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高衙内新传-第20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我道来。我南朝有那攻城之法,需用诸般器械,自来本朝有高手匠人精细打造,不立文字,亦不得外传,虽本朝大臣亦莫知其秘,我不过是南朝一个商贾之人,如何晓得?况且适才所言亦是兵法,四太子何不思之?”
兀术此时才不过是个毛头小伙子,如何受的起马扩这等夹枪带棒的言语?正要发作时,忽听粘罕道:“也力麻力这般说来,却是有理,现今黄龙府坚固,急切难下,我若久留于此,单是粮秣便无可筹措,诚为可虑。只今城中人塞了城门不敢出战,我却可自行其是,郎主不若命诸猛安四处征伐,掠取资财粮秣以助我军,并遣人往那辽国上京打探契丹虚实,防其大军来援,此为上策。”
粘罕说话较为含蓄,实际上就是主张纵兵四掠,要知黄龙府乃是辽国东北重镇,自来商旅皆集于此地,附近人烟算得上甚密,倘若大肆掳掠,所得必丰,众女真一听有这样油水可捞,登即面现喜色。
兀术见情势不利,大声道:“郎君这般说来,莫非当那城中人尽是死人,待在那里只看我大军四出劫掠不成?”
粘罕看了他一眼,却不作答,复向阿骨打道:“郎主,那黄龙府中人杜门不出,胆怯可知,所仗恃者惟有这高墙深池而已。我今可用锁城法,断绝内外消息往来,使城中人渐渐气衰意沮,而后兴兵攻打,便可一鼓而下,此为万全之法。”所谓锁城法,便是中原所谓的围城,在城外矢石不到处筑起长围,遣兵守卫,用以断绝内外往来,为长期围困之计,中原古代征战之时,甚至有新筑一道城墙用以围困的。
粘罕此议一出,阿骨打的侄子谋良虎先就叫好,余人也都应和,其实大家心里都是一个心思,想吃肉怕啃骨头,黄龙府百余年来都是压在女真人头上的一座大山,哪里是那么好打的?自然是长期围困,把这城池困死才好。
阿骨打见众议如此,便即点头应允,当下分派各部四处劫掠,此等事原本是女真安身立命的手段,自不消吩咐,各部均踊跃而去。随又命粘罕率本部筑长围围困黄龙府,为久战之计。粘罕言自己兵力不足,阿骨打便又遣娄室所部猛安助他。
黄龙府附近人口虽多,又哪里经得起这几万女真兵如狼似虎的劫掠?不过数日间,远近百里都是狼烟四起,遍地尸骸,哭喊声惊天动地,好似连天都变了颜色。若是当时便死的还算罢了,有那一等青壮劳力,被粘罕等部驱使来筑长围,此时正当隆冬,土冻得比铁还要硬,如何挖的动?众女真不免鞭挞恐吓,种种催迫苦处,也不消一一细说。
马扩身在军中,早已知晓了女真人一贯的作风,他既知无力匡正,也只好躲在帐中,来个眼不见心不烦了。这日晚间,他唤来帐下扎也(女真语亲兵护卫之意)召和失,笑道:“你那身上伤势如何了?”
这召和失原是辽国军中一员,当日出河店一战,此人身披重甲,手持双矛,腰间两张弓,四壶箭,从始至终大呼酣战,即便是辽军大势已去,他也丝毫没有怯色,手杀女真兵十一人之多。马扩当时见他勇猛敢战,便向阿骨打要求生擒他为自己效力,阿骨打亦喜他勇武,便命多人用套索将他拿了下来。伤势养好之后便在马扩帐下作了扎也。这召和失性子甚怪,战阵上剽悍轻捷,一往无前,平时却雅好音律,能歌善舞,待人更有礼仪,不似草莽中人。马扩甚是奇怪,详加询问,才知他来历奇特,祖上本是辰州渤海人,其祖父出仕辽国,官至三镇节度使,其父亦为刺史。
这召和失初生之际,有巫者向其父声言此儿八字妨其父,襁褓之中就要杀掉,亏得其母一力救下,偷偷藏在自己娘家。后来长大成人,因女真起兵,辽国向东京调兵,其父亦在兵籍之中,当时叹息称“若是我儿在时,便可代我从军”,这一段情节好似木兰词,马扩每听到此,往往叹息不已。这召和失幼时读书,也知孝道,当时也不怪父亲昔时刻薄心狠,慨然代父从军出战。
马扩问他去向时,这召和失却是个有谋略的,被擒之后也看出辽国大势已去,自己家族数千人都在辰州,如何不思个出路?他留在女真军中,也是为了这桩大事。
马扩问了人,知道这辰州便在盖州左近,如今已是常胜军治下,当即心中暗喜,趁无人时将此事向召和失说了。召和失本已在马扩帐下,又听说亲族俱在常胜军掌握中,如何不服?自此便被马扩引为心腹,日常商议诸事。
今日见马扩问起,召和失忙说身上早已大好了,便见马扩叹道:“女真起兵,百姓横遭兵火,你也见了来,倘使契丹兵败,女真南侵东京道,那时岂不轮到你那些亲族遭殃?”
召和失心思灵便,已知马扩之意,便道:“大人,契丹势穷,北地各族不得安居,此乃天命,夫复何言?只是我家族在南,如今是常胜军据住地方,若不得照应,终是心中难安。”
马扩点头道:“如今我有手书一封,交于你南去省亲,你可将此书信交给常胜军副都统花荣大人,他见了此信,必当照拂你那亲族,你亦无需北返,便可径在花都统帐下听令,如何?”原来马扩身在军中,所带的几只信鸽早已放完,无法与女真本部的苏定取得联系,况且他有许多关于女真的情报要向南面传达,也不是区区信鸽所能承载的,因此想要找一个信得过的信使来传讯,这召和失为人孝义,家族又在常胜军治下,不虑他会出什么乱子,正是合适人选。
召和失见他这般说,却也喜欢,自思若立了这件功劳,家族在常胜军治下自然有好日子可过,自身也可挣一分前程,岂不强似在此为奴?当下谢过了马扩,领了书信和信牌,翌日选了三匹好马,带齐兵器干粮等应用物事,孤身一人往南路来。
一路上许多艰辛,也不消细说,仗着他武艺高强,人又机警,居然太平无事。到了东京地界,但见大队人群在路,纷纷都向南逃,召和失捉住人来问时,却说是辽国新近封了高永昌作东京道副留守,权领军事,正四下招军去征讨女真,高永昌所部趁机大肆掳掠,全无军纪可言,莫说是汉人,即便是渤海人也多有遭殃的,众人只得都向南逃,都说到了常胜军地面便可安生。
召和失见常胜军颇有威望,心下甚喜,想来自己这次不会站错了队伍了。当下与逃难人丛一同向南,沿途也有零星东京兵士盘诘,但一听是南去投常胜军的,多半都不敢如何,召和失益发暗喜。
二月下旬,方过了辽河八口,便是常胜军地面,召和失寻着一部汉军,报上马扩的姓名和自己的来历,说道要见花荣。可巧这一队乃是廷玉部下巡哨探马,算得是汉军中的嫡系,闻听此人来意,不敢怠慢,护着召和失一路向南,到了苏州关面见花荣。
花荣展信观瞧,见信上说道女真围攻黄龙府,声势浩大,诸般情状,心中暗吃一惊。吃惊者不为别事,乃是因为他接到了汴梁高强的指示,说道那时迁和牛皋二人保着叶梦得北上出使,要向辽国提出归还燕云的请求,恐怕辽国内部生变,命他设法接应。
他这些日子招谕流亡,已经是忙得焦头烂额,分不出身来关注这件事,如今女真大举围攻黄龙府,势必又是一场大战将至,甚至有可能就是决定辽国命运的大决战。时迁等人身处这样的漩涡之中,其安危可想而知。
皱眉沉思片刻,又看了看信上所说的召和失的为人来历,花荣心中一动:这人来得却好,敢是机缘巧合,天上掉下这个人来助我?
便即问了召和失的出身来历,那召和失一一答了。花荣见与信上说的一般无二,便笑道:“既有马大人手书,我自当照拂于你,即日命你为我帐下营长之职,拨你战马百匹,兵甲若干,部属便由你自行挑选,以五百人为限,如何?”
召和失初时还不知高低,只是应了,后来方知这营长之职在花荣军中不比凡俗,在军中是最低的将领,有权自行招纳兵丁,在本处则是一方长官,可处理本营的政务,收取本营出产,缴纳租赋,皆是营长担当,可谓上马管军,下马管民,最为要紧。尤其对他这样全部家族都在当地的人来说,这就等于给予了他相当的家族自治权,正符合他心中所望,如何不喜?当下二次拜谢,这才是真心实意地归附了。
花荣见收了他心,方才将自己的心事说了,道:“即今北地将有大战,契丹内部恐生变乱,我正愁无法去接应我那故人。今番得你来此,却是正好,你家本是辽国世代将门,又有辽东招兵令,可率军行走辽地,等闲人亦不能探得你的底细。今便命你率本部人马前往上京地界,设法接应我那故友到此,你可愿往?”
召和失本是胆大心细之辈,也早看出这常胜军其志非小,如今听说竟有人会卷入辽国上层的变乱之中,心中更生疑窦。只是疑窦再多,也不能如何,总不能把偌大家族都搬了去他处吧?也只好死心塌地为常胜军卖命了,遂一口应承。
花荣见状大喜,便将诸般细务都说了,又请了徐宁过来,教他如何与上京的细作接头,如何辨别自己所要接应的人身份。召和失到此刻才看出些端倪来,原来他所要接应的人,居然是南朝的使臣!
第十三卷 燕云下篇 第一八章
这召和失领了将令,自去辰州家中禀告父亲,招集亲族编整部伍。他那家族甚是庞大,诸支加起来男丁不下千人,在当地也是豪族,听说儿子投了常胜军被封作营长,一家大小尽皆欢悦,谁不知常胜军都是军法管民,最重要的官阶就是营长和百户?如今召和失作了营长,就代表着这一个家族有了相当的自主权,不必事事看他人脸色行事了。
因此召和失家族男丁踊跃从军,兵器马匹都是自备,召和失再将花荣拨给的马匹兵器装备起来,不数日便得了五百骑子弟兵,趁着春暖花开之际,便即跨过辽河北上而去。
此行却不只是召和失一军,另有李应领着数十个亲兵与他同行,为的是到了上京好与当的细作以及使团联络,这北的细作本是出自他的部署,自然轻车熟路,再有召和失这一队貌似辽兵的掩护,一行人竟是太太平平就到了上京道境内。
一进上京道,这气氛就有些异样,满地骚然动荡不安,塞外各部狼奔豕突,全无半点秩序,哪里象是大辽上京的所在,直是化外之域,无法无天了。李应和召和失二人各有门路,分头打探之下,才知道上京道境内今春又是大风伤草,百姓无以生活,正没作理会处,忽然天祚帝传了诏书下来,命各地灾民携家带口,往东北黄龙府路行屯田事,由驸马萧特末率军护送。所谓护送。其实是契丹兵马四处催逼,有不愿去的便即刀枪相向,一时乱得无以复加。
李应和召和失又打探天祚帝的行踪,原来这皇帝总算还没糊涂到家,女真起兵之后东路大乱,他这春捺钵就不敢往鸭子河去了,只窝在上京附近不出。俩人一商议,料想上京道如此之乱,那天祚帝就算遣送使节回南,一时也未必能成行,多管还是在上京天祚帝行在。
数百骑兵甲整齐,又没带什么金帛子女,没什么油水,因此于路也没人不开眼来惹他们。三月下便进了上京临潢府。召和失世代为辽国高官,临行也讨了其父的刺史信牌,是以契丹官军也不来扰他,任他在上京外觅地安营。
李应自去到上京城中,寻着自己安置的细作,一问方知,原来叶梦得使团于去年冬日到了上京,恰好辽国上层正为了一件大事争吵不休。何事?却是为了去年出河店一役,契丹精兵近万几乎全军覆没,都统萧嗣先临战先逃,仅得十七骑生还。似这样大罪,原本是难逃军法,只是那萧嗣先乃是萧奉先的亲弟,萧奉先身居契丹北面枢密使,执掌军国重权,势不能坐视亲弟伏法。便诡言蛊惑天祚帝,说什么“东征溃军畏罪,势必四出劫掠为祸。不若肆赦,以免啸聚为患”。实则东征军大败亏输,死的死,被俘的被俘,能有多少溃军?所谓肆赦,赦的也只是他的弟弟而已,这位逃跑都统最终只是免去官职了事。
如此执法不公,自然引起了公愤,辽国上层就为了这事吵得不可开交,耶律大石等人尤其愤慨,若不是天祚宠信萧奉先,一力回护于他,几乎就要拔刀相向了。叶梦得使团在这种情况下到此,一封国书送上,顿时乱上加乱,天祚帝见南朝有意讨还燕云,方寸大乱,托词要与诸位大臣商议,便强留了使节团在此,一留就是三个月之久,全无半点消息。只是日常重兵看管,若不是时迁轻身功夫了得,趁夜出来通些消息,外界只怕连他们被软禁在哪里都不晓得。
得知使团上下安全无虞,只是不得自由,李应心中一块石头落了一半,当下便在这细作处等候。到得三更,时迁趁着夜色悄然而至,二人相见,正是不胜之喜。
时迁听说李应率兵前来接应,先是一喜,却又摇头道:“生受员外一场跋涉,只是如今不得辽主国书,我亦不得脱身而走。说起来,那萧奉先虽是辽国权奸,于我却是大大的好人,若不得他周旋,恐怕今番不得讨好。”李应忙问端详,原来萧奉先也晓得自己不得人心,当此内忧外患之时,不敢再开罪南朝,反有意借南朝以自固,因此劝说天祚帝保全使节,留而不遣,以观形势变化——确切地说,就是看看这次驸马萧特末等人东征,能否荡平女真。
“今番真要被衙内连累了,先对人说什么无意败盟,跟脚就遣使下书索取燕云诸州,那耶律余睹和耶律大石等人半点好眼色也不给我等,日脚好不难熬!”时迁本是江湖出身,这些日子来不得自由,本已憋了一肚子火,又见着故人李应,当即大倒苦水,这背后抱怨上级领导之事,原是不能免俗。
李应与他相识也不是一天了,知他只是口快,也只一笑置之:“衙内谋国深沉,哪里是你我能窥见的?况且如今女真立国,与契丹大战将起,那契丹也不敢来为难你等,你在此间似危实安,怕地甚来?”
时迁见说,没口子叫苦:“员外哥哥,你说得轻巧,吃根灯草!如今战事方起,不知胜败,我自无事,若是契丹大败女真,外侮得拒,我这使节团哪里能有好果子吃?”
李应问了,方知此次天祚帝遣驸马领兵东去,规模着实不小,单兵马就有五万余人,各部百姓被驱使的不下三十万人,打定的主意是要在黄龙府左近开荒屯田,就地生产粮食,以备征讨女真。这也是契丹大灾,扫境内也无余粮以供军,没奈何只得出此下策。
“闻说那女真兵马只得万余,如何能当这几十万兵马?今番决撒了!”时迁不懂兵法,也不晓得塞外各族的风俗内情,只是简单比较一下双方的人数。一脸的悲观。
李应亦不晓得兵法,却胜在旁观者清,宽慰时迁道:“两国交兵不斩来使,谅那契丹也不致拿你们使团泄愤,况且衙内派了我等前来接应,纵有万一也好应付,怕地甚来?只是衙内书信之中,说道近日辽国内部将要生变,你在此间百日,可曾见什么端倪?”
时迁扁了扁嘴,道:“左右不过是耶律余睹一众与那萧奉先争权,萧奉先手握兵权,又得辽主宠信,余睹众人亦无可如何。哪里有甚变生?以我之见,只怕还得等到此番东征事了,孰胜孰败,那时才得见分晓。”
俩人又说了会话,时迁心里苦水倒了干净,便即抽身要去,却又复转回来,向李应道:“员外哥哥,只今东路大战方起,四方盗贼又多。道路不靖,你还是权且在上京住着为是。只有一桩事有趣,烦你传讯给衙内,说道他当年的一位故交,奚王府铁骊部王子萧干,竟率部投了女真去了。那是出河店一战之后的事,算来也有三五个月之久。”
北地大乱,商旅不行,这上京城中的信鸽已经没几只,李应也不敢轻易动用,只得派人用召和失的信牌,快马传讯往辽东常胜军处去,待送到高强手中时,已经到了是年的五月中。此时形势却又不同。对于大宋所提出归还燕云的要求,辽国使节也已经向大宋朝廷提出了交涉。其词气愤慨,但态度却暧昧,按照现代外交术语来说,连“严正抗议”都谈不上,仅仅算是“表示遗憾”而已,显得底气严重不足。而其底气之所以不足,便是因为契丹又吃了一场败仗。
是年四月,契丹驸马萧特末受命东征,率领军马五万,各部屯田部民数十万前往黄龙府路,意图解黄龙府之围。女真国主阿骨打率全军迎战于达鲁古城外,双方大战良久。女真左翼军一度处于劣势,最终依靠右路军得胜之后包抄辽军中军才得以取胜。而辽国后军多为驱使前来屯田的百姓,前阵一败便不可收拾。女真趁势追击,大获全胜,辽国官兵陈尸百里,死伤不计其数,余者尽数降了女真,可谓败得彻底之极。
这一次失败不比以往,一则辽兵三十余万,一战而全军覆没,已经是伤了元气;二则如此大败震动极广,不但是那些盗贼趁势而动,就连原本忠于辽国朝廷的官军守将们也都心怀二意,辽国瓦解之势,至此已经是路人皆知了。
如此内忧外困,天祚帝也晓得大事不妙,急忙召集臣僚大将商议军情,席间那萧奉先便提出,南朝近来富强,有意索回燕云,为避免两面开战,可假意与其重商盟议,行缓兵之计,以便集中兵力来与女真决战,挽回败局。
天祚本是无谋,除了大骂南朝趁火打劫之外,也无甚好办法,遍问诸将大臣,却无一人置词,人人都晓得他宠信萧奉先,那是说一不二的人物,更有什么好说的?当下颁了朝旨,命南面宰相张琳为使节,依旧命耶律大石为副,俩人再度南来,与南朝商讨会盟事宜。
朝旨颁下,耶律大石生性耿直,当廷就开骂,说道燕云乃是国本重地,更有何事可议?南朝若来,径以兵拒之,有死而已!竟是不肯奉旨。天祚闻言大怒,要取他性命,诸将纷纷求情方止,尚且打了十杖方休,另委耶律余睹为副使南来。
散朝后,辽国充任馆伴的大臣便将消息报来给大宋使节。叶梦得等人大喜若狂,几乎失态,三个月来不知生死如何的状况一朝解除,任是谁人也不能持重以对了。
当晚,李应与召和失便从时迁那里得知此讯,也是一块石头落了地。既然辽国遣使一同南返,使团的安全问题也不必他们操心了,李应便要回南,时迁却忽然想起一事:“员外哥哥,曾记萧干否?此人去年投了女真,近日却忽然又孤身逃了回来。这辽国之事当真怪异,此等背国投敌之人,回返之后居然并无怪罪,依旧重用如昔,竟不怕他为女真作反间?”
李应啧啧称奇,召和失却面色戚戚然,时迁和李应问他时,只听召和失叹道:“萧干此人,我也曾听说,其人乃是铁骊部王子,你等可知那铁部家帐更在女真之北,如今女真既反,铁骊部通契丹之路便断绝,萧干之降未必是真心,只是为了保全部族而已。强胜弱降,本是塞外部族常例,他带领部族归降女真之后,又弃了部族孤身回来,天祚帝不但不会责罚于他,反而更会知他忠心,故此加以重用,实属寻常。”
李应和时迁二人听了这番话,只能瞠目结舌,当真是天下之大,无奇不有,敢情这投降还能看出忠心来!
三人正说到这里,忽然外面有人打门,三人当即住口不言,侧耳听那外面声息。耳听得此间细作起来应门,说不上三言两语,来人一把推开那细作,排而入,喝道:“此间谁人识得高衙内?出来说话!”
点到了高衙内的名字,李应情知躲不过去了,当即与时迁等人昂然而出,只见来人孤身一人,标枪一般拦门而立,面色冷硬如铁,穿的却只是寻常。
见这声势,李应喝道:“来者何人?夜入民宅,许以盗论,尔难道不知么?”
那人冷笑一声,拖长了声音道:“夜入民宅以盗论,潜入他国当以何论?高衙内便这般教的手下么?本人萧干是也!”
真是说曹操,曹操就到……李应等不知他来意,亦不敢怠慢,谁晓得他不是带人来抓人的?真要硬碰硬动手的话,这里可是人家的地盘。
当下李应正要肃客,萧干只把手一摆:“罢了!烦劳转告高衙内,若能相机与我面会一场,谅来不致令他空手而回了。我今日到此,只为此事,此处已经为人探知,尔等还是速速搬场离去为上。这便去也!”说罢转身便走,剩下李应等三人面面相觑。
过了数日,宋辽两国使团从上京起程南去,随行护送的便是萧干所部铁鹞子军三千余人,看来此人果然能仍旧得到天祚的重用。召和失与李应遥遥送了时迁登程,也即率部南返,于路但见辽国在各地的统治均陷于崩溃,不但政事无人过问,当的官兵甚至已经开始掳掠壮丁和战马以扩充实力,乱世的来临已经成为现实。
他们此行取的是东道,经宾州、咸州、沈州等地,从辽阳南返。行到咸州时,却遇上了女真小队兵马,不大不小地打了一仗,捉了两个生口一问,李应方知女真在达鲁古城一战大胜之后,当即分兵攻打周围的辽国城池,所到之处势如破竹,几乎没有遇到任何抵抗,直抵东北军事重镇之一的咸州城下,如今已经四面合围,昼夜攻打不休。
二人商议,辽国上下离心,这咸州城恐怕也守不住,他们一行都是海人,又穿着辽兵的盔甲,打着辽兵旗号,遇到女真兵势必要厮杀,如何能过得去?只得转道又向西而行,从中京道绕道向南。
这一日过了中京大定府,旷野中正行间,忽然有斥候还报,说道前面有上万人厮杀,不知是什么来路。李应与召和失都是诧异异常,中京道以奚人居多,乃是辽国中与契丹人同等待遇的种族,怎会乱到这般?等到二人寻了一个高阜,李应取出望远镜来看时,不由得大吃一惊:那被围攻得分明就是刚刚在上京分手不久的宋辽两国使团!
第十三卷 燕云下篇 第一九章
身为使团而被人截杀,这种事在宋辽通使的历史上并非没有,然而也只有凤毛麟角的几次而已,可是最近的两次却都被叶梦得赶上了,在这位翰林学士的心中,真不知该说是他运气太好还是太坏了。
前次深夜遇袭,那是托了高强的福,被一伙马贼不要命的突袭,叶梦得躲在军中抖了一夜,也不知厮杀如何,到天明才知道高强失踪之事,就他本人而言,只是有惊无险而已。今次却大不相同,使团一行刚刚过了芹菜岭,大道两侧便杀出无数人马来,烟尘弥漫中更不知多少,只一个冲锋就将使团大队冲作两截,前队的萧干护卫兵马和中间使团大队首尾不能相顾,敌骑往来冲突,口中啸叫连连,那羽箭在空中嗖嗖来去乱飞,吓得叶梦得脚也发软,扯着随团领兵虞候牛皋的战袍,哆哆嗦嗦地只是叫:“牛虞候,怎么好,怎么好!”
牛皋却临阵不乱,手中枪随意拨打,将乱飞到身前的几支流矢拨开,向叶梦得道:“学士休慌,贼人只是得了先机,却是乌合之众,带甲者不足半数。只须咱们稳住阵脚,待前军和后军靠拢为援时,自当破贼。时承局,烦你看护学士,待俺去冲杀一阵!”
言罢,也不待时迁和叶梦得答应,牵过一匹战马来,一跃上马,举枪喝道:“贼子猖狂,正是男儿效命之时!众儿郎,随我前去杀贼!”牛皋所部都是他从汝州带出来的子弟兵,凝聚力不是一般的强,军纪更是严明,这一路行来在行间也都带甲而行,因此能及时迎战。听见牛皋振臂一呼,竟无一人退缩,一百二十七条汉子站出来齐刷刷的一排,同声高喊:“愿随观察破敌!”
适有一路贼人从烟尘中跃出,直杀奔使团而来。牛皋一声号令,全队分作三列横队,弓弩列前,长枪居中,朴刀手在后,那些朴刀手却将朴刀插在脚边,手中都拿出了麻雷子来。一手持着钢轮打火机预备打火;二声号令,弓弩手持满瞄准,神臂弓先发一矢,当先一员贼人应弦落马。
这一箭拉开了双方正面冲突的序幕,那一伙贼人发一声喊,俱都催马冲突而来,牛皋这边则随着神臂弓的发射,全部弓弩一齐射出,顿时射倒了十余名贼人。那些弓弩手射出箭后,随即向后退去。二排长枪手踏前一步,手中枪平举如棘刺。
似这样齐整的阵势,须得是具装的甲骑方能冲突,这一伙打头阵的贼人多数都只有掩心甲,又只是些盗贼,并无军纪约束。怎敢来犯?马上纷纷射出一阵箭雨,跟着勒马斜斜奔过,绕向牛皋队的侧面去了。
牛皋见状,心中不喜反惊,以步兵对抗骑兵,靠的是严整的战阵,不怕死的斗志,但却无法保证四面八方的守御都能如此。他手上只有这些兵力。顶多也只能防御住百步不到的正面,敌方眼见的兵力就有数千骑之多,尽管装备不佳,但只是这么四面乱射乱冲,他也是抵挡不住的。
正在不知如何是好,却听后面有人大声道:“结车阵,结车阵!吹号角,吹号角!”牛皋大喜,回头但见使团中辽方使节下站着一条大汉,手中持着提刀指挥护卫列阵,正是辽国副使耶律余睹。
辽国使团多用奚车,这些奚车本就是塞北部族迁徙时常用之物,旷野中列车为阵扎营也是这些契丹人的必修功课,因此虽然事起仓促,但有耶律余睹指挥,便迅即结成一个车阵,将使团大部护在当中,并用长枪穿过车辕上的孔插在地下,以为固定。有几股盗贼上来冲突车阵,也都被弓箭射退,站不住脚。
牛皋见状,当即下令:“弓弩手戒备,长枪先退!”那四十名长枪手原阵不动,就的一个向后转,一轮大步奔到车阵一处豁口处,而后旋身外向,持枪守卫;朴刀手退到弓弩手身旁,一手提着朴刀,一手持着麻雷子。
耳听得贼众中号角呜呜声响,两股贼兵卷地而出,直抢牛皋这一小队的两侧,企图把这队人马和车阵分割开来,聚而歼之。此时使团大队被分割,这一边又多半已经退到车阵之中,牛皋这一队百余人别无援军,对手单单这两队就不下四五百骑之多!
那牛皋却眉毛也不动一下,立地大吼一声:“弓弩手听令~放!”一阵箭雨射出,弓弩手立时往回狂奔,一直回到长枪手身后的车阵之中方止,个个忙着给弩弓上弦。
这两股贼人奔突之势已成,虽然又有七八骑中箭翻倒,大队脚步丝毫不减,个个狂呼着冲突而来。堪堪到了四十步内,牛皋又是大吼道:“麻雷子,点火~放!”一声号令,四十个黑乎乎的陶罐从朴刀手们手中飞出,落地开花,轰隆轰隆响成一片。
对于没有经历过火药武器的骑兵来说,不要说麻雷子爆炸时所带来的冲击和碎片,单单那数十声连成一片的巨响就叫人经受不住,登时人喊马嘶乱成一团,被炸倒的骑兵不下四五十骑,受惊仆倒的马匹更倍于此数,原本气势汹汹的骑兵突阵立时乱得不成样子,剩下没倒的许多敌人也都面带惊色,勒马茫然不知所措。
牛皋此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