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引凰为后-第12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一双手原本是想要像十多年前那样抱一抱儿子的,最终却落在了赵重熙的肩膀上。
“吾儿竟已长得如此出众,不枉你母亲日日思念岁岁祝祷。
一别十一年,重熙还记得从前咱们一家四口人在一起的那些美好时光么?”
赵重熙哑着嗓子道:“儿子不舍得忘记。”
太子叹了一口气:“你皇祖父的心太硬了,当年为父求了他三日三夜,也未能转圜。
这些年苦了吾儿了,明明是大宋最尊贵的少年郎,却是……”
同样的话上一世母妃在他面前念叨过不知多少次,赵重熙早就听麻木了。
而且他从未觉得在山庄里求学有多苦。
皇祖父的心自然是硬的,可不管他对自己做什么,也全都是为了他能够成才。
赵重熙不想一见面就和父王争辩,只浅笑道:“父王,这些年您和母妃在密州过得还好么?想来重华也该长成一个大小伙子了吧?”
太子攒了攒眼泪,叹道:“似咱们这样的身份,在哪里都不会愁吃喝。
密州地方不错,就是日子过得太平淡,把人的意志都磨没了。
你弟弟自小在那里长大,想来是入不得你皇祖父的眼了。”
赵重熙道:“重华自小活泼可爱,皇祖父一定会喜欢他的。”
这不是他在敷衍父王。
江山继承人有一个就够了,皇祖父绝不会用同样的标准去要求每一个皇子皇孙。
父子二人一路畅谈,直到马车来到皇宫门口,两人才同时闭上了嘴。
又过了近一个时辰,一行人才在东宫里安置妥当。
赵重熙回自己的居处换过衣裳,估摸着母妃已经收拾妥当,这才来到了太子妃苻氏的院子。
太子妃也刚洗漱好换过衣裳,听闻长子到了,她忙吩咐宫人把赵重熙请进来。
行礼问安后,苻氏如同上一世那样,直接抱着长子就痛哭起来。
母子二人还没有来得及说一句话,赵重华到了。
他年纪和凤凰儿一般大,今年也是十三岁。
容貌和赵重熙有四五分相似,却比他矮了半个头。
不仅如此,和赵重熙那因为常年习武而显得分外矫健修长的身材相比,赵重华就显得太过单薄瘦削。
见母妃抱着兄长痛哭不止,他只觉得一阵头痛。
自从他记事起,母妃每次提起大哥必然要痛哭一场。
如今好容易见面了,得偿夙愿的母妃难道不该高兴么?
他紧走了几步来到苻氏身旁,直接伸手拽了拽赵重熙的胳膊:“大哥,我在自己院子里等了好半天,你都一直都不来看我!”
他手里拽的是赵重熙,嘴里说出来是大哥,提醒的人却是太子妃苻氏。
苻氏对小儿子的嗓音格外熟悉,忙把大儿子松开,哽咽道:“重华,母妃好容易才见到了你大哥,你休要在那里吵闹。”
赵重华从怀中取出一块丝帕塞进苻氏手里,又和赵重熙一起把她扶到椅子上做好。
第一百章 迎父母(下)
太子妃哭得非常伤心,重整过的妆容几乎全都花了。
她也不唤宫人来伺候,只用小儿子递过来的帕子一点点拭泪。
赵重华是太子妃一手带大的,对母妃的性情非常了解,最知道该如何安慰她。
他蹲在太子妃身前,像这些年无数次做过的那样,一会儿轻言细语,一会儿俏皮无赖,很快就把她哄得破涕而笑。
看着眼前母慈子孝的场景,赵重熙突然就明白了。
难怪母妃一直最疼爱二弟,对自己却始终像是隔了一层,怎么也亲热不起来。
除却分离十一年造成的疏离,他们兄弟二人截然相反的性格才是最重要的原因。
他是嫡长子,从懂事那一日起,身边所有的人都教导他要如何成长为一个有责任心的,顶天立地的男子。
当然,孝道自然也是不能忽视的。
可他一直以为,只要自己学好了本事,便有能力撑起家族荣耀,能替父母解决各种烦心事,能让弟妹们过上无忧无虑的生活。
做到这些,才是真正的孝。
可直到此时此刻他才意识到,承欢膝下、时时陪伴、温言抚慰、彩衣娱亲……
这些他上一世没有太过在意的小事,或许才是父母认为的孝。
毕竟父王母妃身份如此尊贵,在他们看来,烦心事从不是柴米油盐,甚至不是富贵财势。
他们的烦心事只有一件,那就是如何巩固储君之位。
上一世,他以为只要自己努力在皇祖父面前表现,以保储君之位不会旁落,便能彻底解决父王母妃的烦心事。
至于将来是父王登基还是自己为帝,在他看来并没有多大区别。
可惜……
他正想着,就听赵重华对太子妃说到了他的婚事。
“母妃,咱们什么时候能见到大哥的未婚妻?”
“赐婚圣旨还没下呢,谁知事情会不会有什么变故?你可别到处乱说,小心坏了人家姑娘的闺誉。”
赵重熙握了握拳。
母妃一直想要做主自己的亲事,对皇祖母择定的未婚妻人选心存不满是肯定的。
可她竟这般直白地当着自己的面诅咒婚事不成,都不顾及一下自己的感受么?
赵重华在太子妃那里没有得到答案,站起身凑到了赵重熙身旁:“大哥,你回京这么久,肯定和司徒六姑娘见过面了,她是个什么样子的姑娘,和溱微姐相比如何?”
赵重熙把心里的不快压下,浅笑道:“为兄回京时日虽不短,但每日要处理的事务却不少。
司徒六姑娘乃是大家闺秀,寻常时很少出府,你觉得我和她有机会时常见面么?”
赵重华一点也不相信他的话。
他嘟了嘟嘴道:“大哥都不愿意同我说实话,我问的是她有没有溱微姐那么出众,又没有问别的。
这么简单的问题,只要见过一次就能回答出来,何需时常见面?”
赵重熙嘴角微抽。
这个样子的重华,和上一世他们兄弟俩刚重逢时的他一模一样。
可惜他喜欢缠着自己的日子太过短暂。
京城里好玩的地方、有趣的玩伴都太多太多,自己这个在他看来着实有些无趣的兄长,自然也就没有了吸引力。
反而因为他的时常说教让重华心生不满,因此两兄弟的关系也越来越远。
见大哥依旧不肯给自己一个答案,赵重华又蹭到了太子妃身侧:“母妃,不如您把司徒六姑娘召进宫里,让大家都瞧一瞧准皇长孙妃是什么样子的。”
这话正中太子妃的下怀,她对赵重熙笑道:“重熙啊,不如就依了你弟弟的意思,过几日咱们一切都安顿好,母妃便请司徒六姑娘前来东宫一叙。”
想了想又道:“把溱微也一并叫来,说起来我也好些日子没见她了。”
赵重熙心道,母妃这是想借着苻溱微的美貌和才情压一压司徒箜?
可惜她不了解司徒箜是个怎样的女孩子。
美貌和才情她绝不输苻溱微,更不是一个随随便便就能被压制的人。
不过……
既然赐婚已成定局,司徒箜和父王母妃见面也是迟早的事情。
他笑着点点头:“但凭母妃安排,只是中秋将至,还是等把中秋家宴应付过去再说。”
“那是自然。”太子妃笑着应道。
听他们提起中秋家宴,赵重华的兴致却不怎么高。
在他看来皇祖父是世上最可怕的人。
要不是他,他们一家人何至于在外颠沛流离那么多年。
而且他时常听父王提起皇祖父的种种,实在是亲热不起来。
听闻京城的好些个节日,譬如说上元、七夕、中秋,都是非常热闹的。
与其陪着那么可怕的皇祖父过中秋,还不如放他出去逛一晚,那才叫有趣呢!
赵重华甩了甩袖子:“母妃,皇祖父召父王去御书房,这都好半天了,他什么时候才能回来?”
太子妃听他提起这个,脸上顿时愁云密布。
圣上斥责太子殿下的那些场景,是她十一年来从未断过的噩梦。
如今虽是父子久别重逢,她也不敢指望圣上就会看太子殿下顺眼。
赵重熙温声道:“母妃莫要担忧,父子分离十一年,皇祖父怎么也会给父王几分面子。”
“但愿吧。”太子妃双手合十朝御书房的方向拜了拜。
母子三人又说了大约一个时辰的话,太子殿下依旧没有回来。
倒是御前大总管吴公公亲自来了一趟,说圣上酉时在风华殿设宴替太子殿下一家接风洗尘。
把吴公公送走后,太子妃的一颗心才算是落到了实处。
太子殿下迟迟不归,说明今日圣上和他聊得颇为投机。
圣上派吴公公亲自过来传话,说明对他们一家颇为重视。
在风华殿摆接风宴,说明太子殿下的储位尚且稳固,暂时不需要担心。
赵重熙笑道:“时辰不早了,母妃还是抓紧时间重新整妆,我和重华也该准备一下。”
太子妃深以为然,忙把宫人们唤进来伺候她重新梳妆换衣不提。
距离酉时不到一刻钟,太子妃携东宫所有眷属,一起来到了风华殿。
落座后,赵重华往赵重熙身边凑了凑,压低声音道:“大哥,你看那个女人……”
第一百零一章 两生厌(上)
今日的家宴虽然摆在风华殿,受邀者却并不多。
除了韩皇后以及几位品阶高的妃嫔,就是太子一家,连皇子公主们都没有参与。
太子妃一行人抵达时,除了昌隆帝和太子,其他人已经就座。
听赵重华让他看“那个女人”,赵重熙只以为他让自己看皇祖父的某一位妃嫔,轻声道:“你小子才刚回京,连皇祖父都还没见到就开始看人不顺眼了?”
“不是,大哥误会我了,我说的是……”
赵重华往赵重熙身边凑了凑,暗暗指了指坐在太子妃身后的一名大约二十岁左右的妇人道:“我说的是她。”
赵重熙顺着他的手望去。
那女子他从未见过,但坐在那个位置的,只可能是太子的姬妾,而且在府中地位应该不算太低。
他收回视线道:“她怎么了?”
“她是去年父王新纳的方侧妃。”
方侧妃?
虽然早已经习惯了这一世和上一世的种种不同,赵重熙还是觉得这件事有些古怪。
太子侧妃虽然也是妾,但和那些寻常的侍妾是有很大区别的。
按规制,太子身边可以有侧妃两名。
可上一世,父王身边除了皇祖父赐的一位孙侧妃,余下的便只是一些普通的侍妾。
其中也有几个出身不低也颇为得宠的,用尽各种手段却没有坐上另一个侧妃的位置。
足见父王对那另一个侧妃之位是非常看重的,如今竟轻易就许人了?
他也压低声音道:“重华,这方侧妃是什么来头?”
赵重华道:“是密州士族方家的姑娘,半年前方家老家主六十大寿,父王前去贺寿,回来的时候咱们府里就多了一名侧妃。”
赵重熙不动声色地端起茶抿了一口:“不过一个侧妃罢了,重华何须这般在意。”
“她有身孕了。”
赵重熙的手顿了顿。
父王不仅给了那方氏侧妃的位置,还允许她有子嗣?
赵重华嘀咕道:“这下你也在意了吧。从前咱们家就是我们兄弟俩和妍儿,再过几个月说不定就能添一个弟弟。”
赵重熙笑着摇了摇头。
多几个庶弟庶妹他还真不在意。
反正父王也不是什么深情专一的男子,母妃嫁与他这么多年,要真计较这个日子早就别过了。
孙侧妃能有妍儿,方侧妃自然也能有自己的孩子。
赵重华见他神色淡淡的,揪着他的衣袖道:“大哥,以她如今这般受宠的架势,一旦有了儿子,还不得……”
话未说完,只听殿外传来一道略有些尖细的嗓音。
“圣上驾到——”
赵重华听说皇祖父到了,迅速闭上了嘴,身子还不由自主地抖了抖。
赵重熙嘴角微弯,这小子还是这么惧怕皇祖父,和上一世一模一样。
他拉起赵重华的手站起身,和其他人一起冲殿门跪了下来。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平身,都入座吧。”
“谢圣上。”
昌隆帝携太子一起在首席入座,第一眼就朝两个孙子那一席看去。
赵重华又是一抖,险些一步就朝自家大哥身后躲去。
这点小动作如何瞒得过昌隆帝,他哈哈笑道:“重熙,带着你弟弟来给祖父瞧瞧。”
“是,皇祖父。”
赵重熙拉起赵重华的手,兄弟二人来到昌隆帝和太子那一席前,一起跪下行礼。
昌隆帝冲赵重华招了招手:“重华来祖父身边坐,重熙去你父王那边。”
赵重熙伸手拍了拍弟弟的肩膀:“快去吧。”
赵重华见推脱不了,只好硬着头皮站起身,战战兢兢地在皇祖父身边落座。
昌隆帝生平最不喜欢性情懦弱的人。
此次见太子像是有所长进,瞧他多少还顺眼了几分。
没曾想二孙子重华竟这般胆小,简直比年少时的太子更不像样子!
他分明记得这孩子年幼时活泼伶俐胆子也大,没想到离京十一年,却被太子夫妇养成了这副德行!
幸好当初他硬着心肠把重熙从他们身边夺走,送去问澜山庄学艺,否则今日哪得这般优秀出众的大宋皇长孙!
这么想着,昌隆帝忍不住就朝赵重熙望去。
满眼都是欣赏和喜悦,任谁都看得出他是真的特别喜欢皇长孙。
不仅韩皇后和罗贤妃心里不舒服,太子的一颗心更是酸涩不已。
长达十几年的时间,他是父皇唯一的儿子,这样的眼神却从来没有落在过自己身上。
他不由得对身边的少年生出了几分厌憎。
明明是自己的儿子,却和皇弟们一样,处处要来和自己争抢。
当年要不是为了安慰岳父,他何至于十三岁就娶亲,十四岁就做父亲!
太子虽然已经尽量掩饰自己的神情,却依旧没能逃过昌隆帝的眼睛。
他眼中划过一丝冰冷,宽大的袖子下左手已经紧握成拳。
他们这些神色赵重熙又怎会看不懂。
皇祖父厌憎父王的懦弱,父王惧怕皇祖父,却不敢去厌恶他,只把这一份厌憎落到了自己头上。
上一世他的心凉透了,如今却只觉得可笑。
看来司徒三夫人像是开玩笑一般说过的那些话,也不是一点道理都没有。
男子的确是不应该太早成婚,更不应该太早就做父亲。
自己都还是个孩子,又怎么能做一名合格的父亲?
席间的气氛突然变得有些压抑,整座大殿都变得安静了。
赵重熙执起酒壶替昌隆帝和太子各倒了一杯酒,笑道:“孙儿替父王敬皇祖父一杯,愿大宋江山永固,愿皇祖父平安康泰。”
他笑容可掬,声音又格外清朗悦耳,席间的气氛有所缓和。
昌隆帝端起酒杯对太子笑了笑,又对赵重熙道:“一家人难得在一起吃顿饭,你也坐下吧。”
经此一遭,太子也不敢多话了,只低头喝酒吃菜。
昌隆帝的兴致也淡了,原本热热闹闹的家宴草草收场。
散席后,太子一家人又回到了东宫。
刚一迈进东宫的大门,赵重华就拉着赵重熙的胳膊:“大哥,我有好多话要和你说,今晚去你院子里。”
不等赵重熙应答,太子厉声道:“整日瞎胡闹,赶了半个月的路你都不累么,回自己院子里去休息。
重熙随我到书房来,为父有事同你商量。”
第一百零二章 两生厌(下)
太子妃和太子一起长大,对他的性情可谓了如指掌。
心知他因为圣上对长子的偏爱又不满了,她忙开口劝道:“殿下,今日天色已晚,您也早些去歇着吧,有话明日再和孩子说。”
太子却不想听她多说,一双眼睛只看着赵重熙。
赵重熙冲太子妃行了个礼:“母妃且回房安歇,儿子也有好多话想要同父王说。”
太子妃见劝不住,只好温声道:“那你们父子俩别说得太晚,明日圣上说不得又要召见。”
赵重华不服气,想要随父王和大哥一起去,被太子一瞪眼只好停下了脚步。
太子和赵重熙一路行至他的寝殿。
宫人们把父子二人迎进书房,上了茶水点心后退了出去。
太子在书案后坐下,指着一旁的椅子道:“坐。”
赵重熙躬身道:“谢父王。”
说罢稳稳当当坐在了椅子上。
今日回宫时,沿途父子二人已经说了近一个时辰的话。
在赵重熙看来,除却他的婚事外,能说的话都已经说得差不多了。
所以父王今晚斥责自己几句后,多半又会像母妃和重华那样问及赐婚的事。
然而他还是猜错了。
太子并没有斥责他,而是直接问起了赐婚的事。
“重熙,这几年为父和你母妃的请安折子中,屡次向你皇祖父问及你的婚事,就想听听他是不是有所安排。
可你皇祖父却一直说你正是读书上进的年纪,不宜过早考虑婚事。
为此你母妃整日忧心,就怕你将来的婚事不谐。”
赵重熙浅浅一笑:“皇祖父一向疼爱儿子,自然会为儿子在最合适的时机挑选最合适的婚事。”
太子挑了挑眉:“听你的语气,对司徒家的那位六姑娘颇为满意?”
赵重熙道:“儿子相信皇祖父的眼光,更相信皇祖母的远见。”
太子的呼吸停滞了。
这桩婚事竟是母后定下的?!
他琢磨了一阵才道:“司徒六姑娘年纪和你弟弟相仿,你皇祖母薨逝的时候她尚未出世,又怎可能定下婚约?”
见父王故意装糊涂,赵重熙薄唇微微动了动。
看来世上所有的人,包括父王母妃,都不愿意看着自己能有势力强大的岳家。
他依旧保持着微笑,把当年元后如何与阮大将军定下婚约的事情说了一遍。
太子的眉头紧紧拧了起来。
母后是这世上对他最好的人。
当初她之所以定下这桩婚事,说来也是一片慈母心,全都是为了自己着想。
可即便以母妃的睿智,也绝对想不到十几年后他最强的竞争对手竟会是重熙。
原本是为自己拉拢的势力,全数归了竞争对手一方。
思忖良久,他叹息道:“原来如此……只是这么一来,你母亲的苦心便要付诸东流了。
溱微那孩子你也见过了,人长得漂亮能力也出众,最重要的是她乃是你母妃的内侄女,是咱们最信得过的人。
如今你的婚事既已定下,那便只能委屈溱微,让她与你做个侧妃。平日里你多偏宠她一点也就是了。
另外,你年纪也不小了,你皇祖父和父王在你这个年纪,早都做父亲了。
之前是你母亲不在你身边,没有长辈替你张罗,如今你母妃回来了,合该让她替你挑几个温柔可人的……”
赵重熙真是不想打断父王的话,毕竟有失尊重。
可惜他的耳朵已经受不了了。
他站起身打断太子的话:“父王,苻家女儿矜贵,您和母妃如何忍心让溱微与人做妾?
另外,司徒六姑娘年纪还小,婚期最早也会定在她及笄之后。
儿子才刚回京不久,要学习的东西还很多,这两年定然不会有太多的空闲,这些……”
太子和方才的赵重熙一样,没有耐心再继续听儿子说下去了。
他冷声道:“重熙,虽然我们父子分离十一年,但你不要忘了谁才是你的亲人,谁才是让咱们骨肉分离的人。”
赵重熙眯了眯眼睛:“父王,您说的那个人,他是您的亲生父亲,是儿子的嫡亲祖父。
十一年前他的确强行分开了我们一家人。那时儿子太小,日日哭泣不止,只有等哭累了睡着之后才能安静一会儿。
儿子恨把我们分开的皇祖父,也恨把我抛下的父王和母妃。
可很快我就顾不上这些了,因为师傅留给我的课业太多太重,同时也非常有趣。
渐渐我理解了皇祖父的苦心,理解了您和母妃的无奈。
我就想努力学本事,那样才能尽快回到京城,尽快把您和母妃也接回京城。
如今咱们一家人已经团聚,您就不要胡思乱想了好么?”
“本宫胡思乱想?”太子呵呵笑了起来:“重熙,你根本理解不了本宫的痛苦!”
说到最后一个苦字,他的情绪突然变得亢奋,额头的青筋都鼓了起来。
这话赵重熙上一世便听过无数次。
大宋立国多少年,父王就当了多少年的太子。
战战兢兢过了二十一年后,却发现皇祖父竟打算把皇位传给他的儿子。
一旦此事成真,他便直接从皇太子变成了太上皇。
不,他一日皇帝都没有做过,如果想做太上皇,还得看儿子愿不愿意封赏。
赵重熙淡然道:“儿子的确理解不了父王的痛苦,但儿子有些事情想要问您。”
太子平复了一下激动的情绪:“何事?”
赵重熙道:“儿子不久前去曹州办差,从陆家老太爷那里听说了一件事。”
太子道:“你究竟想要说什么?”
见他不肯承认,赵重熙也不想绕弯子了:“父王,如果儿子没有记错的话,您最爱的是梅花,母妃最爱的是莲花,而重华根本就不喜欢花。
那么,您每年让陆家牡丹园送一株姚黄去密州,究竟是何用意?”
听他提起姚黄,太子的眼中划过一丝慌乱。
但他很快又一次恢复了平静。
“你年纪太小又没有在京中长大,许是没有听说过你皇祖母当年唯爱姚黄的事。
父王身为她唯一的儿子,用姚黄寄托一下对她的思念,这也有不妥?”
赵重熙嗤笑道:“的确没有任何不妥,父王只需盼着皇祖父莫要知道此事。”
太子急眼了:“你……”
第一百零三章 空白信
皇祖父和皇祖母之间的裂痕究竟有多大,赵重熙不好妄自揣测。
但两人的感情上一世他是仔细琢磨过的。
皇祖母嫁与皇祖父时已经十八岁,正是女子一生中最美好的年华。
加之她自小就被当作家主培养,眼界和能力比寻常的男子都强。
这样的一个女子,想来不会像寻常女子一般把情爱看得太重。
更别提会真心喜爱一名才刚满十三岁的男孩子。
皇祖父也一样,他对皇祖母的确是有感情的。
但这份感情更多的是尊重,是感激,至于男子对女子的喜爱,即便有应该也不会太多。
这一世他回宫的时日尚短,还没有机会听皇祖父谈起皇祖母。
上一世他却听过很多次。
虽然每次的开头各不相同,有欢喜的、有讥讽的、有愤怒的。
但每次结束后,皇祖父的情绪都完全相同。
遗憾、愧疚,却看不出半分的悔意。
他讨厌父王身上的懦弱之气,更讨厌皇祖母对父王的那些影响。
比之朝中那些曾经是皇祖母一派的朝臣们对父王的支持,一株陆家牡丹园的姚黄算不了什么。
但皇祖父知道后会怎么想,那就不好说了。
赵重熙又给太子行了个礼:“父王早些休息,儿子告退。”
太子被姚黄一事堵住了嘴,只好眼睁睁看着长子那修长矫健的身影渐渐消失。
离自己的院子还有一段距离,赵重熙就看见一名小太监站在院门口伸长脖子四处张望。
他嘴角弯了弯,加快脚步朝院门走去。
“殿下,您可算是回来了。”小太监急忙迎上来请安。
赵重熙笑道:“小袖子,急急慌慌的做甚?”
小袖子本姓修,是昌隆帝赏给他的两名小太监之一。
他年纪不大,也就是十二三岁的样子,不仅模样生得好,人也格外聪明机灵。
听长孙殿下问话,他忙躬身道:“回殿下,奴才见您迟迟不归,所以在门口候着。”
赵重熙道:“小安子呢?”
“他依殿下的吩咐,去御书房那边替您找书,才刚回来不久。”
“回吧。”
主仆二人走进院子,一起去了书房。
赵重熙昨日突然想起上一世自己在御书房中见过的几本有趣的书,估摸着凤凰儿会喜欢,今日便开了书单让小安子去御书房寻。
见书已经齐了,他让小袖子替他寻了一个精致的小匣子,又吩咐小安子替他研墨。
精心挑选了一张桃花笺,赵重熙提起湖笔蘸了墨汁。
然而,之前他还觉得自己有一肚子话想要和司徒箜说,此刻却不知道该从何写起。
向她诉说自己的委屈?太矫情。
向她诉说自己的相思?太肉麻。
那么……
半个时辰过去了,桃花笺上依旧空空如也。
“殿下……”小安子忍不住唤了一声。
“算了。”赵重熙放下手中的笔,将那几本书放进了小匣子中。
想了想,他把方才那张桃花笺也放了进去。
小安子和小袖子一头雾水。
殿下虽然没有明言,但他们也能猜出这些书是送给谁的。
可空白的信笺……
殿下这是在闹哪样?
写情书给女孩子,不是该满篇的甜言蜜语,让人一看就甜掉牙的么?
就算您嫌弃那些甜言蜜语腻得慌,好歹也写首情诗什么的,让人家女孩子觉得您又有才华又有情趣。
再不济您就直接写一句我想你,让人家女孩子觉得您时时刻刻惦记着她。
可您把这空白的一张纸送去给人家,不是在耍人玩儿么?
遇见那脾气大的女孩子,还不得恨死您呐!
赵重熙哪里知道两个小太监竟还懂这些。
他合上小匣子递给小袖子:“明日一大早,你亲自把这个送到成国公府三房,交给梧桐,让他转交给六姑娘。”
小袖子接过小匣子:“是,殿下。”
赵重熙想了想又嘱咐道:“记得悄悄去悄悄回,赐婚圣旨一日没有颁布,便一日不宜伸张。”
第二日早饭后,梧桐便把小匣子送到了润心园。
红翡抱着小匣子走进了书房。
凤凰儿正在练字,余光瞥见她抱着一个小匣子,笑道:“这是抱着什么好东西呢?”
红翡笑眯眯道:“是长孙殿下给姑娘送的礼物。”
凤凰儿停下笔。
她的生辰才过去了四日,他送的那一座白玉玲珑塔都还没有认真赏玩,怎的又想起给自己送礼了?
“拿过来瞧瞧。”她把湖笔放在一边,用湿帕子擦了擦手。
红翡快步走过来,把小匣子放在她面前。
小匣子并没有上锁,凤凰儿轻轻一掀,一张粉色的桃花笺映入眼帘。
“姑娘,这张纸上什么都没有写,是不是长孙殿下弄错了。”
凤凰儿拾起那桃花笺仔细看了看,果然一个小小的墨点都没有。
这……
她当然不会如红翡一样,认为阿福把信笺弄错了。
想来他是有千言万语想要对自己说,真正下笔之时却又不知该从何说起。
相处了一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