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家和月圆[封推]-第24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宇文琰问:“老王爷有什么打算?”
  童英回答道:“老王爷说,官田还得卖一些,但不能全卖了。前提是得保证蓬东、莱县的百姓们有田地种,如今又通了河渠,今年是难得的大丰收,就算要卖,也得等到冬腊月。”
  宇文琰点头,“这事有老王爷做主就成。”
  老王爷年轻时候征战沙场,如今在卫州修建河渠,也干得风风火火,现在的朝堂上谁不说左肩王府的老王爷战能做将军,和平时也能修渠铺路,造福百姓。
  众人正说着,就听青嬷嬷回来了,正张罗着小厮们去马车上搬东西。
  青嬷嬷一进来,脸上就挂着笑,与素妍、宇文琰裣祍行礼,又与白菲等人打了招呼,笑道:“今儿过去一趟……”
  青嬷嬷眉眼一动,素妍便明白她的意思。
  青嬷嬷道:“带回了一箱子的衣服,是给未出世的大公子,还有王爷的靴子、斗篷,也有王妃的衣裳。”
  宇文琰只当是虞氏令人送来的,呵呵笑道:“还有我的?”
  素妍早就听青嬷嬷说过,凌薇住到清心别苑后,鲜少出门,镇日与辛氏在屋子里做些针线活,先是帮素妍肚子里的孩子做了些,从里到外都做了几身,又有孩子的虎头帽。
  辛氏本是待发修行的尼姑,听说二十五年前原是皇城哪家体面人家的嫡房太太,因一直不育,被婆家休弃,又被娘家拒绝收留,只得去了尼姑庵做了待发修行的姑子,这一呆就是二十多年。
  不知怎的,辛婆子就认识了凌薇,许是同是天涯可怜人,二人你帮我,我帮你,就这样相识了。
  凌薇知素妍不会女红,帮着做几身孩子衣服倒也正常,给她做几件衣裳也表感谢,她亦能理解,居然连宇文琰的斗篷和靴子都做上了。
  除非是亲儿子,否则,她着实太难理解凌薇的所为。
  每过两日自有青嬷嬷派人往清心别苑送果蔬、食材。前些日子因天热,不大送肉,只着那边的张七婶每日出门买上一斤,有时是一斤猪肉,有时是一条大鱼,偶尔也买只鸡回去。

  ☆、736 素妍产子

  青嬷嬷笑答:“王爷,好歹是长辈的一片心意。我瞧着针线倒也细密,做得极好。”
  待小厮们抬上一箱子的衣物,众人眼前一亮,孩子的虎头帽、虎头鞋、小枕头,还有孩子的拨浪鼓、百家屁帘子……一应俱全。
  素妍拿了一件捏在手里,凌薇这等针线活,当真让她开了眼界,仔细分辩下,还是能瞧出是两个人的手艺,瞧来,连辛氏也做了不少。
  白菲拿着孩子的虎头帽细瞧着,“大太太、五太太和老太太的针线活是难得一见的好,瞧瞧这个也是极好的呢。”
  宇文琰眼睛一亮,拿着那个银白色底色,又绣有祥云暗纹的斗篷就舍不得放下,“这是给我的?岳母想得真周到,知道天凉了,竟给我做了件斗篷。”
  素妍想点破实情,可又想凌薇托付她,不想让宇文琰看到她的丑陋模样,生怕吓着了宇文琰,打趣道:“你不是想有一件母亲做的衣裳么,现下总算有了。”
  青嬷嬷也一早猜出些许,从一开始她就想不懂,天底怎会有老王妃那样的婆母,闹腾得刚过门的儿媳快没脸做人了,如今她多少也能想明白一些。
  要是凌薇真是宇文琰的亲娘,瞧着凌薇就是个知书识理的,又吃了这么多年的苦头,待素妍也用心。素妍敬重凌薇,找人给她治脸,又遵照凌薇的意思把辛氏接到别苑里享清福。
  看到辛氏第一次吃鱼时的样子,狼吞虎咽,全无风度,让青嬷嬷想到一辈子没吃过红烧鱼的人就想发笑。
  虎头帽做得很是逼真、鲜艳,虎头鞋针脚细密,百家屁帘子更是用各种零碎花布精心拼接而成,据说用百家碎布拼成的屁帘子给孩子用了。孩子顺遂平安,健康,许多百姓在孩子出生前后都会缝上一张这样的屁帘子。冬天的时候给孩子系在腰上,遮住屁股上的严寒。
  九月十八。白菲、童英夫妇等人又去卫州了,眼瞧着又到一年的年关,要将卫州田庄、铺子的收益运送皇城王府,这可整个王府一年的吃用、花销。
  素妍的肚子越发大了,像是突然被吹大似的,青嬷嬷与稳婆等人眼瞧着肚子就一天天大起来,每日越发能吃。但她更喜欢整理她的画作,百花图绘了一年半的时间,如今总算是大功告成。
  原想把张掌柜请到左肩王府来裱画,江舜诚想到宇文琰三日一轮的宫中当值。担心被人说闲话,请了张掌柜去文忠候府,素妍只得令白莺、紫鹊把画作一幅幅按照不同的风格送回文忠候府拼接、装裱。
  素妍的《百花图》春日兰花、桃杏,娇而不媚;夏日榴花、荷莲丽而不俗;秋天的菊花婀娜却不妖娆;冬天的红梅更是傲骨铮铮。
  江家的男人们,整日里聚在清音轩欣赏着素妍的《百花图》。整个花图又分为四组:娇、丽、雅、贵,根据每种花不同的风格再行划分,一时兴性,再题上几首唐代小诗。
  十月十六夜,素妍继续沉浸在书画之中。不是习练,而是赏习白峰居士、附庸山人的墨宝。正瞧得认真,青嬷嬷递来一碗羹汤,“又站了大半个时辰,得走走了,老太太吩咐过,如今得多走,到了临盆的时候才顺遂。”
  正要接过青嬷嬷手里的羹汤,一道热流忽然从下体直窜出来,接着是腹中阵阵的闷疼,素妍惊叫起来:“青嬷嬷……”
  青嬷嬷提起她的裙子一瞧,已向外失声高叫:“快,快叫稳婆,王妃要生了……”
  下一刻,坠痛感铺天盖地,让她坐也坐不住。
  十月的皇城,已经是很冷的气侯了。
  偏此时宇文琰又在宫中当值,用虞氏和青嬷嬷帮素妍算的日子,似乎还有数日才生,谁曾想突然就要生了。
  沈氏原是说十月二十就过来,要住在王府里陪着素妍。
  王府没个长辈,没个知事的女人,虞氏整日都提着心。
  青嬷嬷立马派了田壮实回江家请沈氏过来坐镇。
  虞氏一听,立马乘轿就赶来王府,一起来的还有沈氏。
  素妍痛苦的呻吟声、喊叫声一直持续到第二天清晨,她早已痛得浑身湿了干,干了湿好几回了。
  “娘……娘……”阵痛的短暂间隙,素妍抓住虞氏的手,很重,可虞氏却叫喊不出,她虚弱地叫道:“为什么还不出来,我……我没力气了。”
  青嬷嬷一面为她擦满额的汗,一面温声安慰的手,说道:“没事,没事,生孩子都这样的。”
  虞氏则时不时望着外面,“王爷怎么还不回来?”
  这可是素妍生的头胎,是第一个孩子。
  虞氏在外面听到女儿的痛苦惨叫,一颗心都提到了嗓子眼里,在外面再也呆不下去,索性到内室里盯着,虽然还是瞧见素妍的痛苦,可她心里却是安心得多。
  稳婆甲换着沾了秽物和血水的被褥,用热水擦着她的身子。“王妃这是头胎,难免要慢些,你再用用力,再用力!”
  稳婆乙则附和着道:“王妃的骨盆小了点,生产要慢些。再加把劲,加把劲啊!”
  又一阵剧痛传来,素妍痛叫一声,狠狠咬着锦衾,用力推送着腹中的孩子。
  她感觉自己就要死了。
  但,她不能死,她要是死了,孩子也保不住。
  虞氏喃喃自语,一面宽慰,一面轻声道:“你再使使力,一定会没事的。这两位稳婆,一个是我们府里最好的牛姑姑,原是九公主从宫里带来的,另一位也是皇城最好的稳婆,你会没事的,听她们的话,再使使力……”
  素妍也不知道到底在床上翻滚了多久,只听见虞氏、青嬷嬷、稳婆催她用力的声音中,又有人在催着多点几盏油灯,料着已到晚上了。她的嗓音早已嘶哑。只觉脸上刺刺麻麻,手足也开始麻木无力,甚至可以感觉出。心跳也似越来越慢。
  “娘,我生不出来了……”她无意识地念叨着。慢慢将手垂下。
  虞氏连唤两声“妍儿,妍儿……”
  青嬷嬷惊慌地挑起珠帘,却见花厅里,宇文琰已经回来,整个急得团团转,“快请瑶芳道长,王妃瞧着快撑不住了。”
  宇文琰不待细想。正要进去,却被青嬷嬷一把扯住:“王爷,妇人产房一片血腥,你不要进去。”
  不。他不能见素妍出事。
  未说多话,侧身进了内室。
  牙床上,虞氏一脸忧色地紧握着素妍的手,看着半昏半睡的她,轻声唤道:“妍儿。你不能睡,你得把孩子生下来,这才一天一夜,你得用力,得用力啊……”
  迷糊之际。素妍隐约听见有人在呼唤自己“妍儿”,这声声轻缓而急切的声音,是母亲,是她深爱的夫君。
  虎口处,忽然传来一阵锐痛,那种凝于一点的尖利疼痛,一下子压过了腹中渐渐迟钝的坠痛,逼得她凄厉地大叫一声,人已清醒过来。
  痛到痉挛的手一动,已被拔出了某种锐物,眼前一灿,借着屋子里的光亮,却见瑶芳手里拿着一根极长的银针,生生将她扎得痛醒了。仿佛她若不醒,瑶芳打算再扎几根这么长的银针,直至将她唤醒一般。
  一双温暖而熟悉的手腕扶她坐起,微凉的手掌舒缓而有力地在脊背部游移着,如母亲的温暖,如她夫君的温柔,将一道滚热的气息透过肌肤传递过来,有一种力量,自后背缓缓而入,她顿时又清醒了不少,看着面前的虞氏与瑶芳,她才明白,身后是宇文琰,她正用武者的内息传送力道。
  因久痛和疲乏而冰冷抖动的身体,慢慢又恢复了活力。
  她低低地轻唤,在落到身后那人的怀抱里,唤了声“千一”,热泪翻滚,竟似自己真要死了一般,“你终于回来了!”
  这一刻,她仿佛立时死了,也没什么大事,因为她在死前到底见到了宇文琰。只要有他在,他就觉得安心,觉得有人会护着她,给她一种无形的力量。
  “素妍,不要睡,振作一点。”
  宇文琰的声音很柔和,听来并不着急,更有一种从未有过的关切与叮呤,仿若只是寻常在唤我起床,不许她睡赖床一般。
  瑶芳低声道:“师妹,我检查过了,胎位没问题,你再试一试,一定可以!”她的话语里带着微微的笑意,又有一种要胁似地道:“如果你不用力,我就拿面大锣来敲,让所有人知道,你不肯用力生下他……”
  哪有……这样的。
  素妍有种无地自容的样子,她见过皇后生产的艰难,临到自己,却是另一种痛苦。
  拿面大锣敲,这还不得让所有人知道,不,她不要。
  她打了个寒噤,呢喃道:“我用力,用力生他下来……”
  她是听说过有样催生的法子,居然围着屋子每敲一下,这样可以催动产妇用力,又能吵得产妇无法昏睡。
  剧痛,又一次传来,素妍嘶哑着喉咙大喊着,指甲深深掐入了宇文琰的手掌中,仿佛是要他陪自己一起痛着。
  她原是不想现在生孩子的,可宇文琰竟换了她的药。
  怀上了,自然得生。
  半个时辰后,最后的一阵疼痛似乎连五腑内脏都扯落下来了,但在她的惨叫声中,她听到了众人的欢呼,接着是一声响亮的婴儿哭声。
  “是儿子!是儿子!”宇文琰欣喜地叫着:“妍儿,你生下了一个儿子。”

  ☆、737 赐名

  (ps:来看书的,都请支持一下该文哦!求粉红票!求推荐票!求评帖!o(n_n)o!月初了,请把您手里珍贵的粉红投来吧!谢谢。)
  他,也许是少有亲眼瞧见自己儿子出生的父亲。
  她疲软地睁开眼,模糊地看到宇文琰正欢喜地托着什么,那是孩子的脑袋,那样的小,乌黑的头发湿着粘在头皮上。
  稳婆正在将孩子裹入襁褓,响亮的啼哭,正从襁褓中传出。
  她的第一个孩子,是虞氏和宇文琰亲眼看着出生的。
  沈氏生产嫡长孙,虞氏候在产房外。
  张双双生嫡长世孙,虞氏也候在产房外。
  ……
  这一次,素妍要做母亲了,虞氏却迫不及待,满腹担心地亲自呆在产房里帮忙。
  素妍得意地想着,荒谬地笑着,却很开怀。
  她用尽最后的力气,向稳婆伸出手:“给我看看我的儿子。”
  十月十八日卯时一刻,素妍与宇文琰的第一个孩子在晨曦里出生。
  虞氏见母子平安,也长长舒了一口气,险些跌倒在地上,幸好被身后的白芷搀扶一把。
  宇文琰笑得笑个孩子,奔出产房,对外面高喊:“本王有儿子了!本王终于有儿子了!哈哈!本王有儿子了……”
  琴瑟堂内院的丫头们齐声恭贺。
  宇文琰大声道:“琴瑟堂上下,每人赏二两银子!”
  “谢王爷!”
  虞氏被白芷扶到偏厅小榻上坐下,她今儿也忙了一整天,虽然其间小憩过,可这会儿见素妍平安,浑身似乎都要瘫软下来。
  沈氏进了偏厅,低声道:“琴瑟堂的事。青嬷嬷和田二毛家的都安排妥贴了。”
  虞氏满是疲倦,只想好好地睡一觉。“你把青嬷嬷叫来,好好安排一下。这坐月子可是大事,半分都怠慢不得。”
  此刻。在清心别苑里。
  凌薇正跪在一尊一尺多高的汉白玉观音像前不停地祈祷:“大慈大悲的观音菩萨,保佑王妃母子平安!王妃是好人,你一定要保佑她!”
  入秋后第三天,凌薇接受了黄桑道长的换肤移皮术,就是将臀部上好的肌肤割下来,移到受伤的脸颊上,而脸上原有疤痕的地方。也用精巧的小刀子划去难看的皮肤,为了和原来的一样,又取了臀部的血肉填上,这才将肌肤贴在脸上。又抹了易于愈合的玉颜生肌膏。
  每过三天,便有瑶芳前往清心别苑给她换药。
  如今脸上缠着白布,她更不敢出院门,生怕吓着旁人,就是屋里也难出去一次
  辛氏去王府打听消息去了。昨儿天刚落黑就出了清心别苑的大门,至今也不见回来。
  她不回来,凌薇也不敢睡,一晚上都在祈祷、念经,只盼素妍母子得以平安。
  正念叨着。只见辛氏领着一个丫头回来了,喘着粗气,“妹子可以放心了。”
  “生了么?是郡主还是王子?”
  辛氏抱了水喝,“我们过去了,青嬷嬷将我们安置在无忧阁里,卯时一刻就听到一声孩子的哭声,丫头去打听,说生了个大胖小子。江家那边,老太太、大太太都来了……”
  凌薇只觉自己对不住宇文琰,也对不住素妍,双手合十,念了声“阿弥陀佛”。
  辛氏又道:“听府里的婆子讲,那个恶妇要到皇城过年节。”
  凌薇一阵愕然,想到叶老王妃立时面露仇恨,“她来做什么?”
  辛氏道:“谁知道呢。听说王爷下了禁口令,不许众人告诉王妃,怕惹她烦心。你想想看,那恶妇和她生的两个女儿,一个吵着逼王爷给添妆,一个变着方儿的骗了稀罕宝贝去,这一回还指不定又想出什么法子呢。我还听说,叶家三房的嫡女,叫叶海月的那个,年初秀女落选,至今都住在皇城的紫霞郡主府呢。”
  凌薇露出一脸凶相,“老王爷呢?他可来王府?”
  辛氏道:“听说老王爷所有心思都用在卫州建河渠、造大路的事上。”
  凌薇对着观音像磕了头,与辛氏折入偏厅,两人像说好的,在小榻前坐下,榻上摆了张小案,案上有备好的茶点。“她定不会安好心。叶海月至今没嫁,只怕打上阿琰的主意了。”
  辛氏微微点头,“你可得有个主意,如今王爷、王妃鹣鲽情深,可再也经不得旁人算计了。不说旁的,就说恶妇去岁闹的那些事,哪有当婆母的领着小厮去搜新媳妇的屋子……”
  “不是她亲生的,她哪会有半分好心。巴不得看阿琰痛苦,他们小夫妻过不好日子才痛快。她是什么性子,我还不知。这二十多年,我早看明白了,她就是见不得别人比她好。”
  老王妃在凌薇的眼里就是一个变态,是一个恶妇。长得比老王妃美貌、年轻,她要算计;别人嫁得比她好,也要算计;就是看到旁人比她和老王爷恩爱,她更会算计……
  辛氏轻声道:“你虽什么也没说,瞧青嬷嬷的意思,已然猜到些什么。”
  猜到才好呢,早晚有一天,她要当着老王爷的面把真相说出来。
  叶飘飘当年是如何害她的,她全都会说出来。
  辛氏欠了欠身,笑道:“恭喜妹妹如今做祖母了,虽没瞧着孩子,光听着声音也是极好的。王爷乐得满院子的喊‘我有儿子了’。”
  曾经,老王爷在回王府后,抱过宇文琰,也说过类似的话。
  叶飘飘需要儿子,那时候先帝在世,正逼着老王爷娶侧妃、纳姬妾,说堂堂亲王没儿子承袭爵位不成。
  凌薇立时问道:“我给孩子做的衣衫可合适,生怕搹了孩子的肌肤特意把布头、线头都留在外面的。我记得那时候在德州家里,嫂嫂也是这样给侄儿们做衣衫的……”
  辛氏伸手,安慰似地道:“你别多想了,看来早年你给王爷做的衣衫,如今都派上用场了。每过一年就寻几件出来洗洗晒晒,正好给了你孙子穿。”
  儿子!孙子!
  直到现在,恐怕宇文琰都不知道他的生母其实另有其人。
  她早前容貌尽毁。羞于见他,生怕吓着了宇文琰。
  二十多年前。她与他亲近的几次记忆犹新,在他五岁那年从王府的狗洞里爬进去看他,还没走近,宇文琰就吓得尖叫起来,自那以后,她又试地几回,可宇文琰一见到她的影子就吓得大叫。她只能远远地看着。
  他成亲!
  她躲在王府的僻静处,扮成婆子看他骑在高头大马上,迎接新娘,步入花堂。
  她甚至想瞧一瞧宇文琰的妻子。整个皇城百姓都说,那是天下最好的女子。
  她为宇文琰娶上这样的女子欢喜着。
  在左肩王府转了很多天,终于有机会远远地看素妍一眼,可她只能远远地看着,因为素妍的身边有众多的护卫。惊动了护卫,她只能藏起来。
  真正看到素妍的时候,是她被青嬷嬷抓住,带到素妍的偏厅里。
  她不见礼,即便那是高高在上的王妃。想到宇文琰的身世,她木讷地站着。
  辛氏道:“听说王爷对你做的斗篷喜欢得紧,近来出门都带上呢,还穿了你做的靴子。听说王爷一直期望有母亲做的衣裳……”
  凌薇如千万根细针扎在心头,疼得她难以呼吸。
  她的一生,已经被叶老王妃毁得干干净净,休想再毁掉她儿子的人生,谁也不成!
  泪,悄然无声地滑落。
  “姐姐,你说过,我们都是苦命人,你会帮着我的,对不对?”
  辛氏轻声道:“二十年前,我们结拜为姐妹的那天,我们就约好了,你的儿子就是我的儿子,我陪你一起守护他长大。”
  “姐姐,谢谢你!”
  凌薇的苦,辛氏全都明白。
  就如辛氏的苦难,凌薇也全都知道一样。
  这也是二十年来,她们相扶相持,始终如同当年结拜时那么好的缘故。
  内室里,丫头们在青嬷嬷的带领下又重新换了干净的锦衾、单子都物,特意取了熏香,将屋子里细细地熏了一遍。早前因素妍有孕,最忌各种香料,如今又可以用了。
  素妍一脸好奇地审视着小小的孩子,红扑扑、皱巴巴的小脸,她伸出指头看着自己的巴掌,貌似还没她的巴掌大呢,那眼睛眯成了一条缝,一出生就被乳母抱去喂了几口奶,主要是熟悉乳母的气味,乳汁的味道。
  生命,还真是奇妙的东西。
  虽是新生的孩子,却天生知道怎么吸吮奶汁。
  孩子蠕动着小嘴,被死死地捆绑在襁褓里,小脑袋微微动了一动,一声不吭地沉睡着。
  宇文琰从宫里回来,带了内务府做的小摇床,做得甚是精美,“这是皇后赏赐给宝宝的,说是二皇子就用这种小摇床。皇后娘娘还说,待我们家宝宝满月,她就亲自来给他做满月酒。”
  素妍连连摆了摆手,“快别,她宫里的事那么多,我们宝宝的满月酒随意办办就是。”她被宇文琰扶起了身,问:“可找黄桑师兄瞧过了?宝宝五行不缺什么吧?”
  “找钦天监算的,说是五行缺火,皇上听说你生了儿子,也说要给宝宝赐名。”他歪着头,一脸不悦,“我的儿子,他偏要赐名,宝宝与皇上可是同辈的呢。”
  按照辈份算来,当今新皇可不是宝宝的堂兄么。
  可人家是君,他们是臣。
  宇文琰挠了挠头,“今儿在宫里碰到岳父大人了,岳父大人说宝宝是我们俩的长子,按照历代的规矩,是得由皇帝赐名的。他倒想了一个极好的小字。”

  ☆、738 覆辙

  (ps:读友大人,月底了,如果你手头还有粉红,请投给该文吧!打赏一枚平安符、投上推荐票、留下几字评帖,皆是你对该文的支持!拜谢。)
  “什么?”素妍问罢,看着他一脸的苦瓜样就忍不住笑,“你上回想了近十天,也没见你想出什么好名来,这回好了,名有皇上赐,小字我爹又帮着想好了,你就当个现成爹,多好。”
  宇文琰不爱听这话,反驳道:“我哪是现成爹,我是他亲爹。”停了一下,“你说父王要是知道做了爷爷,如今有嫡长孙,指不定如何高兴呢?他会不会也抢着取名。”
  明明是他的儿子,怎么一个个都要取名。
  素妍催促道:“快说说,我爹取的什么小字?”
  “耀民!”他起身去寻孩子,只见乳母坐在小榻上,正逗着睡醒的宝宝,嘴里“得!得!”地打着声响,“岳父许是知道宝宝五行缺火,特意取了这个字。”
  素妍重复念着“耀民”,细细品味,倒也有些意思,小字很大字,“耀照万民”之意,能取这个小字的,不是该是皇子么,“只怕犯了忌,换一个,我瞧着不如叫耀东。”
  “耀东这小字好,将来再生了儿女可以叫耀南、耀北,若是女儿还能叫南南、北北……”
  夫妻正说着话,青嬷嬷从外面进来,面容有些异样,欠身唤了声“王爷、王妃”,不等素妍开口,白芷先问道:“嬷嬷这是怎了?”
  青嬷嬷问宇文琰:“王爷,今儿怎了?外面怎么那么多官兵,听说东城门、西城门都禁行了,如今只南城门、北城门还开着。”
  宇文琰面露忧色,“今晨在朝堂上。听太医院上报,城中发生了瘟疫,为防万一。皇城下令戒严,只怕明儿一早就不许各家走动。所有人都要禁足在家。皇上已调禁军五万入城防护。”
  难道,她记忆里本该在明年冬天发生的瘟疫,如今也足足提前了一年。
  那一年,皇城药材奇缺,可那方子上的药材却是最寻常的药材,各家更是重金收购硫磺、艾草驱除疫毒。
  “义济医馆的药材可准备充盈?”
  宇文琰答:“我们别苑就是专用来存储药材的,不过都是最寻常的。你知道,寻常百姓生病也使不起贵重药材。”
  素妍心头一沉,“嬷嬷,你一会儿派壮实去义济医馆瞧瞧。尽快从黄桑道长那儿拿驱瘟疫的方子来,再抓几十副药,府里留一半,送一半去江家。”
  青嬷嬷应声,知是皇城出现温疫。脸上有些阴沉。
  素妍咬了咬唇,“若真是瘟疫,只怕硫磺、艾草都会涨价。”
  宇文琰灵光一现,“我立马派二管家去着办,争取近期多采办些回来。趁着皇城还没下禁城令,赶紧出城。”
  现在还是十月末,得到十一月初十后才会下禁城令。
  早前,朝廷一直封锁着消息,只因太医院的太医对犯病死亡的人一直没有明确的结论。
  直至冬月初五时,一天之内死了三十多人,这才令太医院警醒,证实是瘟疫。
  *
  曹府。
  崔珊自进入十月后,就染了风寒,一直不停地咳嗽。
  天气转凉,虽吃了药,也买了枇杷止咳膏吃,竟不见好转。
  屋子里,点了银炭炉子,她惫懒地坐在暖榻上,拢着锦衾,半阖着双眸。
  金钗折入偏厅,低声道:“郡主,胡姨娘来了!”
  崔珊倏地睁大眼睛,想到胡香灵,心头怒火丛生,这大半年曹玉臻快把她宠成宝贝了,胡香灵如今又有了身孕,越发娇宠起来,也不知她给曹玉臻使了什么法子,竟哄得曹玉臻将她宠上了天。
  胡香灵领着几名孔武有力的婆子,大踏步地进了偏厅。四个人清一色脸上都蒙着白布,几名婆子还穿着素白的缎子。
  崔珊大喝一声:“大胆!”
  她还没死呢,一个个就穿成要哭丧的模样。
  胡香灵笑了笑,带着讥讽,“皇城瘟疫横行,贱妾听说郡主染上瘟疫了,老太太、太太有令,要将郡主移到北边杂房去。”
  “你胡说!你胡说……我没有染疫,你这是构陷,你在构陷……”
  胡香灵拊掌一拍,从外面进来一名医署郎中,是个年纪不大的男子,他一路快奔,近了跟前,抓住崔珊的手腕,又剥开她的眼睛,动作粗鲁,很快惊恐地连退数步:“回胡姨娘,这位奶奶确实染上瘟疫了,此次瘟疫来势凶猛,皇城已有近百人染疫身亡了,初是咳嗽、浑身乏力,再是吐血身亡。”
  胡香灵抬手一挥,“来人,把郡主带往北边杂房隔离开来。”
  崔珊的嬷嬷闻声赶来,欲要阻止,胡香灵已恶狠狠地将她拽住,“你想找死,她已经染疫了,快让郎中给你和金钗瞧瞧,要是真染上了,你们就一并去杂房陪她!”
  胡香灵用力一推,嬷嬷跌倒在地上,她狂妄地瞥了一眼,命令似地道:“给她诊脉。”
  郎中应声,蹲下身子给嬷嬷诊毕,低声道:“实属万幸,这位嬷嬷尚未感染瘟疫,但最好先隔离三日。”
  金钗前儿就听人隐隐说过,说皇城出现瘟疫了,朝廷已经下了令,禁止各府窜门走动。乖乖伸出手来,让郎中诊脉。
  郎中低声道:“这位姑娘似染疫之状,但还能药物治疗。”
  她感染瘟疫了?
  金钗如雷轰顶,“怎么会?”
  胡香灵看着金钗漂亮的脸蛋,早就恨得牙痒,“看来,金钗姑娘得另寻一个地方隔离起来。”她挠了挠头皮,“就去别苑静养如何?”
  说是问,其实是答案。
  金钗尚来不及收拾东西,就被两名小厮拉出了院子。
  到了僻静处,小厮们就七手八脚地寻了绳索,将金钗捆了个结结实实。
  她预感不妙,大喊:“你们想干什么?我可是先帝钦封的从七品女官。你们没有私下处理的权力,没有!”
  胡香灵笑意盈人地过来,身后跟着她最得力的丫头。这是狠毒的笑,脸上虽有笑意。眸里已是杀气。她猛一蹲身,从一边寻了块大石子,二话不说,一把塞到了金钗嘴里。
  金钗瞪大眼睛,恶狠狠地看着胡香灵。“崔珊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