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天赐良配-第6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只是,颜家父子获得的声望越大,他这心里,就越不踏实。
  元帝若觉得颜明德太过会收买人心,或者疑心是颜家父子故意挑唆百姓的,从而起了防范之意,那自己与颜宁的婚事,不是更受阻碍了?
  南诏议和已经圆满结束。
  元帝却只字不提他回南州之事,这就说明,元帝,是想要留自己在京城几年了。
  幸好,父王的身子已经好了,他也让人送了家书过来,让自己安心在京城待着,莫挂念南州之事。
  既然是留在京城,自己的婚事,就会被摆上日程。好像每个待在京城的镇南王世子,回到南州时,都是待着世子妃回去的。
  父王当年带了母妃回去,母妃过世后,还又被指了现在的韩氏做继室。
  颜皇后露过口风,听说林妃娘娘不止一次与元帝说起镇南王府历代镇南王都是结亲较早,让元帝可莫要耽搁了自己。
  京城的权贵之家,有些舍不得女儿入宫的,自己这门亲事,就成了上上之选。
  他每日来三皇子府,真要说起来,不过是为了出气罢了。
  你楚昭业让我不痛快,我就天天到你府里来碍你眼。
  楚昭业现在得不到陈侍郎一行人的音信,自己也不知道,但是,自己不知道不要紧,楚昭业必是急的。
  说起来,楚昭业的城府的确够深,明知如今拉拢自己无望了,自己又每天都只是跟他闲扯,但每日见到自己,楚昭业都能一团和气,那张刚正的脸上,今日的笑,与自己第一次上门时的笑,一模一样。
  而每次不论说什么,楚昭业总能提起“世子妃”的事,让自己也不痛快。
  想到婚事,就想到颜宁。好像,只有自己在忙活,那姑娘,到底有没有把自己放在心上啊?听说她在兖州,带着五千人守卫安城,真是太冒险了。
  不过,论身手,也不知颜宁与自己,到底谁更好些。
  他带着清河洛河,脑子里乱七八糟转了些念头,最后,打算去醉花楼喝酒看看杂耍。
  结果,人还未到醉花楼,有底下人找了过来:“世子爷,可找到您了,万岁爷召您进宫呢。”

☆、270章 做媒

  楚谟进宫时,元帝没在勤政阁,居然是在御花园。
  跟着御前伺候的太监,走进御花园。
  如今已经有了些暑气,但御花园中百花盛开,太和池边的凉亭上,轻纱半垂,隔断了暑热。亭子四边放着几个冰釜,加上太和池水波微荡,凉风习习,却是一点也不热。
  楚谟走进亭子,看到元帝正靠坐在亭中,林妃随侍在侧,晋阳长公主居然也在。
  晋阳长公主收养了宋知非后,每年的赏花会办得热闹。但除了赏花会外,一年里,还是经常住寺庙里静修,不太见人。
  今日怎么会到宫里来了?
  元帝怎么偏偏这时候召见自己?
  “还是皇伯父眼光好,选的纳凉的地方都舒服。”楚谟心下纳闷,行礼问安却是丝毫不错,还拍了元帝一句马屁。随后,才又向晋阳长公主和林妃问好,“见过晋阳姑母,见过林妃娘娘。”
  晋阳长公主看到他,笑着说,“一直听人说致远长得好,这亲眼见了,才知道,长得是真好。圣上,你看致远长得,比他父王可要好看,想是像王妃多些。”
  “姑母笑话侄儿了。侄儿倒是一直想去姑母那要点见面礼的,只是几次上门,姑母一直去静修参佛了。”
  晋阳长公主这话,说得好像今日才能见到,这若让人多想,不就是说自己不敬尊长,到了京城,都不去拜见一下长公主这个姑母了?
  元帝听了晋阳长公主的话,想起当年楚洪在京时的事,倒是有些感慨,也取笑道,“是啊,阿洪那长相,居然有这么俊俏的儿子,倒是难为他了。”
  随后,又转头对楚谟笑着说道,“刚才林妃娘娘说起你,你姑母说还未见过,我才召你进宫来。你不说送些东西孝敬一下姑母,居然还盘算着要见面礼。”
  “皇伯父,你居然也不帮侄儿说话。”
  听了他这话,晋阳长公主一笑,掏出了一串迦南檀香佛珠,“姑母也没什么好东西,这佛珠倒是新近得的,是大师亲自开光加持的,送给你吧。”
  楚谟笑眯眯地接了过来,“谢姑母。”
  林妃看气氛融洽,又张罗着让人送了果品点心上来,让楚谟也在一旁坐下。
  林妃禁足这么久,容颜不仅不见憔悴,好像还更容光焕发了些,倒是难得。
  楚谟是见过颜皇后的,现在再见林妃,不由感慨,若论温柔小意,颜皇后怎么比得过这位林妃娘娘啊。
  而且,容貌来说,林妃看着就是娇弱玲珑的美人,更兼一股弱不禁风之态。对元帝这样的人来说,应该更怜惜这种美人吧。
  颜皇后也是美人,但是长相上不如林妃精致。颜宁的长相,跟颜皇后倒是有几分相似,都是英气有余,柔弱不足。
  他摸不准元帝召见自己的用意,索性就专心赏景吃东西。
  元帝问起晋阳长公主的养子,晋阳长公主打开了话匣子,说起宋知非乖巧之处,最后感慨道,“幸好圣上赏我这个脸面,让我收养了这孩子,如今才觉膝下不虚,日子也过得有意思多了。”
  “这孩子既然是个好的,就好好栽培他,将来也能为朝廷效力。”元帝对晋阳长公主还是满意的,和颜悦色了几分。
  “说起为朝廷效力,我倒想起宋政通来。”晋阳长公主接过话头说。
  “恩,宋政通几年考绩皆优,今年调了吏部侍郎。”
  “宋政通有个女儿,今年与致远同岁,长得还不错。”
  楚谟一听这话,心里咯噔一下,原来晋阳长公主是想做媒啊,让自己娶宋政通的女儿,为宋家谋个靠山?
  “臣妾倒是听说过这位宋姑娘,听说是个难得的,还是文武双全呢。”林妃在边上接话道。
  “哦?宋政通一个文官,女儿居然去学武了?”元帝有些好奇,一般闺阁千金,都是讲究贞静贤淑,也就颜家是代代女儿都习武吧?
  这宋政通是两榜进士出身,照理说,养个女儿肯定是照着女戒教养才是啊。
  “宋政通这女儿,小时有些体弱多病,后来宋夫人一狠心,让人教女儿学武,身子才强健起来。”晋阳长公主接过话,解释道。
  林妃娘娘在边上感慨,“哎呀,那不是和楚世子一样,也是文武双全的?”
  林妃话音一落,元帝看了两人一眼,心里已经有些明白了。
  晋阳长公主则脸色含笑的看了林妃一眼,显然,对于林妃如此知情识趣,非常满意。
  元帝带了一丝笑意,看着楚谟说,“说起来,致远也十六了吧?还未定亲吧?当初你说你要是看上了谁,再找朕赐婚。现在,有没有看上谁啊?”
  “皇伯父,这世上的姑娘太多,侄儿有些挑花眼。前段日子,父王来信,也提到了这事。他跟侄儿说起皇伯父当年的话。”
  “哦,阿洪说我什么了?”
  “父王说,当年皇伯父娶皇后娘娘前,挑遍了京城名门千金。”
  “哈哈,你大胆!竟敢调侃朕。”听楚谟提起当年,元帝却是哈哈大笑,当年他第一次见颜明心时,猎场上颜家姑娘一骑飞尘,后来他顺势求婚,说的理由就是当初一见倾心。
  此时听楚谟提起这话头,元帝倒不由想起当年的事来。当年,他处境艰难,楚洪却是死心塌地地扶持他。后来娶了颜明心后,又有了颜家支持。
  “侄儿不敢,侄儿只是觉得羡慕。侄儿娶妻,也一定要娶个一见倾心的。”
  “那要怎样的长相?你说说,朕帮你参详参详?”
  “侄儿原本没想好,刚才听林妃娘娘说那宋家姑娘文武双全,侄儿倒是想明白,想娶什么样的人了。皇伯父,侄儿想要文武双全,还得能胜过侄儿的。”
  “要能胜过你?”元帝有些惊讶,“文胜过你?还是武胜过你啊?”
  “文武都行,总得有一样胜过侄儿吧。”楚谟越说越有兴致,“皇伯父,侄儿有个办法,不如您帮帮侄儿?”
  “你倒是跟你父亲的性子全不一样,选妻还要有什么办法?你倒说说看,什么法子?”元帝笑着问。
  “晚间侄儿再找您说。”楚谟忽然转了一副羞涩样子。


☆、271章 等待

  晋阳长公主和林妃也被楚谟勾起好奇,正竖起耳朵打算仔细听听,这楚谟却忽然刹住了。
  元帝也被吊起了胃口,“好,那你跟朕去勤政阁,朕倒是要听听你的法子。”
  晋阳长公主知道,再提让楚谟娶宋政通女儿宋芊芊之事,就不合时宜了。楚谟已经说自己有选妻的法子。
  而且,元帝也提了曾答应楚谟不会随便赐婚,而是等他看中之后再赐婚。
  她能有今日,是因为她从来不与元帝违拗,此时,当然也不例外。
  那她就算想挑明做媒之意,也得等人家这法子说出来之后了。只是,心里还是难免有些可惜。
  若常人来说,她一个公主之尊,安享尊荣即可。只是,她顶着长公主的名头,若想日子过得好,除了巴结好元帝之外,还得巴结好下一任帝王。
  如今太子和三皇子楚昭业,她都不想得罪。所以,她的打算是,拉住镇南王府。
  不论太子登基,还是三皇子登基,镇南王府的地位,都不会动摇。那她只要拉住了镇南王府,就等于有了左右逢源的资本。
  宋政通自己也看上了镇南王府这门好亲事,说女儿见过楚世子一面后就芳心暗许。
  她自然也说了宋政通的官职门第,太低了。
  “下官是不算什么,可这里有长公主您的面子啊。知非一天天大了,知非和芊芊,一笔写不出两个宋字,总能同气连枝的。”
  宋政通这话,把长公主打动了。宋知非是她的养子,原本养着也只是顺应元帝的意思,可这孩子承欢膝下,越来越讨人喜欢。
  她心里,是真有几分感情了。母凭子贵,难免也想为宋知非的将来打算一二。
  再说,她没有子女,宋知非将来若能光耀门楣,也算对得起驸马了。
  她也盘算过,吏部侍郎的嫡女,说起来是高攀了镇南王府的门第。但是,抬头嫁女,低头娶妇,几代镇南王,娶的王妃都是身家清白但是家族实力不显的姑娘。
  照这条件来说,宋芊芊也还够得上。
  晋阳长公主觉得有戏,特意今日进宫,又有林妃唱和,让元帝将楚谟召进宫里来。
  可楚谟提了要文武胜过他,这可不容易。
  楚谟能带兵打仗枪挑南诏将军,武功自然是好的。在京城里看他跟人会文,那些文章诗词,也算得上上之选,宋芊芊要胜过他不太可能。
  她只好想着,找个机会安排宋芊芊与楚谟见上一面。
  这宋芊芊的容貌,她亲眼见过,的确算得上上之选。
  楚谟听了元帝的话,心满意足地陪着元帝去勤政阁了,远离晋阳和林妃这两个女人,才是上策啊。
  晋阳长公主再多留也没意思,“林妃娘娘,我出来也久了,先告辞了。”
  “臣妾送长公主。”林妃虚扶着长公主,将她送出御花园。
  回到亭中,她看着底下人收拾东西,盘算了片刻,叫过一个小太监,“你去找三殿下,将楚世子的事跟三殿下说说。另外你问一下三殿下,林天虎到底怎么样了。”
  林家到底是林妃的娘家,她和林文裕也是一母同胞,对林文裕的几个子女也有关爱之情。自己这个哥哥,三个儿子,如今可只剩下林天虎这一个了。
  楚昭业与她保证,会想法子保住林家的。可是这么多日过去,却没什么音信传来。她又不敢去元帝面前打听,只好指望楚昭业这边有信了。
  那小太监取了出宫令牌,一路找到了户部,才算找到了楚昭业。
  楚昭业正在户部处理公事,看到这小太监来了,让李贵带到了户部的一间厢房去。那小太监不愧是林妃挑中的,口齿伶俐,说话利索。很快,就将刚才凉亭中的事说了个清楚。
  楚谟的婚事,楚昭业与林妃提过,让林妃在元帝面前有机会就提提。
  可以说,楚谟成了京城豪门的佳婿之选,有楚昭业推波助澜的功劳。
  但是,晋阳长公主居然也来凑热闹,却是他未想到的。
  转念一想,他也明白长公主是既想有从龙之功,又不想太旗帜鲜明了。镇南王世子如今是偏向太子一方,可长公主是透过林妃来见楚谟的,向自己也卖了好。
  万一太子失败了,反正是宋政通的女儿,长公主要撇清关系也方便。
  那小太监看楚昭业半天没有说话,又说道,“娘娘还让奴才来问殿下一声,林州牧不知有消息没?”
  楚昭业一听这话,问道,“母妃有没有去其他地方打听?”
  “没,娘娘挂念林州牧,只让殿下有信了就告诉她一声。”
  “好!你回去告诉我母妃,让她在宫里好好享福过日子,不要胡乱打听,尤其林家的事,不论消息好坏,让她都不要管。对了,若有机会,可以和我父皇说说镇南王府和颜家的重要。”
  楚昭业说这话时,脸色还是一如既往的淡然。
  那小太监,却只觉得有股寒意。让林妃娘娘不要管林家的事?只怕林妃娘娘做不到吧?
  “李贵——”楚昭业看这小太监犹疑的神色,猜到了他的疑虑,叫了一声。
  李贵刚跑完一趟腿,正守在门外,听到传唤,跑到楚昭业面前。
  “你带着这小公公,去府里拿南方新送来的果品点心,送到宫里去。你把我刚才那些话,跟我母妃说一遍。就说这是我的意思,让她务必不要多事。”
  林妃娘娘看着柔弱,性子里其实也是高傲的,让自己这奴才说“不要多事”这话,她还不得打死自己啊?
  “爷,就这么说?”
  “恩,就这么说。你就说是我交代的,林家的事如今牵扯多了,不是她能管的,让她安心在宫里,等我消息。”楚昭业到底还是缓和了几分语气。
  李贵放心了,带着那小太监去三皇子府取东西,准备送进宫里去。
  楚昭业有些好奇,楚谟能想出什么选妻法子?不过,不管是什么法子,只要最后结亲的对象是颜宁,相信父皇都不会被轻易糊弄的。自己当务之急,还是要看看林天虎有哪些罪名,又有什么证据。

☆、272章 来信

  又过了十来日,天气已经入夏,一天热过一天。
  这日,楚昭业没有出门,在府中小憩。这里是三皇子府中一处敞轩,边上就是一池荷花。
  三皇子府里的布置,一直很简单。因为,楚昭业当初可没打算在皇子府中终老。既然只是暂居之地,何必花大功夫布置呢?
  而这一池荷花,是刘琴入门后,为了显示管家侧妃的威势,让人开挖种植的。
  刘琴还算是一个聪明的女人,而且,这几年里,表现的都算听话温顺。上次闯宫之事后,楚昭业对她,倒是多了几分宽容。
  楚昭业坐在躺椅上,闭目养神。刘琴正守在边上,看着人给楚昭业打扇,自己在边上为他剥着荔枝。
  在刘琴心里,对楚昭业,又爱又怕。所以,哪怕是他在闭目休息时,还是不敢放肆。只敢坐了小半个凳子,挺直了上身。
  她透过敞轩的门,看到李贵往这边走来,知道必定是来找三皇子的,俯身在楚昭业耳边轻叫,“殿下,李总管来了。”
  楚昭业也没动弹,只是停下了摇椅,右手挥了挥,让敞轩中的几个丫鬟往后退开些。
  李贵走进敞轩,低声禀告,“爷,刘卫队长来信了。”
  刘岑来信了?
  楚昭业睁开眼睛,坐了起来,“走,去书房!”
  “爷——也不知哥哥是否安好,妾身很是挂念。”刘琴娇滴滴地说了一句。
  “放心吧,他自然安好。若有消息,我让李贵来告诉你。”楚昭业知道刘琴邀功的心思,说了一句。
  刘琴有些失望,她还以为楚昭业会说亲自来告诉自己呢。不过,只要哥哥受重用,自己就不用担心。她懂事地点头,送楚昭业离开。
  楚昭业来到书房,打开了放在书桌上的纸条,终于接到了刘岑的信。
  可这纸条的内容……他看着眼前那写着“林府通敌,密信为证”的纸条时,只觉一股凉水从头浇到脚。饶是他素来冷静自持,还是忍不住闭眼再睁开,将这字看个仔细。
  怎么会有密信留着?
  林天虎留着密信干什么?
  楚昭业只觉脑中有些发僵,他想了一下此事,当初早就叮嘱任何密信都要烧毁,怎么还有信留下?
  若说是苏力青兵败溃逃时,他那里的书信被搜到了,那也罢了,只能说天意弄人。
  可是,这信却是从林府搜出来的!
  从他获悉颜宁要去兖州时,他就让人送信告诫林天虎,尽快杀了颜家父子,将该销毁的东西都销毁。
  可是,林天虎竟敢违抗自己的命令,用在颜明德身上的毒药,不用见血封喉的,竟然还用什么慢性毒药!
  后来林天虎被颜宁抓了时,兖州那边还来人说马氏已经将府中所有信件都处置了。
  他恼恨林天虎的自作主张,可如今他鞭长莫及。
  林家已算富贵,为何还要通敌?稍微想想,就会怀疑到自己身上来。
  如今在朝中,太子固然仗着储君之利,但自己凭着赈灾之功,加上往日苦心经营,也并非是毫无希望。
  自古至今,有几个皇帝,是从太子位置熬出来的?
  又有几个襁褓即被封太子的人,最终登上了皇位?
  只要元帝还活着,楚昭恒这太子能不能做皇帝,就还是两说。说白了,有时候,太子,只是一个靶子而已。
  但若传出自己私通敌国,那就真的完了。
  读书人讲究风骨,武将讲究忠君卫国。
  稍有名声的大臣,都不会保一个私通敌国的皇子为君。
  楚昭业拿着那纸条看了良久,让李贵请林文裕过府一叙。希望这个舅舅,不要让自己失望吧。
  林文裕来得很快,显然是在家被李贵找到,就匆匆过府了。身上,还穿着一件圆领夏布常服。
  林文裕看到站在窗前的楚昭业,刚想行礼问安。
  “舅舅,不用多礼了。”楚昭业止住了他,伸手虚扶,“您看看吧。”他将手中捏着的纸条,递给了林文裕。
  这纸条捏的时间太长,都有些汗渍了。
  林文裕接过纸条,看完之后,也是手脚冰凉。通敌叛国,祸延九族。这是要灭掉林家啊。
  这次楚昭业秘密赶赴兖州,他也知道的。后来获知林天虎自作主张,竟然没能杀了颜明德父子时,他的心里,一直隐有不安。如今,自己的担心,果然应验了?
  “殿下,这密信,会不会是假造的?”他抱着一丝希望,问道。
  “刘岑信中既然提到了密信,那应该是真的。”楚昭业不知道颜宁与苏力红之间的事,他所猜到的,就是颜明德等人对林天虎与北燕勾结有所猜测。
  有这猜测并不难,知道林天虎应敌举措后,都会觉得不对劲。随后颜明德陈侍郎等人搜查林府时,凑巧得了这密信,从而确认了通敌之事。
  林文裕得到了肯定答复,半晌无语。他心里想到了好多处置办法,却又好像一个都不能用。林天虎,到底是他亲生儿子啊!
  “殿下,这……这可如何是好?天虎一条命不足惜,只是……只是林家还有老老小小几百人啊。”
  “舅舅,若能找到那封密信毁了,口说无凭之事,还能转圜。”
  “臣知道了,我……臣这就会回去让人传信,务必要毁掉这封信。”林文裕有些混乱了,他知道楚昭业说的,是最后一根救命稻草,他也忘了告退,直接转身,匆匆离府。
  楚昭业看林文裕的脚步有些慌张,他心里知道,林家,是要完了。颜家人肯定将那密信藏得妥当,哪会这么容易就损毁呢?
  而要想将这一批人在路上除去,就冲着颜家家丁家将的人数,那除非能派出两三千人。可自己在盯着太子和楚谟的一举一动,他们也肯定在盯着自己。
  “殿下,刚才咱们的人来说,陈侍郎他们一行人,已经到了京畿道。”李贵送林文裕走了后,将最新的密报告诉楚昭业。
  已经到京畿道了?楚昭业再看手中的纸条,那这消息,就是故意让自己知道了?
  “李贵,快点将舅舅叫回来!让他不可派人轻举妄动!所有刘岑那里传来的信,都不用看了。”
  楚昭业没想到刘岑居然如此无能,简直是让人玩于鼓掌。

☆、273章 热闹

  颜宁他们这一路上,很太平。
  离开伏虎山后,他们走的不徐不疾。
  快到京畿道时,颜宁将刘岑写的第一张纸条,弄信鸽上送了出去。
  等了两天,路上居然一直平安无事。她不由有些失望。
  本来以为楚昭业好歹会沉不住气,可人家一点动静都没有。
  这是打算舍弃林家了?还是有什么后招?
  这几日行程缓慢,比她当初赶到兖州时可舒服太多了。
  颜烈也有同感,他当初可是带伤骑马啊,每天伤口裂了长,长了裂。现在每日骑马,热了换马车,若不是还有林家人同行,真是有出游的惬意。
  颜明德的伤口也长好了,精神也不错,每日还能跟着颜烈、颜宁一起骑马。但颜宁担心他身体,每次骑马没多久,就把他赶回去坐马车上。
  颜明德对于女儿的坚持,只好无奈地妥协了。
  在走上京畿道的官道时,他们遇上了林府派来迎接家眷的管事。
  那管事很是懂规矩。他见到众人后,先给颜明德和陈侍郎行礼问安,随后,说了家中太夫人挂念小辈,让自己来迎迎孙少爷姑娘们。
  这管事绝口不提林文裕夫妇,只提林老太君如何挂念儿孙。林老太君的年纪在那,众人不能过分阻拦。
  那管事见到马夫人后,又将老太君的意思说了一遍,随后请示道,“老夫人意思,是想让夫人带着公子和姑娘们回府去住,不知是否方便?小的先派人回府,跟老夫人报个平安。”
  马夫人看着陈侍郎说道,“这我可做不了主,得听陈大人吩咐了。”
  陈侍郎苦笑着说道,“夫人言重了。下官这就派人回京请示圣上。不如就与贵府回去报信的人同行吧。”
  马夫人脸色僵了一下,“陈大人是拿我们当贼防吗?”
  “下官不敢,也是出于皇命,实在身不由己。”陈侍郎拿出皇命说话,马夫人也不能再胡搅蛮缠。
  那管事派了一个下人,陈侍郎让刘岑派一个御林军拿着自己写的折子回去。颜宁也让孟良带了四个侍卫跟着回去,给家里报个平安。
  京畿道到京城,路程不远了,若是快马加鞭,入夜就能看到京城城墙了。
  不过白日太过炎热,他们索性还是在官道边客栈停一夜,也好等元帝回信。
  第二日一早,回去送折子的御林军回来,与他同来的,还有孟良和招寿。兖州回来时,颜宁让招寿也先行回来了,这次来,是又带了太子的口信。
  那御林军先传了元帝之令,元帝让林天虎一众人先回林府去。
  这个吩咐下来,马夫人喜形于色,带着林家上下磕头谢恩,连呼圣上圣明。
  陈侍郎有些摸不准路数,难道叛国的罪,都不足以让林家人下天牢?而且,林天虎已经被颜家先派人押送了,这要怎么送回林府?
  “颜大将军,圣上都说让我们老爷和我们一起回家中,您将我们老爷送到何处去了?”
  陈侍郎正想着,马夫人这边,已经开始发难了。
  “夫人莫担心,林州牧一路照顾妥帖,我们这就传信,送林州牧回府。”颜宁看颜明德被问住了,她接口说道。
  马夫人哼了一声,不再多言了,有圣上的口谕在,谅他们也不敢关押刑囚林天虎。
  颜宁看马夫人不再说话后,拉着招寿到自己的马车里,问道,“太子哥哥让你又带什么信来了?”
  “姑娘,太子殿下说,京里有喜事,圣上年纪大了,喜欢喜庆,不想让喜事给冲淡了。”
  颜宁明白了,这就是说元帝是不想这时候杀人了?万一林天虎回家后,直接自尽了呢?还是元帝就等着林天虎自尽,让这事不了了之?
  不会,元帝从不是心慈手软的帝皇。
  颜宁想明白了这点,心里安定了不少。
  路上也没什么事,还有小半日就能到京城了。
  她索性拉着招寿,想听听京城最近有什么新鲜事不,颜烈也不骑马了,凑到马车来听热闹。
  上次在兖州,他们根本没来得及与招寿多说话,更不要谈问话了。
  招寿与颜家人本就熟悉,在别人面前他是绝对谨言慎行的。可在颜宁颜烈面前,他乐得多话。
  先从颜宁离开京城后说起,那话匣子一打开,就合不上了。
  “姑娘,二公子,今年还有几桩喜事呢。太子殿下大婚您二位是知道的。秦尚书来京上任了,听他上次来拜访太子殿下时提起,有意等太子殿下大婚后,就让封先生和秦家姑娘成亲啦。”招寿想到东宫的喜事,说得眉开眼笑。
  楚昭恒迎娶太子妃的事,早就已经定了。
  倒是封平和秦婉如开始谈论婚期了,颜宁还是刚知道,心里挺为他们两人高兴的。
  自己那大舅舅,可能是到京城后,看到太子地位稳固,封平又被太子重用,所以忙着嫁女了吧?
  颜烈不由连说回京后得找封平喝酒。
  招寿又说了楚昭恒下定之事,太子妃下定,可是难得的盛事。据说当日,皇家送聘礼的长队,将安国公府门前的街道都堵住了。
  安国公为太子搏过命,姑母安排如此盛大的下聘,也算是给李锦娘长脸,投桃报李的意思了。
  “对了,表姑娘,这几天京城还有一桩大热闹。”
  “哦,什么热闹啊?”
  “是楚世子的,您回到京城就能看到了。”招寿想起这桩最新热闹,有些好笑,看大家胃口都吊起来了,他就是不说到底是何事,反而说起了楚谟选妻缘由。
  颜宁听说晋阳长公主有意为宋家姑娘保媒,有些不悦。这晋阳长公主办个赏花会也罢了,还热衷于做媒了?她脑中对宋芊芊毫无印象,不知是怎样的姑娘。
  前世,宋政通倒是人如其名,在仕途上通达地很。难道也是因为晋阳长公主与林妃搭上了线,所以宋政通才获得楚昭业信任的?
  被招寿吊起胃口,大家都想早些回京了。颜烈直接开口催促走快些。
  其实,也用不到催促了,因为,此时,他们已经到了京城北门外。
  他们这一行人,人数众多,一下就堵住了城门口。
  颜烈不耐烦地掀开车帘,探出大半个身子,查看是怎么回事。一个熟悉的声音忽然冲过来,大声喊道,“二公子!颜二公子!”

☆、274章 擂台

  颜烈循着声音传来的方向看去,原来是清河。
  也不知城里有什么事,竟然堵到了这里。
  清河一路用力,还是花了近一炷香的功夫,才算挤到了颜烈面前。
  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