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天赐良配-第7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今日为免太过扎眼,他没有亲自去郊外送行。
李继业走后,他索性叫来封平,问了今日送行种种,知道颜明德已将家中安排妥当,倒是放心了。
封平最后说道,“太子殿下,刚才回来时,安国公要送属下一套宅院,在桉树胡同那边,属下拒绝了。属下已经在榆树街买了一套小宅院,将来若成亲,就打算住在那套院子中。属下的未婚妻是秦夫人的外甥女,住得近,也好有个照应。”
楚昭恒听了后,点点头,“好,你那宅院,倒是要早些布置布置。”
“太子殿下,安国公说,桉树胡同新贵云集之处。”
这话说出来,楚昭恒脸色一沉,在房中走了几步,“李继业最近,是有些忘形了。”
李继业离开东宫回府后,也有些不虞。路上遇到几位翰林,邀他一同喝酒。
他有些微醺,想起今日之事,就更是憋闷,沉着脸来到后院。
安国公夫人正和李锦娘一道,在那做针线活。
嫁入皇家,嫁衣不需要再准备了,太子妃的礼服自有定制,内务司早就派人来量过尺寸了。新房中被套等物,也有定制。
但是,一些贴身衣裳、荷包等物却是要做的,做皇家媳妇,也讲究心灵手巧,贤惠能干。
李锦娘婚期定了后,就不怎么再出门了,在家与母亲和嫂子商量着,要准备哪些针线活,尤其是新妇第一日拜见圣上和皇后娘娘的礼,李锦娘准备亲手准备。
母女俩看到安国公脸色沉沉地走进院中,有些奇怪。
安国公夫人挥手,让院中伺候的人退下后,亲自为安国公端了杯茶,“老爷这是怎么了?早上不是说出门要给颜大将军送行吗?莫不是送行出了什么事?”
李锦娘自定了要嫁给楚昭恒后,本就对楚昭恒芳心暗付,如今又是名正言顺的夫妻了,对与太子相关之事都留心几分。
而颜家,是皇后娘娘的娘家,太子与颜家人感情又好,她更是留意。
李锦娘听到母亲问是不是送行不顺,她不由也停下手中针线,想要听一听。
安国公摇了摇头,“和送行没什么关系。是那个封平,不识抬举的东西。”
“封平?是太子殿下倚重的那个封家的人?”安国公夫人想了一下,记起封平不就是封家唯一活下的人吗。
安国公点点头,“我有意将桉树胡同的那栋宅院送给他,没想到,他不识抬举,居然自己买了榆树街那边的宅子。”
“老爷,人家不收重礼,你又何必生气?”
“妇人之见!”安国公叱了一句,转头对李锦娘谆谆教导,“锦娘啊,你将来嫁到东宫,一定要记着,安国公府好,你的地位才稳。你看皇后娘娘,若不是她出身颜家,太子殿下能不能坐稳储君之位,还真是两说。后妃和娘家,是唇齿相依啊。”
李锦娘点点头,这些话,安国公每隔几天就要提一遍,她都会背了,“父亲,女儿记住了。”
“也是我们李家走运,嘿,不然这太子妃之位,搞不好又落到颜家手中了。”安国公想起宫变那夜,自己破釜沉舟之举,很是自豪。
这话,李锦娘有些不爱听,不由劝道,“父亲,您不是也说太子殿下如今还是要小心,您这些话,可不要说了。”
“这不是在家里说说嘛。”安国公打了个酒嗝。
安国公夫人看他有些醉了,连忙吩咐人去煮醒酒汤来,又扶着安国公到内室躺下歇息,叫小丫鬟守在床边扇扇。
等她安顿好,回到前面,看到李锦娘正盯着手中的花绷子发呆,轻轻咳了一声。
李锦娘回过神来,轻声叫了一声“母亲”。
安国公夫人走到女儿身边坐下,轻抚着女儿肩膀,知道女儿什么都好,就是对太子殿下一片深情,安国公那句太子妃之位搞不好又落到颜家手中,是刺到她心了。
她不由劝道,“锦娘,你能嫁入皇家做太子妃,真是上天祖宗保佑,天大的福分。只是,那到底是太子殿下,将来,若是顺利,三宫六院总是少不了。今年还有良娣要进门,你可要拿好主意。太子殿下,母亲看着是个宽厚的。只要你做好本分,量来不至于亏待了你。”
☆、301章 传神之作
李锦娘知道,母亲是要自己守好本分,不能善妒。
她点点头,皇宫内院,本就是天下无情地方。
想起那个温文尔雅的男子,她不怕他心里没自己,皇室子弟无情,他自小又过得苦,自己以后全心全意为他着想,水滴石穿,总有一日,他的心里会有自己的。
安国公夫人看女儿听进去了,往内室看了一眼,又叹道,“你父亲的话原也没错,女子出嫁,都是仗着娘家撑腰。只是,天下谁的娘家,能越过皇家去?女子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将来你出了门,都要自己有数了。”
这话,是怕将来李锦娘一心为了娘家,惹怒夫君。
李锦娘自然还是点头答应着。
安国公夫人看着李锦娘柔顺的样子,叹息一声,“好快啊,母亲总觉得你还是当年那个小小的样子。如今,都要出嫁了。”
“母亲——”李锦娘有些伤感又有些羞涩,将头靠在安国公夫人的肩膀上。
安国公夫人伤感了一会,将李锦娘拉了起来,“颜宁与镇南王世子定亲,你还没去亲自恭贺一声呢。今日颜大将军父子离京,不如我们娘俩去一趟,既是恭贺,也是慰问之意。”
李锦娘答应了,回屋去收拾起来。
安国公夫人不论在家还是在外,都受人敬重,与她会做人自然是有关系的。眼看女儿出嫁在即,她更是恨不得将自己所知的一股脑教给她。
两人让人去颜家送拜帖,母女俩收拾好后,就到了颜府。
秦氏带着颜宁接了出来,安国公夫人与秦氏聊着,李锦娘则跟着颜宁去她蔷薇院坐坐了。
颜宁看着越发仪态端庄的李锦娘,打趣道,“锦娘姐姐,不对,以后应该叫太子妃娘娘了。”
“宁儿——”李锦娘红着脸无奈地叫了一句,“还说我,你可是也是定亲的人了哦。”
“我只是定亲,还早呢。”颜宁大方地回到,“我父亲说啦,要留我越久越好。”
镇南王与颜明德开打谈亲之事,京城里知道的人不少。
李锦娘当然也听过,此时听颜宁说起,不由好笑。不过她没颜宁这样大方,可不敢再打趣了。转而说起玉阳关来。
谈到玉阳关风光,颜宁有说不完的话,从那边鱼龙混杂的胡人商人,到各种胡饼吃食,还有红河大水、草原牛羊。
李锦娘遗憾自己从未离京,去的最远也不过是皇觉寺,“宁儿,真羡慕你啊。一直听你说玉阳关啊红河啊,我这辈子是没机会去看看了。”
做姑娘时是最舒服的,李锦娘嫁入东宫,就算将来贵为皇后,也没多少机会出宫门,更不要说去玉阳关看看了。
虽然是嫁给自己的心上人,只是,想到将来,难免怅然。
颜宁看李锦娘有些心情低落,想到宫中的姑母。颜明心听她说起玉阳关时,也是一脸回忆之色,遗憾此生不能再去看看了。颜皇后的如今,就是李锦娘的将来了。
她不由有些同情,想了片刻,一拍手叫道,“我书房里有玉阳关的画,走,锦娘姐姐,我给你找出来,让你看看。”
说着话,她一下跳起来,拉着李锦娘跑进自己的书房。李锦娘被她拉得脚步踉跄,不由轻笑起来。
颜宁的书房,李锦娘也曾来过,不过还是第一次,坐下来仔细观看。
颜宁让李锦娘稍待,自己跑到书箱处,打开书箱翻找起来。
李锦娘看颜宁这书房,还是收拾地舒朗大气,房中摆设不多。这书房与以前来时,布置没什么大变化,就是换了些摆设。
房中有几架书册,那些书大多是兵书、地理志和舆图等,还有些风俗人情的闲书。闺中女子常见的诗词歌赋等是一本未见。她想起颜宁所做的葡萄诗,倒是难为她能写出来。
坐在书桌前,书桌上放着一盆盆景,仔细看那盆,应该是宫中赏赐之物。可能是颜皇后赏赐出来的吧,一直听说皇后娘娘与这个娘家侄女感情深厚。自己几次去宫中请安,闲聊时若提到颜宁,颜皇后的话立时就多了。
书桌前还是大轩窗,此时夏末,写字看书之余,一抬头,就能看到轩窗外一架蔷薇送香。
轩窗右边的墙上,是一幅字,手书“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八个大字笔迹凌然。一般书房里会挂些名人字句,也是用以自勉之意,可挂这八个字,还真是少有。
再看轩窗左边的墙上,挂着一幅画,这画去年来时还未见。仔细一看,那画里,画着一个小女孩,满脸笑容,穿着红色劲装,正站在一株梅树下,手里还捏着雪球。看那眉眼,俨然是颜宁的模样。这画画得逼真,就都感觉到那画中的颜宁要将雪丢过来的笑闹声。再一看落款,赫然是楚昭恒的字。
李锦娘只觉得心中有些闷,却又不知自己在闷些什么。
颜宁找到了玉阳关的风景画,抱着四五个卷轴过来,看李锦娘正盯着墙上的画看,她将那几个卷轴丢到书桌上,“锦娘姐姐,你看,这是太子哥哥去年送我的生辰礼,你看画的像不像?明明说要画我仕女图的,居然画成这样子。”
“画的很像,这好像是小时候的你?”
“是啊,大概我十一岁吧,以前年纪小,进宫的时候就拖着太子哥哥玩,我母亲可没少骂我。”颜宁说着,摊开一幅卷轴,“锦娘姐姐,别看那个了,你来看这些画,这些都是我收藏的,都是画的很好的哦。你看,这是玉阳关,城墙高吧?”
颜宁摊开一幅幅卷轴,指着上面的景物,滔滔不绝地说起来。
这些画,有些是名家之作,有些却只是无名氏所画。李锦娘看有几幅实在说不上意境出色,估计颜宁是看着觉得画的很像吧。
她看着颜宁眉眼生动,小嘴张合之间,清脆的声音就蹦出来。看着看着,李锦娘的眼神,忍不住又看向墙上的那幅少女画像,这画,画得可真像啊!
楚昭恒这画,不仅画出了颜宁的样貌,还画出了颜宁的神情。满脸笑意,眼睛晶亮,甚至,连那股张扬的自信都画了出来。
☆、302章 添妆偶遇
李锦娘跟着安国公夫人回家后,心中有些闷闷不乐。
安国公夫人见她如此,问道,“锦娘,是不是在颜府,与颜宁相处不好?”
“没有,母亲,女儿和颜宁相谈甚欢。”
“那就好。颜宁到底是皇后娘娘的侄女,太子殿下的表妹,听说太子殿下对这表妹一向看重,你能和她相处得好,也是好的。”
李锦娘点点头,这些道理,她自然明白。
“太子殿下宽厚重情,他对颜宁疼爱,可不比颜家的颜烈少。”安国公夫人感慨了一句。
李锦娘听了这话,暗说自己真是钻了牛角尖。颜宁说起楚谟时,神情虽然落落大方,但是她还是能看出颜宁对楚谟的娇羞之意。
颜宁可一向是胆大包天的,颜大将军又是出了名的宠女儿,这桩亲事,必定是颜宁喜欢的。
这样一想,李锦娘只觉心胸开阔了些。
安国公酒醒之后,听说夫人带着女儿到颜府去了,嘟囔了几句。
第二日,凤禧宫尚福总管,送了些宫中赏赐给李家。
尚福问了安国公和安国公夫人,李锦娘出嫁准备得如何了。
这是颜皇后对未来儿媳的关怀之意,安国公夫妇俩仔细回答了。
尚福总管点点头,又说道,“皇后娘娘特意交代,李姑娘嫁入东宫是大喜事,虽说女子出嫁总是母亲多操劳些,安国公是慈父,想来也是有很多事要料理的。”
安国公不知这话的由头,只好点头称是。
尚福总管又说,“那咱家先告辞了。皇后娘娘听说如今桉树胡同新贵云集,还让奴才去看个热闹,回去后说说京城新鲜事呢。”
这话一说,安国公哪还有什么不明白的。他心里不由咯噔一下,暗悔昨日与封平说话时,这话说早了。
他一边亲自送尚福出去,手里塞了一个上等封包过去,“桉树胡同到底是新的,哪比得上京城里几条老街热闹啊。公公这跑过去,只怕是看不到什么东西。”
“皇后娘娘多年没出宫了,最近听人提起这胡同,说她没进宫前倒没听说这胡同,让奴才看看,是怎样的热闹。”
“皇后娘娘什么热闹没见过,公公回去一说,娘娘肯定要笑是井底之蛙了。”安国公陪着小心说着,将尚福送到大门。
尚福收了人赏钱,笑着说,“国公爷说没什么好瞧的,那奴才先不去看了。奴才先去一趟颜府,娘娘让奴才去问候一下秦夫人呢。”
“公公离宫一趟,这么多差事,实在辛苦了。”
尚福谦虚了几句,骑马往颜府方向去了。
安国公脸色有些阴沉,这是皇后娘娘来敲打自己,让自己不要得意忘形?
他回到书房,叫来儿子商议,父子两个商议半日。
很快,安国公闭门谢客的消息传出。
随着这消息出来的同时,是安国公府的管事出门采买,为李锦娘准备嫁妆之事。
皇家下聘后,李家已经大肆采买过一次,如今又要采买,大家只能猜测,安国公这是想要让女儿出嫁,也成为京城一大盛事啊。
很快过了中秋节,李锦娘出嫁日子定在九月。
到底是楚昭恒的人生大事,皇后娘娘命惠萍和尚福一日一趟地往东宫跑,生怕那边的奴才年纪轻,不能布置妥当。
李锦娘这边,闺中姐妹和各府夫人们,添妆的人不少。
颜宁约了秦婉如一起,到安国公府为李锦娘添妆。
李锦娘听说是颜宁和秦婉如到了,亲自迎了出来。
她与秦婉如见面次数不多,并不相熟。但是秦婉如温柔腼腆的性子,很少有人能讨厌。再加上秦婉如与封平的婚事,李锦娘对她自然也是热络的。
三人正说笑着,有人来报说三皇子侧妃刘琴到了。
李锦娘神色有些不自在地看了颜宁一眼,“没想到她来了,宁儿,我去迎迎去。”
不论是两人身份,还是各自所嫁的人来说,李锦娘如今都不想与刘琴过从密切。而且,自从刘琴闯宫害得颜烈受刑后,颜宁说起刘琴,连从前的敷衍都不愿了。
李锦娘也怕颜宁见到刘琴,她出嫁在即,可不想两人在自己这儿吵起来。
“当初刘侧妃出嫁时,锦娘姐姐为她添妆,如今她也来为姐姐添妆,倒是礼尚往来呢。”这种时候,颜宁可不信刘琴只是为了来说恭喜。
“是啊,我们也好久未见了。宁儿,秦姑娘,你们稍坐,我去迎一迎。”李锦娘如今还未嫁,身份来说,还是刘琴这个皇子侧妃为尊。
颜宁和秦婉如相视一眼,也笑着跟随李锦娘迎了出去。
刘琴今日一身盛装,让人带着两个箱子的东西,她看到颜宁身边的秦婉如,笑着说,“这位姑娘倒是眼生。”
秦婉如上前一步行礼,“见过刘侧妃,家父是工部尚书。”
刘琴点点头,“原来是秦尚书的女儿。”她又看了颜宁一眼,依然亲热地说道,“宁儿,好久不见了。”
“是啊,自从刘侧妃滑胎之后,就没再见您出来走动了。”颜宁一句话,说得其他几人都脸色微变。
刘琴倒是好涵养,脸色一变之后又如常了,对李锦娘说,“锦娘,恭喜你了。真是好福气啊,太子殿下与宁儿亲厚,你嫁到东宫,必定万事顺心的。”
是为了挑拨自己与李锦娘而来?颜宁本以为刘琴是楚昭业让她过来的,但是听了这一句,她不由有些失望。
“刘侧妃说的对,锦娘姐姐嫁到东宫,必定万事顺心的。不过,这和我可不相干,而是因为太子哥哥宽厚仁义,嫁给他,自然都能过得好的。”
颜宁不耐烦再待下去,跟秦婉如说,“姐姐,出门时舅母交代要让我早些送你回去,我们也叨扰锦娘姐姐不少时候了,不如先告辞吧?”
两人说着向李锦娘告辞。
刘琴看着颜宁远去,眼中嫉恨一闪而过,颜宁,我得不到三殿下的心,你何德何能,让人对你念念不忘?
她目送颜宁表姐妹两人离去,留下与李锦娘说了不少宫中的事,一副为人着想的样子。
李锦娘初时还满是戒心,到后来,也不由听了进去。毕竟,刘琴所说的宫中嫔妃之事,她觉得听听也是不错的。
☆、303章 三品将军
刘琴在安国公府盘桓了近一个时辰,才回到三皇子府。
楚昭业是知道刘琴今日要去给李锦娘添妆的。这种女子之间交往的事,他一向不过问。
只是,跟着刘琴同去的宫人,回报了刘琴在安国公府的言行后,他倒是好奇,这个侧妃会如何做了。
所以,晚间,他来到了刘琴的房中。
刘琴听说楚昭业来了,连忙迎了出来,又殷勤伺候茶水。
灯下美人,更添娇羞。
楚昭业看着刘琴半垂双目地站在自己面前,往自己对面的凳子点了点,“坐,今日去安国公府了?”
“是,妾身与安国公府的姑娘,都是闺中姐妹,她出嫁在即,所以妾身去添妆……”刘琴对楚昭业的问话,一点也不敢轻忽,一五一十说个清楚。
“听说,你遇上了颜宁?”
果然是问这个啊,刘琴抬眸看了一眼,又连忙低垂下眼帘,“是,不过颜宁对妾身深有误解,所以没说几句就离去了。”
“你心中是不是有不平?”
“殿下,妾身……妾身不敢,不是,妾身没有。能嫁给殿下,是妾身的福气,不敢肖想正妃之位……妾身……”刘琴慌乱地辩解着,然后,就看到了楚昭业戏谑的神情,咬唇不知该再说什么了。
“呵呵,我只问你是否有不平,你就提到了正妃之位。闺中姐妹,李锦娘要做太子妃了,颜宁将来是镇南王府的世子妃,也难怪你心中不服。不过,你想挑拨李锦娘与颜宁的关系,这事,做得太蹩脚了。”
“殿下,妾身……”刘琴没想到,楚昭业居然会说到这个,“妾身只是想着,若是李锦娘和颜宁关系不和,或许,或许能帮到殿下。妾身,只是想帮殿下分忧。”
夺嫡大事,就靠女子关系不和?楚昭业有些不屑,不过,既然刘琴都动手了,他也无意阻止。
“若想要李氏对颜宁不满,你此时说话太早了。应该等李氏嫁入东宫,亲眼见了一些事情后,再开口才有用。”楚昭业提点了一句,“耳听只是让人有所感,眼见才能让人心痛嫉妒。”
这是殿下的真实体验吗?刘琴很想大声问一句。颜宁定亲那日,楚昭业亲去恭贺,回府后喝醉了,来到自己房中。那时,自己才真的知道,楚昭业对颜宁,是有情的。
她很想问楚昭业,三皇子正妃迟迟不定,是为了颜宁吗?
只是,她到底不敢在楚昭业面前放肆。
“等李氏过门后,你再去跟这位太子妃多见见吧。若她容不下颜宁,嗯,若她容不下颜宁,你不妨协助一二。”楚昭业淡淡的吩咐道。
如此无情的话,刘琴忍不住瞪大双眼,又赶紧收敛了,应声答应了。
楚昭业不知她心中的想法,又揣测了一下,想着李锦娘应该没有动手的胆量。
两人各有所思,再无他语。
九月,很快就到了。
秋高气爽的好时节,传来的都是喜讯。
兖州北燕求和之事了结,武德将军周伯坚奉命,带着取得大捷的援军回京。
元帝早朝之上,分封了此次大战的有功之臣。
周伯坚交上的功劳簿上,首功记的是颜宁,其次就是颜烈。
元帝称赞颜烈做为先锋官作战英勇,被封为四品将军,封赏的圣旨送了一份到京城颜府,还有一份,让人快马送去玉阳关。
颜宁镇守安城、抓出兖州细作有功,只是到底是女子,元帝对她的封赏有些为难。
太子殿下建议,“大楚开国的时候曾有女子为将,父皇一朝也出个女将,也是佳话啊。”
元帝一听,哈哈一笑,“好,就封颜宁为三品抚远将军,不用上朝,领朝廷俸禄。嗯,让人给她准备一套好看的印信送去。”
朝中大臣听了有些愕然,可周伯坚带回来的那群将领们,却是齐叫“圣上英明”。
这些最讲究军功的武将们都不反对,朝中那些文臣们,有本来想反对的,可看看连最学究的太子太傅郑思齐都赞同,还有什么好说的。
秦氏和颜宁在家接到这道封赏的圣旨,秦氏有些回不了神。看着康保,不知该说什么了。
颜宁可不管母亲的犹豫,接过圣旨,大呼万岁。
“奴才恭喜颜姑娘,不对,恭喜抚远将军。”康保凑趣恭贺道。
颜宁点点头,“康公公,辛苦了,来,这个荷包先拿着。等我领到俸禄,再给您补上一个。”
“好,好,那奴才可就等着啦。”康保笑着回去复命。
元帝听康保说颜宁要等领到俸禄再补赏,对太子说,“你快去让人给她补上两月俸禄,不然,人家还道三品将军被欠俸了呢。”又对楚谟笑话道,“致远啊,颜宁现在可是三品了,她若是再累积点军功,将来军职或许就在你之上啦。”
“皇伯父,那您可不能给她封赏太多,侄儿可不要娶个元帅世子妃。”楚谟讨饶道。
元帝再次哈哈大笑起来,心情更好。
封赏完功臣,兖州的诸多事务也要安排了。比如,新的兖州州牧让谁做?兖州此次损失的兵力补给等事,最重要的是,兖州粮库空虚,得尽快补上。
而要补上粮库,兖州州牧就得是实干之人。太子楚昭恒举荐了东宫属官蒋立淳。
楚昭业则推荐了户部侍郎赵易权,同时提出,兖州那边临近北燕,补上的兵员不能全是新兵,万一再有战事,新兵不利抗敌。他提议从京城四营中调部分兵力去守兖州,各地招募的新兵补上京城四营。
元帝对于兖州是否全补新兵也有顾虑,听了此言后,觉得此法可行。最后几番商议,定了蒋立淳为兖州州牧,调兵则按楚昭业的办法进行。
兖州之事告一段落,武德将军周伯坚还是去镇守伏虎山,其余诸位将领们,也各回各自驻地。
兖州来的几个将领们,却不约而同去颜府辞行。
他们在兖州时与颜家父子和颜宁多有接触,不少人都是此战才获得提拔的。
楚谟一看,一群军中的大老粗跑到颜府了,颜府里,可只有秦氏和颜宁两个女的。他连忙跑到颜府,以准女婿的身份,帮秦氏待客。
☆、304章 郎貌女才
秦氏听说几个将领来家中,正在为难,她一个妇道人家,总不好出来招待。
颜宁却是换上男装,打算见见这些人。
秦氏有些不愿,楚谟刚好此时来了,秦氏大为高兴。她原本还拘着颜宁,说她未婚女子不能总是出入人前,又说未婚夫妻不能见面。现在,可顾不得了,让人请了楚谟进来。
楚谟一看颜宁一身打扮,庆幸自己来得及时。
“致远啊,家中几个都在玉阳关,宁儿也是怕失礼,才说要见见那几位将军们。”秦氏斟酌着对楚谟解释,生怕镇南王府对颜宁所行有不快。
楚谟从小与女子接触的少,又在江湖上几年学艺,对这种女子闺训有些不以为然。看秦氏有些担心的样子,他连忙表态,“岳母不用怪宁儿,她也是待客之心。再说如今宁儿可是三品女将军,见见其他将领们也没什么。小婿怕您担心,所以特意来陪她见客。我父王还特地让我代他恭贺宁儿升官呢。”
秦氏听镇南王父子都不介意,那她还介怀什么。而且,有楚谟陪同颜宁出去见那些将领们,也不怕人说闲话了。
秦氏首肯了,颜宁让人在颜府正厅安排了三桌酒菜,让那些将领们坐了两桌,自己单独摆了一个小桌,在边上陪坐。
楚谟陪她走到前厅时,还不忘对自己翘了翘大拇指,意思是多亏了有自己。
颜宁爽朗一笑,抱拳行礼,随后又比了个请的手势,请他先行。
楚谟只觉得那一笑,让自己回不过神,待回过神来,人已经在颜家正厅的酒桌上了。
那几位将领们都听说了颜宁与镇南王世子定亲之事,他们一直在北边,还是第一次见到楚谟。
镇南王世子小小年纪,带兵打退南诏的战绩,他们是有耳闻的。这亲眼见到人,却是有些失望了。
这么漂亮的少年,真的是战场上的主帅?吕参将这样跟着颜宁并肩作战过的,更是觉得颜宁亏了,明摆着楚谟这种小白脸不会打仗,镇南王父子肯定是想把颜姑娘骗到南方,帮他们打仗去。
楚谟看这些人有些轻视的眼神,知道他们在想什么,也不在意。
他坐下后与大家闲谈起来,座中有将领就起哄要比试一二,颜宁饶有兴致地看着楚谟如何应答。
楚谟觉得若不答应,实在有失他威风,再说他还正想找机会证明一下,自己和颜宁可是很般配的,立时就答应了。
几个将领好奇楚谟的身手,但这是在颜家,总不能动刀动枪吧?楚谟提议掰手腕。
这可是军中最常见的娱乐了。
不论北边还是南边,闲着无事,士兵们都喜欢用掰手腕来比比谁厉害。
楚谟今日穿的是宽袖长衫,他将袖子一卷,露出一段胳膊来。
吕参将,如今被封了从五品将军,他对颜宁是最推崇的,一听楚谟要比掰手腕,就要求下场来比。
颜宁也不阻拦,还让人再抬了一张桌子和两把椅子,让他们到空桌上比试。
秦氏在后院听说后,怕楚谟输了面子过不去,让王嬷嬷来前厅找颜宁。
颜宁直接让虹霓将王嬷嬷送回去了。
楚谟看着文质彬彬,这一比上,众人知道他不可小觑了。连着三个人,都被他一把就压下了。
“好大力气啊!”
“厉害,厉害。”
“楚世子不错,和颜姑娘很般配。”
闲聊中楚谟说起战事头头是道,如今掰手腕又力气过人,众人觉得,这样的人,才不算辱没颜宁嘛。武将都是直爽人,这一看得顺眼,态度立时恭敬了。
颜宁看大家比试得差不多了,让着大家喝酒。
“我父亲和二哥都到玉阳关了,今日我就代他们,敬大家一杯。恭喜诸位高升。”颜宁亲自站起,端着酒杯,向大家敬了一轮。
座中就有吕参将等人,激动地站起来,端起酒碗大声说,“颜姑娘,吕某对您真是心服口服,能有今日,都是将军所赐,借花献佛,敬您一杯。”
楚谟一看,颜宁喝完几杯了,居然还真打算继续喝,连忙端起自己的酒杯,“吕将军,颜姑娘女子量浅,这一杯我代她干了。”
“世子爷这是心疼啦!”
“我们肯定喝不到颜姑娘和世子爷的喜酒了,不如今日就先敬一轮?”
楚谟一出头,大家对男子哪还有客气的,立时起哄灌酒。
颜宁看着楚谟酒到杯干,有些无语。
这一顿酒,一直喝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