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之宋武大帝-第5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文天祥的担心并不是多此一举,而是远见著识。

“履善之言很对,这点我们一定要防止。陈宜中的话也不无道理,也是可行之策。”李隽少有地模棱两可,让李庭芝他们很是惊奇,惊奇之极地看着李隽。李隽自然是明白他们心里的想法,接着道:“苏定方他们带回这批钻石对于我们既是好事,也是坏事,用得好是皆大欢喜的好事,用得不好,那就是很不好的事。这感觉就好象一个捡到金元宝的人走在悬崖边上,固然让人开心,也让人心惊胆跳,一个不小心就会跌入悬崖。”

李隽这一比喻非常有道理,李庭芝他们不由自主地点头赞同。

“我打算把其中一小部分在境内出售,换回一批银子。为了得到更好的价格,到时搞一个拍卖会,邀请那些富商来参与竞拍。我,你们,还有廖胜功他们都可以到场去捧捧场,甚至还可以题字,再找些画工,凡是购买了钻石的人都可以获得与我们同画一幅象的机会。”李隽很有头脑地说,在心里感叹:“要是有照象机就好了,用不着画工这么麻烦。”

这既是一个显示自己富派的机会,也是一个亲近九五至尊的良机,可以提升自己的身价,可以想象得到,那些富翁得到消息肯定是趋之若鹜了。

如此一来,必然会卖个好价钱,这银子自然是大大的有,李庭芝他们不得不佩服李隽的商业头脑。

可是,文天祥他们万万想不到的是,李隽这是从现代商家搞促销中获得启发,想出这么一个创意。

李隽接着道:“至于另一部分,我们就销售到海外去,在海外去举办展览会,邀请他们的富商士绅来出席,会促成大宗的生意。当然,为了安全,就责成特种部队去负责安全。”

钻石这种奢侈要是在境内销得太多的话,会大量挤占有限的资金,不能用于民生事业,李隽才想到海外去举办展览会,减少钻石带来的危害。

“这样一来,我们就有了银子,重建计划就可以全面启动。有了这笔资金的投入,用不了多少时间,江南之地就会出现一派繁荣景象。”李隽信心十足地说。

马上就要启动的重建计划是一个非常庞大的计划,需要的银子非常多,十船原钻再加上两船黄金肯定不够,就是再加上出卖技术所得也是不够,李隽却如此有信心,李庭芝他们虽然相信李隽之能,却不敢相信李隽描绘的未来会成真。

文天祥迟疑了一下,道:“皇上,臣以为朝庭是不是太乐观了点?”

“这早就为现代经济学所论证过的事情,是铁板上钉钉的事情,哪里是乐观了,我觉得还有点悲观。”李隽在心里暗笑文天祥他们的保守,给他们解释道:“履善放心好了,我敢打保票,要不了多少时间,江南的繁华更甚昔日。履善,你想想,比如你去菜市场买一次菜,用掉一两银子,你说,这一两银子只起一两银子的作用吗?”

对于这些现代经济学上的问题,文天祥这个古人哪里懂得,愣了愣,有点叫屈地道:“皇上,臣买一次菜顶多五文钱,用不了一两银子,那也太浪费了。”

文天祥是个勤于修身的人,哪会一次买菜就花一两银子的,确实有点冤枉他。

憧憬未来的李隽这才发现话中的语病,忙解释道:“履善别介意,我这是打个比方,打个比方。其实,我们花出去一两银子,产生的效果绝不止一两银子,会是好几两银子的效果。这道理其实很简单,我用一两银子买了一次菜,农夫就多了一两银子的收入,他就会拿去进行开支,去买猪、买羊、买农具、买其他的东西。给农夫买过的人也会象农夫一样买他必需的物品,如此循环下去,就会产生出好几两银子的效果。”

“我们投入这批银子,其结果会是产生出好几批银子的效果。我们主要是投在建筑上,由建筑开始,会带动百业的发展,江南自然会成为一派欣欣向荣景象。”

这是经济学上的一个放大系数,意思是说当你消费一块钱时,由于不断有人消费,就会产生出好多个一块钱。至于这个放大系数是多少,就要看经济表现好与不好来决定。按照我的理解,消费型的经济体系比节约型的经济体系产生的效果更好,因为人们都在消费,而不是节约,产生的效果自然是要大些。

人们一直在为老美感叹,说老美可以借钱消费,用的是未来的钱,这不好。中国人崇尚节俭,能节约就节约,消费热情不高,一句很有名的话“细水长流”。其实,我们的担心是多余的,正是老美喜欢消费,才造成了老美的经济体系是一个消费型的,需求够足,才使老美的经济体系是全球最强劲的经济体系。

反观中国的经济体系却往往因为消费不足造成某些方面的需求不足,上世纪九十年代东南亚金融风暴期间采取的经济措施正是为了刺激消费,把需求这驾马车的动力加足,从而拉动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真正要改变的却是我们中国人自己的消费观念,该消费就去消费,不能仿效古人把钱埋在地下,数十年后,数百后还不和道便宜谁了。再说,正常的消费是满足正常需求的方法,只有进行正常的消费,才能获得福利,人民才能生活美满,才有幸福的生活。严监生的银子够多,他过的是幸福生活吗?

中国的经济体系要从节约型向消费型转变,这是必然趋势,才有一个这几年提得很响亮的词“内需”。

当然,南宋时期的经济体系与现在很是不一样,现代经济学不能完全适用于南宋,但是有些东西仍是共同的,比如没有了需求,也就没有了经济的动力这一点也是适用的。李隽投入这笔银子进行重建,促进了需求,也就会促进南宋的大发展。这点,在后面会陆陆续续介绍到。

第155章 重庆战役

现在的四川号称巴蜀大地,巴和蜀是中国古代建立在这一地区的两个小国家。这两小国家对巴蜀大地的开发做出过贡献,正是他们第一次开发了这块富饶的土地。

我们都知道是秦始皇统一了中国,开创了中国的统一格局。然而,秦国在最初并不是战国七雄中最强大的,前期最强大的是魏国,领土面积最大、人口最多、资源最丰富的是楚国,用现在的话不说楚国是“超级大国”,因而曾经一度为人看好,认为是最有希望统一中国的国家。让人们意想不到的是,统一中国的却是并不为人注意、偏处西陲的秦国。

秦国之所以能够变强,最后统一中国,原因在于商鞅变法的成功。商鞅变法之后采取的战略方针是向东防御,向西发展,兼并西边的少数民族,经过努力,秦国非常成功,领土面积扩大了,人口也多起来了,秦国也就强大起来。

到了秦惠文王时期,专任诡诈多智的张仪为相,张仪献计要求攻占巴蜀,秦惠文王欣然采纳了这一计划,把巴蜀并入版图,得到富饶的巴蜀大地,秦国更加强大,再把战略重心向东转移,秦兵大出与山东六国争雄,最后统一了中国。

在前文中我也提到巴蜀之地和关中之地是中秦国统一中国的两大基石,由此可见巴蜀大地的重要性。正是考虑到巴蜀的重要性,李隽才决定向巴蜀增兵,以巴蜀大地为中心,在西南一带展开一场大规模的歼灭战,把盘踞在西南一带的蒙古军队彻底消灭掉,稳定巴蜀大地,进而稳定西南诸省,为南宋创造更好的战略态势。

重庆是西南诸省最重要的城市之一,建在长江边上,是著名的水陆交通城市,也是西南诸省向东交通的出口。我们都熟悉李白的名句“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之所以这么难是因为巴蜀之地缺乏出口之故。巴蜀地是出了名的盆地,北面、南面和西面都有大山阻隔,要找到一个出口真的是很难,唯有向东因为长江之故有一条重要的通道,这就是寻三峡而下直出湖北这一条道路。

自从蒙哥时代开始,蒙古人就一直在对重庆用兵,想控制重庆然后浮江而下,攻占夔门这个极其重要的战略咽喉,与郢州之地的蒙古兵会合,三路大军南下,直取临安。由于四川军民的奋起抗战,蒙古大军在这巴蜀大地苦战数年没有结果,最后却是蒙哥战死在钓鱼城下,才使得大迂回战略最终没有再继续下去。

南宋军队在李隽的统率下在江南连打了两个大胜仗,歼灭了蒙古百万大军,对蒙古造成的震憾力自然是无法用笔墨所能形容。在蒙古历史上,战败的事情虽不乏先例,就是成吉思汗早年也有败得很惨的教训,但是如此大规模战败却是历史上的第一次,忽必烈震怒,决定再次征募大军,准备对南宋发起规模更大的战争。

为了进行即将到来的战争,控制住四川之地,动用这里的战争资源自然是他的一个目标,再者也可以把长年陷在这里的蒙古军队调走,参与到攻击江南的军事行动中来。而南宋在李隽的部署下也在积极准备即将到来的暴风雨,四川这个富得流油的地方自然是李隽稳定的重点地区,以此来加强南宋的实力。

正是基于这些方面的考虑,忽必烈已经下旨给西川守将术速忽里要他以最快的速度稳定东川之地。四川有东川和西川之分,东川自然是四川东部地区,西川就是四川西部地区。在蒙哥推行大迂回战略时,忽必烈成功地灭掉大理,蒙古为了攻占四川曾经三路出兵,一路是从陕西出发、一路是从云南过来的军队、一路是从广西北上。蒙哥准备一举拿下四川,然后顺长江而下,直扑临安。

南宋虽然无力反击,朝庭虽然腐朽,并不是说没有能臣,仍然有人提出“守上游以固下游”的策略,加强了四川的军事防御能力,给文天祥一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气死的吕文德就曾率领上万战船来援,却给蒙古人打败了。

在四川军民奋起抗战下,蒙古人仅仅是占领了西川之地,对东川一直攻打不断就是打不下来。然而,由于南宋朝庭的腐朽和后来江南之地遭到蒙古的军事压力越来越大,并没有给过四川象样的支援,四川能够保持下来完全是靠张珏这些忠臣名将的努力和四川军民的爱国热情。

术速忽里是一个优秀的军事家,在钓鱼山大战时,他给蒙哥献计,要蒙古放弃进攻钓鱼城的计划,改派少量军队进行围困,其余军队尽快顺长江东进。然而蒙哥没有采纳他的建议,反而强攻钓鱼城,最终蒙哥中流矢而死。

术速忽里接到忽必烈的旨意后,以敏锐的洞察力盯上了重庆这个重地。不用说控制了重庆,进而可以顺江而下攻占夔门,扼守住了夔门这个极其重要的战略咽喉,那么南宋从江南出发,溯江而上的援军、补给物资也就别想进入四川。换句话说,失去了夔门的四川军队将是孤军奋战,就会成为笼中之鸟,他完全可以纠结起大军对四川的宋军进行各个击破。

术速忽里集中五万军队对重庆发起了猛攻,数月下来,重庆已呈不支之象,陷落是迟早的事情。四川的军力本身就很是不足,为了顾全大局,保住江南这个根本重地,张珏又抽调了五万军队绕道赶去江南,使得四川的兵力更加空虚,原本还能勉强支撑的局势一下子变得无法支撑了,原本还控制在宋军手里的合川、泸州、万县、涪陵这些城市相继陷落。

好在张珏的副手赵安已经预料到这种结果,先期把这些地方的宋军集结到重庆,以期尽最大可能守住重庆这个极其重要的城市,为张珏回师四川赢得时间。要不是赵安处置得当的话,以南宋在四川的兵力,可能重庆早就陷落了。

重庆现在的局势已经是很糟糕了,以赵安的估计,他顶多再支撑半个月时间,要是半个月内援军不到的话,重庆必然陷落。不是赵安悲观,实在是局势已经到了这种地步,他就是有通天彻地之能也无法逆转。

别的不说就是没有粮食这一点就足以把他击垮,他曾经见到过一件非常让人震惊的事例。那是他前天晚上出来巡城,看见一个老人给饿倒在地上,一群饿得发慌的老百姓一下围上去把他的肉给割着吃了。其实这个老人只是饿得发昏,并没有死,那些饥民误以为他死了,才把他的肉割着吃了,因为老人疼得大叫,可是饥饿难忍的老百姓哪里还管那些,只顾着割他的肉。赵安忙派军卒把饥民赶开,老人已经只剩下一堆白骨了,他再也忍不住,流下了眼泪。(按:蒙古在攻打泸州时,由于没有粮食,泸州的老百姓就曾割死人来吃。)

敌人的痛苦是自己的福音,术速忽里得到消息后很是高兴,对他的部下训话道:“再努一下力,草原上的雄鹰就要抓住那只饿得发昏的小鸡了。”命令部下不分昼夜发起进攻。对于现在的局势来说,术速忽里是赢定了,就是他不攻击,不出一月时光他就可以去接管城市了。不过,对于术速忽里来说,早点拿下比迟点拿下更放心,因为情报显示南宋的援军已经出发了,要是晚了的话,南宋援军一到,变数就会出现,到时他还能不能赢得胜利就是问题。

蒙古大军在四川苦战多年虽然没有拿下东川之地,但是蒙古军队一直占着上风,向来瞧不起宋军,胜利马上就要到手了,对于蒙古军队来说无异于一剂兴奋剂,军卒们无不是兴奋莫铭,把一分战力发挥到十分,十分战力发挥到百分,不要命似的攻城。

宋军在赵安的指挥下,宋军奋起反击,蒙古军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也是没有拿下重庆。

望着城下堆积如山的尸体,赵安疲惫地望着东方的夜空,在心里一个劲地道:“大人,你怎么还不来?要是再不来,重庆就要落到鞑子手里了。我们也就永别了。”

绝望之中的赵安根本就不知道战斗的胜负已经发生了逆转,战争的天平已经向他倾斜了,因为援军已经到达了。

在离重庆城十里的一个荒滩上,郑静和统率下的南宋海军停泊在岸边,船上的宋军正从船上跳了下来,传来一阵卟嗵卟嗵的落水声。因为重庆情况危急,李隽也顾不得其他的了,只好命令张珏他们赶快启程,没有准备登陆用的小型船只,只好辛苦将士们自己游泳了。

张珏淌着江水来到岸边,抖抖湿漉漉的衣服,大声道:“立即集合!准备出发!”

为了驰援重庆,柳河子和张珏挑选了一批精锐士卒先期入川,就是这批军队,训练有素,应变能力极强,张珏的命令一下达,不到一盏茶时分就集结完成。

柳河子和张珏同时向对方伸出右手用力一握,什么话也没有说,所有的言语都在这一握之中,各自带领一队人马出发了,很快消失在夜色中,原本人头攒动的江岸一下子又恢复了平静。第二天早上,有老百姓发现这里有无数凌乱的脚印,却搞不清明是什么原因,还以为是出现了神明,要不是张珏后来出面呈清的话,肯定要修庙子供奉了。

海军舰队在郑静和的指挥下启锚向上游驶去,一场大战即将到来。

一抹朝霞从天边出现,眼里全是血丝的赵安望着第一缕光明,感叹道:“又是一天了。”对于他来说,这日子太也难熬了,真的是称得上度日如年了。也许,比度日如年更难熬。

嗅嗅满是血腥味的空气,赵安仍是精神一振,在心里告诫自己,无论如何也要坚守下去:人在城在!

就在赵安感觉清晨美好的时候,一片火球出现在天空,拖着长长的尾巴,划着美妙的曲线、织成一道密如蛛网的巨网向蒙古阵地飞去。这张大网一落到蒙古阵地上,闪现出一个个火球,接着就是一阵惊天动地的爆炸声,蒙古阵地上一片混乱,到处是肢离破碎的尸体,到处是掀起的尘沙,烟雾迷漫,到处是乱蹦乱蹿的蒙古军队。

赵安在四川和蒙古人打了多年,知道蒙古军队虽然惹他愤恨,他也不得不承认蒙古军队的的确确是一支非常优秀的军队,纪律严明,就是在失败的情况下也会保持队形,进行有序撤退,象今天这样乱得不成样子还是他第一次遇上,真的很难相信这是真的,睁大一双眼睛惊奇之极地看着混乱的战场,居然连挥军杀出都忘了。

不要说赵安难以相信这是真的,就是术速忽里这位名将也是难以相信这是真的。术速忽里是一个有着非凡军事才干的将领,他的建议没有给蒙哥采纳,蒙哥最后战死在钓鱼城,忽必烈继位后很是赏识他的才干,任命他为西川守将。术速忽里自认为自己一手带出来的军队完全可以做到在失败面前不屈不挠,顽强奋战,不论在哪种情况下都不会出现混乱。事实上,在以往的战斗上,他的军队的的确确是这样,验证了他的信念。

但是,这一信念在今天却给打破了,今天的情况就不是蒙古军队混不沸乱的问题,而是非常混乱,混乱到让人难以相信的程度。在术速忽里的记忆里,他打了一辈子的仗都没有见过象今天这样混乱的场面。

这也难怪,谁叫蒙古军队遭到的是来自郑静和舰队的炮火攻击呢?对于盘踞在四川的蒙古军队来说,他们还没有经历过炮火的洗礼,根本就不知道炮火是什么样的东西,只知道炮火带来的严重后果,那就是死伤极惨,要是给炸中了没有完整的尸体,不是肢断就是骨折,甚至还有可能连内脏都是破碎的,向以残忍著称的蒙古军队哪里想象得到这种事情,由不得他们不混乱。

伯颜大军和郭侃大军是知道炮火是什么东西,知道一些应付之道,就是这两支军队已经不复存在了,到现在知道炮火打来了就趴下的蒙古军队已经没有了。要是有的话,可能就是郭侃本人和他那几个亲兵了。

就在赵安和术速忽里惊疑之时,又一片火光出现在天空,郑静和的第二轮炮击已经开始了。为了加强四川的兵力,郑静和把十二艘无敌战舰中的九艘调了来,光这九艘无敌战舰就有一千八百门火炮,再加上其他炮船的火炮,投在这里的火炮总数不下四千门之多。如此之多的火炮不要说在古代,就是在现代战争也是一个不小的数目了,虽然威力不能同日而语,也足以把蒙古阵地犁上好几遍了。

为了不出现间隙,郑静和把火炮分成四个批次,每个批次一千门进行齐射。在他的指挥下,四千门火炮轮番攻击,造成的杀伤实是无法估计。战斗结束后,人们惊奇地发现蒙古阵地上出现了不计其数的弹坑,弹坑之多居然比蒙古军队的总数还要多。

术速忽里投在重庆的军队是五万,而弹坑差不多有八万个,也就是说每两个蒙古军卒就要挨上三发炮弹,可以想象当时的火力有多猛烈。如此猛烈的炮火必然上演惊天动大逆转,等到炮火停下时,蒙古军队已经死伤过半了,原本很有希望赢得战斗的蒙古军队一下子垮掉了,除了四处溃逃外他们再也不能有其他的行动了。

郑静和之所以炸得这么猛烈,那是他和柳河子、张珏两人商量的结果,三人一致决定这第一战不仅要打赢,还要打得蒙古人永远记住什么叫恐怖,也就是说要对蒙古军队进行一次心理攻击战,要彻底把他们打怕,摧毁他们的抵抗意志,才进行这么猛烈的大轰炸。

赵安终于从震惊出清醒过来,猛地一下拔出刀,高举在头上,大吼道:“将士们:我们的援军到了!皇上给我们派来了援军!杀啊!”率先冲到头里去了。可惜的是,他太过疲惫,一个趔趄差点撞在城墙上,好在喜事能驱散疲劳,只是有惊无险,并没有真正撞在城墙上,他泼风一般冲出城去了。

兴奋的宋军紧跟在他身后,象狂潮一样冲了出去。

就在赵安从城里杀出的同时,柳河子和张珏率领的宋军从两个方向杀出。这还不算,郑静和的海军陆战队也从岸边杀了出来,一时四路大军齐出,杀了个里应外合。

宋军好象神兵天降一般突然出现,使得局势瞬间逆转。如此局势不要说术速忽里难以应付,就是起成吉思汗于地下也是无计可用,其结局不用说:必败无疑!

“大人!”赵安惊喜无限地一声大叫,换来的是张珏热情的拥抱。张珏拥着疲惫不堪,还兴奋到难以兴喻的赵安,什么话也说不出来,虎目中流下了热泪,使劲地捶着赵安的背。赵安也是用力捶着张珏的背,呜呜地哭了起来。

朝阳的光辉撒在山城重庆,是那样的美丽!充满着生命气息!

第156章 皇家科学院

晴空万里,碧蓝如洗,没有一丝云,格外的美丽,仿佛在预示着美好的未来。

不错,今天在中国历史上一件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要发生,这件大事的发生将会改变中国历史的走向,因为在李隽的推动下,“大宋皇家科学院”正式挂牌成立。

我们中国人一直以四大发明自傲,我们祖先发明了四大发明,为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作出了卓越贡献,这是历史事实,谁也无法改变。然而,在历史上,科学一直被认为是杂学,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更有甚者还认为是“奇巧淫技”,实在是让人无语。

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的祖先能够创造出四大发明,实在是有点让人难以相信,可以说是一奇迹吧。

今天,对于南宋的科学家来说是一个好日子,一个让他们感到无比自豪的日子,他们的春天终于来临了。原因不在于其他的,是因为李隽不仅仅是决定把科学从杂学中分离出来,作为一个独立的学科,还成立了“大宋皇家科学院”,选出了一批在科技界享有盛名的科学家为院士。

这且不说,李隽还另外成立了一个独立的部门,大宋皇家科技部,拨出专项资金,用来发展科技事业。这在历史上是第一遭,开了一代先河,历史将因此而翻开新的一页。

当然,把不入儒家经典的科学独立出来,自然是一件要引起争议的事情,特别是那些迂腐的儒生更是没有少上书给李隽,疾言那是圣人所未言,不能如此重视,要重视的是他们的圣人之言。更有甚者更是大言炎炎地放出厥词,说那是“弄奇巧以亡国”。

对付这些迂腐子,对于李隽来说实在是小菜一碟,办法多了去了,先是采取不理睬的态度,任由他们去说去议,就是不出面表态。实在是给他们闹得太凶了,李隽就召见这些迂腐子,对他们说:“圣人曾言身体力行,今天朕就让你们去做一件事情,要看看你们的表现。”

多日上书终于有了回音,对于这些迂腐子来说,自然算得上好事,头子郝万言道:“请皇上吩咐。”

“现在你高兴,等会儿你就要叫苦了。”李隽在心里冷笑,道:“这事对于你们来说,可能有点难,要是办不到的话现在退出还来得及。不过,要是你们去做了的话,朕重重有赏,嗯,就赏钻石十颗。”

南非钻石在李隽的刻意安排下,几个展销会举办下来是名声大噪,每颗都是价值非凡,十颗的赏格实在是个大数目,这些平日里读惯了圣贤书的“有识之士”也是忍不住眼睛放光,郝万言笑道:“为朝庭出力是臣的本份,还请皇上下旨。”

“好好好,你们能有这份心,朕很开心。”李隽嘴上说得亲热之极,心里却在不住冷笑,心想等会你们就要叫苦不迭了,道:“这事嘛,其实也不难。你们说科技是奇巧淫技,是杂学,朕如此高抬科技实是历史上所未有之事,这是很好的说法嘛。朕也有点迷糊了,也不知道是科技好呢,还是你们说得对。这样办,你们到杭州湾去,那里停了一艘船,你们都去做一回纤夫,拉着船向上游跑。朕叫黄永善开一艘蒸汽船,和你们比比,要是你们赢了,每人十颗钻石,要是输了的话,你们的博士就还给朝庭吧。”

这些迂腐子再笨再蠢也知道凭他们的两条腿无论如何也比不过蒸汽船,除非他们长了一双飞毛腿,一下子给李隽吓傻了,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相对无言。

李隽是铁了心要把他们的嘴巴堵住,要他们永远不要再来嚼舌头,道:“怎么了?你们是不是嫌赏赐不够?要是不够可以再加,朝庭虽然缺银子,这点赏赐还是拿得出来,要不再加十颗钻石。”

不要说再加十颗钻石,就是再加一百颗,这些迂腐子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哪敢答应。

李隽一副和蔼可亲模样,笑吟吟地道:“你们都是读惯了圣贤书的人,都知道‘君忧臣辱,君辱臣死’这句话吧?朕现在是迷迷糊糊的,搞不清楚你们和黄永善谁说得对,去试一下就知道了。这事就说定了,来人。”

段干木忍住一肚子笑走了进来,道:“皇上,臣在。”

“干木,你们派点人跟着他们去,他们都是朝庭的博士,都是朝庭的宝贝,不能有闪失,一定要看好了。”李隽一副关心之极的模样,对段干木说。

“皇上的戏演得真好,明明是要我派人去监视他们,去给他说成关心。”段干木在心里偷笑,要不是圣驾当前肯定是放声大笑了,道:“皇上请放心,臣明白。”转过身对郝万言他们道:“各位大人,请吧。”

郝万言他们哪里还敢说什么,只得自认倒霉,向李隽行礼道:“臣告退。”

李隽一副关怀之状,道:“免礼,免礼,快快免礼,这些俗礼能免就免了吧。”就是端坐不动,受之坦然,对段干木道:“多带点吃的,不要饿着他们了。还有,带点雨伞,不要给太阳晒着了。”

段干木自然是应允不迭。

据郝万言他们日后回忆说:“这样的锻炼对于我们这些多读诗书,缺少活动的人来说很是有益,让我们知道了劳动其实是一件非常有益于身心健康的大好事。”

段干木的说法与他的说法大相径庭,他说:“这些书呆子真是会偷奸耍滑,要不是皇上圣明,早就预料到了,说不定还给他们磨蹭到什么时间呢。不就从杭州拉一艘船到长江口吗?那么一点路程,我们骑马一天就赶到了,他们居然走了十几天。他们真是不中用,没走几步就叫口渴了,没拉一阵又叫饿了,一会又叫太阳大了,一会儿又叫天气太热了。皇上真是好心肠,给他们准备好了吃喝,还给他们准备好了雨伞,不让淋着,不让饿着。要是依我的意思,一阵大棒赶到长江口就是了,不就几百里路程嘛,一阵乱棍下去,一口气就到了。”

李隽是个言出必行的人,对于郝万言他们自然是把博士位给夺了,俸禄也给减了三等。对于李隽这样的惩罚,郝万言他们是连声道谢,再也不敢说三道四了。

李隽这样处置他们算得上够仁慈的了,要是学汉武大帝对付博士狄山一样,发去说服忽必烈退兵到漠北,把原要属于华夏的土地归还给华夏,他们肯定是给蒙古人砍头了。

汉武大帝处置只会空谈的博士狄山的办法就是发去守边,狄山刚到边关就给匈奴杀了,李隽只是要他们去锻炼一下,算得上是很仁慈的了。

能够在南宋推出科学院,李隽也是很高兴,走起路都与平常不同,精神了好多几分,好象在过年。廖胜功,李庭芝,文天祥,陈宜中这些文天大臣跟在他身后。

在文天祥他们身后还有一群与众不同的人,说他们与众不同不是说他们的长相与别人不一样,还不是黄皮肤黑眼睛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