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福明-第5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岳凤秋不禁摇了摇头,大明现在并不缺少战马,从北海或者从蒙古他们能够获得足够的军马,但是朱由崧却对建立一支骑兵队伍并不热心,只是在军中每个师配备了了一个骑兵连,充当电台损坏之时的联络,并没有建立一支大规模的骑兵队伍,如果现在岳凤秋手中有一支骑兵队伍的话,绝对不允许后金这样猖狂,后金敢在他面前猖狂,岳凤秋绝对会给他们留下一个他们一辈子都不会忘记的深刻印象。

“马上命令通讯员向监国殿下和锦州总部通报这个消息!另外命令所有军队进入一级战备,检查器械装备!”岳凤秋有条不紊地布置着命令,然后便开始与参谋策划下一步的行动。

邹储贤却有些惊慌,后金兵不血刃就拿下了抚顺,而他手中也只有一万刚刚招募的战兵,根本不可能是后金铁骑的对手,他连忙说道:“岳团长,赶紧把你们的队伍,全都拉进城里,在野外根本没办法给那些骑兵对抗!”

岳凤秋摇摇头,说道:“绝对不行,清河城地势复杂,后面的辎重和援兵根本上不来,一旦被困围城,我们城里的这点物资根本没办法支撑,孤城无援那是兵家大忌,我们必须留在外面,在山道阻击后金八旗!”

岳凤秋看了看邹储贤,说道:“邹将军,你手下的士兵都是新兵,可以在成立负责城防,我们在外面机动!”

第三十四章 清河阻击(下)

邹储贤才赋不高,好在有自知之明,对于岳凤秋并没有任何为难,痛痛快快地答应了岳凤秋的作战计划,并且巡抚吩咐城中的百姓给岳凤秋他们准备炒面肉干,在辽东这里,不像是关内,总是不缺肉食的。

原本在平原作战,借着海运和铁路的便宜,动不动就大炮百门,因为清河的位置处于山地,交通不便,岳凤秋他们一个团有一个炮营十四门炮,团级支援火力当中有十门老式的80mm加农炮,四门75mm新式榴弹炮,因为80mm加农炮太过笨重,因此岳凤秋将把十门加农火炮都留在了城中,只是带着四门75mm新式火炮出门。

这种新式火炮为20倍径,射程七公里,虽然比较起跟舰炮同一型号的80mm加农炮已经算是比较轻巧的了,不过重量仍然超过了一吨,需要用马拖运,在清河周围的山地当中,好在这种火炮身边还有技术人员,正是孙元化带出来的学生,火炮专家吉布儿,他们负责对火炮性能进行实验测试,如果到了实在过不去的地方,也可是通过他们拆解下来,用人力运上去。

“要是这种火炮,能够随拆随装,那可就简便多了!”身边的士兵不过这么随口一说,吉布儿心中却留了心,朱由崧虽然一直都会军工行业指指点点,不过他的水平在那里,凡事都是有的放矢,并不是外行指导内行,不过他曾经说过,兵工厂制造出来的武器都是给士兵用的,因此士兵的意见必须考虑到。

想要随拆随装的话,那些装些困难的零件索性合成一种模块,想到这里,吉布儿连忙对身边的驻守说道:“马上拿出笔记本来,把我说的记下来,火炮的话,可以将身管、大架、炮架分为几个重量均匀的部件,细分的话,可是分为九到十二个部件,这样每个人要承担的重量也只有一百公斤左右,还是太重了,而且十几个部件的安装也并不简单,只是如果太轻了的话,就不能装足够的发射药,火炮的射程威力就会有所减弱!”

正当吉布儿想着改良火炮之时,岳凤秋撒出去的夜不收,也发回了电文,十公里之外发现大队骑兵,应该是地方的先头部队。

岳凤秋说道:“没有任何哨探,就敢驱兵直入,后金这些家伙是不懂兵法还是一位清河的防守根本不需要担心?”

团参谋长说道:“后金建立之后的一段日子,虽然没有正是撕破脸,不过后金铁骑也曾经与大明朝的战兵交手,后金铁骑骑射无双,并非虚言,因为是在野外,他们自恃野战犀利,根本不把我们放在眼里!”

“那正好,我就要在这里把他们这块骨头给啃下来!”岳凤秋冷笑道:“我要让他们知道,这里不是他们可以撒野的地方!”

参谋长迟疑地说道:“团座,上峰的要求是将后金拖在清河,若是打得太狠,他们转而从其他方向进军,势必会对辽东局势造成影响!”

岳凤秋嘿嘿一笑,说道:“知道狼吗?跟狼打过交道吗?”

“什么?”参谋长有些奇怪,与岳凤秋不同,这位参谋长是在北京的陆军军官大学毕业的,之前也是世家子弟,怎么会见过狼?

岳凤秋说道:“狼这种东西最记仇,别看狼群里自相残杀,要是让外人杀了他们,他们就会与仇人拼命相搏,不死不休。而后金狼性,我们打疼了他,只要不是让他们感觉不可战胜,他们就会拼了命的要报仇,这与上峰的意图并无分歧!”

参谋长点了点头,算是同意了岳凤秋的说法,不过清河周围并不是那种高山峻岭,并不是最佳的伏击地点,这让团参谋长有些游移不定,岳凤秋却斩钉截铁地说道:“就在这里打,山势虽低矮,却也不是骑兵能够随便冲上来的地方,如果没有条件,我们就不打仗了,那不起成了老爷兵了!”

这次进军清河是以镶蓝旗为先锋,阿敏率领镶蓝旗三十几个牛录,从山道当中的行过,突然前方奏报:“秉贝勒爷,前方山路被山石树木所阻,无法通行!”

“不过是明人的小伎俩,马上下令前方将士扫平阻碍,其他人不得下马,保持警戒,随时准备开拔!”阿敏久经行伍,命令并无错失。

此时阿敏并没有发现,在山上茂盛的草木当中,悉悉索索的人影,他们的军队自打进入山道,便已经在岳凤秋的监视之下,他们的一举一动都瞒不过岳凤秋的眼睛。

“足有近万人,看旗帜应该是镶蓝旗,不是说八旗精锐也就只有三万余人,怎么一个旗主手下就有近一万人?”岳凤秋透过望远镜看着那长长的骑兵长龙,不禁有些惊讶。

朱三说道:“八旗军其实也是分等级的,最高的白甲护军才是他们的中坚力量,平常训练武艺的也就是这些白甲兵,这些白甲兵被后金大汗赐与铠甲,每个人都有几个包衣奴才,等到作战之时,这些白甲兵也会将这些奴才武装起来,而且还有一些平民也会被征召入伍,因此这些人作战之时的兵力要比养兵的数量多!”

岳凤秋冷笑道:“的确,里卖弄乌合之众还是不少,精锐就应该集中起来使用,这种掺沙子的法子,只能让战斗力下降!”

后金的军队虽然勇猛,不过在军纪方面却不怎么出色,正在做一字长蛇行进的部队,因为前方的军队突然停住,让后面的军队出现了一些混乱和拥挤的状况,这种状况在阿敏看来并不是什么缺陷,反正只要前方通行之后,队伍马上就能展开。

“炮兵开火!”岳凤秋却抓住了这个机会,果断下令!

四门火炮在前方炮队镜的观测之下,早已经调好了诸元,一拉炮绳,四门炮管高高扬起的榴弹炮喷射出炽烈的火焰,四发齐射,四枚高爆弹在后金大队当中开出了花朵。

在第一波火炮打击当中,镶蓝旗就开始混乱起来,有的地方空无一人,有的地方却挤成一团,连阿敏的命令都不管事了,前方的观察员不停地矫正着火炮落点,将火炮火力引到那些人群密集的地方。

阿敏也被这种火力打击给吓了一跳,四门火炮每次齐射都能够带走几十个人的性命,居然全都是开花弹,明朝人什么时候有了这么厉害的武器了?

最严重的并不是火炮的直接伤害,而是战马受惊,后金的战马可还没有经历过这种爆炸,后金也没有在这上面的训练,一时间惊马乱跳,无数的骑兵被摔下马来,在这种情况之下,被马匹摔下来,几乎马上就被四处乱窜的马匹踩成得血肉模糊。

“步兵开火!”一个团三千士兵从山坡上站了起来,因为在居高临下,三百米的距离,后金根本没有能够威胁到他们的武器,他们也不需要趴在山坡上攻击,索性直接站了起来,用步枪打骑兵,中世纪的排枪才是最管用的,即使是在二十世纪初,红军对付马家军的骑兵,用的仍然是这个法子。

前面一行士兵步枪喷出一排火焰,下面便有无数骑兵倒地,这种排枪打法虽然声势不如四门火炮齐射,不过在杀伤力上面绝对要比火炮强大,特别是面对这种没有丝毫工事防护的骑兵之时。

至于后金骑兵身上的棉甲铁甲,在高速子弹的打击之下,跟普通的衣服并没有区别,着甲的士兵在存活率上面还不如那些不着甲的,毕竟子弹可不是普通铠甲能够挡得住的,与其穿着笨重的铠甲,还不如轻装上阵来的灵活,更容易躲避子弹。

“前队变后队,给我撤!”阿敏也知道这里并不是一个适合决战的地方,若是在平地上,他有信心冲击一下敌方的火枪阵,但是现在高坡的坡度虽然缓和,却也不是马匹能够冲上去的,就算是能冲上去,又有几分冲击力?

好在这里并不是那种只容一人一骑经过的羊肠小道,这个山道宽敞,在火炮的射击之下,阿敏安抚马匹之后,仍然能够拨马回转,一路上跟着他的精锐,不断地收拢败兵,向山道的出口跑去,只要能够到达山口,在外面广阔的野外,他们根本不怕这些明人。

“想跑?火力权力封锁入口,我看他们死多少人,才能够扛得住一个基数的炮弹?”

四门火炮不间断的炮击之下,在山谷入口的土地已经被炸得坑坑洼洼,很多骑兵的马匹一踩上这松软的土地,就会摔个大跟头,紧接着就会被一颗颗炮弹砸成了肉泥,与此同时也有无数想要冲出去的后金士兵在这种连续不断地炮击当中被炸得粉身碎骨,然而这些后金骑兵的确也是悍勇无比,在阿敏的带领之下,仍然有大批的人冲了出去,毕竟那个进口不小,而他们只有四门小炮,想要完全封锁住是不可能的。

第三十五章 道法宪法(上)

岳凤秋踩在被火炮犁过的土地上,特别是在山道的入口,遍布弹坑,很多地方一脚踩下去,很可能就深深陷了进去,辽东充满腐殖质的黑色土地上,却染上了深红的颜色,无数的人马残肢洒落在周围,那些后金人想要从这里逃跑,必然要付出自己的代价。

眼前的惨状让一些士兵忍不住呕吐了出来,那些北海的老兵还好一些,不过北海军成军已经四五年了,朱由崧许诺他们只需要服役三年,并且给他们足够的退役金,第一批第二批老兵已经纷纷退伍,不过其中的佼佼者却留下来,在军中成为了士官甚至是军士长,有这些人在,北海部队的传统就不会丢下,一些刚刚服役的士兵,在面对这种炮击之后的残酷情景,很多人都有些反胃。

而此时很多老兵看着这些丢脸的新兵,纷纷轻蔑地说道:“菜鸟!”

菜鸟这个词,还是从朱由崧口中流出来的,不过眼前这些人用菜鸟形容的确合适,北海军队是监国大人亲自训练出来的亲兵,拥有最强的装备和最好的训练,更有着军事素质和文化素质最高的士兵,最重要的是他们有着战无不胜攻无不取的光荣战绩,是翱翔九天的雄鹰。

北海军队当中的每个人都为他们能够加入这样一支部队而骄傲,但是眼前这些丢脸的家伙,却是连虫子都吃不着的菜鸟。实际上他们在南洋战场上的表现,跟这些菜鸟并没有什么不同。

“团座,参谋长,发现一个活的,穿着蓝甲,看样在是个大官!”几个人将一个震晕的家伙搀了过来,参谋长一看,不禁高兴了,说道:“你们几个还真是没有眼力劲,这可是条大鱼,镶蓝旗的固山额真,也就是旗主的意思,按照我们的情报这家伙可是奴酋努尔哈赤的侄儿阿敏,没想到那些后金骑兵惊慌失措,连自己的旗主都丢掉了。团座,这次我们可是立功了,一个团三千多人,就击败了他们一个镶蓝旗,要是直接从锦州调一个师过来,还不得把他们推平了啊!”

参谋长的兴奋在场众人都能够理解,刚刚经历过万历三大征,奠定了大明的赫赫武功,如今大明也算是四海承平,不过这些专业研习真正技术的将领可不喜欢和平的日子,只有战争他们才能够得到军功,而一打瞌睡,就有人送枕头过来了,后金居然在这时跳出来,那五六万八旗军,根本就是五六万首的军功。

“女真不满万,满万不可敌?”岳凤秋冷笑道:“一群不知所谓的野人的呓语!”

阿敏此时已经醒转过来,听到岳凤秋的嘲笑,怒道:“你们不过是凭着火枪火炮,你们以为凭你们这些明朝人,能敌得过我们大金的战士吗?”

山海关,朱由崧行宫当中,赵南星带着刘宗周张道玄二位从北京急匆匆地来到这里,他来的目的其实还是为了朱由崧跟南北财阀协议当中的那一部《宪法》,朱由崧跟南北财阀虽然是这部宪法的发起人,不过实际上编纂宪法的却是上议院那些老学究。

在那些老学究看来,宪法这种东西原本就是不应该存在的东西,怎么可能费心为大明编纂这种东西,因此他们所编的宪法尽是那些空洞无物,与国家、人权、司法、皇帝等方面的规矩,都不过是因循旧制,这自然不能让议会满意,几次审核都被驳了回来。

议会与内阁所代表的官僚势力,在这上面闹得很僵,因此在万历帝、太子朱常洵和监国朱由崧都不在的这段日子,京城高层的气氛极为紧张,不过此时内阁也没办法对议会的人使用什么强制手段,如果玩阴的,议会当中久经商海的那些商人,未必就是那些内阁大佬差多少,僵持之下,他们不得不派人向往南京,请示三位皇帝的意见。

万历帝和朱常洵倒是接见了他们,不过二人对于朝政都没有任何插手的意思,现在万历帝也是享受到了高高在上的意味,当皇帝未必要跟臣子搞得那么僵,因此万历帝在南京不但接见了他们,而且还跟他们一起钓鱼,对弈,对于他们的要求,万历帝则直接让他们来找朱由崧。

“三位先生,殿下请三位过去!”袁心怡袅袅的身影出现在了客厅当中,此时赵南星连忙站起身来,笑道:“多谢袁姑娘了,这些日子殿下能够将辽东局势稳定下来,袁姑娘可是功不可没!”

袁心怡笑道:“赵大人谬赞了,小女子只是做自己该做的事情而已!请三位先生马上过来!殿下已经在等着了!”

看着远去袁心怡窈窕的背影,赵南星不禁说道:“没想到这位殿下,难怪不喜欢使用太监,身边有这样的美人,怎么还会希望那些腌臜阉人靠近,只是……希望此女不是乖张之人!”

刘宗周笑道:“赵大人过虑了,大明教化百姓百年,已经不是唐初礼崩乐坏之时,周武之事绝不可能重演了!赵大人,我们该走了!”

朱由崧见到三人,连忙将三人请到了客厅当中,招呼着三人,来到他刚刚制成的真皮沙发面前,笑道:“辽东的皮毛便宜,因此我就让人做了这样一张软椅,倒是不错!”

刘宗周摇摇头,说道:“殿下,身负社稷之重,怎么能沉迷与玩物当中!”

朱由崧摆摆手,笑道:“刘先生,这可不是什么玩物,这样一张软椅,我叫他们沙发,做起来远比硬质木椅舒服,如果在全国推广并不麻烦,不过这些真皮并不是什么珍惜的貂皮,不过是一些牛皮羊皮而已,加上一些棉絮弹簧,就能够制造出来,在辽东有这样一个沙发厂,不愁京城的人不来买,到时候也能给此地的百姓落下一些实惠,何乐而不为?”

刘宗周没想到,朱由崧扯来扯去,居然还把民生给扯出来了,便不好再反驳,朱由崧说道:“三位先生,离开京城,来见孤,不知有何要事?”

“殿下,如今那议会刁难内阁,多次驳回上议院制定的宪法,直到今天,宪法仍然无影无踪!”赵南星的话有些愤愤不平的意思。

朱由崧微微一笑,如果议会将他们编纂的宪法通过,那么议会制度就会从法律上确立下来,真正对内阁的权力实施监控,这对朱由崧来说就已经足够了,明朝从科举而来的官僚制度,已经极度强大,而且朱由崧也并没有将这个官僚制度推翻的意思,在朱由崧看来,明朝的士子有自己的操守,是用来制约如今越发膨胀的资本势力的一种手段,欧美等国的选举制度,未必就是这种科举制度更好。

因此议会在一诞生,就是用来跟内阁扯皮的,对此内阁自然是极其厌恶,等到有机会就会将这个怪物废除,自然不想让其写入“宪法”,这种至高无上的法上之法当中。

“如今上议院也是初次编纂宪法,其中疏漏难免,殿下要编纂的是一种为大明万世所计的长远之法,更是日后我们大明施政治民的基准方略,而上议院给出的宪法,却只有皇帝、天命、社稷三章,这些东西,不过是老套俗言,怎么可能成为万世之基?”相比赵南星的气氛,张道玄却显得一派风轻云淡智珠在握之态。

“秦皇就在传国玉玺之上,写下了‘受命于天、既寿永昌’的字样,汉时董仲舒的‘天人感应’之论,更是让帝王成为天命代言,这天命原本就是皇帝得位至正的证明,更是大明基业千秋万载的根基,怎么能说是老套俗言?”刘宗周皱了皱眉头,对于张道玄的说法,这位大学问家非常不赞同。

张道玄笑道:“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荀子乃是儒学大家,他的说法,这天从来都不曾因为某个帝王而改变,这天命与其说是天定,到不如说是民定,我大明历代帝王,正是因为万民所愿,才能够在皇位之上,正是这万民所愿,才形成了天命,与其将这天命之说,写入宪法,不如将百姓写入宪法!”

刘宗周心中突然一亮,他们儒家从来都不是提倡独裁的学说,孟子就说过“君为轻”的说法,荀子更是否定了自然与人之意愿的联系,董仲舒的天人感应论,在原则上就否定了先贤的意愿。这些东西,他在治学之时,就已经模模糊糊地意识到,只是没想到张道玄能够直接提出来。

然而刘宗周突然看了看朱由崧,在未来的一国之君面前,否定千古以来的天命之说,那对于皇帝来说,是一种很大的冲击。好在朱由崧并没有丝毫生气发作的意思,他对张道玄的思想早有理解,在山东大学的时候,他就在宣扬这一套“天由民定”的理论,并且已经赢得了不少人文人士子的赞同。

第三十四章 道法宪法(下)

赵南星对张道玄的这套“为民请命”的理论,从心里就感觉不妥,不过张道玄却打着“荀子”的名头,荀子在现在的儒家学者看来,根本就是一个异类,而且还培养出了韩非子这样的法家翘楚,更像是一个儒法之间的人物,不过他的学问却令人佩服,因此儒家对他基本上就是冷处理,不提不用不宣扬。

朱由崧非但没有怪张道玄,反而笑道:“在宪法当中,百姓之说不妥,我大明何止百姓,若是加上番夷,千姓也不止,与其叫做百姓,到不如说是国民,凡是我中国之民,大明之民,都适应于此法!”

赵南星虽然想说些什么,不过因为他们东林党的一部分人,在站队的时候出了问题,杨涟、李三才这等东林骨干居然成了叛逆,最后虽然被朱由菘特赦免死,因此赵南星等人在面对朱由菘的时候,总感觉抬不起头来。

“国民,中国之民,大明之民,这种说法倒是比百姓更加合适!”刘宗周作为宪法编纂的主要负责人,对于宪法也有自己的一套理解,如果这套宪法真地通过了,那就是在皇帝和朝廷头上戴了一个金箍,在行政司法等方面,都不得不受到制约,只是真有哪个帝王愿意将自己的权力束缚住吗?

刘宗周正色说道:“殿下,这次我与赵大人张先生前来,是为了向殿下问计,如何编纂宪法!”

朱由崧笑道:“刘先生,你认为我要什么样的宪法?”

刘宗周说道:“若是为殿下所计,那么如今的宪法就是最好的法典……”

“若是为天下计呢?”朱由崧直接将刘宗周意犹未尽的话说了出来。

刘宗周索性说道:“若为天下计?殿下所要的宪法又是什么样的宪法?”

朱由崧笑道:“这宪法之说,其实是当日王博问我要的一个承诺,他们承诺支持我扫平逆党,而要的就是确保他们的财产权利,不会因为朝廷的强力政策受损,不过宪法并不只是对王博,也不只是对他们的南北财团,而是针对整个大明国民,我希望在大明,每个公民都能够追求财富,来获取更好的生活,只要是合法的,就不会因为触犯了朝廷或是某个权贵,而遭到打击。除此之外,就是确立议会制,皇爷爷身为一国之君,治国有方,不过大明朝当中能有几个真正英明的皇帝,别的不说,至少我就不可能做到像皇爷爷那样,一旦怠政,那么权力必然付诸内阁朝臣,那又如何保证这些朝臣都是忠诚能干的人?皇帝身居内宫,并不知道民间的事情,因此需要议会来反应民间的声音,不至于让皇帝对外界一无所知,同时也对内阁进行约束!”

刘宗周听得眉头直皱,朱由崧已经尽量将他的思想不那么激进了,不过仍然让刘宗周有些难以接受,说道:“如果真要如此,那么太祖定下来的户籍政策,几乎是名存实亡了!士农工商,四民之分,恐怕也不复存在。”

“当年太祖定下军户匠户等等诸多户籍,不过是为了让百姓安于此业,休养生息而已,然而如今经过数百年修养,有的家族甚至扩充了几十倍,谁能够保证巧匠后人全都是巧匠……”朱由崧只是否定了朱元璋的户籍政策,却没有对四民之分,做出什么评价,因为四民之分,商人的地位提高,并没有什么困难,实际山从他开始设立联合矿业之后,大明朝的商业发展就出现了一个**,现在很多书香门第都下海经商,商人再也不是什么贱民,四民之分的根子还是士人高高在上的等级制度,因此朱由崧并不打算在宪法当中突出这个四民概念,全部百姓都称之为国民,以国民的平等来冲淡士人的地位。

张道玄笑道:“明王在上,道法行于国,明王与道法同样重要,而明王便是当今圣上,不过我相信,日后殿下也会是一代英明君主,而这宪法便是道法,是如今大明国体礼制德化等诸多因素的集合,如此解释,不知刘先生、赵先生以为如何?”

赵南星摇摇头,说道:“南星并无异议!只是觉得此举干擅君权,与为臣为民之道不和。”朱由崧直截了当地说出了议会制度便是为了限制他们朝臣,若是表示异议,岂不是说他们栈恋权力,希望大权独揽。

朱由崧笑道:“君权民授,最早的君王是三皇五帝,不过三皇哪个不是被民众推举出来的?而我朝太祖也是承万民之愿,起兵伐元,而成现在百年之业,历任先祖帝王兢兢业业而得民心,天命即民心,还是张先生说得好!只是本王自是驽钝,无法与先贤相比,只能以无为之道治国治民,因此才设立议会,让百姓自己说出自己的意愿,好让朝廷有的放矢。”

赵南星和刘宗周都不进有些哭笑不得,这些日子朱由崧设立议会,建立宪法,改革军制,哪个不是惊天动地,偏偏朱由崧却说是“无为之治”,不过他们也都明白,朱由崧的这种改革在上层是惊天动地,不过对于平民来说,却没有感到什么太大的变革,反而朝廷对民众的干涉变得越来越小,民众可以自由地选择居住地等等,土地少收入少的人负担的税赋也变得很少,他们能够通过自由的选择工作,来获取收入,这对于工商业的发展有着巨大的作用。

张道玄捋了捋颔下长髯,笑道:“道法万全,智能多失,殿下已得上古圣王之道也!”

“道法万全,智能多失”是韩非子当中的一句话,先秦之时,法家的学者就已经提出了,不能以个人聪明才智治国的道理,儒家学者越到后来,就越变得儒表法里,大部分儒家学者开始还只是在心底认同,而后来甚至还出现了精研“帝王心术”,实际上就是法家的学者,不过法家“法术势”当中,他们只得到了“术”字精华,至于其他却被抛弃了。

赵南星和刘宗周这种想要在政治上有所作为的人,法家学术更是不得不研习的东西,对于这件事情,他们也只能选择赞同,反正这样也是对他们有利,朱由崧正待谦逊,通讯兵突然在行宫之外,叫道:“殿下,前线有军情传来!”

赵南星三个人对现在的前线战局也非常关心,毕竟只要前线战局结束,朱由崧就能够回到京城,虽说现在内阁的权力增大,不过皇帝不在京城,的确是给人一种不安的感觉。

“捷报,捷报,京营第一师104团,与今日上午,与清河前线四山山道当中,重创建奴镶蓝旗军,击退镶蓝旗一万士兵,击毙敌军三千,俘虏伤员两百,擒获了镶蓝旗旗主阿敏,正待解往山海关,我部一人受伤,乃滚落山崖所致,其余无一人伤亡!”

通讯兵读完了捷报,让朱由崧不禁一愣,三千对一万,杀敌三千,自己只有一个倒霉鬼掉下山崖受伤,其他人居然没一个受伤?都说满洲骑射无双,不过就算是骑射无双的满清八旗,在日后的战争当中,也不可能有这种零伤亡的战绩吧?自己是不是因为满清曾经的战绩,太过看重他们了,此时他们也不过是一个抢劫集团而已,是不是把他们直接消灭呢?

不过这个念头只是在他脑海当中转了一圈,马上就被掐灭了,改革刚刚开始,他可输不起,宁愿选择稳妥一点的方法,也绝对不能冒险,而且他的敌人也不只是满清,还有辽东当地的军阀,他必须要训练出一支能够坐镇辽东的强军来。

“殿下,大捷啊,果然是大捷!”赵南星此时也对朱由崧的军制改革服气了,刚刚成军五年的一支军队,就有这样的威力,等到全**队改革之后,那么大明还有谁能够抗衡?

朱由崧定下的军制当中,每个士兵都拥有自己的铭牌和名册资料,伤亡根本不可能掩饰,既然岳凤秋敢这么报捷,那么战绩就不可能是假的。

能够将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后金八旗打得稀里哗啦的,朱由崧也不近窃喜,说道:“锦州的方世鸿军长接到这个消息了没有?”

朱由崧所制定的军制当中,军一级并没有常设建制和军官,只是在战时按照需要将几个师组合起来,便于指挥作战。

通讯兵说道:“接到了!”

“那他有什么回电?”朱由崧连忙问道。

“只说是,后金八旗战力不可小视,一切按原计划进行!”

通讯兵的话,让朱由崧点了点头,摆摆手示意他可以出去了,方世鸿的沉稳倒是可靠,捷报当中,岳凤秋是利用了地形优势,以有备击其无备,这才取得了这么大的战果,并不说明后金八旗就有真地这么垃圾。

而赵南星却不禁问道:“殿下,既然我们打得这么顺,为什么不直接攻下赫图阿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