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清闲(山水)-第12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毓秀看着送到自己手里的这份清单,微微一笑:“难为他们想得周道,色色都齐全。”

    梁九功对这位主子娘娘也熟悉,见她这样,便知她心中不大喜欢,心中暗道:马屁拍到了马腿上,钱也白花,心也白费。

    “表哥,既有我的,您的那份一定少不了,不给我看看么!”说着,一只雪白的小手平平的在康熙面前展开,等着他把私房钱拿出来。

    谁知康熙摇了摇头,很是感慨的说:“天底下的人都知为夫俱内,好东西就算给了我,也过不了夜,不如都给了女主子,讨了她的欢心好,省得给了我,最后还是落到女主子手里,白费了银钱。”

    一番话说毓秀哭笑不得,看他颇为自得的模样,丝毫不为自己得了惧内的名声而恼怒,逐开口问他:“表哥,说您惧内,您不恼么?”

    康熙故意瞪大了眼睛:“人家说的是实情,我为什么要恼?为夫确实是怕家里的胭脂虎么!”

    “呸,你才是老虎呢!”毓秀嗔怪的瞪了他一眼。

    康熙很是得意的摇了摇手中的扇子,“公老虎!母老虎!很配、很配。”

    毓秀还没想出自己该恼还是笑的时候,屋外传来她那三儿子很是疑惑的问话:“大哥,皇阿玛不是真龙天子么?皇额娘是国母凤身,咱们都是龙子凤孙?怎么听皇阿玛和皇额娘的话,咱们不都成虎崽子了么?”

    屋内屋外好一阵沉默,接着二阿哥胤祇咬牙切齿的恨道:“大哥,都说了不该带着小三一起偷听的!”

    大阿哥胤祜磨牙:“你们不叫大哥能死啊!”

    康熙脸上青一阵红一阵的,刚想开口叫几个臭小子都滚进来,就听他三儿子又说:“小四儿,你跑什么?”好么,这下全都露馅了。

    康熙黑着脸暴喝出声:“你们几个小兔崽子,给朕滚进来!”

    胤祜兄弟鱼贯而入,跪下请安之后,三阿哥胤祈还很不解的问:“皇阿玛,不该是虎崽子么?”

    康熙气乐了,“小三儿,你都九岁了,怎么还一根筋呢?”

    一边坐着的佟娘娘也觉得黑线满头,干脆绕过这个什么崽子的问题,“你们几个刚下船,不说多休息,跑来做什么?”

    胤祜兄弟一见母亲开了口,就知今天这事又可以翻过去了,连忙从地上爬起来:“有人给儿子们送礼,未得阿玛和额娘之命,不敢擅收,特带着弟弟们,过来请示。”

    曹寅几人不光是给老主人送礼了,连小主子也没落下,兄弟四个每人一份,除了大阿哥胤祜那份厚上两分之外,其余三人都是一个样的。

    毓秀看过那几份明细单,笑看着康熙:“还是您的奴才想得周道。”


第三百四十九章

    收费章节(12点)

    第三百四十九章

    确是细心啊,毓秀随手拿起一件浑圆可爱的竹丝缠枝雕番莲多宝圆盒,轻轻的展开,居然是个四面架的格式,首实奇巧。最奇的莫过于,盒内所呈的居然不是各种珍贵的玉饰,反而是一些小巧可爱、造型奇特的玩石。从这里便可以看出送礼的人,心思玲珑之极。

    圆形多宝盒虽然是红木所做,体积不大,并不值多少银子,只是精于造型与做工,而盒内所装的玩石,更是分文不值,偏偏在喜欢这些东西的人眼中,却是千金难换。

    再看他们备给胤祜兄弟几个的东西,不外是些笔墨纸砚之类的文房用具,还多是竹刻制品,并无玉石之类的华丽装饰,果然如曹寅所说,就是给女主人和小主子供上的几件江南的小玩艺,以搏女主人和小主子一笑而已。

    是以,毓秀才会跟康熙说,他的奴才细心得可以。

    康熙显然对于曹寅、李煦的殷勤也是很受用的,微笑着说:“他们送来的东西我都瞅过了,看着精巧,其时花不了多少银子,还不如我给的赏赐多呢,你若喜欢就留着玩吧。”

    相比北方的工艺大气,江南匠人的手艺总是那么精巧细致,又于精巧中透着江南水乡独有的优雅与灵气,毓秀是个女子,那有不喜欢的。

    鉴于拿了人家的手短,她接见曹寅的老婆李氏时,脸上的笑也多了两份。

    “绿芜那丫头如今可好,算一算,她随夫上任离京,也有十年了。”看到曹寅的媳妇,毓秀便想起第一次来江南时,带走的那个小丫头,那双含着倔强和微微惧意的眼睛,似乎还在眼前轻晃。

    提到绿芜,曹寅的老婆李氏轻轻的笑了,“承娘娘的福,她如今可好着呢,夫婿体贴、儿女上进,自己又管着杭州一代的女子书院,小日子过得滋润着呢。只是,常和奴婢提起想娘娘,职责所在,不好擅离。如今终于能见到娘娘金见,不知有多欢喜。”

    绿芜大约是曹家女孩子里过得非常好的一个,当年随毓秀回了京城之后,毓秀带了她几个月,又让她入女院学习,一年多过后,给她选个了旗下出身刚刚中了进士的男人,连嫁妆都是毓秀出的。

    小夫妻两个成亲之后,你恩我爱,从来都没红过脸,她丈夫的仕途走得也算平稳,在翰林院呆满了三年之后,就外放了,三年前调到杭州任知府,看样子,挺得康熙重用的。如今,曹家未嫁的女孩子们谁不羡慕绿芜。得知毓秀要随驾来江南之后,这些小姑娘们都憋足了劲儿,打算讨好皇后娘娘呢。

    毓秀虽然也听康熙说过,知道绿芜过得很好,已有了三子一女,幸福得很,可是没见到人,总是挂念。听了李氏的话,眼中藏不住的笑意:“十年没见,我也挺想她的。说起来,你们家还真是会养闺女,一个个花骨儿朵似的,让人看了爱不过来。”

    李氏连忙说:“当不起娘娘夸赞,她们姐妹不过是乡下丫头罢了,如何比得上京中旗下的贵女们。”李氏可是听说了,这位皇后娘娘在给儿子找老婆。当母亲的都心疼女儿,曹家女孩子的出身,不可能成为大阿哥的嫡福晋,可要让千娇万宠的女儿去当个格格,做娘的还舍不得。李氏想到丈夫的叮嘱,都觉得为难。皇家那什么地方,再加上还有皇后娘娘这么个讨厌小老婆的婆婆,真要做了大阿哥的侍妾或格格,女儿这辈子也就完了,生了孩子都不能自己养。她舍得不自己的闺女,却也不想让庶女选上,不管生活得怎么样,毕竟是大阿哥的女人,未来还可能是皇妃,自己女儿见到了,还得跟个庶女行礼,她真不甘心。

    曹寅和李氏谁都没有想过,皇后娘娘会只给儿子选一个老婆,应该说天下人都没想过这个问题。在他们的印象里,丈夫和儿子能一样么,一个女人可以因为丈夫想纳小妾而生气,却决不会因为儿子想纳小老婆而愤怒。曹寅和李煦都觉得,自己家的女孩子若是能被下任皇帝看上,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毓秀有些好奇的目光在曹家四个小姑娘身上掠过,算起来,这应该是红楼梦里四春的原型吧?细细打量,果然有些意思。年纪最长的那个,容貌不俗,端庄优雅。最小的那个,俏丽活泼、玉雪可爱。其余两人,一个温柔、一个明艳,却都是肌肤雪白,清丽可人。

    四个小姑娘被毓秀看得有些发窘,最小的那个不自在的动了动身子,到让毓秀不自觉得一笑,看来最小的这个,肯定是嫡女了。她中着最小的那个招了招手,“你叫灵蓉?”

    小姑娘只有七、八岁的样子,怯怯的上前行礼,“回皇后娘娘的话,奴婢是叫灵蓉。”

    毓秀笑眯眯的把她拉到自己身边,握着小姑娘嫩嫩的小手,不住的赞叹:“果然生得灵秀,你今年多大了?”不能怪佟娘娘化身怪阿姨,实在是她自己生不出来,只好看别人家的萝莉眼馋。

    “回皇后娘娘的话,奴婢今年七岁了。”

    “嗳,不用这么拘束,这是在你家里啊,我只是客人罢了。”佟娘娘那颗属于怪阿姨的心正在咆哮,好可爱的萝莉,好想也生一个。她细细问着小姑娘,平日里都读什么书了?上过女学么?喜欢吃什么?玩什么?家里人带她们出去玩了没有?

    李氏在一边儿看得一头雾水,皇后娘娘这算是喜欢她闺女吧?只是喜欢的这个是不是太小了些?

    此时灵蓉正跟毓秀说起:“我最不喜欢看戏,谁知道他们在台上依依呀呀的唱些什么啊!”

    毓秀跟着点头:“我也不喜欢听戏,尤其是宫里应承戏,唱了多少年,连词儿都不换。”

    小姑娘瞪大了眼睛:“戏词儿是可以随便换的吗?”

    这幅可爱的模样逗笑了毓秀,她终于忍不住的掐了小姑娘的嫩脸一把:“当然要换,不然总听总听的,多没意思。”

    小姑娘嘟着嘴想了想,“我阿玛请人来演过什么《长生殿》,一连演了三天呢?他们还是看得好开心。不过,没让姐姐和我去看。”

    毓秀笑着跟李氏道:“你这个丫头好有趣,本宫好长时间没见过这么鲜活的小姑娘了。”

    李氏正着急呢,她那小闺女跟皇后娘娘说着话,奴婢两个字就不知扔到哪里去了,满口你呀我呀的,她又不好冒然打断皇后的话,只能在一边干着急。这时见毓秀说话,连忙起身请罪,“奴婢教女不严,于娘娘面前失仪,请您降罪。”

    小姑娘一愣,随即想到母亲和嬷嬷这些天反复强调的话,她刚刚好像忘了说了,瞬间眼圈就红,咬着小嘴,总算还记得不能当着皇后娘娘的面哭,却不知道下步该作什么。

    “快起来,你是这是做什么,她才几岁,还是个孩子呢,有什么好怪罪。况且,本宫向来最喜欢女孩子,偏偏生四个臭小子,天天闹腾的不成样子,哪有香香软软的闺女好。”毓秀笑着让李氏起来,又逗小姑娘:“别哭,本宫不会怪罪你额娘的,我就喜欢你这么跟我说话,小小年纪别学得她们那么无趣。”

    调戏完了曹家萝莉,当天晚上,毓秀跟康熙感慨,还是女儿好,又香又软,还体心。

    康熙眼睛一亮,笑着贴了过来:“可不么,闺女比小子可爱多了。咱们秀儿这么漂亮,生下的小格格也一准好看。”

    毓秀轻轻歪头,故意叹气:“都是闺女随爹,咱们真要有个丫头,能生个清秀的模样,我就阿弥陀佛了。”

    她这话气得康熙直接把她压在塌上,伸手去腋下一阵乱挠。笑得毓秀软了身子,一个劲儿的求饶,他才停了手,低头封住红唇时,轻轻的说了一句:“秀儿,再给为夫生个小格格吧。”

    小格格么,就算现在有了,想要看到也得好几个月。毓秀这次来江南,见到的小姑娘可真不少,大多都是十二、三岁的。大约在江南呆久了,这些小姑娘们也多了水乡的一缕温柔,眉眼间更加的柔和,连说话都带了几丝吴哝软语的味道。

    漂亮的小姑娘很多,家世、素质都不错的小姑娘也不少,毓秀有些挑花眼儿了。偶尔带着儿子在杭州织造府的花园里转圈的时候,干脆直接问儿子:“胤祜啊,从京里看到江南,你到底有看中的没有啊?”是的,某个当**,把她挑过几次之后,还留下的小姑娘,都叫来聊天,还让儿子躲在一边看。

    胤祜已经十五岁了,也到了知好色而慕少艾的年纪。他知道毓秀找来的这些小姑娘都是他的媳妇后选人,可是他还没怎么敢细看,只是偷偷的瞄了两眼,具体连谁是谁还都没弄清呢。

    此时听见母亲问他,老老实实的摇头:“儿子都没看清。”可不么,偷看不能近了,近了容易被人发现,远了就容易看不大清楚人长得什么样子。再加上他还紧张,能分得清人才怪呢?

    毓秀张口结舌的问:“你就没看清楚过一个?”

    胤祜老实的摇头,“没有……”随即又顿了一下,话里透着犹豫:“到是有两个……”


第三百五十章

    收费章节(36点)

    第三百五十章

    “什么,两个?”毓秀有点惊奇,随即眼中冒火,磨牙问道:“胤祜,再说一次,你看中了几个?”

    胤祜连忙摆手:“不是看中,不是看中,儿子是说只看清楚了两个。”

    不是看中啊!佟娘娘的神色缓和下来,“我一次见的小姑娘总有也有五、六个,你怎么才看清楚的两个。”心放下来之后,就开始质疑她儿子的眼神,别是长年看书、读书什么的,把眼睛弄坏了吧?嗯,有可能。

    胤祜一见他娘脸色缓和下来,心里长出了一口气,“额娘,不是在您这儿见到的女孩子,是和皇阿玛在一起的时候,偶然间遇到的。”某个偏向母亲的儿子,意有所指的告状。

    毓秀挑高了秀眉,看向儿子,见他跟自己点了点头,“具说是文斌表妹。”

    文斌是李煦的表兄,这个表妹跟李煦又有什么关系呢?历史上很受康熙宠爱的密妃王氏,就跟李煦有亲吧?好像就是康熙到江南之后带回去的。“不说看到两个,另外那个是谁?”

    “也是文斌的表妹,不过一个姓王,一个姓李。”胤祜笑着端起清茶放在母亲手中,“额娘,喝茶。”

    王?毓秀在心里掐着指头算了算,今年是康熙二十七年,应该是这个时候吧?“太虚,历史上那位密嫔王氏,是什么时候入侍宫中的?”

    太虚张口就来:“应该是康熙二十八年南巡时带回去的。”

    很好,时间对上了!毓秀笑得别提多甜蜜了,爱新觉罗玄烨,反了你的,偶遇美女,回家都敢不具实上奏,这就是找抽!

    胤祜一边看着他娘的笑,突然觉得身上好冷。

    “胤祜,你们是怎么遇到文斌表妹的?”那天,见文老太太带来的那两个姑娘大概就是王、李二女吧。毓秀到是想起见李煦的生母时,一起看过的两个小姑娘。只是一路行来,她看来的小姑娘太多,也就没怎么往心里去。看来,这两人心大得很,光钓儿子不够,还得把老子也钓着了才行。

    她见文氏的时候,康熙和胤祜并没有在,也就是说,康熙和胤祜两个偶遇的王、李二女,并不是跟她在一起的时候。呵呵,这可有意思极了。自来到杭州之后,他们夫妻分开的时候并不多,这时间差抓得真好。

    “就是文老夫人跟额娘请过安出来,在花园里歇脚的时候遇到的。”胤祜笑得贼贼的,鬼才相信是偶遇呢。看他爹的那样子,也决不会相信。

    果然这个偶遇的技术含量挺高。毓秀微微一笑,“偶遇之后呢?”

    “文老夫人说额娘正在见各家的夫人,又说好久没见到皇阿玛,甚是挂念,反正说了好大一通话。”

    难怪李煦从来都比曹寅油滑,两人的娘就不在一个层面上。“行了,那两个丫头你也不用放在心上,左右也不能参加大挑。”毓秀捏了儿子的脸一把,笑骂道:“小东西,越大越精,小心你阿玛收拾你。”

    “有额娘在,皇阿玛总会手下留情的。”胤祜满不在乎的说。反正他娘护孩子,有他娘在,他爹十成的火也只能发出一成来,不足为虑。

    母子二人说笑一阵,胤祜看时间差不多了,起身告退。

    康熙见人回来,就见他媳妇正悠闲的坐在树下看书,手边的小案上,放了几小盘应季的水果,一茶清茗已饮了一半,只留余温而已。

    “你到清闲,为夫可要累死了。”他几步走了过去,推了推美人塌上的娇妻,“快给你男人让个地方出来,累死了。”

    毓秀半坐起来,给康熙让出块地方,看他端起茶盅就要拿,皱着眉伸手抢过,“就算在江南,天也热不到哪里去,怎么好吃凉茶。”说着,随手将半盏香茗泼在树下,扭头吩咐:“还不去给主子上茶。”

    康熙自年过三十之后,渐渐的学会保养起来。他刚才做势要吃残茶,也不过是喜欢毓秀着急他的模样罢了。有的时候,他甚至在想,自己是不是有什么毛病,每日里不听她念几声,就觉得差点什么。

    “您不是去跟人谈书论画了么,怎么累成这样?”今天康熙是去见江浙的才子们,胤祜被她给留了下来,偷看小姑娘,所以才没去。

    康熙懒懒的贴着毓秀半躺下,微阖双目,忽出口气:“哪里是谈书论画呢?分明就是给人断官司去了。”

    “怎么?”毓秀起了好奇心,推了推康熙,让他说话。

    康熙睁开眼睛,随手把她搂进怀里,“才子们可不是光会谈书论画而已,他们最喜欢的还是谈论朝政。”不只如此,还都有各人的想法,彼此之间争论不休,然后都请他做裁判,可得不累死么。

    毓秀扑哧一声笑了出来,“我只当您去看书画、赏歌舞、阅美人去了,却原来是给人断官司去了。”

    “阅什么美人啊!”康熙很是抱怨,“别看你那些话本子上写得好,风流才子,个个玉树临风、光彩照人。实际上,长像一般的就算不错了,再加上性子奇特的,言辞锋利的……”抱怨到最后,长长的叹息了一声,看着毓秀的眼神有些不怀好意:“秀儿今天可得好好谢谢为夫。”

    毓秀警觉的坐直身子,“怎么说?”

    “女学之事,为夫可是顶住了很大的压力。”康熙冲着毓秀眨了眨眼。

    江南人文荟萃之地,有才的男人多,有才的女子也多。这些女才子们,之前就常常定期聚会,甚至还会邀请知名的男子参加。自从女学在江南开始兴起之后,再加上对西洋贸易的开发,越来越多的女子顶替了男人,成了家中经济的主要来源。有了钱,自然在家中的地位就会相应提高。女子们越来越多的走出门去,积极的学习、参加各种聚会,也不再是过去那般以夫为天。丈夫说什么便是什么,半句都不敢违抗。

    女子们的转变,让某些极为传统的男人不适应,甚至是持一种鄙视态度。这回康熙南巡,好容易见到皇帝的他们,纷纷发言表示对于现在女子越来越胆大妄为的忧心,甚至认为长此以往,夫不夫、妻不妻,lun理道德将完全败坏。

    也不是所有人都是反对的,另一部分的饱学之士对此还是持乐观态度的,认为女子读书明理,才能更好的教导自己的孩子,也能更好的协助自己的丈夫,夫妻两人更有共同语言,对于夫妻和谐相处非常的有好处。

    双方可持一词,引经论典,就这一个问题在康熙面前争了一个多时辰,更不用说有关其他政务方面的了。康熙被他们吵得头疼,还得面带微笑的听着,他们每列出一个论证论据,他得清楚这是语出何处,真特么的考验人。

    毓秀听完了前因后果,冷笑道:“真弄不明白这些人,难不成女人都变成一字不识的傻子,就显得他们学问高深了?还是他们怕女人读书得多了,比他们学问还好。自己以后比不过人,干脆就不让她们读书,省得丢人。真是妄称为男子汉大丈夫,一点心胸都没有。”在毓秀看来,历史上那些喜欢小脚、鼓吹三从四德的混蛋们,自己斗不过满清皇帝,就使劲儿的压迫女人,好在女人身上找回存在感,真特么恶心人。

    如今,为了名声,不得不同意妻女放了小脚,他们就看女人百般不顺眼,每年总要在这方面挑点刺儿才好。真弄不明白他们,有那时间去教书育人好不好?有那时间,去多做些有利于国家之事好不好?总特么盯着女人,能有什么出息!

    康熙拍拍毓秀的后背,安抚一下自己炸毛的老婆,“思想么总是要慢慢转变的,不急。”从小就受到太虚教育的某表哥,对于女子的行为规范方面,还是很开明的。年前重新修订大清律法的时候,甚至将其中夫杀妻与妻杀夫的罪名定成一样,而不是像以前那样,丈夫杀老婆可以不偿命,而妻杀夫则要凌迟。佟娘娘早对这条律法很不满意了,你妹的,凭什么一样杀人,男人杀女人就不用死,女人杀男人不但得死,还得凌迟啊!

    当然,更改法律条文什么的也是很不容易的,不知道争论了之少次,又上书了多少遍。奈何大*OSS铁了心,也只能同意了。其时严格说起来,就算是律法修改了,这时候夫杀妻也属于民不告官不究,尤其女主家势力弱的更是如此。可不管怎么说,律法重新修定,这就是进步,思想与风俗总是要慢慢改变的,不可能一促而就。

    毓秀也知道这种事情急不来,她到是想起另外一件事来,趴在康熙胸中,似笑非笑的问他:“表哥,最近美人看得挺多吧。”

    康熙有点摸不清他媳妇这么问的意思,本能的提高警觉,谦虚的回道:“不及娘子多。”

    “这绝顶美人么,能看到一个就顶庸脂俗粉无数,何况您还见了两个呢。”

    康熙多聪明,一听毓秀的话,就知道是谁告的状。他微微惊讶的说:“娘子又多心了。所谓佳人爱少年,为夫已经半老头子,那有翩翩少年郎引人注目。”其时心里暗恨,臭小子,明明那两个丫头就是冲你来的,老子好心没跟你母亲说,你到恶人先告状,你给老子等着。

    毓秀抿唇一笑,意有所指的道:“怕是想一箭双雕吧!”反正人都送到门前了,老子看中和儿子看中都一样不是,最好的结果就是老子看中一个,儿子看中一个,这样多好,皆大欢喜。

    康熙连忙表决心:“为夫对娘子的心,天地可表……”后面的还没说出来呢,就被毓秀一把捂住了,白了他一眼,小声嗔道:“您快打住,怕别人听不见是怎么的。”

    某表哥亲亲柔嫩的掌心,把怀里人搂得更紧了些,“你呀,还是看劳儿子比较重要,为夫都已经是你网里的鱼了,想跑都跑不掉。”

    说到儿子,毓秀也没心情跟康熙闹了,“看了多少个女孩子,总是这不如意那不如意的,看来看来,就没有配得上胤祜的人。”

    “胤祜也不着急大婚,下次大挑再选人就可以,还有三年呢,你着什么急呢?”康熙轻声安抚妻子,有些后悔那天跟她提起儿子的婚事。

    毓秀叹了口气,“算了,只看那么两三眼能知道什么呢?还是先从出身挑吧。”说到出身,此时能做皇长子福晋的闺女,不外乎那么几家,其中钮祜禄那家,还被毓秀给剔除在外了。

    “你看中那几家了?”

    “还能谁家,鳌拜的孙女,有三、四个年纪都差不多,再就是富察家、董鄂家,还有费英东那一脉的。”掐着指头算,就这样,也有三、四十的后选人呢。

    康熙细想了想,“鳌拜的儿子都不错,既有才干又忠心,难得的是一家子都上进,没有那不成器的拖后腿。”

    “照您这么说来,富察家也不错,马齐、马武您都赞过来着。就连马思喀,本人也不错,你亲口说过,有将帅之才。还有费扬古,他家也闺女吧?”说到费扬古,毓秀就想起无数被穿的四福晋和被清穿女、重生女斗倒或早死的四福晋,真不是一般的悲催啊。

    “回京之后,你多看看吧。”康熙比较属意鳌拜的孙女,尤其是鳌拜的儿子大多都在军中,势力不小啊。

    “嗯。”

    也许老天爷也看康熙太过悠闲,想给他找点麻烦。就在康熙带着老婆、孩子溜达到上海,看着新建成的海港,以及来往的商船时,一道奏折快马加鞭的送到了御前,让康熙直接踢翻了桌子。

    “朝鲜小儿真是不知死活!”最近几年来,轻易不肯动怒的康熙,几忽是暴跳出雷。尼玛,他还没想着去拍死朝鲜呢,人家到先闹独立,还敢说要跟大清重新堪订边线。独立你妹啊独立,做为大清属国这么多年,没看那些起刺儿的都被拍死了么。

    康熙这些年一直把注意力都放在南洋和西欧各国上,就算收拾了一回日本,也没想直接把朝鲜给拍死,毕竟朝鲜这些年都很老实。谁想,就是这个很老实的朝鲜,现在居然要闹独立,还敢挑衅说,东三省从唐代起就属于朝鲜的领土。靠,你咋不说,宇宙是你家后花园呢?

    康熙太过生气,用力过度的结果就是,大脚指盖踢翻了,让他瘸了好些天,也让毓秀心疼了好些天。

    御医处理过后,毓秀埋怨道:“您多大岁数了,怎么还这般好怒呢?直当您年纪还轻,身体怎么糟蹋都行。”

    康熙这回已经有些平静下来,听毓秀这么说,随手把奏折和国书一递:“你看看,你看看就知道我为什么生气了。”

    毓秀也是刚刚得到消息赶过来的,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此时疑惑的接过康熙递来的东西,翻看了一下,她的脸也板了起来,“不过一跳梁小丑而已,也值得您生这么大的气。他不老实,派人收拾了就是。”收拾了之后,也别再立什么属国了,直接划进大清版图就是了。至于朝鲜人,都编入奴籍么,多好处理,反正南洋那边还有大片土地没人耕种呢。

    不过,毓秀也很好奇,什么时候朝鲜也有这样的胆气,敢跟大清叫板了?

    不知毓秀好奇,连康熙也奇怪。在他接收到的记忆里,并没有关于朝鲜要独立这块啊?

    有人要挑事,这江南之行也该结束了。康熙一面派人去打探朝鲜的事,一面吩咐起程回京。途中,快马一刻不停的把最新的消息送到康熙手里,同时也把康熙的指令以最快的速度传递回京。

    朝中的大臣们早在接到朝鲜国书的时候,就已经知道,肯定是要打仗了。此时,朝中大臣们对于打仗已不像最初那般,反对的多,参同的少。经过几年不遗余力的宣传,国家的概念已经基本成型,像朝鲜这样的公然把属于大清的土地说成自己的这种行为,朝臣们纷纷给康熙上书,要求对其进行严厉打击。还有不少人,直接请战,什么给臣五千精骑,臣必扫平朝鲜!什么不破汉城誓不还啥的!

    驻守吉林的吉林将军彭春将一些暗探得来的情报,直接封入密折内,派人加急送到康熙手中。

    这份密折还没送到康熙手里时,一些从朝鲜逃回来的大清子民,让康熙前所未有的暴怒!

    因为朝鲜王自立为帝,要独立,还积极备战,要与大清打一架,怕汉人回去告秘,便开始大肆抓人、杀人,甚至还怂恿朝鲜本国人去抢清人的货物、钱财,乃至强|奸、杀人。

    原本清朝与朝鲜与有贸易往来,在朝鲜有家园和店铺的多半是商人。这么一来,损失不必说,光在朝鲜的人就死了一多半,只逃出来少数人。

    毓秀第一时间想起现代那场让无数国人义愤填膺印尼侵华事件,那时天朝除了遣责之外,再无作为,不知让多少有志儿女红了眼睛。如今,我们雄霸亚洲,谁敢欺我中华儿女,就该用血来偿还。

    毓秀立在案前,纤长的玉手握紧,长长的指甲刺进掌心,她昂起头,深深的看向康熙:“表哥,既然有人等不急要送死,就该成全了他们。”

    “当然。”此时的大清还是东方第一巨人,做为这个国家的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