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汉帝国雄风录-第5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明白这些的阿布拉,第一时间就向浑邪王地王庭派出了自己的使者,向他说明了由于王庭发生严重的叛乱,大单于被刺身亡,所以他,冒顿大单于的子孙,阿布拉不得不暂时担任王庭的实际权利掌握者等等一大堆半真半假的话。
当然还有最重要的一点,阿布拉委婉的告诉浑邪王,他将不会自己担任大单于,而是将军臣大单于的爱子,左贤王于单推上大单于的位置,请浑邪王以匈奴帝国的大局为重,将龙城的祭祀事宜准备妥当,以待于单在哪里即位为大单于,享受到长生天的眷顾和保护。
这个事情,不能不说有着一箭双雕的效果,首先,龙城位于浑邪王忽图乌的控制中,哪里是历代匈奴单于,王族的埋骨地,即便是冒顿大单于那些与他作对的兄弟,在死后也享受到了入葬龙城的待遇。
同时龙城是新单于即位的地方,假如于单在哪里成功的即位的话,那么这就意味着伊稚邪的彻底失败,以及浑邪王对于单地位的承认。
这个请求,浑邪王根本无法拒绝,因为即使是冒顿大单于的那些对手,那些冒顿最为痛恨的兄弟,在死后也得到了体面的下葬。
而于单是军臣亲自任命的左贤王,是合法的匈奴单于继承人,更何况他还要将父亲的遗体葬到龙城,与历代匈奴先祖团聚,这在匈奴传统中根本是不能拒绝中的事情。
第二,阿布拉放弃了单于的位置,这为他在匈奴的中间派中争取到了极大的好感,但是明眼人都看的出来,他阿布拉当不当单于都一样,于单今年才三岁多啊,即使是傻瓜也清楚,三岁多的单于能独立掌握些什么,权利还不是牢牢的在阿布拉手中?
卷六 辉煌
第二十八节 新的形势(上)
草原上生也罢,死也罢,这些似乎都和李云没有多大关系,##新到任后,他便立刻安排那些奴隶迅速的开始在辽东城内隔开一块地皮,以修建专门的军营和配套的军械储备仓库。
由于草原上的战争越来越进入白热化和持久化状态,大批大批的匈奴骑兵从和高句丽接壤的地区调往战争的关键地,所以高句丽人这段时间实力扩张的十分迅速,在半年时间内,其部落总人口突破一百万,第一次在人口基数上超越乌恒位居草原上第五大部落。
但是,很显然,一口吃成胖子并不是一件好事,高句丽人随着实力的扩张,其内部也出现了大量不同声音,并首次出现了亲匈贵族集团,这些贵族大都是带着自己部落成员从草原上迁到高句丽的领地,尽管在名义上他们顺服于高句丽王族,但事实上,他们依然掌握着自己的武装力量,自己的资源。
对于这个现象的出现,李云也很无奈,因为这种事情并不是他可以阻止的,事实上当越来越多的匈奴地区小部落完整迁入高句丽领地,并以臣服为代价获得一片牧场时,这种情况的出现就已经不可避免了。
从传统的意义上来说,包括在高句丽在内的所有草原部落全部都属于匈奴人的百蛮统治体系,而且即使目前匈奴人内部打的你死我活,新的王庭权利集团与伊稚邪集团的战争依然在延续着,即便是这样,匈奴人的军事实力也依然凌驾于整个草原所有部落实力的总合。
在草原上强者为尊,李云并不能奢望那些部落会迅速的转变支持对象,与其残酷镇压那些反汉势力,倒还不如利用这段时间训练出属于大汉国的最强攻击集团。
从八月中旬起,伴随着新的辽东要塞地全面建成。帝国在辽东范围内的统治终于得到了最稳固的确立。
新地辽东要塞防御体系,堪称这时代所有文明的最强要塞,这座拥有着十四米高。三尺厚,完全由水泥与混凝土浇注而成的要塞是目前已知文明城防技术地颠峰体现,其内外两道坚固的城墙更如同双保险一般。使得这座要塞即使面对敌人数倍重兵集团地攻击,也将屹立不倒。
李云根本想象不出。在这没有重型攻城火炮以及巨型投石机的时代,还有什么力量可以摧毁那完全由水泥与混凝土打造的城墙。
要知道,在遥远的埃及,那些代表了埃及文明的金字塔也同样是由混凝土建造,它们在沙漠中屹立了五千多年时光。饱受着风沙与时间地侵蚀。
时间证明了这一新的筑城原料的坚固与耐用性,尽管为此一项,城墙的成本提高了一倍多,达到了六百五十万钱的建造费用,其中还不包括免费的奴隶以及几乎没有花钱的原材料。
而且为了加固辽东要塞地防御力量,李云在重新到任后,特别从刘彻拨给的内库钱中。拿出三百万钱。
这笔钱被用来建造了数百台重型的守城器械,其中包括了每个城墙增加三台重量达到了十万斤,射程五百步的重型永久固定投石机,并为此增设了大量的重型弩车以及储备石料的大型仓库还有起吊石料的杠杆器械。
如此一来才算真正的巩固了辽东的城防体系,确保这座城市以及它身后的辽东地区与帝国内地地联通安全。
从此之后,辽东就将真正属于帝国,什么女真,高丽,统,统将不再会出现在历史上,辽东地区丰富的物产。肥沃的土地,这一切的一切将给国家带来怎么样的影响,这个李云自然清楚。
但是现在辽东除了这座坚固的城池外,便只有总数不到一万的防御部队,这么点人要防守辽东漫长的边境线,显然是十分吃力的,也是极不安全的。
虽然由于利益的关系,也由于一开始就抓住了高句丽主力部队的指挥权,但是伴随着大量亲匈奴部落的进入,高句丽很显然在目前已不再是原先那个值得信任和可以掌握的部落。
这世界国与国的关系,从来都没有永远的朋友,有的不过是利益关系,李云并不能断定高句丽就一定不会侵略大汉,为此他一方面迅速的购买了大量的奴隶,加快了修建连接辽东与辽西地区的官道建设,同时催促着从淮南国出发的军队加快前进脚步,争取在九月中旬到达辽东。以彻底的稳定因高句丽势力暴涨带来的诸多不确定形势!
为此刘陵亲自前往辽西地区,迎接那些长途跋涉而来,奉命守卫边境的军队。
而这一段时间,辽东与帝国内地的贸易量迅速的增加,临邛商会的头头们显然得知了帝国高层正在筹备组建一个专门针对商人进行统一管理与税收制定的新部门。
为了避免到时候可能发布的重额征税,他们自然得加快脚步,敛聚财富了。
为此李云专门和远道而来的商人们多次交谈,向他们说明商人专门征税的重要性,很显然,要让这时代只看利益,而很少有国家责任的商人们,清楚的了解到纳税的意义,这是一个复杂而又麻烦的工程。
果不其然,九月初,天子与内阁以及太皇太后都相继批准并颁诏天下的《大汉国商业赋税法》的颁布引起了商业界的强烈地震。
这个全新的针对目前商人高赢利而颁布实行的赋税法,完全将商人的税收与农业赋税分割开来,区别对待。
按照这个法令的细则,对于长久以来不用交纳多少税收的商人来说,无疑是当头棒喝,每年依据财产收入总额进行征收的最高高达总财产收入一成多的商业税,对于爱钱如命的商人而言,这简直是这世界最残酷的刑罚。
首当其冲受到严重地影响的便是如今风头正劲的临邛商会与帝国第一财阀洛阳宁氏集团,临邛商会赚地肥头大脑的商人们那如同雪花般的抗议信笺不断地从帝国的各地涌向辽东。他们下意识地认识,自己是李云的附庸,对于这个现象。他们依靠的大树必须予以保护。
不过很显然,他们的内部渠道并不知道,这些事情的始作俑者正是李云。所以李云就不得不一一耐心地回复,告诉他们。商业征税对于帝国财政收支平衡的重要性,并告诉他们,帝国将商业税与农业税分开征税,这就意味着在不久的将来,帝国法律中专门锋对商人的种种不公平和歧视的取消。
理由很简单。商人与农民一样对帝国的财政有着巨大的贡献,商人应该得到平等地对待,而不是歧视!
与临邛商会相反的是,受到如此重击的洛阳宁阀,迅速的整合了自己的力量,默默的承认了这一法令颁布实施的事实。
其实这个新的税收政策,对于宁阀以及帝国的其他未加入临邛商会的商人集团来说。无异以雪上加霜。
由于他们不能得到临邦商会内部成员才资格得到地包括焦炭,玻璃,烟花等大量高利润的产品支持,在传统的铁器和食盐领域又无法对拥有帝国最大盐池和最丰富铁矿的临邛商人竞争,高税收的加征,便意味着他们原本就已经日渐稀少的利润与竞争力的全面削弱。
为此李云不得不佩服宁阀的勇气,尽管他清楚,即便宁阀反抗,对于得到内阁,天子以及太皇太后都同意的新税法而言。根本不能起到丝毫的动摇。
当然这个事情也充分的说明了一个有着完整体系,信息互换的商会模式,比散户以及家族经营更具竞争,至少尽管面对高税额,临邛商会的成员的收入依然不会有太大的减少,相反的,由于铁器的冶炼技术越来越熟练,大规模冶炼平台也相继出现,明年临邛商会统一操作出产的铁器价格依然将持继续下滑的姿态。
而此时,未央宫的天子也该笑的合不拢嘴了,在新的税法颁布后,庭尉以及丞相府的官员已按照各地往年的报告和奏折,初步计算出了明年帝国商业税的收入。
这是一个绝对可令刘彻做梦都笑出来的数字!三十亿钱!这相当于去岁帝国农业赋税总合的三分之二,即使是太皇太后,也为这个数字震惊。
事实上当年高祖皇帝决定放开民间商业活动,不做限制时,最重要的原因虽然是希望借此快速恢复民间的生产,稳定社会,但是在很大程度上,帝国当时惨淡的商业经济也是促使他做出这一决定的原因。
孝文皇帝即位初期,曾对帝国的商业基础进行过评估,当时的帝国大臣得出的结论是,尽管有着铸钱以及铁器,盐等高利润商业支持,但是当时帝国的商业经济依然弱小,甚至不及河东郡的赋税。
却没想到仅仅几十年后的再一次评估,帝国的商业经济竟然发展至斯,最引人注目的是内阁官员们一至认为蜀郡及其周边地区越来越迅速的商业是导致这一现象的重要因素,只差就未直接点名是临邛引发的了。
幸亏临邛商会的人虽然发展迅速,赚钱神勇,但是在地方基础建设以及赈济地方平民,建设教育等事业上的突出贡献,使得即使极不喜欢商人的法家官员,也很难提出打击临邛商会的建议,但是朝中的公羊派儒家与端木派官员却是形成了极端对比,完全不同理念使得这两派的官员对临邛持截然相反的意见,新上任的太常大夫,甚至差点就当堂与丞相征事打了起来,完全没有半点儒者的风范,最后刘彻不得不各打五十大板了事。
虽然他手里依然纂着李云上书的组建商业部门进行专门管理的建议,但是要在目前这种政治气氛下通过一个专门管理商人的部门却是犹为艰难的。
帝国的大臣与贵族可以接受一个对商人征税的法令,但是他们绝不会接受一个专门独立的商业管理部门,因为这对于出身门阀或者贵族以及农民的官员来说,这绝对是一个侮辱性的行动,帝国的传统守旧力量,并不是一日一夜间就会转变态度的。
等待,耐心的等待,这是刘彻唯一可做的事情,或许他真的已经走向了成熟,否则若换了以往他的脾气,这个建议恐怕早拿出来在内阁议论了。
卷六 辉煌
第二十九节 新的形势(中)
九月十一,从遥远的淮南国奉命移驻辽东的七万大军沿着辽西#道狭隘的走廊,抵达最终的目的地——辽东城。
此时历时整整一年的辽东城防体系初具规模,坚固的城墙,宽达一丈多的护城河,城墙上方密密麻麻的守城器械,无一不使这批淮南国的精锐士兵生出极大的自豪感。
被淮南王委任为都骑都尉的年轻将军雷被骑跨在战马上,在他的身后是全部的七万淮南士兵,这是帝国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一次军队调防。
老实说,淮南国地处南方,其军队的主要作战任务是山地与丘陵作战,以及攻打拥有坚固城防体系的坚城,而且历史上南军北战,本就在身体素质以及水土上有着极大的不适应。
综观历史上,无论是秦,汉,南北朝还是唐宋,南北士兵的交锋始终以北军的胜利告终,因此在某种程度上,李云还是有些担心的。
帝国调防一支如此规模的军队,所需要付出的不是一点半点,首先为了令这批士兵安心上路,帝国财政为此拨出了高达一千万钱的安置费用,用以支付给士兵的安家之用。
其次,帝国七十年来休养生息,南方主要产粮地区的人口也分别都有显著提高,在某些繁荣地区,甚至已经首次出现了地少人多的尴尬的局面。
而在帝国的北疆,则是一片千里萧条的景象,由于匈奴的威胁,以及北方的气候原因,这一带地区的人口远远不如南方,譬如在辽东这块拥有着数十万平方公里的国土上,大量的肥沃土地处于荒芜状态,在后世东北的粮食产量足可满足国家一半的粮食需求,而现在由于人口地关系,也由于大量荒芜的土地。以至于这个本可成为帝国粮仓的庞大郡县,年平均产量不过七十万石,就连辽东军队的日常用粮都不能满足。
试想一下,一支八万规模的军队,包括战马等一日耗粮少说也在万石左右,而辽东一年的总粮食产量却只有可怜的七十万石,仅仅够驻军两个月的食用,其余军粮就得从内地运输过来,但是从内地向边关运输补给。这对于帝国财政来说是一个巨大的负担。
仅仅以帝国去年从太原向上郡地后勤运输来看,每年帝国至少必须为此承担上千万钱的后勤费用,这还是由于太原距离上郡较近,以及上郡地区本身的粮食产量就可满足当地驻军六成的缺口。
而从太原向辽东运输军粮的话,以一头牛负重十石计算,每年辽东军粮需求至少在三百万石,那么就需要一支拥有一万头牛的运输补给队,每年进行三次以上的运输。这还必须扣除掉后勤部队自己在路上的吃喝用度。
这意味着,运输补给队每年必须至少多运输一次后勤补给。也就是帝国每年给辽东地后勤运输量至少在四次以上,总运输量必须在四百万石以上。
这还只是粮食方面的耗费,并不包括战时地其余物资补给。
所以假如这种状态不能得到改变的话,那么根本不需要匈奴动手,帝国自己就会被漫长而繁杂的后勤给拖跨。
历史记载,汉武帝对匈奴战争时,帝国为此动用了数十万民夫对卫青霍去病的大军进行补给运输,但是如此庞大的后勤运输队,本身就是一个庞大的消费群体,通常当物资运送到前方军队手中时。它就已经被后勤部队自己消耗掉三成。这也是帝国在那场战争中虽然始终占据主动。却很少能给予匈奴人致命打击的关键原因。
要彻底解决这个困局的方法,只有一个:那就是效仿刘彻在后来做的那样。移民辽东,开垦荒地,以充军粮。
但是在现在想要让保守的太皇太后同意从内地迁至少七十万人口过来,那简直就是天方夜潭,所以一切只能靠李云自己,只能靠辽东军自己!
所幸至少目前,由于高句丽人势力膨胀,所以相对地他们所获得地奴隶也成几何数字上升,七,八,九三个月份,辽东与高句丽之间地奴隶交易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总共约有三万左右地奴隶被卖到大奴隶主李云的手里。
在这批奴隶中,青壮占去了绝大部分,约有二万三千左右,其余老少妇孺根本没有算钱,高句丽的奴隶贩子们可不希望养着他们,因此几乎是倒贴着送的。
但是这对于李云却无疑是雪中送炭炭,由于是奴隶的原因,所以他根本不需要对他们有太多的仁慈,要想和其他先期到来的奴隶一样获得自由与土地,他们便只有拼死工作,开垦土地,种植包括红薯,白菜,萝卜在内的诸多可在这时节生长的作物。
而那批由于完成了筑城任务,而被宣布获得自由的奴隶们,则纷纷改取汉姓,以大汉国子民自居,对这些新来的奴隶们指手画脚,好不威风。
事实上他们有这个权利和义务这样做,由于淮南国的大军新到,整编工作还未展开,李云根本没有这么多人手和力气去管理那些奴隶。
于是,这批获得自由身份的人被告知,他们想要获得土地,就得去指挥和监督新来的奴隶开垦土地,种植作物,辽东政府将在事后按照开垦土地的多少与他们的工作情况来进行土地分配。
每一个由于在去年到今年的筑城工作中表现优秀的自由人都获得了十到二十名奴隶的分配,他们在筑城工作中锻炼出来的结实肌肉。以及强壮的体魄,充分的震慑了新来的奴隶,再加上有他们做##,自由和土地的希望就展现在新来的奴隶眼前。
在草原上,奴隶就是奴隶,永远没有翻身的机会,只能任由主人打骂,吃的最少,做的最多,而在辽东。这里对于奴隶们说,简直就是天堂!
虽然每天吃的是窝窝头,喝地冷水,睡的是茅草铺,但是在这里,只要表现好,肯工作,那么等到奴隶限期一到,自由便会被宣布。他们将不再是奴隶,而是一个堂堂正正的人,一个可以挺起胸膛的人!
每一个月的月初,来自辽东城的军官都会来到奴隶们的营地,对一批到期,而且表现出色,工作卖力的奴隶解除他们身上的枷锁。
这对于奴隶来说,无疑于这世界上最好地事情。因此人人干劲十足,而获得自由身份。这已不再是奴隶们的终究目标。
按照辽东规定,自由人并不能得到大汉国户籍,自由人要想获得帝国户籍,就必须为帝国作出贡献,譬如开垦出四百亩土地或者将放牧的牲畜数量增加一倍。
然后将这个贡献上报辽东郡守府,确认之后,才可以在明年加入大汉国国籍,获得自由进出辽东城,甚至在城中居住的权利。
而自由人则只能居住在辽东城外,自由人见了拥有帝国公民身份的人。必须行见面礼。
每一个自由人。甚至每一个奴隶。都清楚这些规矩,遵守大汉国的规矩。便可得到认可,过上舒适的生活,反之则是严厉的处罚,甚至死刑!
而几乎所有获得自由地奴隶,都不会愿意再回到草原上,他们都殷切的希望加入到大汉国中,甚至大批地自由人希望可以参加辽东的军队,穿上帝国的战衣,成为荣耀的军人。
然而,辽东军队对于士兵的选拔是格外严格的,对于这些不是汉人的奴隶更为严格,不仅仅被要求拥有良好的记录,更有着严格的身体素质要求。
随着淮南军人的到来,原先李云训练好地教导军在这时发挥了很好地作用,所有新来地淮南军人被告知,他们来到辽东,并不意味着就已经成为辽东边军,任何在训练中不合格的人将被迅速踢出辽东军队地作战序列。
这里就必须感谢帝国一直以来培养起的良好尚武精神,在民间,从军队中被赶出来的人,是根本抬不起头做人的,特别是某些规矩森严的家族以及有着悠久历史的地方门阀,在从军过程中被开除的成员,是无法在死后得到进入家族祠庙,享受后人香火的。
因此无论是谁,在听到这条规矩后,不得不立刻打起精神来,认真训练。
与此同时,临邛各学院第一批学子在八月顺利毕业,整整三年的学习,使得他们中许多人拥有了非常高的政治觉悟和使命感,其中学习兵家和技术的学生,全部被李云招到辽东来,技术生将承担起建设大规模兵器作坊以及改进军械的任务。
而兵家的一百多名学生,则将成为帝国第一个参谋机制的成员,由于参谋这个词语在帝国很难被人了解,为了通俗,也为了谨慎起见,新的部门将被称为枢密院,最高官员为枢密使,其下辖大量枢密官员,第一任辽东枢密使李云任命了来自青刚北海郡的苏询苏自清担任。
苏自清此人出身北海门问世家,有着汉初门阀子弟中相同的激进意识形态,他本是淮南王犹为器重的年轻将领,淮南王雄心罢手之后,特别向李云推荐了此人。
这次随淮南大军前来,李云立刻就见了他和久负盛名的雷被,感觉此人谈吐不俗,深问之下,才知原来他的老师乃帝国赫赫有名的兵家学者张良之后,学得了一身好学问,更难得的是此人武力也不错,令李云颇有看到三国名将张辽的味道,而且比之张辽,苏自清更为谨慎,更为清醒。
这样的人不做枢密使,谁做?
……
卷六 辉煌
第三十节 新的形势(下)
尽管到目前为止,辽东总共买进了五万以上的奴隶,极大的补充了劳动力,而且还有看来自高句丽的大量战马以及牲畜等贸易资源支撑。
但是,辽东郡守府经验丰富的郡尉谭铭还是统计出了明年巨大的粮食缺口,根据统计,即使包括新开垦的土地,辽东明年取得全面丰收,全郡的粮食缺口依然在三百万石左右,这还只是平时的耗费,倘若发生高强度的战争,那么这个数据还将翻上一倍。
长安的少府大人张明已经亲自回复了李云,由于辽东路途遥远,运输不便,所以他决定明年的军粮将用金钱代替,以避免严重的消耗,总之少府大人算是彻底被庞大的军事开销吓着,不管李云怎么的同他沟通,这位倔强的帝国后勤部总司令就是坚决的表示;要粮没有,要钱就有!
这就等于是逼迫李云在今年秋收之后必须对拥有大量奴隶,并且存储了大量粮食的朝鲜三国进行一次行之有效的威吓,迫使这些奴隶主们乖乖的交出明年辽东所缺少的粮食来。
其实干这种事情,李云并不是第一个,以战养战的作战方法从来都是冷兵器时代最佳的战争方式。
不得不说在李云离开的这段时间,卫青与郡尉谭铭对朝鲜三国进行了行之有效的间谍侦察,基本上摸清了这三个国家的虚实。
在朝鲜半岛地另一半。乐浪地区的对面,三个由萁子朝鲜分裂形成的奴隶制国家并排而列,马韩靠近勃海一侧,其国土面积大抵相当于帝国一个普通的中等郡级行政单位多一点,拥有耕地大概在二百到三百万亩左右,人口约有四十多万。其中奴隶占总人口的百分之八十以上,马韩在朝鲜三国中,军事实力最为弱小,而且这个国家还需要防范来自牟韩以及国内此起彼伏的奴隶暴动,所以估计也富不到哪里去。
中间地牟韩,可算是三国中实力较为强劲的国家,这个奴隶制王国拥有半岛上最适合的耕作土地,无论是左边的勃海,还是右边的北海,海风都不能对它造成太大的影响。因此这个国家的国力是最为强盛的,左压马韩。右压辰韩,当真是好不威风!
其国王的曾祖父,曾自号好土高大王,这位国王在位的时候,牟韩国国力达到顶峰,无论是马韩还是辰韩地都城都一度被其占领,军事上的胜利带动了这个国家当时陷入了歇斯底里地疯狂,大约在一百多年前,这位疯狂的自命为好土高大王的国王觉得自己的实力已经天下无敌了,于是悍然挥军进攻乐浪。当时统治这一区域的是战国七雄中实力最为弱小的燕国,燕军绝大部分的主力都被调到渔阳附近防御六国可能的军事威胁,因此在乐浪地区仅仅驻扎了三千守军。
但是即使仅仅只是三千名战国七雄中实力最为弱小的燕国后备部队,在面对一万多牟韩军队时,依然发挥了出色的战斗力,在乐浪城下,牟韩军队遭遇了守军地埋伏,全军覆灭,这位好土高大王在乱军中仓皇逃窜回国,从自再不敢将眼睛望向乐浪这块土地。
为了掩饰自己的失败。这位逃回国力的国王极力掩饰了自己的失败,称是遇到了三万军队的包围,在奋勇拼杀后撤退的。
在奴隶制国家,国王的话绝对不会有人怀疑,更何况是一个本身就一些精神妄想倾向遗传的民族,但是经此一战,牟韩的军队实力大减,马韩与辰韩因此相继复国。
根据间谍买通的牟韩贵族报告,这个国家对于乐浪方向有着极大地戒备心理,在这一百年来。多次征发奴隶修建了大量的防御设施。
尽管这些由石头和木头构筑的防御设施在李云的军队看来,是如此的一堪一击和简陋,但是在牟韩人落后的眼光中,这已经是这世界上最坚固的防御体系了!
对于一个有着强烈精神妄想以及自大倾向的民族,李云向来是非常欣赏的,因为这意味着利用的好,它将是一条忠实地鹰犬。
李云自是清楚这个民族的杂碎在现代的所作所为,永远依附于强者,但是比强者更加疯狂是他们的本质。
在汉唐帝国时代,这个有着严重自卑的民族,在面对灿烂而辉煌的中原文化,一度产生了严重的精神妄想,企图依靠军事力量击败中原帝国,但是汉武帝和唐太宗两位汉民族的最优秀帝王一举就将这个民族的妄想打个粉碎,于是他们立刻臣服在中原帝国的脚下,匍匐着臣服了上千年,直到倭人的崛起。
在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人虽然疯狂,虽然是一群畜生,但是棒子附庸军队却比这群畜生还不如,棒子人精通汉语,每到一个地方,这些以大日本帝国军人自居的疯子,是率先举起屠刀也是最后放下屠刀的杂碎。
在新中国的文献土,著名作家老舍先生对于这些杂碎的表现有着精辟的评论,究其原因是因为这个民族有着严重的歇斯底里的自卑。他们曾经臣服于中原,但是现在却又看不起中原帝国,为了逃避历史上自己祖先曾跪倒在这个帝国脚下的事实,他们只能用疯狂来掩饰。
而到了现代,这个民族独立之后,又是同样的感情,使得他们极度仇恨日本,又极度羡慕中国的文化,因此作出种种自卑心理条件下产生的疯狂行为这就不足为奇了。
对于这样一个民族,李云并不信仰佛教,所以他根本不会产生什么救赎之类不切实际地幻想。奴隶制才应该是这个民族最好的政治制度,这样有利于帝国对这个民族的剥削,也有利于控制这个民族。
因此李云决定首先对牟韩进行一次指在针对掠夺而不是征服的战争,先消灭掉这个民族最强大的军事力量,这样一来无论是马韩还是辰韩,在见识到牟韩的例子后。绝对不会有半点反抗,相反,他们会立刻拿出国库中全部拿地出手的粮食,来讨好中原帝国。
对于李云来说,赢得这样一场战争,其最主要的目的不过是想要在战争中实验一下耗费了巨资打造的军队,是否有能力承担起未来的战争。顺便拿一点粮食,以填补明年的巨大粮食缺口,或许有机会还会收获到三条彼此仇视,却又比帝国的军队更为忠诚的鹰犬。
虽然说。这个民族有着反复无常的不良记录,但是这个记录。他们只为强者打破,也就是说只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