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侯门纪事-第44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是父亲您有事情。”回身把门关上,当儿子的把话对鲁豫说了一遍。

    鲁豫怒不可遏:“太后她是威胁我?”

    儿子劝不好他,无奈回家。三长公主听说又哭一场:“这可怎么办?我和他上了年纪,有祸事我陪着他,也算是夫妻一场,只是你们和孙子们还小,皇上至孝,马浦丞相只当殿说太后不好,让罚薪俸。这你父亲是要对太后不利,他就不为一家人想想?”

    大儿子又把小儿子也叫回来,小儿子听过也皱眉。当晚鲁豫故意回家迟,但三长公主和孩子们等着他,鲁豫认定太后有鬼,不然为什么怕自己查,说自己在刑部,做的就是这样的事情。一家人不欢而散,鲁豫气的去书房里睡了一夜。

    中秋那天宫宴,三长公主带着孩子们揣着小心而去,太后倒是言笑如以前,浑然忘记似的。三长公主回来就和孩子们商议,再次让鲁豫不要和太后作对,鲁豫听不进去,从此长住书房,有时候烦了,睡在刑部里。

    太后冷眼旁观这对夫妻生分,也盼着鲁豫就此知趣,自己就不用和三长公主见面尴尬,等着有个好的结果。

    结果还没有出来,另一件事情分了太后的心。太上皇受了秋凉,一病不起,太后成天陪伴,小六再次不去探望。

    太上皇是太后一生荣耀的给予者,宝珠也跟着每天进宫,侍奉汤药劝解太后,镇南王夫妻更是不能退后,有时候住在宫里。加寿也贡献小力量,上午半天在太子府上,午饭后回宫。皇帝更是一天三回的过来看望,太医有话,说太上皇有年纪,皇帝怕太后知道悲伤过度,叮嘱太医对太后不要实说。

    然而太上皇自己知道,他时而昏沉,梦见死去的人。时而清醒,就把太后叫到床前。

    伸出锦被的手青筋毕露,带着老年人独有的衰败。保养的好没有老人斑点,但白生生似没有生命,和太后握住,太后取个帕子又拭泪不止。

    “快好了吧,瑞庆和加寿还等着你去看桂花,西山里又寻找到一片野桂林,香得跟天女散花似的,太医说你三五天就好,瑞庆刚才还让驸马准备宝马香车,就等你好起来。加寿的土产又来了,捣鼓好吃的,就等你一个人。”

    太上皇竭力地微笑,眼神儿半散着往帷幔外面看去。这是掌灯时分,烛光透亮把帷幔后面的四个人影子映出。

    由高到低的五个人影子,四个有钗环,一个是发髻。镇宅四宝留宿在这里,一共五个人。有加福在的地方,大家都知道还有一个是小王爷。

    怕打扰太上皇,又隔着帷幔,听不到说话,只见到走动、弯腰和挥动手臂。

    太上皇有些欣慰,那里也有他的女儿在。“还在画呢?”他虚弱地问出来。

    太后带泪着笑:“画呢,给你画福禄寿喜,让你早早的好起来。”一语未落,加寿蹑手蹑脚走过来,太上皇和太后看过去,见到加寿双手拎着一张上好纸笺。

    纸上大金大红。

    红色的寿字,禄字,写的周正,是加寿和香姐儿写的。字迹娟秀有笔力的瑞字,是瑞庆殿下所写。三个字里面是大大小小的金色梅花,梅花五瓣,有五福的含意,是加福的手笔。

    加寿小声地道:“又得了一张。”太上皇和太后一起点头,加寿退出去,交给太监在这个宫里贴起来。而宫墙上面已经贴上好些张。

    孩子们还在写画,瑞庆殿下在画案旁边,写一个笔祈祷一回。加寿学着她,也是慢慢的写,好看的写,为太上皇念上一句“早早的好了吧”,落下一笔。

    香姐儿小三岁,考虑不到这里,只顾着自己写。都说她是禄星下凡,袁夫人早早地教她写禄字,过年亲戚里已经有人来求字,这么点儿大,写得不是大家,也字迹端正。

    她个子小,站在椅子上面。

    小王爷怕加福摔倒,不肯让她踩椅子。加福是趴在椅子上面画,她的梅花五个圈中间几点黄蕊,比福字好写,起劲儿的画着。每画完一个,就有小王爷无声地翘起大拇指,来上一个赞美。

    太上皇和太后都能感受到她们的虔诚,把太上皇的心思悠悠勾动。

    动动手指把太后玉白手指更握紧些,柔声加上中气不足:“你呀,我走了,不要伤心。”

    “不许说这话,说这话对不住镇宅四宝。”太后心中一阵绞痛,故意打断说着笑话。

    太上皇想要呵呵笑着,又觉得气喘无力,等一会儿平息下去,他也和太后说笑:“你的小六怎么没看见?”

    小六,是太后的又一个喜悦,太上皇是枕边人,他最明白。太后嗔怪:“小六哪有你重要。”

    太上皇亮了眼眸,嗓音也高一分:“哦哦,你这是真话?”太后有些明白,用心注视他的神色,慢慢地道:“你是我一生的依靠,你好起来,我才有心思去看小六。你占着我的心,我把他丢到一旁。”

    太上皇侧过面庞和太后对上,他的眼眸没有老人的混浊,清亮的像太后头一回见到。

    他问出的话,也是当年那一句:“你的心里有我几分?”这是当年皇帝临幸太后以后,第二天一早问出来。

    太后娇羞满面回答:“自然是一直有皇上。”皇上含笑:“假话。”有人请他上朝,他就离去。

    以后的一生里,皇上无数次问过太后,太后的回答都是一样,皇上还是那一句“假话”。

    今天太后彻底明白太上皇在计较,她也知道自己心里只有家人,力争上游为的不是天下闻名六宫为主,为的是能早些找到家人,好把自己积攒的银子给他治病。

    这个理由说出来,在旁人眼里或许可笑,却是支撑太后在无数次艰难困苦中活下来的有力原因。

    太后生出无言以对太上皇的心情,她哆嗦着嘴唇回答:“我的心里一直只有你。”

    太上皇眸子更亮,但还是道:“假话。”

    “不!我对天起誓,我没有一个字是虚言。”太后认真起来。

    ------题外话------

    哈哈,大好乖仔要票票。咚咚呛,今天还是。

 第四百五十二章太上皇发威

    枯干的手指把太后的手更紧紧攥住,太后感觉出微微的颤抖。太上皇眸子更明更亮,虚弱地道:“不用起誓,我信你。”他的面上闪过一道似霞光明亮的光芒,一闪而过。

    太后的心让照得哆嗦,下面的话不由自主。

    “那一年,我让方妃欺负,是你教训的她?不在我面前,我也知道。”

    太上皇轻轻地笑:“我教训人怎么会在你面前?”太后跟着轻轻一笑。她当时嫔都不是,也没有嫔妃受训当着谁谁面的固定道理。

    “喏喏,还有那一年,跟我养父家里联宗的大员有了罪名,你打发人告诉我,让我推说不知道,”

    太上皇眯起眼睛:“你本来也就不知道,你在深宫里你知道个什么。”

    “还有那一年……”

    太后越说下去,太上皇的手指越稳定。起初那无力的病弱,和激动而上来的抖动渐渐的消失,留下的是和太后心贴心的肌肤相连。

    太后察觉到,心里没有一处不痛。几十年以来,她从没有认真的对他道谢。谢恩这事情,和以前说过的谢,跟今天的心情相比都浮浅得站不住脚。

    让心情左右,也真的不愿意太上皇离去,她就往下说着。直到加寿又进来。

    病人有句话叫静养,是声气儿弱气息弱禁不住大动静。这宫里本就静得能听到孩子们隔道帷幔的沙沙纸张声,加寿更是轻手轻脚。

    小小声先来上一句,是怕忽然出声太上皇突兀。

    “用晚膳吗?”

    把太后的话打断,太上皇有些遗憾,不过加寿不是大人,再聪明也看不懂这个夫妻倾诉的眉眼儿,不能怪她。

    太后看出来,柔声道:“吃过我陪您好好说,以后啊,一直好好的说。”太上皇笑得满足上来,太子也走进来。

    太子现在还是当学生为主的时候,太上皇不许他荒废功课。太子殿下昨天是下午过来呆到晚上,今天就是晚上过来。

    垂手看看太上皇脸面儿,陪个笑容:“比昨天像是好些。加寿煮的好汤,您今天多用些。”

    加寿自从当家就会煮汤,说起来不过是别人洗好各种食材,她往汤锅里一丢,只这一步,就全算是她煮的。

    太上皇微微地笑,他刚才说多了话,这就有些气力上不来。对着一张张殷切的面容,他说等着喝,加寿出去传晚膳,太子走上前,把他半抱,背后太后给垫好,半倚坐等着。

    不用宫人侍候,镇南王端着小炕桌子进来,瑞庆殿下搭把儿手。在床头放下,太上皇说要吃什么,太后和瑞庆殿下轮流喂他。

    太上皇吃上一口,为这亲情更满意时,见到加寿香姐儿加福萧战就位。

    从他病的当天,镇宅四宝就陪在身边。他吃饭的时候,加寿带着妹妹和战哥儿在旁边盯着。

    病人没胃口,太上皇吃到一半不想再吃,加寿先出声:“再吃一口。”镇南王也笑容上来,心想太后疼这些孩子真是没有白疼。他和太子也随着话就欠身子,请太上皇再用。

    太上皇就又吃下去。接下来是香姐儿:“再来一口。”太上皇再吃。加福:“再来一口,”萧战跟上:“加福说再来一口。”

    “哧,”太上皇把饭喷出一半。镇南王和太子近前一步,用帕子给太上皇拭过,太上皇手指着萧战乐:“你呀,你这个孩子,你祖父是好男儿大英雄,你父亲我听听也不差,独你,你呀,你呀,”

    兴许是吃饭有力气,这段话中间只停下喘息一回,其实也有精神头儿好在顶着。

    话里并没有说明白,但这里人人都明白。镇南王理当娱亲,抓住机会笑道:“民间有个说法外甥随舅父,战哥儿他随我,是跟我学的。”

    太后也乐了,瑞庆殿下抿唇轻笑。

    就着这乐劲头儿,太上皇又吃了几口,就不再用。加寿捧上小唾盂,太子接过,香姐儿送上准备拭嘴的帕子,加福捧着一小茶碗的漱口水,怕她拿不稳会摔,战哥儿手里还有一碗,是个后援。

    反正到最后,一定是加福圆满送上。

    镇南王接过太后手中的饭碗,太后腾出空儿来当个解说。

    “寿星来了。”太子和加寿一笑。

    “禄星来了。”香姐儿笑眯眯。

    “福星和战哥儿来了。”加福和萧战笑出一嘴小白牙。

    太上皇说着好好,漱了口,瑞庆殿下送上热帕子请他净面,宫人进来放下小桌子,在床前稍远的地方,瑞庆殿下等用饭。

    年老的人喜欢热闹,这是太上皇和太后去袁家时曾说过一句,说喜欢看到团圆着用饭,太后为太上皇的病着急,福禄寿瑞又在面前,就让他们在太上皇面前用饭。

    吃的不算早,是等太上皇用过他们才吃。太上皇有吃药钟点儿控制,晚膳就到掌灯以后。

    并饿不着谁,三餐中间都有加餐,孩子们也不着急。

    太上皇心疼太后,让太后按以前时辰用饭,太后已经用过,这会儿可以相陪。

    福禄寿战加上太子和瑞庆殿下夫妻,摆两张桌子。高桌子大椅太上皇看得吃力,视觉上他睡下来低也是一种不尊重,是农家夏天外面院子里吃饭的桌子高度,配小凳子。

    加寿坐着刚刚好,香姐儿坐着刚刚好,加福和萧战站着,憋屈坐的是太子和瑞庆殿下夫妻。

    镇南王每回坐下来都要笑,在他对面的萧战又开始了。

    别人开始用饭,是给自己吃。萧战和加福都是知道的,你一勺,我一勺,是喂给对方。

    一个桌子有四边,镇南王和长公主对坐,萧战和加福对坐,这样方便他们。

    就看到两个小手臂你起我落,你落我起,把个桌子横个干净。太上皇在床上看着笑,镇南王笑得吃一口饭要花三口的功夫。

    “呼呼,”萧战吹汤。

    “呼呼,”加福吹菜。

    镇南王也学着吹一筷子菜,在他们片刻的平息这空当里,送到瑞庆殿下唇边,笑道:“来,不能让他们把光彩全抢走。”

    瑞庆殿下是太上皇心爱的小女儿,太上皇和太后笑出一声来。

    “舅舅,”萧战肃然开口:“你喂的不对。”

    太上皇悄声对太后道:“咱们听听,这喂饭他倒还有讲究。”

    镇南王就让萧战说,萧战边说边示范。一个小调羹里,先放一片菜,再放一点儿饭,再加上一点儿肉汤汁,萧战一本正经:“这样加福才爱吃。”

    加寿和香姐儿撇小嘴:“就他事情多。”冷不防的,太子一筷子菜到加寿嘴边:“先来一个这种的,再来战哥儿那种。”加寿喜欢的吃了,也喂给太子。

    换一个调羹,又喂给香姐儿。挤眉弄眼:“二妹,咱们也有人喂,咱们也有光彩。”

    香姐儿也喂给加寿,又给太子布菜。乍一看上去,两张小桌子热闹非凡,活泼泼的生机无限。

    这场景颇能让病人开心怀,太上皇握住太后的手不再是有气无力下还要挣扎的卖力气,而是包容,把太后的手包在手中。

    很快萧战和加福吃完,不走,一人还占据一边小桌子,眼睛溜溜左瞄右瞅,盯着瑞庆殿下夫妻用饭。

    太上皇忍俊不禁:“你们两个,吃完了不起来?”萧战和加福一起回答:“怕舅舅(姑丈)喂不好。”

    镇南王是萧战的舅舅,瑞庆殿下是加福的姑姑。

    除去称呼不一样的话,别的字都一样。太上皇又生欢喜:“这是两个负责的孩子,教人要教到会。”

    这里没有别人,瑞庆殿下是不会表示害羞,她眉开眼笑夸加福:“福姐儿是向着我呢。”加福用力点小脑袋。

    镇南王凑趣的讨饶:“公主咱们就此结束吧,让他们两个不错眼睛看着,我脸都红了。”

    太后呵呵而笑,太上皇悄声道:“等明天我好些,我也学一学。”太后悄悄地回:“你呀,你不怕脸要红?”太上皇扫一眼自己小女婿:“他脸皮儿太薄,我比他厚。”

    这话放在平时多可笑,但在这里太后没有笑。感动如潮起云涌把她包围,几点水气又上眼眸,太后低低的伤感:“好起来吧,别丢下我。”

    温柔的眸光又把她包围,太上皇柔声道:“好,我撑过这一关去。”

    他是上了年纪,民间说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勾自己去的那种不好,虽然不是真的七十三八十四,但自己想着活的年纪差不多,是时候了,内心里有沮丧和认命。

    答应着太后,自己心里也没有底。多想一会儿,潮水般的疲倦要把他包围。就还去看孩子们用饭,实在热闹,也能驱赶虚弱。

    说说笑笑中他们吃完,洗手去烧夜香去为太上皇祈祷。

    殿室里静下来,太上皇睡下,太后把烛光熄得微弱,静静守着他。

    外面的说话声一句一句进来。

    瑞庆殿下先祝:“愿父皇病体早愈,母后福寿康健。”太上皇微动眼眸。

    第二个是加寿:“愿太上皇早早康复,早早的同太后去赏桂花。”

    太上皇勾起嘴角。

    第三个是香姐儿:“愿太上皇早早的好,我修整的屋子请他和太后先住。”

    太上皇嘴角笑容加深,更用心地听福星今晚说什么。

    加福道:“愿太上皇早早的好,能吃冰。”

    太上皇睁开眼睛寻找着太后,又同她打趣:“你的加福这天气要吃冰,赶紧的去看她。”

    “我不看,你不好,我谁也不看。”太后摇摇头。

    外面笑话加福今夏冰没有吃够的声音里,太上皇吁一口气,像是放下心,微闭眼眸,药力起作用,饭后也思眠,慢慢的睡了过去。

    太后寸步不离,在他沉静呼吸里喃喃低语:“你呀你,没有你,我上哪儿还能见到这些孩子们,你呀你,这计较可不对。”

    太后临睡的时候,皇帝来看过。他一天三看不定时候,问过太上皇晚膳用多少,太后告诉给他有孩子们劝着,皇帝也道:“您没有白疼表弟,如今都大中用。”

    太子是太上皇要他守着早起念书,已经回府。瑞庆殿下夫妻留宿宫中。加寿招待妹妹们和萧战,香姐儿他们还是不回家,皇帝没来由的安心。

    听听太医的话,他忧心。他才上皇帝没两年,太上皇健在,有些事情能分担。

    但听听镇宅四宝继续守着太上皇,皇帝点头,赞许全在心里回宫。

    …。

    第二天一早,宝珠不敢怠慢,把小六交给祖母,和袁夫人赶往宫中。袁训是往衙门去后,间中去请安。婆媳这一去要午后回来,安老太太才能出门。

    她急急忙忙地先到文章侯府,进门就问:“有动静没有?”门人也着急,跟他家要生孩子似的:“没有呐老太太。”

    “哎哟,这是多金贵的孩子,这么晚了不出来。”老太太不停,往掌珠房里去。

    掌珠和玉珠全是腊月里二十几看出有喜,如今这是八月中秋过,这孩子都太足月,还是个没动静。

    如果是寻常的人家,早就急得睡不着。但宫里有太后,请的最好太医看过说孩子挺好,大家只能等着。

    韩世拓今天在家,抓着本道德经在掌珠肚子前面晃动:“多看看,老子是他母亲怀胎几十年生下,是个大才,难道我也要有这样的儿子?”

    “大才小才,赶紧出来我才认他是人才。”老太太恰好接上话。韩世拓请她进来,房里还有这府里的老太太,文章侯夫人等都在,安老太太在担心曾孙的同时,心满意足。

    都是守着掌珠,这是重视她。

    坐上片刻,又赶往常府。不要女眷们送,怕掌珠说生就生,还是盯着的好。文章侯夫人对着背影夸她:“老太太要是没有大福气,那是没道理。看她辛苦的,往这里看过,还有常家。常家看过,回家去还要照看曾孙。”

    二太太三太太一起称是,窗户下面四太太鄙夷的不服,又把人家夸上了,有这功夫,还是说说自家的偏心老太太吧。想当年二太太三太太和自己生孩子,她有这样守过吗?

    四太太还是抹不开脸面大大方方过来,她钻到后窗下面听掌珠动静。

    她以为她藏的巧妙,其实都看到她发髻露出一截,窗下过秋风,还有钗环动,从老太太孙氏到站着在房里看得更清楚的韩世拓都在肚子里骂她,没出息劲儿。

    唯一不骂的,是掌珠的母亲邵氏。

    常家也是一样的着急,常夫人和张氏守着玉珠,老太太进去抱怨:“这是要生什么好的,比生加寿还费功夫。”

    玉珠不急,还在憨笑:“说起来要怪祖母,祖母天天说先生兽头,这兽头想来是难生的。”

    常夫人和张氏笑说有理,老太太板起脸:“你要是能先生兽头,那是你的福气。”

    坐上一会儿没有动静,老太太记挂着小六,匆匆忙忙又赶回家。怕小六哭闹,打扰太上皇养病,小六不送进宫,老太太说哥哥姐姐们都不陪着,要多多的疼他才行。

    心分成几下里用,一下里挂念太上皇,他不好太后就不好过;一下里心疼袁夫人宝珠来来去去;一下里想宫里的孩子们和出远门的执瑜执璞;一下子里是小六;一下子里又是掌珠和玉珠。

    等小六睡着,老太太往袁父面前烧香。念叨着:“我一生拜过许多菩萨,都不如您有灵验呐,只看看福禄寿就知道了。我孙女儿是怎么了还不生,这怀得太久,真让人担心。”

    闭着眼睛说得正上劲儿,外面有人跑进来:“老太太,生了生了。”安老太太更是对着袁父再拜几拜,眉开眼笑出来问道:“生了个什么?”

    和回话的人都一怔,老太太失笑:“这话不对,是谁生了?”

    回话的人是这府里的,老太太就看不出报玉珠还是掌珠的喜。想起来,还是先问谁要生。

    “侯府和常府都来报信,说有动静了。”

    老太太长长的呼一口气,背后是袁父的画像,跟个真人似的,平时总当他无处不在,就又把自己丈夫想到,也应该是无处不在。

    这就对空祷祝:“我呀,我可算对得起你了,三个姑娘这都有了孩子。”

    当天,文章侯府喜得一男,常家喜得一女。老太太乐得合不拢口,偏心又上来。对掌珠说:“你生错顺序,应该先生女孩儿。”见到玉珠就眉开眼笑,也不管常家的人怎么想,老太太没口子的夸:“生得争气,比你大姐好。”

    好在文章侯府是喜欢的,文章侯当天就起草上书,要把爵位给儿子袭,好给孙子请世子。常家那里,玉珠对母亲张氏道:“祖母是怕我难过?”张氏看得清楚:“她是真心话,盼着你和宝珠一样的生。”

    宝珠又添两件事情,往两家来看,又打点东西送,忙得不停。禇大路喜欢了,没事就往玉珠那里跑,这个妹妹可以尽情的看,还可以哄她不哭。

    太上皇的病在十几天后还是没有起色,宫里一天比一天忧愁,这时候喜讯传出。

    “是真的吗?”太上皇喜动颜色,硬朗的自己坐起来。镇南老王躬身在他床前:“是真的,太医看过三回,长公主有喜了。”

    ……

    “皇后怀执怨怼,不敬寡德。侍奉不勤,数违教令。虽诞下太子,不能抚循。命刻苦思过,持善修心!”

    皇后直接晕了过去。半晌后醒来,满腔悲愤问宫人:“这是太上皇的懿旨还是太后的?”

    闻讯而来的太子在殿外停下脚步,心里又是一片冰凉。这个时候还分太上皇和太后,可见母后有多糊涂。

    难道是太上皇的懿旨就可以听从?难道是太后的懿旨就可以不依?

    本来要进去,太子忽然就不想去了。

    他已经听过懿旨,里面并没有实质性的伤害。母后经受不住晕倒,他作为太子快马加鞭的过来,就遇到这当头一棒。

    和懿旨里的怀执怨怼恰好对得上,和懿旨里的命她持善修心也对得上。

    太子轻叹息,母后真的是…。太糊涂了。就要走,身后让人捅一把,加寿不知道何时出现,手里提着她的小食盒,歪着脑袋:“咦,太子哥哥怎么不进去?”

    太子抚摸她的发髻,体贴地道:“你也别进去了吧。”

    加寿摇头:“不行,我再也不能和上次那样拉下来不看娘娘。”太子犹豫不决:“可是母后正在气头上,”加寿闪闪眼睫:“太子哥哥是怕娘娘对我不好是吗?”老侯的教育十分成功,加寿堆出笑容,把加寿吹大牛的洋洋自得拿出来:“放心吧,娘娘骂我,我不会回的。”

    太子的心上又让割一刀,无奈地看着加寿进去。他这一会儿还是不想进去,他知道他的母后气头上是什么模样,太子原地站着。

    里面有行礼声,皇后果然是气喘着:“你,你又来做什么?”空旷殿室大,传音效果更好,太子听得一清二楚。垂下面庞,这不又是“怀执怨怼”,加寿小小的并没有得罪,这还是对太后定亲不满不是。

    太后的教育十分成功,加寿甜甜的嗓音不改,和回太子的话一样:“我来看娘娘,我不来看娘娘,要让别人笑话娘娘和我。我备下汤,太上皇说喝这个汤好起来,今天现煮给娘娘送来。这会儿不想用,我放在这里。”

    皇后没有说话,她是让太上皇的圣旨震惊到。太上皇昨天病愈,今天就下旨意斥责她。怀执怨怼是吗?皇后气得一个字也说不出来。勉强和加寿说上一句,就只能看着她曳曳辞出。

    加寿出来告诉太子:“娘娘好,就是不太喜欢。太子哥哥不进去看看?”太子说不进去,和加寿出来,他往太上皇面前去,太上皇下斥责他母后的懿旨,太子认为有道理,但母后不能出宫,他要代她去太上皇面前请罪。

    加寿出宫回太子府,她还是下午回宫,带上妹妹们和战哥儿多陪太上皇几天。

    太上皇精神比昨天还要好,见到太子满面慈祥。九月里天气秋凉高爽,他和太后坐在窗前看新送来的名品菊花。指一张椅子,乐呵呵:“太子你坐这里。”

    太子放下心,或者他生长在太后宫里,他对太上皇的懿旨没有太大惊恐。只是担心母后面子上又下不来,去看看她,却又听到不入耳的一句话。内心本是难过的,见到太上皇和太后都和气,太子心头一宽,谢过坐下来。

    “不要担心,你母后有些小性子,很不好,我素来看到没有理会。病的时候想了很多,我和太后还能有多少日子?万一我走在先,太后走在先,另一个人就伤心去了,再也不能分一只眼睛守着这宫里平静。我在的时候,给她拧过来。以后你和加寿也省心。”

    太子鼻子一酸,这话正扎中他刚才的难过,泪水潸潸而出。太后倒一碗热茶给他,太子接在手里,觉得这茶碗也好,面前的一对老人都是秋天里的晴阳格外温暖,只有自己的母后那语声像寒冬里的日头,明明是有的,只是她自己包着一层冰霜寒,让人不愿意走近。

    他是来请罪的,却听了一通慈爱的话离去。他走以后,太上皇就对太后兴高采烈,有几分像孩子:“备车,咱们去看瑞庆。”

    到了以后,见加寿也在那里,另有一份儿滋补的汤送来,正在炫耀。小嗓音得瑟的很:“姑姑,一早我让嬷嬷又去问过太医,说加的药材刚好。全是山西给我送来的哟。只舍得给太上皇太后皇上娘娘和姑姑用,战哥儿要讨来看看,我是不给的。”

    太上皇又让“皇上娘娘和姑姑”的话给打动,对太后道:“你许的一门好亲事。”太后知道他的话意,也觉得加寿得瑟一回:“你我只管放心,加寿不管到什么时候,都会对瑞庆好的。”

    两个人进去,太上皇和加寿开玩笑:“你说很好,但是漏下你家里的人。我来问你,你的好东西不给你家曾祖母、祖母和父母亲不成?”

    加寿快快乐乐地回:“给他们送的专有一份儿,我的,只给太上皇太后皇上皇后和姑姑。”

    瑞庆殿下和她玩笑:“太子也不给?”加寿笑眯眯:“我的这份儿就这么多,我分过就没有了。我和太子哥哥要是用,去拿爹爹的。”

    “那你爹真委屈。”太上皇又要笑,又有一句话让引出来:“加寿是认真的,还分过算过分量,这不是虚客套。”

    太后打趣:“你都吃了她许多,还要说虚客套?”

    中午就在这里用饭,加寿挂念太子辞出。第二天上午,又是一道懿旨以太上皇宝印发出。

    “皇后柳氏,华而不实,冷眼观来,本不宜母仪天下,只为太子鸿名,仍居昭阳。须,痛思修心,重正贞静持躬。”

    第三天,又是一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