被禁足,难道太子不会自请带兵吗?真是被人捡了个大便宜。
元帝听了楚昭业的理由,有些为难。北燕国主带着太子出征,士气大涨。大楚若不想弱了声势,其实自己御驾亲征是最好的。
但是,自己的身体自己清楚,还能撑几日?只怕没到玉阳关就死在半路上了。而楚昭恒呢?他自小未习武,根本无法带兵。
楚昭业自小习文练武,还曾跟着林文裕等人学过兵法,与武将也多有交往。若不是其心叵测,他代表大楚皇室,带兵增援玉阳关,对士气的确大有鼓舞。
自己原本对楚昭业也是有几分满意的。但是昨日醒来后,看了康保的所谓血书,不禁心寒了。
若是楚昭业是太子,只怕自己昏迷这些时候,早就在昏迷中驾崩了。
元帝正在为难时,守候在金銮殿外的太监,跑进来禀告道,“启禀圣上,外面,颜……哦不,三品抚远将军颜宁,在外觐见。”
那太监显然有些不知所措了。
大臣们听到“三品抚远将军颜宁”这个名头时,各自都呆愣了一下,然后,才反应过来,这是颜明德的女儿颜宁。
楚昭业听到颜宁要求觐见时,倒是一下就猜到她为何而来了。
颜家父子都在玉阳关,她怎么放心让别人带兵去增援?就看她如何说服这满朝文武,让她一个才及笄的姑娘带兵了。
元帝也是愣了一下,“正在议事,她为何而来?”
“圣上,颜姑娘,哦不,颜将军说,她食君之禄,特来为圣上分忧。”
那太监叫惯了颜姑娘,现在,颜宁告诉他,在大殿上,必须称呼自己为“颜将军”,他觉得自己舌头直打圈,往日挺伶俐的口齿,今日老说错。
元帝听了,也知道颜宁是为何而来了,他倒也想听听颜宁有什么主意,“传!”
颜宁很快,就走进大殿。她一身三品武将朝服,未戴钗环,一身肃穆。
这套朝服,还是当初元帝让人给她特制的。
走进大殿中央,颜宁跪地三叩九拜,“臣颜宁,拜见圣上万岁万岁万万岁。”
“颜宁,这可是早朝,你要怎么为朕分忧?”
“臣听说北援将领迟迟未定,特来自荐,臣愿带兵赶赴玉阳关解围。”
“胡闹!朝廷大事,岂容你一个女子胡说!”颜宁刚说了一句,有老臣已经叫起来。
“你一个女子,当满朝将军们,带兵都不如你吗?”济安伯也训斥了一句。
颜宁立时抬头,看着济安伯,“济安伯若是不服气,可以和我比试比试。”
济安伯听了这话,却泄气了。
楚昭业暗自摇头,济安伯这是上赶着让颜宁打脸啊。
济安伯不说话了,颜宁却不依不饶了,“济安伯,既然您觉得我不可带兵,是觉得我兵法不熟,还是武艺低微啊?”
杨宏文此时也在朝班中,他前几日,不知为何拉肚子,已经在家养了好几日了。今日其实也没好全,但还是撑着来上朝了。
他听颜宁说完,楚昭业想张口,抢先说道,“圣上,臣要参济安伯刘唤狂妄自大、藐视朝廷命官,参颜宁御前失仪擅自回话。”
颜宁刚才参拜后,元帝还未叫起,她就起来跟济安伯呛声了。这个往严重了说就是藐视圣驾。
郑思齐做为老儒,对颜宁女子上朝议政,心里是不能接受的。但是,他还没老糊涂,当然知道颜宁是太子一派的,所以,他听了杨宏文的参奏,立即求情道,“启禀圣上,臣觉得颜宁只是初次上朝才失了仪度,圣上仁心能容,且容他一次。”
元帝当日也不会此时治罪,济安伯和颜宁两个一起恕了。
济安伯被颜宁这一挤兑,倒是想起来了,“三殿下刚才已经请命了。圣上,臣觉得三殿下做为皇子出征,更能鼓舞士气。加上殿下文武双全,领兵也能服众。”
颜宁听说楚昭业已经自请出征了,刚好,她也不想自己离京的时候,让楚昭业在京城里折腾。她立即大声说道,“圣上,三殿下不曾领兵过,臣却是曾领兵守城过。不过济安伯所言也有理,臣倒是有个两全其美的办法。”
楚昭业听她说两全其美的办法,觉得有不好的预感,颜宁这主意,一定不是自己想听到的。
☆、342章 一起出征
“哦?你说来听听。”元帝也想听听,颜宁有什么办法。
“圣上,让臣带兵增援,让三殿下做随军的监军啊。”颜宁直接建议道。
这个建议,却是让人吓了一跳。
大楚军队中,监军的权利极大,甚至若是领军大帅与监军意见相左时,往往会以监军的建议优先考虑。
一般如玉阳关这种地方,会设监军,也算是帮皇帝看着地方军的意思。这种临时凑起来增援的大军,都不会设监军一职,以免意见相左,让军心不稳。
颜宁让楚昭业做自己的监军,不是将自己置于三殿下的鼓掌之中?
楚昭业虽然知道颜宁必定不会让自己待在京城,但他本以为颜宁最多也就建议让自己随军之类,她居然推荐自己做监军,倒是意外。
摸不准颜宁想做什么,他一时没有开口。
元帝议了这些时候,已经有些撑不住了,他今日是半靠在御座议事的,相左,只觉眼前一阵阵发花,索性一手抵在御座的扶手上,撑着头,慢慢揉着自己的太阳穴,“业儿,你怎么看?”
“父皇,儿臣觉得,颜宁虽然在兖州一战中英勇善战,但是各地将领都是多年征战、经验老道,让颜宁带军不能服众。”
“那你可以?”元帝淡淡问了一句。
楚昭业听出其中的不悦之意,但现在,自己这父皇,还奈何不了自己,所以,他并不避讳,“儿臣觉得儿臣可以,因为儿臣首先是父皇的儿子,是大楚三皇子殿下,其次,才是领军将领。”
他这理由,倒是充足。
元帝又看向颜宁的方向,“颜宁,你觉得三殿下的话有理吗?”
“圣上,臣只知道军中一向军令如山,若是有人因为不服气主帅,就不听将令,这种人,怎么配当将军?大楚肯定没这种人。三殿下未在军中待过,不知道‘军令如山’这句话,也是情有可原。”
朝中的大臣们,此时对颜宁,倒是有些刮目相看。
一直只知道颜明德的女儿颜宁胆大包天、武艺出众,现在才知道,嘴皮子居然也这么利索。这一番话,捧了将军们,还踩了三皇子一脚。
颜宁身姿挺拔地站在大殿中,落落大方地任众人打量,脸上神情坦然自若。
她心中有些得意,楚昭业,你只了解十二岁以前的我,我却是从前世到今世,一直在盯着你。你会怎么想,我就算猜不出全部,也能猜个六七分啊。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在“知彼”这条上,你可输了。
“圣上,自古以来女子为帅……”有人见没人应声,想引经据典说道一番。
颜宁压根没打算让这些酸秀才掉书袋,“什么自古以来,自古以来,有女子被封将领吗?我大楚就有。圣上又不是默守陈规的迂腐之人,你说什么古啊。”
那位大臣还没说完,就被她的话气了个仰倒,想要反驳,却发现不能反驳,难道能质疑元帝封女子为将,是毁坏祖宗规矩?但先前封将时,可没人反对啊。
“你将圣上和以前那些傻皇帝比,是什么意思?圣上英明神武,开拓盛世,当然是不拘一格用人才。”
“哈哈,好一个不拘一格用人才,颜宁,你居然还学会溜须啦。”元帝听颜宁的话,却是一笑,颜宁的话,有些无理,但是,让他听了很舒服。
能站在朝廷上的,都不会是傻子。元帝那两句话,看似是说颜宁说的是溜须拍马的不实之言,其实,却是同意了“不拘一格用人才”这句话了。
“这样,今日朝中只要有十个大臣赞同你为帅,朕就答应了。”元帝开玩笑般说道。
众人听了,就知道,元帝主意已定,是要让颜宁为帅了。
朝中太子一派的人,当然不希望让三皇子一派的人再沾兵权,哪有不同意之理?
元帝当即拍板,“好,颜宁为帅,楚昭业任监军。调集京郊两营、冀州、英州、益州等地,五十万大军增援玉阳关。”
“是,末将领命!必定不负圣望,将北燕人打个落花流水!”颜宁大声领命。
“儿臣遵旨!”楚昭业也只好领旨。
定下了这件大事,元帝宣布退朝,坐着步撵回到勤政阁。
他休息了没到半个时辰,新任的御前大总管康平,来报说颜宁和三殿下在外求见。
元帝只好又撑了起来。
颜宁拜见之后,直接说道,“圣上,末将刚才下朝后想了想,军里的士兵都是些粗人,能否派些御林军随军啊?三殿下到底是皇子殿下,在军中怕士兵们照顾不到。再说,让御林军护卫皇子殿下,也是皇子的威风啊。”
“父皇,儿臣既然随军出征,那就是和其他将领一样,用御林军岂不是让人侧目?”
“怎么会啊?三殿下这个皇子身份,是用来鼓舞士气的,排场一定要越足越好。”
楚昭业看了她一眼,慢慢点头,“宁儿所说的,也有道理。”
这种时候,他忽然这么称呼自己,让颜宁有些寒毛竖起。
“让钱云长带五百御林军,跟着你吧。”元帝直接拍板。
“多谢父皇!”楚昭业未再反对,只是又提议道,“父皇,军情如火,儿臣觉得兵贵神速,越早赶到玉阳关越好。不如儿臣和颜宁带京畿的兵将先行,让其余各地大军带上各地府库粮草,直接到冀州和我们汇合?”
楚昭业这建议,的确是省时间的好办法。若是大军要在京畿汇合后,再赶赴玉阳关,那像英州这些地方的士兵,荆河乘船到京后,还得赶到京城来,再从京城开赴冀州,一来一回,至少折腾掉三四天。若是荆河上岸后,直接越过邙山到玉阳关,确实快了。
而且,大军开拔,少走一日,都能省下不少粮草。如今南边粮草告急,省下三四日的粮草,那也很不错了。
颜宁心里觉得楚昭业这建议有些不妥,但一时想不出不妥在何处,找不到理由反对。她也想早日赶到玉阳关,看看情况如何了。
☆、343章 主意已定
军情紧急,元帝让颜宁和楚昭业三日后就出发。
颜宁离开皇宫时,又遇上了带兵巡视的钱云长。一想到三日后,钱云长就要跟着自己去玉阳关了,颜宁看着他,不由闪过一丝杀意。
楚昭业跟在她身后,看着她盯着钱云长出神,对钱云长向自己投来的视线摇了摇头,自己走到颜宁边上,“宁儿,到了军里,我可得请你多照看了。”
“哪里,三殿下可是监军大人,到时候,还不是听您的。”颜宁随口回了一句,看着钱云长走远了,她才收回视线,“三殿下,我先回府去收拾了。回头我们再聊。”
颜宁说着,飞身上马,带着颜府的几个护卫,往颜府回去。
她回到家,颜栓等在大门口,一看到她,连忙上来接过缰绳,“姑娘,封大人等您很久了。”
楚昭恒此时还在禁足中,不过,早朝上的消息,他应该已经知道了。
封平此时,在颜府的书房前,已经焦急地走了几个来回,要不是怕太招人注意,他恨不得直接到宫门前去等颜宁了。在望了一次又一次院门后,终于看到颜宁姗姗来迟。
好不容易等到颜宁,他也等不及进屋,一见到颜宁,就先说了太子的话,“宁儿,太子殿下让你不要带兵,就让三殿下带兵也可。”
“不行,五十万大军交到楚昭业手中,他就算带着打到京城都足够了。”颜宁立即拒绝了。若是周伯坚来带兵,她肯定不会出头,但是扒拉了几遍人选,她知道楚昭恒这里,没有比自己更合适的人了。
自己虽然是女子,但是因为出身颜家本就被人高看一眼,再有兖州一战、安城守城之战,也算小有战绩。
“但是如今所派的兵将,有大半是楚昭业的人。”封平也急了,真想对这个固执的颜宁大吼。
“我知道,我自有办法。”颜宁觉得一样要防范楚昭业,自己比别人,总能多些警惕。
封平往日也是喜怒不形于色的人,现在,脸上却是担心着急之情难掩。
颜宁看封平这么明显的表情,“表姐夫,你回去告诉太子哥哥,让楚昭业带兵,我不放心。我就算死,也会拖着他楚昭业一起死的。”
“乱说什么生死!”封平却是急了,出征在即,怎么能如此口无遮拦呢,忍不住叱责了一句。
“我就是这么一说,放心吧,这条命,我爱惜着呢。”颜宁一笑,“太子哥哥别禁足了,京城里,怎么办?”
“殿下说,圣上的身子,撑不了几日。”封平压低声音,“圣上会忽然醒过来,我们措手不及,三殿下这边一样也是措手不及,大家都要重新布置的时候。太子殿下的意思,是让三殿下去出征,到时京城局势稳住了,他也只能认命。”
颜宁摇摇头,楚昭恒是担心自己,才说这种安慰的话。
北燕陈兵八十万,如今大楚兵力紧张,就算自己带着五十万大军到玉阳关,算上玉阳关原本的二十多万人,兵力也不足八十万。
楚昭恒是怕自己到边关危险,所以编个理由吧。只是,父亲、大哥和二哥都在玉阳关,自己怎么能不去?
“那我向太子殿下请命,跟你一起出征吧。”封平来的时候,就知道颜宁一旦打定主意,很难劝回,所以,他来时也想过了。跟着颜宁一起出征,路上,还能帮着出个主意,也能帮着盯一下楚昭业。
“表姐夫,你又不会武功,跟着也没用。”
“军中难道就没有文官了?”封平对于自己被看轻,有些不服气。
“有,不过那都是幕僚。表姐夫,你若真担心我,不如找我大舅舅,让他一定要劝住我母亲她们,让她们不要回京,这样,我才能没有后顾之忧。”
“太子殿下给了手令。”封平劝不听颜宁,自己要跟着又不让,想起楚昭恒还给了一个杀手锏。
颜宁看他拿出来,压根没等封平打开来,一把夺过刷刷几下撕了,“告诉太子哥哥,手令我没见到哦。”
这种赖皮的动作,她做起来,倒是理直气壮,看封平一脸愕然,颜宁有些得意,“你跟太子哥哥说,他尽快稳住京城局势就好,将在外君令有所不受,谁让他自己被禁足了呢。好了,表姐夫,我还有很多事要做,就不陪你多说话啦。”
封平还是第一次被颜宁赶人,苦笑一下,“我先回去复命,还会找你说话的。”
颜宁没有多说,看他离开后,捡起被自己撕破的手令,点了烛火,慢慢烧了。
她走回蔷薇院,虹霓和绿衣也听说了出征的消息,正在收拾行李。
绿衣看到颜宁回来,收起了担心的神色,笑着说,“姑娘快来看看,奴婢还是第一次帮女将军收拾行装呢,看看带这些行不。”
颜宁看了看,床上塌上分了两堆,床上的是自己的衣衫鞋袜,都是劲装为主。
绿衣指着那几件大毛披风说,“奴婢想着,到了玉阳关,或许战事就要拖到冬日了,特意多准备了些冬衣。”
“绿衣,这次出门,我不能带着你。”
“姑娘,为什么?奴婢不会武功,但是会骑马啊。奴婢不跟着上战场,就跟着姑娘收拾些衣衫琐事就好。”
颜宁看绿衣急切的面容,心中有暖意,“此次出征,我不知道会是什么情形。我父亲说玉阳关正在固守待援,可见此次战事必定艰险。”颜宁看绿衣还要再说,她又接着说道,“你留在京城,也可帮着看顾府里。若是跟我一起去,万一路上有事,反而拖累呢。”
绿衣看颜宁如此说,不敢再硬要跟随了,她本以为上次没跟夫人去南州,可以陪着姑娘,没想到姑娘要出征了,自己还是不能陪着。
绿衣不跟着走,虹霓自然是跟着一起走的。
颜宁跟两人安排好后,又叫过颜栓,嘱咐了家中之事,等大军一走,他们就可闭门待在家中,若有消息,及时传送。
府中留下的护卫,身手还行的,此次都随颜宁一同去玉阳关。
秦氏到了南州后,将护卫打发回来一大半,颜宁挑选之后,倒也选出了一支百来人的亲卫。
☆、344章 不谋而合
封平将颜宁的话带给楚昭恒后,楚昭恒在东宫内发了一会儿呆。
他转身对封平说,“既然宁儿执意要出征,钱云长,不能让他去。”
“三殿下只怕也不愿意让他去。
“钱云长在军中有些根基,能做到御林军统领,倒也不全是靠助力。”
封平点点头,明白了,“那是……”
“让人跟着,找到机会,让他重伤就好了。”楚昭恒吩咐了一句,“另外,将此次会随军出发的将领名单,给我誊一份送过来。”
颜宁一定要出征,那这些人,自己就得好好过一遍。
封平领命,匆匆离开办事去,刚好在东宫门口碰上姜岳,他一想,索性将姜岳一起拉着走,看看能帮上忙不。
钱云长在这日夜晚,被一干同僚拉着,在醉花楼里喝践行酒。
这些同僚对于钱云长到玉阳关,为他觉得不值,在京城里当御林军统领,可是天子近臣。这一到玉阳关,还是战事在即,虽说他只护卫三皇子,但是打仗的事,谁说得清楚?能不能活命,有时,就看点运气。
钱云长倒是杯到酒干,毫不推辞,众人轰然叫好。
他脸上笑着,心里,却是有些烦闷。
下午,李贵来找他,告诉他楚昭业吩咐,让他想办法留在京城。
“颜宁对您起了杀心,要是到军里,殿下怕您有个好歹。留在京城,殿下还有重任交待您。”李贵丢下这句话,回去了。
钱云长觉得有些憋闷,自己堂堂御林军统领,会怕颜宁那种黄毛丫头?
别人都以为自己这个御林军统领,是借了楚昭业的力,但是自己在军中这几十年,也是一步一步爬上来的。
“钱统领,我敬你,祝你此去旗开得胜!”一个同僚举杯说道。
钱云长端起酒杯,“好,干了!”他一口喝尽,站起来,打了个酒嗝,“我还得回去收拾收拾,今日就先喝到这了。今夜还得我值守呢。”
那些同僚看他站立都有点不稳了,又听他说还要值守,也不再劝了,大家最后喝了一杯,送钱云长出门。
醉花楼这条街,是京城有名的繁华地带。以醉花楼为中心,往前是文人雅客最爱的酒楼、茶室,往后,一直走到街尾拐弯的那条巷子,就是寻芳客最爱之处了。
京城里有名的青楼,都聚集在那条巷子,有附庸风雅的,给那条巷子取名叫百花巷。
冬日,天黑得早。街上各家店铺都挂起灯笼,倒是将街头照得透亮。
钱云长走出酒楼,被冷风一吹,脑子感觉更昏沉了些。
他底下的亲兵将马牵过来,要扶着钱云长上马。
钱云长打了个酒嗝,“先不骑马了,先走走。”说着,他当先走起来。
“大人,我们是直接进宫去,还是先回府啊?”一个亲兵看钱云长有些摇摇晃晃,看看这时辰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