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宋殇-第1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且顾眼下。”
秦风嘴角抽搐了一下,深深的看了一眼鲁智深,重重的叹息一声,轻轻点头道:“罢了,如此,传令全军明日备战,若是济州府敢来讨伐,我们便先打下济州罢。”
众人初见秦风犹豫不决,心中早就有些不快。如今见他下定了决心,心中都松了口气,齐声应是。自去准备不提。
PS:不知道该说点什么好。明天开始强推,很突然,让雪峰一点准备的时间都没有。但雪峰可以保证,从星期一开始,一天最少两更,大不了晚上不睡觉。强推啊,很牛的推荐,大家用票支持雪峰一下吧,推荐票上不去总榜,分区榜总可以吧,拜托大家了。
第一卷 第二十九章要战,便战(上)
公元1107年,秦风纳劫夺生辰纲之要犯晁盖、吴用、公孙胜、刘唐四人。此等大事,如何瞒得住,早被济州知府探知。当即飞马报往京师,消息传到东京,蔡京大怒,当即与高俅、童贯等人相商,上奏朝廷,言梁山贼寇为祸甚烈,奏请朝廷择选精兵良将前去讨伐。童贯知道此事莽撞不得,却也不敢明面上反对蔡京。
童贯力言梁山草寇不过水洼草贼,不需劳动大军。奈何杨戬、梁师成二人也力言梁山贼人势大。不可轻敌。前有济州兵马大输大败,如今却莽撞不得。
徽宗天子终下决心,着淮阳军节度使曹忠为主将,率兵三千;徐州兵马都监马成为副将,率兵两千;凌州团练使单廷珪、魏定国为随军参赞,领兵一千,会和济州团练使黄涛的一千兵马,四路兵马七千之众,马军两千骑,步兵五千之众。各路兵马即日起程,汇聚济州府,由曹忠统帅,征讨梁山。
这般大的消息,如何能瞒得住?早有探马报到梁山上。众人听了这话,无不变色,心中忐忑。
林冲盘算良久,当即拍案而起道:“寨主,朝廷四路兵马人多势众,若等他们齐聚济州,则梁山定难保守。依我之见,不如先歼其两路兵马,挫其锐气,万不可让其合围。”
吴用初到梁山,虽然也当了一个军师,但寸功未立,心中未免有些急躁。他见林冲如此说,便道:“林教头所言不错。那徐州久不经战事,兵不操练,兵马都监马成,也未听说过干过什么大事。远比不得另两路人马,可遣几位头领前去,先歼此路兵马。”
朱武插嘴道:“伤敌十指,不如断敌一指。既然要打徐州这路兵马,就要将他们打疼,不可让他们有喘息的机会。”
众头领听了,齐刷刷的站起来道:“我愿去打破徐州兵马……”
秦风心知此时犹豫不得。若是稍有迟疑,梁山怕是当不得朝廷的兵马。他微一沉思,随即下令:“如此,便请林教头、杨制使、史大郎三位为主将,刘唐、陈达、杨春、王霸为副,率五百马军,三千步兵前去迎战徐州兵马。”
七人听罢,起身道:“请寨主放心,我们定不负寨主之厚望,定要马到成功。”
秦风微微点头,随即喝令众军点集兵马。自晁盖上山之人起,他便下令全军备战。此时梁山兵马已非他刚上山之时那些杂兵,众兵将的战斗力比起从前,不知道要强上多少。听得将令,众军立时聚到一处,都顶盔带甲,装备齐全。
林冲身为教头,对众兵自然比其他人要了解许多。他当即点了三千带甲步兵。又点了五百精甲骑兵。他未曾动用重装兵马,所点军士虽然都有铠甲在身,却也不过是只罩要害罢了。
林冲点齐了三千五百兵马,当下出兵,直扑徐州兵马必经之路而去。济州兵也发现梁山兵马动向,但他们惟恐中了奸计,哪里敢出来迎战。
*****************************************************************
徐州兵马都监马乃是武举出身,凭着真本事得授徐州兵马都监之职。他接到朝廷的圣旨,立刻点起五百骑兵,一千五百步兵,向济州开拔。
他并没有将梁山兵马放在眼中。在他看来,梁山兵马不过是草寇罢了,如何值得朝廷调动三州兵马合剿,实在是小题大做、他在兵马都监的位置上呆了五年,一直未曾升迁,他心中早就不耐。这次他心中盘算着抢在众人之前剿灭梁山贼寇,也好因功升上一级。
他也知道坏淮阳军离济州不远,因此惟恐落在后面,急催众军前行。徐州虽然自古民风剽悍,奈何兵马久不经战阵,虽偶有操练,也不过一时兴起,士兵没有什么耐力。一路奔来,早就疲惫不堪。那天气愈发热了,众军一个个大汗淋漓,只想着早早休息。
马成在马上也热得满身大汗。他身穿铁甲,密不透风,更是别闷。他回头看去,但见身边跟随的五百骑兵,鲜有袍铠整齐者,有的甚至脱了铠甲,赤膊上阵。他心中委实焦躁,从马旁抄起水袋,望嘴里便倒,喝不了两口,却发现水已光了。他眼中凶光一闪,重重的将水袋扔到地上,冲着众兵喝道:“都在那里磨磨蹭蹭做什么,还不快走?”
众军知道马成的脾气,都不敢怠慢,拼命前行,正行间,忽前面一声锣响,一彪军横冲出来,拦在前面。
PS:看来不解释一下不成了。有些读者在书评区提出疑问,为什么要招安。我要在这里解释一下。
第一,这本书写的不是水浒传的同人。虽然借鉴了其中许多人物,但并不是要写水浒传。顺便说一句,当时的梁山泊和现在的梁山泊不同。看地图可以知道,当时梁山泊烟波浩渺,纵横八百余里,不是开玩笑的。
第二,历史上的宋江起义,规模并不大,最起码比不过方腊起义。虽然历史上对宋江起义记载较少,但可以看出,宋江起义是在失败后被招安的。
北宋对外战争一败再败,但禁军对内却相当强大。大家觉得主角可以抵挡住朝廷的兵马,其实不然。朝廷只需要调几万人就能剿灭梁山。有人说可以学流寇,又或者学三国时期的黄巾军。这个问题我也考虑过。个人感觉,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宋朝不是三国,一方面城市的防御大大加强了,另一方面,地方守备力量也大大加强。最关键的一点,宋朝的百姓远远没有达到三国时期那种揭竿而起的程度。没有百姓的支持,梁山归根结底不过是一伙流贼罢了。早晚都要被朝廷剿灭。
还有一点大家不要忘了,在宋朝,文人的地位相当高。你们难道认为这些人会选择支持一伙强盗出身的梁山贼吗?没有文人的支持,梁山就是真打下了不小的地盘,那谁来治理?
至于晁盖上山,主角不怕他夺权,他上山,等于得罪了蔡京,把朝廷的注意力集中到了梁山,让主角想悄悄发展都不成了。
今天要整理一下思路,下周是一场大战,无论是梁山,还是朝堂,都是一场大战。所以要好好构思一下。从明天开始,一天两更。
第一卷 第二十九章要战,便战(中)
书接上文,话说马成吃了一惊,急看时,但见对面约有三百骑兵,七百步兵。骑兵尽是黑色铠甲,威风凛凛,隐隐有一股杀气冲天。为首一将,亦是黑袍罩体,头带一顶猛兽盔,上用豹皮装饰,手中绰了一杆丈八蛇矛,雄赳赳气昂昂的骑在一匹黑马上。正是梁山泊马军统领豹子头林冲。
马成见对面兵马来者不善,急令众军防备。他往日里的操练也没有白费,那五百马军齐齐上前,防备对面骑兵突袭,后面步兵乱糟糟就便要列阵。
就在此时,忽然后军发喊,只见一片箭雨射将过来,早放倒了百十人。但见后面千余兵马杀将过来。为首一人,也是黑色衣甲,持一杆大砍刀,手下步兵,尽是左手黑盾,右手长枪。装备精良。
后军都头见对方来势凶猛,急握了长枪来迎。那砍刀将领一声大喝:“九纹龙史进在此,看刀!”端的是中气十足,宛如平地打了一个霹雳。
那都头本事一般,见对方来势汹汹,心中先就怯了三分,听得对方一吼,吓得打了个哆嗦,不知道该进该退。被史进上前,一刀劈成两断。后军登时大乱。
马成见了,面色大变,眼见得对面林冲蛇矛一挥,那些步兵猛的冲到前面来,手中都握了劲弩,望众军便射。
宋军前军尚未排成阵势,吃了这一阵箭雨,立时乱了。四散奔逃,马成喝斥不住,正惊惶间,突听得道路两旁林中喊杀声大起,又杀出无数兵马,将宋军冲得乱七八糟。
林冲见宋军阵型已乱,一声大喝,三百骑兵立刻排成锥形阵势,冲将过去。梁山兵马尽持长枪,骁勇万分,马蹄纷飞,如同战鼓雷霆。
宋军一路奔波,疲惫不堪,已失了锐气。又被梁山兵马冲得四分五裂,早就没有了战心。见对面骑兵冲来,四散先走。
林冲冲到近前,一声大喝,和马成打马相交,兵器碰撞,马成只觉得双臂酸麻,心中更是惊骇。
他尚未缓过气来,旁边早有一名梁山骑兵绰着枪,望他要害刺将过去。他急躲时,又有数人长枪乱举。将他从马上戳了下来。马蹄践踏,将他踩成了肉泥。
徐州兵马见主将已死,一个个都亡魂丧胆,腿脚快的跑了。其余的兵马,又大半被俘,小半被众兵杀了。兵甲粮秣众多辎重,都被梁山劫了。
淮阳军节度使曹忠乃是大宋开国初中大将曹彬的后人。宋朝皇帝还是很念旧的,曹家的后人虽然不至于出入朝堂,但还是能得享富贵。更何况曹家后来还出了一个当皇后的女人,曹家的后人自然会水涨船高。
曹忠是曹家嫡系血脉,不过曹家的人家教还是很好的,曹忠虽然依靠祖辈的威名,走到了今天步,但并不代表他没有什么本事。三千淮阳军,战斗力绝对不亚于边军。
淮阳军前进的速度不是很快。前军,中军,后军,探马……一句话,他们完全按照战时的行军方式移动。
在半路上曹忠接到了徐州军溃败的军报,他的脸色变得很难看,手上青筋爆起。
几个偏将见了,都吃了一惊。一人壮着胆子道:“大人,发生了什么事情?”
曹忠恨声道:“马成匹夫,坏了朝廷的大事。两千精锐,竟被梁山人马杀得大败,只有三百余人逃得性命。”
众人都吃了一惊,尽皆变色。一个个心惊肉跳,却又不敢多说什么。有一人年纪尤在曹忠之上,也算得上曹忠的前辈,他迟疑片刻,低低的道:“将军,我们是不是加快行军速度,早日赶到济州。梁山贼人如此猖獗,济州怕是难守……”
曹忠冷冷一笑,颇为不屑的道:“济州若是守不得,那也怪他们运气不好。堂堂两千兵马,又占据坚城,连水洼草寇都打不过,那他们也太无能了点。”
众将听了,尽都默然。当下众军依旧慢吞吞的前进。不过更见谨慎,探马增加了一倍,便是晚上安营扎寨,也比以前严密了许多。
梁山贼人似乎也知道官兵防守严密,一直不曾来骚扰。各路兵马终汇聚在济州城下,都驻扎定了。
单廷珪、魏定国二将并济州团练使黄安齐入中军大帐,来见曹忠。
曹忠与三将见礼毕,方才入座。看着众人道:“我三路大军到此,一日耗费多少钱粮。需得早日剿灭梁山,方不负朝廷之信任。我观那梁山尽是泽国,若要征剿,非船不可。”
说罢,他看向黄安,沉声道:“黄团练,你身为济州团练使,必然熟悉济州地理,你可率人拘刷船只,不可迟误。”
黄安起身抱拳道:“将军放心,当日我接了朝廷的圣旨,便开始准备船只。如今转杯大船百余艘,小船三五百艘,足够大军应用。”
曹忠微微点头。看了一眼单廷珪,淡淡的道:“我听闻阁下号称圣水将军,想来精通水战。”
单廷珪尴尬的一笑,恭谨的道:“都是同僚抬爱,给小将起了这个外号。小将于水战略通一二。”
曹忠沉吟片刻,点头道:“如此,你可率二十艘大船,五十艘小船。我与你一千兵马,你可为先锋。黄团练使既为济州本地人氏,当熟悉梁山泊地理。你二人先行,为我大军开路。”
二人听了,齐声答应。魏定国在一旁见了,心中不满,抗声道:“将军,为何他们两个都有任务,偏生我老魏闲着?”
曹忠呵呵大笑道:“将军有所不知,你既号称神火将,自然精通火战。可梁山八百里泽国,非船不能征剿。非是将军不能出战,若是我大军登上了梁山,少不得将军当先锋。只不过先委屈将军一下,暂充后军。”
魏定国无奈,只得答应,气哼哼的坐了下来。
PS:推荐一本好书,《极品无赖》,作者渤海河豚,书号120068,大家有兴趣可以去看一下。河豚的书质量是没说的,个人感觉他那本书写得很不错,主角塑造得相当成功。大家可以去看以下。
第一卷 第二十九章要战,便战(下)
曹忠如何不知在座众多将领都是一方之霸,端的是骄兵悍将,又不归自己统属。方才下令之时,他已经存了杀人立威的心思,幸好众将也知道尊卑,居然没有人做刺头。
曹忠见众将答应,微微一笑,当即喝道:“如此,明夜二更造饭,三更出兵,三日之内,荡平梁山。”众将听罢,齐声答应。
当夜,众军尽都安歇。这些兵马连日奔波,早就疲惫不堪,更兼到了济州境内,也都放松了心怀,安心大睡。
曹忠一路奔波,也觉疲惫不堪。他睡至三更,忽听得一阵喧哗,其中隐隐有喊杀之声。他吃了一惊,一骨碌爬将起来,匆匆披挂上身,提了帐中的钢斧,大步走了出来。却见前军一片火光,正惊讶间,又听得辎重营中滚雷价般响起,知道是五色烟药被人引爆。他不敢迟疑,急喝令亲信兵士上马弹压中军,以防止营啸。他往日治军甚严,不过片刻,便聚集起七八百号人马,各伍长都在拼命收拢自己的手下。
正弹压间,却见前军乱兵如潮,一窝蜂似的涌将过来。后面跟着数百骑兵,恰似牧民一般,正在驱赶众军。
曹忠熟知兵法,知道此时犹豫不得,当即喝令:“弓弩手准备,休要管来人是谁,但要冲动大阵者,杀无赦。”
淮阳兵果然精锐,听了命令,更不迟疑,万箭齐发,前营乱军都是在睡梦中被惊醒的,衣甲不全,受此攻击,立时吃了大亏,有数百人遭了毒手。
众军见前面的同袍下手凶狠,发声喊,都望左右跑去。倒把后面的骑兵露了出来。曹忠眼尖,在火光下看得分明,对面骑兵为首之人,白袍白甲,坐下一匹白龙马,手中绰了一只亮银枪,威风凛凛。他虽和对方处于敌对,但也不禁赞叹一声:果然是英雄人物。
那人见对面兵马已有了准备,当下约束手下骑兵。他自己掣下强弓,弯弓搭箭,大声喝道:“对面的人休要猖狂,要你知道秦风本事。”话未落,手一松,箭如流行电掣,直射了过来。
曹忠见对面火光闪闪,对方弯弓搭箭,心中已有了防备,不想这箭来得如此之快,急躲时,左臂早着。虽有盔甲护身,也险些被射个通透。他剧痛之下,一声惨叫,落下马来。众军见主将受伤,都吃了一惊。幸好往日里训练有素,竟然临危不乱,将阵脚守得牢牢的。护着曹忠慢慢向城里退了回去。
秦风领着骑兵冲了几次,冲突不入,知道对面乃是劲敌,也不迟疑,只管领着人马围杀败兵,劫掠粮草去了。
曹忠吃了大亏,被手下将官救了,退入城中。手下急叫郎中来。郎中来此,看了此箭,不由得大惊道:“此箭乃是雕翎狼牙箭,箭上有倒钩,拔不得。若是一拔,必然伤及筋脉。”
当下令人割断箭杆,用手握牢,猛得向前一推,竟将此箭直穿过来,在曹忠胳膊上留下了一个血淋淋的大洞。
曹忠也是条硬汉,痛得牙齿咬得格格做响,双眼赤红,竟一声不吭,任由郎中施为。
待伤口包裹好,他又吩咐手下将领出城收拢败军,寻找将领。那些手下虽面有难色,但也知道军命难违,只得出城收拢败军不提。
济州团练使黄安本奉命守着粮草辎重,不想半夜喊杀声起,无数兵马冲杀过来。他急率人迎敌,但见对面两个大汉,一个赤发凶悍,乃是赤发鬼刘唐,一个满脸横肉,却是楚霸王王霸。这两人都是步兵头领,齐齐逼上前来。
黄涛本事本就一般,一对一尚且不是对手。如今对上了两个大虫,如何抵挡得了,被二人之砍翻,割了首级。杀散兵马,将辎重点燃。
这边单廷珪和魏定国守前军,夜晚最先遭到攻击。二人袍铠尚未穿戴整齐,便被人拉塌了帐篷,生擒活捉。手下兵马想要来救,哪里来得及。淮阳军的将领只接应些残败兵马入城不提。
梁山兵马纵横一夜,天明方退。曹忠在众将护持下,走上城墙,远远望去,却见城外尸横遍野,血流成河,残破的帐篷尚在燃烧,惨不忍睹。他心中哀恸,大叫一声,竟昏厥过去。
众将急救,半晌方苏,他看了一眼众人,便让人计算昨夜损失。众兵计算一番,却是济州兵折损了七百余人,团练使黄安死于乱军之中。凌州兵几乎全军覆没,有小兵见到两个团练使都被人绑了。粮秣辎重损耗一空,兵甲马匹损失不计其数。所幸最强大的淮阳军损失不大,只损失了一二百人,多是自相践踏。
又过了半日,陆陆续续有兵马赶将回来,又收聚了五百多残败兵马。济州知府见了,心中始安。
*****************************************************************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却说秦风这次亲自领兵劫营,一路放火,往来冲杀。又令人乱敲金鼓,黑夜鼓噪起来,也不知道梁山有多少兵马,众兵自相践踏,乱成一团,却让他们大占便宜。
众头领不曾折损了一个,齐回山寨献功:刘唐献黄安之头,王霸献粮草辎重。林冲献单廷珪,史进献魏定国,众头领有献战马的,也有献旗帜铠甲的。不一而足。
秦风厮杀一夜,身上也溅了不少的鲜血,看向众将,众人面上多有烟火之色,不觉好笑。众人彼此对望,也觉好笑,尽都放声欢笑。
PS:这章本来想下午更新的,可是因为网络原因,只能现在发了,请大家谅解。
另外有几点需要解释一下,秦风显得很平凡,并不是他真的平凡,而是一种保护色。有些时候,锋芒毕露比不上藏拙。秦风太厉害,他就成了出头鸟,谁都要对付他。所以有些时候,他故意隐藏自己的锋芒。比如前文双龙会那章,我一再交代,故意装作惊讶,并不是真的惊讶,他只是为了在鲁智深面前装傻罢了。
关于战马的问题,宋朝缺马,这是不假。但布置缺到那种程度。更关键的是,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大宋不重视骑兵的建设。可这并不意味着大宋的战马太缺乏。梁山的战马,并不仅仅依靠缴获。
第一卷 第三十章想招安(上)
PS:招安不代表妥协,主角也不是宋江。仅此而已。
*****************************************************************
却说这曹忠在济州城中,一面将养身体,一面严加守备,与梁山相持。他终是名将之后,实有真本事,将城池守得如同铁桶金城相似。
秦风也知道曹忠的本事。那夜劫营,梁山兵马可谓占据了绝对的优势,竟然拿突不破淮阳军的防守。足见对手的厉害。他派人骚扰了几次,却没占到什么便宜,当下令众兵严守大寨,不再征战。连夜写了封书信,派人送往东京不提。
时间飞快,转眼半月有余,徽宗天子上朝。朝拜毕,童贯抢先出班奏道:“陛下,前次淮阳军节度使曹忠提七千大军征剿梁山,不想连败两阵,损兵折将,只余两千余人,困守孤城。”
徽宗天子听了大怒,喝道:“曹忠竟然如此不济,丧师辱国?”
高俅见天子发怒,吃了一惊,急出班奏道:“陛下,此事臣也知晓。济州战事,早有文书行到殿帅府。那两场败仗其实不怪曹将军。
徐州兵马都监马成率两千人马前往济州,不想半路上被梁山兵马包围。马成奋勇杀敌,奈何寡不敌众,这才遭了毒手。手下健儿,多有死者。后来大军到了济州城外,安营扎寨,不想前军将领粗心大意,竟然让梁山人马劫了营,前军混乱,反将大军冲动,官兵这才吃了大亏,退入城中。”
说到此处,他微微顿了一顿,看了童贯一眼,这才气哼哼的道:“更何况曹忠虽然吃了败仗,但主力淮阳军三千之众,只不过损失了一二百人罢了。足见曹忠的本事。陛下,如今曹忠大军牢守济州,始梁山人马无用武之地,若是假以时日,梁山必然陷入困境,到时候自然可以将梁山扫荡。”
童贯冷冷的笑道:“堂堂七千人马,四路大军,让梁山贼人给扫去了两路半,这就是所谓的能臣名将?如此这般,那梁山的贼寇又该是什么?该不是孙武转世罢?”说到这里,他嘿嘿一笑。周遭依附于他的将领和文臣也跟着大笑了起来。
童贯看着高俅气得铁青的脸色,嘴角一撇,向徽宗道:“陛下,臣已经打探清楚了。梁山那伙贼人,为首的一个,本是东京八方武馆的馆主,名叫秦风,精通十八般武艺,端的是一身好武功。朝廷曾想征辟他,可寻他不到,不想他在梁山落草。”
徽宗听了,眉头轻轻一皱,随即哼了一声,淡淡的道:“原来是他。这人也算得上一条好汉,怎地会无缘无故落草了?”
童贯撇了高俅一眼,嘴角露出一丝奸笑,恭敬的道:“臣也调查过此事。此事应该是和同在梁山落草的林冲有关。”
徽宗眉头轻轻一皱,自语道:“林冲?”他似乎对这个名字很熟悉,但一时间又想不起来在哪里听说过这个名字。
童贯轻声道:“林冲,东京人氏,将门之后。本为八十万禁军教头,因误入殿帅府白虎节堂,被开封府刺配沧州,后又烧了大军草料场,同东京大相国寺的僧人鲁智深一同反上了梁山。”
徽宗微一沉吟,嘴角露出了一丝笑意:“可是大相国寺那个倒拔垂杨柳的莽和尚?他也上梁山了?”
童贯恭敬的道:“正是此人,这三个都结为异姓兄弟。那林冲本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秦风又精通兵法,鲁智深更有一身好本事。这三个人上了梁山,梁山贼寇已不能用贼寇来形容。”
一直没有做声的杨恩成微一沉思,微微点头道:“我上次听说朝廷捕盗兵马全军覆没,心中已是怀疑,大概有军官落草,今日一见,果然不错。那几人能将一帮水洼草寇整治到如此程度,足见他们的本事。陛下,如此良才被逼落草,实在是大臣的罪责。”
杨恩成此言一出,朝廷大臣心中都打了一个突。这老头虽然身居高位,几可为武将之首,但往日里却是个好好先生,也不多说什么。今日怎地突然发难?
高俅心中苦闷,却是不能用言语来形容。他有点后悔当初惩戒杨志了。原以为一个旁系子弟,杨恩成不会放在心上,不想收拾了小的,冒出来老的。这老家伙可是抹了油的泥鳅,滑不溜手,若是他盯上自己,自己可真没有好日子过。
徽宗对杨恩成的话还是很重视的。他看了老头子一眼,点头道:“老将军说那些人是人才,那些人自然是人才了。只可惜这样的人才不能为朝廷效力……”
蔡京眼中闪过一丝光芒,出班道:“陛下,这等水洼草寇,委实可恨得紧。依臣之见,若是就此罢手,难免让他们看轻了朝廷。臣以为,可加派兵马,定要将梁山扫平。”
蔡京言罢,朝中倒有一大半的臣子点头称是。这些人倒也不全是蔡京的门生,其中有不少的清流也跟着称是。这些人都是文人出身,原本就看不起武人,更看不起那些落草为寇的强人。
徽宗见这么多人反对,不禁迟疑起来。他看了一眼童贯,又看了一眼杨恩成,心思却是复杂的紧。
杨恩成看了一眼身后的武将,这些人一个个都噤若寒蝉,哪里有半点武将的风度。他微微摇头,心中无奈。知道事不可为,也不再做声。
童贯看了一眼蔡京,心中微微盘算了片刻,接着轻轻一叹,也没有说话。就在此时,殿前太尉宿元景忽然出班道:“陛下,臣有一事不明,不知道为了区区水洼草寇,究竟要调动多少兵马?列位喊打喊杀的臣工,知不知道征剿梁山,大军一日耗费多少钱粮?”
此言一出,那些叫喊着剿灭梁山的大臣一下子都哑口无言。让他们说说如何征剿梁山倒不是什么难事,两片嘴唇一张一合也就是了。可是说到耗费钱粮一事,他们又不是兵家子弟,也没有多少精通算学之人,自然回答不上。
宿元景和蔡京、高俅是朝堂上的敌人,双方似乎没有调和的可能。他冷冷的望向对方,眼中充满了冷漠之意,淡淡的道:“蔡大人,高大人,你们二位一个是有名的饱学之士,另一个则是精通兵法之人,二位难道也不知道这场大仗需要耗费多少钱粮吗?”
第一卷 第三十章想招安(下)
蔡京的面色变一了变,他执掌户部,自然知道三千人马一日所耗费的钱粮。和往日里呆在营地中的情景不同。如果平日里一天可吃一斤粮食,战时则至少要一倍的粮食才能满足他们的需要。这仅仅是粮食的损耗,尚不包括战马的草料,士兵的铠甲等一系列损失。
高俅的面色也不好看,他自然能明白对方的心思。他的牙咬得紧紧的,却说不出什么话来。他不是不想说,是不敢说。童贯可在那边虎视眈眈的看着呢。如果自己胡说八道,他怕是不顾和宿元景的敌对关系,跳出来找自己的麻烦。
徽宗天子见宿元景威风凛凛,将蔡京和高俅驳斥得一言不发,心中微微好笑。宿元景充其量不过是个幸臣罢了,他并没有太大的实权。平日里他虽然和蔡京一党作对,但一直被压着打。他能有这样扬眉吐气的机会,实在是不多。
蔡京看了宿元景一眼,沉默不语,他的手轻轻的拍打了一下手臂,动作不是很大,除了他身后的人,其他人都没有发现。
如此动作,自然有他的目的。他门下的臣子自然看得清楚,有人急匆匆的站出来道:“宿大人,您说的话我不敢苟同。难道我堂堂大宋,连剿灭一伙强人也办不到吗?我大宋富有四海,难道连这点钱粮也舍不得吗?我大宋……”
杨恩成突然喝道:“够了,难道你便打算让我大宋的将士白白送死不成?那梁山上的强人虽然可恶,但他们也是我大宋的子民,更兼骁勇善战。若能招安,未尝不是一件好事。我大宋倒不缺梁山强人那点士兵,可能让人少流点血岂不是更好?你为何执意如此?你若如此想法,罢了,你何不上济州去看看战争是什么样子?”
那人乃是户部侍郎,复姓欧阳,名一个泰字。也是一榜的的进士,后投靠蔡京。他往日里一门不出,二门不迈,哪里知道战争的残酷。他见杨恩成挤兑于他,不禁变了脸色,大声道:“我去便去,那又能有什么问题?我若为将,梁山贼寇早被荡平……”
话音未落,蔡京已然大喝道:“放肆,朝堂之上,哪容你大放厥词?你在胡说些什么?”
欧阳泰面色变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