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侯门纪事-第30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龙氏兄弟在这会儿乐了。

    陈留郡王在见到他后,原本想的痛揍他不翼而飞。郡王再次湿了面庞,仰面吞了声泪,又喝一口风雪下去,冰入咽喉,就让他内心澎湃而出的心情融化,郡王带上泣音:“你怎么不回去呢?”

    “这里很远。”

    只有这句话才能完全表示袁训的喜悦,他的满意,他的受到家人重视,他的纳闷。

    陈留郡王一把抱住他,把他脑袋塞到自己胸前,冰凉的护心铜镜让袁训哆嗦一下,手臂上的盔甲铜片又贴上他的耳朵,这怀抱里没有丝毫的温暖,但袁训微微地笑了,还是问:“姐丈,你怎么来了?”

    声音闷低下去。

    袁训奔得近了,把弓箭一丢,到陈留郡王马上,陈留郡王找到他已下马,袁训抬手抹去陈留郡王面上冰雪,认了认那张有青有白的冻面庞,深吸一口气,放声大笑:“果然是你的姐丈,啊哈!”

    “哈哈,姐丈,你怎么到这里来了?还好你叫住我,不然我给你一箭,你能不能躲过去?你们穿成这样,走在这地界上,我们只能当你们是敌人……”

    雪地里,全是袁训的嗓音。

    这就大家愣住,龙氏兄弟倒在雪地里嘀咕:“真的是小弟?”声音是他的,弓箭也是他的。这种重弓,就是苏赫手下都难有,龙家的人一眼就能认出。

    眉头结冰,面色冻得不是原样,有紫有白有青,活似变了一个人。

    袁训的盔甲上全是雪,头盔上亦然。在雪中埋伏良久,眉目全有雪,就像龙氏兄弟没有被认出,小王爷也没有让认出来,是风雪中呆久的人,面目全是一团模糊。

    袁训跟个孩子似的欢天喜地,如果不是他手中的弓箭,不是他的嗓音,也没有人认得出来是他。

    寂静片刻,雪花重新呼啸飞舞。一个人提着黝黑的弓箭大跑小跑的过来,离得老远就喜极而呼:“姐丈,真的是你吗?”

    “小弟!”陈留郡王怒喝:“不许放箭!”杀气汹涌,郡王最先得知。

    陈留郡王正啼笑皆非,飞雪忽然凝上一凝,危险让北风迅急眨眼就在面前。

    认准他是头儿,龙二龙三龙六不知哪里来的力气,带着后面要绑他们手的人,飞扑上去把萧观压倒。

    龙二龙三龙六受袭,还没有想起这人说的汉话,字正腔圆流利之极。他们拧身子骂着,见面前一个雪脸儿鬼吼,毫不犹豫就是一脚,身子前蹿,一脑袋顶在这爷爷鬼胸前,把萧观当时顶倒,摔在雪地里,又沾一脸的雪。

    他们找了近两个月,内心希望所余无多,都抱定人不在,这又见到,内心震撼不亚于见鬼。见鬼的反应之一,就是原地犯呆。

    小王爷的家将应该是欣喜的,但他们忽然见到,也全呆住。

    “小王爷!”陈留郡王吃惊地道。

    这一嗓子是他的标志,他的面目上全是雪,但听到这话再认不出他是谁,一定和他不熟悉。

    陈留郡王来了精神,拍马喝命:“有敌情!”带人上前时,见雪地里龙二龙三龙六全落到马下,马匹雪中没走远,让人已握住马缰正在挣扎。雪地下面,站出几个披着雪衣看不清面目的人。有人大叫:“爷爷我抓了几个活的,回去大烤人肉吃!”

    这时候,就听到前面龙二龙三龙六大骂起来:“挡住!”

    大骂声中,气势热烈,人受情绪主导,也跟着暖和,热烘烘的一拥而上,累的人走在后面,往前面去搜索。

    梁山王的忠心家将也跟来不少,这就破口大骂:“胡说!你家舅爷才是喊救命的那个!”陈留郡王的人反唇相击。

    有个二愣子冲口而出:“小王爷!”

    夏直高呼:“兄弟们,多用心多长耳朵,听仔细点儿,舅爷是不会喊救命的,别的人可就说不好。”

    “呸!”别人不敢反驳他,夏直却敢。在陈留郡王话音落,对着地上就是一口:“呸!这话真晦气!”舅爷怎么会从雪地里翻出来。

    陈留郡王眸中闪出一丝欣赏之色,但还是语气不定,往后吩咐:“除夏直将军在这里休息,余下的,咱们也去吧,唉,散开些,多听多看多翻地上,别让风声就乱了耳朵。”

    带上他们的人策马前行。

    见陈留郡王说过话后,态度是不明朗,不说答应三兄弟去找,也没说不答应,只眸子久久地对着雪地远处看。这三兄弟全是火爆性子,全忍不下去。不知哪一个当先拍马,吼道:“我们去了!”

    你这是算关心我们,还是瞧不起我们?

    一大盆凉水哗啦啦泼下来,陈留郡王淡淡:“小弟都丢了,你们有什么能耐夸口?”三兄弟全噎住。

    把郡王的话咀嚼着,龙二龙三龙六一挺胸膛:“我们不会丢!”

    因为龙氏兄弟不友爱袁训,陈留郡王对他们从不客气。一个人对着不客气,跟不关心生死也没区别。

    龙二下意识地道:“你太不相信我们……”嘎然止住。和龙三龙六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这算是姐丈对自己兄弟说的最关切的一句话吧?

    陈留郡王这才出声,眸扫远雪,悠悠地道:“小弟没有丢,我知道!但是,这地方再丢了你们,我怎么去见岳父呢?”

    “姐丈,你信不过我们?”龙二大声道:“难道你怕我们还要和小弟打架不成?”龙六说话干脆,道:“他怕我们把小弟见面宰了,你放心吧!”龙三怒目于他:“胡扯什么!你既有这话,你留下,我和二哥去找!”

    天气的恶劣,和差的环境,很容易累到人。这最后一个家将夏直将军也失望而回,龙氏兄弟又再次要求,陈留郡王还是犹豫。

    已经跟出来寻找,龙二龙三龙六早就想出去探路,哪怕是找到袁训的死人……但陈留郡王一直阻止,只让自己的亲信家将前行。

    这种情绪出现在龙氏兄弟心中时,他们还认为自己是恨袁训。这种恨,当时也是恨的。但经过后面的事情,就食言而肥有了转变,在这一回袁训丢失以后,龙氏兄弟们中的几个,都索然无味。

    这是自己食言而肥,违背自己昨天说过的恨死他吗?不是,这是生活不复杂,也不算简单。

    有时候,自己真的不知道是恨那个人,还是不想那个人永远离开。也就造成很多时候与人之间的误会,过段时间又自动解开,又能相处。

    忽然这个人不在,总是怪怪的。

    以前见天儿袁训和他们打架,都打恼上来了,他们不打袁训,袁训学点儿新招式,再就是瞅到他们中的人落了单,也要跟去揍他们。

    死了心的人,在心里想到袁训还是觉得奇怪。

    他的话一出来,龙氏兄弟就算想姑母的家产,还是有人要想着的,但也有一部分人小小死心。

    辅国公是数十年不管儿子的,但不代表他的话在家里不起效果。他只是不管,和郡王们儿子们置上气,看你们能折腾到哪一步去?

    当时觉得姑母和袁训走了,倒是不错,也许让狼叼了吧?但辅国公放出话来,生要见人,死要见尸,如不见尸,袁夫人家产除分给郡王妃的以外,余下的尽数买纸钱化掉,为妹妹和外甥在黄泉下使用。

    这感觉不是在袁训从京中回来,成为太子近臣后才生在龙氏兄弟心中。严格来说,是从袁训母子让中宫接走那一年,龙氏兄弟就有点儿不对劲的心思。

    日子里没有小弟,像是少点儿什么。

    龙三龙六一起道:“正是这样!”

    他面上全是疲倦,眼睛里也红了一大片,陈留郡王不忍心,正要说让休息休息,龙二接过话:“我去吧,我们也前面跑跑去。”

    夏直赶快安慰他:“也许还在前面,我这就回去,再往前走走。”

    希冀如夏夜的流星,一闪而过,浮上来的就只有苦笑。陈留郡王不想叹气,却不由自主的带上轻叹。

    也就是没有舅爷。

    也不用下马了,下马也是身没雪地里,夏直在马上抖抖雪,对着面有希冀的陈留郡王陪个笑脸儿:“对不住,郡王,前面没动静。”

    这要是不下雪,陈留郡王扫一眼过去,再扫第二眼,夏直基本就到了面前。但这是雪地里,等龙氏兄弟话出来好一会儿,夏直才过来。

    手指前面来的人,齐声道:“姐丈,夏直将军回来了!”

    这三个全是彪悍个性,在雪地里也不服输,呼一口长气,看眼前白雾飘动,就觉得自己比雪都精神。

    与他同行的,还有龙家兄弟。龙家兄弟八兄弟出来六个,除去龙大是一定不会来找袁训,余下五个划拳留下两个服侍辅国公,跟出来龙二龙三和龙六。

    辅国公骤然像老了十岁,对着岳父的愁眉,陈留郡王宁可出来找袁训他们。

    这种一般来说,陈留郡王决不考虑。在梁山王都劝他不要寻找,这走失的人也有他的儿子,但陈留郡王营地里呆不安稳。

    一般来说,失散在远路的人,也不会有人前往寻找。找的不好,把自己也能陷进去。

    一般来说,冬天雪封住路,失散的人全会这样办理。没粮没路冒失的行走在风雪中,更是一层危险。

    他坚持这样的想,小弟他们一定是受堵不能行路,艰苦地呆在什么地方,等熬过冬天才能回营。

    他们是不是在回来的路上,遇到雪崩雪风暴,让压在哪处雪地里?这个念头才一出来,陈留郡王就把自己能否定。不会!

    去探路的人是辛苦的,那小弟他们呢?

    过来的急驶的人,就是深一脚浅一身子的在雪中如过河水般过来。

    遇到从高处骤然到低洼地时,马只露出个脑袋在外面,要费点儿功夫才把它自己拔出来,更别提能急行军。

    他们深入腹地,这里的大雪有齐腰深。马一步下去,人虽然坐在马上,雪也掩没大腿,几乎是大半个马身子全在雪地里。

    陈留郡王湿润了眼睛。

    前方,有数匹快马驶回来。

    他只知道的是,从那以后,小弟他们再就没有音讯,一封信一个人也没有回来过。

    还有小王爷还有一堆的太子党们,从他们离开大同以后,就像就此失踪。中间只梁山王接到一封密信,信是由王爷的家将,跟小王爷去大同的其中一个送回。王爷看过信,在帐篷里骂了娘,消息由他的亲兵传出来,但信是什么内容,和梁山王一处行军的陈留郡王也不能得知。

    这满眼的洁白,在诗人眼中的清妙境观,但小弟你在哪里?

    盔甲外冻出冰,马匹也艰难地迈步,袁训这会儿要是出现在面前,陈留郡王会给他一顿狠的。但见不到袁训,陈留郡王的心再次凉掉。

    四面茫茫,触目尽是寒凉。飞鸟野兽几乎不见,就是有几个印迹,也是昨天的让今天大雪盖住,上午的让下午大雪盖住。

    …。

    雪,更加的大,笼罩住千山万水,笼罩住下面明春的生机。这样的天寒地冻里,陈留郡王就没有暖轿的舒服,他带一队人行在雪地中,迤逦往前。

    随着袁夫人陪嫁到袁家的忠婆,见到小爷有了儿子,夫人老了以后有人祭祀的人——这是古人心思,今人丁克不必理会——想夫人一场辛苦算成正果,忠婆就愈发的喜悦上来。

    忠婆不错眼睛照看着他,也是笑得眼睛几乎没有。

    袁怀璞和哥哥不一样,拿个手炉当脚暖,睡下来,小脚蹬着暖融融,喜欢了,咧开小嘴儿自己笑。

    袁怀瑜正在敲打,“当当!”有一声,咧嘴对着祖母笑,再继续“当当当当”,袁夫人笑得见牙不见眼,这孩子多有力气。

    没有炭火,就多放手炉,如袁怀瑜现在就抱着一个在玩耍。做工好的手炉,再烫也烫不到哪里去,但袁夫人还是自己抱在怀里半个时辰,才放心给孙子。

    有孩子在,不用炭火。加上一个孩子,去了火盆重量,抬轿子的人又增加四个,变成八人抬轿,这就轻轻松松。

    两个孩子一个在袁夫人轿子里,一个是忠婆单独坐轿带着。大轿本就宽阔,袁夫人让在半中间里加上一个孩子可坐可卧的地方,形似小木床,但受空间限制,远比木床要窄,只够一个孩子睡的。

    红花的家人跟在后面车里,红花的娘早问过宝珠好几回,几时把女儿出嫁。这当娘的是粗人,想不到宝珠不想在红花的事情上有半点草草,不肯将就,就一拖再拖。

    坐在大轿里看外面的大雪,宝珠喜盈盈。已经和红花说好,去到姐姐府上,就把红花风光嫁出去。

    宝珠却是情愿的,隔壁府中有龙五的一七二七三七…。她就不能给红花大办喜事。不把死人放眼里,却要把还在的人重视。

    看过信,袁夫人请来小贺医生同行,在国公府众人的不情愿中,包括龙四——赵大人却无所谓,这奶奶一天不生,一天别想指望她做事情。庄大人却说好,说龙五收条里有个银庄开在太原,袁将军夫人也一样不闲着——腊月里的一天,袁夫人婆媳离开大同,因有山路,皆是大轿,前往太原。

    郡王妃在最后一次把袁夫人打动:“母亲久在京中,今年得相聚,明年如何还不能知?能相聚时不相聚,明年陪你的寿姐儿去了,又把我们空落下?又有弟妹身孕岂能轻视,到我府中总能让我放心。让我放心,母亲要体谅。”

    娘家才出事情,她要留在这里陪着渡过难关。袁夫人不见得这就喜欢上国公夫人,但很愿意去说句劝解的话,在需要的时候。

    十一月里,世子妃等人还在路上的时候,陈留郡王妃接连打发三拨人来接母亲和宝珠。袁夫人是不愿意走的,她的理由很简单。

    龙五的事情一天没有了断,龙四的头上就悬一天的刀,四奶奶为自己丈夫没有怨言也有怨色,五奶奶又由宝珠话中推敲出她的丈夫有污点,见到全家人都不自在,并不单对四奶奶心怯。她最需要安慰的时候,亲妯娌四奶奶却总怪她,这对妯娌这就生分。

    五奶奶在十一月里起床,来看过宝珠两回,开始料理家事。她总要起来不是吗?和四奶奶本是府中最好的妯娌,这就生出嫌隙。

    孩子对殿下和中宫的重要性,宝珠不能说到今天还不知道,犯不着为一定要满足有些人,去装女英雄。她泰然养胎,并且又提笔给京里的女眷们去了一封信,劝她们明春到来。

    自此宝珠、龙四和庄若宰,一起在等有人来取收条,赵大人也不时来看她。宝珠有孕,太子交待的事情赵大人说不急不急,宝珠也能安然。

    ……

    患难之中固然有人心,但患难过后,还能一直保持不变的,那个更夺目些。

    古语总是让人忘记,但古语一直存在。日久,才见人心。不是惊艳,能识人心。

    在宝珠以后中,不会缺少惊涛骇浪,但能够获得别人的感激和信任的,就是一些平平凡凡的本心,平平淡淡的对待。

    宝珠又得到一个妯娌的由衷感激,她说的是平常的话,做的平常的事。帮亲戚一把,这很正常。没有刻意隐瞒龙五是不是能敌,也没有美化龙五,她只表达自己的本心,龙五是什么样的,又怎么样?宝珠不会改变。

    再惊涛骇浪,但占一生总天数的,还是家居平凡日子。

    王侯也好,布衣也好,惊涛骇浪以后,更多的也是家居平凡日子。

    做出什么让人惊艳的事情呢?

    要说宝珠她做了什么惊涛骇浪的大事情呢?

    “弟妹,只要你一心一意对我,别的人以后怎么看我们娘儿们,我全可以不放心上。”继大奶奶谢氏说过“弟妹你要是长在这里该多好”,五奶奶在今天也是这样的说。

    还是虚弱的,还是进气儿都不想多,却坚实不少。

    五奶奶闭了闭眼眸,任由泪水哗哗的流着,中气却理顺起来。

    宝珠总是看到别人说话的本意,她为什么要这样的问,有些话直接打回,根本不必理会。有些话糊涂一下也就过去,不是别人不懂你的意思。有些话,却要认真的对待。

    宝珠柔和起来:“所以呀,五嫂你要快好起来,五哥能回来,夫妻团聚。五哥要是不能回来,在我心里,和五哥在家时对你不变。”

    “不!”五奶奶慢慢流下泪来。

    宝珠再道:“要是五哥不通敌,又再也回不来,五嫂你打算倒在床上伤心他一辈子,不管孩子们了吗?”

    “不!”五奶奶身子颤抖一下,才吐出话。

    面对五奶奶孩子般信任的目光,像是宝珠说出的话就是她的依靠和希望。宝珠镇静地道:“五嫂,要是五哥通敌你会跟着吗?”

    生活中的选择,无知无刻不摆在面前,有人浑浑噩噩地过,有人却只能清醒。

    宝珠沉吟,如果说实话呢,有些人是不能对着说实话的,对她说实话,她还认为你不对。不说实话呢,龙五的案子一旦查明,五奶奶也不见得认为自己一切好心。

    这火不见得把别人烧焦,却能把自己烧灼。

    “弟妹,我只问一件事情,五爷他真的通了敌吗?”五奶奶所有的精神都在迫切里,不多的光聚在眸中,好似一簇火。

    没几天龙五下葬,宝珠有身子留在家里,见一个丫头走来:“五奶奶请训大奶奶过去。”宝珠过去,见五奶奶瘦得脱了形,宝珠脱口道:“走了一个,你不能再跟着去。”说过后悔,床前坐下,握住五奶奶的手,更是只有一小把,宝珠叹气。

    女眷们本想等着龙五下葬过再走,但宝珠想龙五当得起这些人祭吗?催着她们离开。

    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全都不懂。方明珠笑道:“母亲一看就懂。”宝珠就收起来,放到给加寿带的东西里面,这是会先送往袁家的,又代方明珠写了个封皮,免得别人不知道这是给方姨妈的家信。

    小沈夫人吸口气,她也知道自己有个不遇事都要大惊小怪的毛病,惹过别人不喜欢,这次就忍住,小心看别人表情。

    一张信笺,大圈套着小圈圈,最下面还是一个圈。

    连夫人本想阻止小沈夫人好奇心大作的去看信,闻言也想看看。方明珠倒不怯这个场,打开信送给她们。

    什么是信不是字?

    方明珠羞答答:“字都忘光,这写的是信。”

    女眷们舍不得宝珠,就要分开,不知几年再见,在这里坐着和宝珠说话,打发丫头传话家人收拾行李。见到,小沈夫人狐疑:“褚娘子你还会写字?”

    接下来办土仪礼物,送京里各人的,托她们带去。给寿姐儿的东西,也托她们带回去。又打发人去草场上接回邵氏张氏,看她们有没有信要带给掌珠和玉珠,方明珠走进来,交出一封信给宝珠。

    那府里办丧事,这边也要办送行宴才行。宝珠让请回袁夫人对她说过,袁夫人无话,让宝珠办起来,只是不请那府里的人。

    这是在城里,小贺医生很快过来,说他送到船上去,女眷才满心里不高兴的答应,都是勉强的。

    小沈夫人叫出来:“这是我的话,回京去不许跟我抢。”

    卢夫人恼了:“再说我还杀过人呢。”

    尚夫人也有了一句埋怨,把个脸儿一沉,眉毛一塌,道:“这里住着一堆的人呢,哪里有敌人就犯到我了。”

    这句小沈夫人的口头语,关键时候到了连夫人嘴里。

    小沈夫人反应最强烈:“不行!”死拧着不松口。连夫人颦眉头怪自己的娘家爹娘:“真是的,我好好的,我还杀人呢。”

    很快收住泪,同去告诉各家女眷回京。

    卫氏走上来劝,不许她们哭太久。

    而世子妃,在忧愁母亲的病体流泪同时,又要去安慰宝珠:“他们是不知道你对我们有多好,等我回京去,就帮你分解开。”

    宝珠的委屈,在泪水渲泄中出来,她还要同时安慰世子妃。

 503 Service Temporarily Unavailable

    葛通夫人站起来时,梁山王妃已经出去,带走一帮子人。

    余下来不多的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全是认识的。

    这十几个人,全是离京的太子党那一批人的妻子,有不曾往山西去的,有早回来的。

    她们和葛通夫人一样犹豫又不安。有一个人轻声道:“不过就是安家的老太太,她的诰封和王妃一个在天上,一个在地上,袁小姑娘又还是个孩子,至于王妃亲自出迎吗?”

    葛通夫人淡淡,大家全淡淡,她们自己的心思浮上心头。

    世子妃小沈夫人等人是遇敌,以女眷们的心思来推敲,她们的日子遇敌以后应该不好过,也就让人猜想她们在山西这一行是不好过的,因为有早回来的人在说不是吗?

    但留在京里的人,也是一样的不痛快。

    先说不愿意老远去看丈夫的那批人,她们中间没有一个是不想夫妻相聚的,但跋山涉水,边城苦寒,时遇敌情……让她们望而却步。

    本来犹豫是任何人的正常事情,但她们这一回犹豫得很不痛快。

    离京去的那批人,走的时候还受到皇帝亲自召见,说很多勉励的话,这难得的体面,又夹着公婆们的夸赞,让走的人更加光彩,留下的人就像是不要丈夫那种。

    没过多久,大同城破的消息传到京中。没有去的女眷们你会我、我会你,就差拍手称快,大声疾呼自己们有远见之明。

    还没开心几天,世子妃等人有孕的信入京中,又给她们狠狠一击。

    这种打击完全是别人没有出招,自己心地上主动去承受的,但这一击着实的不小。让没有去山西的女眷们不顾羞愧,都愿意来梁山王府接世子妃等人,要亲眼看看是不是真的全都有了?

    已经有人放出话不服:“山西能是什么好山水的地方?去的人个个都有?这是有意气我们的才是。”

    这是这一拨人坐在这里的心思。

    还有一拨儿是那几个去了山西,又让早吓回来的,她们是一拨儿的后悔心。

    她们中间,也有两个人有了身子,行在路上小日子不来,现请当地医生看过说有,那时候吓得魂飞魄散,又怕坐车颠的不好,又转回袁家已经不能,就地趁船,花上一笔钱进京后,就听到梁山王妃命接回所有女眷的话。

    都后悔肠子发青,都在想何不等待几天,也就能风风光光的是让父母接回来,而不是和世子妃她们生分,自己强回来的。

    这两种回来全是回来,但面上一个有光,另一个逊色许多。

    又她们因为是强回京的,怕世子妃等人回京瞧不上她们,在路上商议好,回京后把大同的凶险加上百倍地告诉家人,也就能表明自己们回京是多么的正确。

    不赶紧的回来,难道死在那里吗?

    但刚进家门还没有来得及说,先由家人告诉她们世子妃就要进京,这几位女眷惴惴不安,担心的守在这里,就算世子妃等人说她们不好,也能即刻得知。

    又有当着自己们的面,世子妃她们也应该不会当面说人的不好才对。

    她们的不安,是这种不安。

    又有边城风水像真的不错,这不是有两位夫人有了身子?家人见到后,欢喜不尽,说她们去得值。

    带着不安、带着不服、带着想看看世子妃等人是怎么说话,这十几位最后出去迎接安老太太和加寿。

    王妃都出去了,又加寿是中宫面前的大红人儿,稍有见地的,哪怕避开到一旁装你来了我才知道,也不能还安坐在房里。

    全都出去,房里瞬间空下来。

    大门上,加寿姑娘这会儿刚进来,梁山王妃正在疼爱她。

    小小的人儿,粉红绣各色缠枝花卉的宫衣,豆绿盘金的小裙子,朝天辫子今天没有扎,是个小小的发髻,虽然还带着婴儿肥,却秀气五官如荷尖初露,倾国倾城之色已出。

    别人家的孩子们是不会在小小的年纪,就往绝色上去收拾。这还是公主的手笔,加寿姑娘进宫,背后总有消不下去的闲言。瑞庆殿下要证明加寿就是好,就给她打扮的好,要把全京里的孩子们全比下去。

    安老太太满面皱纹是个鹤发,古铜色绣团花万字不到头的宫衣,手持沉香拐杖,日子过得顺心——在宫中自然有许多诡谲,但守着她的寿姐儿就是最得意的事情,只要不犯到眼前都可以不在乎。上有中宫和公主在,谁又敢犯到她面前呢?——老太太笑容可掬,一看就是心情舒爽,油然生出出尘之色,就带上一点儿仙风道骨出来。

    她手挽加寿,更把加寿衬得明眸皑齿。

    人都是颜值动物,梁山王妃和连夫人等围住加寿,争着和她说话。

    “快拿钱来,给我们装钱。”梁山王妃一迭连声的叫着管事。加寿姑娘身上,还背着她的大红包儿呢。

    大红包儿是红色有摇钱树,母亲宝珠绣的那一个。用上这两年,洗过,有不仔细看,就看不出的八成旧,但加寿最喜欢这个,出门儿总背着这个。

    大红包儿,又是加寿姑娘的标志。但凡她出门去走亲戚,不背上红包儿亲戚都要怪老太太:“嫌我们给不起钱吗?”老太太就重新让加寿背起来,特别是每个月去一回南安侯府吃酒席,那是一定要背上,好让老侯破费几个。

    京里无人不知请加寿姑娘,她是背着大红包儿来的,梁山王妃昨天往宫里请她,也是早知道的。

    钱,也是早备下来的。

    现从金银铺子里准备的金银锞子,拿来一大包子,真的有把加寿的大红包儿装满那架势。老太太含笑轻推加寿,加寿姑娘端端正正对着梁山王妃行个礼,稚嫩嗓音还带着奶味儿,笑嘻嘻:“只收一百两银子的,过了一百两,就不收了。要是少给些,就更好了。”

    这是袁夫人和袁训宝珠没有离京的时候,就和中宫说过的。

    寿姐儿的大红包儿,每一个不说装满,只装到三分之一,她就背不动。全装满,可以把亲戚们吓得不敢接她还是小事情,看上去活似出宫就讨钱,就定下这句话,每次只收一百两银子的东西,超出来的就是收了,也要退还。

    自然老侯是个例外,中宫和公主是个例外,那就出家人不爱财,多多益善。

    加寿养在中宫身边,中宫不会让她成为不讨喜的小姑娘,凡是讨喜的话,全是加寿姑娘自己说。早就说得熟练,娴熟的行个礼,标准的可以去当模板,摇着脑袋把这话说出来,以往听到的人没有一个不喜欢的。

    梁山王妃也同样喜欢,蹲身抱住加寿,对着她清秀的眉眼儿笑:“我的孩子,看看我们倒有多伶俐,但到了我这里,可没有这句话,今天啊,是我准备多少,你就收多少。”

    回手,管事的送上一个大盘子,里面装的总有一百来个金银锞子,满满当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