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引凰为后-第11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最让人诧异的是,这样的一副容貌竟是宜男宜女。
  司徒曜不显得阴柔,司徒箜不显得刚硬,怎么看都是风华绝代。
  单论五官,她并不觉得自己比他们父女差,但气质……
  她年纪尚小阅历不足,多少显得有些稚气,气质及不上司徒三爷很正常。
  可司徒箜……
  她也不过比自己大了一岁而已,为何会这般贵气优雅?
  曲若茹的眼眶也渐渐红了。
  她强行把视线从凤凰儿脸上移开。
  然而,她很快又被吸引了。
  站在司徒箜身后的是一名十六七岁的少年,样貌和气质也格外出众。
  莫非……
  不及深想,少年身上那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粗布衣裳映入她的眼帘。
  曲若茹眼中划过一丝鄙夷。
  是她想多了,尊贵如皇长孙,又岂会做这样的打扮。
  想来他就是司徒家的一名下人,不过是样貌生得好些罢了。
  以凤凰儿的观察力,怎会看不出她这点小心思。
  她略偏过头压低声音道:“阿福,人家好像没看上你呀。”
  赵重熙并不打算引起大家的注意,暗暗伸出脚轻轻踢了踢凤凰儿的脚后跟。
  然而,如此这般隐蔽的动作,却正好被司徒三爷看了个清清楚楚。
  他狠狠瞪了赵重熙一眼。
  臭小子愈发放肆了!
  居然敢当着他的面对箜儿动手动脚的!
  阮棉棉浑然没有注意他们这些小动作。
  她好容易才把注意力从青椒和白米饭中拔了出来。
  见厨房里的气氛似有些不对,她笑道:“曲大姑娘一看就聪明灵慧,想来你做的点心一定是非常可口的。
  只是今日我们要做别的吃食,还是改日再品尝你的手艺吧。”
  “是,夫人。”曲芷兰此时哪里还有做点心的兴致,迅速把案板上的食材收拾干净。
  青椒炒肉、青椒酿肉、虎皮辣椒……
  家常菜的做法都不复杂。
  阮棉棉又是个无辣不欢的人,这些菜从前是做惯了的。
  史可奈捅了捅灶膛里的火,红翡洗辣椒,段云春媳妇切肉剁肉,几道辣菜很快就出锅了。
  厨房里的人却从一群变成了一个。
  阮棉棉把最后一道菜装盘,急匆匆奔出了厨房。
  接触到屋外的新鲜空气,她憋了好半天的喷嚏终于找到了突破口。
  “阿嚏——阿嚏嚏——阿嚏……”
  一连打了二十几个,她才彻底安静下来。
  其他人离得远远的,见此情形只觉得好笑,唯有司徒三爷一直举着丝帕守在她身边。
  “夫人,快擦一擦。”
  阮棉棉只觉得自己前所未有地清爽。
  这一连串的喷嚏,像是把她最近郁积在胸中的闷气全都喷了出来。
  她接过丝帕擦了擦,笑道:“三爷竟不嫌弃?”
  司徒曜道:“咱们是夫妻。”
  阮棉棉一翻眼皮:“谁说夫妻就不会嫌弃了?”
  司徒曜最怕她胡搅蛮缠,忙道:“这青椒好是好,就是炒的时候味儿太刺激,夫人今后还是别弄了。”
  阮棉棉饶有兴致地看着他:“可我就是非吃不可,不让我弄,难道你弄?”
  他弄?司徒三爷咧了咧嘴。
  不是他不想替夫人分忧,实在是那辣椒的味道太刺激了。
  就好比方才,他本来是不想像其他人样迅速逃离,而是想和阮棉棉同甘共苦的。
  可最终还是受不了那辣椒的刺激,做了逃兵。
  见他不敢接话,阮棉棉打趣道:“怎么着,怂了?”
  “谁怂了?”司徒三爷最受不了这话,一拍胸脯:“从今往后,夫人的辣菜我包了!”
  阮棉棉大笑不止。
  司徒曜这家伙真是……她都不知该怎么形容他了。
  打喷嚏虽然痛快,但一想起方才炒辣椒的滋味,她也有些发怵。
  没有油烟机的时代,炒辣椒果然等同于作死。
  当然,以她如今的身份,寻几个厨娘厨子替她炒也不是不可以。
  但厨娘厨子也是人,为了满足自己的一点口腹之欲就让别人遭罪,她还真是有些做不出来。
  唉——
  在这个年代吃一口辣椒真是不容易。
  青椒做的菜对于这个时代大多数的人而言的确是有些辣了。
  但今日的几道菜还是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评。
  就连最不能吃辣的凤凰儿和司徒三爷都比平日多吃了一碗饭。
  第二日,阮棉棉把晒干辣椒的事情仔细交待了段云春媳妇,亲自把她送上了回京的马车。
  二十日后,凤凰儿收到了阮大将军的亲笔信。
  她知道这封信的重要性,直接把尚未拆封的信送去给欧阳先生。
  欧阳先生让人把司徒曜和赵重熙请来,这才把信封上的火漆挑开。
  他取出信笺递给赵重熙:“重熙给大家念一念。”
  “是,恩师。”赵重熙接过信笺。
  阮大将军的信里写的正是晋州的事。
  虽然早就料定这件事阮大将军一定能做成。
  但听见“事已成”三个字从赵重熙薄唇中清晰地说出来,几人还是不可避免地激动起来。
  欧阳先生道:“此事涉及二十几个州府,上万青壮劳力,钱粮不计其数。
  如果再继续下去,于大宋而言将是不可估量的损失。”
  司徒曜也道:“先生,如今人证物证俱已周全,咱们可以动手了!”


第七十五章 回京城(上)
  御书房。
  重臣们和昌隆帝商议了几件要事后便都散了,唯有韩禹被单独留了下来。
  君臣二人用过午膳,昌隆帝一改往日午睡的习惯,兴致勃勃地吩咐宫人们摆棋盘。
  韩禹和昌隆帝这个“妹夫”,私底下相处是比较随意的。
  一听臭棋篓子妹夫又要拖着自己下棋,顿时一个头两个大。
  他冲昌隆帝拱手求饶:“圣上放微臣一马吧,微臣那里还有一大堆的公事等着处理,您看……”
  昌隆帝不乐意了:“朕就知道你们一直嫌弃朕是一手臭棋!”
  韩禹无奈地笑了笑。
  自古以来能当皇帝的人全都自视甚高。
  像他的好妹夫这般当面承认自己短处的皇帝,即便不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也一定不会太多。
  可即便如此,他还是一点也不想和圣上下棋,怎么办?
  昌隆帝不由分说地拽着韩禹的袖子来到了小案几旁。
  君臣二人相对而坐,很快便各执棋子厮杀起来。
  然而,十几手后,韩禹下棋的兴致却被彻底挑了起来。
  昌隆帝面带得色:“能让承甫这般用心,也不枉朕耗费了那许多的时间和精力。”
  然而,他还是得意太早了。
  开始这十几手,是昌隆帝找国手特意指点过的。
  十几手一过,他的臭棋便漏了馅儿,韩禹不费吹灰之力便把他逼到了死角。
  他死死盯着棋盘,恨不能把手里的棋子都攥出水来。
  韩禹也不催他,刷地一声打开折扇,悠悠地摇了起来。
  大约又过了半炷香的工夫,昌隆帝依旧没想好该怎么落子。
  韩禹把折扇一收刚想开口,就见御前大总管吴公公手里捏着两份奏折一样的东西走了进来。
  他冲对面的昌隆帝努了努嘴,示意吴公公把奏折送过来。
  昌隆帝毕竟还是一位勤政的皇帝。
  纵然心思一多半在棋局上,还是没有彻底忽略御书房中的其他动静。
  “又有什么事了?”他头也不回头地问了一声。
  吴公公赶紧走过来,把两份奏折捧到二人面前。
  “圣上、韩大人,这是方才刚到的两份密折。”
  “承甫快打开看看。”昌隆帝依旧捏着棋子,轻声吩咐道。
  韩禹伸手取过上面的一份,笑道:“善夫的字就是漂亮,即便是规规矩矩写奏折,也不像别人的字那般死板。”
  一听密折是司徒曜上的,昌隆帝把手里的棋子一扔:“竟是司徒御史上的密折,都写了什么?”
  韩禹继续往下看,脸色却渐渐凝重起来。
  “圣上,您看……”
  他站起身把密折放在昌隆帝面前。
  昌隆帝快速浏览了一遍密折的内容。
  “啪!”他在小案几上重重拍了一掌。
  “哗……”棋盘和棋子瞬时便落了一地。
  “圣上息怒。”韩禹和吴公公一起劝道。
  昌隆帝摆摆手:“朕无碍的……这些年,大宋的土地问题如鲠在喉,让朕日夜牵挂,忧心不已。
  可朕万万没有想到,问题竟已经严重若斯。”
  吴公公把另一份密折呈上:“陛下,这是阮大将军上的折子。”
  昌隆帝压了压火气,把折子拿过来仔细看了一遍。
  其实看过司徒曜的那一份密折,阮大将军这一份上面写什么大家心里都有数。
  昌隆帝很快就把阮大将军的折子看完多人了。
  他把折子递给韩禹:“承甫,朕果然没有用错人,此次司徒曜又给朕捅了个大篓子。
  二十多个州府,三十几个世家,上万青壮劳力,数不清的银钱和粮食……
  这些人是在挖我大宋的根基,是想动摇我大宋的国本!
  幸好朕还有能臣,还有良将……”
  韩禹和吴公公嘴角一起抽了抽。
  圣上该不会是又气又高兴,整个人都糊涂了吧?!
  此次去曹州的可不止司徒曜一个人。
  那位一直隐匿在幕后的欧阳先生可是一位不容小觑的能人。
  明摆着此次曹州之行,欧阳为主、司徒是辅,圣上怎的把功劳悉数算在了司徒曜身上?
  还有,皇长孙的事情对别人是秘密,他们二人可都是知晓了的。
  此次他虽然是去历练,也绝不会什么事都不做。
  难道圣上连皇长孙都不想嘉奖么?
  昌隆帝如何看不出他们在想什么。
  他朗声笑道:“这本就是欧阳先生的意思,他说此时还不是他出头扬名的时候。
  至于重熙,他可是大宋的皇长孙,又何必去同臣子争功?”
  韩禹和吴公公总算是明白了。
  圣上这是要重用司徒曜了!
  “承甫,替朕拟旨,着司徒曜将曹州一事彻底查察清楚,该抓一个都不准放过,该抚恤的百姓一个不能落下。
  给他一个月的时间,九月前把一切都了结清楚。”
  “是,圣上。”
  “还有,其他州府也要抓紧,趁此机会把大宋的土地基本梳理一遍。”
  “圣上……”韩禹有些为难道:“彻底解决土地问题恐怕不易。”
  昌隆帝叹道:“所以朕才说基本梳理一遍,至少把此次犯了事的世家名下的那些土地收回。
  至于那些还没有被拿到把柄的,暂时不要动他们。”
  “杀鸡骇猴,想必经过这一次的事件,他们应该会收敛一些。”
  昌隆帝点点头:“收敛了也一样,朕绝不会让他们像从前拖垮大燕那样,把大宋也拖垮。
  大宋立国二十一年,朕忍他们已经太久了。”
  两日后,司徒曜等人接到了圣旨。
  曲家彻底完了。
  财产全数被朝廷抄没,土地则全数被收回,只待重新分配。
  成年男丁全部下了刑部大狱,女子和孩子则被关押在知府衙门的监狱中。
  身为曲家的女眷,曲芷兰和曲若茹自然也不能幸免。
  两个女孩子在小宅子中当了一个多月的“丫鬟”,对外面的情况一无所知。
  直到知府衙门的捕快前来捉拿二人,她们才彻底慌了。
  ※※※※
  曲家彻底完了。
  财产全数被朝廷抄没,土地则全数被收回,只待重新分配。
  成年男丁全部下了刑部大狱,女子和孩子则被关押在知府衙门的监狱中。
  身为曲家的女眷,曲芷兰和曲若茹自然也不能幸免。


第七十六章 回京城(下)
  御书房。
  重臣们和昌隆帝商议了几件要事后便都散了,唯有韩禹被单独留了下来。
  君臣二人用过午膳,昌隆帝一改往日午睡的习惯,兴致勃勃地吩咐宫人们摆棋盘。
  韩禹和昌隆帝这个“妹夫”,私底下相处是比较随意的。
  一听臭棋篓子妹夫又要拖着自己下棋,顿时一个头两个大。
  他冲昌隆帝拱手求饶:“圣上放微臣一马吧,微臣那里还有一大堆的公事等着处理,您看……”
  昌隆帝不乐意了:“朕就知道你们一直嫌弃朕是一手臭棋!”
  韩禹无奈地笑了笑。
  自古以来能当皇帝的人全都自视甚高。
  像他的好妹夫这般当面承认自己短处的皇帝,即便不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也一定不会太多。
  可即便如此,他还是一点也不想和圣上下棋,怎么办?
  昌隆帝不由分说地拽着韩禹的袖子来到了小案几旁。
  君臣二人相对而坐,很快便各执棋子厮杀起来。
  然而,十几手后,韩禹下棋的兴致却被彻底挑了起来。
  昌隆帝面带得色:“能让承甫这般用心,也不枉朕耗费了那许多的时间和精力。”
  然而,他还是得意太早了。
  开始这十几手,是昌隆帝找国手特意指点过的。
  十几手一过,他的臭棋便漏了馅儿,韩禹不费吹灰之力便把他逼到了死角。
  他死死盯着棋盘,恨不能把手里的棋子都攥出水来。
  韩禹也不催他,刷地一声打开折扇,悠悠地摇了起来。
  大约又过了半炷香的工夫,昌隆帝依旧没想好该怎么落子。
  韩禹把折扇一收刚想开口,就见御前大总管吴公公手里捏着两份奏折一样的东西走了进来。
  他冲对面的昌隆帝努了努嘴,示意吴公公把奏折送过来。
  昌隆帝毕竟还是一位勤政的皇帝。
  纵然心思一多半在棋局上,还是没有彻底忽略御书房中的其他动静。
  “又有什么事了?”他头也不回头地问了一声。
  吴公公赶紧走过来,把两份奏折捧到二人面前。
  “圣上、韩大人,这是方才刚到的两份密折。”
  “承甫快打开看看。”昌隆帝依旧捏着棋子,轻声吩咐道。
  韩禹伸手取过上面的一份,笑道:“善夫的字就是漂亮,即便是规规矩矩写奏折,也不像别人的字那般死板。”
  一听密折是司徒曜上的,昌隆帝把手里的棋子一扔:“竟是司徒御史上的密折,都写了什么?”
  韩禹继续往下看,脸色却渐渐凝重起来。
  “圣上,您看……”
  他站起身把密折放在昌隆帝面前。
  昌隆帝快速浏览了一遍密折的内容。
  “啪!”他在小案几上重重拍了一掌。
  “哗……”棋盘和棋子瞬时便落了一地。
  “圣上息怒。”韩禹和吴公公一起劝道。
  昌隆帝摆摆手:“朕无碍的……这些年,大宋的土地问题如鲠在喉,让朕日夜牵挂,忧心不已。
  可朕万万没有想到,问题竟已经严重若斯。”
  吴公公把另一份密折呈上:“陛下,这是阮大将军上的折子。”
  昌隆帝压了压火气,把折子拿过来仔细看了一遍。
  其实看过司徒曜的那一份密折,阮大将军这一份上面写什么大家心里都有数。
  昌隆帝很快就把阮大将军的折子看完多人了。
  他把折子递给韩禹:“承甫,朕果然没有用错人,此次司徒曜又给朕捅了个大篓子。
  二十多个州府,三十几个世家,上万青壮劳力,数不清的银钱和粮食……
  这些人是在挖我大宋的根基,是想动摇我大宋的国本!
  幸好朕还有能臣,还有良将……”
  韩禹和吴公公嘴角一起抽了抽。
  圣上该不会是又气又高兴,整个人都糊涂了吧?!
  此次去曹州的可不止司徒曜一个人。
  那位一直隐匿在幕后的欧阳先生可是一位不容小觑的能人。
  明摆着此次曹州之行,欧阳为主、司徒是辅,圣上怎的把功劳悉数算在了司徒曜身上?
  还有,皇长孙的事情对别人是秘密,他们二人可都是知晓了的。
  此次他虽然是去历练,也绝不会什么事都不做。
  难道圣上连皇长孙都不想嘉奖么?
  昌隆帝如何看不出他们在想什么。
  他朗声笑道:“这本就是欧阳先生的意思,他说此时还不是他出头扬名的时候。
  至于重熙,他可是大宋的皇长孙,又何必去同臣子争功?”
  韩禹和吴公公总算是明白了。
  圣上这是要重用司徒曜了!
  “承甫,替朕拟旨,着司徒曜将曹州一事彻底查察清楚,该抓一个都不准放过,该抚恤的百姓一个不能落下。
  给他一个月的时间,九月前把一切都了结清楚。”
  “是,圣上。”
  “还有,其他州府也要抓紧,趁此机会把大宋的土地基本梳理一遍。”
  “圣上……”韩禹有些为难道:“彻底解决土地问题恐怕不易。”
  昌隆帝叹道:“所以朕才说基本梳理一遍,至少把此次犯了事的世家名下的那些土地收回。
  至于那些还没有被拿到把柄的,暂时不要动他们。”
  “杀鸡骇猴,想必经过这一次的事件,他们应该会收敛一些。”
  昌隆帝点点头:“收敛了也一样,朕绝不会让他们像从前拖垮大燕那样,把大宋也拖垮。
  大宋立国二十一年,朕忍他们已经太久了。”
  两日后,司徒曜等人接到了圣旨。
  曲家彻底完了。
  财产全数被朝廷抄没,土地则全数被收回,只待重新分配。
  成年男丁全部下了刑部大狱,女子和孩子则被关押在知府衙门的监狱中。
  身为曲家的女眷,曲芷兰和曲若茹自然也不能幸免。
  两个女孩子在小宅子中当了一个多月的“丫鬟”,对外面的情况一无所知。
  直到知府衙门的捕快前来捉拿二人,她们才彻底慌了。
  ※※※※
  曲家彻底完了。
  财产全数被朝廷抄没,土地则全数被收回,只待重新分配。
  成年男丁全部下了刑部大狱,女子和孩子则被关押在知府衙门的监狱中。
  身为曲家的女眷,曲芷兰和曲若茹自然也不能幸免。


第七十七章 做孤臣(上)
  司徒三爷又火了一把。
  几个月前他大义灭亲,把二嫂杨氏的娘家逼上绝路的事情一开始传得沸沸扬扬。
  但京城里每日都有数不清的流言蜚语和新鲜话题。
  没过多久这件事情便烟消云散,几乎没有人再提及。
  然而,一进八月,震惊整个大宋的“晋州私粮案”又把司徒曜推到了风口浪尖。
  事涉二十几个州府,三十几个世家,一万多人的性命,数不清的钱粮。
  大宋立国二十一年,还从未发生过这样的大案。
  对于普通百姓而言,案子的具体细节不可能了解得一清二楚。
  但那些涉案的人要么就是各州府的官员,要么就是各世家的家主,能供他们议论的话题就太多了。
  一时间整个京城里处处议论纷纷。
  其中遭人议论最多的,便是把这件案子捅出来的御史台侍御史司徒曜。
  提起司徒曜此人,京城的百姓们真是一点都不陌生。
  俊若谪仙、琴书双绝,这是很多年前司徒三爷留给他们的印象。
  母老虎的夫婿,这是婚后司徒三爷唯一的标签。
  直到几年前,听闻他在大将军的干预下终于步入了仕途。
  但衢州距离京城太过遥远,人们渐渐把他给忘了。
  又过了几年,外任的司徒三爷回京了。
  听闻他在同燕国与契丹的和谈中立了不小的功劳,圣上将他安排到御史台做了一名侍御史。
  京城里高官如云,一名小小的侍御史,几乎没有任何的存在感。
  人们都以为,关于司徒三爷的故事大约到此为止了。
  没曾想,到御史台就任才刚几日,他就把自家二嫂的娘家给折腾没了。
  朝臣们如何看待司徒曜,百姓们不得而知。
  但对于扳倒贪官的司徒三爷,他们是发自内心地敬重和喜爱。
  只不过杨宪品级低下,他的案子影响力终究有限,没过多久便被人淡忘了。
  在那之后,司徒三爷也像是消失了一般,再也没有听闻他有什么举动。
  没曾想,蛰伏了几个月后,他却做成了这么大的一件事!
  百姓们中,不乏失去土地后租种别人土地的佃户。
  听闻司徒三爷此次竟是为同他们一般境遇的人出头,怎么可能没有想法。
  不过短短一两日间,司徒三爷已经成了他们心目中的青天大老爷。
  官员们的想法和百姓们则完全不同。
  他们大多出身世家,就算出身平民的,为官之后也和世家有了或深或浅的关联。
  晋州私粮案和杨宪贪墨案不同,牵扯的不是朝中某一位官员,而是触碰了大宋所有世家大族的根基。
  他们不能说司徒曜此举有错,但他为了自己的仕途,吃相也太难看了!
  圣上打算对世家大族动手早有迹象可寻。
  可司徒家好歹也是有近千年历史的家族,大家也算同气连枝。
  司徒曜这厮动手之前却半点消息都不向他们透露,简直让人齿冷。
  司徒曜不在京中,他们便只能把这份不满加注到成国公府一家头上。
  这么一来,司徒家的日子就不好过了。
  在朝中做官的成国公和世子爷在衙门中遭同僚冷落。
  夫人们和少爷姑娘们也像是被孤立了一般,就连原先交情颇深的人家也几乎和他们断了来往。
  眼看着中秋将至,成国公府竟一份节礼都未曾收到,自家精心准备的也一份都没有送出去。
  阖府上下对三房一家人的不满几乎到了顶点。
  京中和府中的情形司徒曜一概不知。
  此时正值八月初,正是秋色最美的时节。
  他携妻女沿途慢慢行来,算是把秋景赏了个足。
  五日后,一行人才回到成国公府。
  几辆马车沿着小巷一直驶到了三房二门处。
  司徒曜正准备下车,就听车外有人在给他问安。
  他掀开车帘,只见一名眼熟的小厮候在车下。
  “石头,你不在府中好生伺候国公爷,来此处做甚?”他淡淡问。
  石头躬身施了一礼:“回三爷,国公爷请您去书房一趟。”
  司徒曜嗤笑道:“爷自己个儿都不知道哪一日能到家,你倒是乖觉!”
  石头忙道:“小的已经在此处候了四日,今日可算是等到了您归来。”
  离京几个月,身为人子的司徒曜是应该想念父母的。
  可他觉得自己真是连装都装不出一副孝子的模样来。
  他放下车帘子,对阮棉棉道:“夫人,你和箜儿先回房,为夫去父亲那里瞧瞧。”
  有了上一世和这一世前半段的记忆,阮棉棉对司徒家的人更是半点都提不起兴趣。
  她点点头:“国公爷这般着急见你,想来不会是什么好事,三爷小心应付,千万别吃亏上当。”
  “夫人的教诲,为夫一定谨记在心,我先去了。”
  司徒曜掀起车帘子跳下了马车。
  两刻钟后,司徒曜和石头已经来到了司徒恽的书房外。
  通传之后,他走了进去。
  抬眼一看,不仅是父亲,连大哥竟也在书房中。
  而且,父子俩都用同样冰冷的目光看着自己,有五六分相似脸庞也几乎一般黑。
  他正想行礼问安,司徒恽便一拍书案,厉声喝骂道:“逆子,你为了往上爬,竟是什么都顾不上了么?!”
  不等司徒曜辩解,世子爷司徒昌也冷声道:“三弟,人不管爬得多高,总也需要亲人们的扶持。
  可你如今还没爬上去呢,就想六亲不认了么?”
  司徒曜暗道,莫非他们还是为着杨家的事情在怪罪自己?
  可父亲这么做无可厚非,毕竟老二是他最疼爱的儿子。
  大哥就有些过分了。
  老二和自己谁同他更亲,如此简单的道理竟也想不明白么?
  也难怪他会这么想,他是在对付了杨家之后就离开京城的,父亲根本还没有来得及找他算账。
  如今虽然几个月过去了,父亲尚未想明白,依旧想找他发泄一通倒也说得过去。
  他朝司徒恽行了个大礼:“父亲,杨家的事情的确是儿子做的,可……”
  “你闭嘴!”司徒恽更怒了。
  老三自小聪明,又在官场中混了好几年,怎么可能听不出自己说的是什么。
  他这般顾左右而言他,分明就是在推三阻四戏耍自己!


第七十八章 做孤臣(下)
  司徒曜被骂得有些呆愣。
  司徒昌和他终究是嫡亲兄弟,见他一脸的迷茫,还是忍不住开口替他解围。
  “老三,你真是好本事,离京几个月,不声不响地竟做了这么大的一件事!”
  司徒曜这才彻底反应过来父亲和大哥究竟是怎么了。
  他也不着急了,清了清嗓子才道:“父亲、大哥,我不过是做了为人臣子该做的事……”
  “呵呵……”司徒恽冷笑着打断他的话:“不过是一名芝麻小官罢了,说得就跟大宋没了你就不行了似的!”
  这话说得很不好听,不过司徒曜也懒得和司徒恽计较。
  他正色道:“父亲为官几十载,自然知晓君命难违。
  圣上想要对世家动手也不是一日两日了。他既派儿子去办这件事,那就是一定要办成的意思。
  儿子如果顾及那些世家的脸面和利益,把这件差事给办砸了,您觉得圣上会放过我?”
  司徒恽一噎。
  这么浅显的道理他当然懂,可被老三这般质问,只觉得火气更盛了。
  “就算是替圣上办差,你也不用把事情做得这么绝!
  三十几个世家就这么没了,你……你可真是……”
  “父亲,如今是大宋的天下,您不要总还用大燕臣子的眼光看问题。
  此次只是三十几个世家,不久的将来,世家恐怕只能是名存实亡。
  父亲之所以责怪儿子,无非就是最近吃了些排揎……”
  “三弟,你知不知道如今旁人都是怎么看咱们家的?”司徒昌叹道。
  司徒曜挑眉,并没有接话。
  两世为人,他不管失意还是得意,都和成国公府没有多少关系。
  而且,成国公府在大宋的名声本就一般,自己去不去这一趟,又能有多少影响?
  如今司徒曜也算是想明白了。
  从他入御史台那一日起……不,应该说从他回京述职那时起,圣上便已经打定了主意,要让他做一名孤臣。
  从这一点也可以看出,圣上属意的继承人就是皇长孙。
  不仅是皇长孙,箜儿也早就被圣上当作了大宋未来的皇后。
  他这个未来皇后的爹,身份其实是有些尴尬的。
  本身就是个没有继承权的寻常勋贵子弟,女儿的身份多少有些配不上做皇长孙的正妃。
  所以圣上才想着提拔自己一番,也算是抬一抬箜儿的身份。
  可这份提拔也十分有讲究。
  阮家势力虽大,但全都集中在军方,在朝堂上并没有多少话语权。
  所以圣上提拔他,却又不想让他成为权柄在握的重臣,以免未来的后族有文有武,势力太大威胁到大宋的江山。
  杨宪贪墨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