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之宋武大帝-第8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自从蒙古人占据汉人江山后,就没有蒙古人给汉军士卒杀伤的事情发生,蒙古军卒也火了,听了他的命令,无不是兴奋起来,吼道:“杀了奸细!杀光汉狗!”挥着弯刀再上,一时间,双方各不相让,打做一团。

蒙汉之间的种族仇恨本来就是一个火药桶,随时有引爆的可能性,平日里汉军委曲求全,并不是说他们就没有仇恨。压迫越深,仇恨也就越深这句话很有道理,长时间的委屈积累的仇恨也就越深,千夫长的作为无异于引爆火药桶的导火索,汉军的仇恨全部爆发出来,无不是大吼道:“杀光鞑子!杀光鞑子!”有仇报仇,有恨解恨,挥着弯刀,不要命似的猛砍猛劈。

这里的打斗好象水中的涟漪,迅速扩大,平日里受够了委屈的汉军彻底爆发了,不断有人加入其中,不多一会儿功夫,打斗的人由百来人扩大到两百多人,再扩大到数百人,上千人,数千人。一场突如其来的兵变就此成形,整个函谷关都打成一片,蒙古军卒和汉军两派打得不可开交。

究其原因,其实非常简单,蒙古人平日里欺负汉军取乐也是暗地里做,即使明目张胆地做,也没有成规模,如此上百人的群斗,对于蒙古军卒来说那是对他们自傲上等种族的挑衅,见了汉军士卒就打。

要是只是象平日里那般打打骂骂,汉军士卒也许会忍了。象今天这样要命地打斗,汉军士卒自然是不会忍,马上奋起反击。如此一来,要想事态不扩大都不行。

当函谷关守将兀哈烈收到报告时,马上知道事态严重。现在的情势非常不乐观,宋军已经打到关中,蒙古人在关中的战事并不顺利,宋军光顾函谷关是迟早间的事情,要是这里再闹起来,激起大规模的兵变,甚而发生民变,先不说他的罪有多大,这会给宋军以可乘之机。要是汉军,甚至是老百姓夺取函谷关,迎接宋军的话,忽必烈一追究下来,他就是死一百次都有可能。

权衡之后,他毫不犹豫地决定平息兵变,马上调动军队向汉军发起进攻。他的进攻并不仅仅是针对那些奋起反击的汉军,还有那些没有参与兵变的汉军也是他的打击目标,他认为汉军不可靠,他们迟早会同流合污,还是趁他们没有准备时以雷霆手段把他们收拾掉。

挑起事端的是蒙古人,受到惩罚的却是汉军,何其不公!

不少没有参与兵变的汉军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给杀死,冤死的汉军不知道有多少。

幸运地没有遭毒手的汉军士卒仓皇逃走,有些躲在老百姓家里。对于蒙古人来说,汉人老百姓连狗都不如,平日里就没有少欺负他们,现在汉军士卒躲在老百姓家里,无异于是他们欺负老百姓的最好借口,自然是不客气,烧杀抢劫奸淫之事猛增,函谷关这座雄关一时间成了人间地狱。

沾满了汉人鲜血的蒙古士卒又多了无数的滔天罪行!

蒙古人意在欺负人,也不管是不是真的有汉军士卒躲在老百姓家里,见了老百姓就乱杀乱砍一气,屈死的百姓不知凡几。祸从天降,老百姓万万没有想到他们会遭遇如此横祸,一个个吓得不得了,不知道怎么做了。

兀哈烈的镇压行动非常有效,他的军队一投入,汉军的抵抗很快就崩溃了。象函谷关这样重要的战略要地,蒙古人自然是派最得力的部队来驻守,派驻这里的蒙古军队比汉军多得多,他们占有人数的优势,汉军的抵抗虽然猛烈,毕竟实力相差悬殊,不败都不行。

“这些汉狗,不给他们点厉害瞧瞧,他们就反天了。”兀哈烈望着一地的尸体,不无兴奋地说。他完全有资格这么说,只要战斗再进行一阵子,汉军的抵抗就不复存在了。

然而,事情往往出人意料,汉军中有一个叫王全清的士卒,脑子灵活,略一权衡之后马上得出结论,城里的汉军要想活下来,只有和老百姓联手一条路。

王全清一下跳到高处,振臂高呼道:“弟兄们,乡亲们:鞑子不把我们当人看,现在是我们报仇的时候了。朝廷打过来了!王师马上就到关前了!弟兄们,乡亲们,反出城去,我们找朝廷去!”

蒙古大军惨败于江南之事已经传遍大江南北,这里的老百姓都知道。朝廷进军关中,蒙古人在关中打得也不顺利,谣言四起,各种不利于蒙古人的谣言本来就多起来了,他再这么一说,不明究里的老百姓真以为宋军已经打过来了,他们走投无路之下,闻言之下好象处在黑暗中的人们突然看见光明一样,无不是大喜,跟着喊道:“找朝廷去!”

一时间,找朝庭去的吼声回荡在函谷关这座雄关上空!这是一百多年来,雄关第一次愤怒了。

蒙古人的胡作非为让老百姓惊恐不安,早就愤怒了,就差一个人来率领他们反抗,王全清这一站出来自然而然就成了他们的头,在王全清的安排下,汉军士卒四处奔走,联络老百姓,收拢失散的汉军。没多久功夫,老百姓、汉军全部聚集在王全清周围,听从他的号令,开始向蒙古人发起进攻。

兀哈烈万万没有想到即将扑灭的兵变一下子死灰复燃,抵抗更加强烈。他非常清楚地知道,他一定要趁宋军打过来之前把城里的事件平息,要不然宋军一到,前后夹击,函谷关就不复为蒙古人所有了,马上下令道:“汉狗都不是人,让他们活在世上是浪费草原上雄鹰的奶酷,让他们全部下地狱!”

他这一道命令,无异于一道屠城令。屠城在成吉思汗时期是蒙古军队的招牌,他们所过之处必然是一片废墟,忽必烈登上汗位后以收拾民心为念,屠城已经好久没用了,没想到复现于千年雄关的函谷关。

蒙古士卒挥着弯刀吼道:“让汉狗下地狱!让汉狗下地狱!”泼风般冲了出去。

第210章 血洗函谷关

漫天飞雪,地上积雪逾半尺,西风卷过,千朵万朵雪花飞舞,极是好看。远远望去,崤山银装素裹,蜿蜒起伏,好象一条舒展的银龙,真的是当得起“山舞银蛇”四字。

在大道上正有一群人衣衫褴褛,疲惫不堪,喘着粗气,骑着马飞驰。他们一副惶惶然之状,好象是给人追得走投无路的丧家之犬,正是史天泽率领的蒙古败兵。

史天泽一败于李隽的灰烬,二败于长安城下,郭侃率入关中的军队已经所剩无几了,只要神经不是有问题都想得到一个问题,那就是李隽肯定会马上派人追击他们,务在生擒或是杀死他们。不是李隽心狠,而是战争的规律就是这样,在打败敌人的大军后,要尽可能把战果最大化,最大可能把敌人的军事首领做掉。象郭侃这样的人,要是李隽不想对其下手的话,那李隽就不是李隽了。

略一思索之后,史天泽就知道关中他是呆不住了,他目前最好的去处就是东出函谷关,只要到了函谷关,就可以重整旗鼓,调集关东军队卷土重来。主意一定,史天泽边逃边收拢败兵,一路逃下来,给他收拢了一千多败兵。

史天泽凝望前方,函谷雄关依稀,估计再有十里地就可以进关了,只要进了关也就是到了家,什么也不用怕,史天泽忍不住舒口长气。

不仅史天泽高兴,就是那些蒙古败兵也是高兴万分,一个个一脸的喜色,有的已经忍不住欢呼起来了。

一阵急骤的马蹄声破坏了他们的好心情,这蹄声极响,好象闷雷似的,震得大地都在颤抖,听惯了马蹄声的史天泽想都不用想就知道这是由千军万马发出来的蹄声,要不然不会有如此的威势。在现在这种情况下,只有一种可能性,那就是宋军的追兵来了。

史天泽回头一望,果然所料,雪花飞溅中一彪人马好象一道流畅的水线,飞奔而来,旌旗招展,正是宋军的旗帜。这支宋军人如龙,马如虎,气势如虹,和史天泽的败兵比起来一个在天上,一个在地上,根本就没得比。

宋军飞驰,转眼间就拉近了不少距离,史天泽看清了,当先一员大将不是柳河子是谁?他身旁有一个大汉,正是许光汉,个个眼里闪烁着精光,好象黑夜中的明灯一样,格外明亮。不用想都知道他们的目标是自己这支败兵,对于郁闷的史天泽来说,他们眼里的精光是毒蛇般的贪婪。

柳河子他们杀气腾腾,粗略估计这支宋军不下七八千人之众,要是给他们追上了,有什么后果不用想都知道,蒙古败兵不等史天泽的号令呼啦一下就开逃了,对着函谷关疾奔而去。

“真是没脑子的猪!”史天泽在心里大骂。顺着大路逃,疲惫不堪的败兵哪有神完气足的宋军跑得快,还不如进山去,史天泽本想喝阻败兵,转念一想他们这一跑对自己有莫大的好处,可以吸引住宋军的注意力,有利于自己逃跑,也不点破,对巴布尔道:“带上忠和,快走!”话一说完,率先向左边飞驰而去。

巴布尔真的是够硬朗,给李隽一刀捅得肠子都露出来了,居然没死,算得上是一个奇迹。左手拉住郭侃坐骑的马僵,跟着史天泽飞跑。

此次关中之行,郭侃原本信心满满,想一雪前耻,在关中打败李隽,没想到败军覆师不说,自己遭的罪就更加大了,皮肤和内脏给磷酸严重腐蚀,至今高烧不退,昏迷不醒。比起在江南之战中给许光汉的特种部队袭击受的罪,一个在天上,一个在地下,根本就没得比。如此大面积的腐蚀,不要说在古代,就是在拥有发达医学的现代也是难以治疗,在无法医治的情况下,郭侃遭的罪就大了去了,可以说生不如死。

史天泽还算有义气,郭侃虽然昏迷不醒,形同废人,他也没有抛弃,逃走时也没有忘了把他带上。郭侃这个昏迷不醒的人无法骑马,要是用担架抬的话,又会给拖累整支队伍,好在史天泽还有办法,他把郭侃捆在马上,要巴布尔牵着缰绳就行了。

柳河子大手一挥,许光汉带领特种部队直向史天泽他们追去,对于这种想进山活动的散兵来说,特种部队对付他们再好不过。

柳河子率领余下的宋军朝着那些蒙古败军杀过去,远了就用手弩射,近了要么肉搏,要么就是手掷式铸铁炸弹扔过去。此时的蒙古军队完全没有了昔日的威风,凶悍如虎的虎狼之师已成往事,对于他们来说最大的心愿就是多生两条腿,赶快逃命,哪里还能有斗志,纯粹成了宋军的活靶子,宋军好象潮水一样涌过。等宋军过后,地上多了一千多具尸体,活着的蒙古军队已经廖若晨星了。

用败兵吸引宋军的注意力原本是一个不错的想法,但是史天泽很快就意识到自己犯了一个错误,他的想法不可能实现,因为特种部队在许光汉的率领下好象泼风般杀过来,“活捉史天泽!”“活捉郭侃!”的呐喊声让他眩晕。

“快快快!”史天泽一个劲头催促,巴布尔拉着郭侃坐骑的缰绳打马紧跟着。

史天泽,郭侃,巴布尔三人,还有他们为数不多的亲兵进了山。特种部队好象发现猎物的猎人,紧追而去。

有句流氓话说的,人倒霉了撒尿时某一部位都会咬到手,这话虽然夸张了点,倒也不失为有道理。史天泽他们仓促进山,不辩东西南北,乱逃一气,居然来到处悬崖边,前有悬崖,后有追兵,这是绝地,任他们有通天彻地之能也别想逃走。

“你这个老不死,你还打,你还打,看你怎么打。”一个蒙古军卒右脚踹在一个老人的下体,卟叽一声响,这个老人张着嘴巴直喘气,连叫也叫不出来,慢慢软倒在地上,脸色苍白如地上的白雪,一点血色也没有。

这个蒙古军卒双眼血红,眼里闪烁着嗜血野兽般的光芒,脸蛋红扑扑的,好象熟透了的苹果,兴奋得都发红光了,盔甲上满是鲜血,鲜血来不及凝结,从盔甲上滴落在雪地上,发出嘀嗒嘀嗒的响声。

双手握着弯刀,一下砍在地上老人的脑袋上,老人的脑袋给斜劈成两半,雪白的脑浆冒着热气流了出来。血性大发的蒙古士卒火红的舌头一吐,好象一只疯狗,左手抓起一把脑浆塞进嘴里咀嚼起来,兀自不解恨,骂道:“你他娘的老不死,居然敢打老子。”右手摸摸右脸上还在流血的伤口骂道:“老子吃了你的脑浆,要你做鬼也是无脑子鬼。”这伤口正是老人给逼急了捡起一块石头砸伤的。

这仅仅是函谷关正在发生的屠城血腥事件的一个缩影,现在的函谷关已经是人间地狱,也许比地狱还要让人震憾,到处是悲惨的事情,到处都是蒙古人在杀人放火,在奸淫妇女,到处是尸体不说,不计其数的尸体都没有一具完整的,给蒙古军卒蹂躏得不成样子。

函谷关的幸存者许久以后这样说“鞑子太没人性了!太没人性了!他们不是人!是催命鬼!不要说活人,就是死人也是他们发泄的对象,他们会戮尸,把尸体砍成肉泥,更让人想不到的是他们会强奸尸体,有时还是集体施暴。”惊恐地一颤抖,道:“他们的口号是‘让汉狗做鬼也不得安宁!’”

屠城一直是蒙古人的爱好,但如此血腥如此惨无人道恐怕在蒙古历史上也不多见了。

兀哈烈这人能征善战,军功卓著,他的军功不是如郭侃是用才智建立的,而是通过尸体堆成。他冷酷无情,嗜血成性,凡是给他打下来的地方很少有幸存的生物,郭侃曾经向忽必烈建议说“兀哈烈不是屠夫,不是魔鬼,他是一个农夫,收割庄稼的农夫。”

忽必烈问郭侃是什么意思,郭侃回答说:“一个好农夫是不会遗漏一粒庄稼,他不会遗露一个活着的东西,就是蚂蚁也不可能在他的地盘存活。”

忽必烈抚掌称妙,很是赞同道:“忠和此言极当!田里总是少不了农夫,大元朝地域广大,有些地方需要农夫。”对兀哈烈更加信任。

郭侃这个人有一个好处,他与别的蒙古将领不同的是能保全的他尽可能保全,能不扰民他就不扰民,更不会去杀戮老百姓。他的本意是要忽必烈不要启用兀哈烈,没想到忽必烈对兀哈烈信用有嘉,真有点弄巧成拙。

兀哈烈决心屠城,充分把他冷酷嗜血的特长发挥到极致,他给蒙古军队下达的命令是“不要让有一只蚂蚁活着!”“让汉狗做鬼也不得安宁!”

蒙古军队本来就喜欢杀戮,他这一道杀光的命令一下,那还得了,蒙古军队尽情地摧残他们能够摧残的一切,人畜、猪狗羊牛鸡鸭、飞鸟、蚂蚁都是他们发泄的对象,一通残杀下来,函谷关不成地狱都不可能。

蒙古人残暴若斯,让王全清目瞪口呆,他久在蒙古军队中服役,深知蒙古人的残暴,却没有想到竟是残暴到这种程度,要不是他亲目看见,就是打死他也不相信。

吃惊归吃惊,王全清还不失清醒,他知道他们面眼前只有一条活路,那就是占领西城门,向西撤退,撤往关中。要是能碰到宋军的话,自然是最好,即使不能遇上,也比在城里等死强得多,出城至少能有人活着,在城里是全死。

主意一定,他马上下令,要汉军士卒在前,老百姓在后,他带领一队汉军断后,冲击西城门。蒙古军卒一心肆虐,为所欲为,给他们出其不意地行动一下子打乱了,让他们很快就接近西城门。

兀哈烈这人虽然冷酷无情,是一个冷面刽子手,但他的确有着不同一般的军事才干,马上就明白王全清他们的意图,哪里会让王全清他们走脱,马上调集军队向西城门压来,他对这些军卒只说了一句话“做你们想做的事!”

做想做的事,也就是说可以为所欲为,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原本就杀得血性大发的蒙古军卒得到这道疯狂的命令,那还得了,无不是使出吃奶的力气,把最不人道的事情最大化,弓箭、弩矢雨点一般向王全清他们飞来。

呐喊着向王全清他们发起死亡冲锋,蒙古军卒所过之处必然是一地的血水,是鲜血来不及浸入雪里,把冰雪给融化的结果。

汉军的人数本来就少,给兀哈烈一通残杀,所剩就不多,老百姓就更不用说了,人数是不少,由于没有受过军事训练,没有武器,根本就没有战斗力,万多两万人向西城门拥去,反倒成了蒙古人发泄的目标。

据王全清事后回忆说“那是让人终生不忘的一幕,鞑子真的是惨无人道,他们真的不是人,只要是人心就会发软,就不会做那种不人道的事情。他们骑着战马乱冲,挥着弯刀对着人群乱砍,一冲之下可以冲倒不少人,一挥之下可以砍翻好几个。那情景我们好象是稻草,鞑子是农夫,他们是来收割我们这些稻草似的。”

老百姓情急拼命,奋起反击,捡起石头,没有石头就抓起雪块,要是这也没有,就用牙齿和蒙古军卒打斗。无奈他们和武装到牙齿的蒙古军队比起来不是一个级别,虽然极其英勇,却是不断地倒下。

绕是如此,老百姓也没有退缩,他们用鲜血为代价,一点点把和西城门的距离缩短,在付了出高昂的代价后,他们终于到达了西城门。

王全清回首一望,身后不知道有多少尸体,厚厚的一层。尸体厚到哪种程度,说出来真的是骇人听闻,王全清看见不少蒙古军卒摔下马来,那是因为他们的马匹踩在尸体上发生颠踬摔下来的。

尸体多到可以让骑术精湛的蒙古军卒摔下马来,可以想象一下多到什么程度了。

抹一把眼泪,王全清大吼道:“弟兄们,我们断后,掩护乡亲们撤退。”率先站到后面,握紧手中的弯刀,对着一个正在施暴的蒙古军卒砍去。

汉军的地位不高,在蒙古人眼里,他们不算人。在汉人老百姓眼里,他们的地位也不高,会把他们当作叛徒,他们真的是夹缝中的人,日子很不好过。但是,如王全清这般还有仁爱之心的汉军士卒不是没有的话,也是不会太多。因为他们两头都不讨好,肯定是两边不爱,一遇到事情就顾着自己了。

有了王全清的表率作用,汉军什么话也不说,和他站到一起,拼命砍杀,为老百姓夺城争取时间。现在的汉军只有五百不到,他们虽然不把生死放在心上,也不是上万蒙古军队的对手,不断有人倒在血泊中。

身边的人越来越少,但是王全清没有慌乱,他一边战斗,一边喊道:“乡亲们,不要慌,我们会掩护你们。你们夺下城门,赶快出城去找朝廷。”

他的话无异于点醒了老百姓,也不知道是谁发一声喊“夺城门!找朝廷去!”这话仿佛具有魔力,原本给蒙古守门军队阻住无法前进的老百姓突然发生了神奇的变化,呼啦一下就冲了上去。

蒙古城门官哪里会任由他们接近,弓箭对着老百姓射去,如雨般的箭矢射倒了不少老百姓。要是按城门官的想法,死伤惨重的老百姓肯定是吓得没命地逃走。然而,事实并非如他所想,老百姓不仅没有后退,反而冲得更快了。

城门官亲眼看见了让他终身难忘的一幕,那就是老百姓好象麻秆一样移动过来,把他们给淹没了,当他感到疼痛时,他才惊奇地发现,他已经变成了肉浆。

开玩笑,如此之多的老百姓一齐涌上去,就是城墙都会给挤塌,区区一点城门守军算得了什么,不给挤成肉浆才怪。

城门一开,老百姓象风一样涌出城去,向西就跑。

就在这时,一声惊天动地的呐喊响起“血债血偿!”一支宋军出现在视线中,好象一道流畅的水线,溅得雪花飞溅,直朝函谷关飞驰而来。

“王师来了!”老百姓无不是发出了开心的欢呼。

第211章 血债血偿

柳河子相信许光汉能够搞定史天泽,把蒙古败兵收拾以后马上率军直驱函谷关。函谷关的重要性柳河子不会不知道,对于南宋来说,只要拿下了函谷关,南宋从关中进军中原的战略通道彻底打通,南宋就可以象当年的秦军一样,从关中东进,纵横在关东地区。

史天泽他们没有到达函谷关,这只能说明一个问题,函谷关的蒙古军队未必有准备,要是快速前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赶到关下,很可能一举而下。柳河子极其聪明之人,哪会放过这机会,主意一定,马上就直趋函谷关。

他们赶到的时间正是蒙古军队大肆屠城的时候,柳河子远远望见函谷关浓烟滚滚,火光烛天,关里传来人喊马嘶之声,哭声、惨叫声、求助声、杀声响成一片。柳河子听在耳里,马上就想到发生了什么事情。这事一点也不难猜,如此大的动静,只有蒙古人才闹得出来,也只有蒙古人在蹂躏老百姓的时候才能闹得出来。

宋军士卒自然没有他的反应快,不知道关里发生了什么事情。但是,老百姓出城,蒙古军队在后面追杀,好象一群鸭子给蒙古人赶来赶去。见了这情况,就是再笨的人也知道发生什么事情了,宋军士卒一下子气愤填膺,不约而同地吼道:“血债血偿!”挥着宝刀,泼风般冲了出去。

王全清率领的汉军已经所剩无几了,再过一会儿的话,他们会全部战死,到那时,就没有人来保护老百姓。老百姓正处在危急关头,乍见宋军心里的高兴实非言语所能形容,宋军一冲锋,他们马上给宋军让路。吊桥上挤满了老百姓,他们来不及闪避,大叫着“王师快过去”,干脆跳进护城河里。

这是大冬天,天寒地冻,护城河给冻住了,从吊桥上跳下去,摔得生疼,一声接一声的呼疼声传来,这原本很正常。不正常的是,他们的呼疼声是那样的喜悦,好象从吊桥上摔下来是他们追求的美好理想似的,实在是让人意想不到。

老百姓纷纷跳进河里,吊桥转眼之间就空出来了。宋军的到来,对于老百姓来说无异于吃了一颗定心丸,原本慌着逃命的他们再也不慌了,不仅不向城外逃不说,还扭头对着蒙古军卒冲过去。

兀哈烈的反应很快,宋军突然出现,西城门大开,对于他来说,最重要的事情就是马上把西城门控制住,把吊桥重新拉起,不能让宋军进城。他一下从马上跳下来,大吼一声道:“杀光南蛮!杀光汉狗!”挥着弯刀直向老百姓冲去,手里的弯刀幻出一朵朵刀花,每一朵刀花出现就有一篷血花跟着闪现,就有一个老百姓倒在血泊中。

老百姓挡在前面,他的军队无法接近西城门,要控制西城门首先就要把挡在前面的老百姓收拾掉,依他的想法,只要他们发狠一通乱杀,城里的老百姓就会冲出城去,把已经空了的吊桥重新挤占,宋军就无法冲进城,再找准机会把吊桥拉起,函谷关就安全了。

然而,事情的进展并非如他所想,王全清是个很有头脑的人,马上就知道当前最紧迫的事情就是让宋军进城,跳到城墙上大吼一声,道:“乡亲们:王师来了,我们报仇的机会到了!杀啊!为死去的乡亲们报仇!”挥着弯刀,冲向蒙古军队。

兀哈烈的狠杀,让老百姓大为心惊,开始向城外挤去。有了王全清的表率作用,他们不再向城外涌,而是跟着高喊“报仇!报仇!”

对于此时的老百姓来说,报仇两字具有的力量可以和魔力相比了,他们还处在生死关头,他们的亲朋友好、父母姐妹、子弟的鲜血还没有冷,报仇雪恨实是他们最大的心愿,一提起这两字他们马上就变了一个人,原本还在拼命向城外冲的他们一下子变得勇猛无畏,转身对着蒙古军队猛冲。上万老百姓呼啦一下全冲了过去,原本拥挤不堪的西城门一下子就空了。

这可是宋军进城的良机,柳河子才不会错过,一拉马头,率先冲在头里。宋军跟着他,从吊桥上冲进城。

宋军象潮水一样冲进城,兀哈烈的打算彻底破产。他知道宋军一进城,必然会有一场激战,下令军队集结,准备即将到来的大战。蒙古军队毕竟是非常优秀的军队,虽然杀得血性大发,势如疯虎,得令之后还是忙着集结。

对付堂堂之阵的困难有大,只要稍有军事常识的人都知道,柳河子哪会给他机会重整队形,把宝刀高举在头上,大吼道:“弟兄们:给乡亲们报仇的时候到了!举起你们的宝刀,让鞑子去见鬼去吧!”宝刀对着一个蒙古军卒一挥,大吼道:“血债血偿!”一挥之下,这个蒙古军卒给劈成两半,鲜血迸溅中摇摇晃晃地栽倒在地上。

函谷关里到处都是尸体,到处都是碎肉,到处都是残肢断臂,一片废墟,这已经够让人激愤的了,更让人激愤的是,不少蒙古军卒的枪尖上挑着婴儿,而婴儿还没有死去,还在哇哇乱叫。如此惨景,只要是个人,见了都会心酸,都会激起义愤。

宋军乍见城里的惨景,无不是气愤难已,早就想收拾蒙古军卒,“血债血偿”四字正是他们此刻心情的最好写照,呐喊道:“血债血偿!”挥着宝刀,对着蒙古军队就冲了过去,远了要么是手弩,要么是手掷式铸铁炸弹,近了就是肉搏砍杀。

蒙古军卒杀人杀得太多,血性大发,已经麻木了,红着双眼,眼里闪烁着嗜血野兽一般的光芒,个个好象贪婪的嗜血机器。宋军和他们比起来也好不到哪里去,宋军也如蒙古军卒一般红着双眼,眼里全是嗜血的光芒。宋军之所以变得如此,是因为他们为义愤所激,决心为老百姓报仇所致。

可以说,这是一场血性的较量,是针尖对上了麦芒,硬对硬的硬仗。战斗过程非常的惨烈,曾经出现过无数相同的场面,蒙古军卒大吼道:“南蛮!杀!”三两下脱下盔甲,光着上身,握紧弯刀对着宋军士卒猛砍猛杀,此刻的他们已经不能称为人,嗜血兽是什么样子他们就是什么样子。

而宋军士卒的表现和蒙古军队一个样,他们吼道:“鞑子!老子怕你了?”跳下马来,三两下脱掉盔甲,狠狠砸在地上,光着上身,红着双眼,挥着宝刀迎上去。

宋军的作战方式和平时在战场上的表现大不相同,他们完全背弃了平日的训练,不再使用他们的最爱手掷式铸铁炸弹,而是蛮打,和蒙古军卒硬拼。造成这种结果的根本原因在于他们也是血性大发,不理睬其他。

按理,这是违背军事规则的打法,要受到惩处。李隽的看法却大不相同,他认为“这种血性的打法虽然不合军事规则,但是,作为军人就是要有血性,我非常高兴地看到他们血性爆发,这是非常可贵的优点。”

李隽说得一点没错:一支军队不能没有血性!没有血性的军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军队!

这种血性的对决,一开始是个别军卒之间的作为,这种作为好象瘟疫一样迅速传染开来,越来越多的军卒参与其中。到了最后,就连柳河子这个一向冷静的战略家也是血性大发,红着双眼,握着宝刀找上了兀哈烈。

柳河子三两下把盔甲脱下,重重掼在地上,右手握着宝刀,左手冲兀哈烈一招,道:“鞑子,有种放马过来,老子和你单挑。”

兀哈烈嗜血成性的人物,如此血腥的场面正是他的天堂,早就是双眼血红,血性大发,再给柳河子这一撩拨,哪里还能忍受得了,把盔甲脱了,重重摔在雪地里,呸一声,骂道:“柳河子,兀哈烈才是草原上真正的雄鹰!”双手握紧弯刀,对准柳河子砍来。

柳河子举起宝刀迎上去,双刀相交,发出叮的一声金属撞击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