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望瑶台-第2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他在门口立了许久,注视着孟璟的车驾消失在巷尾,这才提脚往前走。
他刚转过巷角,忽听得身后传来少女清脆的语声:“国公府孟璇,有事请教御史大人。”
第51章 家贼难防
薛敬仪转过身; 街口的参天槐树遮住了细雨; 却又渗下大滴大滴的水珠; 无声息地坠上他的袍子; 泅湿了一片。
孟璇目光落在他长袍脚上暗绣着的海水江崖纹上; 绣工精细; 细细看去更显运针者的心思灵巧,显是苏绣手笔; 在宣府也算难得。
她目光缓缓上移; 从薄唇至长眉; 最后落至他用来束发的莲花玉冠上。
玉质算不得绝佳; 但莲瓣却栩栩如生,雕琢手笔依旧惹人惊叹。
她嘴角的笑一点点地消逝,嘴唇尚且翕着一条缝,路上想好的措辞却早被忘到了脑后。
之前给她消息的人; 也没提过这人生得这般好看啊。
薛敬仪见她眼神似乎有些迷离,先一步向她见了个礼:“见过孟二姑娘。”
语气客气; 却也绝对疏离。
孟璇回过神来; 迫自己赶紧收下这突如其来的小女儿心思,冲他一笑:“有事叨扰; 可否请大人移步一叙?”
薛敬仪打量了她一眼; 她今日着鹅黄衫子; 下身洒金裙,笑起来时更是明艳非常。宣府高门大户不多,她这身装扮往寻常巷子里一站便很惹眼; 他略微思忖了会儿,又四下探看了遍,确定孟璟已经不见踪影了,这才颔首:“有劳带路。”
他话说得简短,近乎有敷衍之态,她却并没有不悦,反而兴致颇高地引他继续往巷子深处走:“御史大人肯赏脸,蓬荜生辉。”
她这措辞很是奇怪,但他也没出言询问,只是安安静静地同她一道往前走,听她提起寒暄之语时,偶尔应上简短的几个音节。
孟璇最终引他进了巷子深处的一处小院落,市井之中,院落不大,只有两进,但胜在布局还算不错,虽中规中矩,但陈设偶有几分灵巧心思。孟璇引他进客厅,召人上了龙井,劝道:“大人喝杯热茶暖暖身子。”
“无碍。”他接过茶杯,却只是捧在手心捂着,并未品尝。
孟璇面色讪讪,强自找话题道:“今年天气真是奇怪,往年这几日也该发寒了,今年前几日却还能穿薄衫呢。”她自个儿笑了笑,又接道,“不过这一场秋雨一场寒的,这两日连下几场雨,也渐渐凉下来了。”
薛敬仪垂首看了眼手中茶汤,淡淡道:“宣府往岁如何我也不知,去岁末我才到的此地赴任。”
孟璇抿了抿唇,这人怎这般榆木脑袋,这天还能不能继续聊下去了?
她迫自己深深吸了口气,尔后缓缓吐出,这才觉着好受了些,寒暄道:“薛大人独自来赴的任?”
薛敬仪摇头。
她脸色变得愈发难看。
好在他解释道:“舍妹同往。”
她顿时又笑起来,亲去捧了果盘回来。
薛敬仪目光落在这海月香果盘上,又淡淡打量了眼屋内的精致器具,问道:“孟二姑娘自个儿在外添置宅院?”
这实在是个大逆不道的罪名,孟璟这人么,除了当日得知她去打搅过楚怀婵、破天荒地人过来给她敲了下警钟外,平素只要她不捅破天便决计不会施舍给她一个眼神,更不会管她的破事。但若叫她爹知道了,她不说被活活打死,最不济也会被禁足在府里直至出阁。
这事对于女儿家而言,本该是件隐秘事,但她不知怎地没设法隐瞒,反而苦笑了下:“孟家大厦将倾,身为池鱼,也当早做打算,薛大人说是也不是?”
薛敬仪手指有一下没一下地敲在杯盖上,蹙眉思忖了一小会儿,道:“孟二姑娘心思通透,人嘛,为自己留条后路总是该的。”
她便又笑起来,替自个儿剥了颗橘子,丫鬟忙捧了铜盆上来,她净过手,尝了瓣橘子,觉着实在是有些酸,但又不好当着他的面发作,只好强行咽了下去,眼泪花儿顿时泛了出来,她稍稍侧身抹干净,转过身来,再度笑笑。
薛敬仪总算是揭了杯盖,缓缓道:“不过,镇国公府门楣甚高,旁人仰仗都来不及,孟小姐倒不必考虑过远以至当下如此行事,反遭旁人闲话。”
“门楣甚高?”她嗤笑了声,“那都是给二哥的,我可半点都沾不着。”
薛敬仪注视了她好一会儿,最终也没说什么,只是缓缓呷了口茶,目光停留在这龙井之上,想起了他方才为孟璟煮的那壶茶。
他对于在此地和这位在宣府城内有几分名气的孟二姑娘寒暄无甚兴趣,但她没发话,他也不好刚来就走,只好细细打量了下这间客厅,从暗金漆的小几到窗台上斜入的已显颓势的木芙蓉,目光最终凝在墙上斜挂着的三弦琴上。
他怔怔看了好一会儿,蓦然想起来那晚在暗巷里,与孟璟同行的那名女子。
“南弦音色明亮清脆,若淋雨受潮,转为喑哑低沉,则失南音本色。”
南北之地三弦琴的形制音色皆大有区别,但宣府这地儿,多是世袭军户,士人甚少,好昆曲之人已是寥寥,更遑论独好南弦着,她却能一语道破,况孟璟待她,确有几分珍重意味,也不怪他起了探询之心。
他并不认识此人,后来去碧宁居查探,上下口风一致,都说孟璟那晚确实带走了位姑娘,只说孟璟的事,他们哪里敢管,剩下的半句不肯再透露给他。
可他那晚分明看见,那人挽的是堕马髻,可以断定已为人妇。只是,如今孟家虽不如以往声势显赫,但孟璟这人毕竟由皇帝早早亲自定下了世子之位,身份地位仍旧不可小觑,若说风尘女子为讨好他而改了装扮也未必不可能,他到如今也没什么眉目。
他看得有些久了,孟璇眼睛亮了下,试探问:“薛大人好三弦?”
“不是。”
她颇为失望地道:“还以为薛大人有此雅兴。”
“南弦倒有几分兴致。”他收回目光,饮了口温茶,“北地三弦合该配壮汉大鼓,岂容我玷污?”
孟璇失笑:“大人过谦,也着实风趣。”
一报还一报,之前他才磨了孟璟的性子,这会儿便轮到他坐不住:“孟二姑娘,这茶也喝过了,话也套得差不离了,不如敞开天窗说亮话。”
孟璇颔首,将腕上的碧玉镯转了几圈,总算下定决心,开口问道:“薛大人翰林出身,后入都察院,至今年春,任期满,为何……独独在任满之前,特遣来了宣府巡关?”
“姑娘家,还是不要妄谈官场之事才好。”
孟璇抿唇,没答话。
他淡淡一笑:“但也不是什么秘辛,孟小姐想知道,在下如实告知便是。如今鞑靼反扑日甚一日,宣府常驻军队逐步从城内调出驻守长城塞,宣府为北地最后一道关隘,先帝九五之尊尚可以命守国门,吾等后人又岂敢不守祖宗基业?如此紧要关头,御史巡关有何值得诧异之处?”
这话光明磊落,孟璇却意味不明地笑了笑:“都察院任满,翰林出缺,大人合该有更好的去处,前途大好。来此巡关,若遇战事,多要监军,回京不易不说,刀剑不长眼,连性命都身不由己。大人心系百姓,舍前途为苍生,实在是令人汗颜啊。”
他抬眸看向她,轻笑了声:“薛某没那么高尚,不过是上司之令,不得不来罢了。”
孟璇失笑:“薛大人倒是实诚。所以……大人去岁末特遣至此,怕不是因为我二哥能下地了吧?一前一后相差不过半月,着实难让人不起疑。”
她注视着他的神情,缓缓笑起来:“说起来,也是我二哥犯蠢,此事若不声张,哪里来的这么多暗桩盯着他的一举一动,更有这么多人找他麻烦?”
麻烦?
薛敬仪眉头蹙起,她果然接道:“我今日在府里又见着了刺客尸体,被二哥手底下的人拖出去草草埋了。”
“刺客?”薛敬仪把玩着手里的杯盖,嘴角浮起一丝玩味的笑,“孟小姐如何断定?”
“我远远瞧见的,必定是习武之人的身材,且身份绝对不一般。”孟璇不甚在意地笑笑,“况且,二哥这人么,下手也不带留情的,若有人找上门来送死,来一个杀一个,来一双斩一双,便是来一百个,他还能边擦剑边让人再去挖个坟堆。”
她这话虽糙,但理却不糙,的确像是孟璟那般目中无人的样子,薛敬仪没忍住笑了笑。
但人都欺到头上来了,孟璟便是要杀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就算孟璇说此刺客身份不一般,孟璟不该私底下解决,但除非他能找到证据证实,不然他也没法拿这个当孟璟的小辫子。
“世子连新婚之夜都没能得安宁,如今形势日紧,孟世子又是杀进过鞑靼老巢的人,从前困于病榻无人来找麻烦实属正常,如今能重新下地,那帮蛮子哪能容得下世子这等人物重回沙场?”他笑了笑,意味深长地道,“就算是刺客,兴许是鞑靼的人也未可知,那便是世子为民除害了,何必告知薛某区区一介御史。”
孟璇被噎住,下意识地反驳:“不是鞑靼,是朝中之人。”
薛敬仪却对这话置若罔闻,只是道:“孟小姐还是别掺和世子的事为好,你常在深闺,怕是不知如今兵部已在派遣巡抚总督到各边镇领兵了,鞑靼风雨欲来,朝中也不是全无应对之法。”
“换言之,兵部早晚会一家独大,而五军都督府,迟早会成为兵部附庸。”他看着庭中的雨柱,微微闭了眼,“只怕到时,镇国公府也罢,西平侯府也罢,都不过是空有其名徒有其表罢了。”
孟璇没想到这人说话竟然如此直白,怔在当场,好一阵子才缓过来,心绪不宁地道:“但是……二哥如此行事,上头若要怪罪,还不是要整个国公府给他陪葬,不然我今日也不会来找大人。”
他又看她一眼,颇觉好笑,淡淡道:“大义灭亲按律确能保全自身,但孟世子是什么人,十七岁就能只身率军直捣鞑靼后方生擒其守将的人,光有勇,怕是没命能从嵘阳活着回来。孟二姑娘,若你方才所说的事是真,倒不妨再想想,他到底为什么能让你看见他杀害朝廷中人这等隐秘之事?”
孟璇怔了一瞬,尔后涨红了脸,拍了下桌站起来,递给他一物:“可我真的没说假话,这是我捡的,那人身上掉下来的。”
一块玉佩,其上刻“俞”字。
他接过来,一见正面的纹饰,辨出此玉主人的地位,手便顿在了原处,脑中迅速过了一遍昔年后军都督府的大将名册,锁定了俞信衡。
他手一点点地握紧,最后却又缓缓摊开手,笑道:“孟二姑娘,看在你今日做东的份上,我得多嘴提醒你一句。”
“请讲。”
“薛某如今还称你一声孟二姑娘,是因着那位久卧病榻的西平侯和你口中那位不大近人情的兄长。孟家如今的门楣到底是谁在撑着,孟小姐不会不知。”
“日防夜防,家贼难防,然家中仓蛀,大厦必倾。”
他深深注视了她一眼,一字一顿地道:“女人可以蠢,但不能毒。”
他将玉佩放回几上,起身告退:“若孟二姑娘三思过后,仍是不改心意,薛某在庆安巷恭候大驾。”
作者有话要说: 追星女孩孟璇:二嫂他好好看啊啊啊啊啊我一见他就发呆。
不敢说楚怀婵:真巧我也是,搞得你二哥都怀疑我了。
面无表情孟璟:颜控都死一边儿去。
第52章 薛家兄妹
庆安巷名字起得倒还算有三分大气; 但实则隐在闹市之中; 周边多为市井小贩; 薛敬仪连着在那条暗巷和碧宁居之间来回折腾了两三日后; 总算有了些许眉目; 这日得了闲; 赶在晚饭时分回了自家小院。
他与妹子两人同住,院落并不大; 制式稍小的两进院落; 但后院引活水成池; 水榭之侧的角落里堆满了成串的单色木槿; 零零散散铺满整堵墙,平添几分秋色。
薛令仪正立在树下,踮脚去够一枝蜿蜒出墙的枝桠,一旁的仆妇见她辛苦; 忙给她搬了个杌子,她正要踩上杌子; 一转头见自家兄长归了家; 立时笑起来:“哥,你回来了。”
他冲她笑笑; 走至她跟前; 探手将那枝木槿枝桠掰折下来。
重瓣之花; 色作微黄,他不知怎地又想起了那晚暗巷里那朵绽放在雨夜里的睡莲,微微愣了会儿神; 薛令仪探询地看向他,他这才回过神来,轻轻折下这朵木槿递给她:“这朵重瓣,倒是难得。”
她飞快地点了下头,“嗯”了声。
仆妇见他俩聊着,蹲身告退,预备去备餐食,薛令仪拦住她:“周妈妈歇会儿,晚间我来下厨。”
他们人少,又非高门大户,甚至说难听点,薛家如今活得也算家道中落活得再窘迫不过,家中就她这一个粗使婆子,有时甚至捉襟见肘,好在兄妹二人待人极好,就算再难也未克扣过她该得的,甚至时不时还会多有照顾,她便从南边跟着一路北上,如今又跟到了宣府,仆妇应下这话,退了出去。
薛敬仪这才看向他这妹子,起了几分逗她的心思:“今日又学了什么新菜式想要卖弄卖弄?”
“哪有什么新菜式?”她侧头不去看他,目光落在院中这几株花期将尽的木槿花树上,食指点在唇畔,兀自点了点头,“就做木槿吧。”
薛敬仪看着她的背影,缄默了好一会儿,等她回头看着他,他这才低头看向她,点了点头:“有女同车,颜如舜华,咱们令仪妹子今日又要自夸了。”
《诗经》里的句子平常交谈并不太用得上,她辨了好一会儿他的唇形,这才明白过来他是在拿古人的佳句取笑她,佯装动怒,却还是老老实实地踮脚去摘木槿花给他做晚饭。
他却阻了她,试探问:“前几日新选了把南弦,这些天一直不得闲,昨日夜里总算把音试好了,试试?”
她立时将手里那朵好不容易得来的重瓣木槿往地上一扔,尔后兴冲冲地跑进房里拿琵琶。
最近天气时好时坏,这会儿难得日头正好,夕阳余晖从院墙上方倾泻进来,静静打在她的身上,惹得她裙角的璎珞纹都添了几分颜色。薛敬仪就这么静静看着少女欢快的背影,兀自失了神,直至她回房拿了琵琶返身出来,他仍旧神思游离而不自知。
令仪拿手在他眼前晃了下:“哥你想什么呢?”
他猛地回过神来,唇角浮起一丝笑意:“在想,我们令仪妹子也该嫁人了。”
她愠怒地跺了跺脚:“我不。”
“你说不便不,我这个当哥的岂不是很没面子?”
他说是这般说,但还是乖乖回房取了那把三弦琴出来,那晚事起仓促,这宝贝到底淋了些雨,他连着修复了好几日,这才总算听不太出异样,今日总算可以拿出来放心弹奏一番。
令仪到水榭中坐下,手抚上琵琶弦,冲他眨了眨眼,他颔首,随意一掀袍子,在雕栏上坐了下来。
他未作起手式,只是随意按上琴弦,她便已会过意,乐声顿起。
南弦明亮,琵琶刚性,声声起,鸣于耳。
佳人伴乐哼起随意改过唱词的古曲:“恨锁满庭芳,愁笼蘸水烟……吾归处,烟雨空濛。”
南弦无品,音准难找,但他却未花多少心思在弹奏上,而是凝神听着她随意改过的唱词。
唱词凄婉,她平素少选这样的词,他微微愣了神。
等到乐声停下,他忽然开了口:“令仪,咱们回家吧。”
吾归处,烟雨空濛。
令仪恍觉是她方才随口就来的唱词闯了祸,一时顾不得其他,赶紧摆手:“哥,我不是那意思,我挺喜欢这里的。”
他不说话,她又补道:“真的。”
他还是不说话,她急得快要落泪,飞快道:“真的,没骗你。哥你不记得你从前让我读过的史书了么?就你刚进翰林院时参与编著的先帝朝的那本。”
她掰着手指头数数,边数边念:“宣府国门,父子守将,国泰民安。你一字字读给我听的,我那时便想着,若日后有机会,定要央你带我来这万千忠魂埋骨的地方看看。如今总算如愿了,但我还没有机会去看看长城塞呢,哥你怎么就想着赶我回去了?”
她总是这样,乖巧得令人心疼。
薛敬仪默默垂首,没再说话,手搭上琴弦,起了支高亢的曲,弦音相和,铮铮作响,他低低吟起古战曲:“披铁甲兮,挎长刀,与子征战,踏燕然。”
令仪就这么注视着这位为她付尽一切的兄长,眼里忽然不受克制地蓄满了泪。
她因患病而耳力不行,其实只能听到一点点微弱的弦响,但她爱唱曲,她这位兄长便也处处纵容,明知她听不到,却为她习三弦,闲暇时便与她同奏,为逗她开心偶尔还会放下姿态吟上两支古曲。
她此刻一如既往地听不清他的唱词,可莫名也能感知到他的悲怆。
她拨弦和歌,梨花带雨,面上却又含笑。
女声高亢,古战曲的昂扬之意尽显。
他侧头看她一眼,轻轻苦笑了下。
这般好听的歌声,她自个儿却再听不到了。
他手下力道加重,南弦铮铮,犹如山崩地裂,令人觉得琴弦下一刻便会崩断,可她并没有避开,她信他,犹胜自己。
等琴音落,她将琵琶递给他,冲他笑笑:“哥帮我放回去吧,我去摘木槿。”
“放着我来。”
“也没多大事,我来就行。”
薛敬仪轻嗤了声:“你够得着么?”
她被他一通呛,讪讪闭了嘴。
他递给她一方锦帕,自个儿则返身回房放琴,等她擦完泪,这才寻了个篮子回到院中。
斜阳昏黄,归雁啼鸣。
他立在树下挽袖,令仪凑上来替他细致理好,仰头冲他一笑:“多摘点,今日给你做点好吃的。”
他颔首,探手去摘开得最盛的木槿。
她在身后轻轻开了口:“哥,我又能听见一些了。”
薛敬仪大喜,一时忘记了动作,好一会儿才转身看她:“真的?”
她点头:“你刚唱的词那么复杂,又一年都听不上两次,不然我怎么和得上呢?”
他大喜过望,最后却缓缓冷静下来,转身过去继续摘木槿,低声道:“你不用骗我,你若现下不想回,便不回就是了。等你哪日想回家了,和哥说一声,哥便带你回长洲。”
他本没想到能听到回答,身后却出乎意料地传来了她的声音:“宣府挺好的,京师也很好,长洲也很好。”
“哪里都很好的,哥。”她轻轻笑出声。
他方才够着最高的那枝枝桠,听得她当真可以答话,久未动作,直至树枝承受不住这股力,砰然折断,他才猛地回过神来,一时喜不自胜。
她接过他手里的竹篮往厨房去,他跟过去,立在门口看她忙活,先去花叶与花萼,取水洗净沥干,调面粉与鸡蛋,放入木槿,滚油煎炸,尔后成饼,色作金黄。
火光静静照在薛敬仪面上,烘得他生出了几分热意,他退出门来,去问仆妇情况,仆妇却只是道:“哪能呢?小姐还是只能听得到一点点响动,听不清人声的。”
但她仍心思灵巧地猜出了他方才在说什么,试图宽慰他。
他神色一点点黯下去,又听她卯足了劲唤他:“薛济时,端菜,开饭!”
这一声气势十足,他哑然失笑,乖乖折返回去端菜,她速度快,不多时便炒了三四个小菜,三人时不时闲聊几句,席间他也并未揭穿她想要安慰他的心思,时不时拣出些乐事来同她说说,反倒惹得她笑个不停,令他连日来的阴郁心情也消散了许多。
饭毕,仆妇自去收拾,厅内只剩他们二人,他静了静心神,许久,才问出了那个令他困惑已久的问题:“令仪,公义重还是人心重?”
她这位兄长素来是个有见地的,平素少问她这些事,她虽有犹疑,但还是认真思虑了会儿,老实答道:“你若问以前的我呢,我随哥读万书千史,经文史册无一不以诲人为责,自然说公义与天同,无则礼教崩天地乱。”
西斜日光被窗棂切成碎块,在地上拼接成各式并不规则的形状。
她静静看了好一阵子,才笑道:“若问如今的我么,公义未必是真公义。”
“怎解?”
她轻轻叹了口气,心说天地不公,她这位兄长本是辛未科的二甲第一,合该仕途顺畅,当年新皇登极不久,庶吉士考核合格后,地方多缺,他不惧苦,但却重情重义舍不得丢下她这个累赘,这才一次次错失良机。在都察院一待三年,博得一个“铁钉子”的名号,连皇帝见了也怵他三分,然而天家威严岂容臣子冒犯,明面上赞他刚正不阿,最终却也因为这份发怵,将宣府边地的苦缺拨到了他身上。
若说公义,为人他不愧于天地君亲师,更为她散尽家财百般求医,为官他亦不曾愧对百姓生民与胸中道义,然天底下,哪有绝对的公义呢?
她想得远,面上却只冲他笑了笑:“人活天地间,公义高位者定,人心却瞒不过火眼金睛。”
他微微闭眼,颔首应下,尔后又摇头:“然人心易变。”
当年深入敌军扬国威的少年将军,如今也不知是否还有一分赤诚之心。
她凝眸看他,良久,轻声接道:“人生天地间,或困于父子亲情,或困于壮志未酬,又或困于怀才不遇,无处不是桎梏,多有挣扎实属正常。”
“人非圣人,偶尔犯错也无不可。”
他迟疑了下,眉头紧锁。
她笑了笑,认真道:“既在说你问的人,又在说你。”
他颔首,目光落在中庭中,金色斜晖打在照壁上,隔绝了大部分的光与热,却仍有余光照进来,将人笼进这光热里去。
人要汲光热。
他将手伸进余晖下,静静感受着手掌心一点点变热。
周妈妈正在外头上灯,刚从脚凳上下来,便听外头有人敲门,简单询问过后来向他通传,他敛了遐思,起身往外头走。
他刚至饭厅门口,一见那抹鹅黄,顿觉太阳穴一阵一阵地疼,似是有什么东西要从脑子里跳出来一般,不由伸手揉了揉,这才觉着舒缓了些许。
薛令仪见他许久未动,好奇看过来:“什么人?”
他明知她听不到,却也没回头,只是低笑了声,道:“一个蠢材。”
第53章 舔狗一无所有
深秋时节; 暮色铺染得快; 偶有南归之雁从夕阳下飞过; 投下一片转瞬即逝的阴影。
孟璇安安静静地站在门口; 目光落在墙角的紫藤萝架上。
枝叶早已枯萎; 夕阳余晖倾洒而下; 斜斜落在照壁上,令整座院落都溶进脉脉斜阳里。
薛敬仪出来迎她; 只问:“孟二姑娘想好了?”
“想好了。”
她笑起来; 侧身从小厮手里接过琴盒递给他:“当日犯蠢; 幸得大人指点; 今日特来致谢。”
他淡淡扫了这琴盒一眼,上等黄花梨木铸就,里头的琴虽暂且窥不见分毫,但从琴盒已知此物珍贵; 他自然推拒:“无功不受禄,孟小姐客气; 然而在下愧不敢受。”
孟璇伸出来的手顿在半路; 好一阵子才将琴盒竖捧在身前,挑眉冲他一笑:“这就是薛大人的待客之道?”
薛敬仪愣住; 尔后请她进门; 引她入客厅; 亲自为她添茶。
她依旧捧着那把琴,手不得空,他只好将茶杯递到她跟前的案上; 她垂眸看了一眼,径自将琴盒打开,里头是一把上好的三弦琴,紫檀铸就,上刻制琴师江固安之名。江固安此人,放眼天下,也是千金难求一琴的制琴大师,好南弦之人虽少,但因他三年才制一把琴,等着求一把江固安琴的人能从南都排到京师。
他那日在孟璇那里见到的明明是她用来附庸风雅的北弦,他能断定,此人不懂南弦,平素自然不会有收集此琴的兴趣。
短短两三日,她竟然能求到一把江固安的琴。
他不由得抬眼正视了她一次。
她将琴捧出,递到他跟前:“也不怕你笑话,我本就不会南弦,但毕竟千金方得一把江固安,若不物尽其用,也是暴殄天物。”
他没有要接过的意思,她只好补道:“既然大人好此琴,能否请大人帮我试下音?”
她这般说,他再介怀倒显得他过于不磊落了,他挽袖将琴接过,手指甫一触及琴柱,顿觉出此琴之珍贵,怕是就算在江固安本人的宅子里,这把琴也是万中挑一。
好琴之人自然不舍好琴被糟蹋,他低头认真为她调音,长眉隐在琴头之后,显出一种别样的疏淡来。
看在这把琴的面子上,他也肯同她说几句闲话:“此琴难求,况才几日功夫,便是要往长洲求江固安赠琴也来不及,孟二姑娘是如何得来的?”
孟璇没料到他问得这般直白,微微犹疑了下,老实答道:“去找我二嫂要的。也不怕你笑话,二嫂那里的稀奇宝贝虽多,但别的都说随便拿,独独这把琴,我死乞白赖地求了好几日,嘴皮子都快说破了,今儿二嫂才恋恋不舍地命人给我送了过来。”
“二嫂?”
薛敬仪搭在弦上的手指骤停,不着痕迹地套她话:“宣府会南弦的人实在是少,女子习南弦者更是少之又少,楚阁老这位千金竟有此爱好。”
她不甚在意地道:“依我看,二嫂倒也未必会,兴许只是爱听罢了,毕竟祖籍应天府,好听昆曲或评弹也不足为奇。”她想了想,又道,“不过吧,我原来和二嫂有点过节,这次去求她也算死皮赖脸了,倒没料到她真肯将此琴赠我。”
“过节?”薛敬仪也不知为何她一提到楚去尘这个妹子,他竟也对旁人后院之事生了几分探询心思。
孟璇总算觉出他这反应前后反差太大,后知后觉地发现自个儿多嘴,讷讷地拣了不大要紧的话补救:“也不算有过节吧,就是各自看彼此不大顺眼罢了。”她脸涨红了些许,不太自在地道,“再说了,我又不是白拿,她虽不肯要,但我也把银子送去账房了。”
这琴哪是市价能买到的。
薛敬仪失笑,只道:“据我所知,因当初孟世子遇刺一事,淳老爷如今还停职在家吧,孟二姑娘的月钱倒是多。”
旁人只道父亲停职是因当日鞑靼之事久无进展,家里人却都清楚是因为她那个不成器的亲哥犯浑冒犯了楚怀婵,毕竟孟璟这人懒得同他们弯弯绕绕,停职令出来的时点一点也没避嫌,只是不知为何她爹竟对孟璟这般行事半点意见都没有。
孟璇脸上挂不住,但也没法把这种事拿出来解释,只好尴尬地笑了笑。
至于月钱,她则更不敢提,总不能说这都是她这个二嫂进门前她和娘亲从人家账上克扣下来的吧,只好强自找了个托辞:“这些年也攒了不少,托人拿出来在外经营庄子田产呢,到如今买把琴添座小宅子也还是勉强够用的。”
薛敬仪低低笑了声,也不知听没听出来端倪,总之只是慢条斯理地将垂散下来的广袖重新挽了上去,又低头去试音,神情专注,似是半点不容打扰。
孟璇想说几句什么,又不敢出声扰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