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天赐良配-第7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封平第二日带路,带着楚谟他们两人,到了金矿所在的山崖,“这里有一处矿脉,我想请你们两位带兵驻守这里,不要让人轻动。待朝廷下令后,你们两位可在此监工挖矿。”
  “这个……封先生,我们倒是愿意的,只是,带兵这事,我们做不了主啊。”胡成有些为难。
  清河在边上笑道,“这你们就放心吧,这事我们帮你们去说啊。”
  “那成!”耿大壮一口答应了,拍着胸脯说道,“放心吧,我天天给您守在这,保管一块石头都没人能搬走。”
  封平又看向楚谟,楚谟含笑点头。
  那个说楚谟比女人还漂亮的小喽啰,如今已经是士兵了,也知道了这个漂亮的不像话的男子,竟然是带兵打他们的将军,还是一个王爷家的世子。所以,他此时只恨不得把自己缩成一团藏起来。
  封平看他那样子,哈哈一笑,到底没把这话告诉楚世子。
  从楚谟来英州,到如今全部安排完,已经腊月了,楚谟归心似箭,告诉封平京城里没有他消息后,都心急地不行,让他跟自己一起回京。
  封平当然是立即答应了。
  楚谟又找过李敬,让他自己去英州,和韩望之清点新兵,做好交接等事。
  他自己带着人,跟彭泽和韩望之告辞后,赶着回京去了。
  李敬此次剿匪,立了军功,现在,楚谟又将交接带兵等事还给自己,心里觉得此次英州之行没有白来。
  韩望之倒是很配合,毫无刁难,就将士兵和将领名册,还有相关事务,一五一十跟李敬交代了。

☆、327章 文彦尖牙

  楚谟回到京城,与封平分开后,回到了镇南王府别院。他还未进府,就在府门口听管家说了颜宁受伤之事。
  管家当初听说颜宁受伤时,自然是代自家世子爷送了不少药材过去,也打听了颜宁伤势如今已好了,只是还在家静养不出门。
  可楚谟哪里放心得了,他府门也没进,拨转马头,就往颜府而来。
  秦氏正和秦可儿一起,在厅中安排府里的过年等事,两人就见下人领进一个风尘仆仆的人,一身披风上甚至都还有泥点子。
  楚谟对秦氏和秦可儿行了礼,着急道,“岳母,听说宁儿受伤了?”
  自从定亲之后,楚谟对颜明德夫妇,已经以小婿自称了,颜府的下人若是管他叫姑爷,保准赏钱加倍。
  秦氏看楚谟这样子,是连回府梳洗都没有,就赶过来了,心中自然高兴,“致远回来啦?你在英州的差使还顺利不?宁儿伤已经没事了。”
  “小婿今日刚到京,差使已经好了,岳母,那宁儿……”
  秦氏失笑,叫了个婆子过来,“看看姑娘在哪里,带姑爷过去吧。”
  秦可儿也听秦氏报怨过很多次,说楚谟和颜宁两人成亲前还见面的事,如今看秦氏一脸关心地吩咐下人带楚谟去见颜宁,嘱咐他留在府里休息,让人准备午膳,暗自好笑。
  秦氏这是丈母娘看女婿,只有好的,报怨那些话,也不过是嘴上说说而已。不过小姑能有个好夫婿,她这个做大嫂的,也跟着高兴。
  楚谟跟着婆子到颜宁的蔷薇院外,就听到一阵铃铛的清脆声音飘过来。
  绕过蔷薇院的院墙,颜宁正穿着一件红色滚金边镶兔毛的夹袄,在院里跑着,她的身后,跟着一个……楚谟仔细看了一下,嗯,跟着一个红滚滚的圆球。
  “文彦,来啊,在这儿呢。”颜宁手里举着一只布老虎,手腕上的铃铛叮当作响。
  自从伤好之后,颜文彦特别喜欢来缠颜宁玩。
  颜宁总觉得自己前世没能护住他,心里内疚,加上养伤秦氏拘着不让出门,乐得陪文彦玩耍。
  秦可儿原本还拘着文彦不让她打扰颜宁养伤,自从半个多月前太医说颜宁可以下床走动,多动动好,她也就不再拘着儿子了。
  颜文彦最喜欢找铃铛的声音,所以,颜宁不耐烦戴首饰,为了哄他玩,特意戴了一对铃铛银镯。
  颜宁跑着转身,就看到楚谟站在那边,看着自己。
  她不禁一愣,跑了过来,“楚谟,你什么时候回来的?”
  “今日刚到京,你伤好了?”
  颜宁看楚谟脸上还沾着灰尘,眼圈下陷,一看就是赶路没歇好的样子,知道他是关心自己,心里有些甜意,“我没事,你,你怎么不回府梳洗一下?”
  “岳母让我留这儿歇息,等会一起用午膳。”楚谟得意的说。
  这时,他感到有东西抱着自己腿,低头一看,一个肉呼呼的奶娃,正抱着他腿,好奇地看着他。
  娃娃长得细皮嫩肉,眼睛湿漉漉的,扑闪扑闪着,天真无邪。他穿着一身大红棉袄,本来就长得肉鼓鼓的,这下更是球一样。
  他忍不住捏了捏那娃娃的脸,结果在娃娃脸上留下了两个红印,这……这也太嫩了吧。他不禁咋舌。
  那娃娃正是文彦,他被莫名地捏了一把,有些伤心了,转头跟颜宁告状,“扑,痛痛。”
  王嬷嬷在后面走过来,抱起文彦,“孙少爷,这是您的姑父哦。”
  颜文彦回京后,按着颜府对孩子的规矩,没再安排奶娘。王嬷嬷喜欢孩子,求了王氏,来给颜文彦做管事嬷嬷了。
  所以,如今颜文彦身边,王嬷嬷几乎是寸步不离。
  楚谟一听王嬷嬷的话,想起颜煦有个儿子了,知道这小孩必定是颜文彦,再一听王嬷嬷说自己是姑父,高兴地抱过文彦,“文彦乖,叫一声姑父,姑父给你好玩的。”
  他想摸个东西出来哄孩子,只是他身上,值钱的东西不少,可哪会有小孩喜欢的东西。他摸了半天摸出一个荷包,里面装着四个小金裸子。
  颜宁听王嬷嬷说“姑父”,脸一红,再一听楚谟的话,瞪了一眼,跟文彦说,“文彦,来,姑姑这儿来。”
  颜文彦却没听颜宁的话,他被楚谟抱着,看着眼前那张俊脸,看了半天,确定是没见过的。他就伸手开始又摸又抓起来。
  楚谟吓了一跳,被文彦一手抓着耳朵,一手抓着头发,狼狈不堪地叫“哎,放手,哎——”
  颜宁看他那狼狈样,忍不住哈哈大笑。
  楚谟见佳人一笑,眼睛就只顾着看佳人了,不防鼻子一痛。
  王嬷嬷最先发现过来,“孙少爷,不能咬啊。”
  颜宁也连忙过去帮忙。
  只是,两人的动作还是慢了,等把颜文彦抱下来,楚谟那挺直的鼻子上,留了四个尖尖的牙印,看那样子,没个两天印子是消不了了。
  颜文彦现在已经长了八颗牙了,最喜欢乱咬东西,上次楚昭恒来探望颜宁,还被他一口咬在手上。
  楚谟捂着鼻子哀叫。
  颜文彦对于自己留下的杰作很满意,被王嬷嬷抱到手里后,高兴地拍着两只肉手,叫着“扑,扑扑——”
  颜宁是又好笑又心疼,连忙让人带他去梳洗擦点药膏。
  楚谟对着镜子里,看到自己那张俊脸上,鼻头通红,四个牙印分明,哀叫道,“我还没进宫面圣呢,这让我怎么见人啊。”
  于是,楚世子进京第一天,就让人代为称病了,而且闭门谢客,绝不见外人。
  封平回家后,也听秦婉如说了颜宁受伤之事,想要探望,到了颜府门前,听人说楚世子刚到府内,他一笑,先去东宫交差了。
  楚昭恒见到封平平安归来,很是高兴,又听他说已经找到金矿还安排胡成和耿大壮守在那里,以防有人弄鬼,大是赞同。
  楚谟先前已经有奏折送回京中,提到此次招安能成,都赖封平劝降。
  楚昭恒觉得此事不错,他和封平商议半日后,撰写了一份奏折送上。

☆、328章 其乐融融

  过了几日,楚谟进宫,将此次剿匪之事交了差。
  元帝就按楚谟的功劳册,做了赏赐,其中封平的受封最为受人关注。
  封家原本抄家时,三代不许入仕。
  如今,封平立功,元帝亲自打破了这个规定,给他封赏。
  原来,封平呈上的奏折中,写了自己到颍州时,意外在山中发现金矿矿脉,特报给朝廷,又意外遇匪,有了劝降之事。
  封家的金矿,元帝已经知道了。
  但封平这么呈报,世人就不会知道,封平当年的活命,是因为元帝爱财。
  帝王总是重颜面的,就算元帝当时真的是想要金矿,可若是封平说了实情,他颜面何存?
  如今这金矿,封平说是自己此次意外发现的,发现之后不敢私藏立即献给朝廷,又为朝廷剿匪之事立功了,元帝封他为六品员外郎,又赐黄金千两。
  官职还是小事,有此封赏,封平,就可重入官场了。
  这个消息,最高兴的莫过于秦绍祖和王氏夫妇了。尤其是王氏,当初将女儿嫁给封平,她心里是不愿意的,毕竟那可是个白衣啊。
  现在,封平封官了,背靠太子这棵大树,何愁将来官位再高升?
  王氏高兴地,特意到封平的府上,帮女儿应对往来贺客。
  秦氏带着颜宁过府贺喜,王氏拉着颜宁的手,对秦氏说,“说起来,我可得感激宁儿啊。若不是她当初劝说,婉如和永均还不一定能成呢。”
  “这都是他们俩有缘,关宁儿什么事。以后,大嫂您也能放心了,婉如他们夫妻俩必定是越过越好的。”
  姑嫂俩说着话,很快,又有其他人家来恭喜的。王氏满面春风地出去了。
  颜宁走到外面,看到秦婉如从外面进来,不由笑着上前说道,“恭喜封夫人!”
  秦婉如一看是她,嗔怪地戳了她一下,脸上,那笑意却是忍不住的,“永均和父亲,昨日派人往南州,给祖母报喜了。祖母知道了,必定也高兴的。”
  颜宁点头说是。
  有了封平受封之事,安国公府大公子李敬成为京郊南营副将的事,就没受太多关注了。
  李敬原本在京郊西营当差,他从英州带兵回来后,那些新兵被分到了西营和南营。李敬调到南营做了副将。
  京郊四营从调兵到兖州后,几次变动。
  对三皇子一派来说,唯一的好事是韩望之也因此次协助剿匪有功,得了封赏,只是,和太子一派的如日中天相比,总是逊色了些。
  楚昭业却依然是云淡风轻的样子,这让跟随三皇子的官员们安心很多。
  很快,又是一年除夕。
  不过,对颜府来说,今年除夕,只有一门妇孺在京,总觉得少了些热闹。幸好有文彦不识愁滋味,吵叫跳闹,添了人气。
  照例,除夕进宫赴宴。
  秦可儿还是当初要嫁给颜煦时,来京见过颜皇后,现在回京,又添了文彦,秦氏就带着颜宁和他们娘儿俩早些进宫去。
  秦氏到时,颜皇后身边,李锦娘带着两个女子站在身边伺候着。
  颜宁知道,李锦娘小产后不久,由颜皇后做主,东宫提早纳入了两个良娣。而其中一个良娣,听说有孕了。
  她看看李锦娘,一身太子妃服制,带着纯金八宝凤尾钗,雍容端庄,只是脂粉掩盖下,还是能看出一丝憔悴。
  颜皇后看到秦氏一家到了,吩咐那两个良娣先回去,“你们回东宫去吧,有太子妃留在这伺候就够了。”
  李锦娘听到这吩咐,脸色亮了些,颜皇后这吩咐,等于是说无意在众位诰命面前给她没脸了。那两个女子自然有些失望,不过还是柔声应是,退下了。
  秦氏给颜皇后见礼,颜皇后连忙让惠萍扶起她。
  秦可儿和颜宁跟着秦氏,给颜皇后行了大礼。
  秦可儿想从王嬷嬷手里抱过文彦,颜宁却抢先去抱过来了。
  她抱着文彦来到锦垫上,让文彦跪下请安,嘴里代文彦说:“文彦给姑祖母请安啦,姑祖母新春大吉,谢谢姑祖母厚赏。”
  颜皇后撑不住地笑了,指着颜宁对秦氏说,“这个促狭的,这是生怕我给文彦赏赐少了吗?哪有这样讨赏的?”
  颜宁却又拉着文彦接了一句,“文彦也代母亲,谢谢姑祖母厚赏。”
  这下,连秦氏都听不下去了,拉着秦可儿说,“快把她拉起来,该打!”
  惠萍凑趣跟颜皇后请示,“皇后娘娘,赏赐的荷包要不要加一个啊?”
  颜皇后跟惠萍点头,笑得说不出话,过了好一会儿,才止住笑,拉过颜宁,“我还担心你伤没好利索,现在看,伤好了,嘴皮子都伶俐了。给你,我不止给你大嫂和侄儿厚赏,给你也厚赏。”说着,亲手拿了一只镯子给颜宁戴上。
  她又抱过颜文彦,笑着说,“长得像煦儿。”
  颜煦的长相和颜宁一样,也是像秦氏多些,颜文彦的长相,糅合了颜煦和秦可儿的优点,就更是白嫩了。
  李锦娘看着颜皇后对颜文彦爱不释手,想起自己小产的无缘的孩子,心里黯淡凄苦,面上还是只能笑着说,“文彦长得好乖巧。”
  颜文彦第一次见颜皇后,倒是不怕生,“姑——祖——”,他嘴里字正腔圆地冒了两字,大家听了更是高兴。
  秦可儿看到李锦娘脸色有些黯淡,推了推颜宁,又向李锦娘那边示意了一下。
  颜宁知道,大嫂这意思是让自己帮太子妃解围?
  她有心不理,无奈秦可儿连着拉了几次,她只好抱过颜文彦,说道,“谢太子妃娘娘夸奖,文彦也给太子妃娘娘请安。”
  李锦娘顺势让织梦送了赏赐,又与秦可儿说了几句话。
  秦可儿又说起玉阳关的事,厅里欢声笑语,其乐融融。
  众人聊了半个多时辰,陆续有各府诰命夫人来请安。很快,人就到得差不多了,颜皇后扶着李锦娘的手,来到了除夕宴的正厅。
  与往年一样,前殿元帝带着皇子们与众臣喝酒,颜皇后带着各府诰命和姑娘们欢宴。

☆、329章 颜宁训人

  宴席上,有夫人提到了颜宁这个三品女将军。
  一时,大家起哄,连着敬酒,颜宁酒量虽然不小,但是这么连着喝下去,很快也脸色坨红了。
  文彦坐在秦可人怀里,看着姑姑喝酒,他一高兴,手一推,却把一杯酒洒在了颜宁身上。
  刚巧这时候,太子殿下带皇子们来给皇后娘娘拜年请安,颜宁连忙扶着绿衣的手,出去换衣裳。
  此次除夕宴,是在御花园边,颜宁换好衣裳,不想这么快回厅里,就想走几步散散酒。
  她走了一会儿,估摸着皇子们应该走了,就想回到厅中,却在路上,遇上了李锦娘和织梦。
  李锦娘显然是刻意在那等她的。
  看到她走近,李锦娘嘴唇开合了一下,轻轻叫了一声“宁儿”。
  颜宁头还有些痛,扶着绿衣的手,行了个福礼,“太子妃娘娘。”
  “宁儿,我是多谢你那日的救命之恩的。”李锦娘神色自然了些,“那日山道上,虽然你……不过,还是多谢你救了我。”
  颜宁看她那样子,刚才显然是想说虽然自己不敬打了她一耳光的事?她眼神很好,刚才看到李锦娘提到“虽然你”时,织梦在边上,摇了摇李锦娘的手,她不由皱眉,“太子妃娘娘不用客气,那是臣女应该的。再说,我也是为了太子哥哥。”
  这话,让李锦娘有些不高兴,自己道谢,颜宁就这样轻忽的态度,她仔细看看颜宁。朦胧宫灯下,只觉颜宁容光焕发,比起以前更好看了些。
  她不由说道,“虽说是上下有别,但宁儿你救了我,我还是承你这个情的。只是,当日我提醒过你,上下有别,你在太子殿下面前,还是要谨守君臣之别。”她的话越说越快,织梦急得再摇,也不能阻止她说完这些话。
  颜宁听了这话,只觉有些怒气,仔细看了看李锦娘,忽然问道,“你在嫉妒?”
  “我……我是嫉妒你,我对太子殿下一片真心,我……”
  “你凭什么嫉妒?我和太子哥哥青梅竹马,一起长大的,我知道他爱吃什么,爱玩什么,喜欢做什么,爱穿哪件衣裳,你知道么?”颜宁却直接打断了她的话,大声问道。
  绿衣听到自家姑娘说“青梅竹马”一词,有些呆了,再一看颜宁,嘴里不停有酒气出来,姑娘这是——这是醉了?
  颜宁说出兴致来,却是合不上嘴了,“再说真心,我太子哥哥地位尊贵,容貌俊美,温柔体贴,才能不凡,对他真心爱慕的姑娘,没一千也有八百。他要是愿意,到街上走一圈,倾心的肯定更多,你的真心很了不起吗?”
  李锦娘和织梦听着颜宁这话,有些犯晕,李锦娘气得手都抖了,“她们,怎么能和我比?”
  “有什么不能比?你是真心,人家也是真心,有什么区别?”颜宁却是完全无视李锦娘青白交加的脸色,“再说,你那是真心吗?是无所求的真心吗?要是太子哥哥没给你大哥升官,没帮你二哥太学院进学,没帮你安国公府,你会答应吗?”
  “原本知道你喜欢太子哥哥,我还挺高兴的。现在看看,你这样子。我母亲一直说,妻子是贤内助,你贤在哪里?又助在哪里?”颜宁一通抢白后,说痛快了,拉了绿衣的手,“太子妃娘娘,臣女告退了。”
  “哦,对了,太子妃娘娘,你嫉妒我、恨我都没用,皇姑父不杀我,姑母不杀我,太子哥哥不杀我,你能奈我何?再说,我父亲和哥哥可没指望靠我换官位。”
  颜宁好像生怕自己捅刀子不够狠,临走临走,还在李锦娘的伤口上撒了一把盐。
  绿衣拖着颜宁赶紧走。
  右边的小道上,楚昭恒和楚谟正站在那,两人都没想到,还能见识到颜宁口若悬河的样子。
  楚谟听到青梅竹马时,脸都绿了,再听到颜宁夸奖楚昭恒那一串话,只觉得肚子里直冒酸气,忍不住磨了磨牙。
  两人所站的地方,离颜宁她们所站的,隔了几步远。
  颜宁气呼呼地一边走一边还跟绿衣念叨,“绿衣,你等着,明日我就上街去,帮太子哥哥物色两个年轻漂亮、温柔体贴的姑娘,送给他。”
  楚昭恒有些忍不住想笑,连忙手握空拳抵在嘴边咳了几声,忍住要冲出来的笑意,楚谟却是磨牙磨牙再磨牙。
  颜宁虽然有些醉了,耳力还是在的,听到声音立即转过来,“谁在那里?”
  “咳咳,宁儿。”楚昭恒叫了一声。
  颜宁往左边走了两步,看到两人站在花木后,叫了一声“太子哥哥,楚谟”。
  楚谟看着她一脸红晕,有些不是滋味地说道,“颜宁,你刚才说什么?”
  颜宁想了想,自己刚才说什么了?对了,说了要送楚昭恒两个姑娘,她看楚谟两眼直盯着自己,问道,“怎么?你也想要?”
  楚谟正为那句“青梅竹马”冒酸气,听到颜宁这话,下意识点头了,废话,他当然想要了,他要是早几年进京,和颜宁青梅竹马的可就是自己了。
  哪知道,颜宁看他点头,忽然甩开绿衣的手,如蛮牛一样冲过来,举起拳头就是一拳,幸好楚谟身手了得见机及时,将头一偏,护住了自己的俊脸,颜宁那一拳,落在他肩膀上。
  颜宁气呼呼地说道,“你做梦!我就算找到二十个姑娘,也没你的份!”
  说完,她拎起裙子,气呼呼地转头,拖着绿衣就回厅里去了。
  楚谟揉着自己的肩膀,目瞪口呆。
  楚昭恒咳了两声,“致远,宁儿喝醉了。咳咳,你没事吧?”
  李锦娘和织梦没有走远,听到这边的说话声,走了过来。
  楚谟无心插在这听他们夫妻说话,揉了揉肩膀,“太子殿下,臣先去前面了。”说完赶紧走了。
  楚昭恒点头,转回身,看到李锦娘扶着织梦站在对面,看着自己。显然她知道自己刚才听到她和颜宁的话了,脸上闪过一丝难堪,嘴巴张合着说,“太子殿下,颜宁刚才无礼,妾身……妾身……”她想说她不会和颜宁计较,表示她的大度。

☆、330章 及笄议亲

  楚昭恒却打断了李锦娘的话,叫过招福,“你进去,跟皇后娘娘禀告一声,太子妃娘娘不胜酒力,先回东宫去歇息了。”
  李锦娘看他要赶自己回去,眼眶红了,泪水在眼眶里打转。
  楚昭恒抬步就走,走了两步又停下,说道,“你回去,好好想想刚才宁儿的话。”说完,再不停步。
  去年除夕,公子温润如玉,那时,他是高高在上的太子殿下。今时今日,公子依然如玉,他已经是自己夫君了。
  李锦娘看着楚昭恒远去的背影,泪如雨下。
  他们不知道的是,在这条路的右边,楚昭业,正站在一株大树后,藏住了自己的身形。他眼光复杂地看着颜宁走进厅中,“无所求的真心?这世上,有无所求的真心吗?”他嗤笑了一声,“世上,哪有无所求的真心。”
  他收回目光,也转身,往前殿走去。
  这一个除夕宴,元帝到底身子已经不如从前了,待了一个多时辰后,自己就回勤政阁去歇息,让楚昭恒带着楚昭业和今年刚离宫建府的楚昭楠一起,陪着诸位大臣们守岁。
  过了子夜,秦氏带着颜宁和秦可儿、文彦回家。
  颜宁喝多了,回到厅里后,又喝了几杯,完全迷糊了。文彦年纪小,早熬不住睡着了。其实这么小的孩子,若不是颜皇后一定要见见侄孙,都不会带进宫去。
  胡乱凑合着过了一夜,等到大年初一,颜文彦被王嬷嬷带着拜年,颜宁如今有俸禄了,直接让人照着文彦的样子,打了一个文彦拳头大小的银娃娃,送给文彦。
  这么一坨银疙瘩,文彦抱不动,又一定要抱着,最后,秦氏让文彦在软塌上玩,颜宁就在边上,看着颜文彦撅起屁股拉,然后再扑通一下摔倒。
  颜文彦看颜宁乐得哈哈大笑,觉得这事好玩,摔得更起劲了。
  秦可儿在边上,指着颜宁,“宁儿,你就折腾他吧。回头你俸禄用光了,没嫁妆。”
  颜宁抱着秦氏说,“不怕,母亲会给我嫁妆的。”
  对女儿的厚脸皮,秦氏又是好气又是好笑,指着她不知说什么好。
  几人说笑了一阵,秦氏想起楚谟一个人在京过年,未免冷清,又让人将他请来。
  颜宁此时,早忘了昨晚打楚谟一拳的事了,楚谟看着她谈笑热闹,想起昨晚她对太子妃说话时的滔滔不绝,也是好笑。
  到了正月十五,楚谟又陪着颜宁在京城大街上看了一回灯。路上还遇上了周玉昆和周玉仑兄弟俩,颜烈不在,这兄弟俩感觉少了伴,直说也要去军中历练了。
  开元十六年,大楚过得很平静。
  这一年,没有天灾没有人祸,连南北两地边境都很太平。除了元帝卧床了两月外,可说是平安无事。这一年里,宋政通的女儿宋芊芊,嫁给济安伯的嫡子刘岑,这一喜事,也很是热闹。
  开元十七年,就是颜宁及笄之年了。
  原本颜明德已经奏请了元帝,打算今年要回京一趟,出席爱女及笄礼的,可是,到了三月,北境北燕军马有所动作,颜明德只好打消了回京的打算。只让孟良送了一堆北地的东西回京。
  楚谟对颜宁的及笄礼,盼星星盼月亮一样,盼了一年多,好不容易到今年了。
  他正月就写信回南州,告诉镇南王,颜宁及笄的事,顺便提醒自己的父王,可以与颜明德商议商议,将明年成亲的日子定下了。
  镇南王无奈,三月就让人从南州送了几箱东西,说是王妃给颜宁的及笄礼物。随后,又让人算了几个明年的黄道吉日,写信去玉阳关,让颜明德可以挑选一个。
  到了颜宁及笄那日,元帝说这可是开元朝唯一一位女将军的及笄生日,不能怠慢了,让康保送了一对玉如意来,颜皇后自己不能离宫,让惠萍代表自己来观礼。
  李锦娘带着东宫良娣一起过来了,她见到颜宁,倒是平和许多。或许是因为随着东宫董良娣生下太子的长子,她已经无心嫉妒颜宁了。毕竟,身为长媳,她的当务之急,就是生下嫡孙。
  甚至,三皇子府里,也让刘琴代表送了一份厚礼。
  颜宁打开三皇子府送的礼物,竟然是一幅玉阳关红河山水图。她知道,这份礼必定是楚昭业所备下的,因为,那画上,净是她当年曾与楚昭业提起过的景物。
  楚谟送上的,却是一副精巧锁子甲,轻便漂亮,颜宁穿上正合适。
  颜宁一笑,将这锁子甲郑重地放在房中的箱子内,和自己心爱的弓箭收在一起。
  颜明德与镇南王的书信往来,非常频繁,一个要儿媳快点进门,一个要女儿晚点出嫁,据说几乎隔天就送出一份书信。若不是南北两地实在相距太远,估计两人又要打上一架。
  最后,两人将正月初三、八月十六和腊月二十七三个黄道吉日,送到了元帝这儿。
  镇南王的说法是,既然元帝已经赐了婚,索性连婚期也一起定了吧。
  当然,奏折里不忘写了自己年高体弱期盼抱孙等等。
  颜明德也写了一份奏折,列举了腊月二十七这个黄道吉日如何合适,自家女儿乖巧懂事,有她承欢膝下自己夫妇如何之幸。
  元帝被两人闹得头痛,选了八月十六。
  元帝这一年里,精神更加不济,早朝都未能天天上朝了。太子名义是协理政事,其实,有不少事,都交到了太子手中。
  元帝唯一不放心的,就是自己的三儿子,楚昭业对他一直恭敬孝顺。他怕太子因为三皇子争位之事容不下,又怕三皇子闹得国政动荡。随着他心情摇摆不定,太子一直不能替换掉三皇子一党的人。
  元帝为楚谟和颜宁选定成亲吉日后,到凤禧宫告知皇后娘娘,还笑着说起颜明德和镇南王的奏折。说完起身时,他一个踉跄,只觉眼前一黑,一下往前栽倒了。
  颜皇后和康保就在近前,连忙身手扶住,却见元帝面色潮红双目紧闭,吓得连忙叫太医。
  太医过来后,却说元帝是大笑之中血气上涌,痰迷心窍,有中风之兆。

☆、331章 风云渐变

  元帝晕倒在凤禧宫。
  这消息几乎一日之间,传遍京城上下。
  原本,元帝这两年身子不好,众位朝臣都是知道的。可是随着这消息传开,暗中另有一股流言涌动,都说是太子等不及要登基,元帝是在凤禧宫遇害了。
  楚谟让人快马加鞭到南州,将孙神医接到京城。
  但是,孙神医到了京城后,和太医院的太医们一样,都说元帝这是中风了,他神志清醒,只是口不能言、身不能动,不过若调理得当,还是能醒过来的。
  这话,说了等于没说。
  调理得当能醒过来,问题是,何时才能醒过来?
  国不可一日无君,宗室和大臣们,有心思活络的,趁机奏请楚昭恒登基。
  但是,随着元帝被人谋害的流言传出,楚昭恒却是不能马上登基了,否则,不是坐实了太子等不及登基的传言?
  若依颜宁的意思,管他流言如何说,先登基了大权在握,一切都好说。
  可是太子太傅郑思齐讲究正统,认为楚昭恒没必要背此污名。
  郑思齐年高望重,朝臣们赞成地很多,太子一派的文官里,又几乎以他为首。
  郑思齐还在朝堂上,说太子殿下事父至孝,绝不可能发生元帝在就登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