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永历大帝-第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起来吧,从今以后,陈三喜便是匠户长了,李铁打为副,管理所有匠户。李铁打,你夜里随同陈三喜来朕这里一趟,朕将钢弩拿给你去仿制。”朱骏说完,便带着一干官员走了。
只留下两个撞了好运的陈三喜和李铁打二人立在原地不动。
“啊……”陈三喜发出一声杀猪般的惨叫,对李铁打骂道:“你拧俺的大腿做什么?俺可是皇上亲敕的匠户长,你目无尊长是不是?”
李铁打笑道:“陈大哥别生气,我只是想试一试我是不是在做梦呢。”
“哎哟,你做不做梦和拧俺大腿有什么干系?”陈三喜怒道。
“你还不明白吗?你既然吃痛,说明我并没有做梦,好啦,我不和你闹了,皇上既然瞧得起我们,我们可要争些气出来。”
陈三喜点头道:“李老弟说的对,俺这就回屋去准备一下工具,待皇上把样弩交给我们时,我们连夜赶工,争取早一些仿制出来,你是打制弓弩的好手,要想仿制还真得让你来才成,我只能给你打打下手。”
第四章: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太阳渐渐落下了山,天穹漆黑一片。
朱骏顿立河岸,望着肆虐的江水出神,江水的对岸,是灯火通明的缅甸王都阿瓦,翻滚的波涛和巍峨的城墙阻挡了朱骏,也阻挡了南明最后一丝的希望。
曾经的天朝上国,现在不过是城外村落一些乞求苟安的行尸走肉罢了。缅甸王城内的权贵们清楚,大明朝完了,一个新的王朝在北方升起,几十万的满人将统治着数以兆计的奴才。
这是汉人的耻辱,更耻辱的是他们的永历皇帝非但没有抵抗的勇气,还未等清军进入云南,便如惶惶之犬一般逃入了缅甸,在他一脚踏入缅甸国境的那一刻,汉人们已经没有了希望,那个曾经纵横天下,北扫蒙古的大明朝放弃了祖先所创造的一切,放弃了它的子民,再也没有任何翻盘的可能。
一切都要变了,朱骏屹立江岸,望着一波波的江浪扑打着河床。
永历帝已经不是那个逃跑天子了,虽然所有人都未有察觉,可是当他们猛然醒悟时,整个世界都会被颠覆,在穿越后的每一个夜晚,朱骏辗转难眠,终于,他醒悟了过来,既然这个时代选择了他,那么到底该是谁的幸运,又是谁的不幸呢。一个庞大的计划开始浮现在朱骏的脑海,接着整个计划开始不断的细化,不断的延伸。
拼了!朱骏的血液燃烧起来,为了自己,同样也为了身后的九千名流落到缅甸的遗民,更是为了母国数以兆计的子民。
“皇上,夜里冷,还是早些回去歇息吧。”身后传来沐天波苍老的嗓音。
朱骏没有动:“沐爱卿,朕问你,大明还有希望吗?”
沐天波神情黯淡,沉默了半晌道:“老臣说些诛心的话,请皇上莫怪,努尔哈赤可以十三副铠甲、三十人起兵,纵横辽东,进而夺取我大明江山,那么为什么我们汉人不可以?”
“皇上,需知人定胜天、事在人为,不管皇上作出什么决定,我沐家世受皇恩,就算刀山火海,也决不相负。”
沐天波地声音有些激动起来。他发现。自从这次皇上狩猎回来之后完全变了。从前总是唉声叹气。只是顾念着自己地性命。完全没有将大明放在心里。可是眼前地皇上却想着如何摆脱缅人地控制。想着让匠户打制弓弩。甚至还会问自己大明是否还有希望。如果换作从前地话。他所问地恐怕是自己是否还能活命了。
难道是天不灭大明吗?亦或是皇上突然开了窍。再也不把个人地生死放在心上了?
朱骏侧转身子。在夜里。单薄地身影仍然显得从容淡定。他轻轻地叹了口气:“沐爱卿。我们回去吧。”
在朱骏地茅草屋前。早有两个人影搓着手有些焦急地等待着。只听到粗壮地人影道:“李老弟。你说皇上是不是白日趁着兴头和我们随口说了一句。到了夜里便把仿制弓弩地事抛之脑后了。”
瘦小地身影呸了一句:“不要胡说。君无戏言。皇上叫我们来。我们好好地在这里等着便是。”
粗壮身影挠了挠头:“话虽这么说。可是门口地那阉货却说皇上并不在屋内。”
“许是皇上有事,咱们再等等。”瘦小身影瞥了一眼守卫在茅屋前的小太监咽了咽口水,放低声音道:“陈老哥,阉货是随便叫的吗?咱们哥俩私底下说说倒也无妨,你怎能明目张胆的说出来,小心被人割了舌头。”
“哈哈,什么事还要私底下去说,来,说给朕听听。”黑暗中一个人影渐渐显露了身形,朱骏迈着步子,放声笑着走近二人道。
“皇上万岁。”二人慌忙行礼,他们正是白日里的两个匠户陈三喜和李铁打,朱骏让他们夜里来拿钢弩的样品的。
“走吧,随我进屋,朕将来还有借重你们的地方,你们不要这么客套。”朱骏含着笑,随和的向二人招呼。
待进了屋,朱骏随手将一把精致小巧的钢弩交在李铁打的手里,李铁打眯着眼小心的将钢弩捧在手心,手指轻轻的抚摸着钢弩的纹理和缝接,脸色青一阵又红一阵。
钢制的弓板用铁铆钉固定在另一块做成平底“U”形的铁板上,U形铁板紧紧地夹住木臂,并用铁销贯穿铆牢。
弓弦是用多股牛筋与丝线绞合而成,长二尺八,径粗近三分,两端绑扎在两个铁环外。上弦时只要将铁环稍用些力套到弓板两端的圆管上就成,十分方便。
挂上弦后弓宽二尺九,弩臂长二尺,弓弩全重不足十五斤,轻便得很。
弩臂由寸五厚寸八大,干透了的黄楮木做成。整个弓弩臂细致光滑,每个转角全以圆弧过渡。弩臂上平面开有三条三分半宽的箭槽,前下端装了个铁镫用以踩脚拉弦。弩臂上前端和中后部箭槽下从侧边各挖了一个五分大一寸长的方孔,孔内紧紧压入打磨成长方体的吸铁石。弩臂最前端装了薄铁片做成的准星,后部竖立一块中间开槽的厚铁片和可以升降的卡铁片,铁片上方开了个约分大的缺口作为望山。在弩臂后部弯下手把的前方,装有弹力铁制悬刀(扳机),击发十分轻松方便,上方则露出钢制的卡铁。悬刀的弩臂侧边还有个锁,只要拨上锁就扣不动悬刀,安全又实用。两尺四长的弓弦中部,紧夹在一块前面方形与弩臂同宽,后部成弧形并伸出弩臂两旁各一寸作拉手的弦托上。弦托前方也钉了一块极富弹性的压箭薄钢片,可以牢牢地压住装入槽中的箭杆。挂上弦拉开弓后,只要扣动板机钩子就能射出弓弩臂槽中的一到三支钢镞箭,或是可以射出数根三寸长钢钉。钢铁制的机件配合得紧密平整,却又灵活万分,并打磨得光滑油亮。
“皇上,这可是把利器啊,小人做了二十年的弩弓,还从来没有见过如此巧夺天工的手弩,更没有见过这样平滑的材质,好东西啊!”李铁发出一声感叹,哈喇子就要流出来了。
“朕问你,你能不能仿制出来。”朱骏问。
李铁打回答的很干脆:“不能。”他继续补充道:“其他的都好说,唯独这么好的钢材小人就从来没有见过,要仿制出这种弩来,除非能锻造出这么平滑的钢材不可。”
朱骏点了点头,毕竟是现代带来的钢弩,他也并不指望能仿制出一模一样的来,只是这种弩不知道能不能用这个时期的钢来替代,他倒是见识过这个时代提炼出来的钢铁,最好的钢刀也就是张有德腰里插着的那把,硬度基本上只是比寻常的铁器高了那么一点点而已,朱骏可以肯定,如果拿这种钢刀去砍人,恐怕还未将人砍倒,刀刃就要卷了。
用这种劣质的钢去造弩让朱骏心有不甘,他心里想:“就算是大跃进时期土法炼出来的钢恐怕也比这些废钢的硬度要高上许多倍吧。”
“对了,朕倒有了个主意。”朱骏拍了拍手,虽然大跃进时期的所炼出来的钢硬度和弹性都不够那个时代的标准,但是对于几百年前的明末时期来说却是一等一的好钢,单从硬度上来说至少也是这个时代的几倍以上,而且这种炼钢法制作简单,只需要用粘土和砖头建造个小高炉就行了,用这种钢制作武器,至少也比平常的刀剑要好上几倍不止。
“皇上可是有了主意吗?”李铁打小心翼翼的问,手掌不断的摩擦着手心的钢弩。
“炼钢的法子朕倒是有一个,不过暂时还不能说出来,现在我们还在阿瓦城外,等有一天去了缅南再说吧,你先将这把钢弩带回去研究研究它的构造,到时候朕自然会去找你们,至于陈三喜嘛,你暂且先陪着李铁打仿制钢弩,不过制造火枪的手艺也不要落下,将来朕用的上。”朱骏收敛笑容,又想起现在的困境,也不知道缅王会不会同意自己去缅南,如果不同意,就算知道炼钢的法子,也于事无补了。想到这里,心里又惆怅起来。
“小人们绝对不让皇上失望的,您好好瞧着吧。”李铁打将胸脯捶的咚咚作响。
接下来的几天里,朱骏倒老实了很多,每日都召请一些官员到茅屋中闲谈,旁敲侧击的从他们的口中套出一些关于从前那个永历帝的生活习性和举止,省的自己露出马脚。
在阿瓦城,汉人通事周楚白却忙的不亦乐乎,自从收了朱骏的《幽人燕坐图》之后,他倒是真心实意的愿意为朱骏办成迁徙到缅南的事,令他期待的是事成之后的好处,人家毕竟是个皇帝,瘦死的骆驼比马大,随便拔根毛出来也足够他一个为了混口饭吃远奔异国他乡的落第秀才吃上几辈子的了,单见面礼就随手送了一幅价值几千两银子的名画,真为他办成了这事还会没有好处吗?
好在周楚白在阿瓦城混了这么多年,倒是结交了几个缅甸官面上的人物,一番通融之后,便随着他们进宫去见缅王,缅甸是个小国,自然没有天朝上国那样的气派,一些缅王亲信的大臣带个把人进入见见缅王倒不算什么大事,再说缅王也见过周楚白几次,对他的印象倒也颇好,所以王宫的守卫通报之后,检查了周楚白全身并未带任何武器,便放他进去了。
缅王王莽达面上沉着脸,大腹便便的身体半倚在王座上,仔细倾听着汉人通事转述与永历帝的对话,他的脸上时不时展开笑容,哈哈大笑。
“这天朝上国也不过如此,永历这小子入缅时还和本王装蒜,想作出一副高居临下的姿态,想不到还是给满人吓的屁股尿流。”
“大王说的是极,永历那小子当时还不好意思,斥退了左右才和小人说的真心话,看来这逃跑天子果然是名不虚传啊。”周楚白阿谀的笑着拿永历打趣,惹的缅王王莽达又哈哈笑了起来。
“大王您看,是否应允他们的请求,这永历也是个可怜人,听说为了保住性命,马不停蹄的逃窜了数千里地,好不容易到了大王的辖下,似这样的窝囊东西,大王倒不如当他是个屁,直接放了拉倒。”
缅王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这家伙确实是个麻烦,满人前些日子不断的派使者借道安南让本王交出人来,可是那缅北的李定国不是好欺负的,他还有几万的部下,如果本王将人交出去,李定国说不定要找本王的麻烦,大臣们大多数也是认为大明毕竟是正统,奉劝本王不要将他交给满人。既然他还要逃,那么就让他先到缅南去吧,到时候扬帆出海,也省了本王夹在两头不好做人。”
“大王英明。”周楚白奉承一句,他想不到事情办的如此顺利,已经恨不得立即插上翅膀回到朱骏处去报喜领赏了。
“你去告诉永历那小子,本王同意他的请求,但是为了他们的安全,本王会派一个将军带领一队人马随行保护。”
说的倒好听,随行保护不过是随行监视而已,周楚白心里想着。不过他的任务已经完成,管他随行监视还是随行保护都和他无关,唯唯诺诺了几句,又狠狠的拍了缅王几句马屁,便告退了。
第五章:缅南
周楚白又来了,这一次他满面都带着红光,在他的身后则是一个全身藤甲,满脸凶巴巴的缅甸将军。
这一次周楚白带来的是好消息,他将缅王的意思向朱骏转述了一遍,接着对朱骏笑道:“陛下,周某幸不辱命,缅王已经答应了陛下的请求,不过陛下只能去土瓦,那里离海岸只有几里的路程,缅王还说在土瓦城外划出方圆五十里的土地来给陛下暂歇,陛下若想出海可就方便多了。”
(注:土瓦,缅甸南部港市,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查查缅甸地图,位置不错。)
说完,周楚白郑重的将缅王的诏令交在朱骏手里,指了指身后的那名缅甸将军道:“这是阿泰将军,缅甸国顶呱呱的勇将,又懂得汉话,文武双全,是缅王派来随行保护你们的,你们什么时候启程,只要只会他一声,他会派兵沿路保护。”周楚白口里一边说,一边背着阿泰将军朝着朱骏使了个眼色。
不用周楚白提醒朱骏也明白这个阿泰将军是来监视自己的,不经意的点了点头,朝着阿泰将军笑了笑道:“久仰大名,朕若是国中有阿泰将军这样文武双全的勇将,也不至于沦落到此了。”
那阿泰将军听得周楚白和朱骏的吹捧,原本凶巴巴的脸僵硬起来,勉强换上一副笑容用生硬的汉话道:“阿泰见过大明皇帝陛下,请问你们打算什么时候动身,阿泰也好提前调度一下。”
这些天沐天波知道不久有可能要南下,早已将所有的物资都打包好了,只等缅王的一纸诏令,朱骏也恨不得赶快逃出这个牢笼,对着阿泰将军道:“我们下午就动身,阿泰将军若有难处,也可以推迟几日。”
“不难,不难,那阿泰现在就回去准备。”阿泰的汉话十分生硬,见朱骏急着要走,猛然想起缅王给他的嘱咐和对永历帝的评价,心里也不由得鄙视起朱骏来,果然是个逃跑天子,北方的满人还没有影呢,就急不可耐的要逃了。
正午,九千余人的队伍启程了,前队是张有德所率领的两千名持着木棍的龙江右卫,中队则是拥簇着朱骏马车的几百名官员,后队是拉着骡车的普通百姓,因为物资实在太多,朱骏还向阿泰将军借了几头巨象承载货物。整个队伍的连绵十里,押后的是阿泰将军带着的两千名藤甲士兵。
这些藤甲兵是缅王的直属卫队,装备精良,勇武彪悍,他们接到的命令是小心监视这一群汉人,如有异动可不须请旨格杀勿论。
好在整个迁徙的过程十分平静,偶尔有几个蛮横的土司想干上一票,一看到前方戒备森严的龙江右卫和十里之外的两千藤甲兵便打消了念头,这些土司虽然都是部族的管理者,就连缅王的命令都敢抗拒,偶尔也会为了一些山林的归属问题和附近的部族抄家伙干上几仗,但是真正面对官军就怂了,说到底还是不划算,真要强作了这单买卖得不偿失,也就没人打他们的主意了。
到达土瓦时。已是一个月地事。土瓦城地官员做了个样子搞了个迎接。场面不冷不热。算是尽到了礼仪。逃跑天子地名头早已传遍了缅甸各地。坊间还流传了一些伶人编造地各种永历帝四处乱窜地故事。都将永历帝描述地非常不堪。所以也没有多少人愿意过分地关注这支队伍。谁也不愿搭理他们。怕被人知道了让人笑话。
土瓦官员将朱骏安排在城外十里外地一个沿海村落里。因为这里近海。经常遭受海盗地侵洗。现在早已荒废了。村后是一个山谷。村前则是一览无余地平原。一条小溪将整个村子截成了两段。就地势来说。朱骏对这里还算满意。更何况方圆五十里都是自己地领地。要想有一番作为也并不是没有可能。
首先是探索村后地山谷。朱骏原想亲自带人去探查一番。无奈被几百名哭哭啼啼地大臣们死命地拉住。堂堂大明皇帝。如何能够以身犯险呢。要是遇见豺狼虎豹怎么办?或许山谷里还有凶戾地土人呢。他们**茹血。还会用沾满了毒药地武器伤人。不行。绝对不能去。没法活了。你要是去咱们三百人就死给你看。
朱骏无奈。只好让张有德带领一些士兵去探查。两天地功夫。张有德便回来了。山谷只有村后一个进出口。四周都是巍峨地山岭。谷内倒是四季如春。一览平川。足有方圆三十里地面积。
“陛下。这倒是个好去处。若是我们迁入谷中。派人把守谷口。足可以一当十。就算谷外是千军万马。咱们也不怕他。”张有德脸色浮现一抹淡红。谷口简直就是一个天然地防御工事。这个发现让他很兴奋。
“不必了。这个山谷朕自有用处。”朱骏摇头。迁入谷口确实很安全。问题是。一个安全地环境只会让所有人地斗志消磨下去。失去应有地警惕性和攻击性。自秦始皇建长城以来。汉人自以为有高墙雄关保护。不再锐意进取。每每有北方强邻崛起。都是不断地攻破关头。不断地强掳数以万计地人口、粮食而去。进攻才是最好地防守。只有让每一个人生活在危险中才能够激发他们求生地欲望。唤醒他们地斗志。除了这些。对于遗民来说还缺少地是信心。永历帝地狼狈形象再加上异国他乡地苦难。让这些对大明忠心耿耿地遗民不断地在失望中度过。再这样下去。当所有人地信心崩溃地那一刻。朱骏只能当个光杆天子了。
朱骏准备给大家打一针强心剂,让他们知道,大明还有希望,永历仍然是那个授命于天的天子,总有一天,永历仍然会带大家打回去的,荣华富贵会有的,大明将万世长存,上天还是眷顾着我们的,总之,跟着永历混是很有前途的,现在所经受的苦难只是长线投资而已。
只有这样,朱骏才能够将所有人拧成一块拳头,通过信仰与利益的集合所拉拢的人,才是最忠诚的。
“有德,你下去给各户下发朕的口喻,让他们明日清早在谷口聚集,朕要在谷内举行祭祀大典。”朱骏徐徐道。
“祭祀?”张有德摸不清头脑了。
朱骏神秘一笑:“你速去准备,顺便在谷里搭上香案等物。”
“遵命!”张有德觉得不可思议,皇上到底怎么了,到了这个份上拜天有什么用?不过旨意下来了,他只是个军汉,哪有不遵守的道理。
待张有德走后,朱骏斥退了屋内伺候的小太监,小心翼翼的从怀里掏出那瓶还带着体温的水稻种子,自言自语道:“能不能挽回局面,我可全看你了。”
他在赌,赌注是大臣和遗民们最后那一点点的信心,如果这一次成功,他将获得很多东西,不需要开垦荒土就能收割的大把粮食,永历荒唐了几年的人心。这一些,对于朱骏的起步至关重要,没有它们,朱骏必定一事无成。
他只是个农业研究员,甚至连专家都算不上,在机关里,他做的工作大多数是给专家们打打下手,做一些数据的收集。他不懂如何炼出精钢,唯一懂的只是大跃进时期那种粗劣的土窑炼钢法,他更不懂得如何制造各种机器,如何造船,如何改良火枪,他唯一所能倚仗的就是这瓶水稻种子了,如果在缅甸的土壤里能够试种成功,那么他有绝对的信心来改变这段黑暗的历史。
----------------------------
不得不说两句了,自昨天开书以来我一直保证两更六七千字的速度,也会一直保持下去。
关于穿越回古代我是有另外一种看法的,许多人穿越回去之后直接发展工商业,从而挽救了明朝,但是小弟倒是有一些浅见,其实大家看看史书就很容易发现一个问题,任何王朝的更迭都是缺粮引起的,本书所讲的是明朝,就从明朝的灭亡来讲讲吧。
明朝的灭亡很多人认为是满人导致的,小弟认为其实还是缺粮的缘故,先是缺粮,接着是农民造反,接着被镇压,但是还是缺粮,没有饭吃就要饿死,你反不反?于是继续有农民造反,接着又被镇压,明军只管杀反贼,却不会造粮食,最后还是造反,就这样折腾了十几年,终于,被李自成打进了北京,最后满清入关。
所以小弟认为,一个国家不解决第一产业的粮食问题,而去大力发展第二产业,这样只会导致更多的饥荒,更多的人流离失所成为流民。所以小弟就开了个金手指,带了一瓶水稻种子回去。
也许有人会说,发展工业之后,可以用工业产品替代人力,甚至可以使农业获得很大的增收,但是请大家不要忘记,这需要时间积累的,任何东西都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
第六章:信心
曙光初现,微弱的阳光越过远处的青山照射出来,村后的谷口被围的人山人海,许多人兴奋议论起来,自从入缅之后,所有人都在为前途和大明的覆灭而担忧惋惜,还从来没有一次像今天这样热闹过,谷口有几百名提着木棍的士兵把守,几名挥洒着汗水的百户不断的吼着那些蜂拥着要入谷的人群。
“大家都整好队,一个个进去,这成什么样子了?哎,那个娃子,你挤什么,快退回去。”
与兴奋的百姓成鲜明对比的是聚拢在谷口一旁的官员,他们三五成群的聚集在一起相互议论,每个人都是义愤填膺,甚至有的官员已经卷起了袖子,像一只好斗的公鸡一般却找不到发泄的对象。
在士大夫的心目中,皇帝敬天地只是向鬼神表示敬畏而已,不过是一种象征性的活动,根本不具有任何实际的意义。
君子敬鬼神而远之、子不语怪力乱神,这一些先贤的哲理名言早已铭入了他们的骨血,世间根本没有鬼神,这是他们的所达成的共识。
现在倒好了,好端端的一个皇帝,不求奋发图强,不思考如何去夺回应该属于他的一切,却搞些神怪的把戏来愚弄百姓,也难怪这些苦读圣贤之书的官员们生气。
“我观陛下比先皇万历还要荒唐呢。”一个官员小声的嘀咕,许多人点头附和,万历是明朝官员们最痛恨的一个皇帝,不但荒废朝政,而且每日只呆在宫里炼丹求仙,将整个朝堂折腾的乌烟瘴气。
“诸位同僚,国难如此,陛下尚不醒悟,玩弄此等低劣把戏,只可怜大明三百年江山尽入了满贼之手,大明遗臣张孝全身无它物,今日纵是粉身碎骨也要让皇上回心转意。”说话的是南京吏部给事中张孝全,他挑出这个话头,就已经决心要死谏了。
“张事中敢去,王某为什么不敢,今日算我一个。”立即便有人随声附和。
犹如仓库中的火药遇见了明火一般,官员们情群激愤起来,就在这个时候,一个声音打断了所有人的话头:“诸位听我一言。”
官员们惊愕的抬头,来人正是黔国公沐天波,所有人立即闭上了嘴,黔国公不但位高权重,为人也令官员们敬服,隐隐之中,进入缅甸的南明小朝廷都已把黔国公沐天波当作了首领,不为别的,只因为永历帝早已吓得魂飞魄散,哪里还顾得别人,每日只觉得身后隐有清兵来抓他,想当初为了登船逃命,永历帝居然把太后都推下了舢板,所以入缅之后,一切事务都由沐天波操持,事无巨细,都安排的妥妥贴贴。
“此次祭天。关乎我大明运数。谁也不可以有异议。太常寺卿何在?”沐天波精亮地眼眸横扫四周。厉声道。
一名官员从人群中出来:“下官在。国公爷有什么吩咐?”
“你是主管祭祀地官员。还楞在这里做什么。快去尽量准备。”沐天波地语气缓和了一些。
“是。”
正午。
精神奕奕地朱骏姗姗来迟终于出现在谷口。他脸色微微泛着红光。大摇大摆地在八名士兵地护卫下进入了谷内。作为一个现代人。他做梦都没有想到今天会用神棍地方式来拉拢人心。
永历帝的名声已经扫地了,当无数人欢喜的将他推上皇位的开始,就有无数人为他失望。朱骏对此深有感受,如果没有沐天波的拥护,他恐怕真正的变成孤家寡人了,所有人忠诚的是大明,而不是他。
现在他必须确定自己的威信,让所有人都忘记他的过去,给所有人一个重新的认识。让所有人重新聚拢到他的周围。
前方是一方铺着黄凌的香案,烟雾缭绕,地上铺了一层红毯,香烛的气味在空气中慢慢的化开,让远在十几米外的朱骏都能闻到。
朱骏神色庄重的踏入红毯,漫步到香案前拿起案上准备好的三只拈香放在火烛上点燃,小心的用双手将它们供起,朝着天空遥遥三拜之后,朱骏开始念起祷词。
“皇天在上,今大明遭此蒙难………”
朱骏晕乎乎的念了一大堆,围拢在四周的百姓听的云里雾里,别说他们,就连朱骏也不知道自己念的是什么,这些祷词是一名老太监书写的,这老太监整整活了七十一岁,九岁时便入了宫,那个时候正是万历年间,太监们为了巴结万历,都下了苦功夫研究祷词、炼丹之类的东西,没想到时隔这么多年后还能派上用场。
晕乎乎的念了一大堆,朱骏话锋一转,声音变的凄厉起来:“现今我大明遗臣已断了粮草,若上天怜悯,仍眷顾我大明,便拨下粮草若干,让我等度过难关,否则我等君臣九千余人尽皆饿死异乡矣。”
这一句大家听明白了,原来要断粮啦!所有人的面色都苍白起来,这事原本大家都还蒙在鼓里,这时听到朱骏说出,都显得大惊失色,没了粮食就要饿死,拜天有什么用。许多意志不坚的人开始打起了退堂鼓,早知道今日,当初为什么要跟着这个荒唐的皇帝跑到这穷山峻岭来呢。可是现在要后悔已经来不及了,这可怎么办哪。
原来大家都是抱着看热闹的心态来观看祭祀,这时候却也跟着祈祷上天能够恩赐一点粮食来救命了,这时突然听到朱骏咦了一声,大家都紧盯向他,可惜香案那里烟雾缭绕,大家隔的又远,根本就看不清楚发生了什么事。
接着又听到朱骏的声音:“上苍不忍大明覆灭,朕代天下百姓谢过,得此稻种,朕与千万臣民无忧矣。”
大家都伸起脖子,看着朱骏模糊的身影,犹如梦中一般,最后听到朱骏喊:“快来人,将这些稻种就地埋入土中,让人日夜看守,若七天内长出青苗,立即通报。”
“啊呀,还真有老天赐给皇上稻种啊,哎,只可惜皇上不懂耕种,有了稻种也得先犁田、再施些草灰,最后才能播种插秧,岂能将稻种直接埋入土中。”有人摇头叹息。
“你懂什么,这可是上天赐予的稻种,自然与众不同,不过你说的也有些道理,随意将它埋入荒地上就能长出粮食,这还叫稻种吗?”
“是啊,就算能在荒地上耕种,又怎么能七天内长出青苗来?需知这稻米一年一熟,要长出青苗来至少也要一个月的时间。”
在荒地上,几名士兵扛着锄头在地上挖了几十个小坑,最后小心翼翼的从朱骏手中接过稻种,一粒粒的撒入坑中,在朱骏的指挥下填土将小坑埋了。
朱骏略有得意的看着这一切,明末的稻米大部分都是一年一熟,一亩的收成差不多在两百斤左右,比起自己这一年三熟,每亩收成就有近千斤的产量整整相差了五倍,这片谷地方圆有三十多里,如果全部栽种这种新品种水稻的话就算养个六、七万人也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