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时光之心-第18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要塞为后盾,不断展开积极灵活的作战,一边则是北辽大军努力组织大大小小规模不等的攻势,想要侵消部族联军的兵力,迫使联军放弃天蒙城的建设。北辽方面也清楚,单纯的部族联军并不可怕,纵然能够取得一时的战果,但终究还是要迫于环境、气候以及生活习惯的问题,退回到他们的部落所在的地方去的。但要是部族联军成功将天蒙城建设起来,和已经有着相当规模的海港相呼应,那他们可就在这里站稳了脚跟,环境、气候等等的压力,都可以转由这个城市的种种设施来化解。纵然对于部族联军的大部分战士来说,从部落生活一下子跨入城镇生活,需要一个适应学习的过程,但这个过程显然不会是痛苦的。
联军的另一侧,并没有太多的防御力量,但由于飞艇的巡弋,北辽却也无机可乘,这一路虽然偶然会有双方的部队互相试探攻击,但规模和烈度都不大。不过,最近北辽方面由于在另外两路打不开局面,已经开始动这边的脑筋,准备大军绕行这一翼,直插天蒙城后侧,迫使部族联军进行会战,想以他们的兵力优势,来决定这一路作战的胜负。虽然兵力和总体战力来说,部族联军仍然处于劣势,但他们毕竟是一路打到现在,知道如何趋利避害。北辽方面固然是布置了那样的计划,但在计划的执行力上,北辽和东平完全不在一个等级上。同样是一份作战计划,北辽的攻势计划出台到现在一个多月了,部队的调配、后勤准备都没做完,要发动攻势至少是十天半个月之后。部族联军这边呢?在得知了北辽的计划之后,三天内就有了一份以节节后退,在不断的削弱和骚扰中寻找决战战机的计划,不到十天内,军令和详细的作战部署已经传达到每一支部队,中层以上军官的战术研讨会都进行了三四次了,各种物资的调集早就完成了,甚至于要从宜城转运的新一批望远镜,都已经差不多快运到了。不同的效率、不同的态度,毫无疑问会产生截然不同于北辽方面的计划的结果。
叶韬对这些情况的介绍,也就是稍稍听了听而已。
随后,则是由金泽来向大家介绍了新的作战部署。金泽现在仍然是叶韬的亲卫营的营正,做这种参谋军官做的事情未免有些生疏,而他的身份,其实也不太合适。但在场的大家,显然是不会太在乎这个问题的。新的作战方略说起来还是非常简单的,现在叶韬需要的就是部族联军的一个态度而已:如果他们觉得可行,那详细的计划很快就会出台,如果他们觉得有困难,那也不是没有其他方式可以选择。叶韬从来不会强行将任何自己的想法施加到别人身上,硬要别人接受,尤其是这一次,一旦执行新的作战方略,那部族联军就要有付出相当损失的心理准备。
“我想,大家都听明白了吧?”叶韬问道。等金泽说完,部族首领们有些摸不着头脑,他们交头接耳地说了一小会,随后大堂内重新安静了下来。叶韬看着大家,觉得这些部族首领们的反应,实在有些奇怪。
“不知道大帅准备让我们做什么呢?”一个穿着一身云州产的铠甲,威风凛凛的老首领代表着大家先发问了。
“经略府以下,大概是明白我的意思的,毕竟在我辖制下很多年了。在座诸位,恐怕还不了解,云州这边做事情,向来是将困难说在前面,行就行,不行就不行……绝没有口头上信誓旦旦,事后再来追讨责任的事情。我不觉得部族联军要成为这一次作战中的发起者,要聚集强军正面硬撼北辽是一件轻松的事情。所以,我希望听听你们的意见,这样是不是可行。”叶韬笑了笑说,“仅此而已。”
谈玮然凑在叶韬边上提示道:“这个老人叫力央,是部族联军里地位最高的大长老。”
叶韬点了点头,问道:“力央长老,您觉得呢。”
力央站了起来,深深一躬,说:“其实,我是明白大帅的意思的。部族联军和东平大军不同……我们也能感觉得到。要说打仗,本来我们也以为,我们那么多部族勇士,缺的只是好刀剑,好铠甲,现在看来,完全不是这么回事。打仗我们也差得远了。平时,训练多,打仗少,有什么麻烦事,两位将军还是喜欢带着本部人马出去打仗。这个……我们看在眼里的。将军不是看不起我们,而是体恤我们,不希望我们伤亡太重……的确,部族联军凑出几万来,是挺不容易的。不少小部族,凑个三五十士兵出来参加部队,部族里就几乎没有青壮男丁了。但大家还都是来了,能够和北辽作战,彻底歼灭世代大敌,一雪前耻,这是我们生活在老林子里的所有部族共同的心愿,不惜一切代价。大帅,我知道……您也是担心,伤亡太重了,我们人口本来就少,恢复不易……不过,大人您有所不知,如果不是东平大军前来,加上港口那边不断运来粮食药材,部族这边的生活,早就快维持不下去了。北辽对我们予取予夺,我们几乎什么都没有……虽然今年因为战事,各部族都有些战士阵亡,但居然今年,几乎所有部族的人口,都有增长……至少也维持得和以前一样,还一点都不勉强。我们的战士,不是冻死饿死,不是拿着木棒石锤无端送命在辽人手里,不是因为小小的病患得不到医治而死,现在,已经是我们这些人,多少年来最好的生活了……伐辽之战,能以我们为先锋,正是我们的光荣。我们义不容辞。”
力央这么一说,叶韬也明白了过来,要是他再说损失大小的问题,恐怕这些部族首领们就要不乐意了。叶韬也有些恍然,这些部族,和奔狼原上的部族,生活习惯上有着绝大的区别,但他们的骨子里都是朴素浓烈的血液。别人怎么对待他们,他们也会给予同样的回馈。叶韬从来不将这些部族视作蛮人,视作可以随意欺凌、利用的对象,而是将他们当做了合作伙伴,当做了麾下可以计入考量的一种力量,这本身就是一种极大的善意了。
“那好,从明天开始,部族联军除了现在已经编练的部队之外,再集中编练三万人的部队。轻步兵四个营、重步兵两个营、骑兵四个营,就按照这个比例来吧。我会让宜城那边最快速度将装备补齐。”叶韬沉吟了一下,最终做出了决定。
“三万人……”另一个首领跳出来说道,“大帅,这太少了,六七万人,我们还是凑得出来的。”
力央瞪了那人一眼,这位首领唯唯而退,力央觉得有些尴尬,但叶韬倒是不以为意。他和蔼地解释道:“人太多的仗,我可有些打不来呢。放心好了,三万人足够了。”
有了这样的决定,会议自然在非常良好的气氛中结束了。而部族首领们对于叶韬的风采也大为心折。布置部队的征调整编,自然还是各部族首领的事情,叶韬虽然有意无意间提醒了一下力央,等到攻辽之战结束,东平将部族占据的土地同样收归治下,以后还需要讨论,这里到底如何管理,但无论如何,族权高于政权的事情,是绝对不可能发生的。力央有没有完全领会,那就不是叶韬现在最需要担心的事情了。
“来,到衙门后面的院子里去。给你们看点好东西。”等部族首领们纷纷离去,叶韬拉着谈玮然和池雷两人,来到后院,看着一排硕大还没有拆封的木箱子,看着周围一堆卫士严密警戒的态势也知道,应该是叶韬又带来了什么惊天动地的好东西了。
第531章 电波
叶韬对两个穿着标准的工装的技师点了点头,两个技师立刻开始紧张地操作起来。拆开这些这些木箱子,将那些用来吸收冲撞的棉絮、纸条之类的填充物抽出来之后,露出了货物的真容。一共三个箱子里,装着大大小小一共七个铁皮匣子似的东西,以及一堆电线和金属条。技师们熟练地将整套设备安装起来,而叶韬则在边上向谈玮然、池雷进行着讲解。
“这是现在还没有完全定型的无线电报机。其实还没进行过那么远距离的电报收发测试,尤其是中间还相隔着各种不同的地形。我们做的最远距离的测试是从刚铎到溯风城,地图上测算的直线距离是三千三百二十里,但从刚铎到天蒙城的话,恐怕是超过四千里了。从刚铎到溯风城之间,因为没有什么矿藏,干扰也比较小,到了你们这边,就不知道是不是好用了。虽然希望能够正常工作,但其实也只是个测试而已。”叶韬娓娓道来,说起这些技术方面的事情,他表现出来的自信和不容置疑,永远超过他作为北疆经略使的程度。也只有在现在越来越少出现的这种场合,他们这些认识叶韬多年的老期友,才能从心底确认:叶韬从来不曾改变过。
“你是说……我们可以在天蒙直接和刚铎通电报么?这……这太不可思议。”池雷张口结舌地想要确认。
“是的,理论上是可以的。实际么……就要等测试的结果了。”叶韬点头道。
“如果真能和刚铎直接通电报……要是这东西能够再小一点,能够每个营都有一个,那以后打仗的方式都得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了。”谈玮然略一沉吟,就发现了无线电报的意义。
“是啊。”叶韬说:“这现在是东平的最高机密之一。如果你们这里测试成功,回头还会给这边运来四到五台。几个无线电报站之间都可以互相联络。”
无线电通信几乎在有线电报刚刚开始投入应用之后就开始进行研发了,但现在,随着有线电报网络的普及,随着一个个电报站开始深入到东平的越来越细小的行政单位,说电报改变了东平人的生活那是一点都不夸张。东平对地方的统治,也随着电报网络的普及,而越发集中和有效率。现在,碰到有什么麻烦的问题,只要一个电报发到丹阳,很快就能得到朝廷的指示。不管是民政还是军事上,中央对整个国家的控制之强,权威之重,从来不曾有过。而这种好处逐渐凸显之后,现在春南都想要将电报网络普及下去,而不是像现在这样,只在春南的几个大都市里才有电报站。
很多人都不理解,既然已经有了那么强大的有线电报网络,还要无线电报做什么?越是到了这种时候,面对着别人带着尊敬的不解,叶韬和谈玮謦才越发感觉到两人互相交流是多么可贵,他们早就都已经厌倦了扮演先知式的人物了,也一直卓有成效地对这个时代进行着改变。
但是,有一些事情,永远不是能轻易达成的。就比如在无线通信的这个领域,他们看到的是不知道多少年后,电报这种笨重而没效率的东西一定会被取代,一定会有步话机之类的东西产生,在他们应该来不及看到的未来,应该会有更有趣好玩的无线通信手段,或许是他们熟悉的手机?但所有的这一切,都建立在这个时代的人们,要熟练地掌握微波载波传输信号的技术,要能够始终不渝地坚持在电子领域钻研下去……
无线电报机,基本上就是叶韬坚持下的产物,但当试制出第一台测试机型的时候,谈晓培都惊动了,他亲赴刚铎,随后去了叶氏工坊研究院,在那里亲自验证了无线电报机在二十里,一百里,二百里三个距离上先后实现通信。之后,当无线电报的通信距离达到一千里的时候,他就拍板订购了二十五台,为东平各支主力军队配备上。而这一次带到东北边陲的电报机,更是最新的型号。
“不过,现在的电报机,也因为距离太长了,可靠性还是有些下降。所以估计得采取多次反复发送进行校验的方式来保证不至于出现发送错误。尤其是发送比较长的电文,恐怕得一天两天连着进行校验才行,不过,就算是这样,也比我们原来的方式快得多。”
“这是自然……真没想到……以前,所谓的军情瞬息万里都只是想想而已,没想到,现在却居然真的能够做到了。”谈玮然不胜唏嘘道。
“这也是没办法。本来,以作战指挥而言,最多也就需要三四百里的无线电报用于传达军令罢了。但一旦疆域扩张到一定地步,却是完全不同的情势,一台无线电报机,可能是完全掌握一片土地的重要战略资源。东平,现在已经有天蒙城以及涯州两片不接壤的土地了,以后,恐怕还会有更多的这样的地方。没有可靠的通信,实在是很让人不安。至于可靠性的问题,只能等着一代一代地改进吧。”叶韬继续解释道:“现在这种无线电报机,只试制了三台,一台在丹阳,一台正在刚铎安装,还有就是这台了。回头,等再试制几台之后,会想方设法在海上某处设置一个中继通信站,宜城和镇宁关也会安装,然后你们的通信就不必依赖一对一的电报机进行反复校验了。几处的电文一凑合,怎么也知道你们在说什么了。”
叶韬跑去了天蒙城?这对于北辽来说绝不是好消息。多少年来,刺杀叶韬、谈玮謦等人的部署,从来没有中断过,但要成功确是难如登天。而在天蒙城,虽然说起来是距离北辽势力更近的地方,但真正对这一处的战局有所了解的人,都不会做这种无用功。北辽自己把自己推上了和部族不共戴天的局面,也从来没有在部族中遴选培植过什么暗谍。他们自己手里的人和部族这边的人,形象体貌等等相差都太远了,部族的千奇百怪的土话,更是可以让任何暗谍崩溃。现在北辽在距离天蒙城不远的几处隐蔽地点,的确有十来个精干的斥候,身手也都不错,但想要混进都是部族和东平人的天蒙城,绝对是痴心妄想。
叶韬在嘉门镇停留了一天多,之后就前往天蒙城。天蒙城可能是有史以来建设最快,却也最昂贵的城市了。选址之后,只在附近建立了几个大型砖窑,提供城市建设中用于辅助位置的砖石,其他绝大部分材料,都是从宜城装船运过来,然后再从港口一路运过来。考虑到天蒙城作为一个重要的要塞都市,以及运输的便捷,城墙的砖块完全采用师家的工坊最新研究出来,名为“金刚砖”的特殊城墙用砖。这种砖块的密度和一般百姓家里建房用的红砖也差不太多,但坚硬程度只比天然岩石略逊一筹。这种砖的研发成功,可是让师家上下兴奋异常,师家从早年就一直紧紧跟随叶氏工坊的脚步,在各种技师的培养上不遗余力。师家的砖窑是在他们当年和叶家合作,开始参加叶氏工坊的工匠考核的第二年就建立起来的,原本是想乘着叶氏工坊蓬勃发展,尤其是叶氏营建行总是能接到最好的项目,他们想凭着脸熟,好歹跟着发点小财,当一个长年的优秀供应商。一般砖瓦材料,自然不可能值得叶氏营建行不用当地砖窑生产的材料转而用他们的产品,但师家用了三年时间,成为全国最好的琉璃瓦、空心砖、耐火砖、硬质砖、耐腐蚀耐水蚀材料的供应商。刚铎、丹阳的建设,都仰赖师家的砖窑甚多。师家早年还依靠着叶韬提供了琉璃瓦、空心砖的工艺才起步,但逐渐,他们在这方面的技术累积,已经让叶韬都有些瞠目结舌了。师家现在有全国各地的各种泥土、石材的最全面的样本库,有一整套能够将沉重而极大量的砖块运输到全国的物流体系,有大大小小,用于生产各种尺寸的砖瓦材料的砖窑一千七百个……金刚砖,或许只是这种长年积累下,再正常不过的爆发罢了。而在这种材料诞生之后,光是来自东平朝廷的订单,就足够师家忙活上三五年了。正是仰赖于这种硬度和密度都很合适的材料,天蒙城才能在短短几个月的时间里很有些规模。
天蒙城采用的是很特别的方式来建设的,最后会成为一个正八边形的天蒙城,首先建设的位于八个顶点的五层高的炮楼,随后在炮塔之间将一段段城墙建立起来。再之后,才是城市内部的各种设施。做天蒙城的设计方案的是赵大柱。手艺精湛到让人匪夷所思的赵大柱,虽然在城市的美学规划方面,大概是几个师兄弟里最差的,天蒙城是他第一次涉及那么大规模的营建工程,但他的想法却很朴素,也很实用。整个天蒙城建立之后,哪怕一直到最后一个炮塔,都能够形成不断抵抗的态势,不会因为一个城门,一个部分的沦陷而整体沦陷。但在考虑一边作战一边施工的需要的时候,赵大柱只好把那些现在已经成为新建城市的规范的下水道体系,都留在外墙完工之后才进行了。叶韬到来的时候,八个炮塔里完工了六个,而面向北辽一边的城墙和城门则已经先期完工了。一旦遇到北辽攻击,天蒙城恐怕只能作为一个堡垒群而非一个城市来进行全面的防御,但现在来看,北辽恐怕没什么机会了。
第532章 发展
叶韬和赵大柱已经很久没见过面了,在天蒙城能碰上,也算是巧合吧,师兄弟两人在整个工地上巡弋,一边商量着解决一些技术问题。之所以赵大柱要亲赴天蒙城督造,也就是因为在这里碰到的各种问题太多了。叶氏营建行在堡垒式建筑方面不太擅长,在天蒙城上,除了部族青壮、北辽的战俘负担基础的重体力工作之外,负责有技术含量的建造工作的是谈家将山堡的营建队。赵大柱的身份能够压得住这些和谈家多少带着些亲戚、心高气傲的家伙,而赵大柱从最简单的手艺一直到最复杂的炫技型手艺全部能掌握熟练,也能够在碰到任何问题的时候都能给出解答。
“如果顺利的话,不用一年……按照现在的进度,算上冬季不宜施工的冰封期,到明年开春也能够完成大体工程,但是下水道之类的设置,恐怕还得花上至少两年到三年,一步步来了。分区开挖建设,然后最后并轨投入使用,这一套我们可是越来越熟练了。”赵大柱笑着说。
“大概不会那么顺利。”对着师兄,叶韬倒是有些不好意思。
“哦?你要抽调人手?”赵大柱立刻就明白了叶韬的意思,建设城市自然是个和战事、政治外交紧密相关的事情,他哪怕再鲁钝,也明白的。
“对,我要加快战事进程,不准备让北辽再过一个冬天了。”叶韬说道。
赵大柱皱了皱眉头,但随即还是理解地咧开嘴笑着说:“也好的,打仗打太久了毕竟不好,速战速决……暂时来说可能死人会多点,不过,还是合算的吧。”
叶韬说:“是这个道理吧。”
赵大柱点了点头:“没事。这里反正也暂时用不上,你不用考虑太多。前面打起来,你是不会让北辽人有办法打到这里的吧?”
“人家现在也有飞艇了……这还真难说,不过,也要对方能想得到这里才行。”叶韬说:“一旦开战,战线向前推进了,那这里就没太大意义了。如果高森旗掌控战局,恐怕不会在这事情上犯错。”
“你和我说这些可就没用了。”赵大柱摇了摇头说道,“这种事情本来也不是我能掺合的。反正,你记得等天蒙城鼓捣完了,还有什么好玩的事情让我去就是了。”
对于赵大柱这种纯粹的技术上的热情,叶韬从来就是感佩和羡慕的,而这种要求,自然是一口答应下来。
他们师兄弟几个,关海山现在在涯州大兴土木,成为这个时空首屈一指的港关设计督造专家,也是海岸防御、防波抗浪类型设施的资深设计者,有着漫长海岸线的春南,已经不止一次重金请他去给沿海城市设计防波堤了。索庸进入了工部之后,也算得上如鱼得水,几年里大大改善了工部所属工坊的制造和研发能力,本来就有着财力物力上的优势的工部作坊体系,礼聘了不少资深工匠加入其中,改善了工坊的投资、制造和与其他部门合作的方式。现在在官方的营建项目和军械制造项目上,已经重新成为叶氏工坊最强大的竞争对手;索铮现在可是兵部侍郎,也是这个时空唯一一个从来没有亲身上过战场却成为将军的人,在后勤管理上,已经自成体系,蔚然而成大师气象。钱顺虽然不太起眼,一直负责叶氏工坊的内部工作,但叶氏工坊现在可是个很了不得的存在了,本来就没什么野心的钱顺,现在可一点都不缺地位和财富。但只有赵大柱,现在年纪也不小了,也已经成家立业,却仍然痴迷技术。这种执着,让大家都觉得不可思议,但却又同时让大家都在羡慕。一个人,能够不考虑其他太多东西,单纯而执着地活一辈子,那是何等幸福的事情。
叶韬想着,到底把什么项目扔给他呢?而在很短时间里,叶韬就有了决定。
“师兄,要不……我把从刚铎到燕京的整个铁路工程交给你?”叶韬尝试着问了一声。
“咦?”赵大柱奇怪道,“搞这个很好玩吗?”
叶韬笑着说:“不好玩,一点都不好玩……修桥铺路,这向来是最艰苦乏味的活,但是,从刚铎到燕京,中间山岭不少,各种地貌都很齐全,不管是铁路的铺设还是桥梁建造,涵洞钻打,都有了……我想,师兄你把这个工程接下来,然后,一边建造一边整理材料,以后,我们的《铁路营建法式》就交给你来编纂了。”
叶韬不用强调,这样一本教材和专项百科全书式的东西,会让赵大柱名垂青史,赵大柱明白这样的事情到底有什么样的意义。而叶韬这样的解释,让他好生有些踌躇。单纯地说,现在这类营建工作,的确对赵大柱来说,没太大的吸引力了。但这种涉及到全面而广泛的技术铺陈的项目,却又不同了,赵大柱犹豫了一下,还是答应了下来。
而既然已经来到了天蒙城,叶韬索性将原先短暂停留,征求意见后迅速返回的计划作了一定的修改。部族首领们热情异常,如果不多留一阵,大家心里留下什么疙瘩可不好了。于是,叶韬带着卫队一路继续向北,巡视了许多部族。而这时候,叶韬才忽然发现,自己这一次还是来对了。叶韬这么想,自然不是因为在各个部族,受到的奢华招待,有各种野味珍馐,和云州那边的饮食迥异。更多的,还是因为他在这些个部族,看到了一些隐患。
在这个时代,之所以能够在自己熟悉和不熟悉的领域都能够有所建树,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前瞻的视野、理论以及常识。在观察部族生活之后,他发现,要让这些部族能够在将来真正融入到东平,必须得扶持他们一段时间,就如同当时他统领云州的时候,对待奔狼原上的部族那样,引导着他们进行一段时间的发展。现在,这边的部族在军事上已经因为东平的强力介入,有了颇为像样的军械和训练,战力比起以前有了很大的提高,但他们的部族,却仍然停留在比刀耕火种好不到哪里去的生产水平上。渔猎和简单的种植,在这里是极为普遍的谋生手段。现在处于战时,这种文明上的断代并没有太大问题,可一旦战事结束,要是没有妥善的安排,那这些部族面临的可就是灾难了,更别说,将来铁路修建过来之后,大量物质涌入这里,要是部族本身的生产力和文化不够强盛,那几乎就是覆灭的结局。而这些,叶韬不得不考虑清楚。从内心深处来说,叶韬也希望,这些部族能够像当初奔狼原上的那些一样,继续健康蓬勃地发展下去,让东平的样貌显得更多元化一些。可到底部族要怎么发展呢?叶韬需要调研,需要更多时间去了解,然后,才能够最综合地进行思考。
可就在叶韬进行这种工作的时候,北辽方面还是对叶韬的来访做出了反应。他们在嘉门镇以西不到一百里的徐闻镇加派了重兵,然后调入了大约一百艘飞艇,差不多是现在北辽全国能够拼凑出的飞艇队伍的一半了。纵然叶韬自己并不在乎这种明显冲着自己来的布置,但他手底下的人从刘勇金泽开始一直到云州一号的艇长,都齐齐反对叶韬在结束了巡视之后原路返回。虽说他们的空战能力并不弱,但空战这事情,实在是很没得准的。
于是,在天蒙城刚刚架设完成,有着高高的铁质发射塔以及夸张的风力供电机组的无线电报机,向中军营拍发了一条极为无奈的电报:归程有北辽飞艇集结阻截。虽说可以坐船先回宜城,然后从镇宁关方向再回到中军营,但这种事情说起来可着实没有面子。在和戴云、谈玮馨通过电报交换了简短的意见之后,叶韬决定:不走了,他就在天蒙城留下来,协同指挥部族联军和北疆经略府主力东西对进!
戴云和谈玮謦觉得很是不满:叶韬归程受阻,虽然对他们的大进军和攻势调整完全没有影响,但对她们这两个当妻子的心情却还是有影响的。
谈玮馨和戴云两人立刻将半个侍卫营装上了飞艇,一路轻装直飞宜城,然后在宜城换上全套崭新的装备,搭船北上。既然叶韬被阻拦在天蒙城回不来。那好,就将部队给他送过去。当然,半个侍卫营一千来人,那是绝对不够的。特种营得到消息,直接在北辽国土上潜行穿行,朝着天蒙城赶去。而消息传出,还在调集部队的谈玮馨和戴云发现,全国有那么多惟恐天下不乱的大世家们都想要“共襄盛举”,纷纷提供手里最精锐的,却又不影响对辽作战的军力一同北上。谈晓培固然是让将山城派出三千谈家的族兵、大将军卓莽让卓家两位青年子弟带着两千卓家精心训练的精锐骑兵也尽快赶赴宜城,准备搭船出海。师家巴不得有这种和叶韬沾上关系的机会,已经是东平的“政府工程”的最大的建筑材料供应商的他们,财力物力也足以豢养一支一千人上下的族兵了,而除了两百族兵留守老宅,其余八百人全派了出去。由于师家原本就有固定的船队不断输送材料北上,他们的这支小小的部队居然是最先到达的。
各个大家族累计凑出将近两万人的部队,将陆陆续续在一个月内到达天蒙城。随着这些部队的陆续到来,往返宜城和北方那个还没有名字的小港口的船队也骤然多了起来。要知道,这次前往天蒙城,给叶韬撑场面的,可都是原先东平可能是除了血麒军之外,条件和待遇最好的部队。虽然到了东北边陲的飞地上,但既然有海运可以联系上,而且海运运力还是充足的,那可没理由让这些精锐之师过得太朴素了……
对叶韬和东平上下的性子不甚了解的东路军指挥使,要是知道自己一个小小的布置居然给自己惹出偌大的麻烦来,不知道会不会捶胸顿足,懊悔不已。
第533章 一触即发
“欺人太甚!欺人太甚!”北辽东路及黑山道招讨大元帅谢博安在帅帐里来回走着,想要消散一下火气。他已经是短短一年里的第三任东路军、羽林军及编练新军的最高指挥了。第一任志得意满的刚刚上任,立足未稳就被刚才组成的部族联军乘着士气高昂,打了个灰头土脸,坚持了四个月之后实在是受不了和部族联军作战时时刻刻在考验神经的压力,在一次去前线督战的时候找了个时机坠马,然后被送回燕京修养了。第二任指挥是北辽国主的外甥,本以为又带来了大批军队,有着足足十五六万军队,怎么也能将这些部族联军连带着东平的这一支偏师飞速剿灭,他甚至还喊过要活捉谈讳然,和东平媾和的口号,结果呢?打了五个月,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