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高衙内新传-第9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要翻案,首先不是要和蔡公相顶撞,倒是要先落一落官家的面子,这如何使得?”
抬出皇帝来,张随云也知道棘手,若不是这般,他这样直性的人,哪里会想到来找高强想办法?定是一头撞进大理寺去了:“高兄,你深得圣眷,因此要你主张。此案确系冤狱,问官受了上峰唆摆,罗织定罪,叫人好难心服,似此国家法度何在?要小弟做这提刑官又有何用?万望高兄助我!”
高强差点翻白眼,他的性子基本上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这世界有许多不平事,难道一桩桩一件件,都得我去匡正?人活一世,能照顾好自己和身边的人,就实属不易,要他抛却自身安危,去替一个不相识的人伸张什么正义,对于高强来说很是难办的。要知道,沈琦就因为这件案子,回京后立刻被人参了一本,贬去监信州酒税去,没过几个月就逝世,更叫人心寒的是,人死了,朝廷还有旨意下来,要将他一撸到底,责明州安置去。
如果要为这件案子出头,那就意味着与蔡京的全面对抗,而眼下高强所真正能倚仗的不过是与皇帝赵佶地那一点点“君臣相契”,要是想明刀明枪与蔡京打对台,远远不够斤两,到时候恐怕自己老爹高俅都未必支持自己了。因此张随云这样的建议,对他来说并不意味着什么伸张正义,而是直接送死去。
斟酌再三,高强才道:“姑苏钱案,牵连甚广,此乃是公相有意攀诬,章诞兄弟十余人除名编管,自己抄家流窜海岛,其冤情确实可怜……”
“高兄,我素知你乃是我的知己,果然不错!既然如此,高兄可愿助我?”张随云一听这话头,当即大喜。
“不过!”赶紧把转折词抛出来,高强问道:“张兄家在西边,令尊晓畅军事,可曾教过兄长,三十六计的最后一计是什么?”
“走为上策……”张随云先愣了下,随即脸色就沉了下来:“高兄,你这话何意?如此冤案人神共愤,张某虽然不才,对沈御史的气节甚为钦佩,纵然破家亡身,也愿学上一学。”
“好人啊!不过,好人干吗不能多点脑子呢……”高强心中感慨,口中斟酌:“张兄明鉴,沈御史破家为国法,确实叫人钦佩,却丝毫无益与人,己身被除不说,章诞案还是依着蔡公相的意思办铁了,如此徒死无益,你我兄弟有用之身,不足为法。”
话说白了,为公理为正义而牺牲,这样的人格是伟大的,但无谓的牺牲,其本身就是一种罪恶,从客观效果来说,这与姑息养奸根本相去不远。
张随云性子直爽,不代表脑子里就一团糨糊,或许刚才喝的那一碗冰镇梅汤也很有效果,他的头脑也冷静下来:“高兄,你既如此说,想必有甚高见,小弟洗耳恭听。”
这话听着别扭,怎么像在损我呢?“高兄”就会有“高见”了?高强心里怪怪的。嘴上续道:“此案之诬,众人皆明,只碍着公相当朝,一意要办而已。若要辩诬,须得公相罢相或者致仕方可。”
见张随云的眼睛又瞪了起来,高强晓得他耐不住,无奈之下,只好压低声音道:“张兄,你且宽心。将本案文牒都整理好,我料两年之中,公相必定罢相。”实际上高强说这句话。心里也不那么拿的准了,历史上蔡京于大观三年罢相。主要原因就是当十钱在全国的推行,导致了市场得极大混乱,物价腾升,民怨沸腾。但是高强来到这时代后,最关注的问题之一就是整顿钱法,而直到目前为止,蔡京也确实依照他的指点。一步步的改善钱法,情况发展下去,未必就会像历史上那样演变。
“而且,钱引这纸币就要颁行,此事与我也有莫大关联,要是蔡京因此倒台,本衙内说不得也要跟着倒霉,那时如何是好?”忽然想到此节,高强心中忐忑,竟连张随云的问话都没听清。
被推了一把,高强这才清醒过来,见张随云棱着眼睛望自己,赶忙胡扯一番,后来连谶纬之说都用上了,好容易才说服了张随云,暂时不申诉此案,等到蔡京罢相时再做分教。
只是此人性直,要是留在两浙提刑任上,每天接触当地的情形,苏州钱案牵连的范围着实太广,别哪天又挑动了他哪根神经。高强忽然想起一事,问:“张兄,此番进京,得无是为了宪司转署之事?”所谓宪司,也就是提刑官的简称,依照大宋律例,提刑官在每路任职不过一年,一年后便须转任他官,或调往他路任职,料来张随云不会撇下自己的公事,专程跑来京城为了这件案子,高强故有是问。
果然不出所料,张随云正是回京等候转任而来。既然如此,高强便生一念,邀他前往京东东路提刑官任上,且将自己即将外放青州知府一事说了:“你我兄弟得以共事一地,何其快哉!况且,令尊大人现牧守济州,两地相去才数百里,张兄有暇时便可前往一探,父子天伦,其乐融融也哉!”
这样的提议,张随云自然一百个乐意,只是对于眼前坐着的这位衙内年方二十二岁,居然就要出任一州的知府,心中大为惊诧,自己的父亲宦海沉浮数十年,遭际前朝名臣蒋之奇的推荐,到现在也只做了一州知府,这小子到现在还没正式做过什么职事官呢!再想想自己,好歹比高强早了三年入仕,升官已不可谓不速,居然已经比他低了好几级,如此巨大的差距,不由得令张随云心中顿生感慨。
送走了即将与自己一同上任的同僚,高强的心思却全部被自己刚刚生出的那个念头占据了:钱法若大行,国家百姓受益,自己也有很大功劳,对于日后捍御外侮大有裨益;不过这件事情办好了,蔡京却也从中得利,其地位想必更加稳固,到时谄臣党羽遍布朝野,国是未必就一片大好,这中间的利弊,也就难说得很了。在这样考虑的时候,高强自然不会把自己也算在“谄臣党羽”之中了。
“眼看自己也快进入朝中,距离权力的核心一步步接近,对付蔡京势力也该提上议事日程了。”高强心里明白,眼下与蔡京的关系看似融洽,却是建立在双方的利益没有冲突,反而很大程度上彼此需要的基础上。而一旦他步步接近权力中枢,由于心中抱着应对即将到来的大宋亡国危机的想法,高强势必要与一手把持朝政的蔡京政见相左,如果到时候在权力的斗争中败下阵来,那么倒霉的不仅仅是自己一族,更可能连大宋的半壁江山都赔了进去。
想到“崖山之后再无汉”的惨状,高强忽然觉得肩膀上沉甸甸的,他不由得啐了一口,喃喃骂道:“该死的老天,好端端把我弄到这个朝代来,扔这么大一副胆子给我……不挑还不成,到时候金兵打进来,自己也是要遭殃的,前面大军败绩,论起治军不严的罪来,自己老爹就是头一份,跑都没得跑。”
心中“贼老天”“死老天”的骂,高强忽然闪过一个念头,再仔细一想,顿时大喜:记得历史上,大观四年又有一次彗星犯阙吧?就算蔡京到那时候还在任上,也非得辞官避位不可,不如趁现在开始下些功夫,让蔡京这次罢相之后再也起不来,到时候本衙内便可逐步掌握朝廷大权,岂不妙哉?
第九卷 梁山下篇 第三章 羽翼
春闱放榜之后,再经殿试,新鲜出炉的一批官员就堂而皇之的各自履新上任了。这其中,最显眼的便是高强,甫一登第出仕,便外放一州知府,而且赵佶对他格外推恩,又转了一阶官,如果不是高强自己的学识实在拿不出手,恐怕加个馆阁的衔头也是可能的。
另外,燕青三年上舍登第,也授了进士出身,御封提举东南应奉局,正式接替了高强的位子。要说起来,想做这个位子的人不少,不想做的人却也不少,但说到能做应奉局提举的人,那就少之又少了,既要花样翻新地进献稀罕物事,讨取皇帝的欢心,又得安然于应奉局这个正常行政体系之外的衙门,忍受不得升迁之苦,还真不是一般人能干的来的。如果不是燕青这三年里趁着赵佶多次驾临丰乐楼“御嫖”白沉香的近水楼台,其表现甚获圣躬之喜,而高强这位前任提举又大力推荐,这应奉局提举的位子还真是难定归属。
燕青去往东南,不但应奉局的担子要他接下,东南大通钱庄和东瀛船队的差事也得担负起来,正好让许贯忠交卸了差事,替换回高强身边来依旧作他的智囊,身边要是没了这么个军师人物,高强还真有点没底。刚好随着谋取梁山计划的深入,钱庄和船队的业务也得向山东河北扩展,许贯忠来到青州也大有勇武之地。
不过燕青辞京之时,将原先丰乐楼诸事都交给了铁叫子乐和办理,这倒罢了,有一个人实在难办,却是何人?正是那天杀星黑旋风李逵。
打住,李逵在这时候,可还没闯下偌大的凶名,只不过是燕青身边的一个跟班而已。自从青州道上被燕青起手颠了十七八跤,这黑旋风对燕青服服帖帖,高强一行回到京城,顺便把他也带了回来。李逵自小在沂州山中长大,见过最繁华的去处也就是青州城了。这一来到东京开封府,傻孩子的眼睛和耳朵就觉得不够使,在京城里很是闹了些乡下人初次进城的老套笑话。
他的性子刚暴,为此惹出的事端可也不少,仗着燕青八面玲珑的手腕,还有太尉府眼下的滔天权势,好歹没弄到不可收拾的地步,却也让高强很有些头痛。此番他和燕青都登第外放做官,京城中无人能治他。按照高强的意思,怎么地也得让燕青把他带去杭州看着。这人眼下是没什么大用处,可既然碰上了,高强家里又不是养不起这一张嘴,带着就带着吧。
可没料到的是,燕青没说什么,李逵自己倒不乐意了,听说高强是去青州做知府,李逵心里乐开了花,别看这孩子心眼实诚,也不知听谁说了“衣锦还乡”的道理,虽然他现在没官没钱,好歹沾光穿了一身好衣裳,兜里揣着燕青和高强平时给的零用钱,街坊里赌博起来那也是一输十几贯都不带眨眼的,比起当日在沂州沂水县老家砍柴为生的窘迫,大有上下床之别。
因此上李逵打滚哭闹,发了无数血盆愿心,定要随着高强去青州耍。他也不求什么官职,只要高强安排他在青州府衙里落个职司,城里城外大约也可以横着走了。李逵心里还打着小九九:若是在青州城里安了身,便可把沂水县老娘也接来同住,一家人过上好日子。
高强念着他是个闯祸的祖宗,本来是不愿意带他的,不想这次李逵吃了秤砣铁了心,居然连燕青的话都不听,死活要回山东。无奈之下,念着带着他去,青州任上也多个体己的人,高强勉强捏着鼻子就答应了,好在李逵这样孩子虽然脾气暴躁杀人不眨眼,只要摸准了他的顺毛,也不是那么难侍弄的,起码回到京城之后,高强为他还还了几次赌债,就博得了他的另眼相看,想来只要管束得法,黑旋风也掀不起多大风浪。
这一天,高强诸事安排妥当,来向父亲高俅辞行,哪知到了书房,面前的情景却叫他一愣:怎么这么满满一屋子的人?
他只道高俅在弄什么军务,脑袋伸了伸就缩回去,却已经被人看见了,那人赶紧跑出来拉住高强道:“衙内来得正好,太尉大人正在相候。”
看那人却是认得的,乃是高俅身边的参谋闻涣章。这人自从三年多前得高俅赏识,一直在幕府中供职,出了不少主意,早就被高俅引为心腹,高强自也与他相熟。
被闻涣章拉进书房之后,高强见过父亲,却听高俅道:“我儿,你这次前去青州上任,闻说那京东两路盗匪群起,前任知府慕容彦达治军不力,就栽在这上头了,因此为父想方设法,调了些兵马也去你那青州左近屯驻,这几位都是能征惯战之将,今日来与你见过了,克日便当起行。”
一面说,高俅一面拉着高强来见这几个武将。那几人都是太尉府该管的下属,见高俅亲自来介绍,都连说不敢当,纷纷自报家门。
头一个来头不小:“末将呼延灼,汝州兵马统制,铁鹞子军指挥,现奉调青州驻泊就粮。”
“嘿哟,连环马?”高强大感兴趣,忙问起这事,哪知呼延灼带的还真就是三千连环马,不过名字叫做铁鹞子军。这队骑兵乃是宋廷的一个军事实验品,当初西夏元昊作乱,宋军在西夏精兵铁鹞子面前很吃了大亏,便也仿着打造了这么一支连环马,不过费了无数钱粮,才练了这么三千骑兵,大宋朝廷一计算其中的耗费和得失,都吓了一跳,训练这么一支部队的花费,足够供养大宋正规军三万之数,这还不算连环马部队的训练周期之长。
要知道,骑兵这玩意不是靠练就能练出来地,北方异族之所以铁骑强悍,人家平时的生产生活就和畜牧离不开关系,那叫做马背上的民族,不练骑兵,难道叫契丹人,女真人乃至蒙古人学大宋玩骑兵?而宋人这样的农耕民族要练骑兵,兵源,马源,训练,后勤等等都得从头练起,光是马政一项,大宋如今每年花费近千万贯,全国的军马也不过几万匹,这哪里吃得消?
因此这只连环马部队练成之后,朝廷就没有打算建立大规模的部队。这么一支军队差不多是靠铜钱堆出来的,又不舍得拿去西北战场和西夏人玩命,因此就一直放在汝州投闲置散。呼延灼这河东名将之后带领这么一支精锐,却捞不到上阵杀敌的机会,都快闷出鸟来,听说高太尉调他去山东剿匪,只要有仗打,他哪里顾得上许多,乐呵呵地就来了。
不过呢,呼延灼名将之后,兵法不知如何精通,人际关系学的倒不错,晓得一个好汉三个帮的道理,连带给高俅推荐了两位同僚:“陈州都监韩滔,颖州都监彭汜,见过高知府。”
“原来是老搭档,怪不得。”大宋的律例,知府是上马管军,下马管民的,虽然承平日久,各方军纪怠惰,懂兵事的知府越来越少,各地的驻军大多不太把知府放在眼里,不过高强乃是太尉府的衙内,又岂同等闲?因此这两位见了高强也都煞是恭敬。
一问高俅,原来这两位不去青州,一个调驻兖州,一个调驻莱州。这两处州军与青州接壤,缓急可以呼应,所谓的掎角之势。
见老爹用心良苦,高强大为感激,与几位将领客气了几句,呼延灼等知道他们父子分离在即,有许多话说,当即告辞,回去整顿军马,克日启程赴任。
这边高强由呼延灼等三人,联想起水浒上的这一段情节来,忽然又想到一个人:“父帅,孩儿还想求一个人为臂膀,闻说东京有个著名炮手,叫做凌振的,可有这么个人?”
高俅哪里想的起来,好在旁边有个活字典闻涣章:“太尉,确有此人,据说这人巧思创制了一桩兵器,唤作震天雷的,曾经调去军器监供职,那该是前年的事了。”
“咦,真的有?”高强惊诧,要知道水浒中将凌振吹的神乎其技,一炮能打十四五里,什么概念?现代陆军的大口径火炮都没这射程啊!原本他以为是施大爷信口胡柴,现在倒有些心虚。
“哦,原来是他,弄了震天雷不知什么用,也就是响声大些而已,孩儿要他何用?”
高俅的反应却也太过平淡了,高强小心翼翼地问了才知道,原来凌振的震天雷并非什么火炮,却是个铁球装了火药,点上引线,用投石机——当然,这个时代的投石机名字就叫炮——丢出去,炸得地动山摇。不过这武器试验之后,就有人挑了许多毛病,声音虽然大了,杀伤力却没怎么惊人,再加上引线的问题不好解决,引爆的成功率和距离都很成问题,因此这震天雷也和宋代的许多稀奇古怪发明一样,被打入冷宫,要不是高强这时忽然想起来。八成一辈子都没人记得凌振这么一号。
听说事情的原委,高强反觉轻松。凌振既然不是那么扎眼的人物,自己要了他来也没什么打紧。若说那震天雷的若干缺陷,他倒不放在心上,杀伤力不够的问题,无非是火药的配比问题,要知道直到明朝后期,在戚继光的兵书中记载的火药配比,都还没达到真正黑火药的水平,而宋朝的《武经总要》中所记载的三种火药配方。其作用多半是生烟作响和引燃一类,也难怪在水浒中,凌振的作用多半都是作战的时候放放号炮了——这种火药也只能放放信号而已。
至于用投石机抛射的问题,高强也想好了一个简单易行的方案。苦于手边没有合适的工程技术人员,无法实施。这凌振既然是个炮手出身。多半也对技术方面不那么陌生,恰好派上用场。
禁军的人员都在高俅掌握中,儿子这次出去当官,不比往日,高俅恨不得给他多加几重保险才好,因此毫不犹豫就答应了,又道:“京东两路民风剽悍,我儿不可大意。当日你带了几员将去东南,这次为父一力担当,将那杨志和陆谦都调了去,杨志作京东东路第三将,统兵四千,也驻扎你青州境内;清风寨当三州之交,紧要的去处,为父看那陆谦倒是个稳妥的人,便调他去把守,升作京东东路第五将,也有三千兵。再加上青州城中的弓手和原有兵马,足有五千之众,为父升了你身边的那个韩世忠作青州兵马都监,一总领了,如此算来,我儿若有缓急,十日之内青州城中可集两万大军,任他多少山贼也剿灭了。”说罢咳咳干笑。
高强连声道谢,心里却有些好笑,老爹这么搞法,哪里是外放做官,分明是出征打仗了。不过有道是天下父母心,高俅对自己关爱有加,他也是知道的,当下谢过了。
高俅说的高兴,连闻涣章都要派去给高强使唤,不过这位高衙内所谋不小,多有见不得光的谋划,哪里能留一个信不过的人在身边?当即婉言谢绝了,好在高俅身边也少不得这么个参谋,也就不坚持。
公事说完便是私情,不过也没啥好说的,高俅无非勉励儿子“好作,好作!”只要平安过了这三年任期,回得京来再作几年尚书,不到三十岁就有望步入宰执,那可是本朝未有的盛况了。遥想这等锦绣前程,即便以高俅的老练深沉,却也有点得意忘形了。
高强辞别父亲,回到自己院子中,只见到处一片忙碌,却不见自己妻子蔡颖和小妾小环的身影,倒是潘金莲拿着一把团扇,指挥着十几个丫鬟仆妇在院子里收拾东西。
自从带了金莲回京之后,她这样的风流身段勾魂样貌,凡是女子见了都是如临大敌的,蔡颖虽然大家闺秀出身,容得下小环这么个构不成威胁的小妾,却容不得高强接近这等妖娆女子,又听说高强和她还是叔嫂的名份,越发盯得紧了,高强连找机会和金莲说句话也难。
今日却是难得,赶忙凑过去,一面饱览金莲那张因为天热忙碌而香汗微微的俏脸,一面听她说起,才知道自己这次一去三年,中途恐怕没什么机会回京,妻子蔡颖回娘家去向父母辞行了,而小环却是给自己的哥哥上坟去。
“这么说起来,富安那小子也死了有三年了……”高强想起这事,忽然有些怅然。
却说那小环提了一篮祭品,乘车来到先兄富安的坟茔所在,甫到坟前便有些诧异:这坟头上怎么已经有人来祭扫过了?
第九卷 梁山下篇 第四章 祭扫
富安的坟坐落在开封府城外数里处,是当日高强吩咐人买的阴宅,达人生时没做过多少好事,净帮衬着原先那个花花太岁高衙内搞是非,家里又没什么撑得起场面的人,能有人操办后事,都还是托了小环能被高强收到房里的福。原本大宋当时民间的殡葬习俗,是火葬与土葬兼有的,富安能有这块阴宅安身,也算他生时维护自己妹妹的一片苦心有报。
小环自从跟了高强之后,苏州杭州的兜了一圈,这坟茔还是今年春上回到开封府之后才重修过。眼下行将远行,家里又没什么亲人,生平对她最好的也就是这个大哥了,总免不得要上来祭扫一番,这一去三年的,恐怕连清明扫墓都不得回来了。
“怪哉,我家可没什么亲人了,会是谁来祭扫哥哥?”眼见富安的墓碑前摆着香花供果,三炷信香还未熄灭,小环甚为诧异。心中回想了一会,还是想不出到底是谁会来祭拜。
摇了摇头,她把自己带来的供品都好生摆置了,复点起三炷信香来,望空轻声祷祝一番,诉说自己跟随高强之后,相公为人随和,大妇知书达理,对自己多能依礼相待,除了未能给衙内诞下一二子嗣之外,小环的人生也算无忧,“大哥九泉之下,也可安心了。如今妹妹即将远行,三年方回,临行来向哥哥告别,这便去了。”
她祭扫已毕,复又上了马车,麟麟去了。
过了片刻,那坟旁一块碑后转出一人,只见此人脸色白皙,相貌斯文,可称仪表堂堂,一双三白眼大煞风景。他手握双拳,死死盯着小环车仗远去的方向,口中咬牙切齿,忽而皱眉,忽而沉思:“衙内怎么会还留着这个人在身边。这可是惹祸的根苗啊……”过了片刻,他平复了心情,把适才那惶怖狠厉的模样都收了起来,走出几十步外,上了战马,得得远去。
若高强在此,自然认得,此人便是原任杭州兵马都监,被调回东京太尉府述职,之后就要赶赴青州上任的陆谦首将。
却说那高强在府中,听金莲说道小环是去扫墓了,也不以为意,不想这事却触动了金莲的心事。向高强道:“叔叔,奴家自离家乡之后,迄今将届一年,算来先夫忌日将至,此番叔叔赴青州上任。途中可否容奴家前往祭扫一番?”
“当得,此乃人伦大礼,嫂嫂纵然不说,愚叔也是要望阳谷县一行的。”想起武大郎,自然又想到负气远走的武松。那日得到梁士杰的提醒之后,高强又叫人去详细查明了,鲁智深和武松果然都在青州境内的二龙山落脚,山上还有一名操刀鬼曹正作头领。
这件事叫高强很是为难,倘若只是他掌握了这消息,大可眼开眼闭,随便怎么处置,不过既然梁士杰得了这消息,那就不无顾忌,虽说梁士杰对高强颇为欣赏。可这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万一被哪个不长眼的言官知道了,台谏上本参了一本,多少是个麻烦。
大宋的政治,可算得历朝最为文雅的,并不是那么血淋淋的刀头舔血,了不起是被同僚抓住岔子,奏上一本,纵然犯罪,不过流放而已。
当然,造反等十大逆不在此列,那还是要杀头抄家的。但也正因为如此,政坛走马灯的换人络绎不绝,你想,所谓久在河边走,哪有不湿脚,能做到宰执高位的人,哪个不是官场浸淫数十年的老皮,屁股后面多少有点不干净,只要哪天被抓住把柄参上一本,任你天大权势也得乖乖走人。
说起来,高强原先那个花花太岁的名声,在京城很是响亮,好在自从“换人”之后,高强不大胡闹,又沾着攀附上了皇帝和蔡京的缘故,当然最重要的还是他一直都游离在文官系统之外,因此不大有人抓他这类把柄,到现在平安无事。
往后可就不同,以中枢为目标的高强,在还没有积蓄起足够的实力之前,就必须依照这样的游戏规则来行事。座师和师弟落草为寇,对高强来说无疑是一大软肋,这个问题如果真的被言官抓住了,参到官家面前,那就大事不妙。
梁中书对高强很是看好,自然不能看着他受这点事情的牵连,亲自向他点出这件事,自然是希望他去亲手了结了这场官司,选他出任青州知府这个官职,恐怕这点原因也起了不少作用,说起来对他高强可真是关爱有加。
“不过,就算我知道了,要怎么去解决?”高强为这事发愁不是一天了,鲁智深的脾气他是知道的,虽然对自己这个徒弟还算不错,但倘若自己带了兵去攻打二龙山,这疯魔禅杖势必要当头打来吧?况且,还有一个对自己误会甚深的武松在彼呢。再者说了,就算自己肯下狠心去打二龙山,这欺师灭祖的名声也算座实了,传扬出去总是烂账一笔。
“花和尚和武松可是好人呐,而且还是人气很旺的好人,要是自己为了排除仕途潜在障碍这样绝对算不上大义的名份,去把他害了,别的不说,自己心里就别扭得慌,那本衙内还不如不要作这个官,继续去作应奉局提举,混的好了起码也和历史上的朱缅一样,作个东南王呢。”是非关头,高强是很明白的,某些人推崇的“目的决定手段正确性”也就是所谓的马基雅维里主义,向来被他嗤之以鼻,须知既然是达成目的的手段,自然与目的本身是有一定关联的,当真不择手段的话,你能确定自己真的一直走在那条通往最终目的的大道上么?
“不过,这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到了青州之后,至少要下下工夫,好生将这事办了才是。”他这里出神,就忘了应酬金莲,那风流娘子惯了被别人注目,难得和高强说一句正经的心事话,却简直就被无视了,美人心里怎么不着恼:
“叔叔,叔叔!你听见没?”
直到金莲忍不住要伸手来扭他胳膊了,高强这才回过神来,眼见金莲脸色通红,桃笑李妍的娇媚,虽然是见惯了这等容色,高强还是有点架不住,忙陪着笑脸道:“听见,听见!愚叔也当与嫂嫂同去,祭奠一下这位不曾谋面的盟兄。只不过……”
“不过什么?”金莲一对凤眼已经要立起来了。
“不过呢,咱们在阳谷县待过,也有不少人认得本衙内的,愚叔的意思,到时咱们也不必大队,只几个人轻骑去大哥坟上,祭拜了就走便是。”
其实高强还有一个担心,要是金莲祭的兴起,连西门庆的坟都要去拜一拜,那可就不大说的过去了。和金莲相处的久了,高强大致也晓得她的脾气,这妇人虽说不是颟顸之辈,却也只是寻常妇人之流,一旦任性起来,当真是九头牛也拉不回,当日明明她对武松有情,却会去袒护西门庆,也是这种性情作怪了。
金莲不知其意,见他答应的还算爽快,便还罢了,至于不在阳谷县久留,倒合她的心意,对于那个伤心的地方,她早已没有了任何留恋,就算是回去祭扫武大郎的坟墓,也只是对这老实人的一点愧疚而已。
收拾了一整天,加上之前的准备,到了晚间蔡颖回来的时候,出行的准备已经基本就绪了。
问起此次蔡京有什么嘱咐,蔡颖随口说了些,也无非一些勉励之词。眼下蔡京忙的焦头烂额,他这次拜相之后,又进位太师,在朝中地位稳固,便仿效王安石的故事,学着神宗时设置“制置三司条例司”的法子,也设了个“都省讲议司”,总揽三省大权于一身,加上三个参政梁士杰、吴居厚和何执中都听他的,如今蔡太师可谓风光得志。
趁着这股东风,蔡京推出新的钱法,一方面在全国范围内禁止使用当十大钱,一律改为当三,同时推出钱引的纸币,用来兑换百姓手中的铜钱。这件事倘若让高强来主持,必定不会这么激进,起码要用市场调控的手段,一方面整顿国内市场,一方面大搞海外贸易。增加金银的贮备,慢慢让币值稳定下来;然后再凭借较为充足的硬通货储备,期以数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