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侯门纪事-第1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方明珠迷上余伯南,方姨妈眼尖的把女儿想法打散,是她每每不靠谱的想过以后,还清楚余夫人是瞧不上她的。
余夫人有一阵子,全城的姑娘都不入眼,何况是方表姑娘。
而冯家就不一样,冯家家规刻板,人人一板一眼的,见人的笑容都快从一个模子里刻出来。又以孔孟道理以尊,无故并不刻薄人。冯家的奶奶们见到方姨妈,不管心中怎么鄙视,面上从来不失礼。
方姨妈在相中冯家这件事上,还算是眼明心亮。问题是表姑娘行止惊人,能骇倒无数江河。方姨妈曾在言语中试探过冯家奶奶们,差点儿没把冯奶奶们吓死,这事也就淡下去。
四小爷冯尧伦,从来不是方姨妈碗里的菜,可是知道他相中别人,方姨妈脸上还是有淡淡的酸味儿,僵木着的脸看上去难得出现几分端庄。
安老太太和钱媒婆有滋有味的探讨着:“四少爷是个好孩子,二奶奶也是个好的,但不知什么时候看中了我的宝珠?”
有人来求亲总是件喜事,老太太喜欢得眉眼都舒展开来,俨然不再像个病人。
钱媒婆的嘴倒风车一般,话嗖嗖的出来:“这不是老太太调教的好,大姑娘呀,能独当一面!三姑娘呢,是个女才人!四姑娘呢,又本分又安静,”
她看似个个都夸到,其实已经表明冯家挑不中别人的缘由。自己的孙女儿好与不好,安老太太最有数。她颔首笑着,往下细听。
“您说这城里还能有谁家!老太太您可是侯府的姑奶奶,嫁到这小地方本就是委屈了的,您老抖上一抖,这城还不震几震……”
安老太太忍住笑,嘴里念着菩萨皇天,轻言细语打断钱媒婆:“这话不能说,我们在这城里不算什么。”
“再说那冯家,冯家是什么样的人家,几十年了老太太您有数!他们相媳妇,您府上是头一份儿。这不,二奶奶说观音院里又见上一面,四姑娘好得不能再好,”
安老太太又要笑,这好得不能再好,是什么样的好法子?
“二奶奶一见呀,喜欢得不行,回去就要回冯老太爷定下来,偏生老太爷犯咳喘,”
安老太太点头,她还让人送补品过去,也收到冯家送的药材。
“这不,老太爷才好,二奶奶就赶快回了,老太爷一听就急了,说二奶奶定亲是大事,既是好人,怎么不赶快定下,还要等他。这不,我可就来了。”钱媒婆的一番话,一波三折,总算说完,趴地上就拜:“恭喜老太太,贺喜老太太,您呀,要嫁孙女儿了。”
地上本擦得干净,钱媒婆的金簪子就碰在地上,一声一声的脆响。
“呵呵,”安老太太容光焕发,一下子年青好些。连声让人:“搀起来,我们坐着说话。”梅英从内室中还没有过来,方姨妈已过了去。扶起钱媒婆,就便道:“看你衣服把地蹭脏,我去叫人拿布来擦地。”
钱媒婆低头去看,果然她从外面来,裙边上沾了泥,有零星几点溅在地上。说一声:“有劳,”方姨妈已经出去。
借这个故儿出来,方姨妈叫过小丫头去忙活,自己就不进去了。从安老太太面上的笑容来看,方姨妈以为这事准成,再也坐不住,出院子来见宝珠。
宝珠不在房里,却在厨房,正在廊下支一块干净地方,和红花主仆两人看着一个火盆和茶吊子,给祖母熬参汤。
“我的好姑娘,借一步说话。”方姨妈把宝珠弄走,宝珠不明就里,跟着她到四处无遮挡的小亭子上,北风呼啸穿亭而过,有人走来,不管从哪个方向来,都一眼能看到。
宝珠打了个寒噤,难免抱怨:“您老人家让我来喝风吗?”
“姑娘大喜,我特地来恭喜你。”方姨妈的脸色阴晴不定。来的路上她早就想好,和侯府相比,对冯家的酸味儿可以放下。她怕宝珠不答应,先来通个信,再做做思想工作。
宝珠聪明过人,飞红了面庞,也猜到几分。又好奇又猜测的她只装不知道,顺着方姨妈的话笑问:“姨妈又说疯话,好好地,我喜在哪里?”
方姨妈见她言笑自若,以为她还不知道。再说让宝珠猜,宝珠也真的猜不出来。就凑过来,低声道:“冯家为四少爷来求亲。”
宝珠在这一刻,觉得北风都静止住,她的呼吸也憋住。慢慢的吐气出来,还是屏气凝神模样,轻声问:“真的吗?”
“我亲耳听到……”方姨妈一五一十说完,见宝珠怔怔的,以为她不答应。忙道:“冯家更好,比余家好……”
她自顾自的说下去,宝珠却回过神,陡然惊心。
方姨妈怎么知道余家会来求亲?
冯家求亲,固然让宝珠意外。可方姨妈知道这么多,一样让宝珠吃惊。
佯装无事的宝珠耐心地听着方姨妈的话。
“四少爷人更稳重,余少爷忒的轻浮。冯家奶奶们为人宽厚,余夫人高颧骨,面相就不是好婆婆!冯家人多,亲戚多,以后四少爷上京赶考,在京里现成的地方住。余家呢,聪明太早不是好事儿。姨妈我比你多吃几十年的饭,见过无数中不了的才子。才子中不了,就不叫才子……。”
宝珠静静地,等方姨妈说得口沫纷飞时,才轻声问:“这又与余家有什么相干,姨妈偏提余家?”
“嗨,你还瞒我,我知道你心里想的是余少爷,可你看看我为你等到今天,余家鬼影子也不上门,冯家倒心诚,老太爷一好些,媒人就来了,现就在老太太房里坐着,姑娘不信,自己去瞧瞧,”
宝珠再也听不下去,涨红脸道:“好,我去瞧瞧。”丢下方姨妈一径走回厨房见红花,神色已经不对,气色也匆忙,对红花道:“你看着煮好送去,要问我,就说我也身子不快,房里歪会儿。”
红花答应着又问:“要我跟着吗?”
“不用。”宝珠自回房中,把方姨妈的话想来想去,越想越气。这一对母女真是岂有此理!
------题外话------
有时候是二更,二更的规律,呃,仔也说不上来。亲们晚八点前找不到,就没有了。
第四十四章宽恕
宝珠心烦意乱的,油然对方氏母女满腔怨恨。至于吗?为了自己的私利,把别人的名声不放眼中,一味的钻营,就为了达成自己的小心思!
幸好自己素有防备,不会对方氏母女多说什么。
斜身歪在大红绣瑞草的迎枕上,宝珠把方姨妈的话从前到后的想了又想,还有方明珠在庙中奇怪的言语:“我会帮你的。”
敢情她们母女把自己当成与余伯南有私情的人!
我啐!
宝珠脸通红地坐起来,气不打一处来。忽然,她怪上祖母。为行善,给几个钱,打发她们离开就是;为怜惜,留在家中也须好好教导指点。整天是言行有亏,举止不当,来个外人也会笑话,又给家里人惹得诸多的不痛快。
如大姐姐掌珠和方明珠鸡飞狗跳似的争斗,月月不少;
如三姐姐玉珠的清高,时常在方姨妈嘴里落下话柄;
如自己……险些也让这对不着调母女给算计进去!
余夫人对自己有意也好,余伯南爱慕自己也好,全是别人的事。就像风吹落叶子,蜂蝶来采花,与花何干?
也不是花的错!
……
气上一通后,宝珠到底内心淳厚,怒气平息下来。不用丫头,自己倒了一碗热茶捧在手上,出神慢慢想着,不由得刚才的想法而后悔。
祖母人人说道的刻薄,却教导上从来不敢有失。她是长辈,犯闷也好,心好也好,既留下方氏母女,也是件积福德的事,不应该由方氏母女的德行而背后诽谤与她。
再来,宝珠叹口气,那一对儿无道理的母女,细想想很是可怜。
人生最可悲的事,不是没钱,不是时运此时不济。而是一生糊涂,终世的不明道理。方氏母女无人依靠,无人指点,方明珠年在青春,就要踏入自己的日子里,更是无人告诉她什么可以做,什么又不可以。
没钱,是一时的。
时运不济,总会翻身。
唯有这不明事理,以不好当好,把好当成不好,以致于形成不正确的判断,才是影响一辈子的大事情。
宝珠庆幸自己年方少艾,正当青春,又惜福知福,不敢怠慢。以后诸事当心,可以随意随缘。要知道年青的时候走错的路,以后是纠正不来道路,只能纠正心情。
她的心慢慢静下,更加懊恼的想,不应该可怜人。
有可怜别人的想法,就是把自己放高了一等。看人好似俯视花草,这不是自高自大吗?
生活中将遇到很多人,亦有很多的事。此时可以由方氏怪上祖母,以后还怪到什么人头上?
宝珠把心平静,决定接受眼前事,不再有抱怨。
古代闺中女,对亲事是没有自主权的。能不能举出几个自己找丈夫的,有!比如红拂,比如绣楼抛彩珠,比如父母溺爱家中娇憨……
但大多的人,是由父母作主,再或者说,是由媒婆提亲作主,算是盲婚。
这是古代,就是如此!古代是什么样子,想来不会有人还提出在古代去打破三从四德。晚了,古代已形成,没有时光机器超人的能力,此话免谈吧。
在这样的情形下,宝珠自然不会先把什么余什么冯的先放在心中掂量。但此时求亲的人上了门,宝珠就可以放开了的想上一想。
她也稀罕的,竟然不是余家?反而是冯家。
从长大后移居深闺,就没有见过冯尧伦几年。而冯尧伦为了谨慎,说通俗些有些拘谨。一年两年的见上一面,不过就是问声好,请个安,再就回避开。
嫁给冯尧伦的话,日子将是可以期待的稳妥。冯家这样的人家,就算子弟们想出错,长辈们也不答应。
而余家,让方姨妈一语说中。余夫人是本城闻名的不好相处,自封的天下第一精明人。谁嫁给她家的才子儿子,进门前就先低上一头,进门后等着吧,再低一个头才能过日子。
想到这里,宝珠竟然有莞尔的心情。把雪白的手指在小几上轻弹动,调皮的把余家冯家在心里反复推敲着。
嫁到冯家,好似进了米面缸,日子将是闲适而流水般。有事情,有长辈们顶着;有规矩,小辈们听着。冯四少一看就是个亦步亦趋,不敢走错一步的人。和这样的人过日子,房中固然少乐趣,却必是互尊互重。是真正的“尊重”。
他为人的性格处事已铸成,此生难改。
而余伯南,总似春风里杨花枝子上的第一片花絮,轻扬得洋洋洒洒,会是有趣的,也会是让人不能安心的。
他太聪明太俊俏太伶俐太灵巧,不会此生心系一个人。宝珠是这样看他的,让人无法拿得准。
但嫁个丈夫聪明俊俏伶俐灵巧,不也是每个姑娘们想要的?
宝珠自嘲的笑了,把手中帕子随意一抛,像抛出去自己杂乱的心情。低声对自己道:“不管是谁,只要家世清白,人讲得通道理,别的,是一步一步来的呀。”
不再乱想的她,祖母在病,呆在房中怕人说不好。换件暖些的衣服,就出来往安老太太房中来。
钱媒婆已走,而家里人都打听清楚钱媒婆的来意。见到宝珠来,都笑得别有用意。宝珠很想装没事人,却几回让看得红透面颊,活似胭脂梅。
而安老太太,今天也没有骂人。她微微笑着,像有一件极快活的事出来。说掌珠用心,请医生调医药上想得周到;又说玉珠瘦了,成天看书要保养身子;两个媳妇邵氏张氏也蒙老太太赏个笑脸,说她们侍候上辛苦,弄得邵氏张氏以为今天外面出日头。
大雪天的,见日头难呐。
最后才看的宝珠。
眸光一放到宝珠面上,所有人的眼光“唰”全跟过来。宝珠到底是年青的姑娘,再大的定力也难为情起来,面颊上飞起红晕,头微微的垂了下去。
说也奇怪,安老太太一看向宝珠,神色就飘浮起来。像想到什么旧事,又像在回忆着什么人。房中安静得似无一人,只有老太太缓缓的嗓音:“天冷,我也大好了,无事少出来,房中针指上勤谨些,就算是给我祈福。”
全家的人的心一闪,都同时有一个意思。这是让四姑娘待嫁的意思吗?
第四十五章恭喜
“冯家四爷?”方明珠尖叫。
方姨妈一惊,忙拍抚女儿手背:“噤声!”此时夜已深浓,冬天的深夜寒气逼人,就是房中有火盆,也寒浸浸侵往身上。
方明珠吐舌头,把自己嘴捂住。又小声道:“都睡了。”可不是,才敲过二更,外面打更人的声音都没有,只有风雪敲打着窗户,有轻轻的动静。
可是方姨妈还是不放心,披着起夜的薄袄子下地,走到房门缝内,见外面值夜的小丫头睡得正香,烛光一点在她面颊上留下一个小涡,料是没有听到,这才放下心。
母女并头而卧,在说悄悄话。
方明珠的眸子惊奇得又圆又大:“不是和余家的好?我亲眼看到余公子递花给四姑娘,半点儿不会看错。”
“余家后悔了也不一定。”方姨妈是舒心畅意,笑容由不得的就上来:“我白天去劝过第四的,劝她知足做人,不要贪想。冯家比余家要好的多。”
方姨妈会劝别人,就是不会劝自己。
方明珠拉高被头,以致嗓音有些闷闷:“为什么偏偏是四少爷,而不是别的少爷?”这话让方姨妈一愣,听出什么来,翻个身子不认识的看向女儿:“你说什么!”
“我说,我也曾喜欢过四少爷。”方明珠低声地回话。
方姨妈支着肘,被子里闪着风,就那么僵在原地,脸上似喜似悲:“你,你怎么不早说,”方明珠叹气,她素来没心没肺,再不开心的事也能翻出喜欢的想法,叹气的时候并不多见。她的叹气,就揪住方姨妈的心,见女儿幽幽然:“母亲说余家的眼里没我,我想呀,能和余公子相比的,除了四少爷,还能有谁?”
“你这个孩子,你要是早说,我想尽法子也为你作成了,我以为你喜欢姓余的,迷在里面就出不来。”
“余公子当然好,可冯四少也不错,他们两个人呀,一个是衣着打扮上的俊俏,一个是稳重上的俊俏,仔细地看进去了,让人不能分出高下。”方明珠不无生气:“宝珠有什么好!一个一个的都相中她!”
方姨妈无言的睡下,母女头并着头,都有些忿忿不平。由这些不平就生出来很多的评论。
“宝珠是最假模假样的人,见人就会一脸的笑,笑得像从来没有烦心事,真不招人喜欢。”
见人不一脸的笑,见人就翻脸难道叫好?
“这姑娘心机深呐,我在这家里呆上这些年,竟然没看出来她的手段。一网打进来两个好孩子,这手段高的,”
看不出来的手段,也许人家就没用手段。
“这下子她可以得意,明天准保眼睛在头顶上才能走路,”方明珠噘起小嘴儿,弯出一个漂亮的弧形。
方表姑娘忘记一件事,眼睛长在头顶上走路,得意就忘形,是她的本性。
母女二人尽情推敲宝珠四姑娘,再拿她和冯家做对比。
“冯家的人也不好,也是一脸的假笑,有人说句难听话,生气都不会,更不要说还人家的话,总是很吃亏。”
在方明珠眼里,这个叫很吃亏。
她想错也罢,问题是方姨妈也这样想,她有感慨的点着头。
“有一回我见到冯二奶奶,她摆着一脸的假笑,对我说什么女诫可以看看,我说不认得字,她又说愿意讲给我听!真是恶心人,我自有母亲教,不用她管!”提起来这件旧事,方明珠气愤莫明。
而方姨妈觉出味儿来,霍地扭转面庞:“这是什么时候的事?”
“就是,去年吧。”方明珠心不在蔫,还沉浸在对冯二奶奶的恼怒中。直到母亲在身边怪她:“你怎么这么回她话,不是教你有规矩,有规矩吗!你就不会,学学宝珠姑娘!要是她,就客气的多。”
才让母女贬低得不值一文的宝珠姑娘,此时又成了一个好模样。可见别人嘴里说的好与不好,不见得就是真的好与不好。
方明珠不高兴:“谁要去受她的教!她跟个衣裳架子似的,宝珠也像个衣裳架子,一点儿自己的性子都没有,谁要去当她儿媳妇!”
方姨妈瞠目结舌,但还没有发现自己对女儿的影响是主要原因。她无精打彩睡下来,自语道:“难怪冯家相不中你,你呀!”恨上来,拧了方明珠一把:“关键时候,你怎么就不能学学人家会说着话呢!”
这个会说话,是平时就养成的习惯,关键时候才出来的,才透着假。
这与心地有关,与关键时候无关。
方明珠就哭了:“反正她不会要我,这全城的人都瞧不起我,母亲难道不知道!我不去侍候这样的人!”
方姨妈叹口气,没有办法的睡了。
方明珠愣归愣,有时候也肯关切别人。第二天起来,头天晚上对宝珠诽谤早就不记得,想到喜事理当贺喜,兴冲冲的寻宝珠来恭喜她。
“扎花儿呢?”这是方明珠的头一句话。
宝珠打心里敬而远之,但面上又客客气气,是方明珠所评价的“假笑”,有时候有些人,唯有假笑可以对她。
“是啊,你这会子不忙,”宝珠亦笑回,喊道:“红花倒茶来。”
方明珠接过茶,也不管房里有人,殷勤地就攀谈起来:“你这个颜色是酱紫色的,冯二奶奶可未必喜欢,这扎的花儿又太素净,冯二奶奶衣上扎的,大多比这个要浓艳,”
卫氏在旁边:“咳咳咳,”
方明珠愕然:“奶妈你病了吗?病了赶快看医生吃药,别把四姑娘过上,四姑娘有喜事儿,可不能病。”
卫氏一口气噎在嗓子里,手指着方明珠说不出话。
宝珠正色地道:“这衣服是祖母的,是祖母念佛时穿的,自然是素净的。”她由不得地生气,你这个人,又没道理上来!
方明珠见她面有怒容,知道动了真怒,讪讪的坐不住,就走出来。临出来时,卫氏也不肯送她,宝珠涵养一向是高的,还勉强能说句:“好走。”
方表姑娘走出这院子的门,气鼓鼓地道:“这个人呀,真是没有道理!”人家是来恭喜你的,你倒不知道?
第四十六章通风
宝珠气上一会儿,很快就原谅方明珠。她失于人的指点,倒不是不够聪明。就是自以为太聪明了,才想啥就说啥。
宝珠是善良的,如果善良也是一种错,那从古到今,整个社会所传的理论,将全都是错的!
孩子们也不用再上学,还学个什么劲儿!青年们不用再尊重人,也不用指望别人去尊重你!
那种指望别人对她一派善良,而自己又可以肆意妄为,不给别人善良的人,可笑。
安家上上下下从此多了一点谈资,都盼着钱媒婆再来,指望从她脸上看出老太太的心思。因为在这个家里,老太太独断掌家,很少和别人商议事情。
她宁可和管事的说事情,也不愿意和两个寡居媳妇多说。至于孙女儿们,还太小。而管事的人,是不方便谈论小姐的亲事,老太太在想什么,就无人能早知道。
大家好奇心浓厚,唯一的指望就是钱媒婆的表情。
说亲事这种事,俗话说得好,媒婆可以跑断腿。可钱媒婆一、二、三…。三次以后,再也不上门。
三天之中,钱媒婆一天来上一回。到第四天,忽然绝迹不见踪影,安老太太泰然自若,别人可就沉不住气。
头一个,方姨妈如热锅上的蚂蚁,急的团团转。
她转成陀螺,也没胆子去问老太太。但方姨妈是聪明人,不会被难倒。当下换了衣服,出门往钱媒婆家里来。
钱媒婆当巧在家,见外面有人喊:“钱妈妈在家呢?”隔窗子一看,却是方姨太太,穿一件作客的八成新老姜色大花衣服,涂了点儿脂粉,手上呢,却没有拎着盒子点心。
钱媒婆纳闷,往这里来的人,都是找自己说媒的。方姨太太空着俩爪子,难道是来谈天说地?哦,敢情她把自己有个女儿还没定亲忘记了。
看这个娘当的,家里有个成年女儿,好似炕边摆着炮药。倒一点儿也不上心!
钱媒婆抱怨着,把方姨太太迎进来。两个人大眼瞪小眼,方姨妈想问,又没想到话题好张口;钱媒婆心想看这个人揣着什么而来,就只抽自己的水烟。
一碗茶下去半碗,方姨妈憋不住,试探地问:“这几天,您不往我们府上来,是另外有事?”
“你府上?”钱媒婆慢条斯理的接话,见方姨妈脸上一红,才悠然地道:“有事。”
“什么事!”方姨妈紧紧跟上。
钱媒婆愣住,又忽然笑了:“我说方姨太太,你这么关心我,是想说什么?哪进来你那表情就红了白,白了青的,有话你就说,没话呢,喝完茶你走吧,我可不是你,有白饭吃的大闲人。”
方姨妈涨红脸,低声道:“全让你这眼尖的给看了去,”
“说吧,我这个人嘴紧着呢。”钱媒婆笑眯眯。
方姨妈想媒婆的嘴要是紧,天下可再没有可靠的嘴了。钱媒婆不喜欢闷葫芦,方姨妈也一样不喜欢。当下道:“我就是闲关心一下,我们四姑娘那亲事是怎么回的话?”
钱媒婆一乐:“四姑娘的亲事,是安府回人家的话,不是人家回安府的话。那不是你府上,你府上怎么回话,你还能不知道?”
“你就实说了吧,这亲事是怎么黄的!”方姨妈急了,怒气出来。
“当当当!”钱媒婆把水烟壶敲了敲,再道:“老太太说,论亲事要一个一个的来,大的没说亲,小的可不行。”
“我的娘呀,原来是这句话!”方姨妈用帕子擦擦额头。钱媒婆瞅着她大冬天的居然会冒汗,冷不丁儿的问道:“你是相中姓冯的吧?怕四姑娘心事能成,对不对?你这个人,吃人家的,住人家的,心眼怎么这么坏。”
“不是,”方姨妈有心无力:“我是怕不成。”
“咦,这不是日头打西边出来了?为什么呢?”钱媒婆试探地问她。
方姨妈脸上已经很不好看,失望让她气若游丝,眼神也虚弱了:“好妈妈,你先告诉我,冯家打算等多久?”
“人家就不等!”
“什么!”方姨妈惊得六神无主。
“冯家是打小儿相中的四姑娘,试过老太太几次口风,老太太都不松口。四少爷大了,冯老太爷又一年一年犯病,盼着几个孙子都有亲事他安心,二奶奶找我商议,我说再去问一回,成就成,不成就寻别人家,这不,安家老太太说不行,二奶奶也没辙,我今天才把隔城的赵家说给他家,过几天冯赵两家就要下大定了。”
方姨妈腾地站起来,冲口而出:“不行!”
钱媒婆好笑:“你说不行,有用?”她认为自己猜到内幕,重新拿起水烟壶,慢腾腾地问:“姨太太你的心,只比黑乌鸦强那么一点儿,四姑娘不是你的女儿,没道理你跑来关心这个!”她斜了眼睛:“是四姑娘大了,动了心思?见我不去,托你老来跑这一趟?”
方姨妈一个字也没听见,脑子里就转着亲事不成怎么办……双目茫然的走了出去。钱媒婆也不理她,随她出门。
外面冷风一吹,方姨妈一个激灵清醒过来。头脑第一个想法,就是余家。她深一脚浅一脚的,往学里来。
学里还没有放学,余伯南等人皆在这里。方姨妈在门外吹上半个时辰北风,见余伯南出门。她迎上去,陪个笑脸儿:“余公子,还记得我吗?”
学里离县衙近,余伯南是步行回去。可巧他先打发书童回去,说自己旧书摊上逛逛再回家,就他一个人出来。
方姨妈就同他走到背风的地方,劈面头一句就是:“宝珠四姑娘要定亲了,你知道吗?”
余伯南登时慌了手脚:“和谁家?”
方姨妈装迷糊:“是哪一家我不清楚,不过媒婆来上好几次,我无意听到四姑娘三个字,难道不是为四姑娘来的?”
余伯南到底年青,又心底里只有宝珠一个人。竟然没想到方姨妈好好的找他说这些是为什么,余伯南青了脸,把方姨妈丢下转身就走。
方姨妈倒急了,追上去:“哎,你回去可不要说是我说的。”
“我知道!”
余伯南匆匆的往家里去,一面走一面急头涨脸,想从观音院里回来以后,又催了母亲两回,母亲总说不要急,她会去的。
那这求亲的人,到底是不是母亲找的。要不是,可怎么办……
第四十七章母子对话
余夫人带着丫头,正收拾丈夫和儿子过冬的衣服。见外面有人回:“大爷回来了。”余伯南急急火火的进来。
“说你去逛书摊,这就回来了?”余夫人满面带笑,吩咐自己的丫头:“银卷儿,把煨的暖身汤给大爷拿来。”
银卷儿答应着,从内室中捧出一盏汤水,笑盈盈送到余伯南手边:“大爷请用,奶奶看着熬的,放了好些……。哎哟!”
余伯南伸手来接,却失手打翻茶盏,泼了半盏在银卷儿手上。汤水本热,又特意保暖。烫得小丫头眼泪汪汪的,带着哭嗓音来问:“大爷烫着没有。”
“是你烫着了,倒来问我!你糊涂了不成!”余伯南正没好气,拿银卷儿发作起来。“下去吧,”余夫人斥退银卷儿,拿个帕子给儿子擦拭。
余伯南皱眉缩缩手:“没烫着。”
“你在外面受了谁的气?”余夫人眼尖地看出儿子和平时不一样。余伯南张张嘴,又不知道该怎么说。就苦苦的一笑,接过母亲手中帕子,不住地在衣袖上擦来擦去。
那袖子上什么也没沾着,余伯南还没意识地擦个没完,余夫人就贴着他坐下,笑问:“学里和谁拌了嘴?”
“没有。”
“那是,有人嫉妒你?”
余伯南无言以对,半天道:“谁会嫉妒我?学里比我强的可不少人。”作为一个少年孩子,他肯谦虚已经很难得。可遇上一个盼子成龙的母亲,就大不一样。
“是冯家的少爷?他们自以为书香门第……”余夫人说到这里,就让余伯南打断。余伯南想了想,正色告诉母亲:“我这才子的名声,在冯家眼里什么也不是。冯家兄弟几个,个个不比我文章强,他们家不喜欢招摇。”
余夫人不屑的一笑:“你懂什么叫招摇?要说不招摇,你们还赶什么考中什么举?冯家的孩子们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