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长安风流-第12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李世民刚登基的那会儿,北方突厥汗国的颉利趁大唐内乱立足未稳,一举南下杀了李世民一个措手不及,兵锋直达长安城下。这口恶气李世民如何忍得下,几年忍辱负重励精图治之后,终于一举灭了突厥生擒了颉利。后来,又平复了吐谷浑镇劾了吐蕃与陇右河套。在对外战争上,贞观大唐从来就不惶多让,李世民也被诸蛮奉尊于天可汗。

不过,自行平定北方草原之后,休养生息养民抚内的国策,占据了主导。也就是从那时候开始,一批内治能臣开始斩露头角,并渐渐取得了实权。诸如长孙无忌、房玄龄、魏征等人,都是儒仁思想浓厚的人物,一向主张以王道仁政治国,能不打仗就少打仗。而且,休养生息四海呈平,也是当下百姓仕人们的愿望。于是乎,贞观大唐藏兵甲而修学堂,战争变得稀少了。

可李世民是个雄心之主。这样的君主,天生好斗!拿下突厥,那是报复;平定吐谷浑,根本不过瘾;必须要制霸西域降伏吐蕃,方才能让他的雄心大志得以安慰!

可是朝堂之上颇多谈战生厌的人物,李世民也不得不考虑到他们的情绪。于是,他将一套制霸西域的方案,不露声色的慢慢铺陈了开来。这第一招,就是扩充兰州都督府!

长孙无忌、房玄龄等人都不傻,自然也是都看出来了。但他们对皇帝这样的安排无话可说呀!——吐蕃进犯,兰州增兵防卫那是理所当然的!

同时,这些消息灵通的人士,也嗅出了一丝奇怪的味儿:皇帝有了制霸西域的大计,没用李勣、侯君集、李大亮这些人物,也没搬请李靖更没启用他的得意门生苏定方,而是用了一个入仕尚浅年纪轻轻鲜有军功的后辈——秦慕白!

这是个什么讯号?!难道说,这小子要发达了,皇帝要意提拔栽培他?

这几日进出皇城,秦慕白也感觉有些异样。那些大臣小臣看他的眼光,都有些怪怪的。心里一琢磨,他也就明白了是怎么一回事,泰然处之的想道:随他们怎么想,关我屁事!我只管办好我自己的事情就行了。

法门寺的道场总算结束了,秦慕白回了皇宫,向皇帝交旨。李世民在武德殿接见他,谈罢公事,让他随帝驾一往前往蓬莱殿。

李世民说道:“慕白,你没忘了稚奴和兕子吧?”

“当然没有。”秦慕白笑而答道,“二位小殿下,现在可好?”

“好。”李世民也笑,说道,“朕今日就准备回去陪陪他们,恰好你来了,便一同去吧!”

“微臣求之不得!”秦慕白笑道,“说实话,微臣还真是有点想念二位小殿下!”

“他们也整天念叨着你呀,哈哈!”李世民大笑。

到了蓬莱殿的寝宫之中,听到李治和李明达在一起念书,念的还是《礼记》里面的篇章。

秦慕白不由得笑道:“二位殿下真不错,小小年纪就念《礼记》了。据臣所知,《礼记》可是大经。此前,他们早已学过了孝经、诗经、公羊传,这就要通四经了呀!”

大唐实行科举,官方教材分大经、中经、小经三大类,《礼记》与《左传》并为大经。学业有通二经、通三经、通五经的档次分别。自然是通得越多,表示越有才学了。

李世民也欣慰的点头微笑:“虞世南真是个不错的老师。而且,稚奴和兕子也都勤学。这说起来,还多受了一些你的影响。想当初,稚奴可是最不爱读书的,翻开书本就泛困。若非是你陪他们养成了每天读书的好习惯,他定要变得不学无术了。”

“呵呵,陛下说笑了。其实晋王殿下很聪明,只是有些贪玩。晋阳公主则是罕见的聪明,堪称天才啊!”秦慕白说道。

“对,说到点子上了。”李世民点头道,“可惜朕的兕子是个女儿身,不然将来定是个非凡的人物。”

秦慕白微然一笑:“陛下,女子也未必就不能非凡了。譬如长孙皇后,便是母仪天下流芳千古。”

“是啊……”一句话勾起了李世民的无限回忆,他点了点头若有所思道,“朕的这么多儿女当中,恪儿最像朕,兕子最像皇后……嗯,咱们进去吧!”

言者无心,听者有意。秦慕白心想道:听李世民这口气,是在叹息兕子怎么不是个男儿?她既是嫡出又聪明有德,若生为男儿,可就真是个最完美的接班人了!

说来说去,李世民还是在为接班人的事情烦恼!

二人前后脚走进去,李治和李明达就兴奋的叫了起来:“父皇——哇!村长!”

“哈哈!”秦慕白大笑,一眼就瞅到李治,可是大变样了!

一年不见,他长高了不少,简直像换了一个人。声音也有些变了,俨然是个半大小子了嘛!

看来古人的确是早熟一点,这小子才十一二岁就开始猛发育了!

“晋王,公主殿下,你们还好么?”秦慕白见了礼笑呵呵的问道。

“好呢!村长,你可是快有一年没来看我们了!”李治的嗓门变粗了不少,孩子气少了去,有些像鸭公,怪难听的。但兴奋之情溢于言表,憨厚与单纯也一如此前。

反观兕子,仍是当初的小模样儿。虎头虎脑白白净净的非常可爱,笑容极甜,而且比以前养得胖了一些,活像个洋娃娃。

“看把你们高兴得。”李世民呵呵的笑,说道,“稚奴,兕子,书念得如何了?背一段给你们村长听听吧?”

“好呀!”

他们两个也就正而八经的开始背书了,背的是《礼记》里面的一段,之乎者也的背得还挺顺溜,秦慕白听了呵呵直笑:“这背错了我也不太清楚,反正这书我是背不得。二位殿下可比我用功和博学得多了!”

“慕白,你这么说会教坏他们的,他们会骄傲!”李世民呵呵的笑,慈爱之情溢于言表,他将两个小皇子唤到身边,搂着他们说道,“转眼过了年,稚奴就十二岁,也该开府设署了。朕老早就答应过你,让你担任晋王傅。怎么样,你没意见吧?”

“微臣且敢?”秦慕白拱了拱手,说道,“只怕微臣才疏学浅,又常年不在京城,无益于晋王殿下。”

“无妨。”李治抢着说话了,“村长只待答应就行。反正,我只愿村长担任这个晋王傅。换作是别的人,我不乐意!”

“是呀!”兕子俨然和他哥哥是同一战线的,笑嘻嘻的道,“村长,你就答应了吧?就算你在外地做官儿,也总有回京的时候吧?回了京,你就到九哥府上去,那我也去,就又可以听村长讲故事了!”

“哈哈!”李世民被逗乐了,“兕子呀,晋王傅可不专是讲故事的,那是你九哥的老师,知道吗?你们得跟着他学东西,有不懂的就问,有危险就让他来保护你们,明白吗?”

“嗯!”李治煞有介事的认真点头,“村长可不就是一直保护咱们的吗?有他在,我和妹妹都睡得安心些。”

“呵呵,你都听见了?”李世民笑呵呵的道,“用不了多久,你也就是他们的姐夫了,一家人,朕更加放心。”

秦慕白笑呵呵的道:“如此,微臣便答应了。”

“好。待稚奴开了府,你就是晋王傅。”李世民笑呵呵的道,“慕白啊,女婿胜半子,朕可是把你当儿子看待了。对稚奴和兕子,朕也一直视为心头肉一般,到时也就都交给你了。”

“陛下放心。”秦慕白微笑的点头。

“好,一起用膳吧!”李世民心情颇佳的爽朗大笑,“稚奴,兕子,吃完饭把你们的琵琶拿出来弹一曲听听。让你们的老师也检验一下,究竟练得如何了?”

“好呀!”李治和李明达可就乐了,欢天喜地的拉着秦慕白往餐厅跑去。

李世民看着他们点头微笑,自语道:“这可真算是缘份!”

在蓬莱殿吃了饭,又听了李治和李明达弹琵琶,时间便很晚,天色渐黑了。秦慕白拜别了皇帝等人,离开此地准备回家。

方才走到下马桥,却见这里有人掌着灯笼坐在桥边,似在等他一般。

不是别人,还真是高阳公主。

“玲儿,你怎么在这里呢?”秦慕白走过来关切的问道,“天黑转凉了,可别冻着。”

“等你好久了呢!”高阳公主温柔的一笑,将灯笼递给秦慕白,“给你拿着,我手冻红了。”

“就你一个人,也不叫个宫女陪着。”秦慕白接过灯笼,又将他的手握在手心里哈着热气,说道,“专程等我,有事吗?”

“没事就不能等你呀?”高阳公主俏皮的笑了一笑,说道,“我听婢子说你陪父皇一起来了后宫,去了蓬莱殿,就在这里等着你,想和你说说话嘛!”

秦慕白笑了一笑:“还专挑的这么一个好地方。我好像记得,这里曾经有人英勇跳河的呀——你不害怕?”

“讨厌啦!”高阳公主脸上一红,羞恼的瞪了秦慕白几眼。

“说吧,有什么事情?”秦慕白呵呵的笑了一阵,问道。他知道,若非有事,高阳公主也不会大半夜在这里候着。

“嗯,我听说你要离开京城,去兰州了是吗?”高阳公主问道。

“你消息还挺灵通的嘛,朝廷都还没正式下文呢!”秦慕白笑了一笑,点头,“是的,陛下是这么吩咐的。”

高阳公主便拧起了眉头:“我们可是要定亲了,父皇怎么能让你这时候离开呢?”

“国事为重嘛!”秦慕白呵呵的笑,“放心,我跑不了。还不是被你捏在手心里?”

“不害臊!”高阳公主又好笑又好气的白了他两眼,说道,“这才回京呆几天,又要走?反正,我心里不舒坦。我要跟你一起去兰州!”

秦慕白皱了皱眉头:“其实,我也想带你一起去。不过兰州可不是襄州,那里可是边关,随时有战事,兵荒马乱的一点也不好玩,还有危险。”

“我不管!反正我都发过誓了,从今往后,你在哪里我也要在哪里!”高阳公主犯倔了。

秦慕白为难的看着她,苦笑不迭,温文细语的道:“玲儿,别这么任性嘛!这回倒不是皇帝陛下同意不同意的事了,是我不乐意带你去。话说我们定了亲,那就是夫妻了,皇帝陛下也不会怎么管着你。可是兰州那里,我也是一片陌生。是太平地界还好,若是三天两头的打仗,我怕我会无暇分身照顾你啊!”

“讨厌!我就那么累赘吗?”高阳公主撇着脸恨恨道,“不去就不去!我还不稀罕了!哼!”

说罢,她一扭身就要走。

“呵呵!”秦慕白笑了起来,一伸手将她拉往揽进怀里,笑道,“看你,又犯孩子气了吧?”

高阳公主脸上一红,嘿嘿的笑:“我不管!总之这次,我要跟着去兰州!你不带我,我就自己偷偷跑去!说不定半路就被吐蕃蛮子截到高原上挨欺负去了——你看着办!”

秦慕白苦笑:“你这是分明就是威胁人嘛!”

“还就是!”高阳公主脸蛋儿一扬,蹶着嘴哼哼的道,“你能把我怎么样吧?”

秦慕白无可奈何的摇头苦笑:“罢了,我算是怕了你。要不你去问皇帝陛下吧!他老人家要是答应了,我没二话,行了吧?”

“嘿嘿,这才乖嘛!”高阳公主得意洋洋的坏笑,“父皇陛下嘛……小菜一碟儿!”

“拜托你小声点儿行不行?”秦慕白哭笑不得,“罢了,此地曾有人跳河那便不宜久留,我得回去了,你去找你的小菜吧!”

“嘿嘿!去吧去吧,我去蓬莱殿找父皇!”高阳公主得意的笑,踮起脚尖在秦慕白脸上“波”了一口,一脸喜滋滋的模样。

“就知道耍流氓!”秦慕白笑骂了一声,摆摆手走了。

“耶!太棒了!”高阳公主跳着脚兴奋的低嚷,“离开长安,去兰州!”

第287章 新的挑战

翌日清晨,秦慕白起了个大早,在后院练箭。

马上就要去边关了,弓马功夫难免要派上用场,因此近段日子他练得比较勤。论武艺,秦慕白自觉顶多算是二流,和殷扬、宇文洪泰这些人算是同一档次。但离父亲秦叔宝与尉迟敬德那些沙场老将,还有若大的距离。

至于那个“神”一样的巅峰人物薛仁贵,就更不用提了。秦慕白一直觉得,薛仁贵可能比自己的老爷子还要厉害那么一点。只是他惯于谦虚很少刻意展露。但也正因如此,薛仁贵总给人一种神秘莫测的感觉,让人难免估摩他的武艺究竟强到了一个什么样的程度。

那竿虎头錾金枪秦慕白带在身上有一年多了,仍是崭新的,从未见血。今日被拿出来挥练了一回,将秦家太极枪的枪法演练了数遍,顿觉手臂酸胀。

“还得练!”

练完时他已是一身大汗淋漓,洗浴更衣后便准备和母亲妹子一同用早膳。到了前堂却发现前宅的院子里来了客人,有个着便装戴襆头的汉子正在林园中漫步赏梅花。

秦慕白打量了一眼,那不是李勣么?

李勣也看到了秦慕白,远远的冲他招手。秦慕白快步走上前拱手道:“世叔何时来的,真是有失远迎!这府里的下人也都痴了去,居然未作通报!”

李勣呵呵的笑:“不怪他们,是我不让他们通传的。我听说你在练武,于是未作打扰,便在这园林之间走走。”

家中除了秦慕白只剩母亲和妹子这些女流,也无人方便迎接,李勣居然就在这园中等了个把时辰。秦慕白不免有些歉意,忙将李勣请进堂中拜了上座,请他一起用了早膳。

无事不登三宝殿,李勣这样的人物大清早的孤身一人微服而来,必定有事。茶饭罢后,秦慕白便问道:“世叔屈尊登门,不知有何见教?”

李勣微自笑了一笑,说道:“还正有几件事情,与你商议。”

“还请世叔赐教。”

“不敢当。”李勣微笑说道,“近日来,我奉陛下之命忙于调兵谴将。潞国公侯君集已率一路兵马南下去了松州御敌。另一路人马则是前往兰州的,也调配得差不多了,近日便可粮草齐备甲械整顿,挥师出发。陛下曾密授机宜,告知微臣说率军前往兰州的统帅,正是你秦慕白,对么?”

“是,陛下也的确是给我下过口谕了,但朝廷的授命一直还没下达。”秦慕白如实说道。

李勣点了点头,说道:“估计也就是这两天的事情了,你得准备准备。我此来的目的,就是想就将领的人选,与你磋商一回。”

“将领?”秦慕白轻拧了一下眉头,“怎么说?”

“兰州将会成为一个重要的军镇与屏障,不可与一般的都督府同日而语,那关乎未来大唐的关河与军国大计!”李勣说道,“因此,在将领的人选问题上,我必须要听一听你的意见。原兰州都督府,只是一个普通的军镇,你父亲担任都督一职,手下得力之人寥寥无几。如今陛下将你派了过来,可算是给他添上了一条得力臂膀。但仅有你父子二人,还远远不够。兰州都督府马上就要扩治了,原辖下有兰、河、廓三州之地,现在可能还要将凉州也督划下来。治下兵马,也会由原来的二万余,增至近五万。原兰州下都督府,也会改建为中都督府。因此,必须增加得力人手。”

“哦?世叔都选用了哪些良才?”秦慕白问道。

李勣笑了一笑,说道:“这些人以后都是要与你父子一起共事的,当然得先问问你们的意见。我已经遴选了一些人物,陛下也钦定了几位人选,现在就告知于你——拿去看看吧!”

说罢,李勣拿出了一份名单,便是这一次给兰州都督府增加的官员将佐。

中都督府,算是比较大的军事基地了,最高长官也就是都督,秩三品。最重要的三名副手依次是正四品下的别驾,正五品上的长史,和正五品下的司马。另有兵、法、胄、士、仓、功,等诸曹参军事数人,和其他如市令、丞、佐、博士、助教等官员。这些官员建制,与地方刺史府颇为相似。但因为都督府更偏向于治军,因此又有府卫的军伍编制。如果按李勣所说,兰州都督府辖下兵马将达到五万之众的话,按一般编制来说至少就有二十多个军府,便有二十多个折冲都尉。

此外,兰州都督府的兵马,隶属左威卫编制。秦叔宝当初被启用时授官左威卫大将军,兼兰州都督。那便是名符其实的最高军事长官了。都督府治下的官员,尤其是武官,也多同时担任了府卫与都督府官职。

秦慕白看了一眼李勣给的人员名单,原左威卫的军官变动不大,都督府的官职却做较大的改动。首先是司马和长史都撤换了,换的两个人秦慕白想都没想到——薛万均与薛万彻这两兄弟!

这对兄弟,武艺超群军功卓著,在军队里的威望可不小。而且,目前的官秩也不低,分任左屯卫和右武卫的大将军,与秦叔宝一样同是三品,平起平坐的十二卫大将军之一;除此之外,薛万彻还是李世民的妹夫,皇亲国戚。

可以说,若非是皇帝在前不久重新启用秦叔宝这员开国老将,现如今薛氏兄弟的威风和名头,远胜秦叔宝!

薛氏兄弟除了分任长史与司马,将本卫的大将军职官转为了检校官,左威卫将军(共两人编制,大将军的副手)也由他们担任了。也就是说,他们的军衔没有降低还是三品(检校大将军),职事官转为将军低了一级,担任大将军秦叔宝的副手。

由于是从下都督府增至中都督府,因此兰州增设了一名中都督府才有的佐官——别驾,也就是仅次于都督的职位,是辅佐秦叔宝治管民生的最高文职官员。

这个人选,却是空的。

其他的文武官员,都不太重要了,基本都是从各府卫与朝廷各府衙台监选用的人物。

秦慕白看完后,沉默了半晌没说话。

“在想什么?”李勣不急不忙的饮着茶,微笑问道。

“世叔,你也不是外人。晚辈有一事不明,想请教。”秦慕白说道。

“讲。”

秦慕白也不隐瞒了,便说道:“世所共知,薛氏兄弟近几年来功勋卓著风头盛劲,我父亲淡出朝堂军伍多年人也有些老迈了,其名望根底,皆不如薛氏兄弟。现如今,皇帝陛下却让薛氏兄弟给我父亲作副手……这如何令二人心悦诚服?倘若都督府内部失和,可算是不妙了。”

李勣不以为意的笑了一笑,仿佛对秦慕白的这些忧虑早有所料。他说道:“陛下做出这样的安排,我们做臣子的也要体谅。毕竟,兰州关乎大唐西面的半壁江山,是为屏障,是为国门。若不选用得力之人,是肯定不行的;如果选用的得力之人全都连成一气抱作一团,也未必就是陛下愿意看到的。”

李勣这么一说,秦慕白心中恍然大悟!

对啊,君王都是多疑的!

兰州这么一个重要的军镇,手握五万大军,直接面对赤裸裸的大唐关中,手控丝绸之路关乎制霸西域的大计,简直可以说就能自成一国了。倘若这里有变,对大唐造成的风险那可就会比吐蕃大上百万倍不止!

薛氏兄弟从贞观立国时起,就与秦叔宝等秦王府的旧将,不是同一派系。彼此不说有矛盾,至少是暗暗较劲各不服气。李世民玩这一手意图很明显,就是要让兰州实力强劲,同时又有明显的两个派系。

党争派系这东西,帝王最反感,但又最乐于利用。臣子之间有矛盾,那才方便帝王调合与驾驭。倘若都是一伙儿的,那便是拉山头搞帮派了。若是这样,“自成一国”的兰州到时只识都督不知皇帝,这可不行。

想清了这一层,秦慕白也就释然的一笑了。帝王心术,概莫如此。也不能说李世民心胸狭隘,皇帝也有皇帝的难处,罢了!

于是他也不在这问题上打破砂锅问到底了,岔开了话题说道:“那这别驾之职怎么又空着?嗯,还有左威卫的翊府郎将,中郎、左郎、右郎三郎将皆是空缺。”

“皇帝陛下刻意吩咐如此安排。想来,这别驾之职自然是你的。”李勣笑了一笑,“你父亲是都督,但他和薛氏兄弟一样都是军伍出身,不擅文治。你就是他们三人最重要的补充。”

“那有意思了。”秦慕白笑道,“我这个别驾,还临驾于薛氏兄弟这两个长史与司马之上。他们可得憋屈了。”

“没什么可憋屈的。他们治军你治民,各有分工。”李勣说道,“而且,到了军队里,他们两个将军可以独挡一面,你却只是统管左威卫的翊府亲勋,随佐你父亲这个大将军。”

“也就是说,我可能会是兰州别驾兼任左威卫翊府中郎将,对吧?”秦慕白说道。

“极有可能。”李勣点头,“但最终还要等待皇帝陛下定夺。”

秦慕白点头笑了一笑,心里算是明白了。皇帝硬生生的将薛氏兄弟,插进了兰州都督府。在都督府里,这二人和他秦慕白差不多平级,一同辅佐秦叔宝;在军队里,这二人分任将军之职名义上隶属秦叔宝的属下,但他们执掌兵权足以和秦叔宝分庭抗礼。

秦家父子和薛氏兄弟,这权力交织得可就厉害了。到时候,想不闹出磨擦你争我夺都难。但这四人,又都是有底线有眼光能办大事的人物,不会因为私斗而误了国事——从这一点上看,李世民这一手安排,堪称精妙。帝王的城府与心术,可谓挥洒得淋漓尽致了。

“我来问你的目的,就是让你举荐两员猛将,分任左威卫翊府左右郎将,也就是你在军队里的左右副手,一起统帅大将军亲勋中军的将领。”李勣如此说道。

秦慕白苦笑一声:“我能举荐谁呀?还是世叔说了算吧!”

“慕白,不必有何顾虑。”李勣微笑道,“去了兰州,行军打仗是肯定会有的。冲锋陷阵之时,难不成你和你父亲领头先上了?那可不行!所以,必须要有两名得心应手的副将,担纲起冲锋陷阵的重任。薛氏兄弟是一对猛将,但你父子俩肯定无法将他们使唤得得心应手。到了边关前线,这可能就会致命你知道么?”

秦慕白点了点头,说道:“但是,我当真没有合适的人选!既要是猛将,又要是我们能随意差谴的。这样的人物……真没有!”

“怎么没有?”李勣神秘一笑,“吴王府那边,不是有好几个吗?”

“啊?”秦慕白听罢,马上摇头,“他们是吴王的人哪!”

“那也是朝廷的人!”李勣轻描淡写的道。

秦慕白一听,心中不由得略有警醒——李勣这话什么意思?他这是要我从吴王身边挖人哪?这样的事情历来最不厚道,最讨人恨。以李勣的为人之圆滑与对世事的洞察之深,怎么会撺掇我干这种蠢事呢?

转念一寻思,秦慕白想到这次回京之后,他可是与李恪不谋而合的想到过,要彼此保持距离划清界线了。李恪,也变得越来越低调,整日缩在府里足不出户,连替秦慕白与高阳主持定婚之婚仪都拒绝了,公然以示二人有了矛盾。

想到这一层,秦慕白大约是明白了:这多半,是李恪的意思!

他现在已经是一个回京的闲散王爷了,还有什么名目在府里养上那么多将军和兵马呢?这些人一闲置下来,指不定什么时候就要被挖墙角。毕竟,朝廷要用人调他吴王的麾下,那也就是一句话的事情。朝廷之上,可不知道有多少人想要将他李恪砍成一树光竿。

与其坐等着让人挖墙角、折羽翼,还不如自己主动放弃将这些人送出去——送给秦慕白当然是最划算喽!

而且,皇帝可能也有意削减李恪身边的人才力量。毕竟,他一个小小的庶出王爷,手下文有权万纪,武有薛仁贵、宇文洪泰、殷扬等辈,这些人放到哪里,可都是一等一的人才,现在全窝在吴王府。别说是魏王、太子等人不放心,李世民看多了也会觉得扎眼!

“世叔这么一说,我倒是真想起来了。”秦慕白也不点破,笑呵呵的道,“吴王府三员猛将,有两个是我举荐过去的。那就是薛仁贵与宇文洪泰。若将这二人调至左威卫翊府麾下,我定能差谴得得心应手。”

“那就他们吧!”李勣也没多话,居然就这样直接拍板了。

看来这都已是心照不宣了,真有默契。

“另外,以往跟随你一同前往襄州的那些百骑,也都调回来了,日前已回到百骑营地。”李勣说道,“陛下的意思是,这些人跟随你走南闯北情谊非比寻思。到了边关上了战场,要的就是这种血肉肝胆的兄弟照应。陛下说了,你可是他老人家的宝贝女婿了,这些百骑依旧划分到你的麾下,担任翊府司阶、中候、司戈等武官,与你一同镇戍中军。”

“好啊!”这倒让秦慕白有些喜出望外,那三十名兄弟可都是最贴心的铁竿,有他们相伴,心里都要多层底气。

“不过庞飞没回来。”李勣说道,“他将会接任你留下的襄州都尉一职,继续留在那边。小伙子不错,很长劲。愣是由一名普通的小卒,成长为独档一面的都尉。慕白,想不到你还慧眼识材而且调教有方啊!”

“哈哈!世叔取笑了!”秦慕白心里也挺痛快。庞飞这小子,现在是真成材了。

“差不多就是这些事情,说完了。”李勣一向干脆利落。说完了事,将名单折好往怀里一放,就起了身:“我走了,不必相送。你早做准备,不日便要离京了。”

“多谢世叔!”秦慕白仍是一路相送,将他送出了府门。

李勣翻身上马,走了。

秦慕白在院中踱着步子,左右寻思道:和兰州都督府比起来,襄州可就真是一桌过家家酒了。去了那里,要面对真正的战争与真正的敌人。不管是对外还是内部,形势都将更加复杂。而且,还肩负着大唐的军国大计,也可以说是关系到整个中华版图的千年大计!

好吧,新的挑战,又来了!

第288章 踏征程

第二天,秦慕白收到一封份,来自襄州,庞飞写的。

朝廷的委任状已经下到了襄州军府,着庞飞接替秦慕白留下的都尉一职。由此,庞飞也便知晓,秦慕白是当真不回去了。信中说了许多,大抵是感激、怀念、尊敬以及表达自己的决心。

同时,信中还夹带了另外一封信——来自檀州,陈妍写的!

秦慕白心中略一激动,急忙拆开了那封份。

陈妍那一笔娟秀中透着英气的小楷,让秦慕白的心头都有些悸荡起来。信中言语寥寥,大半是诉说她的近况,报个平安。她说,回了老家后一切尚好。家中亲戚多半留她在家多住些日子。亲友们盛意拳拳不容推卸,再加上有些杂事料理,因此至少会多留半年。待今年重阳节时,或许能到襄州来探望秦慕白。

信中言语,也一如陈妍的为人。简单利落,绝不废话,也没有吐露半分思念柔情之意。咋一眼看来,但比庞飞写的信更像出自爷们之手。

“哎!……”看到这里,秦慕白掩信,叹息了一声。

日月如梭,转眼已经和陈妍分开半年有余了。至从她走后,秦慕白再没回过襄州郊外的小楼。但不是他绝情断义,相反,他还有些担心自己睹物思人触景伤情。

陈妍,在秦慕白心中一直处于一个非常特殊的地位。这与他和武媚娘、高阳公主之间的感情,皆不相同。

和武媚娘,是先定名份尔后生情,之间的关系非常明确,就是男女之情;和高阳公主,百般波折之后秦慕白被她感动,二人也是情深意重,谈婚论嫁已是眼前。

唯独陈妍,她从未提起过向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